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狮城大选2025 |
竞选最后一天11场群众大会 6政党1无党籍全出动
|
纽西兰学校明年开始 5岁起学习理财知识
|
加入投资骗局群组 男子被骗近45万
|
避免与饲养员过于亲近 纽约动物园用手偶喂养小秃鹫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狮城大选2025 |
竞选最后一天11场群众大会 6政党1无党籍全出动
|
纽西兰学校明年开始 5岁起学习理财知识
|
加入投资骗局群组 男子被骗近45万
|
避免与饲养员过于亲近 纽约动物园用手偶喂养小秃鹫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
›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狮城大选2025 |
竞选最后一天11场群众大会 6政党1无党籍全出动
|
纽西兰学校明年开始 5岁起学习理财知识
|
加入投资骗局群组 男子被骗近45万
|
避免与饲养员过于亲近 纽约动物园用手偶喂养小秃鹫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狮城大选2025 |
竞选最后一天11场群众大会 6政党1无党籍全出动
|
纽西兰学校明年开始 5岁起学习理财知识
|
加入投资骗局群组 男子被骗近45万
|
避免与饲养员过于亲近 纽约动物园用手偶喂养小秃鹫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
›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狮城大选2025 |
竞选最后一天11场群众大会 6政党1无党籍全出动
|
纽西兰学校明年开始 5岁起学习理财知识
|
加入投资骗局群组 男子被骗近45万
|
避免与饲养员过于亲近 纽约动物园用手偶喂养小秃鹫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狮城大选2025 |
竞选最后一天11场群众大会 6政党1无党籍全出动
|
纽西兰学校明年开始 5岁起学习理财知识
|
加入投资骗局群组 男子被骗近45万
|
避免与饲养员过于亲近 纽约动物园用手偶喂养小秃鹫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
›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邓晓慧
星云
流动/邓晓慧(八打灵再也)
雨下得猝不及防,我站在路边,准备冲进雨里,一个人跑来问我:“能不能借你的一把伞?”不是“你有伞吗”,不是“可以一起走吗”,而是“借”。一个陌生人居然觉得我会毫无理由地把自己的伞借出去。我笑了一下,把伞递给他。他接过去,说了声谢谢,头也不回地跑进雨幕里。 我站在屋檐下,看着他撑着我的伞远去,心里忽然升起一种奇怪的感觉。不是吃亏的懊恼,也不是被欺骗的愤怒,而是一种轻盈感。我从没想过原来有些东西真的可以这样给出去,不求归还,不做计算,不留下任何痕迹。有时候我们给别人东西,心里会藏着期待。至少该有个“还”字吧?但那天我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他甚至可能不会记得这件事。就像雨过天晴后,谁还会去想还雨伞?可这不正是一种自由吗? 我们习惯索取,也习惯回报,总觉得自己投入的一切都该有个结果,可人生里有些事根本没有“结局”这一回事。你给出了一点什么,它就落在时间里,继续向前。我曾经很害怕无果的付出,总觉得吃亏,觉得自己像个傻子。可那一天站在雨里,我突然觉得很多东西不是“值不值得”,而是“想不想”。如果想,那就给;如果不想,那就算了,没那么复杂。 我后来没见过那个借伞的人,也没再见到我的伞,但我一点都不觉得遗憾或者可惜,甚至有点期待我的雨伞,它是不是被谁遗落在某个角落?还是被另一个同样需要它的人捡起?会不会在下一场大雨里又被借走一次?也许有些东西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归还,而是流动。
1月前
星云
星云
平替/邓晓慧(八打灵再也)
我在一家新开的独立小店里看到一则广告,简洁而尖锐,写着:“你的人生正在被‘平替’。”那一瞬间,广告的简短语句像是一道闪电,劈开我的思绪。我不禁思考:如果生活中的一切都能找到平替,手机、衣服、甚至连感情,都会有比它更便宜、更方便的版本,那我们的存在是否也会被某个“更好的版本”取代? 在这个时代,“独特”也变得容易复制。你精心挑选的那件衣服,或许几天后就会发现,某个小品牌推出更便宜、质量更高的“平替”;你辛苦坚持的个性,可能也不过是某个潮流的影像。我们生活的世界,每一秒都在被成千上万种选择充斥,快速而便捷。今天你的某个决定,也许明天就能被一个“更好的”选择替代。你追求的不再是独特,而是“性价比”的完美版本。 如果一切都能替代,那么什么才是“无法被替代”的?如果我们每个人也能被复制,活成别人已经走过的路线,那么我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你可以用AI写文章,用程式合成视频,甚至用科技工具精确地识别每张面孔。