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诗歌

11月我和刘育龙、谢增英主编的朗诵集《我在英国买了一瓶万里望生抽》出版了,这应该是马来西亚第一本以校园朗诵为主的诗歌集,编这本诗集很费力,对来稿的要求也和一般的现代诗不同。马来西亚的校园朗诵风气盛行,无论国中小学或者独中都有校内和校外的比赛,所以朗诵诗有一定的市场。 诗歌上台,它本身就是一种表演。朗诵是以声音为主的表演,对语音语调的要求必须达标。现代诗不讲求韵律,喻意和修辞都隐藏在诗句里,段与段之间的延续、破碎的后现代语言、拗口的词汇与颠覆的词句,都无法利用声音来表达。所以大部分的诗人评审会说,朗诵没有诗意。 诗意这种东西很奇怪,有点像比喻,但它需要与更多的元素有关联,社会、人文、艺术、历史等,它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象征,很多时候,它表达了事物的现象,甚至于事物的本质。诗意看起来很难掌握,所以解读一首诗并非只有一种方法,它可以很广义去看,也可以单纯是个人感情的舒发。所以诗歌朗诵和其他口才类的表演不一样,诗歌朗诵讲究的是理解与诠释,个人的演绎绝对独特(unique),无法被抄袭。这就是诗歌朗诵有趣的地方,不一定要有最好的语音语调,也不一定要有台风,一个好的朗诵,自然会直击你的灵魂深处。 用方言朗诵诗变化更多 一般上,诗歌朗诵都会以中文进行。今年12月的冬至很有意思,这天是新纪元杯决赛,比较特别的是,这一次有一个新鲜的表演——朗诵方言诗。方言是马来西亚一个鲜明且独特的文化,当年从中国下南洋的祖辈,把他们的语言也一起带来,广东福建海南,我们大部分人的籍贯都来自这三个省,福建潮州广东客家,这些语言丰富了我们的词汇,这也是马华文学重要的一部分。诗歌朗诵用中文进行,局限在四声调,而粤语就有九声六调、闽南语七声八调等等,相对起来变化更多。 目前香港文学可能会有粤语诗,福建有闽南诗,但马来西亚熟悉各种方言的我们,可以在舞台上同时出现混杂巫英语的方言诗,这种表演在国外几乎无法看到。这次约了几位马华诗人来玩一玩方言诗,我觉得是一个实验,看看方言诗上台的可能,是否会比中文朗诵更加入味。用声音把诗歌朗诵出来,感染力会比阅读文本来得直接。当诗人用本身籍贯的母语朗诵自己的诗,应该就是最自然最原始的东西。约定你们来新纪元杯,看看马华诗人如何呈现方言朗诵。 2024年即将过去,今年的朗诵活动即将闭幕。今年国赛重新迎回群诵,原本以为可以看到精彩的大决斗,可是同学们的理解却依然困在旧有的框架里。没法,希望明年大家继续努力。即席朗诵已经很多年了,文本的选择有待加强,高中组需要更好的评审,更多诗人。平时不读诗,临时也没有佛脚可抱,评审和参赛学生都必须理解,比赛或评审过程没有捷径,胜利和尊敬属于有准备的人,这是永恒的道理。既然知道原因了,那就多读不同种类的诗吧,尤其是马华文学马华新诗,本地诗人绝对不会比国外诗人逊色。2025年希望看到学生们有破茧而出的表现。
2星期前
今年是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年,主办国是法国。我国电视台提供各项赛事的直播,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尽情观赏各国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按照惯例,每场决赛后都会举行颁奖仪式,冠军、亚军和季军国家的国旗徐徐升起,伴随着冠军国家的国歌。此时,全场观众都会起立,表示敬意;而冠军国家的观众则会高唱国歌,场面既激昂又动人。 今年,当我听到某些国家的国歌时,由于言语不通,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这些国歌的歌词到底在唱些什么呢? 