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过年记忆

转眼间农历新年又要到来了,在我们平淡的一年365日里,好像唯独这个时节最为忙碌。 忙着大扫除、忙着采买一家人的新衣裳、忙着选购各类年货、忙着布置家里、忙着准备回家乡…… 如此这般一年又一年地周而复始,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不知从何时起,你的过年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已随着岁月悄然改变? 于是尽管一家三代人同居一屋檐下,对于“农历新年”相关的记忆却不尽相同。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陈世伟 孙佩华:身分转变后过年准备工作也发生改变 在孙佩华未婚未育仍是青春少艾时,由于父母在巴刹经营小生意,过年前两日经常需要通宵忙碌直到大年三十下午,这是她年少时与农历新年相关的记忆。 “我很怕过年。” 但是随着父母退休,她成婚为人妻、为人母后,新年的记忆和准备工作开始发生转变,比如距离农历新年尚有一个月之久,育有3名子女的她却早已将他们的新衣采购完毕。 “每年都是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带他们去买衣服,因为他们现在更喜欢到实体店里自己挑选衣服,不像我们以前是妈妈买什么就穿什么。” 特别是已经具备自主意识,迈入青少年阶段的长子马子铭,以及爱漂亮,懂得打扮的小女儿马艺瑄更甚,于是她会特意开车带他们到商场去自己挑选,每次得花上至少3小时选购。 她笑说,好在次子马敬茗更随意一些,不怎么挑剔,至于自己的衣服则网购解决即可。 虽然家有帮佣可以分担大扫除的重担,但是其余涉及个人物品的断舍离,还得由她亲自来处理,比如3个孩子年届12岁至9岁之间,正是长身体的年纪,采购新衣裳后,着手整理孩子们的衣橱,清理不合身的旧衣服自然是她重要任务之一。 “因为帮佣不会知道哪些物品或衣服能不能丢。” 除了整理大小家务事,善于烘焙的她在年关将至时,也会腾出10天左右的时间,亲手制作杏仁饼、曲奇、德式酥饼、花生饼等年饼,用来招待来客或分送给亲友。 一直到过年前一周,她会带着孩子参与采买红彤彤的装饰品,为居家布置一番增添新年气息,当然,孩子有时会选过于花俏,像是毛茸茸或布满金粉的装饰品,她会一一地婉拒。 此阶段,孩子与家务的年前准备均已完成,接下来自然不能忽略自己,美容、美甲、美发逐一提上日程,保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年。 马庆兴:小时候最期待回乡过年 与土生土长吉隆坡人的她不同,她的丈夫马庆兴的新年记忆都与回乡有关。 “小时候我们会非常期待过年,因为过年就能出门(去外坡),如果公公婆婆还在的话,每年我们年二十九就会回公公家,初三回外公家为他庆生。” 年初一先乘车到父亲马华强的故乡半港,年初二回到吉隆坡的家里休整,年初三再乘车回到母亲黄秀珍的老家马六甲,分别和久违的堂兄妹、表兄妹齐聚一堂,玩耍嬉戏,热热闹闹的场景,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回忆里。 往昔的种种鲜活如昨日,他仍记得外公家是一间地处在11英亩的橡胶园里的木屋,每当他们抵达时,得先将房间打扫一遍;屋里没有厕所,大小二便得带着水桶、卫生纸走到屋外不远处,由铁片搭成的厕所解决。 “我很怕半夜去厕所。外公在夜里只要一听到响动,就会提着手电筒陪我们去。” 外公还做得一手好菜,过年时一个人就能为7个女儿、4个儿子,以及一众女婿、媳妇、子女、亲友掌厨…… “每次回去都会准备很多汽水。那些玻璃瓶装的汽水堆得像山一样高,每年都是由罗里载来的,想喝就自己去拿。” “他们都没经历过这些。”他指着坐在沙发上的3个孩子。 而今还回老家吗?我问。 他们只是摇了摇头说,自老一辈人离世后,家乡的祖宅亦一一售出,现在基本上留在吉隆坡,或最远回到双方父母目前定居的双文丹(Serendah)过年,长途奔波舟车劳顿回乡过年的记忆到马庆兴这一代宣告终结。 “我的叔叔他们也会来双文丹找我的爸爸妈妈。” 黄秀珍:消失的老家和味道 黄秀珍很好地将父亲的良好传统继承下来,她极为重视农历新年的家庭聚餐,于是在新年前1个月至3周就会陆陆续续地购买海参、鱼鳔、冬菇、酱油、麻油、绍兴酒等干货。 “我会事先打电话跟固定的摊贩预订。” 然后,特意和丈夫一大早驱车远赴适耕庄采购鱼虾等海鲜,最后才会购买猪肉做春卷。 在她年纪尚轻时,也会自己制作年糕、鸡蛋卷(Kuih kapit)、蜜蜂窝,马庆兴会在一旁帮忙折叠鸡蛋卷,可谓仪式感满满。 而父亲烹煮的海参、鱼鳔汤让黄秀珍至今念念不忘,虽然她也拥有一手好厨艺,却难以复制父亲的味道。 “现在连黑酱油的色泽、味道都不如从前了。” 原来,回不去的不仅是已经消失在尘烟的老家,还有从前的味道。 马敬茗、马子铭、马艺瑄:新年是跟很久没有见面的亲戚聚会 最年轻一辈的马子铭、马敬茗和马艺瑄,如今无法体会到祖父、祖母和父亲舟车劳顿只为与家人团聚的殷切心情,但却也有属于他们的新年记忆。 当孙佩华带着他们去买新衣、买装饰品,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新年要来了”的信号,“农历新年”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一定要自己选烟花!一定要喝汽水!”马敬茗抢答道,当然,这也是哥哥和妹妹的心声。 “要去阿嫲家过夜,跟很久没有见面的亲戚聚会。”坐在一旁的马子铭和马艺瑄补充道。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孩子的答案里有汽水、烟花,却偏偏没有提到新年的核心道具——“红包”,经我一提,孩子才恍然大悟。 孙佩华笑说,“红包”的存在感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他们最后还得上缴,交由她存入各自的银行户头。 “不懂有没有(存进户头)啦!”马子铭的小声质疑引发哄堂大笑。 同一个世界,同样的父母,同样是被保管,不知何时才能实现支配自由的红包,我想也算是每一代孩子的共同记忆。 汽水、烟花、红包是共同的新年记忆 有趣的是,尽管每一代人过年的方式已经有所不同,唯独“汽水”不曾缺席过,更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消失,其地位可谓稳如泰山。 “农历新年”仿佛是每一代孩子实现汽水自由的通行证,无论父母平日如何严格约束,在这段时间里总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网开一面。 因此,“农历新年”与“汽水”已经紧紧挂钩,一提起新年就自动联想到汽水,甚至不管历尽几代人的变迁,这种自动联想连同烟花爆竹一样贯穿所有年龄层的新年记忆。 比如,只要提到新年,马子铭、马敬茗“汽水”二字便冲口而出;马庆兴的童年记忆里那堆积如山的汽水瓶;年近7旬的黄秀珍也不例外。 “小时候,我们还会放一颗花生米进(汽水)里,看谁咬到花生。”她回忆道。 喝不完的汽水;总是玩不够的烟花,以及永远处于被父母保管状态的红包,也是不是你的新年记忆呢? 更多【家庭】文章: 废物变玩具 开启孩子想像力 短视频当道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思考? 马术治疗 开启特殊儿童心门  
7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