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们仨,成员里无非就三人:我,阿汌,阿泇。我和阿汌是同所小学至大学的好友;我与阿泇则是小学至今的昔日老友;所以,我们仨的共同关系是老朋友,那种许久未见的老朋友。所以,是什么把我们联系起来的呢?我想,是这座山,也许将来,是别座山,但在今天,是这座山,据称,它的名字是莫山。 事件的开端是这样的,阿泇时隔多年第一次约我出门,就是去挑战莫山。缘分就是在那时候开始启动,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我们缺了仨。首先,先说地利,莫山没什么不好的,海拔仅227公尺高,的确适合新手,有些陡峭,有些绕,意味着容易迷路,而这小挑战竟会影响到第一次的攀岩失败,彼时谁也不知道。 再说,我们从选日期就注定了缺少天时的这一要素。我俩都是第一次攀岩莫山,作为新手,却没有新手的觉悟,那天,我们选择了接近傍晚出发。当时,我们驶车前行,跟着地图找莫山,却还是没找到莫山的确切位置,绕了路,问了人,找到后,太阳已悄悄落下。不出所料,攀登不到一半,太阳下山了,吝啬得不把阳光照亮我们一丝一毫。山,是不会有路灯的,没有灯的照亮,山里的漆黑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黑暗中总是寂静,一声一响都会被无限放大。蓦地,周围响起了野兽的叫声,让我和阿泇不由得惊着,随即决定马上下山,毕竟下山也有些陡峭,要安全下山,立马行动才是上策。于是,此行明晃晃地被宣告着败了。 我后来分析我们攀登告败的一大原因,是人和。我和阿泇挺团结的,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当天,我低血糖了。因为是新手,什么也没准备,喝了口水就急赶着登山,连水瓶都落在车上,更别提随身携带小糖果给自己升升血糖了。回想起那天,若是我们上山的速度没有那么缓慢,也许我们会在太阳下山时,紧跟随着太阳的脚步下山,而不是早早就黑天。也就是说,前面所说的天时和地利都有影响,但其影响在“人和”面前,可谓是微不足道。我由此得出了个经验:只要“人和”这个要素具备,“天时”和“地利”不那么完美,或许大概率也是可行的。 几个月后,我偶然看见阿汌朋友圈的帖子,帖子里是一片秀丽的自然景观,辽阔的山景给人一种心生浩荡的感觉。定睛一看,居然是坐标莫山!一看见这个帖子,我就发消息给了阿泇,我俩暗搓搓想知道到底怎么才不会迷路。在我和阿泇越来越激动的交谈里,我当即立下发了消息问阿汌有何秘诀。当时,阿汌回复了四个字:其实不难。我盯着这四个字,觉得他在不经意间嘲讽了我们,同时带有些委婉。我知他不知道我们第一次的经历,他这下才明了我和阿泇激动的原因,便约上再次挑战莫山。是的,莫山,于我,是个挑战。 有了阿汌这位带着山导属性的加入,我与阿泇实属雀跃,“人和”这个要素,有了山导在,感觉到很安心。我暗暗想,这次我可不能再低血糖了,得做好措施。没料到,当天阿泇和阿汌分别为我准备了糖果和碳酸饮料,让我很是感动。那真是一个美好的早晨,怀抱着憧憬的心情,一路打趣,我们踏上了登莫山的脚步。踩着晨曦缓缓往上爬,我们不一样的速度也分别显露。阿汌一马当先,却因怀着山导的责任感而屡屡停下等我们。也许是担心我和阿泇再次迷路。我们都明白:“在路上找伙伴,而不是带伙伴上路”,这使得阿汌的不离不弃,更加温暖。 庆祝我们的友谊升温 我和阿泇这次也很争气,虽然步履不快,但过了约莫45分钟后,我们便就抵达了带着标志的山顶。我和阿泇不约而同在说:“就这样吗?”落差感有点大。