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赖瑞和
星云
【如意安详】念想而已/何国忠
二战时清华与北大、南开合为西南联大,陈寅恪随校南迁,辗转数地后抵达昆明,不料大病一场,差点活不成。稍愈之后,披览报纸,看到卖书广告,驱车往观,可惜没有看头,都是劣陋之本,不值一买。 主人接待殷勤,他想还人情,于是问书本以外物品,主人踌躇良久,说旅居常熟白茆港钱谦益旧园时,拾到红豆树结子一粒,藏在袋子,可以相送。陈寅恪大喜,付主人钱,表达心意。 故事来自《柳如是别传·第一章缘起》。《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晚年力作,1953年起草,1963年竣稿,是他有生之年酝酿最久、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著作。因为文化大革命,耽误出版,此书面世于1980年,他过世11年以后。柳如是为明末清初名妓,嫁给诗坛大家钱谦益。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她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代表。开始著书时陈寅恪双眼已盲,只能口述,由助手黄萱笔录。陈寅恪为王国维写挽文时,提文化托命概念,他自己也如王国维,为文化不断往下坡走而心生悲感。 陈寅恪在〈红豆诗〉中说“灰劫昆明红豆在,相思廿载待今酬。”柳如是一生行径让他内心起温暖,为之“感泣不能自已”,他说当年所购之红豆,一直收藏在书箧中,“迄今二十年。” 珍藏紅豆視如文物古董 1942年夏至1943年夏陈寅恪在广西大学任教时,宿舍在红豆树下,所结之实,比所藏略小。除了体积,似乎没有其他特征可让专家分辨彼此。但是陈寅恪却视多年珍藏如文物古董,形容它为“文学上之珍品也”。 雅致情趣,无非是对念想的执着。因红豆起遐思的不只陈寅恪。“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在红豆诗中最为人知。执着心理是好是坏?难说。至少我们因为文人坚定的决心,而读到不少好作品。 2003年马大中文系出版成立40周年论文集,赖瑞和写〈王维的“相思”和唐代的南方〉。他觉得可以配合喜庆,“以之补白,或许会更有意思。”那时他赋闲在家,用的单位和职位我印象深刻:马来西亚新山市唐代文史研究中心主任及专任研究员。 赖瑞和有“流放身世”,这是麦留芳悼念他时用的形容词。麦留芳说赖瑞和“能够化险为夷,进而淡化凄凉”。2003年他50岁,新山、台大、普林斯顿大学、马大中文系,文学批评、唐史、散文创作、翻译,不同的空间和工作方向,所谓“补白”,不过借红豆和美学为漂泊人生寻找定位和趣味。 赖瑞和不认为王维〈相思〉是少作,用字浅白和艰涩不一定和年龄成正比。王维大约在47岁时到过岭南选拔官员,他应该是在桂州“第一次见到高大的相思树,亲睹‘此物最相思’的‘红豆’,而写下那首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相思〉。” 文章欣喜处在于深入简出解释相思树种类。第一类学名Adenanthera pavonina,叶子长椭圆形,广东、广西、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热带地区常见。荚果成熟后,变成红红豆子,随风飘落树下,任人捡拾。第二类属“蝶形花科”,学名Ormosia hosiei,陕西及甘肃都出现过,并非只生南国,此类植物濒临绝种。第三类则属爬藤类“相思子”,学名Abrus precatorius。所产红豆久会发黄褪色。 只有第一类红豆历久不变,“正符合王维整首诗给我们的印象”。赖瑞和在文中附了一张古典相思树照片,是家乡新山市苏丹皇家公园他经常流连地方。他说王维的〈相思〉有本土风味,他家门口就种了3棵。记忆和美学互结合,假设和考证结果相匹配,我突然想起在马大中文系图书室聊天时他偶然出现的得意笑容。 