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躺平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随着“躺平”、“摆烂”等词语在网络上的爆火,00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再披星戴月地追求诗和远方,反而更在乎眼前的苟且。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人们的想像中,本该以青春为本钱,与梦想为粮食,勇往直前地探索前方未知的人生,为什么反而崇尚起了这种看似消极的人生态度? 00后目前正好处于15岁到24岁,也就是一般人的初三到社会新鲜人的阶段。先从情况最简单,也就是还在中学求学的00后谈起,他们面临的烦恼一般都比较简单,最主要的无非是课业压力。学习成绩在现今社会当中,已然成为了衡量学生、证明自己的唯一途径,成绩的好坏更是与学生的努力直接画上等号。但是实际的案例往往告诉我们,不是努力就有成果,普通学生平常勤勤恳恳地刷题、复习,到头来考出来的成绩可能连临时抱佛脚的“学霸”的车尾灯都看不到,更不用提那些压根连复习都不用的“学神”了。 更有甚者,他们就算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上也非常有限。面对这种靠努力无法填平的鸿沟,“摆烂”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努力与收获已经不成正比了。有趣的是,你常常可以从这些“摆烂”学生口中听到:“我只是不想,要不然我也可以……”尝试把他们的失败归咎于想不想,并非能不能。追根究底,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书这条路,现有教育体制的不够完善使得有些学生无法发现自己的特长,只能在不适合他们的道路上死磕,没有成果的付出让他们难以维持学习动力,最终走向了“躺平”。 对于准备升至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是人生的重要岔路,开始要做出大学与科系的选择,可以说他们第一次被赋予了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力。从以前十多年按部就班的人生,到可以自己决定人生重大方向的剧烈转变,对于大多数的人都是难以短时间适应的。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选择会对以后的人生造成影响,偏偏又还没有承担责任的心理素质,如果没有人从旁引导,他们就容易下意识地选择一条看似最轻松的道路——“躺平”。他们会开始随波逐流,选择一个对于普罗大众“最合理”的选择,而不去遵循自己的心之所向,因为就算这个选择是错误的,他们也可以自我安慰地找各种理由合理化自己的选择。过往制式化的教育让他们没有办法接受失败,而唯一可以不失败的方法就是不去尝试,所以与其做一个挑战鱼跃龙门的鲤鱼,他们宁愿做一个没有梦想的咸鱼。 选择无声的抗争手段 在我看来,这种缺乏面对失败的勇气就迎合世俗的选择,又何尝不是一种“摆烂”? 顺利升上大学后,他们正经历着一个未成年到成年的转换,仿佛从名为中学的鸟笼放出来的小鸟,开始适应自由的新生活。不同于中学时期大部分时间都被规划好,大学生涯相对较短的上课时间给予了学生很大的时间自由。如果是到外地的大学求学,更是连私人时间也能脱离父母的控制。但是伴随自由而来的,是各种诱惑。突如其来的自由使得大学生像一夜暴富的“暴发户”,肆意挥霍着自己的时间,造成学术与社交活动的荒废。 面对外界的诱惑,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稍不注意,很容易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常见的就是沉迷于电子游戏或是社交媒体。雪上加霜的是,近几年短视频的风潮席卷全球,虽然单个视频只有十几秒,但一刷就让人停不下来,等反应过来可能已经浪费了一整个下午。有些人则是因为从小被父母严加看管,这也不许,那也不让的,反而让他们在获得自由后产生了逆反心理,尽情地享受着以前所感受不到的快乐。上天是公平的,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所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些娱乐活动,他们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在枯燥的学习上“摆烂”,毕竟在他们的观念中及时行乐才是人生主轴。