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诗集
大柔佛焦点
马华资深作家温任平80大寿 出版第9本诗集《髣髴》
(依斯干达公主城6日讯)马华资深作家兼马来西亚天狼星诗社创办人温任平,在80岁大寿之际出版第9本诗集《髣髴》,今日他更铿锵有力且自信地说,诗集包含序言在内超过3万字,创下纪录,独特的介绍让人好奇这本诗集如何洋洋洒洒把文字化成诗。
3星期前
大柔佛焦点
文艺春秋
【我的那本书】eL/一切是否无恙,还是,内伤依旧灿烂?
——记《内伤的观望者》出版6年后 其实《内伤的观望者》形成之前,有一段时日,一直在读Mary Oliver。 当然,所谓的“耳濡目染”是存在的,但所谓的“眼高手低”也同时存在。 有一次友人说起《内》:“呃,怎么说呢,觉得它就像还没熟的果实,最后被摘了下来。” 我没有不承认他的看法。 “但是呢,里头有一首,非常好,我一读就像读那些波兰诗人的诗。我最喜欢那首。” 那首曾经流浪几个副刊,最后连我也忘记在何处落脚。在筛选作品的时候,我的直觉便是:“咦这首不错。很干净、很安静。” 作品安插在这里: 〈怜悯静物〉 怜悯静物,它们没恶念 救赎之日也不会临到它们 没得救、没祷告 神保留它们 神爱世人,但神暂时 保留静物 阿们 写这一些并不代表我后悔出版了《内》。反而我觉得那是一个机会,我诚实的面对当时的自己,什么时候,你是怎样的人,就写怎样的诗。 “要真。”友人说。 多年后,我偶尔还会翻一翻《内伤的观望者》。除了那一首(〈怜悯静物〉)之外,我不时也被一些吉光片羽动了一动。不敢说那是“感动”,那就是那么一下。涟漪浅浅、静静、渐渐,愈合。 2018出版至今,多久了?一切是否无恙,还是,内伤依旧灿烂? 相关文章: 黄俊德/浮世绘——致敬爱的eL
3星期前
文艺春秋
读家
叶福炎 / 梦熊作为一种神话意象建构
诗集《梦熊》的封面是以月亮、房间和一个熊壮的男子的三元素,加上书名,构成了一幅具有同志意象的图像。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阅读,我以为,尽现在眼前的会是一首首情色诗。后来,我才意会到许多谐音梗(或玩弄词汇)的背后,其实蕴含着的是满满的同志爱。 《梦熊》是诗人黄龙坤继《小三》之后的第二本诗集,收录其在2019年之后的创作,加上过去尚未结集的作品,共计66首。在6年前,我曾写下对诗人及其后续诗作的期待,即“诗人怎么继续把同志语言变成是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这将是接下来的考验”。或许,诗人在《梦熊》给出了他的答案。诗人在“后记”一文中写说,在情欲书写之外,他写下的是死亡——也是文学写作的母题。 诗集中的66首诗作被分为3辑编辑,分别以“飞机杯”、“如此”和“梦熊”归类,实际上也是诗人以梦熊作为一种神话意象建构的三阶段。从极具性意象的飞机杯,既是性启蒙,也是生与死的循环往复;而来到“如此”实则是“就这样”的换意,作为一种对世俗的态度及其展现。最后,梦熊是一幅自画像,也以此为诗意的建构。 “飞机杯”作为开篇,也作为第一辑的题目,随即把性器具与身体的意象与自由连结。但别忘了,诗本身就是自由意志的一种展现。如此大力的宣示,其实意在回应“缺席的读者”中的课题——读者的不在与疗愈,一起与诗人共同构筑了充满歧义的世界。不过,这终究是一场个人的战役啊,因为“和死亡多P/也是自己一个人/和死亡多P”(〈和死亡来一场多P〉)。 于是来到第二辑“如此”的叩问,“没人讨论/怎么如此”(〈如此〉)。而“土葬里的是谁?——写在清明扫墓之前”把愿、想、哀、死,还有归属、成全、即是、如此——这些人类普世的情感欲望说尽,也为先辈们的时代留下一段哀悼词“有后清除坟冢芒草/是一种在适合的年代死去/而留下来的确幸”。接下来,则是诗人以“梦熊”建构属于自己的神话,“一场在它体内必然发生的暴动”。 而诗人所揭示的是一个如此的时代,“所有执念都是善意的菩提/在酒水和拥吻之间/找到一篇适耕地的沃土”。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沃土呢?拥有特权的。因为“手信太多/我们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永远卡在海关”(〈手信〉),不只以诗、文字所构筑的自由意志世界,也不只有满足身体、生理欲望自由的情欲世界,而是能够“在你的傲骨里睡成菩提”(〈如是〉)的简单向往。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同志爱,梦熊神话的意象世界。 相关文章: 苗不秀 / 献身乃至献祭成诗 黄龙坤/梦熊
3星期前
读家
文艺春秋
【文学意见】章楷治/马华诗人?我算吗?