赖瑞和无暇兼顾陈寅恪,但是文章却提台中东海大学校园内遍植的相思树,虽然远近闻名,却不长红豆。这是常绿乔木,叶子呈镰刀形,学名Acacia confusa。他纠正年轻时我向往的图景。 “初夏的清晨,有一天我正赶一堂课,匆匆走过一棵初开花蕾的相思树,两个一年级的女生忽然惊呼起来,一起奔向那招摇的植物,争着攀折一串黄花,那黄花生得太高了,她们焦急地跳着,跃着,一种纯粹向美追求膜拜的真义与焉展开。”这是《叶珊散文集》中我熟悉的句子。赖瑞和说此树以相思树为名,“颇有破坏古典之嫌。” 对很多人来说,无红豆,也当它有红豆了。赖瑞和当然知道一切不过是念想,都年轻过,都有遐思。似乎觉得“破坏”一词重了一些,他笔锋一转,说为了避免混淆:“称之为 ‘台湾相思’,以示和 ‘古典相思 ’有别。”
2月前
星云
星云
【如意安详】我有一瓢酒/何国忠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是韦应物的〈简卢陟〉。名曲未遇知音人,可怜可叹。军旅生涯,生失意流落之感,乃常人心态。山涧朝雨暮春鸟鸣,低迷情绪,只能借酒自慰平生。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中提自小写诗的人,诗句和生命是融合一起的,出口成章为其特性。成年后始写诗,诗句是思索出来的,韦应物在此列。读其诗,要“透过一种思索”才能体会优点。 出身名门不爱读书,韦应物不是孤立个案。韦氏为望族,《旧唐书》说“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宫廷内外,皆有其踪。早年嚣张跋扈,倚仗皇室,肆意妄为。他提过自己“无赖恃私恩”、“司隶不敢捕”的荒唐岁月。安史之乱后,失职落难,有所觉悟,发奋图强,报名太学,重读诗文。天资聪颖,有悟性,强大的专注力让他很快摆脱昨我。 763年,27岁的韦应物任洛阳丞,开启文官生涯。浪子回头,当官为天职,不为名利,韦应物将责任和人生意义结合。他心态恳切,宠辱不惊。他在不同地方担任过县令和刺史,家族背景和佛家熏陶让他的从容有更多的凭藉,该怎样就怎样。他的第一份官职因惩办不法军士而被讼,他不怨天尤人。得官丢官,都以平常心看待,不当官可看成和佛结缘。当他失官河南兵曹,住同德寺,后来请辞栎阳县令,住善福精舍,最后罢官苏州刺史,住永定寺。用一杯茶,将入世和出世之间的界限化成无形,笔中流出的诗句则是清淡的人间味。 白居易在〈题浔阳楼〉将韦应物和陶渊明并列:“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二人年代一远一近,都是他追慕的对象。他在写给元稹的〈与元九书〉中说韦应物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韦应物在江州担任过刺史,故有“韦江州”之称,但因为他也担任过苏州刺史,二州地位悬殊,称他为“韦苏州”的人更多。 只求心安,不求回报的文人 赖瑞和在《唐代高层文官》讨论刺史时有不少有趣内容。他说杜牧在849年写信给宰相希望被派到杭州担任刺史,请求没有成功。杜牧降低要求,第二年瞄准排名稍微逊色的湖州,他连写三信给宰相,这一回成功了。赖瑞和说杜牧为了“养家糊口”,耗尽心思,因为“外任某些上州刺史的俸钱,比京官高”,足以让他“一家骨肉,四处皆泰”。外放一年,果然积存不少俸钱,回到京城,烦恼减少,且有能力在长安城南知名的风景区樊川盖起房子。 刺史是州官之首,唐朝有三百多州,一千五百多县,唐代高层文官中,刺史人数最多。州有大有小,有富有穷。州府定位决定刺史地位,以经济状况决定其上中下等。杜牧曾在黄州、池州和睦州担任刺史,但是户数和税收远不如湖州。 我读赖瑞和谈刺史的三章文字,韦应物在心头挥之不去。韦应物去世后12年杜牧出世,官场游戏规则大体相同。韦应物先后在滁州、江州、苏州担任刺史。赖瑞和谈刺史时没有提韦应物,却有引白居易在〈苏州刺史谢上表〉中的话:“江南诸州,苏最为大。兵数不少,税额最多”。苏州不只是上州,地位也“冠江南”。白居易少年时避难苏州,听人谈起韦应物,羡慕不已。“尤觉其才调高而郡守尊”,有朝一日和韦应物并驾齐驱,人生无憾。 