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谭惠仪

拜读了副刊记者张露华于2024年4月7日在《星洲日报》副刊【大排档】的采访手记〈现在报纸还有人看的咩?〉后,我的内心就很纳闷,嘀咕着:“欸,您是在与我说话吗?有的,家中两老,以及小女都还在看报纸。” 2022,2023,2024——屈指一算,今年是我第三年订阅《星洲日报》报纸及电子版。每次来到续约时,外子就略显紧张。他生怕我迟了续报,害他无法登入电子版新闻。他是马劳,每次越堤堵塞,就是最好的阅读时光。这是没得选择之下的唯一途径,既方便阅读,又经济实惠。比起行管令前家里双边订阅报纸,这就便宜多了。 而我这宅家的妇女,则选择实体报纸。因为啊,岁月催人老,这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我也开始面临眼睛老化的问题。我仿佛学着过世的父亲,仰赖着报纸得到炙手可热的新闻。就如专栏作者宋明家所说的,纸本阅读能减少“数字眼部疲劳”种种症状。干眼症的胡搅蛮缠就是症状之一。 师奶或家庭主妇如我,最关心的莫过于报纸上的美食介绍。每每刊登小区附近有新开的餐厅或小食阁,我都依着脸书搜寻,看看别人给的评语。支持本地青年回流创业,是维护二线城市发展的不二法门。我非常赞赏回乡创业的老中青,因我认为,这是老有所依、壮有所用的最佳方法。 提醒众人警惕欺诈案 外子就较为关心诈欺案件。当今的诈欺犯,干案手法高明,日新月异。经报章报道,他心里有数,凡事都谨慎处理。他也常常在女儿及她奶奶面前分享屡屡创新的敛财手法,借此教育和警惕小孩与老人。 数独游戏则是女儿的爱好。因为从小接触《星洲日报》的数独角落,她的数学能力很快就开窍了。儿时,学校每年的数独比赛她都有机会拿奖,乐坏了亲爱的父亲。他说阅报能催生数学好手呢! 午餐和晚餐时间是我阅读报纸的黄金时刻。老实说,网媒充斥假新闻,为了安全起见,透过正规新闻媒体摄取社会资讯,才是最好的管道。她现在已是中学生,在陪伴她的同时,我也与她分享一些重要且精彩的新闻。予我而言,报纸是价廉物美的潜力股,不仅可以长知识,也可以用于亲子互动。 打岔说说,婆家的11个孩子当中,现在就只剩下我这一户家庭还在坚持订阅报章。虽然,我的举动有点杯水车薪,但我坚信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每个家族有一两户人家持续订阅,报馆就有生存的机会。 大家不买报纸的理由不外乎没时间看(看手机比较省时间、消息来得更快捷),孩子不在家,只有两老看不值得、不划算。但网络新闻,仿佛蜻蜓点水,满足不了我的胃口。传统报纸有记者的深度报道,编辑的用心排版,让我有一点就明的感觉。犹记得,我的中学老师说过,退休后她真的可以放慢脚步,一页一页地翻阅报纸了。这说明,享受阅报一件多么令人向往之事!现在的我,也经常在家喝茶看报,活得恬淡且逍遥自在。 在这通货膨胀的紧张氛围底,每每碰到熟人都说报纸又涨价了,现在看报纸好贵哦!我就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算一算给大家看。买不买单,就看你自己咯! 打个比方说,我以早鸟优惠订阅是650令吉一年,看完了就做适当处理。据我所闻,现在旧报纸也很有市场哦!我以每公斤RM1.10友情价卖给同排邻居。老邻居在附近经营果园,需要大量旧报纸。每当家里报纸满到没地方搁置,我就会通知他上门载走。偶尔碰上水果季节,我还拿到免费赠品呢!虽然售价比市场少了每公斤10仙,但我图个方便,且互助互利。这就是小区生活的人情味。 一年的报纸,大约可以卖到100令吉哦!(已经除去家里自用的)所以,我可以说只花了550令吉。 旧报纸在家里也是很好的小助手。每当家里要粉刷、油漆、大扫除,它必定得拿出来镇压全场。由于婆家已经没人订报,外子成了家里旧报纸的供应商。举凡清理油渍、包蔬菜、水果,找老二就对了。 那么,以每日计算来说,RM1.53(550/359天)比一杯普通饮料还来得便宜呢!如果说,买一份报纸只是举手之劳,那么我们更应该及时响应号召。 真心希望,实体报业能继续发扬光大,造福大众!我家肯定会继续为您护航!