胡玖洲和林宇轩(在台北)的对谈,我当天因为新年机票价格原因留在马来西亚。看到胡玖洲在脸书贴文中写道: “宇轩谈及台湾写作人目前有许多对于历史的互文,传统再书写,关注自己台湾身分价值的作品。但我就目前马来西亚观察来看,反而是相反的处境。这像是一个马来西亚70年代出生及以上的人会书写的题材,你很难在年轻写作者的作品中再看到历史、马共、雨林、种族等台湾人对马华文学印象标签作品的书写。没有什么华人认同,马来西亚人和中国人的认同焦虑,马华的新生代似乎正处于‘去马华标签’的过程,转而往自身情感与其他方向去书写。这或许是‘马华’传统的流失,在世界华文文学的脉络中缺乏标志,但在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背景下,不去写胶林雨林,也不应该再写胶林雨林。” 让我在(诗集)首发时回顾起自己写作以来的身分认同问题。“马华文学”在课堂上广义定位为“马来西亚华语文学”,但如此以来,只要在马来西亚用华语书写和用华语书写的马来西亚人就算得上“马华文学”吗?我认为是有待商榷的。在写作内容内向化的时代,转向自身内在情感这事不只发生在马华文学当中,应该说这种内向化的书写方式在世界华语文学中正在崛起,且数量大增。虽然说台湾目前有许多对于历史的互文,传统再书写还有乡土意识,但无可否认的是,在逐渐年轻化的读者涌现中,内向化的书写往往更受欢迎。 我在书写《凋零与丰收:致芬妮》这本诗集时,努力将自己剔除外,更是陷入思考,我该如何在内向化的写作时代中将自己分割出来,或说我该如何体现我身为马来西亚人的这个身分。 说来惭愧,对于马华文学的记忆,在到台湾读大学前仍停留在高中课本上方路老师的一两首作品,当时甚至对于现代诗和古典诗都不知该如何分类。最初阅读的新诗作品是香港诗人陆颖鱼老师的《淡水月亮》,因而喜欢上诗,再来在徐国能老师的新诗课上得到启蒙,初期临摹孙梓评老师《善递馒头》写作,而后疯狂摄取台湾诗人的语言风格,意象群。 如此一来,在我回头阅读马华诗人的作品时,隐约能读出我的诗作与马华诗人的作品略有不同。在未经历,未阅读马华文学作品之下;未使用马来西亚意象,语言风格有所差异的情况下,我是否能够算是“马华诗人”? 因此在这本诗集写作的两年内,回到马来西亚时我偶尔会自驾游去观察马来西亚的风景人文,只为寻找有别于台湾文学,而属于马来西亚的,有所经验的独特意象。只为在台湾出版的我能够向读者展现马来西亚的风景人文。 在我们失去对历史、马共、雨林、华人认同,马来西亚人和中国人的认同焦虑记忆标签之后,我们还有什么?那些我们虽不能遗忘,但未经历过的书写往往显得不尊重,那我们到底还有些什么可以写的?我坚信有许多内容正在等待我们脱离滥情去寻找。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句话在这边如此使用略有不当,但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形容。在内向化书写逐渐盛行,新生代逐渐脱离历史的时代中,新生代写作者更应该去探询的是如何在滥情的时代中展现属于“马华文学”的特殊表征,在世界华文文学的文学脉络中寻求全新的标志。 相关文章: 章楷治/企图成为诗人 章楷治/错日
9月前
文艺春秋
物外游
光头佬/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
伪光头佬入手的这一册隐匿签赠本,可是诗人签赠予另一位名气响彻云霄,叱咤风云的大诗人,伪光头最最、最喜爱的现代诗人——夏宇的呢。这一册诗集可是诗人夏宇的旧藏欸。怎么可能?
