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郑诗傧

新纪元大学学院日前举办了两个性质接近的文学创作活动:文学创作营与文学奖养成班。作为统筹的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郑诗傧副教授说明,随着社会全球化及中国崛起,语言发展和经济实力有对等关系,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系统化地学中文。我们应该进一步提倡学生深化中文应用的能力,这其中包括欣赏与分析。 文化底蕴让我们走得更远,保持优势。我们貌似是大陆港台以外应用中文领域最如鱼得水的一群,然而现今学习趋势恰恰相反。部分家长认为中文能力只涉及听、说、读、写。随着全球对文案越来越重视,对语言要求便不只是停留在沟通。另加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唯有深化和强化中文,才能应付未来局面。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赏析优美的文章,鼓励孩子更懂得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完整的想法。 郑诗傧提及,日常教书时发现学生很容易放弃表述。当他们无法用语言清晰表述,她都会鼓励孩子尽量提升这项能力。她本身很重视阅读与创作,主催这两个活动,并不是以功利角度看待这件事,而是想透过一些积极因素激发年轻人创作。“年轻人很需要被肯定、需要平台,得奖无疑是一个最快被关注的渠道。喜欢写作的人心里都有同一种声音,希望被看到,得到有代表性的作家、评审老师的肯定,告诉他‘你是可以的’。” 有些事情羞于出口,不表示它不存在。她鼓励青年作者勇于谈这件事。到底有什么方法才可以得到出书或得奖的荣耀?文学奖养成班是基于这点而设立的。至于青年创作营则是下放到更广的层面。新纪元大学学院适逢其时,除了驻校作家杨隶亚,还有伍燕翎、王修捷、黄子扬,校友邢诒旺、谢明成、梁馨元、丘凯文、李承澳等人。青年作家,可培养新一代的青年作家。 文学营导师蔡晓玲博士也分析了两个文学活动的分别:一个是面向明日之星,一个是面向中学生。当然,后者也可以是前者。她相信创作这件事无法通过传统教学那种老师教学生的输入方式,但可以通过创作经验或观念的分享,让另一个人有所获得。 文学奖犹如四年一度的奥运 新纪元大学学院创意与品牌部总监黄子扬也提及,10年前他还是个新秀,文学奖对他的意义是被文坛看见,证明自己,透过参与文学奖拿到进入文坛的入门票。10年后他还是会参加文学奖,看待文学奖却已有不同观感。“短短10年内,媒介变化很快。如今每个人都有发表作品和发声的机会。文学奖保留了一种专业性,经由更专业的眼光去评作品到了什么水准。让资深作者去评断年轻人,对年轻人是很重要的。” 文学奖是一个标杆,如奥运选手不断锻炼自己,四年一次互相竞技,看到自己水准写到哪里、自己作品是长什么样子。透过“新秀的标杆”,透过文学奖去证明自己达到哪个高度,这其中有一种专业性存在。换言之,文学奖在日益泛滥的发声渠道里,依然是新晋作家的定海神针。 杨隶亚认为,如果文学是你的兴趣爱好,无论几岁都能参加文学奖,文学始终向所有人敞开怀抱,没有年龄限制,以学生参赛来说,不只能在出社会之前取得一份专业认可,奖金还比在校园打工更多。“我常鼓励年轻作者多多参赛,因为新手特别有‘得奖运’,他们作品中的纯粹,常有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敢,让我们看见年轻人是如何打破时代框架,这是最可贵之处。” 蔡晓玲则认为,首先还是要找到自己真正关心的事,这应该是比考虑得奖与否、回响如何,摆在更前面的东西。如果是为了得奖而写、为了写而写,散文的话很容易变成为文造情,小说的话也恐怕会过度炫技。先通过散文与自己对话,回到那些深刻的场景中。不是日常琐碎的,而是深刻完整的片段。这些片段有可能是当下的处境,也可能是很久远以前的回忆。但即使是当下的事,它必然是被过去的某些经验所影响的。沿着时间的长河一直往回追溯。 “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你驾着车在一条路上,你看着旁边那条与你反方向的路有无数的车,堵着,而你这条道上并没有车。于是你不断地驶向过去,一边写,一边追问与思考。如果是发自作者内心的声音或关怀,即使幻化成小说中虚构的情节,还是能触及幽微处,让读的人——不管是文学奖评审或一般读者,也有所共鸣。” 文学的社会价值 杨隶亚说道,如果文学是你的兴趣爱好,你或许喜欢读、喜欢写,其实不一定要参加文学奖,它可以是生活中陶冶性情的存在;倘若你心中向往成为一名“作家”,渴望“出书”,那么规划自己的“创作方向”就很重要了。 