幸好,现代科技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借助谷歌、YouTube和聊天机器人等工具,我很轻松地就能找到各国国歌的资料。不仅可以选择不同语言的版本,还能了解到国歌的历史、创作背景和修改过程。今天,我想分享5个在奥运会中获得奖牌最多国家的国歌及其有趣的背景。 首先说说主办国法国的国歌(奖牌总数排第五),〈马赛曲〉。这首歌创作于1792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期间,当时法国还向奥地利宣战。马赛的志愿军在前往巴黎支援起义时高唱此歌,因而得名。这首歌迅速风靡全国,歌词慷慨激昂,甚至包含了一些激烈的表达,如“用敌人的血灌溉我们的田地”,充满了革命时代的斗争精神。 接下来是奖牌最多的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这首歌写于1814年,作者在英美战争的一次战役中,看到美国国旗在硝烟中依然飘扬,深受感动,遂写下这首诗歌。尽管歌词中提到了奴隶和雇佣兵等争议内容,但其主要表达的是美国作为“自由之地、勇士家园”的精神。 第三是与美国并列奖牌最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最早是1935年上海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后来成为抗战时期广为传唱的歌曲,最终被定为国歌。歌词直白有力,充满了斗争与奋进的精神。 修改不合时宜的歌词 第四是奖牌排名第三的日本国歌,〈君之代〉。这首歌起源于1869年的明治维新时期,由英国乐队队长和日本军官合作完成,经过经过多次修改,逐渐成为今天的〈君之代〉。这首歌的歌词非常简短,内容是祈愿天皇的统治能千秋万代。它和英国的国歌〈天佑吾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反映了对君主的尊崇和祝福。 最后是奖牌总数排第四的澳洲国歌,〈前进,美丽的澳大利亚〉。这首歌创作于1878年,由一位澳洲籍的苏格兰人作词作曲。歌词歌颂了澳洲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表达了对移民者和开拓者的欢迎精神,鼓励人们在这片新天地上打拼。 当然,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国歌都很有特色,限于篇幅无法一一介绍。希望有兴趣的读者能够自己去进一步探索这些国家的国歌。总的来说,国歌的内容大多出于激励人心、歌颂祖国的目的,旨在团结国民,增强民族凝聚力。然而,我个人认为,有些国歌中的某些过时的歌词,可能已经不再符合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也许是时候进行一些适当的修改了。不然,每当听到那些过于激烈或不合时宜的表达时,的确会让人感到不太舒服,甚至有些难以启齿。
1月前
2月前
(加央讯)玻璃市德玛中学诗歌朗诵队日前在玻州诗歌朗诵比赛大放异彩,横扫赛会初中及高中组冠亚军共4个奖项,成为大赢家! 这项诗歌朗诵比赛由玻璃市州教育局举办,日前在东姑布迪雅国中举行。赛会开放报名时,获得州内许多学校踊跃响应报名参加,以求透过赛会学习更多技能,以及吸取更多舞台经验。 赛会第一阶段进行的是高中组个人诗歌朗诵环节,第二阶段则进行初中组团体诗歌朗诵环节。 洪伟健:诗歌朗诵需充沛感情 洪伟健老师感谢评委老师应邀及点评,他希望学生能听取评委老师的建议。他欣慰此赛会仍能顺利举办,由于目前华文老师日渐减少,学生能参加华文相关活动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少。所以,他希望学生能珍惜在校的华文老师。 他说,诗歌朗诵并不容易,因为朗诵期间需要充沛的感情、了解诗人的生平,以及诗歌内容。 