1年前
物外游
读家
叶福炎 / 诗人当起了左派
若说第一本作品是作为“诗人”的宣示并取得头衔的正当性,那么,接下来的作品或为诗人俨然熟练的幻术范式。获知诗人陈奕进出版第二本诗集《在卡美洛当左派》,不免为之振奋。这是继他2018年出版《零号幻术》后的作品。 相较于《零号幻术》,《在卡美洛当左派》仅收录44首诗作,并附一首以英文字母按顺序串成的长诗〈结界〉,不失为是一本精巧的诗集。不仅如此,从目次中能见诗人于各辑的设计与安排,以及对诗集的命名,也早已为其诗作布置了一个场景及世界观。如为其写序的杨佳娴所言,“如何可以容纳左派呢?”——这同样是来自于诗人的叩问,也或许多首诗作中,也都没有一个(能够准确回答的)答案。 有抒情、取消,自我虚化 诗集共3辑,分别以“剑与圆桌的裂痕”、“对抗纪事”与“阿瓦隆”为题。辑一的“裂痕”来自于〈闹钟〉所述“以一场炸裂为初始/如此合理,如此符合宇宙的条规”,可条规总是会改变的,一如早已不复存在的圆桌武士团,只留得〈节食主义的政治危机〉的讪笑与〈乡愿〉的暮色。“我们都受困于此 / 完美的骗局当中被迫聆听加害人的说辞”,这只能是幸存者的结局吗?还是有其他的可能? 于是,辑二则是诗人以幸存者之姿的〈对抗纪事〉并为其下了个注:“我无法描述我的敌人、正因为它们无处不在,或更危险的是——它们可能……不在。”于是,只能用编号让其此曾在,尽管无从判断是时间或日期。唯有诗人才能“回归那回归的回归”。一直到辑三〈阿瓦隆〉,仿佛才能见诗人各种幻术的施展与变形:“是哪个本我急欲/依附于手指之上/还原自己”,有抒情、有取消,甚至自我虚化。可是,这终极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呢? 诗人为辑三〈阿瓦隆〉留下注解:“幻想与文字到此、也不过是游戏。唯有输赢,超越理念”,可真的有什么输赢可言呢?尤其,当诗人创造一套游戏,又置身于游戏中。或许,诗人最终(只能)回到自己所建立的〈结界〉——王国去,毕竟“作为我的我,与我们的我们/必要征服虚空!”。当结界被划出了,意义也才能在此赋予。 作为一个较为亲近的读者而言,《在卡美洛当左派》部分也写了我的心声和经历。这或许就是生活在同时代作者的相似经验。不过,从《零号幻术》到《在卡美洛当左派》亦追随着罗兰·巴特的步伐,即是从“写作的零度”到“此曾在”,那显然是写作上的一大往前的迈开。只是,这左派终究只有“派”(福建话发音)。
2年前
读家
星云
【如意安详】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何国忠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1931年1月20日,胡适从上海乘船去青岛,航行中读《梦家诗集》,内分4卷,诗40首,包括写于1928年的〈一朵野花〉。胡适在日记中说陈梦家的文字“爽快流利处有时胜似志摩。” 陈梦家本科未毕业时,已是新月诗派大将。他小胡适20岁,二人没见过面。女诗人方令孺当时在青岛,聚会中听胡适赞扬《梦家诗集》,转告陈梦家。受宠若惊,陈梦家写信致谢。胡适回一封长信,以〈评〈梦家诗集〉——复陈梦家的信〉为题,发表在《新月》第3卷第5-6合期上。胡适说:“我最喜欢〈一朵野花〉的第二节,一多也极爱这四行。这四行诗的意境和作风都是第一流的。” 陈梦家在中央大学法律系读书时,闻一多在该校任教,徐志摩是兼课教授。受二人影响,他也写新诗。毕业后追随闻一多,当其助教,没当律师。 杨牧1966年到柏克莱加州大学读书,师从陈世骧。有一段时期专注先秦文学,诗少写。陈世骧担忧,不希望杨牧纯粹只是一名学者:“我真怕你走了陈梦家的路,梦家是我的好朋友,我看你们的性格很像,梦家后来都不写诗了,跑去搞甲骨文、搞先秦。” 我没进大学以前,以为一样沉浸于方块文字,研究和创作理应相去不远。杨牧在〈柏克莱:怀念陈世骧先生〉所记纠正我的认知。学术规范百年不变,唯有研究成果才是判定学者水平的标准。我进研究所时,更能感受当中鸿沟。创作只能当成兴趣,不是重点。 诗人变成学者 和创作一刀两断 赵萝蕤的母亲期待和赵家有同样地位的乘龙快婿,陈梦家除了诗名,一无所成。赵萝蕤的父亲赵紫宸虽然没有反对二人交往,却要他规划未来,继续深造,在学术上建立地位。从诗人变成学者,陈梦家曾经挣扎。本来可以在课余间兼顾诗作,但是陈梦家考进燕京大学后,就一心一意研究古文字,并且发现其中乐趣,心定以后,就和创作一刀两断。 在燕京大学研究院就读期间,陈梦家根据甲骨文和金文探讨商周时代的宗教、神话和礼俗,在《燕京学报》、《禹贡》、《考古》等杂志发表长短不一的论文,才华和功力高于同辈,一出手就让专家前辈另眼相看。他的老师闻一多诗名赫赫,对甲骨文、金文和神话研究都有心得。