但其实对于其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他们也很清楚个中危害,只是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所以只能在每次蹉跎时间后,短暂地产生了负罪感,然后下次继续重蹈覆辙。 职场新鲜人“摆烂”的最大原因,无疑就是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不得不说现今社会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实在是不太友好,他们辛辛苦苦地熬完了大学生涯,本以为自己的美好人生才刚刚开始,却发现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前设想了如何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职场中一展长才,却在毕业后,碍于各种原因,连找到心仪的工作都成为了天方夜谭。这时,也许是迫于财务的压力,也许是来自父母的施压,他们只能选择一些薪资待遇较差或者干脆投入到自己不喜欢的行业。身为职场菜鸟的他们,要经验没经验,要人脉没人脉,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这条“食物链”的最底层。 他们拿着低廉的薪水,做着看不到尽头的工作,运气不好的还会遇到勾心斗角的同事,美其名曰让年轻人累积经验,其实骨子里就是被包装好的剥削。从满腔热血的有志青年到每天朝九晚五的“社畜”,极致的反差感让这群年轻人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在无力改变现状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无声的抗争手段——“摆烂”,企图用这种消极的态度,宣泄着世道对他们的不公。他们就像行尸走肉的僵尸,机械式地完成着自己每天的工作,早已忘了自己初心。就算周末有闲暇时间,他们也已经放弃了提升自己,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深陷泥潭,多做无用的挣扎只会越陷越深。 “摆烂”在各阶段的00后身上均有体现,上面所述的原因也只是冰山一角,但也值得我们从中反思了。现存的教育体系是否太过于注重学业,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升学期间,家长是否有正确地从旁引导?对于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期,家长是否应该给予更多的辅导与关心,而非突然之间就给予过多的自由?社会对于职场新鲜人的过度剥削是否合理,还是只是在消磨他们的热情? 说了那么多,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社会乱象呢?其实我觉得还得从00后本身入手,首当其冲的便是自信。只要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出对自己绝对的自信,其实“摆烂”情况也就迎刃而解了。毕竟“摆烂”说白了就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投下了不信任票,所以会出此下策。躺平只是休息,而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但在这之前,也请各位00后们不要忘记了原本的目的地,永远保持着随时出发的勇气。
6月前
7月前
离开济南十一二个年头后,2007年我重返时停留时间不长,那些游学日子流连的山水都无法抽空再去。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留存在27年前的记忆里,就像压在柜底的暗淡而模糊的老照片。 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形南高北低。作为泰山余脉的千佛山就在南部的丘陵地带,繁华的市区边上。当年就像在市郊,285米的高度,林木葱郁,空气澄净,登高散心它是首选。这一回重访,它也并未长高,却已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是一处吸引游客登临,市民休闲健步的公园,并已售卖入门票。 为什么叫千佛山?山里真有一千尊佛像吗? 第一种说法,东晋时期,佛教开始自西域传入济南。