白居易敬佩韦应物肯定错不了。再往下看韦应物经历却出现意想不到结果。韦应物在苏州大约两年,届满之后,无川资回京等待新任命,寄居苏州永定寺后一病不起。韦应物的墓志铭说他丧事简陋,“茅宇竹亭,用设灵几”,又说他“历官一十三政,三领大藩。俭德如此,岂不谓贵而能贫者矣?” 这是一位只求心安,不求回报的文人。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地位非凡,正如白居易感叹:“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他不标榜自己,不经营生平记载,新、旧《唐书》没有为他立传,《旧唐书》无一字提他。 几年前北京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以“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为题,问错别字,诗句迅速走入民间。“可以慰风尘”,初读只往人生无奈处联想,悲意绵绵。读完赖瑞和的刺史分析,因韦应物境界起积极解释。“慰风尘”,应该是不负风尘,不负此生。
2年前
星云
星云
念念仙人粄/因原(古晋)
2001年,我在槟州大山脚端姑百能师范学院参加一年的课程,暂且抛开繁重的学校工作,除了自我充实,认识新朋友,还结伴到北马各地旅游。几乎每个周末,我从威省乘坐渡轮到槟岛,偕同那儿的朋友品尝槟城美食及逛书局。坐落在沓田仔街的商务书局是我必到之处,经常消磨了一个下午,流连忘返。 我校图书馆购书由一位不谙华语的老师负责,她经常根据书商所推荐的书单买书,有些书的内容比较深奥,并不适合中学生的程度。我与华文组的同事们商量,决定动用华文学会的资金,在西马购买一些比较适合中学生的书籍,捐给图书馆。在槟州一年,我更可以恣意物色目标,享受买书的乐趣。 那年大山脚办了中国书展,我趁机买了多本青少年读物,包括马汉少年文学选集,如《阿方奋学记》、《锺老师与魔鬼班》等。最大的收获是买到了赖瑞和著的《杜甫的五城》,那是台湾雅尔出版社的繁体字版。当时我略略翻阅,便觉得作者文采非凡,并非一般的旅游书籍。他以马来西亚的学者兼游客身分到中国旅游,以一种沉静的笔调,细写火车旅行的乐趣和一些比较少人去的“非旅游热点”(注1)。书中第三章描述他的梅县行,那是他母亲的故乡,他点了客家人最典型的两道菜,像极小时妈妈煮的那个味道,身为第二代的大马华裔,我读了倍感亲切。在中国旅游是我人生最大的梦想,那时我还不曾去中国,这一本文学旅游书,至少让我在文字中获得心灵的慰藉。 我把这批中文书籍带回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庄老师热爱阅读,她对《杜甫的五城》爱不释手,后来她介绍给她的母亲。庄妈妈是位退休老师,爱阅读爱旅游,她也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课余之暇,我与庄老师聊起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对作者所写的梅县仙人粄最感兴趣,期望有一天能够品尝这个甜品。以下摘录作者生动地描写第一次吃仙人粄的情形:“……等我尝了第一口梅县的仙人粄,那黑黑的结晶体溶在我舌面上时,我的心也快被融化了。那种柔滑、入口即化的奇妙的感觉,就像许多‘第一次’的经验,永远叫人难以忘怀,永远还想一试再试。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仙草。吃了这第一口,我知道这五公升的仙草,不但吃得完,而且等我回到梅县的县城后,必定还会自己去街头买来吃。”(注2) 自由灵魂在中国壮游 在童年的记忆中,我的母亲也煮过仙人粄,我们叫“草粄”。 我父亲是冰饮小贩,每天母亲帮忙他准备草粄、红豆、珍露等食材。母亲拆了一大包仙草干,投入大锅里熬煮,以棒搅匀。在熬煮的过程中,仙草的味道弥漫整个厨房,仿佛是仙家的气息。当草干煮得烂熟,她把仙草过滤,重新煮过,加点淀粉,搅拌均匀。