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转化

我从来就不是个乖女儿。我曾想:如果母女关系真像佛教经典里说的,那我今生是来报怨的吗? 幼儿时期,我是个高需求宝宝,对于离开母亲身边这事,我心里总有许多不适。我的不适透过哭闹时的洪亮嗓音,以及黏身时的纠缠不断,体现给了母亲。这让从前忙于工作、着手家务、照顾3个孩子、照顾婆婆、照顾三餐的母亲,很是抓狂。一直到我成年以后,母亲予我的印象,依旧是一副绷着的黑脸、瞪圆的眼睛,以及永远说不腻的话:“Mai tik tik lao wuey oi sai boey? Toi liao ju lou!”(潮汕语:可以不要一直哭丧脸吗?看了就讨厌!) 不知何时开始,我从一个离不开母亲的安全感缺失女孩,变成了外人眼中极其独立却特别对母亲没礼貌的孩子。我对母亲的无礼,总在自己使尽了多少努力想改变却也没多少进步后,带着满满的自责与愧疚感,与悲愤共存。我甚至有那么的几次,以为自己与母亲的关系,会是这辈子修复不了的遗憾。 一直到了我有小孩后,这段关系似乎扭转了命运。 当妈以后,因为信仰的改变,了解母女关系的渊源让我有了深深的顿悟,我开始接受自己与母亲过去的关系。也一直到了当妈以后,我才逐渐体验着母亲的曾经,对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有了不同的认知。第一次,我内心发起了想要改变这段关系的意愿。 前阵子,因为身体不适,加上病后康复期的生活步伐依旧紧凑,母亲第一次主动说要来我家小住,来陪陪我。这对在生活上一直没有后援的我而言,很是感动。母亲在的那一周,我们几乎每个晚上都聊了天再入睡。这是我临睡前特别自在、放松的亲子时光。我和女儿一直都有这样的互动习惯,却从未想过,我与母亲也能拥有如此美好的时刻。 想亲近的心一直都没有变 有个早晨,我送女儿上学,母亲也陪同。我们一路上聊起了许多从前。聊到她的过去时,我说她原来多么的不容易,要不是她性格开朗乐观,怎么可能走到今天?母亲像以往说起过去般喋喋不休,在回忆起年轻时兼顾生活的那段日子,她说:“所以我以前对你总是特别没耐心,才会造就你那样的性格(敏感、悲观),内心总觉得亏欠了你。”我边开车,边斜眼望向她。我瞥见豆大的泪水,从她眼眶边滑过脸颊,流到颈项去。她用纸巾频频擦了擦泪水,像平时擦汗时那样使劲儿地擦拭着。 我手握方向盘,打破那几秒的沉默,回应说:“那是因为你从前也不容易,你承担太多了。以前我不懂,所以内心有许多的不解与不愤。现在我自己当了妈妈,我明白了。如今每一次和你见面,我都把它当作是练习与你好好相处的机会。或者我无法每一次都做得很好,可是我想和你亲近的心,一直都没有改变。”我看见她的脸颊,再印着湿润的泪痕,没来得及擦拭,另一道又给印了上去,滋润了她肌肤表皮原本暗沉的斑斑。我说:“都过去了,我早就没放在心上了,你也别牵挂。” 这些年来,我也学习慢慢放下过去,把从生活那里学来的智慧,去转化这样的关系。如果说我今生真是来报怨的,那我想,这或许是我人生一大修行功课。将其修成善缘,这一定也会是我今世回馈给母亲最珍贵的礼物。 母亲来的那几天,和她一起吃饭,让我又重温了小时候赖在饭桌前,看着母亲吃饭喝汤的幸福画面。她拨开鱼肉,沾了辣椒酱清,放进嘴里,再扒几口白粥的动作,让我看着内心满满是温暖。我想,这种踏实的安全感,也只能是从母亲身上得来的,任谁也无法取代。
2年前
“员工幸福感”(employee well-being)是近日的时髦词语。 除了薪资,企业雇主还有人资都像是在变着戏法,时刻进行不同的“员工幸福感”企划,为的是提升雇主品牌,招到想要的人才,留住内部有潜力的员工。在发想着明年该怎么进行全远端的“提升员工幸福感企划”时,听闻Netflix近期推出的新纪录片《史塔兹的疗愈之道》好评如潮,特意安排了周六下午观看,没想到的是,竟在一天内重看了两次。 第一次是好奇,第二次是笔记。 贯穿整部作品的,是史塔兹心系于在人生里迷失前来寻求他的协助的人们。他倾向于给予大家一系列的“工具”,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在日常里在感受到负面情绪的那个当下拿出来使用,为“自己能好起来”的想像加强了能实现的概率。 我记得史塔兹是这么说的:“工具是能够立即实时地改变你的内在状态的东西,它把通常不愉快的经历,转化为机会。” 就是自己做自己的摆渡人吧,难关你要自己过,自愈能力也得自己提升。最亲密的人,即便有多担忧,也无法确切体会那些我们需要自己去经历的生命中那些艰难时光。到最后,还是得自己来。 现实的配方:痛苦、不确定性、不间断的努力 “如果有工具,我们就能扭转局面,我们就能继续前进。” 那是不是,有了工具,工作上的负面情绪也能好好地被处理,不会影响到生活? 在工作上听到最多的,是“我做不到”、“我不行”、“我在这里不快乐”。细问之下,抽丝剥茧后,98%都是因为外来因素如“给我的项目太难了”、“经理太刁难了”、“客户要求不合理”。很多的不满还有很多的委屈于是日积月累,到最后成了倦怠(burnout),再衍生成愤而离职和怨恨等其他负面情况。把气出在家人、伴侣和小孩身上,也是很多人后悔不堪的经历。 史塔兹说人的一生躲避不了现实的三个要素,生活里的痛苦、不确定性,和必须时刻进行的努力。既然躲避不了,不如正面迎战。 史塔兹也说,一切的问题,都可以从提升自己的“生命力”(life force)着手解决。从把自己的健康照顾好开始,再到和他人建立起能滋养彼此的关系,最后一关,是我们如何与自己自处。 追根究底,我们得向内看,因为我们自身是一切的解答。 生活和工作是互相滋养的 成为把下一颗珍珠串在绳子上的人 史塔兹在纪录片里分享了很多工具,其中一个是“珍珠串”,大意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生命的目的就是继续前进。 持续地把下一颗珍珠串在绳子上,若结果是坏的,那就做些调整,重新串起珍珠。看到这里,其实和工作上的项目还有企划类似。在发想时,先从“最小可行性产品”开始,从中收集回馈,再去调整和优化。那为什么从学习里还有工作上学到的技能,我们无法运用在生活里呢?那一刻犹如当头棒喝,生活和工作,该是环环相扣,互相滋养的。 我在笔记本上写下“工具”二字,这会是明年“提升员工幸福感企划”的主题。在经济不景气、企业大裁员的情况下,所有的企划和项目预算,能省则省,但我们的幸福感,还是要顾。 “预算砍了一大半,你们人资明年还能有什么玩意儿啊?”预算会议结束后,其他部门的工作伙伴看似担忧也看似看好戏般的问道。 不如明年我们为大家预备方便在脑海里携带的工具,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合上,遇到艰难事时就能就地运用,减少职业倦怠的几率。 那会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疗愈之道。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