当时,百姓每年都要举行一种叫“千袱”的仪式,祈求神明庇佑。因为“千袱”与“千佛”谐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千袱”叫成了“千佛”。第二种说法是隋文帝杨坚和他母亲都笃信佛教,他母亲还是济南历城人。虔诚的佛教徒在崖壁上刻了很多佛像,还在山腰处建了一座“千佛寺”,于是,就有了“千佛山”这个称呼。 唐朝贞观四年,千佛寺改为“兴国禅寺”,名称流传至今。只是当年庙宇已毁于战火,今日所见是明朝以及后期重修的建筑。它的一对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名闻海内外。 千佛山也称“历山”,相传大舜曾在山下耕作,因此又被叫做舜耕山。追溯各种名称,犹如拾级而上。山不高,却连接着绵延久远的历史。 当年登山还是简易的土阶小径,去看隋唐年间留下的,掩映在蔓草中的摩崖石刻,石径狭窄,需得紧靠岩壁,侧身而行。如今已是平整宽阔的登山道,一路扶栏石阶通顶;还设有索道,方便腿脚不便的游客上下山。半山松柏丛中,专门铺设蜿蜒的步行道,提供市民日常运动健身。 信仰已成了一门生意 不只是兴国禅寺,摩崖石刻,千佛山原有的秦琼拴马槐,齐烟九点坊,黔娄洞等都还在,都维护修建得很好。登山过程,犹发现几处新建的寺庙如观音园,弥勒胜苑,还有众多各类佛教造像:卧佛,十八罗汉等不一而足。遥想当年,高僧寻一处深山幽谷避世隐居,持戒修行,祈求国泰民安。如今的住持盼的却是人潮涌动,香火鼎盛。进庙宇不仅要随喜添油,还得另购入门票。这种情况在今日中国十分常见,大雄宝殿,梵音缭绕,信众鱼贯而入,叩拜祈福,求签解签,还有专人提供测相占卜,看诊售药;甚至有僧人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卖开光法器。庄严典雅的庙宇,飞扬飘逸的僧袍,佛语禅言,尽是商机。一些贪官富豪,为了让良心过得去睡个好觉,对佛门的捐献毫不手软,不怪得寺庙越盖越多,神佛遍布名山大川,信仰俨然已成了一门好生意。 如今的千佛山,已是祥云环绕,万佛群集了。除了兴国禅寺,千佛崖,万佛洞,观音园,弥勒胜苑,有如此多的神佛驻此庇佑众生。 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在庙宇里不少见青春的身影,他们拈香跪拜,垂首低眉,喃喃轻语,真不清楚他们心里是一幅什么图景? 回头想,身边不少朋友,年轻时也曾憧憬社会主义,甚至为实现理想,剑及履及地奋斗,备尝生命的艰辛,到了暮年,选择了新的皈依——宗教的皈依。也许宗教的魅力就在这里,它尝试解决人的终极关怀,人生苦短,是非成败转眼空,最终我们将到哪里去?只是眼前中国这些年轻人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从小到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幅标语,他们的前景看似明朗确定,为什么却需要从神祇那里寻得力量与慰藉?或许学业,职场,婚恋,以及“向上流动”的希冀,与残酷社会竞争的冲突,种种压力造成的焦虑,需要某种形式的救赎。是否他们不愿意“躺平”,选择相信,要给自己一个前进的激励,如作家余华所说的“年轻人上香也是一种上进”? 看着他们鱼贯进出,我陷入沉思,默默给予祝福。 来济南这三天都是大热天,户外三十二三度,大概遇上所谓的“秋老虎”。一个多小时虽说都在绿荫里,登至山顶已是汗透衣衫。山顶还是那道裸露着灰褐岩石的狭长山梁,迤逦整百米。那头的小亭子以旧时模样迎接我们,在那儿小歇,头顶丽日蓝天,环山林木葱茏,放眼寥廓,八面来风,确实让人心旷神怡。 在中国土地上行走,一块青石板,一段石阶路,一道桥一座亭子,往往勾连着湮远的历史,以及掩藏在卷帙里的故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思接千载,沉浸在古今同一的情境里,生命的苍茫感油然而生。 这块土地真是太古老了,世世代代的人依凭着它生活,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入土,生命与它须臾不离。人活动的行迹对自然的介入也深,许多时候甚至就是对自然的再造。然而,不少人心中都还有一个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遥望山下万丈红尘,身伴白云清风,所体验的,并让人得以松弛的,是简单,本真,而神秘的大自然,想卸下的正是各种世俗的搅扰烦忧。 德国有个巴伐利亚森林国家公园,刻意为大自然提供自由空间,停止任何人力直接干预,让大自然自行发展。这种以“让大自然自然为之”的理念,提供了别样的和自然共处的思维。 对千佛山,或像千佛山这类景点而言,积淀厚重的历史人文即是负担,也是资源,不可能也不必要恢复成自然景点。但愿人力的介入更加审慎,若是无止境地把它当做信仰营销的依托,那就过了。