最后她把粘稠的液体倒入桶里,隔夜之后液体凝固,便大功告成了。 正当我们每天为教学忙碌,为课外活动奔波,《杜甫的五城》居然出事了! 2004年,我校图书馆搬迁到校园尾端的一座单层建筑,那是非常幽静的地点,由庄老师和另外一位女性职员负责管理。2005年6月17日凌晨发生火灾,整座建筑物被焚毁,多年的藏书毁于一旦,包括我在槟城购买的中文书籍。《杜甫的五城》竟然化为灰烬,令人心痛,庄老师很想再读那本书,可是无法在古晋的书店购获。我只好安慰她,同时也安慰自己,以后有机会过去西马,再去寻找这本书。我们这一等,就痴痴地等了5年漫长的岁月。 2010年11月底,我去南京参加国侨办马来西亚华文教师培训班。出门前,我上网搜寻,获知《杜甫的五城》已经在大陆出了简体字版。到达南京,隔天就去南京师范大学附近的先锋书店寻宝。通过电脑的记录,店员告诉我该店的大陆版《杜甫的五城》只剩下两本。这两本我都买了,同时也买了赖瑞和的另一本著作《坐火车游盛唐》,这是我在南京最大的收获。 我在12月19日飞回古晋,当天庄老师便急不及待地就跟我要那两本书。庄老师和庄妈妈终于如愿以偿,再次随着作者乘坐火车遨游中国,享受旅途的乐趣。在翻阅《坐火车游盛唐》,我在扉页发现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不禁兴起写信给他的念头。12月28日,我把信发给赖老师,讲述我与《杜甫的五城》的一段缘。没料到隔天就收到赖老师的回复,他称赞我写得很细心,文笔也很好。后来我与老师在脸书成为朋友,经常可以看到他所分享的照片及文章。老师特别喜欢分享美食,让人看了食指大动,我却对他写的梅县仙人粄念念不忘。 2011年6月,我到父亲在广东陆丰的故乡拜访二叔,我问了堂弟柄茂,他说梅县距离家乡还相当远,不是很方便。那一趟旅程,他只带我们去汕头游玩,吃汕头最著名的粽子。回国之后,我盘算下一次到乡下旅游,一定要到梅县,圆我仙人粄的梦。如今我已经退休,只等疫情结束,中国再次开放,我就有机会实现愿望。 2022年4月底,从脸书中获悉,赖瑞和老师已经与世长辞,甚是震惊。我告知庄老师这个噩耗,她说退休之后,又翻看《杜甫的五城》阅读,想到作者当年是乘坐火车游中国,如今中国的道路四通八达,游客可以用房车旅游,她还以为作者有一天以这种方式旧地重游,再写一本游记。 赖老师的女儿在脸书说:“他的灵魂现在终于自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或许,老师又展开了他在中国的壮游,在梅县品尝美味的仙人粄! 注: 1.《杜甫的五城》2008年简体版第336-337页 2.《杜甫的五城》2008年简体版第37页
2年前
星云
星云
千山独行赖瑞和/麦留芳(寄自新加坡)
创新的行为,应具有革命的意涵。创新的结果有两极:悲惨绝伦和得心应手。那是天意,凡人无以布局。在两极之间尚可有他类布局,赖瑞和的经历提供了一类:化险为夷,进而淡化凄凉,以至适才适所的布局。 赖瑞和年轻时不认为自己是个革命者,而暗喻是个凄凉结尾的布局者。张锦忠在1974年便已发现赖瑞和在其诗作“边界和以后”就这么写过。48年后, 何国忠发现瑞和在35岁时便感到生命已度过半:巧合乎?布局乎?我顺序切入,说我断章取义也好,冯京当马凉也好,瑞和的人生观与流放身世确也意涵着这种凄凉。 瑞和是台大外文学士,普林斯顿东亚历史博士。毕业后在马大执教一年便到香港私立岭南大学教授翻译。最终自新竹清大历史系退休。 瑞和应会知晓,那年代的联邦政府仅承认大英国协的学位。例外是有的,如补读一个受承认的学位。有坚持赴台与美攻读学位的,回马国后求职一般上会如潮州音乐所放送的音节:“自己顾自己”。 凄凉一局:台美港 回溯1972/73 学年,香港刘绍铭应聘到新大英语系。假期时我带他到联邦游览。同行的还有从港经新要到普林斯顿应聘的教授,和新大哲学讲师古正美。途经新山时刘氏和一位当地诗人见个面。他就是赖瑞和,一个中学生。之前刘氏读过他发表的诗文,顺此鼓励他到台大外文系就读。 选读不被马国承认的台湾学位是一种无奈,尚不算凄凉。但再修读另一个不被承认的学位,瑞和一直深思的凄凉结尾布局便启动了。 