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资深驻美特派记者
人物
台湾资深媒体人范琪斐 / “不要老是觉得大众很蠢” 媒体人该相信社群的智慧
人称“范姐”的台湾资深媒体人范琪斐,在电视台担任驻美特派记者二十余年。若说起国际新闻,上一辈对范琪斐在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专业表现、犀利风格绝不陌生。在50岁那年,她选择离开舒适圈,从电视新闻记者投入新媒体的怀抱。问起原因,她说只为把重要的事情换个形式传递,唤起观众对切身议题的关心。 “大家好我是范琪斐,欢迎收看范琪斐的《TODAY看世界》。”这串铿锵有力的开场白,对熟悉《TODAY看世界》的观众来说,一丁点都不陌生。 5月下旬,趁着范琪斐来马公干一周,我发起访谈邀约,很快地便收到她爽快答应的回复。采访那日她身穿娘惹装、准时下午5点钟抵达约好的咖啡厅。 虽然过去几天,范琪斐人在马来西亚参与节目录制,但她主持的《TODAY看世界》依旧每日准时上线。眼前的她不见一丝疲惫,目光炯炯有神、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惟不见影片里评论国际时事的犀利模样。当时收音器材出了点小状况,耗了点时间调整,范琪斐也全力配合,“我知道媒体人的辛苦,你们慢慢来没关系。” 新媒体允许新闻工作者与读者交流 2014年,范琪斐主持一档科技节目,三天两头驻守美国矽谷。“当时我看着许多美国传统媒体倒闭,让我非常笃定网络一进来,台湾媒体生态会产生大变化。” 那时脸书刚推出不久,看准此趋势,范琪斐请来年轻朋友开设专页,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范琪斐的美国时间”。专页开是开了,但对于长期在电视新闻工作的范琪斐来说,经营新媒体、自媒体的方式截然不同。 “在美国,我基本上写完新闻、传回台北后就结束了。观众怎么看新闻、收视率怎么样,我都不晓得。可是Facebook很不一样,我做了一则新闻后,观众马上就会给我反馈。”透过与网民互动,范琪斐真正地了解观众想要什么,以至于在后来的选题、新闻编排上,形成有别于传统电视新闻的模式。再后来的故事,熟悉范琪斐的读者大概有了头绪。 2019年,通讯软体LINE邀请范琪斐主持国际时事节目《TODAY看世界》,“LINE想做国际新闻,但他们认为找网红不大好,更希望找一个具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sense的人。” 集结全球各地写手做好内容 无论是前首相纳吉1MDB案的发展或我国过去两年的政治“宫斗”时事,范琪斐以一名国外媒体人的身分,用短短10分钟的时间,精准概述事件经过。当中,范琪斐在影片中置入不少只有当地人才了解的哏,如大马零食Super Ring,最让我国网民惊喜。 然而,不单是马来西亚时事,《TODAY看世界》的内容更囊括全球。渐渐地,该节目在国际新闻的领域建立好口碑的同时,意外吸引台湾以外的观众收看。这或许解释了何以采访当日,不时有路人认出范琪斐、要求与她合影的缘由。 究竟该团队何以在那么短的时间,掌握他国的时事?对此,范琪斐选择与当地写手合作。她认为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全球化,意味着人们不像从前只关注中国、英国或美国的动向,“大家关心的事情越来越多了,缅甸、菲律宾,甚至是马来西亚也很重要。但这么多地方,究竟要安排多少记者才够呢?” 于是,她借鉴了那时候美国《纽约时报》面临经济危机时的做法,“在世界各地养记者太花钱,纽时实在花不起了。为了节省开支,该报社选择和当地的KOL(意见领袖)合作。” 由此《纽约时报》得以马上获取第一手兼品质很好的新闻,在范琪斐看来这也是现在最符合做国际新闻的方式。 “假设我和一个马来西亚的写手合作两年了,熟悉彼此的合作模式。若大马突然有大事发生,他就会清楚我的标准在哪里,缩短沟通时间。” 另外,相较从前电视台选材随编辑而定的形式,范琪斐认为社群媒体赋予观众说话的权力。她说:“从前观众是没有声音的,但现在他从新闻源头就能开始参与。”好似此次来马,她便在网上征询网友意见,写道:“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哪一个马来西亚网红,值得特别去聊聊天的?”