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詹子萱

農曆新年是華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既曰“傳統”,時下的年輕人對於農曆新年的觀感是怎樣的?還會像長輩們一樣隆重其事嗎?抑或只是不需要上課、有紅包拿的學校假期? 近20年來科技急速發展,紅包可以用“電子紅包”取代,各種雕飾也可以用極為廉宜的價格從網絡購得,無需再自行製作。要是沒機會團聚,還可以線上見面……屬於年輕一代的新春回憶,是否已和傳統的新年大相徑庭?這一期,《學海》東海岸區學生記者各抒己情,看看年輕人都對農曆新年有何種的情意結。 會不會特別期待農曆新年? 詹子萱: 我每年都非常期待農曆新年,因為媽媽會帶著我們三姐妹回到玻璃市的外婆家過年。由於路途遙遠,我們只有在學校的長假和農曆新年期間才能回去,所以這段回外婆家的時光讓我格外珍惜與期待。大舅、小舅和小姨也都會帶著家人回到外婆家,大家齊聚一堂,共享團圓的年夜飯,暢談過去一年的點滴。儘管平時大家不常見面,但每一次相聚,依然能感受到親情的溫暖。 外婆的拿手好菜是滷肉,也是我們團圓飯中最期待的美味之一。除了滷肉,外婆還會親自教我們做綠豆餅和搓湯圓,我們一邊學著外婆的手藝,一邊在廚房裡嬉笑打鬧,感受著團聚的喜悅。 媽媽有很多親戚,每次回鄉過年,我們都會去親戚家拜年。除了能收到紅包外,這也是我與親戚們增進感情、彼此認識的好機會。每一次拜年,我都會見到許多平時不常見的親戚,大家互相問候,聊聊近況,讓我感受到濃濃的親情。 雖然外婆已經去世,但我們依然保留著每年農曆新年回鄉的傳統。如今,我們相聚在小舅家,大家依舊像外婆在世時那樣團聚在一起,共度新年。 陳文慧: 每年農曆新年,我都特別期待和興奮,因為這是一個歡樂的團聚時刻。每到這時,我和家人會一起回到爺爺奶奶的家,與親戚們一起慶祝新春。 除夕夜,一家人齊聚一堂,共同享受豐盛的年夜飯。每一道菜餚都蘊含著家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例如魚象徵著年年有餘,餃子寓意著財富滿滿。 每年零點時分,我和家人們都會準時進行一項重要的傳統儀式——接財神。接財神的寓意是希望在新的一年,家家戶戶都能迎來好運,事業和財運蒸蒸日上。這個時刻,我會幫忙準備供品,學習到每一樣供品都有它獨特的象徵意義。例如年糕象徵著步步高昇和財源廣進。 每當參與這些傳統儀式,我感受到的不只是慶祝節日的熱鬧,更是與家人、親朋好友的深厚情感聯繫。 江婕瑜: 農曆新年是親人相聚團圓的日子,所以我特別期待。兩位舅舅和大姨會在新年期間回到我們家,與外公外婆一起過年。由於大家平時忙於工作,舅舅和大姨很少回鄉,常常感覺有些疏遠。所以,農曆新年大家的相聚讓我們有了增進感情的機會,也讓家人之間的凝聚力更加深厚。 除了能夠和親人相聚,農曆新年讓我特別期待的還有外婆做的美味料理,這些菜餚只有在新年才能吃到。平時我們家吃得比較清淡,再加上人數不多,外婆總是留到年夜飯時才準備這些豐盛的菜餚。 另外,姨婆製作的傳統年糕也是我喜歡過年的原因之一。年糕只有在新年才有機會吃到,香甜的味道總讓我期待不已。 媽媽每年都會在新年前和我以及弟弟妹妹一起製作年餅,我特別喜歡這個時光。平時大家各自忙碌,很少有機會坐下來一起做事情,而在製作年餅時,我們一邊忙著搓、捏,一邊聊天,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傳統VS現代,農曆新年大不同? 陳瑋樂: 我的家庭在農曆新年期間依然保持著一些傳統習俗,例如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互相祝福併到親戚家拜年。此外,我們也依然遵循長輩所傳下來的禁忌,比如初一不能穿黑色衣服,必須穿上紅色以示吉利,且不能掃地,寓意著將好運留在家中。 在新年到來之前,我家門前肯定少不了春聯。每次春聯都是我們親手寫的,因此每一幅都顯得格外有誠意,也讓我們充滿了成就感。 