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起薪

“哇,你们00后要求很高。”一个面试官听了我的薪资要求后如是说道。听见这句调侃,内心其实有些不愉快,毕竟这句调侃大有质疑我能力,认为我好高骛远或是自视甚高的潜在含义。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出于好意的间接提醒,让我知道我的薪资期望和市场或公司的标准脱节了。但无论哪一种,都是在说:你的要求不切实际。 依稀记得实习还没结束,家里就询问我是否找到了工作,又或是问我实习的公司有没让我转正。家人的关心自然是善意的,不过这些善意多多少少还是让我感受到了一点压力,不再拥有学生这层身分后,我很难心安理得地一直待在家里。与此同时还会有一些同侪压力,许多朋友毕业后都迅速找到了知名公司的职位,起薪也都很可观。我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发展,然而待业期间还是会不自觉地与他们比较,觉得自己落后或者不如别人。 毕业生妥协接受低薪 一些公司会通过求职网站向我发来面试邀请,许多朋友或是家人知道后都建议我去面试。虽然我内心深知这些都不是我属意的工作,也不符合我的职业规划,去面试了也是浪费彼此的时间,但当时还没得到任何录用通知的我在心理压力下还是接受了部分公司的面试邀请,也便有了被面试官调侃薪资要求太高的经历。 幸运的是两个多月后,我成功找到了一份算是符合自身期待的工作。尽管待业期仅有两个多月,可我仍然深刻体会到,若待业时间过长,确实会让人不自觉地开始怀疑自我。读大学时就听过很多人说现在的文凭不值钱,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又或是嘱咐毕业生刚出社会要求不要太高,先慢慢累积经验,之后有能力再向老板要求更高的薪资。我不能说这些话是错的,毕竟现实的例子要多少有多少。然而,盲目贬低应届毕业生的价值和能力对就业市场来说真的是健康的吗?我对此感到怀疑。 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中,求职者和雇主之间的权力关系本就失衡。雇主掌握着更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长期鼓励应届毕业生妥协、接受低薪,不仅会压低人才的价值,更会形成一种“低期望-低回报”的恶性循环。“我要让老板知道便宜没好货”的网络流行语,正反映了社会对低薪现象的普遍不满。 我可以理解职场的现实是复杂而多维的,薪资水平不仅取决于个人能力,还受到市场供需、企业预算以及行业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然而,如果当初我轻易降低了自己的要求,或许就无法得到现在的职位。尽管如此,我并非主张大家都不要降低期望。每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是独特的,我的情况并不能套用在所有人身上,职业规划需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审慎评估,并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不久前,我和我的华文老师聊起各自的近况时自我调侃了一句:“我现在算是失业人士。” 老师回应我:“不是失业,是待业。” “失业”和“待业”有着微妙的区别。失业似乎意味着无所作为,待业则意味着正在积极寻找机会,这个过程是充满希望与可能的。祝福所有还在求职的朋友面对任何环境都能保持耐心与信念,最终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机会。
3星期前
7月前
8月前
9月前
9月前
9月前
1年前
1年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就和我们在职场里常说的“中年危机”极为相似。当你是新晋员工时,你能够用低廉的价格和优秀能力来打败一群竞争者,你也随之获得擢升。但是,当你到了某个位置时往往就会卡住,高不成低不就的模样。 日前看到一则新闻,标题大意是大马毕业生的起薪40年未变,而我国有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从下标题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耸动的。但是里面的表达方式确实有很多漏洞,例如当论证40年起薪未变,他们是用土木工程师现在的起薪和80至90年代相差不远为比较点。但是,且不论现在的土木工程师的起薪是不是这么低,要知道80至90年代正是马来西亚经济起飞并大量城市化的黄金时期。 供需关系影响企业和大学生议价空间 当一门行业处于黄金时期,因为所有企业都对未来发展非常积极,也需要大量人才,在供需关系影响下,雇主自然很愿意付出更高的薪水招聘大学毕业生。时间快转,来到现在,马来西亚的城市化已经是近八成,1990年也只是近五成。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大学毕业生的薪水当然是有溢价。大家大可去问问,凡是在那个时期踏入建筑业的前辈们,也大多获得相当宽裕的生活 (当然,你不要赌钱输掉)。 另一方面,1990年,大学生数量不到40万,占全国人口的2%;如今,马来西亚有近600万大学生,占全国人口约莫20%。这两组数据摆在一起,任何略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供需关系一定影响企业和大学生的议价空间,是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 不久前有幸听到经济学家沈联涛的访问。有人询问如何看待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沈具体怎么回答我已经忘了,但他认为“马来西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思维问题,核心就是我们用次等思维来处理问题。换言之,就是需要政府在教育和技术上的投资,以及其他因素配合。 据我一些观察,这些能够激起民愤的标题通常都非常吸睛,例如雇主欺压员工、令人瞠目结舌的新晋员工表现、男女择偶条件的冲突、有钱人“何不食肉糜”的言行举止等等……我不知道长期吸收这些资讯的人们,尤其是年轻用户,会让他们形成何种价值观。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很鼓励人们懂一点金融和经济方面的学问。 就好像我看到这则新闻时,我也还没找什么资料,但是就从经济学的一些基本逻辑就可以推断了。 诚如去年我所引用张五常先生的理论,经济学不外乎是竞争约束、成本概念,以及需求定律。 企业为何能长期打压员工薪水? 如果某个行业欣欣向荣,那么薪水一定是水涨船高的。你不愿付更高的薪水,对手就会把你的员工抢过去。一家企业有办法长期压着员工的薪水,不外乎几个原因,这个行业的经济蛋糕无法做大(已过高峰期或正在缩水)、员工不具备离职或者离开这行业的本钱(可以是技能或者语言问题)、这个行业有极高的遣散成本(可以是财务和法律上的成本)、这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无法积累成优势(通常是重复的低技术活儿)、这个行业的人才库供过于求等等。 [vip_content_start] 你看,用这方法来思考,事件就变得简单了。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来看中等收入陷阱呢? 中等收入陷阱类似于职场“中年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就和我们在职场里常说的“中年危机”极为相似。当你是新晋员工时,你能够用低廉的价格和优秀能力来打败一群竞争者,你也随之获得擢升。但是,当你到了某个位置时往往就会卡住,高不成低不就的模样。你心里清楚,要继续攀升,你的管理技术还不到位;更低的岗位,你看不起那薪水。 当然,很多人都会想办法攀升,他们也会寻求门道,看看有什么方法。不过,这当中有很多吊诡之处。怎么说? 许多高管在评价其下属时,常会说谁谁谁的思维还没准备好,或者说谁谁谁的目光还是很短浅之类的话语,而偏偏这些思维和目光是必须靠那些下属们自行领悟的。如果是由高管们来“泄题”,那么你就会得到许多不及格的高管。而我说的吊诡之处,就是一旦这些下属们有办法晋升,他们好像开了天眼,视野直接今非昔比。 同理,当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后没有特定路线可循,因为国家需要寻找下一个新的增长点来跃升,而偏偏没有人能够知道下一个适合你的增长点是什么。所以讲的是一个“赌”字。而国家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人口。换言之,并不需要全部人都赌对,只要这个国家有少部分人赌对就可以了。而马来西亚,到底有没有做更多准备,把这场赌盘的胜率提升,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