他不觉得陈梦家不写诗有什么可惜,上天自会安排康庄大道。他对梁实秋说:“一个有天分的人而肯用功者,陈梦家算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考古学家对古器物常爱不释手,私人收藏更是司空见惯。陈梦家1944年至1947年在美国讲学,回国后开始花心思收藏明清家具。赵萝蕤博士论文未完成,多留美国一年,陈梦家省吃俭用,将收藏的各种成果,一一告诉妻子,为这一批家具添更多故事。文化大革命时,收藏被没收,1978年被平反后,旧物陆续归还。赵萝蕤将手稿、日记、资料全部捐给考古所,在所长夏鼐的建议下,考古所整理出版陈梦家著作。陈梦家遗留下的明代家具则搬到赵宅。赵萝蕤晚年和弟弟赵景心及弟媳同住,原本想按陈梦家遗愿,将家具捐给上海博物馆,因赵景心绝食抗议,只能作罢。赵萝蕤去世后,赵景心将家具卖给上海博物馆,以1000万人民币成交。 一捐一卖,境界不同。方继孝不认可赵景心做法,认为有损陈梦家高度。方继孝尊敬陈梦家,偶然在北京潘家园买到大批陈梦家原件书信。他说陈梦家一生重情义。徐志摩去世,他帮忙整理遗诗遗稿。闻一多去世,他不停资助闻家。翻译家芳信去世,陈梦家和赵萝蕤在经济上一直照顾其遗孀和两名孩子。知道赵洵美患病,他立刻将半个月工资寄给好朋友。这些事在他所写的《陈梦家和他的朋友们》记之甚详。 陈梦家1966年第二度自杀时赵萝蕤卧病在床,死后没有丧礼,骨灰也没有留下。浙江上虞老家有陈梦家衣冠冢,碑上刻〈一朵野花〉,写此诗时陈梦家18岁。赵萝蕤说诗作中他自己最喜欢这首。 相比第二节,我更喜欢第一节,第二节文字欠缺第一节的含蓄。以前练字时抄过。最近重写一次,还是停留在第一节。知道陈梦家悲凉人生后,第一节最后两行让我恻然。
2年前
星云
星云
青年翻页见中年——有人出版社20年记(下)/曾翎龙(有人出版社总编辑)
二、有人,所以有很多书 有人出书,一般首刷1000本,至多2000。马来西亚市场小,首刷能卖完已可找棵树还愿,额手称庆不愧对环境。这些年来,有人印书量逾20万,设若每种滞销200本,一条数计下来,免不了有几万本存书。存书何处,这是个问题。 有人出版社原本只有两个仓库,一个在我家,腾出一间空房,每种书收几本至几十本,遇有小量补书,如月树书店、大将书行、季风带书店等,我自执书前往。另一处在永联印务厂,辟了个空间给有人存书,书印好即配送通路(一般也就三五百本),余书进仓库,待代理补书(早年的诺文,及其后的大众书局和有店),也协助运送。有人没发行专员,多得永联给了个方便(虽然仓库也算租金),以致多年运作无碍。这得特别感谢永联印务负责人Ms. Sim,若无她居中协调,有人恐怕经营不下去。 一次永联遭逢白蚁之灾,仓库的书毁了三分一,痛定思痛后决定狡兔三窟,另在月树租了个房间当仓库,把一些书转移过去,也接受大众退书。渐渐的,月树也容不下了,遂又在吉隆坡怡保路珍珠坊租下第四个仓库。大众退书是很可怕的,试过一回一退100箱,六七千本书。箱头越叠越高,搬运的体力活,不足外人道。一回仓库满溢,经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中文学程主任许德发安排(他有许多学生,毕业后在各地中学执教),老师们组了车队载走了几千本,带回学校图书馆或分送给学生。今年又有大量退书,老师们又来搬了一次。另外也分了两批,送到新纪元大学学院和艺青出版社,托他们到学校跑动时送给师生。 三、有人渐入中年 有人坚持不抛售书籍,因为这与杀鸡取卵无异,没有回头路,是戕害品牌和出版行业的作为。个中情由,我在〈关于大坏狼及其他——兼至我的朋友、作者、同业及读者〉一文[4]多有提及。虽然这坚持不符成本效益——3个仓库(还免除了自家房间)年租金近万令吉,而一年间能从仓库调书,重见天日的恐怕不多;但收(守)得住便有希望,书是有价值的。感谢老师们在满仓时为我们散书,免掉毁书时的不忍与愧疚。学生是一颗颗种子,你给他一本书,他往后可能长成一位读者,或一位作家。 《有本诗集》好几位诗人,都是有人出版社创社股东。两位六字辈(方路、刘育龙),6位七字辈:曾翎龙、龚万辉、黄惠婉、周若涛、杨嘉仁、翁婉君(后称翁菀君)。此外还有3位股东:陈翠梅(七字辈,导演)、李红莲(七字辈,文字工作者)及锺进贺(八字辈)。锺进贺于2006年成立万挠男孩出版社,专营儿童书;方路随后也经营“阿里路路”品牌,出版了好几本自己的书。 迈入20周年,有人出版社出书已近200种。多年来都是我管编务(兼发行、送书、仓管),杨嘉仁管行政和账目,周若涛管网络(有人部落和有店网络书店)。编辑一直都是陈文礼,校对也一直仰赖许钦斐和王国刚。封面设计除了龚万辉,后来也找了农夫。多得股东们信赖,不曾置喙社务和编务。除了又集过一次资,在没有固定办公室和员工的情况下,堪堪做到收支平衡。