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農曆新年也逐漸受到了科技的影響,許多傳統習俗也因此發生了變化。最明顯的變化是如今每個人幾乎都有一部手機。以前,除夕夜吃過團圓飯後,一家人常常一起觀看電視上播放的新春節目,長輩們可能會打麻將,孩子們則聚在一起聊天、玩煙花。可是現在,大家各自低頭玩手機,或上網聊天,或玩遊戲,大家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親密的互動和交流少了許多。 以前,父母帶著我們到親戚家拜年,親戚們會給我們紅包,附上美好的祝福,我們會把紅包收好,一直到元宵節才拆開。現在,電子紅包和“搶電子紅包”的遊戲變得流行,雖然紅包的形式依舊存在,但那份傳統的溫暖與意義似乎已經淡化了許多。 科技的進步使得我們即使在農曆新年期間無法與親朋戚友面對面團聚,也能通過各種方式拜年和領取紅包,可是這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疏遠,甚至可能導致我們對親戚關係的瞭解變得模糊。 我認為,在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應當珍視和保留農曆新年的傳統。科技的發展不應當讓過年的濃厚氛圍變得淡化。 盧苑霓: 在幾年前,我的家庭中還有幾位遵循傳統的長輩,因此每年農曆新年時,我都會按照曾祖母的指示上香、準備團圓飯的菜餚,並遵守各種新年禁忌。 除了常見的禁忌,比如初一不能掃地、必須說吉祥話、避免穿黑色衣服,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初一不能洗頭。直到後來曾祖母去世,祖母才允許我們在初一的下午洗頭。 當曾祖母還在世時,她負責準備團圓飯,作為晚輩的我們,會在廚房裡幫忙。曾祖母親自煮我們家人最喜歡的菜餚,雖然那些菜餚並不是山珍海味,卻是我們最懷念的味道。 這幾年,曾祖母和伯伯相繼去世,家中只剩下祖母、姑姑和我們一家四口,由於人數不多,加上時間的關係,這幾年我們選擇去餐廳吃團圓飯。每當此時,我總會想念昔日大家在家中吃團圓飯的溫馨時光。 雖然去餐廳吃團圓飯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可是我更喜歡在家裡吃團圓飯,長輩帶著我們一起準備團圓飯,即使只是家常菜,都有著屬於我們家的獨特味道和回憶,這份團聚的溫暖和親情,是任何地方都無法替代的。 蔡子謙: 春節象徵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期望,是一個嶄新的開始。每到此時,家裡便會逐漸佈滿以紅色為主調的裝飾品,無論是家門口高掛的紅燈籠,還是餐桌上的紅色裝飾,都讓家裡洋溢著濃厚的節慶氛圍。 然而,在歡樂慶祝新春之際,我們依然遵循一些代代相傳的禁忌與習俗。其中,掃地和丟垃圾是一大禁忌。長輩告訴我們,大年初一掃地會把“好運”和“財氣”掃走,而倒垃圾也同樣被視為不吉利。所以,我和家人除了在新年之前進行大掃除,初一當天也儘量保持家中整潔,避免弄髒家裡,這樣一來就不必進行清掃了。 此外,長輩也不鼓勵我們穿全黑或全白的服飾,希望我們換上更為喜慶的衣服,而黃色,作為代表神明的顏色,也有“春節穿黃色會讓神明忌諱遠離,影響來年運勢”的說法,所以我也儘量不穿黃色的衣服。 春節是祈福納祥的最佳時機,所以我們也避免使用一些不吉利的詞彙,比如“死”、“殺”、“病”、“壞”和“鬼”等,交談時多講些歡樂、積極向上的話語,保持新年的喜慶氛圍。同時,避免吵架、爭執甚至罵人。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我們不僅要迎接新的希望,更要尊重並遵守一些傳統禁忌。這是我們對先人智慧的傳承與敬重。
2月前
4月前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