他是一名唐朝制度的历史专家,大材小用至教导翻译。凄凉之感,油然而生。令他欣慰的是4年在岭南的收入等同大马讲师12年的薪资。他遂于1992年回大马退休及著述。 又一局:最南端的城镇 我与瑞和有真正及频繁的接触,是他由香港岭南回到马来亚最南端的城市重作冯妇时。他经常到新加坡的百胜楼的书店看书买书。虽然多少都会谈到他学院的人事及学术方面的纷扰,我却不甚了了。虽说不上夏虫与语冰,毕竟新马两地国情不一样,故很少追问某些教授的资格。早期港台的大师级教授也多没高级学位的。购买高等学位的事情,台大也有过。 我那时只觉得,整个大马的院校有几所拥有普林斯顿博士学位的教授?在台北中研院仅有两位。 该时,窃以为南方很缺乏的不是老师的学位,而是图书馆的参考书。我自告奋勇捐出了个人三分一的藏书,由当时的院长代为运送过长堤。 据安焕然所说,瑞和在南方先后创设了中文系与外语系。那近乎革命。他会因此怕被追踪而乔装以避人耳目?有次我带一位朋友到南方校园拜访他。往中文系的长廊上隐约碰到一位身穿道袍蓄长胡须的人尾随着我们。抵系办公室说明来意,职员叫我们回头看看。出乎意料,那位尾随的竟然是瑞和。 他可誉为田野历史权威。他曾到中国乘火车游览拍摄旧日唐朝的城乡,范围之广,无出其右,并著书细述之。选修唐史课程的学生当被带入唐朝城镇作虚拟之游,不亦创新乎? 他在电脑科技方面的知识非常先进。他既对旧日和现代的中国社会了如指掌,故在南方时,便邀我合作成立电脑词汇翻译公司。他大概也听闻我正在校内开设电脑教室教导统计学和电子邮件系统。 他洞烛先机,深知中国尚未崛起,且港台新应用电脑相当频繁,统一中文的电脑词汇是当务之急;尤指那些日新月异,千奇百怪的新名词和译名。不幸计划胎死腹中,因大学当局甚不以为然。 淡化凄凉的格局 过去,我经常到中研院参加国际会议,故常在院里碰上大马的学者如林开忠,黄贤强,赖瑞和。有次瑞和正在进行中研院资助的唐城研究计划。 本世纪伊始,听说他受聘于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我们擦肩而过,斯时我是访问学人,也略闻赖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 不久又听闻他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职。那系已有一位普林斯顿毕业的讲师,另又有一位道教的权威。更不巧的那时教翻译的人满为患。 在2005年时,新竹清华邀聘我为研究所所长,因而得知瑞和将到历史系任教。无巧不成书,我和他不约而同乘一班飞机赴台,同乘一部接送车到清大校园。当时的院长是历史系的黄一农。同系的萧启庆曾在新加坡任教过多年。他们都是台湾和美国名校毕业的,可谓相得益彰。比起既往的大材小用、才与所互不适的处境,已不以凄凉为结局了。 往后几年,根据其就读小学的千金薇薇安所透露,她爸爸每天都关在书房里,不准她进去。功课有问题都得问妈妈。 她说爸爸最喜欢吃干炒牛河,新竹的手艺够得上新山的。我们也一道去吃,再吃。赖姓多客家人,梅菜扣肉和酿豆腐是客家名菜。我在中研院附近吃过的干炒牛河是湿淋淋的。在外地尝到家乡菜肴,凄凉否?客家人,如其他方言群,有其副文化的。有说它很接近千山我独行的气质。 张锦忠说得好,以既有成语入诗,并不反映出诗人所要表达的,那是别人的。诗人赖瑞和自觉不同凡响,企图自立门户,入乡不随俗。却没料到天忌英才,故常在适才适所的格局外徘徊。因为创新就等同革命,革命就会被追踪。 现代社会结构严谨,不依循人脉通关,凄凉的结尾是很自然的。但瑞和最终还是通关了,多年所承受的凄凉几被淡化无踪。是非成败却也已全空。
2年前
星云
星云
【如意安详】孤云独去闲/何国忠
