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购物清单

1年前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会将一张白色A4纸剪出8张大小一致的小纸张,然后将需要背诵的英语或马来语单词,以及词汇的中文意思写在这些小纸张上,帮助我学习英语或马来语。久而久之,妈妈的白纸记忆法增加了我的词汇量,对学习英语和马来语很有帮助。 长大后,甚至是上了大学,我也习惯在学习和复习时,一边在讲义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重点,一边在将重点写在纸张上帮助记忆。大学期间,由于家境不好,我还养成了记账的习惯,流水似地完整记录每日的消费,以控制自己的开销。记账本里一页页的白纸,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我大学时期金钱的进出。 妈妈年事已高,常听到她老人家感叹:“老了,记性不好了!出门购物前得提前列好购物清单,以免忘记购买某些物品或重复购买。”随着年龄的增长,记性大不如前,妈妈出门前先拟好一张购物清单的购物方式也逐渐成了我的习惯,尤其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有了购物清单,抵达商场后便可以更快的选购所需物品,速战速决。 还记得行管令期间,每个家庭只限一人出外购物,外子因此扛起了出外采购食材的重任。在那期间,我的购物清单也从手写的逐步进化成电脑打印且图文并茂,进而减少外子买不对物品的几率。据说在行管令期间,很多购物商场、便利店、超市都可看见男士手中拿着写满各种食材、日常用品的购物清单,尽力寻找家人需要购买的物品。此时此刻,一张白纸变成了写满需买物品的购物清单,成为鲜少出外采购食材的男士顺利完成任务的“盲公竹”。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忆或许经不起时光的腐蚀。人生之路漫漫,一张白纸一支笔,随时记录人生中的酸甜苦辣,留待日后慢慢回味。
2年前
2年前
2020年第一次行动管制,买个菜都像上战场似的事先拟定策略,在脑中模拟演习一番,但终究还是得在超市外排上半小时的队。 台湾作家洪爱珠说的,能在直火上将生米煮成熟饭是一生受用的技能,我颇认同。有讲究的朋友甚至弃用电饭锅,坚持用土锅在直火上烧饭。我是骑墙派,用哪个方法煮饭都无所谓。用电锅煮,按下煮饭键就能离开,方便又安全;在直火上烧饭要顾火,但淘好米放到炉上开火后,可以在一旁洗菜备料一面顾火,也不是特别麻烦的事。饭量少用土锅似乎更省事,也不会有米饭沾锅底的问题。当年在英国宿舍用电锅烧一个人吃的饭,洗锅时从锅底刮出的饭几乎相等于一餐的分量,唯恐暴殄天物,我后来干脆洗锅前加水把沾锅的饭刮出,再倒进另一个锅子里煮粥,又是另一餐。 英国留学那年,每周一次走20分钟路去Tesco买菜。因为要提一周分量的食材,初期回程会搭巴士。后来认识了住楼下的台湾同学,就常常结伴一起去买菜。他有一个小叮当的口袋般似乎内嵌另一次元通道的神奇背包,无论装多少东西进去,表面都不鼓起来。同学会帮我扛一些东西,负担减轻后走路回去也没问题。Tesco除了星期天,每天24小时营业,有一阵子我们还兴午夜去买菜,应该是贪那个时段人少,也可能是贪好玩。只是午夜没有巴士,要有无论东西多重都要自己扛回去的觉悟。
2年前
2020年第一次行动管制,买个菜都像上战场似的事先拟定策略,在脑中模拟演习一番,但终究还是得在超市外排上半小时的队。 台湾作家洪爱珠说的,能在直火上将生米煮成熟饭是一生受用的技能,我颇认同。有讲究的朋友甚至弃用电饭锅,坚持用土锅在直火上烧饭。我是骑墙派,用哪个方法煮饭都无所谓。用电锅煮,按下煮饭键就能离开,方便又安全;在直火上烧饭要顾火,但淘好米放到炉上开火后,可以在一旁洗菜备料一面顾火,也不是特别麻烦的事。饭量少用土锅似乎更省事,也不会有米饭沾锅底的问题。当年在英国宿舍用电锅烧一个人吃的饭,洗锅时从锅底刮出的饭几乎相等于一餐的分量,唯恐暴殄天物,我后来干脆洗锅前加水把沾锅的饭刮出,再倒进另一个锅子里煮粥,又是另一餐。 英国留学那年,每周一次走20分钟路去Tesco买菜。因为要提一周分量的食材,初期回程会搭巴士。后来认识了住楼下的台湾同学,就常常结伴一起去买菜。他有一个小叮当的口袋般似乎内嵌另一次元通道的神奇背包,无论装多少东西进去,表面都不鼓起来。同学会帮我扛一些东西,负担减轻后走路回去也没问题。Tesco除了星期天,每天24小时营业,有一阵子我们还兴午夜去买菜,应该是贪那个时段人少,也可能是贪好玩。只是午夜没有巴士,要有无论东西多重都要自己扛回去的觉悟。 [vip_content_start] 周而复始的买菜生活过了一阵子后自然地养成了节奏,同时也熟悉了超市里什么东西摆哪里,能非常有效率地采购,毕竟买来买去大概都是买同样的东西。我记得一定会买花椰菜和芹菜,除了自己爱吃之外,那也是英国超市里售卖的蔬菜种类里自己比较熟悉又经济的。其他马来西亚人比较常吃的菜如小白菜和黄芽白,在英国身价较矜贵,像豆腐一样不舍得常吃。实际上豆腐普通超市还没卖,要到伦敦唐人街才买得到。一块豆腐一英磅起跳,当时的汇率换算成马币是至少7令吉。难怪朋友有次拿出一块豆腐款待我时,我几乎以为他手中捧着的是一块黄金了。 买个菜都像上战场 瘟疫蔓延两年多来,发觉自己又养成了类似的买菜节奏。在那之前虽然也常自炊,买菜却相当随性。2020年第一次行动管制,买个菜都像上战场似的事先拟定策略,在脑中模拟演习一番,但终究还是得在超市外排上半小时的队。回到家还要为买回来的物品一一消毒,然后自己洗澡洗发把全身衣服换下送洗(不过后来在读到美国疾控中心说没必要这么做后就停了,只是保留了外出回家必洗手的习惯)。如此累死人的作业当然要尽可能少做,所以就有必要在购物清单下点功夫。 绿叶类蔬菜不耐放,除非像日本人韩国人那样做成渍物或泡菜。但我的胃对于蔬菜的态度很中华,不是不喜欢渍物和泡菜,但时不时还是需要大口吃热呼呼的青菜才能得到慰藉。只是绿叶类蔬菜无论多爱吃都不能多买,必须与较耐收的瓜菜类如番茄、包菜、黄芽白、南瓜等搭配才行。所以从第一次行动管制开始,冰箱里几乎时刻都有包菜,而看到包菜上桌就知道冰箱里没什么库存了。其他常驻冰箱的食材还有鸡蛋豆腐金针菇鸿禧菇,鱼肉类则会视冷冻库容量适当储藏。 由于担心不知道哪天突然被带刺铁丝网围起来,沦为强化行动管制区内的居民,如果不巧家里粮尽蛋绝,又未能及时获得当局配发的食材,岂不是要饿肚子?所以那段日子里,总是心心念念确保家中有可以吃上几天的米或面、沙丁鱼午餐肉等几个罐头,快熟面也必不可少。所幸那些储备粮食都没有需要上场应急的一天,而是在后来的寻常日子里下了肚。 被大疫训练两年,现在买菜又恢复以往的效率,从正面或阿Q的角度想,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