他还说,若老师提名学生去参赛,就不要拒绝任何一次机会,因为“我们是伯乐,你就是千里马”。 他强调,冠军队伍将代表玻璃市州前往槟城参与全国赛,他希望玻州代表能有好成绩。 许翊佳:盼激励更多学弟妹参与 赢得高中组冠军的德玛国中代表许翊佳受访时说,赢得第一名让她感到激动和欣喜,并认为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她说,她花费时间筛选适合的诗歌、不断阅读,以及深入理解作品的背景及情感。 她还说,声音的变化和面部表情能真切地让观众深刻领会诗歌的魅力。她鼓励学弟妹要相信自己,因为每一次的尝试都是成长的机会。 她对该校夺下初中及高中组冠亚军而感到自豪和欣慰。 她说,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荣誉,更是努力后的成果。她希望队友都能继续保持对诗歌朗诵的热爱,借自己的力量激励更多学弟妹踊跃参与。 评语: 学记需要多学习如何去铺垫跟梳理手上有的材料,然后转换成文字。
3月前
表演本来就不是诗人擅长的事,更何况是朗诵;文学也不是语言工作者的专长,更何况是隐喻那么多的诗。诗,好像很平易近人,事实上,它很内向,一点都不热情,想要了解它,你必须付出更多。偶尔的约会不够,一个礼拜一次,很快就会被疏远,一天一次,或许有些厌倦,但诗像宠物,心情不好,看一首诗,或许能够得到些许安慰,心情不好,写一首诗发泄,总比生气好许多。 朗诵,需要一首诗。找一首诗不难,找一首可以朗诵的诗不容易,得到一首好的朗诵诗,可遇不可求,既要求诗本身适合你的朗诵声音及风格,诗也会要求你去了解它、喜欢它、甚至爱上它。越说越远,再说就要和诗走上婚姻殿堂,但诗就是那样,每个人读都有不一样的诠释和理解,朗诵的方式也不一样。 要写一首真正适合朗诵又不失诗意的诗不容易,诗歌上台诗意下台,为了这句话我努力了10年,只是想证明这只是学者不了解诗歌朗诵,或许说得更加直接,不明白马来西亚的诗歌朗诵活动。全球诗歌朗诵已经举办了7届,马来西亚是最积极参加的国家,是不是之一,我想不能从人数去算,而是从朗诵者的认真态度去看。你可以去验证一下,除了马来西亚,别国的参与者大多数都是选择朗诵古诗、爱国诗或歌颂式的诗。朗诵现代诗,别傻了,如何能够把语义的隐喻或象征用声音表达出来,我想没看过学生朗诵的人都会想,那只是朗读罢了,不是朗诵。 30年前或许是,但你可以去找回历史的录音,看看丘淑霖如何诠释母难日,如何利用声音把余光中的诗表达得淋漓尽致。可惜,余老已逝,不然应该让他看一看,那是否合他心意。对不起,或许我又让你误会了,以为丘淑霖是在籍学生,20年前是,她朗诵母难日得全国冠军是20年前的事。那也只有一个淑霖,哦,我还没说完,这几年你陆续可以看到覃家恩、张嘉菁、黄皓仪、梁慧婷等,这些都是声音一流的中学生,有兴趣听他们朗诵的可以去油管找,或许可以找到。或许你再次认为,中学生,练了好多年吧,熟能生巧。对不起,当你听到刘巧晴、郑静渲、罗云濝等的声音时,你或许会说,指导老师好厉害。或许是的,我总不能说服你认同,马来西亚的学生很爱朗诵。哦,对于海外也参与朗诵的学生说一声抱歉,上面提到几位朗诵很好的学生,朗诵用的诗都是现代诗,不押韵之余,都是50行左右的长诗。 动地吟表演的家伙老了 也许你对朗诵这两个字很感冒,因为会想到动地吟。是的,那一班表演的家伙都已经老了,上不了台了。没有贬义,因为我也是其中一个老家伙,年轻的学生朗诵得太好,前浪都死在沙滩上了,哪敢上台。也不尽是这个原因,动地吟已经完成它阶段性的任务,后续的就让年轻人完成吧。 不上台朗诵,反而可以更加专注在书写,书写朗诵诗是一个让我重新认为,写诗很快乐。每一次说起诗歌朗诵我就很唠叨,但每一次催促我写下一首诗的时候,也是我被他们的声音感动的时候。很多老师找我邀稿,一首诗能值多少钱,我衡量过,无价。我想下一次应该这样告诉他们,先让你的孩子感动我,或许我也会写一首再次感动我自己的诗。朗诵这回事,有点像酒,很难喝,但会上瘾。 【编辑台】诗歌上台,诗意下台?