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赵元任

1924年5月底赵元任和杨步伟离开哈佛,启程到欧洲。清华大学办国学研究院,聘请赵元任,他答应,不过先要履约到欧洲,旧事清了,心里才踏实。他们先去英国,再往法国,又到德国,见朋友,住40天。杨步伟在《杂记赵家》记旅程经过,包括捕捉留欧学生不为人知一面:鼓吹离婚。其中陈翰笙和顾淑型及徐志摩和张幼仪成为焦点,“张其时还正有孕呢”。杨步伟点到为止,没有多加评论。 陈翰笙和顾淑型同在1897年出生,都是学界风云人物。陈翰笙1915年留美,考进波莫纳学院。先念地质学,后改学欧美历史。在留学生中以成绩标青著名。顾淑型在1917年留美,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教育系。二人是自由恋爱绝佳示范,1922年婚后同到德国柏林继续学业,夫妇一向合作无间,被怂恿离婚,匪夷所思。鼓吹离婚事我在文章引过,奇怪举动。沉思一会,没有纠缠前因后果,历史中群体心理被扭曲案例,岂止一桩? 赵元任和杨步伟婚姻也被点名,罗家伦在德国遇见他们,说有人看见赵元任和他母亲在街上步行,揶揄杨步伟比赵元任大,杨步伟不甘示弱,要罗家伦不要挑拨,“我的岁数,人人知道的。”她说。杨步伟是医生,见多识广,能力和口才都非泛泛,没有人敢唆使赵元任离婚。 1918年《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玩偶之家》被重点讨论。书中主角娜拉反抗性别歧视,为摆脱夫权束缚的玩偶命运,离家出走。胡适写〈易卜生主义〉,指男尊女卑是文明耻辱,他乘势批评婚姻制度:“老辈人看见少年男女实行自由结婚,便说是‘不道德’。为什么呢?因为这事不合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习惯。” 婚姻自由是知识青年理想。徐志摩为离婚,写堂皇信给张幼仪,说真生命、真幸福和真恋爱都是“自奋斗自求得来”,他们应该“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徐志摩千方百计要离婚,朋友全力支持。张幼仪在回忆录《小脚与西服》中说离婚协议书是在德国柏林吴经熊住所签定,第二儿子彼得出生大概一个月后。“他有四个朋友也在客厅里,他们绕着他走来走去,一副要保护他的样子。我只认得其中两人,吴经熊和金岳霖。”签字以后,“他的朋友挤在我们身边向我们道贺,大家都想握徐志摩的手。”她几乎控制不了情绪,想“对他们每个人发起火来。” 老舍著小说《离婚》,初版于1933年。男主角老李的婚姻是父母之命,没有感情基础。生有一男一女,太太是农村妇女,只会做家务,出不了厅堂。到北平后,处处成为笑柄。他有离婚冲动,却挣不脱桎梏。他暗恋隔壁马少奶奶,她丈夫长年不在,对她不闻不问,以为关系迟早结束,不料丈夫回家,马少奶奶与丈夫和好如初,老李希望破灭,决定离开北京回到家乡。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专门一章讨论老舍。他认为老李不离婚,是性格“软弱”使然。他说以“离婚”为书名,“象征着一些人不能做到的一种勇敢行为,因为他们满足于‘婚姻’……对奇糟不堪的现况卑躬屈膝。”不离婚原因昭然若揭:怕冒险,怕社会眼光,没有人“有胆量先提出来。” 爱情不是生命唯一事 这是从男方角度思考,女方怎么想,无法兼顾。徐志摩离婚后,家里不能谅解。老师梁启超也反对他离婚,认为“不容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又提醒他“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之妙味矣。” 梁启超当然知道自由婚姻之可贵,但是好伴侣可遇不可求,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鹘突,而满足得宁贴也极难”,一直期盼梦想之神圣境界,不过是自寻烦恼。 “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这是胡适诗句。胡适鼓吹婚姻自由,纯粹为他人做嫁衣裳,他承受新旧文化冲突,了解梁启超苦口婆心。怎么可能不爱自由呢?爱自由的意念他人未必了解,选择“不自由”,也是个人自由。五四人物精彩地方在于处处凸显张力,提供后人思考空间。胡适和江冬秀不般配结合,却白头到老,“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说的是无奈处以及生命的多样性和可能性。胡适不会同意不离婚是软弱性格使然。爱情是生命重要事,但不是唯一事。这是命运题,不是选择题。还好如今配偶被安排的例子少之又少。