这次的文学写作课程最关键是“构思一本书”的诞生,不再只是把累积多年的作品整理集结,她想和大家分享如何写“创作计划大纲”,让创作者尝试挖掘自己最关心、最擅长的主题,进而成书——往往这样的作品最能反映“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也是我们为何会创作的初衷。 文学会带来怎样的社会价值?郑诗傧特地提及一本书籍:林达夫妻所著的《像自由一样美丽》。一群犹太儿童被拘禁于集中营时恰巧跟文学家、教育家一并羁押,他们貌似没有明天,但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可以用文学和艺术去点燃最后的希望与艺术火苗。若儿童能幸存,心中还有一丝光,就可以对抗黑暗。 而文学,就是这种光。“侵略家占领一个地方首先一定是残害知识分子及艺术家。他们害怕社会开眼,而我们应该做对的事情:应该让青少年乃至社会开眼。”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动手升级再造把垃圾变黄金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看清医美价值及概念误区 恢复原有自信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纸扎艺术需新血夕阳行业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方志聪教练:跆拳道展现人生态度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在数字时代阅报,鼓励中学生紧跟社会动态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为什么我会被抛弃?”弃婴展“提倡尊重生命
2月前
中国知名讲书APP帆书创办人樊登将于9月14日首次来马,在蕉赖的马来西亚创价学会文化会馆池田和平讲堂,进行大型主题演讲《知识时光机:给生活松松绑》。 “我们生活在一个喧嚣且讲求效率的时代,但读书是慢的。樊登做了一件事情:想办法让大家用听书的方式接触更多知识,激发读书的欲望,直到他们主动阅读,”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郑诗傧说。 中国知名讲书APP帆书创办人樊登将于9月14日首次来马,在蕉赖的马来西亚创价学会文化会馆池田和平讲堂,进行大型主题演讲《知识时光机:给生活松松绑》。演讲围绕“修身、齐家、创业、知天下”四大主题,通过深入的知识分享和阅读交流,引领大众解读生活真谛,释放内心压力。该活动由帆书马来西亚运营中心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与萤火虫文艺社联办,星洲日报《活力副刊》及《访问网》为媒体伙伴。 郑诗傧:读书虽慢,却值得坚持 郑诗傧回顾新纪元与帆书的合作历程,并分享自己作为帆书长期用户的感受。“我非常认同樊登推广阅读的理念,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将樊登的个人魅力及读书品牌向更多马来西亚读者推广。” 郑诗傧说,该校希望通过与帆书的合作,为学生及教职员提供更广泛的阅读资源。南大活动中心的数字阅读空间正是为此而设立。“这些教职员是打造活力校园的关键,他们应充满生命力及创造力,并热爱吸取与分享知识。” “阅读应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便成效缓慢,也要坚持不懈。我们可能会听到:‘听书就是在走捷径’。我们应该改变思维,破除偏见。听书已成为拓展知识的重要渠道,不必担心推广听书会减少阅读兴趣,反而让本不愿读书的人开始接触并爱上阅读。” 张惠嘉:听书重拾阅读乐趣 帆书马来西亚运营中心(简称“马来西亚帆书”)执行长张惠嘉分享帆书在马来西亚推广的成功经验。她指出,樊登2013年在中国创办帆书APP(原“樊登读书”),在中国引领了听书的新阅读模式,以音频、视频、图文等形式向用户提供书籍解读服务,帮助他们轻松、高效地获取知识。 她表示,马来西亚帆书自2019年成立以来,迅速在我国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我国越来越多书友通过听书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帆书的听书模式特别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帮助许多本不爱阅读的人重新发现阅读的乐趣。