当然,也没分过钱就是了。 林金城是我们的老大哥 有人创立后那几年,着实办过不少活动。2006年杨嘉仁策划了“1726”八字辈聚会(他自己却没出席),17至26是那年八字辈的岁数,方肯在聚会中途闪了进来,那时她刚出版小说集《看见红雨伞》。此后她和嘉仁因为有人部落的言论风波往返交流,隔年便走在了一起。又有一年,知食份子林金城导览吉隆坡茨厂街,在制作公司工作的李雅丽欲约访金城,也前来参与。2007年,我们到雪州北部新古毛看水坝,金城领吃,当地人雅丽当向导;两年后文友团同游寮国,若涛雅丽已成一对恋人。我们戏称:搞有人出版社没什么赚头,但留下两百种书,也撮合了两段姻缘。 那些年,林金城一直是我们的老大哥,有人办文化沙龙,他是核心组织者,带领我们穿街过巷、翻山越岭,足迹(及口水)所及,新山、麻坡、东甲、马六甲、芙蓉、万挠、乌鲁音、煤炭山、双文丹、新古毛、直凉、淡马鲁、关丹、甘马挽、瓜拉登嘉楼、哥打峇鲁、甲板、怡保、太平、十八丁、实兆远、大山脚、槟岛;乃至台北、金边、龙坡邦、大阪、京都都去过了,留下不少地志书写和诗篇。同行旅伴除了有人诸子,常见的还有刘育龙、谢增英、吕育陶、周秀洋、林健文、黄俊麟、张丽珊、邱俊丽、黄建华、陈子韩、薇达、欧佩琼等人。 2016年9月12日,林金城脑溢血昏迷。就在前几天,他带着詹宏志、黎智英、张大春等人北上寻幽觅食,送走客人后当晚便倒下了。前阵子他还雀跃说,詹宏志、胡金伦等友好要把他的知食著作带到台湾力推。但他醒来后已经走不动了。这像一个分水岭,此后有人作者群纷纷步入中年,有了家累,心态也已不同,不复是往日说走便走的如风少年。 因为文学而结识的朋友,因为有人出版社而延伸出来的一段段旅程,隐身在一首诗、一篇散文或小说里。有时我会想,有人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故事,或故事已经攀爬过顶,接下来只能是下坡路了。可以从容一些,看看对面走来的那些从前的我们,劝说前路迂回,但不走走看,你又怎么会知道。 想起2009年从龙坡邦往关西瀑布,大伙儿见路边摆卖蜜瓜,长长一列阵势惊人,喜孜孜买了好几粒,带到龙坡邦一家高级餐厅央请厨师帮忙削皮切块。饭后作甜品,大家吃了一口觉得不对:蜜瓜一点也不甜。但为了不辜负煞有介事的厨师(把瓜边切成齿状漂亮摆盘),以及大费周章像是捡到宝的自己,我们只好一块接一块硬吞,还要装作津津有味,貌似好甜,好甜。 你没吃过你不知道,蜜瓜还真是甜的——相隔这么久,这趟旅途最叫我们挂念的便是这些蜜瓜。你说,寮国到底有什么?有蜜瓜啊。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在大学毕业那年,杨嘉仁驾着他那辆旧国产车,载我们穿越大学岭迂回的旧路,到吕育陶蒲种旧居游说他投资出版《有本杂志》。是夜大雨,雨扫发了疯似的狂扫,但机械与人力何其相似,编程了的极速(及生老病死)总有框限,扫不清瓢泼雨箭,看不清前路,也还是一头栽了前去。 及至那天通宵编完一期杂志,我从育陶家中离开,一人驾车上高速,为了不致睡着打开崔健(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力量),音量转至最大;按下车窗,风狂灌进来,还算茂盛的头发打在脸上── 仿佛昨日,一甩头,时光已经那么遥远。 注:[4] 见曾翎龙《吃时间》,2018,页229-231。 青年翻页见中年——有人出版社20年记(上)/曾翎龙(有人出版社总编辑)
2年前
星云
星云
青年翻页见中年——有人出版社20年记(上)/曾翎龙(有人出版社总编辑)
一、有人的贵人们 2003年6月,有人出版社第一本书《有本诗集:22诗人自选》出版,收入六字辈诗人方路、刘育龙、吕育陶,七字辈诗人周锦聪、林健文、陈耀宗、张惠思、罗罗、陈燕棣、木焱、曾翎龙、龚万辉、黄惠婉、刘艺婉、Skyblue、张玮栩、周若涛、杨嘉仁、翁婉君、骆雨慧、刘庆鸿,八字辈诗人林颉轹共158首诗作。诗人们集资,各自缴付200令吉,得回20本书。草创期通路不通,我们找了城邦的周金明代理,蒙他豪爽包销400本,几乎立刻付清书款,至今感念。若第一本便出书不利,不知此后还有没有人。 张景云为《有本诗集》写的序文〈语言的逃亡〉,谈及他偏爱的非/反诗意写作,看来是婉转的提醒──里头大多数诗作他大概并不满意,至少不是他属意的写法。他愿意写序,期许的竟或是年轻人的躁动,不晓得会闹出什么动静来。记得书成后,与他约在吉隆坡文化街紫藤茶坊茶聚,席间少话,但可以感知他乐于亲近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总带反骨,总要做出不一样的事来,好比他年轻的时候。他也提醒我们,“一个现代诗人必须具有平衡的存在意识和历史意识,两者融合于一才能成就个人写作之中的软哲学写作内容。”