4月前
拜读了【星云】专栏作者符颂勤于2024年1月29日在“就是有偏见”的文章,我顿时也联想到,在我居住的小地方也有着这么一号小店——典型的煮炒店。小店靠着本身独有的经营模式,默默耕耘,且生意还做得有声有色呢! 话说,周六晚餐是我们一家三口小聚的亲密时光。每每外出用餐,这家小店肯定是我们的首选。这雄踞街头的小店,想必居住在老街的街坊来说,应该是无人不晓的。 小店经过行管令的洗礼后,店面也整修了一番。可能是粉刷过的关系,看起来格外明亮、整齐美观。店内的装潢总是散发着些许的复古气息,这或许是因为店内那些上了年纪的桌子及摆设吧!唯一保持不变的是,店面是没有招牌的。而它确实是隐藏在老旧的街上,要老熟人才能找到。 打岔说说,老街店屋的建筑结构和设计非常漂亮,毗邻就是这二线城市新开发的休闲公园了。最近,有人在同排砸钱投资了家新店。我猜想,店主可能也盼着能为老街注入“新的生命”。老旧的社区,的确得仰赖这些海归的年轻人注入新的元素、发掘新的可能。这一切的举动才能让更多人看到老街的美、人情与风貌。年轻人“抛砖引玉”的行为,是可喜可贺的,地方创新指日可待。 店内墙面贴满了吸睛的美食照片,疫后也添加了几张通告如:入店必须配戴口罩、去厕所记得要戴着口罩、保持身距等等。皆因一米距离,餐桌之间的“通道”,也随着加宽了不少。这样也导致餐厅内的桌子减少了几张,进而让堂食的客人骤减。 小店就靠着3位老员工(包括老板本人)及两位工读生来打天下。基本上,客人都是从电话的通知群里,知晓当天的餐单,心里已经“谱好”当天想吃的餐点了。所以,客人一入座就可以直接点餐,不需要花时间再想想。老板就是写单那位,熟悉得不得了。而后,也是他负责算账及收钱。厨房由两个老员工负责,有默契得很。工读生则负责把食物端上及清理桌子。在饮食业不雇用外劳的,应该是少之又少了。老板此举真的是可圈可点啊! 各式菜品都有家的味道 小店口碑极佳,餐点便宜,应该是跟菜单有着莫大的关系。店家大量订购相同食材,这样才能拼到优惠价。俗语说“针无两头尖、蔗无两头甜”,凡事有利必有弊。在这情况之下,菜品的选项就非常有限,如:主食大概只有10样、没有做蒸食的、青菜一般只有两个选项、汤一款及饮料两款等。虽然如此,店内的各式菜品,都包含着家的味道,时刻温暖了食客的心。 老板秉持薄利多销的策略,成功地捕获了普罗大众的芳心。当我们在店内享用美食,老板也没能闲下来——他忙着接订单,或者一律来电都带着歉意地说:“抱歉,今天客满了,谢谢,拜拜!”我真心折服于这位态度与语气都非常棒的老板。 不仅如此,老板还是一位很贴心、灵活、憨厚的人。餐单标价都会注明分量:大、中、小。老板如果看到座上只有几人,却点大份的,就会给予温馨提醒。此店的宝号有个“怪”字,皆因店家没有签用任何送餐平台,客人可以电联订餐,但得找人上门自取才行。 以前,店里主要以密胺(melamine,俗称美耐皿,是一种合成树脂)餐具为主。这种老派的餐具外形美观、不易碎、能抗腐蚀及阻燃,所以很受店家青睐。也因为它使用周期长,经过岁月的洗礼,看起来就不怎么清洁明亮,还带着些陈年“老迹”。现在,老板把餐具都外包出去。承包餐具公司不但提供清洗租借服务,也提供各式各样的碗碟,统一白色陶瓷制,看起来挺光鲜亮丽,干净得很。外包公司每日包送服务,解决了洗碗阿嫂长期短缺的问题。为了减少对外籍员工的依赖,机器化与自动化仿佛是未来的趋势。 女儿超喜欢这家店的食物,因为这都是平日里妈妈甚少烹饪的菜式。福州蛋汤可说是镇店之宝。这是一道非常简单、开胃,可以当淋面的汁的蛋花汤。我身体仿佛住着个老灵魂,每当喝到这浓稠且带着酸醋味的汤羹,必然会勾起童年回忆——我最爱的淋面。是啊,童年时住在三水村,有一户住家面档,是家人的首选。哥外出打工后,就是我负责踏脚车去买的。话说回来,当热腾腾的汤羹端上桌,香气诱人之下垂涎欲滴是必然的,顿时食欲大开。桌上的醋是让你随意舔加的。女儿铁心追随,外子爱女心切,我们夫妻俩唯有奉陪到底。 行管令之前,我们一家三口的晚餐,大概15令吉。疫后,食材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了。大家都心照不宣,涨价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如此,座无虚席依然是周末的场景。 在时代洪流中,由衷希望老店能坚持下去。
7月前
拜读了李系德大哥于2023年3月19日在《星洲日报》周刊【大牌档】的专栏,我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文章的标题为〈Magyar和Helvetia是什么国家?〉这两个英文字,即熟悉又陌生啊!当晚,我赶紧把“嫁妆”挖出来。是的,邮票簿是我的嫁妆。它们随着我南下,在新的地方落地生根。 集邮,是我的爱好。从小孩到年少,从国内到国外,再从国外到国内。 犹记得,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女孩更是禁止外出。哥哥就不一样了,他可以去骑脚踏车、放风筝、捉鸟……我呢,就只能待在家里玩纸公仔、masak等。爸爸看我怪可怜的,就想办法跟书记讨些旧信封回来,都是邮票已戳上日期的那种。爸爸细心教导我与哥,如何把旧邮票从旧信封上取下来收藏。 首先,准备一盆水,将信封上贴有邮票的部分剪下来,置入水浸泡半天。