该贴文累积近600个赞,更有超过200名网民参与讨论。 “我们在社群媒体写新闻跟以前在传统媒体完全不一样。好比在发想新闻时,我会去社群问网民是否认为这个事情重要。他们如果觉得不重要,那这则新闻的priority就不会太高了,会被放到后面。” 在流量中找寻“最上面的东西” 问及这样的模式,会否陷入“只写读者想看的新闻”的窘境?范琪斐立即反问道:“应该看的新闻和不该看的,又是谁来决定? 传统媒体的选材是编辑、总编辑决定。但来到网络时代的时候,又是谁来决定?”而范琪斐从事电视记者生涯二十余年,之所以决定跳出舒适圈经营新媒体,正是因为电视台的局限。 “台湾电视台以前播一大堆都是监视器、车祸的新闻,我待在那里脑袋都快发霉了。”她认为,世界上值得探讨的议题不仅仅于此,“我现在就做大家应该知道的、我也觉得很重要的新闻,譬如说为什么年轻人都买不起房子等切身议题。 ” 她承认,虽然带有议题性的新闻不如娱乐八卦来得流量多,但范琪斐认为不需过于气馁,因为观众会慢慢累积。她亦强调,作为一个媒体人该相信社群的智慧。“不要老是觉得大众很蠢,你若相信外面有人一样会关心这件事,他(观众)就会来跟我们一起寻找问题背后的答案。” 虽然社群媒体提供创作者和观众交流平台的好处,但创作者会否容易在流量中迷失自我?而范琪斐在谈论此课题的语气,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坚定,她说:“我都跟年轻人说,不管做什么事情,你都要清楚最上面的东西是什么?你做这件事的背后是什么?” 她坦言找到这“最上面的东西”并非易事,然而一旦寻获便不易迷失,“正如我当时毅然决定从电视台跳出来一样。”范琪斐的解释看似“与在流量中坚守自我”无关,但更深入了解后发现,她所做的都离不开“想唤醒大众关注议题”的心,亦是她由始至终的理念。 最终结果: 希望观众对 议题产生关心 好比继《TODAY看世界》后,范琪斐和团队陆续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出《斐姨所思》《说故事的人》《行动代号2027》的新节目。 谈及开启新节目的理由,她说:“在《TODAY看世界》我们做的是整理新闻的工作。但10分钟的新闻结束,我还是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就需要去采访学者、专家寻找答案,才有了播客《斐姨所思》。” 再后来,范琪斐又认为一些课题必须透过说故事的方式呈现,才能唤起大众的关注。好比步入高龄社会的台湾,安乐死议题至关重要。于是乎,她邀请一名为妈妈进行绝食安乐死的医生上节目作客,“这名医生的故事性很强,我希望可以用更人性的说故事方式让观众接触安乐死议题。” 即便从《TODAY看世界》到《说故事的人》叙述方式不一样,但范琪斐希望听众能借由她制作的内容,开始关注最切身的议题。“你说故事的方法要感性或理性,在我看来真的doesn’t matter,但最上面的这个东西一定要在。”她说。 后记: 累并快乐着 “我几乎时时刻刻都在看东西,时间对我 来说太宝贵了。” 无论是搭计程车听Podcast,还是在台湾飞 马来西亚的航程上用电脑工作,对范琪斐来说 与时间赛跑是最习以为常的日常。问及会否对 资讯接收感到疲惫,她罕有地露出一丝疲惫,“每天不停在看东西、 接受资讯的时间也很长,我一直处于很疲惫、很疲惫的状态。” 但很快地,范琪斐便恢复一如既往的神采奕奕,“我老公常说, 我做新闻上瘾的状态像在吸毒。”自嘲一番后,她接着说的更像是给 自己的话:“离开TVBS时我都50岁了,而我一生中做的最好的决定, 大概就是这个了。” 点击链接观赏范琪斐快问快答视频:https://www.facebook.com/sinchewplus/videos/659423919363023/ 更多人物内容: 贝壳放大创办人林大涵 /众筹共享梦想 亦推动社会改革 自嘲跟传说中一样龟毛/主播方念华:细节处理好 比一切重要 昆虫生态学博士转行当记者/刘耀华用理性与感性写环境新闻 画家沙・克约/用画笔为族人发声 “原住民不是外来者” 品冠/秉持炙热之心继续走 音乐路上无惧新挑战
1年前
人物
更多资深驻美特派记者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