/靖芬 这个月起,我们请来马华诗人林健文给大家说说“诗歌朗诵”诸般事。 很多年以前就听过一句话:“诗歌上台,诗意下台”,说的是许多优秀的诗作一旦上了台转成演出的文本,不知为什么总会被夸张的语调、做作的动作破坏诗歌的意境或味道,甚至变得庸俗不堪。仿佛你把抽象的画面或想像具体演出来,把含蓄的语言大声说出来,是一件原该尴尬的事。 但这里头到底有没有误会呢?朗读与朗诵有没有不同?眼见那么多年过去,校园诗歌朗诵比赛依旧方兴未艾,那么,有没有可能让朗诵变得“自然”,或至少可以成为帮助读者亲近一首诗的管道,而非掩嘴偷笑的娱乐? 种种可能,且看每月第二个星期一,诗人林健文的新专栏——“且听风吟”。希望借助他的创作经验与听众视角,让我们更理解“朗诵”的深意。
5月前
7月前
(一)蜗牛 在爱情的世界里 我是一只蜗牛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 还是追不到她 (二)飞机 我曾经大声喊过我爱你 只不过 那天飞机离地面太近 把我给你的爱载走了 (三)我把爱情泡成一杯无糖咖啡 我把爱情泡成 一杯无糖咖啡 想你的时候很精神 但也很苦 (四)未来夜市 我在夜市里 买了两包氧气 回家才发现 忘了买火箭的燃料 (五)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锅热腾腾的油 炸开了人们最爱的热议和声音 我循着毫无轨迹的声音 尝试寻找虚拟中的真实 ​ 【刘育龙评语】 (一)这首诗通过描述自己在爱情中的无力感,使用蜗牛作为隐喻,强调了自己的努力却徒劳无功,增加了幽默感。但是,表达的感情比较平淡,缺乏情感和情节的起伏和转折。建议适当添加一些形象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诗歌中,感受到作者患得患失的心情。 (二)这首诗短小精悍,通过飞机这一场景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但是,作者没有明确地交代“那天飞机离地面太近/把我给你的爱载走了”这两句的因果和逻辑关系,以致读者很难体会和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这首诗通过将爱情比喻成一杯无糖咖啡,不乏创意。不过,整首诗歌节奏缓慢,缺乏节奏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押韵和节奏变化,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四)这首诗以未来夜市为背景,通过描述购买氧气和忘记购买火箭燃料的情节,展现了未来世界的奇妙和不确定性。整首诗的意象和意义比较零碎,情节的交代太过简略,无法有效地引导读者去联想和想像。建议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和对情景的具体化,让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更为完整。 (五)这首诗通过将互联网比喻成一锅热腾腾的油,强调了网络上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的喧闹和混杂,表达了人们在充斥谣言和假消息的虚拟世界中探索真实的渴望。整首诗气氛热烈,“声音“一词出现两次,建议稍作修改,以免令读者产生作者词穷的印象。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9月前
9月前