等邮票脱离信封,就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放在旧报纸上风干。不过,得要留心大风随时把它们吹走,那么就白忙一场了。 等邮票干透,我们就可以着手分类了。爸爸告诉我们,邮票分国内、国外,担心我们搞不清楚,还会提醒:国内,就是你们现在住的国家,马来西亚。看到Malaysia,就知道是国内的邮票了。当天,他只给我们准备马来西亚的邮票,有好几个州属。国外的邮票则要等待亲戚从国外留学或“洗大饼”回来,我们才可以跟他们讨些外国邮票做纪念。 爸爸还买了两本小邮票簿给我们,超漂亮的!我终于可以带去学校与同学交换邮票,无比开心。现在想起来,我真得感激爸爸。父亲已故,虽说曾是屡劝不听的逃学威龙,但在教育孩子这块,他却很肯花心思。他平日都加班加点,周末还要在村子里兼职,忙碌的他居然硬挤出时间,陪伴与指导我与哥。皆因他明白好的兴趣会让我们走上康庄大道。他生怕我们学坏,糟蹋美好的人生。 文静的我,渐渐爱上了集邮,而且一发不可收拾。邮票簿,一本接着一本地买,买到妈妈都快炸毛了。还好,我有爸爸当靠山。 这小贴纸包含许多知识。观看图画的当儿,也学着人文地理,好不欢喜!偶尔,还会陶醉在这方寸世界的艺术风采中,令我乏味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仅凭着集邮,我就把半岛与东马的州属认全。久而久之,还知道奶奶及伯伯住在关丹;大姑、表哥、表姐住在林明,他们皆住同一州属——彭亨。我们一家最向往的旅游胜地,云顶高原也在那呢!接着,知道小姑住在离关丹不远的小镇甘马挽。虽说不远,但是得跨州才可到达,因为它坐落在毗邻的州属,登嘉楼。我们还有一户亲戚住在南马,即古城马六甲。渐渐地,我把东南西北也搞明白了。潜移默化之下,我再也不抗拒看地图,且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往后的日子里,看地图、自驾游奥克兰成了我与哥美好的回忆。 揭秘逾30年的邮票 逢年过节,当年还是学童的我也很忙。我忙着争取时间跟国外回来的舅舅、堂叔及伯伯打交道、探口风。舅舅常年在德国、英国当厨师,他最爱说那边的生活轶事给我们小孩听。伯伯移民纽西兰,带回来的就是一沓威水照片,尤其他钟爱的在风光明媚国度与绵羊及奶牛一起的合照。轮到在外留学的大堂叔及小堂叔,我总是央求他们给我带些旧邮票。必须重申,我要旧的、要戳上日期的。同学说了,避免收到假邮票,一律都要用过的。前者送来澳洲的,后者带来新加坡的。俗话说“物轻情意重”,他们带回来的东西,我都特珍惜。 还有,就是中国亲戚寄来家书时,爸爸都会把邮票留给我。当年爷爷过番南下,把大房妻儿都留在广东新会。庆幸的是,我们二房子孙一直都跟他们保持联系。透过邮票上的美丽山水,我略略读懂了中国的风土人情,仿佛走了一趟悠然有趣的旅行。 小小年纪的我,觉得邮票有着一股神奇的力量。人要跨出国门得有护照,贴上邮票、写上正确地址的信函却能无远弗届,抵达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当时,真的很想把自己打包装进箱子,再贴上邮票,就可以乘船、搭飞机了。小时候妙想天开、做白日梦的日子,还真不少! 成年后的我,为了满足出外探秘的欲望,曾经在纽西兰与新加坡工作几年。印象里,我还真的在奥克兰遇过超级月亮。但那时我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及时拍下留念。在他乡异国,我依然保持集邮的习惯。每每看到祖国邮票,就犹如他乡遇知己,思念亲人与家乡的情怀油然而生。 想起那阵子在奥克兰打拼,我舍不得花纽币,唯有把邮票处理好,放进信封,待回国后才给它们找个“归宿”。后来,小弟辗转到印尼谋生,他寄回来的家书,间接地也成了我的纪念品。 话说回来,李系德文中透露,原来Magyar是匈牙利,而Helvetia是瑞士。Magyar这字眼对我而言很有亲切感。把邮票簿打开,就看到那张该国最大的邮票了。依稀记得,那是小学里弄来的。至于是从谁手上得到的,就毫无印象。Helvetia的邮票则较为糟糕,怎么也记不起是何时拿到的……真的是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啊!集邮至今,一晃三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 我也从该文得知,Polska是波兰,CCCP是苏联,NR则是保加利亚。这些国名,果然跟它们的英文名字“九唔搭八”,那时才10岁的我,根本无法联想到它们真正的国家名字。想不到,我珍藏了逾30年的邮票,终有揭秘的一天。这些都是我在小学时与同学交换得来的。每当交换到喜欢的邮票,心里都很雀跃。偶尔,还会在哥面前炫耀一番战绩。我还记得,每当实习老师或临教离开,大伙都会哀求老师送邮票留念。 从前邮票跟生活息息相关,举凡账单、信函都得贴上邮票,再由邮差代劳送到收信人手中。如今时代更迭,邮票已逐渐淡出商业与家用的重要舞台。再多30年,我们是否还能看到邮票?这真不好说。我只知道,当我心情郁闷,把这些儿时的玩意拿出来孤芳自赏,感觉还真不错呢。它们仿佛是我的避风港,收藏着我记忆里的美好与梦想。在天上的父亲肯定没想到,他当年埋下的种子还在继续萌芽吧!