当时我想的是才爬这么一会儿就到了,碳酸饮料还没有发挥的作用;阿泇想的是,当初她做攻略时,似乎有更多的站点。阿汌默默地等待我们休息,并未做多解释。 歇了一会,我们决定继续出发,跟着阿汌的步伐,我什么也没想,就这样,我们到了第二个站点。我没料想到还有站点,而且还能看见黑湖,当时可以说是像寻到了宝藏一样快乐。我和阿泇席地而坐,阿汌则在不远处站着。我们仨静静地看着树叶摇摆,听见树叶随风摇晃中,悉悉索索。此时,我们没有谈话,把自己交给了大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阳光当时温暖地撒在我们身上,心旷神怡。 就当我以为我们终于要返程下山,阿汌带我们到了另一个寻宝点。这个寻宝点是去看小溪,大约是,但我只记得路上很陡,很滑,并且我们时而得从两个大石头的夹缝中求一丝空间越过。到那站点后,失去了树林的荫蔽,我很直观地感受到了阳光开始变得泼辣,彷佛要把我的皮肤晒焦。我想,那一站虽然我记不清我们到底看了什么,但感受到了山路的魅力,如此陡峭,如此滑溜,但却又那么危险又迷人。 我的体力逐渐下降,但大幸的是那天没有低血糖。或许,阿泇的暖糖起了作用,阿汌说还有最后一个站点,是当地人才会知道的点。虽然走那那条路是较为平坦了,但耗费的体力没办法一时修复,但不妨碍欣赏美的眼睛还在努力工作。这不,在阿汌为我们探前路时,我发现了一个石头很有意思,它像一张脸。这张脸上,甚至还长着四个听话的树叶,分别是一对眼睛、鼻子和嘴巴。它那惟妙惟肖的鼻子令我不禁在心里感叹:它真像只猪!我呼唤了阿泇和阿汌来一起观赏,阿泇一开始没觉得,在我道了大概后,说出了我的心声:它有点像猪。我高兴极了,但有人在旁愁:阿汌在我解释了一遍,阿泇又解释了一遍后,他还是看不出此猪。 为了不耽误到时间,我们得继续向前了,不习惯与山导不在前方,我扭头一看,阿汌还在原地想看出猪。察觉到了我们的视线,他疾步走来,继续带路。阿泇说, 大抵男女思维的差异就在此。不知道阿汌有没有被安慰到,我的目光又被吸引了,我们经过了一个供奉佛的亭子,不知为何,我的目光在那一瞬间没办法移走,仿佛看见了悉达多。我们安安静静地路过那处,终于抵达了最后一战,先是看见很多大块的黑石子,而后再攀爬到了最顶峰,瞧见了国旗。我们到达最后一战时,看见了两拨人:一拨有三五好友在那 “露营”,甚至带了方便面在那煮;另一拨则看起来像是父子。我开了碳酸饮料来敬自己坚持到了最后,也为庆祝我们仨的友谊升温。 不知为何,我觉得我们仨之间的关系,和这座山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很相像:不一定经常联系,但是老朋友就是老朋友,即使再次见面还是不至于生疏,只要能再次见面。
6月前
在上大学的第二周,我徒步到一公里外的一家旧店铺,买下一辆二手脚车“小青”,自此开展我的大学生涯。那段3年的岁月,小青见证了我熬夜赶作业、加入鼓队、失恋/谈恋爱的重要时刻。因此,当我读到吴明益的《单车失窃记》,我不由得想起后来给W在实习时期充作通勤用途,毕业后卖给一位学妹,再后来也毕业离校的学妹转让给不知谁人的小青。我不知道它的牌子和型号(很大可能是东凑西拼的产物),但它会在偶尔难眠的夜里闯入我的脑海,用它的链条衔接在记忆的齿轮上,启动踏板,将10年前的场景皮影戏一样投射在梦的投影幕布上。 小说里,作者以叙述者的身分,在追溯幸福牌脚车的历史的过程中,接触到不同的人物事。这些故事一开始以辐条状的方式开展不同的支线,日子久了变成荒废如久置不用而生锈的轮辐。当叙述者重新发掘这些故事,他宛如一只吐丝的蜘蛛爬在不同的辐条上,让这些时空间背景迥异的人物、悲欢离合的故事之间产生联系,再回头一看,发现所有故事的源头都是位于轴心的脚车。 