联办单位:马大中文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 协办单位:星洲日报活力副刊   詩歌組推薦發表/琴酒 文◆葉思杏(沙亞南) 你像钢琴师般出现 在深夜的酒馆里 你演绎的那些变奏的钢琴曲 尾韵深度复杂 似有暧昧的延续 你的指法纯熟 似有炫技的嫌疑 你的琴谱都是别人的名字 玛芮、亨利爵士、坦奎丽十号 还有,一颗庞贝蓝钻镶嵌在月亮旁边 我沿边倾斜地注入 苦味的奎宁水 小心地重复搅拌和提拉的动作 避免冰块和冰块之间产生剧烈撞击 避免气泡被任性粗暴敲破 单脚支撑着,三根手指捏着 避免直接触碰而使温度升高 还有,一片翠绿的青涩卡在杯沿 好像毫无意义的装饰物 喝下自己调制的琴汤尼 好像品酒师般存在 前调是鲜明的杜松子木质味,和清新的柑橘味 中调融入微甜的花卉,混合着野生紫罗兰的淡香 后调是带有冲劲的草本香料,或有麝香 后来,我终于知道 世间的灵魂都拥有类似的经历 如果发酵已至顶点 如果蒸馏是必要的 无法逃避分离 【吕育陶点评】 诗里使用了很多调酒的术语,调出来的酒叫琴汤尼(Gin Tonic),所以诗题就叫琴酒。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调制琴汤尼的过程,进一步表达了对于这种情感体验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诗人用一些细节描写来营造出调制琴汤尼的氛围,如小心地重复搅拌和提拉的动作,避免冰块和冰块之间产生剧烈撞击,避免气泡被任性粗暴敲破等。这些描写和琴曲中的尾韵深度复杂等元素相呼应,加强了诗歌的整体意境。 最后,诗人通过表达“如果发酵已至顶点,如果蒸馏是必要的,无法逃避分离”的观点,深刻地诠释了情感的起伏和分离。每个人都有着类似的经历,需要经历情感的发酵和蒸馏,最终无法逃避分离。这种分离也许是从自己的琴曲中,也许是从别人的琴曲中,但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必然的经历。 詩歌組推薦發表/ 秘密 文◆廖愷琳(吉隆坡) 没人能理解细碎的毛毛雨 即便弄湿身体也不在乎 就如爱说话的你一样 “如果每颗心都有距离 又何苦把自己靠的那么近” 或许我刚刚错过了什么 窗外依然絮絮叨叨 如果每个磁场都有引力 为什么我们仍像手扶梯一样生生不息 却生锈老去 你说我们还年轻 而我从你的白发 看见了端倪 你笑我 总是在柜台没人的时候听雨 可是我知道 这只是撑开一把伞接住你 或许我们真是同一颗星星 在某个轨道交叉相遇爆炸 那些拆开塔罗牌的顾客 是否透露着一种隐喻 于是我想起那天错过的捷运 疑问仿佛刀片 被你捅破以后温柔地撕下条码 你撕开塑料包装 使我们之间不再廉价 收银机铿锵开关像梦 而主管鬼使神差导致我数次被吓醒 所以我知道言语代表一种情思 你身上有古龙水的味 道: “我想看你拿相机的样子” 你说了很多专业术语却没有教会我 如何摆脱云雨 雨停时你已经离开 你转身却没有把我的心情转台 我拒绝使用你讨厌的俗套 所以戴上耳机 当作一颗颗打落键盘的雨滴 想你的时候我忘了大雾 一首歌后仍然没有 忘记 【刘育龙的评语】 这首新诗展现了作者对人际关系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作者通过雨和磁场的比喻,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吸引力的微妙关系,以及时间对人的影响。作者也借着窗外绵绵不绝的雨声和错过的捷运等意象,表达了人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与碰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与心爱的人的错过和离别的惋惜和不舍。 