1年前
疫情前,我很少在居住的小社区范围内活动。因孩子小时候,喜欢坐车吹冷气睡觉。所以,每逢周末外子习惯带上我与女儿到大卖场逛逛。 疫情期间,粮食危机来了。外子被锁在国门外,我不能等他回来才买菜。那段灰暗的日子,家外面的杂货店与鱼菜市场,成了我每周必到之处。慢慢地,我开始探索邻里,想多了解这小商区。 隔壁邻居经营咖啡店,由于在此久居,人脉很广。闲话家常时,她介绍我到附近的理发院剪发。 她怎么指路呢?简单得很。她说,那就在离我们家不远的老人院后面。地址呢?不知道。我愣了一下,但估摸是找得到的。我凭着记忆,找到了老人院,再走到它的正后方,就看到了传说中的理发院。 理发院老板是一位中年妇女,称得上摩登时尚女郎。她收费便宜,但手艺不差。疫情期间,男女皆8令吉,疫情受控后涨了两令吉。她是一位很善谈的阿姨。 躲在家里久了,不光人会发霉,连头发也毫无生气。我一口气就把长发不留痕迹地剪短了。不仅要以短发示众,还要以标新立异的面目亮相呢! 美好的人事物近在咫尺 接着,我带女儿去理发。边境重开,外子归家。我也把他带去理发,顺道向他介绍我的疫情新朋友。往后的日子,我都把亲戚朋友往“剪发阿姨”推。 每次步行去理发,我会选择不同的路线。这一回,我发现了一株果树,它与理发院同排。这果子,甚少在市场看到。我给大家猜一猜吧!这果子是椭圆形的,外皮并不光滑,有点粗糙。它的表皮和果肉均呈褐色,果实中间有一粒粒黑色种子。熟透后的果子非常香甜,而果肉有点像吃梨子的感觉。 市面上难觅,是因为它生长期限较长,且不易照顾。就因为产量不多,促使它比一般的热带水果来得贵。老人家通常很喜欢,皆因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葡萄糖,对心脏病、肺病和血管硬化有辅助疗效。 你们猜到了,对吧,答案是人心果,别称人参果。我对孩子说起,她说只在课本见过,国语叫ciku,还问是否跟duku的味道一样?外子听后摇头说,不一样啊!还答应买给她尝一尝。婆婆就问道:“可以去采吗?”我与外子面面相觑,我说:“好,先等我跟屋主打个招呼吧。” 后来理发阿姨告诉我,那屋子出租给外劳一阵子了。哎呀,我应该早点走出来。原来美好的人事物近在咫尺,等着我去发掘呢!
1年前
今年的新年特难忘。除了家里人重新完整相聚,长辈也发生巨变。婆婆一直是家里的大家长,德高望重的她拥有权威的发言权。大年初九,身体向来健朗的她,居然在毫无预警之下病倒了。 诊所医生细心触诊后发现,胸闷、呕吐的婆婆并不是一般的食物中毒,于是马上安排心电图检查。先进的仪器更进一步确定婆婆是大血管堵塞。听到消息的当下,众人都骇然不知所措。经验老到的医生临危不乱,马上写诊断书让婆婆进院治疗。婆婆年事已高,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但这项“通波仔”手术得马上进行。外子的兄弟姐妹们听到消息就马上请假赶去支援。祖先庇佑,婆婆的手术很成功,她逃过这场劫难。 这场突如其来的心肌梗塞,叫孩子、孙子们都措手不及,也掠夺了婆婆的自由。婆婆出院后,生活作息有了很大的转变。她现在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尽量减少在外头用餐。这瞬间的变化,让婆婆及身边的人顿时也无法适从。养病中的婆婆行动受到限制,她感慨无奈及无言。当她心情悒郁,难免会有微微的怨言。渐渐地,婆婆也意识到上了年纪的她,必须调整好心态,才能重新出发。 经过分工分组后,住在对面的我自动请缨负责婆婆平日的午餐,及定时定量喂食医生所规定的药物。婆婆不挑食,其实是蛮容易照顾的。欣慰的是,孩子看到自家奶奶的状况,也自愿配合。我们平日的膳食,就改为糙米,或是低升糖指数的印度长米。年长人士一般都有吞咽问题,婆婆也不例外。她现在的饮食都得趋向柔软物质——不易噎到,易于消化食用即可。 现在的我也坐四望五了,外子亦已到达天命之年。后疫情时代,在外头吃香喝辣,蔚然成风。大家仿佛疏忽了年纪主导饮食与健康。咱们也该一块儿调整饮食习惯,顺道配合婆婆养病。 婆婆的大病,似乎敲响了警钟,警惕了家里人得关心关心身边的人,也提醒自己定期身体检查的重要。万一出炉的报告并不理想,就应该及时补救。正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婆婆深知,我这外地媳妇并不是煮饭高手,一直以来,她对我的膳食也挺包容的。不过,她乐于提供观点,提携后辈。每当我黔驴技穷,就会反过来问婆婆,你有什么菜肴想吃吗?虽说她是病人,很多禁忌,但是保持心情愉快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哦! 某个午餐时段,她就说:“鸡蛋炒小白苗,也可以加点辣椒。”我心想,婆婆是否已经厌倦家里清淡寡味的伙食,想来点刺激的呢?但,这道菜我可真没有煮过,感觉好像把两道菜混为一盘,二合一。算我孤陋寡闻,外头杂菜饭档口也没看见过。我不敢贸然行事,唯有向婆婆讨教。 婆婆娓娓道来,准备两粒鸡蛋,打散后加点水,这样炒出来的鸡蛋才会滑溜溜地,有入口即化的口感。鸡蛋要快速炒起来,不需要100%熟透。接下来,就是准备炒小白苗。炒小白苗就依据一般的炒菜步骤,炒到一半时,就可以拌入鸡蛋,与小白苗一起翻炒,一下即可熄火上桌了。 小菜抚慰了婆婆空虚 言听之下,这道菜似乎没有什么难度。隔天准备好食材,我就开始烹煮长辈的订餐。由于婆婆牙齿不灵光,我便把小白苗切成一吋左右,好让她较易咀嚼、吞咽。为了添加这道菜的色彩,我加入了红灯笼椒。这红彤彤的小东西,甜甜脆脆的,提升味蕾,且营养丰富。 婆婆念兹在兹的小菜终于上桌啦。看着她谗涎欲滴,大快朵颐,吃得眉开眼笑,我就可以放下心头大石了。这道菜听起来并不特别,想不明白为何婆婆就是想吃。我心里暗忖,或许她想重温那些想念的味道。这仿佛也抚慰了婆婆空虚、落寞的心灵。那好吧,我可以把这道小菜归入疗愈系菜单里了。 外人眼里,我是在照顾及陪伴婆婆,是在尽孝道。予我而言,却是在学习,就是所谓的“做中学”,同时也在长辈身上探索知识。生活处处都存在着学习的契机,机不可失啊!