谁会想到,小说开头的那辆幸福牌脚车,除了改写叙述者的家族史,竟还引领叙述者和读者走进台湾、日本、缅北森林、马来半岛等地,将叙述者、他的父亲、阿巴斯、老邹、静子、萨宾娜、穆班长、胜沼先生等人的命运串联在一起,回顾那些鲜为人知的蝶画发展史、二战逸事、动物园处决史。脚车的移动性,让人们的移动增加了更多的可能,能够进入细微幽深的小径,进而发现/被发现不同的故事。一辆脚车,可以是家族维持生计的工具,可以是士兵杀入战场的坐骑,可以是运送人物前往幸福的,或者是逃离苦难的载具。作者巧用脚车作为媒介,带领读者去阅读世间的众生面相。 为什么脚车叫作者难以忘怀?我想,唯有曾经将自己的生命历程捆绑在脚车上的人,才会感受到那份共鸣。作者在收集、研究脚车的过程中,接触很多同道,以及不同历史背景的脚车。在不同人的手里、不同地区的流转之间,脚车作为拥有者的附属品,从客体慢慢变成众多故事的主体,吸纳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寄望、失望和绝望,这些日益沉重的情绪最后沉淀进铁架管里,成为车体的一部分。直到日后的人重新发现它,触摸车体上的积锈,也能感受到那个逝去的时代某些美好的事物。林连玉纪念馆的第一展区“一介布衣留青史”展示的众多文物之中就有一辆铁马,虽然不是林连玉曾经使用过的那辆,但铁马所象征的意义和时代性,能让访客感受到林连玉大义凛然的精神。 在小说的结尾处,叙述者撑起后立架的脚车,在原点上不停地踩踏。这个场景展现脚车本身的“动”与“静”性质,富含隐喻性和思考性。脚车具备移动性,但同时它也是一种锚。我们为了生活,从原点出发,不断在逆流的环境里向前迁徙移动,但终究发现,身上的某些东西依然遗留在久远的过去。人们会怀念的,不是正在拥有的物事,而是曾经拥有的、现已逝去的那些物事,就如同那段小青陪伴我度过的3年岁月。
6月前
长假里,许多人都出外旅游。在羡慕嫉妒恨别人都是有钱又有闲之际,感恩自己的一双腿还能走,也能在附近走动走动。 去年11月,在送女儿进入大学预科班前几天,毫无预兆跌倒扭伤脚踝,拉伤了筋骨,年轻的跌打师傅一再叮嘱需要减少活动。但恰巧那几天有朋友到访,约好了逛老街,隔几日还要护送女儿进入新校园,无论哪项活动都需要用到脚走动,才不听年轻人的危言耸听呢。于是,右脚浮肿,走路颠簸,友人吓唬说这恐怕得一年半载才会完全康复了。 其实,这只是小伤,反倒是那天来古晋游玩的佩华老师在回西马前夕不慎踩到马路上窟窿跌倒,这一踩空就骨折,需要入院包扎,最后还得坐上轮椅登机。一回去就申请一个多月病假与轮椅拐杖为伍,新年前走动还会疼痛。幸好佩华老师乐观开朗,此次意外并不妨碍她还想出游的兴致。 能够走,自由走动多好啊!想出外看世界,还真的需要“有力”。就像教文学课,王安石在1000年前写〈游褒禅山记〉,就已经列出旅游的条件,要有志有力有物。当真有远见,如果没有一点意志力还真的不能去到远方。上个星期有朋友约去登山,山不高,但已经很久没运动,感觉全身不听使唤,多走一步都有可能断气。卡在山腰,多次萌起“算了,俺就在这儿等你们下山再汇合”的念头。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大福气 幸亏,领路的珊珊一直在鼓舞,再向前几步就接近目标了、前方有美景、登顶后可以喝冰可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诱惑之下必有蠢人。于是乎,虽然往前几步还没抵达终点,反倒遇到更大的阻碍,但想着要站在巅峰上致敬可乐,就再迈开腿用力攀登吧!