整首诗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过去和现在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作者通过对话和场景交代,刻画了叙事中的角色形象,展现出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情感丰富,行文舒缓自在,表达了深情和眷恋,读起来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詩歌組推薦發表/脫靶 文◆李鈜沬(吉打) 当灵感瘦成一支箭 最怕被时间拉弓上弦 文字在箭矢击中靶心前 最容易脱节 许是风向,许是意向 锯断思维的锁链 模拟不出任何高端走位 患失灭迹在不着边际的雷达 在每次开端的轮回里 自觉探索诗的定位 该拿什么来试炼 二十年的功力铸成一箭 别把比赛充任靶心 奖项沦为猎物的标签 狂想修炼尖锐的鹰眼 前推后拉的弓弦,慢镜头下 成败始终悬于一线 越想瞄准红心 越是失控在箭矢哆嗦的瞬间 崩坏 文字瞎扯的神经线 找一个没有红心的靶子 犯不着乱套弓弦 挣脱框架 滑出自在的弧度 不怕中途失重 折断,尾藏溢满失落的双眼 要不,还给文字自由发射的空间 偶尔一次脱靶 未尝不是 一种愉悦? 【吕育陶点评】 这首诗的题目是〈脱靶〉,通过箭和靶子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写作创作的思考与感悟。 首先,诗人用“灵感瘦成一支箭”来形容写作创作的过程,描绘了创作过程的艰难与不易。其次,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担心时间的压力会让自己的创作脱节,让文字在靶心前脱离。这一担忧意味着写作者在时间和灵感的压力之下,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创作的灵魂。 接着,诗人试图探索如何找到一种新的创作定位。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即找一个没有红心的靶子,避免被传统的奖项和标签束缚,避免过度的期望和自我要求,找到自由自在的创作方式。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脱靶”的理解,她认为,偶尔一次脱靶未尝不是一种愉悦,这表明创作的过程应该是自由而有趣的,不应该过于执着于目标和成果,而应该在过程中寻找乐趣,寻找自由。 这首诗展现了写作者对于创作的深刻思考和体验,通过箭和靶子的比喻,富有想像力地表达了写作者对于创作的痛苦与愉悦,呈现出一种新颖而富有启示性的创作态度。
10月前
馨元以一位诗人之死,操演了诗的意义与可能。诗人纵然是“一无是处,手无寸铁的/祸之弱民”,但诗能引起人们心中的革命。而诗名〈无用之石〉(当然也解作“无用之诗”),暗应着《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古老辩证。对于诗,诗人仍抱有信仰,毕竟诗人已向我们揭示“柔软之物,总有太多可能”。 触及诗集,首先就看到诗人别出机杼的目录设置。全书分5辑:“风无意义撩拨”“我吞下一颗发烫的黑曜石”“再往前走会没顶”“一些明媚的理由”“无用之石》,分别冠以Sinfonia、Sarabande、Sicilienne、Passepied、Encore 5种乐曲的名字。 识者必然知晓此类乐曲之间的流别,再细读各辑收录的诗歌,也自然领略它们与名下诗歌调性的相契。Sinfonia,歌剧中的序曲,诗人召唤各式生灵拉开诗集的帷幕,那里潜伏着广袤的生态与诗意。Sarabande,庄重而缓慢的萨拉邦德舞曲,却曾因“有伤风化”而被禁止;无独有偶,此辑的诗歌正游离在风化以外,遍布的情欲暗示,使人于理不合地颤栗骚动。Sicilienne,长于抒情的慢步舞曲,诗人在此辑中安放散文诗,释放犹如烟圈一般缠绕的复沓长喃。Passepied,快步舞曲,诗人向读者邀约,一起走入明媚轻快的断句。Encore,安可,诗人虽宣称自己“从不谈论重要的事”,但我们清楚意识到这是此地无银的宣示——那些攸关生死政治、严肃沉重的诗歌都放入了此辑。 