2年前
孩子从小在学校参与营养餐计划,食谱多元化。在众多的面食选项里,女儿超爱“老鼠粉”,因为她说老鼠粉QQ嫩嫩,晶莹透彻,口感很好。由于孩子小名恰好是QQ,生肖属老鼠,所以她爸就爱调侃说,小老鼠QQ爱吃老鼠粉,天经地义啊! 犹记得,小时候妈妈都爱打包老鼠粉给我们兄弟姐妹吃,原因是它的主要成分为米浆,让孩提的我们有饱腹感。而且小孩吃这粗短的面条,不易噎到,易于消化食用,老少咸宜。 从维基搜寻到的资料显示,老鼠粉制作程序是从米浆蒸成凝块,再以数十小孔洞铁器透过凝块形成长圆条。称之为老鼠粉是因为此粉两头尖尖,形似老鼠。由于“老鼠”之名不雅,食堂员工统一称它为银针粉,恰是形貌上的想像——一枚粗状的银针。感觉即文雅又恰切。 我是在大城市长大的市区孩子。我印象中的童年岁月里,隔三岔五就会有老鼠粉做早餐,它乃是餐桌上的常客。自然而然地,我就认为这道国民美食是再普通不过了。孩子的奶奶从小在福建人居多的南部长大,耄耋之年的她也甚少离开过家乡。我跟她聊起老鼠粉时,她却腼腆地说至今从未吃过。当下的我,除了惊吓,就是惊叹——这怎么可能呢?印象中的婆婆是勇于尝试新科技和新产品的老人家呢!我心中疑惑,难道是因为从前的福建人比较少接触这客家传统米制面条…… 婆婆娓娓道来以前的岁月,说家里午餐通常都煮一大锅白粥,再配上几个小菜。偶尔,家婆还需要搓面粉、揉面团、扞面条等等。想当年,能外食的机会微乎几微,而且外子的奶奶是缠足妇,家规甚严。当时家里人口还是非一般的多,婆婆孩子十多人,想想举家出门必然轰动且壮观,一辆轿车还载不完呢!听起来,真的感叹婆婆为了持家做出无私的奉献,也让人觉得百般地无奈。 再加上,婆婆的记忆还停留在1988年的老鼠粉中毒事件。那确实是一场悲剧,现在却变成了悬案。当年的我9岁,突然间学校及外面的食肆就停售老鼠粉了。妈妈是过了好几年后,才让家里的小孩继续吃老鼠粉。 米香洋溢是幸福的味道 升学后的闺女,好像没有机会吃到老鼠粉了。通常,经济面档的早餐选项里都不会出现老鼠粉。而女儿对老鼠粉的美味,实在是念兹在兹。为了满足家里发育中小孩的味蕾,及让孩子奶奶对老鼠粉改观,我这从前的营养餐小助理唯有想法子。机缘巧合之下,我在脸书上看到这道美食。幸运的是,这是一个零失败的简易食谱!我准备的是弹性食材,冰箱有什么就用什么咯,就“箱”取材,不执着于食谱要求。 首先,把3粒鸡蛋煎好。然后,把葱头蒜米爆香,再放入切丝的大白菜及肉丸子,最后把已经汆烫好的老鼠粉置入锅中翻炒,加入调味料照烧腌酱及盐,如喜爱黑色料理,可以加入少许老抽,然后搅拌均匀,熄火即可。此道变异版平民美食,虽说食材简单,烹饪过程快捷,但成品入口米香洋溢,是幸福的味道! 我家的小老鼠帮我试味道后,我们就对外宣布实验成功。这是我第一次下厨,煮给家里的老少,是家婆的第一次,孩子也是第一次吃我煮的哟。大家都豪迈地跨出人生的第一步,成了我的白老鼠。 皇天不负有心人,家婆最后说:“味道还不错!”我初战告捷,丑媳妇终于完成任务了,这回得跟外子邀功讨赏呢! 经过此事,我才发现很多事情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就这简单普通的料理而言,我们真的应该多花点时间了解身边的亲人。我以为及我认为的思想,都不该先入为主。多些接触,多份了解,人生中不留遗憾。
2年前
我的爷爷年轻时从中国漂洋过海,落户在大城市里的小乡村。爷爷是博学多才的书生,家里3个孙子的名字都是他取的。他离世之前,一直在茨厂街替别人写家书。犹记得爷爷的档口极简陋,当年是用货运木箱改造为桌椅,他就在五脚基开档做生意。尽管爷爷要在艳阳天下干活,但他从不抱怨,甘之如饴。仿佛文字是他热爱的工作,一生挚爱。 爷爷是个乐观的老人家,他说顺应着所发生的事情来处理当下是最好的。通常刮风下雨,他就趁机提早收档。然后呼朋唤友到茶楼“叹茶”,偶尔还会买些玩具带回家给哥与我。潜移默化之下,我也学到爷爷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上个世纪家族先辈过番下南洋,有些去了关丹,一些去了马六甲,少数选择在首都谋生。爷爷与兄弟们都不负众望,在各自落户的地方安家立业,也经常寄钱回乡,经济上多少给予些帮助。长辈们说,爷爷当年是一位睿智又慈祥的长者,谈吐直率,为人憨厚,只喜欢与文字打交道。叔公们则是经商的人才,三叔公开杂货店,四叔公经营金钻行。爷爷营营一生,仿佛就如他的名字一样,永熙。“熙”字包含着振兴、幸福、和乐的意思。我相信上一代的过番客,都有各自精彩的人生。 爷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很有书卷气质。在家时,他时常念《三字经》给我听。在他的熏陶之下,我渐渐地喜欢上方块字了。爷爷是哥与我的中文启蒙老师。我很钦佩这位不谙马来话的老者,居然敢单人匹马闯荡江湖,祖辈们真的是勇气可嘉。 把思乡情化作一字一语 在我模糊的记忆里,爷爷每天早上都是乘坐三轮车上下班的。他没有驾驶执照,也不敢乘坐老爸的摩托车。他每天都步行到村子的路口,等待约好的三轮车车夫。