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踏鱼贩

多年前专访一位太平的李瑞荣老先生,关于他小时候工作及做小贩的经历,今日撰写出来以飨大家。 李瑞荣先生出生于1928年,1938年初,十周岁的他不幸遭遇父亲因病离世之痛,遗下其母亲及两位姊姊与一位兄长。 其父生前在太平古打律经营“志成”脚车店,逝世后由其兄掌店,生意惨淡经营,他本来是在学校求学的,谁料其母竟叫他外出去工作赚钱。其兄长大他五岁,但其母却叫身为小弟的他去外工作,于是他就辍学到卖鱼万山给一位鱼贩工作,工资一天“两犮”(两角钱)。工作是每天7点上班(老板等其他伙计更早到)到晚上八九点,必须等待从十八丁或班台的载鱼啰哩抵达下货后才能回家。 他的工作是负责卖鱼、洗器具、包装东西及捣碎冰块等等。冰块是一大块的,他得以木槌捣碎,十分吃力。有一次,他被反锁在冰房内,没人发现他,里面气温低,冷得发抖,幸亏后来有人进来取东西,才让他脱离险境。 工作是每天都做的,没有周日休假这回事。一年只休息一天,即农历新年正月初一。除夕那天做完工后,老板就在家里宴请他们全部伙计,食物丰富,有十多道菜肴。吃饱后,老板除了发给他当月的薪水六元外,尚给他一个红包,里面是两元。他收到这些钱极为兴高采烈,马上马回家全数交给母亲,母亲则给回他几角钱花用。这项工作不到一年他就没做了。 1941年底日本南侵,马来亚沦陷,日本手初期,他曾经上过日语学校数个月。但是日据时代是个物资匮乏,经济萎缩的年代,人们多数都吃不饱。 13周岁之际,在母亲的建议下,踏起脚车卖鱼。每天半夜两三点,他就踏起脚车从太平抄铁路旁的沙土路到十八丁,向渔夫们收购鱼虾海鲜,再踏脚车到太平售卖。当时的郊区的路是没路灯的,月明之日尚可看见,月暗则看不清楚路况。这样的生活维持数年直到日本投降。 当时不仅他一个“踏鱼”的小贩,还有数个上了年纪的踏鱼贩。成年人比较成熟,他是个小孩子,做生意当然比不上他们了。同行竞争的人不在话下,有一次,一个老渔贩跟他说,路上其中一棵最巨大的荷兰树(青龙木,或叫印度紫檀。民间俗称清明花、荷兰树等),经常会有一个穿白衫裤的女鬼,半夜出来 “拜月”,小孩子最怕鬼,听到这个后,的确吓破了胆。不过为了生活,还是得继续踏鱼赚钱养家。 日本一投降,市面上就谣传待英国回来继续统治后,日本“纸字”(钞票)将会作废不能使用,于是几乎所有贩商(包括各行各业)都以日本钞票买东西,卖出时坚持只收前殖民地的“红毛纸”(叻币),他也不例外。最后英政府回来,果然宣布废除日钞,着导致许多人一夜间巨大亏损,尤其渔村及农村乡下地方,日钞堆积如山毫无价值,最后让小孩子当作玩具来玩乐。 因为父亲早逝,导致小小年纪的李瑞荣没得继续读书,便出来社会工作及从事小贩生意,当年的一日两角钱工资,当然是童工的价格,普通成人工资比较高的。这也影响了他以后的事业。此后在他娶妻生子后,依然是从事啰哩跟车员的工作及小贩行业,曾经卖过蔬菜、鱼丸、海鲜、糕饼、面食及糕粿等小贩业。 (注:李瑞荣口述于2013年,他于2014年逝世)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