9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追梦人生,追啊追……啊,Stop!好累—— orz 那么努力干嘛?——躺平就好了。 冠病疫情期间,当大部分人还在慌慌张张适应新常态,中国却流行起“躺平”文化——一种无欲无求,维持最低生存标准,并夹杂些许对现实环境不满的情绪与心态。 受访人之一林有汉表示,中国有躺平族,香港有废青,日本有尼特族(NEET: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英国有啃老族,美国有归巢族——其实,躺平现象早已存在。   到底躺平是什幺?为何受欢迎?青少年常把躺平挂嘴边,动辄就要躺平,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态度,还是暗藏隐忧?   另有专家说,躺平不是躺着,也不是放弃自我,对多数人而言,它只是一种暂时逃离焦虑的方式,也是审视自我的机会。你们又认为呢?     【你说】 “你夸我躺平,我更开心” 杨威亮(25岁) 小时候,我常常寻求长辈的关注,透过不断展现自己来表达需求感。可是成年后回头看,那些举动不过是人眼里的笑话。后来,冠病暴发,行动管制令期间,我一个人待在狭小的校园宿舍,思想变得更负面。直到我学会“转念”,变得“正向”,才摆脱抑郁。如今,我不在乎他人眼光,不再向外求,而是向內求——寻求自己快乐的泉源,本自具足(意指自己內在什么都不缺,所以不必過多计较外在世界的得失)。 我刚大学毕业。于我,证书不过是张纸,名利物质都不重要。我是保险推销员,我不刻意追求业绩,顺其自然就好。如果业绩达标,比起上台领奖,我更希望能休息几天不必见客户。我认为的工作目标,能满足生活就好,想太远反而会焦虑,慢慢成长吧! 我不是无欲无求,只是我所求的是心灵和知识层面的。我从未放弃生活,反而是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排斥婚姻,只是我重视情感的深度,希望与另一半能够有思想上的共鸣。然而,现代蛮多年轻人或许认为,婚姻将带来一定的负担,比如生育及各种的开支,因而却步。 如果朋友邀我出门,我又不太累,就会赴约。但通常,我会做个聆听者,因为能够与我深度交流的人很少。社交,能够避免就尽量避免。 有的长辈批评年轻人不长进,可是时代变了,如今我们获得生存需要的方式更多了。但这反而让人焦虑——我们从网上看见别人那幺成功,但自己努力了却还存不到钱,所以很多人才会躺平。我尊重这样的选择,但不认同这样的态度。 我所定义的“躺平”,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一边赚钱,一边躺平,满足心灵需求,过得舒服自在。我不反对年轻人享乐,他们纯粹要发泄心裏的不痛快罢了。享乐于我,安静独处,看看书、练练字就很享受了。如果非常压力,可能独处几天,不然几个小时也够了。 我不在乎别人标签我“躺平”,你夸我躺平,我太开心了——这说明我蛮幸福的,我过得比你好,所以你羡慕我,不然,你也可以躺平啊!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往好的方面想,躺平也可以很精彩。   只是“暂时躺平”而不是“摆烂” 美玉(18岁) 躺平是褒是贬,取决于个人态度。如果持续躺平,又不想解决问题,那就是“摆烂”了。摆烂是拖延、羡慕却不行动、做事提不起劲而索性不做,是消极且放纵的行为。遇到困难,我有时也会萌生“摆烂”念头,但最终还是尝试去克服。 我允許自己短暫躺平——真正地“躺下來”放松(若只在心里躺平,就失去意義了)。躺平当下,零社交,做些课业以外的消遣,例如玩游戏、刷视频等等。我会计算好躺平的时间,再去执行。躺平结束,我会通过爱好,例如烘培、运动,让自己恢复状态。听起来,躺平和休息很相似,但休息是“必须的”,而躺平是“自己选择”的。 然而,这世界应该也有人“躺不平”吧?——为了达成各种目标而必须努力,像是提升生活品质、不想被他人超越、总是迎合别人等等。有的人追求安稳,有的人寻求更多,这都是一种选择,并无对错。 有的躺平族生活节奏慢,但不代表他没有追求。或许在某领域取得成功,会带来喜悦和成就感;但我认为,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为了追逐成功,迷失自己。 躺平族比较不在意旁人眼光?可是完全不在乎是很难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看法,如果连自己也不满意自己,那么就算他人安慰肯定,也很难起作用;相反的,如果太在乎,就会不断想得到他人认可。