2016年,有人出版社出版他编并序的《威北华文艺创作集》[1],期间他二度乘搭轻快铁到八打灵再也Amcorp Mall及百乐花园与我和杨嘉仁聚谈,贝雷帽斜肩包底下翻出的眼光笔意,依旧是别无二家的长者学养和风范。 彼时有人诸子(我、杨嘉仁、周若涛、龚万辉等)都只二十多岁,作品累积不多,《有本诗集》之后,有人出版的都是六字辈(甚至更早)的前辈作品:方路诗集《伤心的隐喻》(2004)、散文集《单向道》(2005)、朵拉微型小说《掌上情爱》(2005)、冰谷散文集《走进风下之乡》(2007)等。这些前辈们愿意把作品交托“年轻的”有人出版,既是勉励扶持后辈,或也说明马来西亚文学出版行业萎靡,可选择的管道有限。 父母知道这条路不好走 我1999年工余与友人筹办《有本杂志》[2],及至创办有人出版社。出版方路诗集《伤心的隐喻》时,我们特地邀请星洲日报集团总编辑萧依钊,出席在吉隆坡大将书行楼上举办的推介礼。有她“加持”,出版路上应当顺当。新闻见报后,有人出版社抛头露面,胆子壮了,路好像也走得比较稳。 路加(曾志伟)也出席了方路诗集推介。他是工大“孤舟工作室”元老,也写诗。参加过有人的几次活动,总是静静的来,静静的走。有人草创期阮囊羞涩,他投了一笔钱进来,“拿去用,不客气”。杨嘉仁说他是天使投资者,其实他哪是投资,他是单纯喜欢文学,连带也喜欢喜欢文学的人。方路散文集《单向道》印好后,我和嘉仁拿着书在他公寓楼下徘徊,他住的公寓便是姚拓住的公寓。那时他大概已不能说话,我们不知道应不应该打扰。后来我们把书放进他的邮箱,离开后收到他的SMS:“下回见”。没有下回了,2005年9月,他因鼻咽癌英年早逝。一晃18年,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会不会阅读有人的书呢。但愿他们知道,爸爸是天使。 2007年,时任财团法人台北书展基金会董事长林载爵,邀请有人赴台免费参展。我在台北书展的东南亚华人出版与市场论坛,发表了〈马来西亚华文出版:现况、问题与前景〉一文[3]。2008年,林载爵又邀请我到韩国首尔,出席第七届东亚出版人会议兼世界编辑大会。对于甫成立没几年的出版社以及没什么经验的编辑,这些邀约都是巨大的鼓励和肯定。 大众书局负责中文书采购的韦翠群和周强生,诺文代理历任负责人Lora、Vynnie,大将出版社社长傅承得、大梦书房彭早慧等人,都曾在有人成长路途中扶过一把。他们先后退休或离职,叫人惊觉有人已经走了20年,从周遭一直都有前辈长者善意劝勉,到人群越走越稀落,有人着实不再年轻。 年轻的时候,父母知道我在办出版社,没有言语。他们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不愿鼓励,却也无从劝阻。因为常要取书送书,这里那里摆个小书摊,我买了一架小推车。记得是70令吉,五金店的廉价货色,用久了会金属疲劳,推手和轮轴折合处会松裂。一天送完书回家,得载家人外出用餐,把推车取出靠在墙边。隔天醒来,发现推车轮轴上下两面都钉牢了铁片,不再松松脱脱。这是父亲的默许吧。说起来,这辆推车也有20年车龄,四处征战依旧硬朗,父亲近年却是多病了。 2003年,有人出版社像是在贫瘠土壤意外冒出的一株新芽,在众人的期待和呵护底下,慢慢长出枝叶,舒展手脚。如今虽不至于蓊郁展伞,庇荫后人,却也自成一处绿景,可以吞吐些新鲜气息了。(明日续完) [1]《威北华文艺创作集》出版缘由颇为曲折,可参阅张景云3万字〈编者序〉,《威北华文艺创作集》,2016,页i-lv。 [2]有人出版社前身。可参阅曾翎龙〈想我杂志的弟兄们〉,有人部落,2005:https://www.got1mag.com/blogs/linloong.php/2005/07/12/a_sa_e_eo_c_af_a_a [3]全文见有人部落,2007年:https://www.got1mag.com/blogs/got1mag.php/2007/05/20/ebnaf_eyiao_e_ma_a_oc_if_c_fas_a_a_ei_e_ 青年翻页见中年——有人出版社20年记(下)/曾翎龙(有人出版社总编辑)
2年前
星云
文艺春秋
李开璇/马华文学的去政治化现象
近读各家评述曾荣盛诗集《释放》的文集——《释放的回响》,发现论者大都有回避“敏感”课题的迹象,视野局限在监牢和艺术,重述事件,缺乏发现和新意。
2年前
文艺春秋
大柔佛焦点
南方大学学院 举办纪念蔡梦香活动