6月前
为了争取以教授名义聘请胡适来加州大学,赵元任四处奔走,征集到12位包括Ferdinand Lessing、J.P. Canton、Murray Emeneau、李卓敏等专家和教授的支持。几个月后,加州大学发聘书。1956年秋天胡适到旧金山讲学一个学期。“胡适作了10个正式讲演,包括中国古代10世纪以前的历史、佛教在中国的影响、中国画史介绍、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史、有关范仲淹和王安石的介绍、清代科举考试制度、中国的文学革命等。元任听了所有的讲演。”《赵元任年谱》这么记录。 有人慕权,有人思利,赵元任不在此列。他为人随和,天生免疫不少人性弱点。他淡泊、低调、与世无争,从1920年回国到1938年定居美国,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及文化的各种辩论,他不曾插上一脚。只专注自己胜任和有意义的事,聘请胡适即是一例。香港凤凰卫视2009年曾作几年“我的中国心”系列纪录片,他为主角之一,那一集标题打的是“隐士大师”。 赵元任的学术文章讲究逻辑,平稳冷静的文字带有惯性的幽默感。为《赵元任年谱》写序的陈原说他“能够把深奥的学理,用鲜明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大学问家不多。五四运动重要的课题包括文字改革。赵元任是方言研究的开拓者,他对国音和国语罗马字方案的贡献使他得到中国汉语语言学之父的称号。 赵元任在演讲中爱加笑话,“扯得上扯不上的地方总是忍不住要说。”出席者有笑声,他就有满足感。大女儿赵如兰说滑稽的父亲不轻易流露内心喜恶,“他不高兴的时候连对我们都不说”。《余英时谈话录》提平时见面,赵元任大部分时间沉默,“就赵太太说话”。杨步伟性格豪爽,控制欲很强,很能干,夫妻二人彼此配搭,感情很好。杨步伟可以管十万大军,“她在剑桥一请客都是几十甚至几百个学生”。 赵如兰说父亲在乎和社会接触,主要受杨步伟影响。赵元任有参与社会的方式,他不会上街摇旗呐喊。二战时编写〈苏州河北岸上的大国旗〉和〈我是北方人〉,歌成后立刻给几个女儿唱。赵如兰说慷慨激昂的歌词不是应他人要求,也不是因特定场合而作,“而是自发地表现他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守在书斋适合赵元任个性。胡适回忆文学革命历史,1915年在康奈尔大学求学时,两人积极讨论文字问题,决定各写文章,赵元任负责“吾国文字能否采用字母制及其进行方法”,胡适负责“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赵元任从文字问题、音韵学到改革方案,洋洋洒洒,越写越多,最后分成3篇文章发表。 热情并非稍纵即逝。《赵元任年谱》记1914年夏天中国科学社成立经过。他担任秘书,几位同学平均负担经费,每个月各付最少30美元,占奖学金一半数额。赵元任午餐只喝汤和苹果馅饼,最后因营养不足病倒。“中国科学社成立的目的为提倡研究谋吾国科学之发达,其入手方法则发行一科学月刊以为传播鼓吹之工具。”赵元任全面投入月刊编辑工作,撰文、翻译、谱歌,都留下痕迹。科学社地址后来移回中国,继续为科学的普及化做系统和奠基性的工作,赵元任和科学社一直保持密切关系。中国科学社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影响力最大,人数最多的科学团体。 与胡适情同手足 “也是微云,也是微云过后月光明。只不见去年的游伴,也没有当日的心情。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门看月。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这是胡适的〈也是微云〉,赵元任谱曲。二人情同手足。胡适40年代有一个时期住在剑桥离赵家不远的旅馆里,在赵家吃饭,赵如兰负责通知。“开饭了!”她在电话中对胡适说。 胡适是公众人物,赵元任却重视私人空间。胡适政治立场一贯,赵元任只当旁观者。1973年,持美国护照的赵元任夫妇回中国探亲,和周恩来会面。1981年,丧妻不久的赵元任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邀请,再次回国,邓小平专门见他。最开心的事不是见领导,而是能够在北京、南京、上海及常州老家,见到亲戚朋友以及语言学界和音乐界同行。 赵元任1982年去世,柏克莱加州大学为纪念这位语言大师,连续4天下半旗。时光匆匆,又是忌日。“有一件巧事不知道别人注意过没有,胡适是20年前,也是2月24日上午11时去世的。”这是赵如兰在《赵元任年谱》最后一个注解,胡适在《赵元任年谱》出现的次数在朋友中位居第一。