车夫负责把爷爷送到茨厂街的档口,傍晚依约到点就把爷爷载回家。他办公的小桌上放着钢笔与信纸等书写工具,他腰杆笔挺,端端正正地坐在木凳上,耐心等候着顾客的光临。爷爷的顾客群以“妈姐”居多。爷爷下笔干脆,是文字工整的职业先生。那就犹如他的穿着打扮,爷爷每天都涂上发膏,好让头发都整整齐齐,不会散乱。穿的则是白色唐山背心,外加一件短衬衫再配上黑色长裤,拎上一个黑色公文包才出门。 爷爷的工作就是依照顾客的口述,按顾客的意思写成书信。不过,大部分妇女都不能准确叙事,她们只会唠叨出想要传达的意思,组织文字全凭爷爷“琢磨”及加以润色。写完后,爷爷还会照信念一遍给顾客听,看看哪里需要修改,或是客人听出遗漏的内容,可以要求逐一添上,有求必应。事毕,顾客就会掏钱给爷爷。在曾经的书信时代,家书是多么令人翘首以盼的物件。爷爷把客户的满腔思乡情化作一字一语,双方虽遥不相见,却能透过信纸互诉真情。物轻情意重,就是这意思吧! 虽然,爷爷的收益不过蝇头小利,他却有满满的成就感。他说:“家书留下的是永恒的温情。”时光如流水,光阴一去不复返。爷爷离世后,他的档口也遭偷窃了。此时此刻,旧时的通讯工具——书信也渐渐走进了历史。 【星云】长期稿约/我们这一行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2年前
15年前,轰轰烈烈的爱情把我带到了柔南的小镇——峇株巴辖。我花了些时间与新的家人磨合。毕竟,从广东小康家庭嫁入福建大家族,肯定有不少的文化冲击,语言、传统习俗及饮食习惯都不相同。我很感激家婆的开明与包容,妯娌们也很给力,融入这里的大家庭与社区生活后,我就把身分证地址给改了过来。我是挺喜欢这小区的,它蕴含着浓厚的人情味,让我可以慢活、乐活、爱生活。 2020年3月全国进入行管期,这里的工厂几乎全休业,茶室、咖啡店都不能开门,走在街上犹如寒风萧瑟、冷冷清清的。隔壁邻居知道外子被困在邻国,我又不擅长煮食,便偶尔送些面食、凉茶过来。大家都发挥了守望相助的精神,相互照应。家婆和外子的几个兄弟居住在同一个小区,弟媳们也主动帮我联系卖菜、卖肉的,好让我家不会断粮、断食。人间有情啊。 芦荟陆续开花 家婆子孙众多,分布在笨珍、龙引、新山、吉隆坡及新加坡等地,每每周末,他们都会轮流上门探访、叙旧。我这个宅家的媳妇,就有口福了——土产是少不了的呀!闲话家常一番后,大家就会细说当年。我女儿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怡然自乐。据说,夫家的大家长以前是经营杂货店的,每个孩子放学都得帮忙。他们每次提到“想当年,若想吃maggi面……”,就会开始互吐苦水。故事的源起可追溯到好多年以前,太公如何辛苦下南洋、白手起家、怎样把“梁德利”杂货商的品牌给建立起来。很多时候,闺女听得意犹未尽时,叔叔们就会打岔…… 大人们忙着促膝长谈,小孩子也开始追逐嬉戏,嬉笑声此起彼落。当然,最开心、欣慰的就是家婆了。看到眼前的子子孙孙完整无缺,心中自然富足满满。 外子的大姐是老饕,回娘家都会沿路吃到底。她也不忘家里的老少,可以打包拎走的都不会错过,如二马路的面煎糕、张亚泗云吞面、后巷薄饼等。峇株老字号的小吃,价廉物美,确实令人垂涎欲滴。其中,新加兰(峇株县内的一个小地方)白咖啡是可媲美新街场的,咖啡带苦底,还能喝到一丝丝的焦味,但是不会黏喉,且异常顺口。 拥有超过400间神庙的峇株,尤受新加坡旅客青睐,如有亲戚朋友从新加坡或首都到来,我定会尽地主之谊,带他们参观那些庙宇。崇龙宫是我的首选。孩子最开心的是能看到巨龙鱼,我们还可以去石文丁的情人桥吹海风,“举头望苍穹,低头看泥猴(弹涂鱼)”。幸运的话,能看到成群的老鹰在空中盘旋觅食。最后大家吃上一顿新鲜廉价的海鲜大餐,就太完美了! 现在家里两盆栽种多年的芦荟都陆续了开花,真令人开心。听说芦荟开花非常难得,因此才有人说,芦荟开花是福气临门的好兆头,见者好运。看着那花,我真心期盼家人能完完整整、和和气气、和气生财。身心疲惫时,更会歇一歇,看一看,想一想:既然芦荟都能开花,还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呢?该转念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憧憬的家,我的家就在峇株巴辖。这幽静温暖的家园让我有归宿感。它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值得让我继续守护。
2年前