(新山21日讯)今日于南方大学学院文物与艺术馆举行的“蔡梦香逝世50周年纪念”活动,通过与在中国的蔡梦香后人及韩山师范学院连线,两地文人得以交流,希望日后能深化合作关系。 活动会场也展出从马新两地收集到的蔡梦香诗书画珍品和诗集,以及现场挥毫、讲座与诗文朗读等。 韩山师范学院韩山书院院长李伟雄和蔡梦香的孙女蔡璇铿在连线上感谢各方合作参与,期望未来有机会能亲自到新山并到墓前祭拜蔡梦香。 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会长陈周平致词时表示,蔡梦香是中国南来文人学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借由纪念活动提升民众对蔡梦香的认识,也告慰逝者在天之灵。 南方大学学院文物与艺术馆馆长陈再潘说,蔡梦香的艺术作品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和发扬,从而展现当年时代的情感和精神风貌,彰显文化特有的风采。 蔡梦香早年曾活跃于新加坡、槟城、麻坡和新山的文化界,也曾到棉兰与槟城华校执教。1972年,蔡梦香在新山病逝并安葬在新山柔佛再也花园的中华义山。 出席纪念活动的嘉宾,包括南方大学学院副董事长拿汀郑惠珍与董事符传曙、中文系系主任谭勇辉,以及柔佛书艺协会会长覃大强、柔佛诗社社长黄建成等人。
2年前
大柔佛焦点
会员文
牛忠|我看见
多年前熊佳慕曾出过一本诗集,只是鲜为人知。这本精美诗集是他亲手手工制作,不出售,只送朋友。 相信肯花时间赏脸读【牛杂】的读者都会有一个共识:牛忠的中文水平太一般了。他们是对的,还有我的写作好友都可以作证。对我中文水平的评语,我最喜欢的是好友熊佳慕。他说我的文字是笨笨的,好彩是有自己的态度,非面目模糊的人。算是另类的截长补短吧! 我写作好友个个写得一手好文章,熊佳慕不可能是个例外。他尤其喜欢写诗,有诗人之称。刚在脸书看到脸友庄若贴文:“中文诗坛的小王子,中国有顾城,台湾有林群盛,我国有苏旗华。”熊佳慕就是苏旗华。 第15届花踪文学奖,熊佳慕获得评审的新诗奖。得奖名单公布后,发生了一件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荒谬事,竟然有人向花踪举办当局举报熊佳慕的诗是抄袭另一个诗人的,只因为两首诗的题目是同一个字:盐!经过Sherlock Holmes和Miss Marple的查探,水落石出,当然是举报人的一派胡言,无中生有。只是不明白举报人的居心何在。 [nonvip_content_start] 有个脸书诗人问为什么熊佳慕没有像假牙出一本诗集。这一问我才记起,多年前熊佳慕曾出过一本诗集,只是鲜为人知。这本精美诗集是他亲手手工制作,不出售,只送朋友。每本都印上了收诗集人的名字,非常珍贵。我是其中一个幸运者。收集签名书成狂的光头佬有一次问我,怎样才可弄到一本在手。我笑说等我不在时,可以和我的遗产受益人买吧! 我是个不懂诗的人,所以更喜欢熊佳慕的散文。迈克自传式的《花债》出版后,他写了一篇读后感的散文,是我读过写迈克最感性最入微最好看的一篇。不瞒你,我原本也想写一篇《花债》读后感,读了熊佳慕的佳作后,我立刻打住。我总不能像贾宝玉在冯紫英家的饭局设下的酒令,学薛蟠满口荒唐不知所谓的胡言乱语,面对有学问人,无地自容,贻笑大方吧! 熊佳慕参加本地和海外的文学写作比赛,得奖无数,我说他是个常胜冠军。今年台湾桃园鐘肇政文学奖,他就得了散文首奖。每次他得奖总是静悄悄不让人知道,但是我到处有密探,知道后叫他传得奖文章让我拜读。 这篇得奖散文题为〈我看见〉,写得真是好。是写他记忆里在曼谷,伊斯兰堡,伦敦,吉隆坡,东京,伊朗,巴黎等世界各地身边擦身而过的陌生人,一幕一幕生动感人令人过目难忘的画面,会想起Aki Kaurismaki的电影。 多年前,一晚在SS2为食街坐着吃晚饭,面对我的是一个20岁不到的文静年轻人,身穿大两号的白色衬衫和深色裤,身边放着旧公事包,一口一口慢慢的吃着一碟杂饭,一菜一肉加米饭加菜汁。吃完后碟上没剩下一粒米饭,一脸满足拿起公事包走了。我看着他的背影,有点揪心,有点伤感,想着下次在为食街再遇见他,要请他吃一餐丰富的杂饭。可是我再也没见过他了。读了〈我看见〉,我想起了他,这就是受了好文章流光溢彩的影响。
2年前
会员文
星云
企图成为诗人/章楷治(鲁乃)
过于隐晦,被说写得不好;写得太浅显易懂,又被文学家说写得不好。
2年前
星云
星云
【犁生活】菜心/彭敬咏