当时,贾玲成功减肥50公斤的激励画面不断在脑海中重播,最终我就是靠着这股毅力如愿看见了旷阔的远景,一览无遗的山脉,飘渺的云海。 当然,有志之后必然还得要有力。腿不行,走不远。难怪人们会说,要趁着年轻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像祖父母的那一辈,他们退休后有积蓄也有时间,但此时想攀登长城黄山,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攀峰路上遇上年长者,心里不禁会肃然起敬,攀谈之下,才知道他们是每周固定都来一两次,能有此毅力,更是难能可贵。 前阵子脚伤行动不便期间,上下梯级都要搀扶护栏,提携物品还得使唤他人,尤能感受有脚不能行的无奈。上网查询获悉吃什么保健品可以神速康复后都抱着不妨一试的心理,这时才体会病急乱投医的心态。 学校里,一些年长的老师也是走路不便,行动迟缓,加上上课期间需要久站走动,就更加能够体恤那些老师的难处。无怪乎,申请提前退休的老师人数剧增。 能走是福,能够有一起走的伙伴更是天大的福气。中学时期曾经猜过这道谜题:去罗马旅行,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闲情不是美金,是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王安石游历褒禅山是以遗憾作为总结,我的走走停停却乐趣横生。 感恩呐!
6月前
1/每日晨步,若遇见路人,都会习惯性地微笑,点头,打招呼,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种族,往往也会得到对方友善的回应。多年下来,路人都变成了朋友。一个小时的晨步,有时变成了一个半小时,不是走远了,而是驻足与路人闲聊闲聊。原来友谊是从自己开始的。 2/每日晨步,发现住宅区的鸽子和乌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肥。原来附近的几位居民,是鸟类们的大慈善家。他们定时地把谷物,米饭倒在路旁或屋后,制造了不少的民生问题,也抹杀了鸟类们的生存本能。停泊在树下的车辆,难逃鸟屎的青睐。晒在露天的衣物,偶尔也会被鸟屎弹击中。唉!好心做坏事呀! 3/每日晨步,都会留心路面上的情况,避免踩到狗屎或猫屎。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捡到些钱币。哪怕是5分钱,都会俯身拾起来,带回家,投进特设的罐子。当罐子越来越重时,就以无名氏之名把整个罐子捐去慈善机构。不是我不路不拾遗,而是我不知道该如何把这些小钱归还给失主,就让我代他们行行善吧!不要小看这些小钱,积少成多呀! 4/每日晨步,总会遇见一位骑脚车的叔叔,穿着背心,哼着歌曲,悠哉闲哉。叔叔告知,他已83岁,可是不管怎么看,叔叔一点也不像83高龄。原来慢活,乐活,享受生活是最好的驻颜之道。 5/每日晨步,总有位七十多岁的阿姨在她家的门口等着我们。因为时间有点早,有人相伴,除了闲话家常,也能互相照应。阿姨膝盖已成O形,走起路来,相当吃力,但仍坚持每日步行,锻炼脚力,活动身体。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呀! 6/每日晨步,都会到拿督公前,跪地拜拜。因为我心有所牵挂,有些无助感,唯有托付神灵。当心里堆积的事务越来越多时,必须有个释放的出口,避免被堵得喘不过气,伤身又伤心。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