我自己嘛,还挺满意目前的生活,我未踏入社会,无需承担生活开销,暂时不需要担心。学业方面,我还是比较有追求的。   为了达标,不“躺平” 慧敏 (14岁) 在学校,我是领导者、组长、学生、他人眼中的学霸,责任心促使我不“躺平”,这样才能回应他人的期望。 “躺平”与“休息”相近,但定义不同。稍作休息是必须的,让我劳累后可以放松紧绷的心情。我的课业繁重,根据时间表,我每日有一两小时的休息时间,我会把握机会阅读,或观赏“医生日常”相关的影视作品,偶尔,也会玩些游戏消遣。 对我来说,只有极度放松的状态才称为“躺平”,而忙碌后的消遣,属于暂时休息,之后仍要继续做该做的事。 我未来的志向是当医生,为了达标,我选择不“躺平”。近期,我也定下一些目标,短期内完成老师布置的小挑战——书写推理小说;而长期目标是考试获得全科A,并且在SPM一举夺魁。然而,我可以理解躺平族的心情。当我疲惫,例如熬夜做功课或小组作业时,也会萌生“躺平”的念头。但为了回应组员的期望,身为组长的我会坚持下去,努力完成作业。 适當的“躺平”是好的,但長期如此有弊無利,久之,就是“擺爛”了。   【我听见】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希望躺平 文‧林有漢(家庭关怀工作者、青少年导师) 接受访问的三名青少年都有相似的观点:躺平不过是放松,调整心情,且不需要太在意他人眼光;如果持续躺平,变成“摆烂”才是问题。 无论躺平是社会形态、思想形态,又或只是一种标签,它确实反映了马来西亚青少年存在的隐忧。当大家把躺平变成潮语——“我不做了,我躺平”,而我们又不正视,渐渐可能导致人们开始“逃避”——逃避各种经济、家庭、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香港的废青就是如此,付出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就气馁、放弃,作废。 躺平,从青少年延伸到大人 在我国,这种现象也从青少年延伸到大人——我们玩手机、进入虚拟世界,逃离紧绷压力、条规处处的现实世界。因此,躺平并非年轻人的专用词,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曾经躺平,只是经历时间长短不同。 躺平的心理是由许多复杂情绪所致,而周围的压力是精神与情绪问题的来源。若无法妥善管理情绪,只会消极下去,直到摆烂,甚至影响健康。因此,躺平是一种讯号,揭示大马人的精神状态,并延伸出忧郁症、焦虑症、辍学、路霸、自残,甚至自杀。一般上,我们无法一开始就下结论“某人是躺平族”,直至他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显、严重。 三项建议,预防躺平 一、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人生观、苦难观等等。价值观不强,一旦遇到挫折失败,就容易被击垮。 二、寻求信仰中的非自然他力。从信仰认识自己,活出丰盛有意义的生命,发挥个人才干,贡献社会,建立生命的价值感。 三、群体的影响。人受造不是孤独的,而是彼此关心、付出、建立。我们可以加入健康的社交群体,参加社团活动,服务大众。   躺平,严峻生活中的弱者 文‧梁永昌(青少年∕大学生事工导师) 躺平主义”在中国出现的主因有二:第一,中国的生活水平太高,很多年轻人根本就养不起车、买不起房,社会竞争太大,年轻人觉得再怎么努力都够不着想要的岗位和收入,倒不如放手,反正结果也差不了多少。但这么说不好听,就美其名发展出了“躺平”一词,不愿意承认放弃,而是换个概念,包装一种让自己更舒服的生活态度。 第二,家里有长辈可依靠,那我就不做工,等长辈来养好啦!“中国神童”张炘炀就是这类啃老族的经典代表。张炘炀16岁读博,花了8年才取得博士学位。如今他没有固定工作,父母不时汇钱接济,但张炘炀却对现状很满意,因为“不用看别人脸色”。他说:“时代变了,现在没人会饿死,混吃等死反而能幸福一辈子。你要是瞎创业、瞎折腾,那才容易把自己折腾没了;无业一身轻,我不工作一辈子都可以。” 躺平,是弱者表現嗎?   我个人给予躺平者的建议是:的确,躺平不等于懒,只是选择不积极,但不积极基本上等于认输。好机会人人都争着要,争不到就该想办法再努力,而不是心里“发烂喳”。努力后就算得不到,也问心无愧。   严格来说,躺平主义是过度放慢,过度的不要求,甚至是合理化“放弃追求人生”;躺平不只是停车,而是开倒车,正所谓不进则退,躺平的确是严峻生活中的弱者表现。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