许多人认为只有拿起书本才算阅读,但我们相信,结合视听科技同样可以有效推广阅读。” 谢秀芬: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马来西亚帆书副执行长谢秀芬指出,帆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帮助那些不爱阅读、没有时间阅读或不知道读什么书的人,通过听书培养阅读兴趣。“帆书正在改变许多人对阅读的看法,甚至让那些原本不读书的人开始主动买书阅读。” 她特别提到,帆书在中国的成功推广经验,给了马来西亚帆书极大的信心。“希望通过这次大型主题演讲,让更多的国人能接触优质阅读资源,推动全民阅读氛围。我们期待有一天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无需再刻意推广。” 刘倩妏:校企合作推动教育 新纪元校企合作与专业发展培训处主任刘倩妏谈到,该部门自去年年底成立以来,致力于与各类企业建立紧密合作,以推动教育与公益事业的共同发展。 “我们的首个活动便是与马来西亚帆书联办‘我是《流俗地》讲书人’大赛,包括数字阅读空间建设及此次大型讲演,已是第三次合作。” “我们也希望这个充满意义的活动获得更多企业的支持与赞助,共同支持教育与公益事业,让更多教育工作者有机会与樊登及帆书接触,并将相关理念向更广泛的受众推广。” “知识时光机:给生活松松绑” 大型主题演讲 主题:修身、齐家、创业、知天下 主办:帆书马来西亚运营中心 联办:新纪元大学学院、萤火虫文艺社 日期:2024年9月14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1时至6时半 地点:马来西亚创价学会文化会馆池田和平讲堂 (部分收益捐赠新纪元大学学院南大楼建设筹款基金) 购票渠道 如有疑问请致电秘书处: 013-2260972(谢秀芬) 011-56933002(新纪元大学学院校企合作与专业发展培训处) 点击链接或扫码报名:https://shorturl.at/R9awd 相关文章: 【读家说书】他们怎么熬过日本最长的一天? 【马华读立国】赖殖康 / 我们的武林与帮会  
3月前
大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3分钟的预录视频进行线上海选,从1月8日开始征稿,截止日期为3月17日。 萤火虫文艺社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和帆书马来西亚运营中心联办的“我是《流俗地》讲书人”大赛,将于5月4日(星期六)早上7时半至下午5时半,在新纪元大学学院举行总决赛。这场大赛也获得Morinaga Chil-kid为赞助单位,星洲日报《活力副刊》为合作媒体。 大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3分钟的预录视频进行线上海选,从1月8日开始征稿,截止日期为3月17日。参加者须以指定书籍《流俗地》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为主题演讲,抒发见解、分析观点。 主办方审核参赛作品后,会将作品发布到脸书主页让观众点赞投票。人气点赞占比分40%,专业评委的打分则占60%。 参赛组别为中学组、大专/大学组,及公开组(年满18岁或以上大马公民),每组各有10名参赛者晋级总决赛。 晋级总决赛的参赛者则必须以《流俗地》书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为主题演讲,抒发见解、分析观点,现场讲书,限时5分钟。 【大赛奖励】 (A)中学组 ·冠军讲书人:现金RM1000 + 黎紫书亲笔签名书 + 帆书VIP一年 ·亚军讲书人:现金RM800 + 黎紫书亲笔签名书 + 帆书VIP一年 ·季军讲书人:现金RM500 + 黎紫书亲笔签名书 + 帆书VIP一年 ·3名优秀讲书人 :每人一本黎紫书亲笔签名书 + 帆书VIP一年 (B)大专/大学组 ·冠军讲书人:现金RM1500 + 黎紫书亲笔签名书 + 帆书VIP一年 ·亚军讲书人:现金RM1000 + 黎紫书亲笔签名书 + 帆书VIP一年 ·季军讲书人 :现金RM800 + 黎紫书亲笔签名书 + 帆书VIP一年 ·3名优秀讲书人 :每人一本黎紫书亲笔签名书 + 帆书VIP一年 (C)公开组 ·冠军讲书人:现金RM2000 + 黎紫书亲笔签名书 + 帆书VIP一年 ·亚军讲书人:现金RM1500 + 黎紫书亲笔签名书 + 帆书VIP一年 ·季军讲书人:现金RM1000 + 黎紫书亲笔签名书 + 帆书VIP一年 ·3名优秀讲书人:每人现金RM300 + 黎紫书亲笔签名书 + 帆书VIP一年 有兴趣参加者,可登录到萤火虫文艺社或新纪元大学学院脸书,以获取大赛章程与细则,或致电大赛秘书处 013-2260972(谢秀芬)/ 010-9582528(刘倩妏)。 