3年前
1938年1月,赵元任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安排下,带着家人避难昆明,住城郊东路。“没有电,晚上点煤油灯,为了节省油有时干脆不点灯。那段时间,元任把许多歌都编成四部合唱,来思和小中唱正调(女高音),新那唱女低音,元任是唯一男的当然唱男低音,如兰只好唱‘男高音’了,因此谱写‘男高音’时特别注意适合如兰唱。尽管家里没有钢琴了,然而天一黑,还可以听到没有伴奏的赵家合唱队的歌声。” 《赵元任年谱》记录在二战初期,赵元任和4位女儿如兰、新那、来思、小中自得其乐的气氛。《赵元任年谱》以赵元任日记、书信、《赵元任早年自传》、杨步伟《杂记赵家》等资料编辑而成。按年代次序,讲学术历程、文化活动和人格魅力。书由二女儿赵新那和夫婿黄培云所编,其他3位女儿从旁协助。 赵元任一生,世人羡慕。既有超凡脱俗天分,又能在纷乱世界寻得安逸。赵家歌声此起彼落,女儿童年乐符跳跃,长大回忆方知缤纷多彩,也是需要努力经营的。 的确是称职父亲。年纪轻轻名满天下,有时因为工作和太太杨步伟外出,把女儿托交别人,但是大部分日子,天伦之乐不缺。他为女儿写歌,任何一位生日都是家中大事,女儿快乐,他跟着开心。他赤子之心不变,带她们放风筝、看月蚀及日蚀、开车到处旅行、灌录唱片。即使长大后一样不舍她们,教她们开车,大学毕业时忙着替她们拍照。女儿婚后有孩子,他又认真地和孙子一起玩乐。一般学人年谱只涉学术活动,《赵元任年谱》多走一步,也突出丈夫和父亲的角色。 此书出版超过20年,疫情期间无事,我通过淘宝购得。女儿对父亲的回忆,让我低回再三。“现在年岁愈高,愈觉人间最难得的是亲情和友情,其他皆为浮云过眼,不足挂怀。”《余英时谈话录》结尾这一句话,提醒我不少事。《赵元任年谱》触及友情的篇幅不少。至于亲情,若编者不是赵家人,没有亲身体验,恐怕也只能轻巧带过。 教书、研究、调查工作从不马虎,日子忙碌。书中提音乐,赵如兰惊讶赵元任时间安排。“也许他早上刮胡子的时候心里都在想着作曲吧?”有时间写歌,自然有时间照顾家庭。赵新那补充一故事,1929年她得肺炎,没有消炎药,找了膏药来敷。膏药烫,弄得她不舒服。赵元任教她背九九乘法表,让她忘记敷药过程。另外又给她照相,陪她说话。“这一切记忆犹新,父亲对我的爱护永远在我心中。”赵新那说。 母亲杨步伟当然也重要。书中所引部分资料在《杂记赵家》已出现过,但是从女儿角度,则另有特色。1944年赵元任帮忙杨步伟编著《中国食谱》,负责撰写炒鸡蛋一节。这道佳肴要用6个蛋,但是6和7之间,却让赵元任纠结:“当两个鸡蛋碰撞时,由于只有一个蛋撞碎,因此需要取第7个蛋用来打碎第6个蛋。如果,这也是很可能发生的事,第7个蛋先被敲碎而不是第6个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第7个蛋而把第6个蛋放回去。另一个办法就是先不确认蛋的顺序,而是把第5个蛋以后被敲碎的那个蛋定义为第6个蛋。”杨步伟认为错用幽默感,决定不让他参与编写,只允许他专注修改文字。1945年他帮杨步伟翻译《一个女人的自传》时,同样技痒难耐。他喜欢猫,在翻译纽海文时期一段,杨步伟发现“猫的篇幅太多,很生气,说如果不改她就不再写了。”家里为撰写和翻译事争吵不断,女儿说这是“生活的情趣”。 起居做事有规律 赵元任爱散步,杨步伟也一样,晚年两人到海边看日落,杨步伟去世前,腿经常发痛,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一起到海边,杨步伟“坐在车里等候,元任散步回来再接她一同回家。”杨步伟早一年离开,赵元任虽不提伤感,内心寂寞尽显无遗。太太过世后,起居做事一样有规律,经常一分钟不差。偶尔出些新花样,深更半夜出去吃宵夜或坐车兜风。虽然健忘,却是熟悉的形象标签:“父亲平常总是笑眯眯的。” 1935年3月25日至27日,赵元任带如兰到上海百代公司灌制唱片,赵元任唱〈教我如何不想她〉和〈江上撑船歌〉。赵如兰唱赵元任作曲,陶行知作词的几首儿歌,其中〈儿童节歌〉有“儿童园里无老翁,老翁个个是儿童”一句 。守护童真是境界,想当称职父亲,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3年前