在诗歌的开展中,诗人不断地呈现自己的疲软与冷感:“仿佛毫无立场的草丛/并不需要理想的方向”。吊诡的是,诗集中不乏诗人对时局、政治的思考,这一批诗歌大多保留于最后一辑中,处理的课题涵括政治、历史、战争、地志。诗人的思考亦转向自我生活。诗人首先善于揭开事物的反面——“感知是礼物也是诅咒”“她便带着天赋的沉重覆没”。这当中自然也有夫子自道的成分。 诗能引起心中的革命 其次,诗人对各类情感有所疑虑。对于亲情,诗人直言“所有的亲情都是一段负债”;对于爱情,诗人说“我们似乎,总无意成为彼此的阻碍/但不至于厌恶”。诗是诗人本身最思虑的所在,它被置放在硬与软的辩证中(诗集中,硬软并非仅攸关情欲)。〈无用之石〉是此类思考最集中的表现。馨元以一位诗人之死,操演了诗的意义与可能。诗人纵然是“一无是处,手无寸铁的/祸之弱民”,但诗能引起人们心中的革命。而诗名〈无用之石〉(当然也解作“无用之诗”),暗应着《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古老辩证。对于诗,诗人仍抱有信仰,毕竟诗人已向我们揭示“柔软之物,总有太多可能”。 关于诗集的技法,限于篇幅,这里仅从词语搭配揭示一二。字词间的排列组合本有无限可能,但在惯常的文章中,此类无限的可能先需被囚禁于“常理”“语法”等设置的重重牢笼;唯有在诗歌中,那些牢笼稍微松开。且看诗人诗歌中各种词汇的组合——“一片永恒的无家可归感”“绿地的卵巢”“伤心的马脚”“二手转卖的中古情感”“冗芜而长满毛发的呻吟”……此类例子多不胜数,还待读者自己探寻。细揆此类组合,“的”前后衔接的词汇,平日八竿子都打不着;但在诗人的笔下,它们剑走偏锋地被收编于同个诗句内。初看于理不合,但再细细咀嚼,又被个中混搭而迸发而出的、石火般的诗意所说服。此类狡黠的颠覆包括诗人对经典的再利用——“而它就快消失了/我相信其言也善”,显然檃栝自《论语·泰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风无意义撩拨〉,全诗或许便是对“风吹幡动”禅宗公案的现代演绎。至于诗歌中诸如九色鹿、果陀、阿芙罗黛蒂、莉莉丝……各自乞灵、取资的古老意象便不再详举。夐古的事物蛰伏于现代的诗句中,待读者不期而遇。 石(诗)持续燃烧发烫,邀请你一同走入幽微闪烁的黑曜灵光。 日尝/当诗人告白失败时 【九字辈新晋马华作家探讨】王晋恒访梁馨元、胡玖洲、陈凯宇 【九字辈新晋马华作家探讨】我们易变、不稳定、模糊,且复杂的蓝色时期 【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上) 【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中) 【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下)  
1年前
1年前
若说第一本作品是作为“诗人”的宣示并取得头衔的正当性,那么,接下来的作品或为诗人俨然熟练的幻术范式。获知诗人陈奕进出版第二本诗集《在卡美洛当左派》,不免为之振奋。这是继他2018年出版《零号幻术》后的作品。 相较于《零号幻术》,《在卡美洛当左派》仅收录44首诗作,并附一首以英文字母按顺序串成的长诗〈结界〉,不失为是一本精巧的诗集。不仅如此,从目次中能见诗人于各辑的设计与安排,以及对诗集的命名,也早已为其诗作布置了一个场景及世界观。如为其写序的杨佳娴所言,“如何可以容纳左派呢?”——这同样是来自于诗人的叩问,也或许多首诗作中,也都没有一个(能够准确回答的)答案。 有抒情、取消,自我虚化 诗集共3辑,分别以“剑与圆桌的裂痕”、“对抗纪事”与“阿瓦隆”为题。辑一的“裂痕”来自于〈闹钟〉所述“以一场炸裂为初始/如此合理,如此符合宇宙的条规”,可条规总是会改变的,一如早已不复存在的圆桌武士团,只留得〈节食主义的政治危机〉的讪笑与〈乡愿〉的暮色。“我们都受困于此 / 完美的骗局当中被迫聆听加害人的说辞”,这只能是幸存者的结局吗?