年轻时,我精力旺盛。早上做工,晚上念书。学院放假时,就做兼职,为下学期的学费做准备。 当年,我在黄金三角地区做行政工作,下班后就到居酒屋打工。兼职服务生的工作时间是下午6点到晚上9点。我简单地在办公室解决晚餐后就赶紧离开,每天都囫囵吞枣、争分夺秒。我的制服是蓝白格子衣裤配搭白袜子拖鞋及围裙,制服都会留在员工储藏柜。 一般的居酒屋门口是有暖帘的,通向厨房的门口也挂上一片暖帘。居酒屋营业时,门口的红灯笼会亮灯,熄灯代表厨房截单了。我很喜欢店里播放着充满格调的音乐,配合暖黄的灯色,令人异常舒服。 在日本餐厅上班,看见顾客踏进来就要开始喊“Irasshaimase”,意思是欢迎。离开时,就得说“Arigatou gozaimashita”,意思是谢谢。下班回家而同僚还在工作,就必须说“Otsukaresamadesu”,简意是谢谢你的辛劳工作。 在居酒屋打工,可以学到、看到、品尝到很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看到日本人吃串烧“牛舌”,还有蒜头、大葱串烧,原来面也可以“冷”吃,还有所谓的软壳螃蟹、虾,都可以直接吃进肚子,真叫人不可思议、瞠目结舌。 领班很细心地教导我如何送餐、收盘子、卷毛巾、抹桌子等。她说,顾客进来坐下,就必须赶紧送上热毛巾,接下来,就要问喝热绿茶还是冷绿茶。我记得有一天人手不足,我突然被叫去“打啤酒”。打啤酒的意思是从啤酒机器中倒取出纯生啤酒(draft beer)。我心想,应该就好像开水喉龙一般吧!结果,当我端了一杯泡沫超级多的啤酒给客人时,就被臭骂一顿。初来报到的我,真的是哑口莫辩。前辈立即替我道歉,而我马上被领班带去再受教育。 经过领班的指导,我才知道正确的打啤酒技巧——杯子需倾斜45°,杯壁尽量贴近龙头嘴,但不能碰到杯子。将酒头把手一拉到底,待酒液达到杯子的3/4时,杯子转正,让酒液直接导入杯子中心,激发二氧化碳的释放,形成泡沫。适量的泡沫是需要的,因它可以让啤酒释放香气,达到香醇顺滑的效果。 空挡时,我就争取时间背读餐牌、嘴巴一直不停喃喃的念着日文。为了提升自身的日本文化,我加入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工休日就到图书馆看书,里面有关于日本文化、习俗、杂志、食谱等书籍。 这里,很多老饕客都会流连忘返,他们大部分是附近工作的日本人。通常,他们会买一瓶大的清酒(sake)留在店里,瓶子就会挂上顾客名字及联络号码。每趟遇上熟客,我们就会把对方储存的酒倒出来,用微波炉加热(然后,就变成hot sake)。我隐约记得一瓶酒会被保留3个月,逾期就会被送到厨房。 服务生是严禁私入厨房的,这是为了避免我们偷吃。我们唯一能吃到的免费餐点是当厨房做错了,又或者是“重单”的时候,领班会将那些食物放进柜子里,等顾客走了,服务生就可以轮流吃上一两口。物以稀为贵,我们特珍惜这么一点点的甜头! 职业无分贵贱。我很庆幸能找到这份兼职来积攒学费。餐馆服务生可谓看尽人生百态,当中五味杂陈的味道,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星云】长期稿约/我们这一行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2年前
2003年3月3日,我带着简单的行囊跟随三伯父离开祖国,心情既忐忑又兴奋。飞机启航12小时后,终于抵达奥克兰机场。伯伯在纽西兰替我找了一份安稳的工作,他就继续享受悠哉的退休生活。我在食品包装公司开启了我的淘金梦,老板是来自马来西亚的黄氏夫妇。 我打工的地方即是公司总部又是仓库。老板还有3间零售店,门市助理请假,我就代替上阵。我们主打外带餐盒、面包袋及购物袋,各式各样都有,如塑料的、纸质的、圆的、方的等等。客户群也包罗万象,包括面包店、蔬果店、迷你市场、寿司餐厅,及西餐外卖店。总部有3位司机、一位行政人员、一位工读生及打杂的我。 在仓库工作的我,不但有机会接触毛利人,还有来自太平洋岛国如斐济、萨摩亚及汤加的国民。他们都很热情,经常来购买派对用品。每天跟不同国籍的人打交道,我的英语变得流畅许多,结交了不同省份的中国人后,中文也开始说得溜了!那时,中餐馆多由中国移民经营,越南人与柬埔寨人则经营面包店与蔬果店。 早上,我会提着单子“照单执药”。一辆卡车约能载送30张单子的货品。司机必须依照路线、顾客的营业时间来送货。我则依照“后送者先准备其货”的规则安排货物上车,好让司机能顺路卸货。货物依据出货单盘点上车后,我就去写价钱(当时还没有电脑报价系统),经老板娘检查后就可以出货了。司机得赶在12点前离开,不然他们可能赶不完单子。 当我熟悉了客户、商品与价钱,就开始打电话招揽订单与追账。我当过电话营销员,有招揽经验,所以每天工作下来的业绩也很亮眼。接着我毛遂自荐跟随司机送货,目的是开发新区域、寻找新客户。每一回出外,我都把沿途看到的商店名字记录下来,回到公司再从黄页里找出联络电话,老板就负责联系新的目标客户。 纽西兰郊外都是风光明媚的,经常风吹草低见“绵羊”。冬天送货,虽说冷风刺骨,幸好卡车里有暖气,手脚才不会被冻僵。 曾经有个餐馆老板包下我们的卡车,要我们出货。我们长途跋涉,早上出发,晚上才回到家,司机叔叔一路开到底。因山路崎岖不平,时间紧凑,我们在车上边吃边赶路。为了尽早回家,我也帮忙卸货,但我甘之若饴。对我而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可增广阅历。 薪水是每周计算的。老板娘一直替我保管薪水,待汇率好的时候,再一拼给我结算。时光飞逝,不知不觉3年过去了,也为我这淘金客之旅画下了完美的句号。我很感激伯伯当年把懵懂青涩的我带出国,感谢在国外帮助过我的各路人马。老板一家更是我的贵人,他们让我在异国奋斗时衣食无忧。虽万般不舍,但倦鸟知返,我还是离开了那美丽的国度。走前真的犹如那句——静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星云】长期稿约/我们这一行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3年前