1987年有不少事可记。那一年我大学本科毕业,留系当助教。那一年马大发生沸沸扬扬的选修科事件,外系生只允许选修以马来文为媒介语的中文课程,洪天赐老师愤辞系主任一职。那一年族群关系恶化,华人群聚吉隆坡天后宫,抗议不谙中文者担任华小高职,不久政府展开茅草行动,107人被捕,3家报馆被封。 那一年赖瑞和从普林斯顿大学回来,洪老师希望他到系里负责“目录学”,常春藤大学博士应付马大绰绰有余,不料事情一波三折。当了一年兼任老师,公共服务局一纸公函,判定欲当大学讲师者,除了硕士及博士学位 ,本科文凭也必须获得承认,赖瑞和台大本科不符资格。马大中文系聘人一向秉承开放胸襟,老师中有几位台大毕业,一向无事。 气氛顿时郁闷。族群纷争殃及无辜,赖瑞和波折只是其中个案。1988年他决定到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临飞前一天到马大告别,车子已卖,我开车送他回首邦近乎清空住所。当时悄凌在《通报》当副刊主任,我受邀写稿,赖瑞和的遭遇出现在我的专栏里,重读惊觉35年过去了。 赖瑞和是名士,说话彬彬有礼,声量小,不爱辩论不发牢骚。名士不会在意得失,他随遇而安,控制不了的事务,埋怨无济于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笑对人生,天地很大,路很宽。 好心境才有好能量。香港和大陆只隔短短罗湖桥。利用假期,赖瑞和乘火车,9次单身走遍辽阔神州。1992年5月他辞岭南教职回新山,每天上午写稿,9个月后,完成《杜甫的五城》。 “暂时不想上班”。他说。利用储蓄度日,赖瑞和有超越常人的潇洒。并非不注意柴米油盐,只是相对物质生活,他对精神熏陶更有体会。他尊敬的“姐儿”悄凌从《通报》转去《南洋商报》上班,后来又转《新通报》当副总编辑,赖瑞和的中国游记在《新通报》发表。他回马当隐士,我按捺不住写〈赖瑞和在“陋巷”〉,同样刊登在悄凌所编的副刊里。 赖瑞和将写作当作人生重要部分,规划得恰到好处。《杜甫的五城》如此,后来的《男人育婴史》如此,几本唐史专著也是如此。字字句句包含对生命的关怀,即使写唐史,他也着眼“不一样的唐史”。他想看中古时代给唐代文人怎样的出路,“看看他们心底下的盼望和失望,他们的理想和现实,他们的交游和寂寞,他们的欢乐和悲伤。” 赖瑞和文字干净,简约精炼,少陈词滥调,即使引用古诗词,也让人觉得贴切有趣。他不好经世致用之道,不卖弄学问,写作动机简单不过,他在《男人育婴史》第一章说:“就是用生动的文笔,讲好听的故事。”他在送给我的书中写:“给国忠,但愿这本书可以给你一点婴儿照顾提示。瑞和,2002年5月1日。” “我终于踏上往中国之路了,那一年,我35岁,正好走到了但丁,在《神曲》一开头所说的人生旅程的一半。”这是《杜甫的五城》第一章中的话。“那是一种美丽的巧合。”他补充说。“巧合”二字让我一惊,赖瑞和居然活不过70岁。 过程和心情比风景重要 赖瑞和在马大时,我们喝茶的次数频密。最常一起的是吴天才老师。吴老师生性幽默,有话直说,脑中藏有多且深的学人秘辛和文坛掌故,午后恹恹,一口咖啡后,赖瑞和爱问,吴老师爱答,现代版的《世说新语》一段又一段传入耳中。没有人谈身边琐事,所谓聊天,扯远事扯高境界人才见趣味,才见学问。 赖瑞和的太太是居銮人,我最后一次见赖瑞和是在居銮陈利成茶室,那是农历新年期间,他陪太太回娘家,估计是2010年,我检查记事本,竟无法确认年份。2016年10月他从清华大学退休回新山归隐,猜测总有偶遇日子。他在脸书留言频密,文笔如昔,心想朋友无事,不见无妨,健康就好。不料朋友有事,且是死别大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杜甫的五城》赖瑞和写敬亭山。敬亭山冷清、寂静,那一天早上,一个人也没有。他写宣城、写百货公司、写宾馆、写公安查房,形容山景文字却寥寥可数。过程和心情比风景重要,人生或也如此。李白一个人出游,所以独坐看山。从山上下来,想起李白孤云般的心境,赖瑞和说他的感觉“也正是轻轻淡淡的”。当天他给朋友写信,“朋友很细心,说我恐怕也是寂寞的。”这是《杜甫的五城》最后一句话。
2年前
星云
全国综合
著名唐史学者 赖瑞和病逝
著名唐史学者、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荣誉退休教授赖瑞和,已于4月26日逝世,享年69岁。
3年前
全国综合
更多赖瑞和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