还是有其他的可能? 于是,辑二则是诗人以幸存者之姿的〈对抗纪事〉并为其下了个注:“我无法描述我的敌人、正因为它们无处不在,或更危险的是——它们可能……不在。”于是,只能用编号让其此曾在,尽管无从判断是时间或日期。唯有诗人才能“回归那回归的回归”。一直到辑三〈阿瓦隆〉,仿佛才能见诗人各种幻术的施展与变形:“是哪个本我急欲/依附于手指之上/还原自己”,有抒情、有取消,甚至自我虚化。可是,这终极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呢? 诗人为辑三〈阿瓦隆〉留下注解:“幻想与文字到此、也不过是游戏。唯有输赢,超越理念”,可真的有什么输赢可言呢?尤其,当诗人创造一套游戏,又置身于游戏中。或许,诗人最终(只能)回到自己所建立的〈结界〉——王国去,毕竟“作为我的我,与我们的我们/必要征服虚空!”。当结界被划出了,意义也才能在此赋予。 作为一个较为亲近的读者而言,《在卡美洛当左派》部分也写了我的心声和经历。这或许就是生活在同时代作者的相似经验。不过,从《零号幻术》到《在卡美洛当左派》亦追随着罗兰·巴特的步伐,即是从“写作的零度”到“此曾在”,那显然是写作上的一大往前的迈开。只是,这左派终究只有“派”(福建话发音)。
2年前
《鹿鸣》是郑田靖第一本诗集,并入选了2022年【读家】十大选书。方路喻其为最具意象爆发的马华年轻诗人。在各个平台的选书中,新诗是相对难入选的体裁,也较少讨论。虽然如此,在文学类十大选书中,《鹿鸣》相当亮眼。 诗人在后记〈半岛诗、南洋鹿〉自述:“作为第一部诗集,《鹿鸣》指向一只小鹿/一名诗人嗷嗷诞生的初鸣,并希望回归诗/诗集最初的一切可能性”,其所指既是回到中国文学起点——《诗(三百)》——也是方块字的艺术起点,那是仍对诗保有各式各样题材、语言和形式可能的时刻。沿着这一条思路前进,也不难意会《鹿鸣》各辑诗作的安排,也效仿风、雅、颂的结构编排。 辑一“阴阳间性”的两首诗都是情诗,不免让人想起大家朗朗上口的〈关雎〉。〈三首情诗与一种可能〉展开3种不同的爱情叙事:凋谢的烟火之花、客厅里摆着终究要灭的花、眼瞳中流出来芬郁窒息的香味,终归都导向一个可能:“你需不需要,月光茶几和拥抱”。不过,“爱,有这么能够准许/黑白分明?”——这是诗人在〈如果爱是一只马来貘〉的发文。“间性”即之间,没有绝对,也似乎回应了各家对〈关雎〉的诠释。 辑二“鹿鸣”取自《诗经·小雅》开篇的题目,亦作为诗集的名称,能见诗人将其视为诗集的核心。3首诗〈舢舨之歌〉、〈马来西亚的雨季〉以及〈如果时光是一只树懒〉,分别阐述了“我”在南洋上的历史、在地与时间,而查〈索引:意象地图〉可见诗人在诗集中对山、雨和风的意象凝炼,与辑二是相互呼应的。辑三“液之岛”则是凸显诗人“为不存在的存在而去”的诗心,而3首诗〈放牧〉、〈孤饮湖灯〉、〈海的演讲稿〉的“我”都处在不断地追寻、探问的节奏上,“给自己的葬礼,写下闭幕词”。这多少印有《诗经·大雅》的痕迹。 在辑四“树叶的光泽”,共有15首截句诗。其中,〈诗〉写道:“诗,又是如何在小镇中得名于世?/——我的厄运,是诗的草稿。”,这都归咎于“继承了祖传的炼字术”。不过,这里没说的是唱和朗诵,也是此辑企图追求的形式:短小精悍、易于传颂。仔细一看,这15首诗也可以是一组长诗,但辑五“黑墓”则是真正形式上的长诗。墓与幕同音,也凸显在其内容与形式上,宛如诗在黑夜里演绎一出出的墓志铭。〈山匿孤魂〉最切中辑名:“我把不幸的钉耙丢进火坑/ 让灰烬烧成的熔浆浇熄了那/ 你不让我死/ 我偏要死的墓志铭”,如此的文字演绎也是一种文字颂。 诗集读起来不像是个新人出道,比起同辈,倒是尽现自己的诗观。采取《诗经》结构对照阅读,乃是个人的阅读路径。或许,诚如诗人还在思索诗的向度与诗集何为的问题,以及诗作为发问的艺术,《鹿鸣》都还(只)是一本文字的艺术装置。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