我出世的年代,家里是没有水电供应的。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是喝井水,晚上则点大光灯。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用煤炭来煮饭。记忆里,哥哥和我每天手里都伴着大蒲扇,历久弥新。 爸爸的正职是起重机操作员,他几乎每天忙工作。当时,父亲一人承担起一头家,很是吃力。他为了养活一家大小,唯有兼职卖火水(煤油)。周末,他就骑着摩托去油站买火水,然后载回家出售。平日都是顾客上门预定(当时家里没有电话),爸爸下班回家后就会将火水载给村子里的顾客。爸爸的口碑很好,生意蒸蒸日上。爸爸很勤奋工作,因为小弟快要出世了,家里又多一张口吃饭。不久爸爸终于积攒到足够的钱买一辆二手汽车,Datsun 120Y。这部车子犹如神功助力,爸不再需要跑几趟去载火水,因而大大提升了生产力。 80年代中期,很多地方都有了水电供应,唯独我们的村子没有。爸爸经常活跃于政党活动,认识了一位水电工程的承包商,便开始当起中间人,为有意安装水表、电表的村民接洽、协调。妈妈还是继续替爸接单子,待他下班后去对方家里详谈。 大家生怕喝到“尸水” 这个水电工程,从洽谈到结束,费时好几个月。首先,客户要下定金,书记才会安排官员上门考察、拍照以作手续申请。大概两个月后(若资金到位)就会有工人上门拉电线、安装水管。要等到最后一期的尾数付清,官员才会上门安装水表、电表。由于爸爸早上在外上班,妈妈就得负责收钱、带领官员及技工到相关居民的家。爸爸赚到佣金,妈妈也很开心,大家乐融融。 据我所知,安装水电有3个配套。那就是配套A,只装水表;配套B,只装电表;最后是配套C,水表和电表一起安装。很明显的,配套C是最贵的,却是最划算的。所有配套都可以选择一次付清或是分3期。当然,一次付清的价格会比分期来得便宜,因为工程可以迅速开展与结束,工人也不需要跑几趟、分阶段施工。 我们算是城市边缘的乡村,居民为了讨生活都是早出晚归的。很多村民为了节省开销,日常生活都用井水,我们家也不例外。哥哥与我把打井水的活给包揽了下来。我俩还经常打到手皮起水泡,那种苦哈哈的滋味,至今仍惦记着。幸运的是我们家不是用辘轳汲水的。爸常说,他是没有执照的工程师——他自行安装了手压水井抽水器给我们用。当时,整个村子只有我们家才有这工具呢,煞是威风!后来,广东义山离我们越来越靠近,大家都生怕喝到“尸水”,才开始改用自来水。 经过一番努力,村子里有能力的家庭都有水电供应了。这兼职,爸爸维持了好几年,直到弟妹陆续进入小学。那时基本上,每一户人家都有水电供应了啦! 时过境迁,爸爸已经离世多年,昔日的三水村(非法木屋区),现已改建成三水村人民组屋。每每回娘家,路过此处都让我想起昔日生活的点点滴滴。 【星云】长期稿约/我们这一行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3年前
静悄悄的,牛年已经来到尾声。心里总觉得,这辛丑年来得快,去得更快。一晃神,这12个月好像就要过完了。 外子今年依旧没能返乡过年,但是家里也该整理整理了。住在首都的哥哥来电说,家母憋在家里太久,闷出心病来。所以,这个虎年呢,就打算带她南下来我家走走、透透气。去年的农历新年碰上了行管令,住在外州的我没能回娘家。今年自家哥哥要打破传统,计划年初三把妈妈送来女婿家待个几天,好让她跟外孙多交流、联络感情。 我借着女儿还在居家上课,就把家里打扫一番。我还依葫芦画瓢,把网上的新春吊饰复制出来,再以环保材料加以修饰。这就让原本沉闷的家开始有点新春气息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油然而生。 犹记得小时候,哥哥与我过年时都特别忙碌。咱们是家里的老大、老二,弟妹还很小,很多事情都落在我们身上。除了大扫除、洗洗刷刷,我们还负责把家里布置得红彤彤的。当年生活拮据、物质匮乏,市场上也很少卖新春挂饰。幸运的是哥哥手巧,很擅长自制红包灯笼。而我这位书呆子呢,只会制造出简单的新年挂饰。 日子过得可真快啊,转眼间,弟妹都长大成人了。仔细想想,该把我们家的传统传授给女儿了。现在要学自制灯笼的管道很多,各式各样,美不胜收。希望孩子能以手工挂饰保留这古早味的新年。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