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完美的复制几乎没有门槛,创意不再是创意,工作不再是工作,生活甚至不再是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的“平替”。 所谓的“平替”不仅仅是物品或服务的替代,它背后还蕴藏着对“不可替代”的深刻焦虑。我们害怕成为一个数字化的零件,变得不再独特。每一个“平替”的存在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你也许很快就会被替代。”在职场上,你是有平替的;在人际关系中,你是有平替的;甚至连你自己的生活,都可能有更精简、更高效的“版本”。 不要因便利而迷失 如果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的“平替”,那么我们作为独立个体的意义又何在?我们如何保持那个不易被取代的“自我”?假如外界的一切都能找到平替,我们如何在这片汹涌的“平替海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那些无法复制的自我、无法替代的情感、无法重现的瞬间,或许正是我们最应该珍视的。 “平替”这个词,早已潜藏着深刻的警示意义。它并非让我们陷入焦虑与恐惧,而是提醒我们:不要因便利与选择而迷失,忽略什么才是真正值得的。我们无需害怕成为“平替”,因为在这些不断被替代的瞬间,我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那并非通过不断追求“更完美”的版本,而是通过无畏地追寻那些仅属于自己的独特时刻以及无可替代的真实。 “你的人生,正在被‘平替’。”这句话刺痛人心,却也带给我一个深刻的启示:在这个替代品层出不穷的时代,最值得我们珍惜的不是那些可被复制的外在,而是那些无法轻易取代的东西。
2月前
星云
星云
嘘,别说话/邓晓慧(八打灵再也)
前几天,我收到一条好友发来的消息,说她准备暂时卸载所有社交软件,回归“真实的生活”。这几年,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尤其是疫情期间,线上活动几乎成为了生活的全部。从视频会议到线上购物,再到社交平台的滚动刷屏,我们仿佛已经习惯在方寸屏幕上完成一切。朋友圈的点赞数量似乎变成我们评判生活是否“有意义”的标准,虚拟互动逐渐取代真实的对话。我们可以轻松地在屏幕前发表“意见”,却忘了自己在现实中是否真的懂得那些所谓的道理。 我的这位朋友一直是个“意见领袖”,她在社交平台上总是有很多看法,似乎每件事她都有权威的见解。她告诉我,她开始觉得累了,这种“发声”的压力和随时随地在线的生活,逐渐让她感到窒息。她坦诚说有时她并不懂那些复杂的社会议题,却感到自己必须说点什么,仿佛沉默就意味着不关心、不参与。 承认自己的局限并不丢脸 听到她这样说,我开始反思我们真的需要随时随地发言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所有人都有平台说话,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必须每时每刻都发表看法。过度发言、随意评论,只会让人们失去倾听的能力。我们往往忘记思考的过程,急于表达以获得认同和点赞,却忽视事实的真相。 沉默是一种智慧,懂得何时发言、何时静思,不仅是修养,更是责任。每个人的精力和认知都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成为专家。当我们不懂的时候,承认自己的局限并不丢脸,反而是通向学习和成长的起点,而恰恰是那些不懂却强行发言的人,往往让信息的噪音更加嘈杂,掩盖真正有价值的声音。 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飞快、充满焦虑的时代,时常陷入需要“随时在线”的错觉,仿佛只有通过源源不断的发声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真正的生活并不需要时刻被展示和评论。虚拟世界的生活,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联结。屏幕背后,我们可能以为自己懂得很多,其实只是停留在表面,内心的深度却被不断消耗。 卸载社交软件的决定,对朋友来说是解脱,对我而言更像是提醒:学会适时停下,真正走进现实生活,或许比随时在线更为重要。虚拟世界的便利和诱惑无处不在,但它从未也不应该取代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知成长。 在信息轰炸的时代,懂得何时沉默、何时发声,学会放慢脚步,回归生活的本真,才是我们保持内心平衡与充实的关键。就像朋友最后对我说的那句话:“有时,不说话反而更能看清生活的真相。”
5月前
星云
更多邓晓慧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