“季姬感到无聊,将荆棘丛中的野鸡罗集来养。野鸡饿了唧唧叫,季姬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鸡吃饱后,跳到书箱上。季姬怕脏,忙赶鸡。鸡吓急了,跳到桌上。季姬见状着急,借竹箕击鸡。飞速的竹箕打中桌上陶伎俑,陶伎俑落地粉碎。季姬一瞧,鸡正在桌下乱叫。一怒之下,季姬用脱下的木屐打鸡。鸡死后,想着养鸡经过,心情激动,写〈季姬击鸡记〉。”  内容为闾巷乡野闲谈,引我们注意的不是故事。而是原文,字字同音,“ji”音一路到底: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大一时“国学概论”为必修科,分五部分,经史子集加小学。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林水檺老师讲小学时提汉字特点。他在黑板上除抄〈季姬击鸡记〉外,还抄只用“shi”拼音的〈施氏食狮史〉和“yi”拼音的〈漪姨医疫〉。二十多年前识赵元任3篇同音文,忘也忘不了。“同音而能别”的例子“虽然只是一些文字游戏,然而也充分显示出汉字解决同音字的神奇功能”。林老师将讲义整理,2003年通过拉曼大学出版《国学概论》时,记了从前马大上课时说过的话。  赵元任女儿赵新那和女婿黄培云所编《赵元任年谱》说〈石室诗士食狮史〉写于1952年11月15日,〈季姬击鸡记〉和〈漪姨医疫〉则完稿于1956年5月下旬。〈石室诗士食狮史〉附英译全文,题目和我们熟悉的〈施氏食狮史〉有些出入,和英文题目“Story of Stone Grotto Poet: Eating Lions”意思更近。《赵元任年谱》说“全文被大英百科全书于1960年收集在有关中国语言项内。”  赵元任于1982年2月24日去世,记起其40周年忌日,从前读过的书在脑海中浮现。杨步伟《杂记赵家》说1925年两人由法国回国,途经香港,往商店买鞋子时和店员沟通出现误会。店员普通话糟糕,却批评赵元任水平不行。他建议赵元任买一套国语留声片学习会话,赵元任要他推荐。“用赵元任的好了。”店员说。杨步伟指身旁丈夫:“这就是赵元任嘛。”店员不相信。 生平最喜欢诙谐风味  《余英时谈话录》提赵元任。余英时和赵元任见面多次,他说赵元任耳朵特别好。“在中国没有第二对。他到西湖去买木鱼,一敲,不同的木鱼能够不同地排列出来。他到什么地方就学当地话,发音准极了。”和赵元任同在康奈尔大学求学的胡适很早发现他是“天生的方言学者”。《胡适留学日记》称赞“元任辨音最精细,吾万不能及也。”1920年罗素到中国演讲,赵元任当翻译,到什么地方都学当地话。他在长沙以当地方言翻译罗素讲词。结束后一学生问他是哪县人。“他以为我是湖南人。”《赵元任早年回忆》记了这段故事。  胡适为《赵元任国语留声片》写序时说赵元任是个“滑稽的人,生平最喜欢诙谐风味,最不爱拉长了面孔整天说规矩话。”胡适觉得赵元任比他潇洒,可以尽性做自己想做的事。确实如此,相比于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赵元任求仁得仁,他不喜政治,也能避开政治。33岁和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同列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此后都在大学教书。1938年赵元任赴美工作,避开二战,随后的内战以及后来各种疯狂运动,他都幸免于难。  天才的心情却不是一直平静如水。赵元任1954年入籍美国公民,前后都是涟漪思绪。《赵元任年谱》1956年5月2日提起花果飘零心情:“拟灌制长恨歌与琵琶行录音带,几次试诵,总以情不自禁,泣不成声,不能卒读而告终。最后只得改录其他一些短诗。”《赵元任年谱》说当天赵元任在日记中有如此文字:“下午灌唐诗,练长恨歌琵琶行。老哭,只好灌了几个短的。”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1949年,落款己丑菊月,赵元任写《菜根谭》句子送给朋友。梦中之梦,身外之身,都是天涯沦落之感。那一年秋天,赵元任继续在柏克莱加州大学任教,并兼系主任。赵元任争取次女新那和女婿培云来美工作,但是他们决定留在中国不走。陶孟和等来函,盼赵元任回去协助建设新中国。赵元任准备申请加入美国籍。《赵元任年谱》将重要事件一一记下。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