首次种植叶菜,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即便这次种出来的菜心没有想像中美好,但是产量还算满意。 不甚了解叶菜种植的我,最近腾出了一小片地,尝试种了一些菜心。主要是香港菜心(也叫菜心花)和青骨菜心(主叶脉为绿色的菜心)。听做蔬菜买卖的朋友说,白骨菜心多卖给餐馆或煮炒摊贩,中间商吃货量可以比较大,但价钱有时会稍低;而我种的青骨菜心则多是提供给家庭煮食用。由于是第一次种,我选择了青骨菜心,打定了种不美也能自己吃的打算。(有时间要上网查查菜心的32种煮法了。) 和果菜种植不同,叶菜需要更加有规律的种植,以便每日能够有稳定的产量,中间商才能比较容易吃货,价钱才能稳定。由于耕作上时常会面对一些诸如天气、野草、病虫害及劳工短缺的不确定因素,规律性的种植无疑是耕种的一大挑战。规律性的种植必须严格地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定下的农事作业,这样才能保证每天出产的菜量,比如我的做法是设下每4天的周期就必须播种4行的菜心。依序种到第32行后,第1和第2行就能够开始采收,每两天采收两行,堪称完美的计划。(一想到30天左右就能从地上长出的钞票,心里头还是会窃笑的。)
2年前
星云
VIP文
彭敬咏|菜心
首次种植叶菜,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即便这次种出来的菜心没有想像中美好,但是产量还算满意。 不甚了解叶菜种植的我,最近腾出了一小片地,尝试种了一些菜心。主要是香港菜心(也叫菜心花)和青骨菜心(主叶脉为绿色的菜心)。听做蔬菜买卖的朋友说,白骨菜心多卖给餐馆或煮炒摊贩,中间商吃货量可以比较大,但价钱有时会稍低;而我种的青骨菜心则多是提供给家庭煮食用。由于是第一次种,我选择了青骨菜心,打定了种不美也能自己吃的打算。(有时间要上网查查菜心的32种煮法了。) 和果菜种植不同,叶菜需要更加有规律的种植,以便每日能够有稳定的产量,中间商才能比较容易吃货,价钱才能稳定。由于耕作上时常会面对一些诸如天气、野草、病虫害及劳工短缺的不确定因素,规律性的种植无疑是耕种的一大挑战。规律性的种植必须严格地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定下的农事作业,这样才能保证每天出产的菜量,比如我的做法是设下每4天的周期就必须播种4行的菜心。依序种到第32行后,第1和第2行就能够开始采收,每两天采收两行,堪称完美的计划。(一想到30天左右就能从地上长出的钞票,心里头还是会窃笑的。) [vip_content_start] 于是,我和我的伙伴决定用不依赖劳工的做法,亲力亲为大多农事作业,为时一个月。记得那时的太阳也十分鼓励,总是让阳光准时照耀我们的皮肤和耕地,让播下的种子接受到生命的召唤而快速抽芽。辛勤工作的光阴总是过得像骑着一只白马穿过细缝,如果好吃懒做变得太胖就会让自己卡在时间的沟里。幸好,我们都有努力地将卡路里浇灌到了土地上,在洒下最后一行的种子时,第一行的菜心已经长得“垂涎欲滴”,当时我已经把菜心的32种煮法抛诸脑后了。卖吧,全都采来卖吧,我幻想着填满菜萝的菜心变成一曡曡绿色的5令吉钞票。 “叶子偏黄,看起来有点老,看看顾客能否接受吧。”收菜商来收菜时说道。 “可能前几天阳光不足,你看看如何,到时有要扣除的部分再扣出来吧。”我皱着眉头回答。 试试诗歌的32种写法 收菜商和农人是唇齿关系,一方需要农人的生产,一方需要商人的销售;一方想要品质,一方想要高价。很多时候农地刚收成出菜的时候,农人都会遭到收菜商对产品的批评。对商人而言,那是提醒农人对蔬菜品质的掌握,以便以后能够顺利把菜卖给客户;可对农人来说,那是收菜商砍价的借口。无论如何,农人总不能说是自己种不出被要求的品质,于是往往把蔬菜的缺陷归咎天气的影响,或者推托说是工人的采摘不利。当然,精明的收菜商也懂得拿捏尺度,不会要求得太过分,要不然农夫愤而销售蔬菜给其他收菜商则会影响其货源。 总而言之,首次种植叶菜,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即便这次种出来的菜心没有想像中美好,但是产量还算满意。我和伙伴说,这次只是实验性的种植,面临人工短缺,我们一定要往可以亲力亲为的方式把菜心种出来。而且采收时必须要利用更加容易的方法,不依赖工人的作业才能让我们在农业站得更稳。以防万一,我们还是要知道菜心的32种煮法。 最近多花了体力在种植菜心,甚累。劝自己有时间也需要在心灵上腾出一小片地,看能不能种下一些诗心。希望有空能够静下心翻翻诗集,试试诗歌的32种写法。 没有市场,就让它们暂且荒着吧!未达标准没有采收的菜心,最后都长出了小黄花,虽老,却甚是美丽。
2年前
VIP文
文艺春秋
【陈瑞献特辑】梅淑贞/因缘殊胜
自己心仪多年的偶像竟然会写信来!我高兴得以为是在作梦。但问题也立即来了:除了认得出自己和写信人的名字和另外几个字外,那封以墨水写成的蝌蚪似小小楷,却完全看不出是什么天书。
3年前
文艺春秋
更多诗集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