张惠嘉:让大家更认识马华作家 萤火虫文艺社主席张惠嘉表示,举办这项活动的宗旨是希望通过讲书的形式推广全民阅读,让中学生、大学生乃至社会各阶层人士爱上阅读,并通过讲书的形式激发听众阅读的兴趣。在培养参赛者的讲书能力的同时,让他/她得以发挥创意并展示演讲魅力。 由专业评审组成的评审团,将就价值观、内容、表达演绎和个人魅力这四个项目层面给参赛作品评分。 此外,借着《流俗地》这一本在海内外获得高度关注,且获奖无数的本土马华小说,我们希望通过讲书人大赛,来提高大众对马华文学及作家的认识,从而加深他们对本土文学创作的关注。 “萤火虫文艺社是一个新成立的非政府组织,我们将致力于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以多元化、创意和有趣的方式推广全民阅读,让更多的国人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价值。我们相信阅读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它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她表示,通过策划和主办各种文艺活动,如创意工作坊、讲书人大赛、读书会、舞台剧,与本地作家的互动交流活动等,我们将能一起创造一个充满热爱与创意的社区! 也是帆书马来西亚运营中心—萤火虫文艺传播联合创始人的张惠嘉表示,举办此项讲书人大赛的想法源自于,两年前她与另一位创始人谢秀芬参与樊登读书“有请讲书人第三季总决赛”的云评委工作后,觉得讲书人大赛是一项有意义的比赛活动。 郑诗傧:新模式带动阅读 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郑诗傧副教授表示,新纪元大学学院一直积极在校内推动阅读与创作这件事,近期也为职员和学生们设立数字阅读空间。通过联办讲书人大赛,提倡阅读,提倡讲演,也希望透过一种创新的模式带动社会对阅读及讲书的关注与喜爱。 “《流俗地》是一本广泛受到国内外认可的畅销著作。阅读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是阅读的制高点,可以有所斩获。有机会在全国推广这项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事。” 黄佩玲:站上舞台 展现魅力 活动宣传大使黄佩玲表示,讲书人大赛在我国是首创,而黎紫书是著名资深马华作家,《流俗地》获奖无数,近期在中国更是掀起了关注热潮、成了热销书籍,也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这部小说从70年代的怡保市井小民出发,故事充满苦难,却又处处隐藏着温柔。 “通过参加讲书人大赛,参加者有机会将知识(或书籍内容)内化再产出,这是一个很值得推广的自我成长之境界。读一部精彩的本地小说,参加一场激昂的讲书人大赛,再把丰硕的奖金给赢走,我觉得这是2024年最值得给自己设下的挑战。” 作为节目主持人,也是一名阅读爱好者、推广者的她,期许学生与公众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走进马华文学的奇幻世界、站在演讲的漂亮舞台上,发掘自己更优秀、更有魅力的另一面! 6场校园巡回导读会 此外,为了推动中学生参加这项大赛,主办方将跟北、中、南马6所独中联办导读会,以让学生们有机会阅读《流俗地》,继而参加讲书人大赛。 6场校园巡回导读会分别将在森美兰波德申中华中学(1月9日)、巴生兴华独中(1月11日)、柔佛宽柔独中(1月17日)、麻坡中化独中(1月18日)、槟城菩提独中(1月20日)和吉打新民独中(1月21日)举行。其中,菩提独中的场次对外公开,有兴趣参加者可在当天早上9时到学校现场报名。 相关文章:【问黎紫书】自媒体时代下的说书人 ,主动出击更积极推广阅读 ​
10月前
10月前
  杨靖耀老师生于1960年7月29日,于2022年5月20日因病故去,享寿六十有二。1984年,杨靖耀老师开始投入杏坛,执教于吉胆岛华联华小,1987年转至士毛月新民华小,10年后踏入加影育华中学执教鞭直至退休。退休以后,杨靖耀老师受邀到新纪元大学学院担任文化推广中心主任。38年的执教生涯中,曾荣膺沈慕羽教师奖(2012),也广受文化艺术教育界人士的推重,桃李满天下。 “杨老师”这个称呼,用在他身上,就成了一个文化品牌。他营营一生皆为文化传承,奉献给文化事业都是因为爱华文。从华文教育到文化推广到社区关怀,与其说他关心文化事业,不如说他是把他所信仰的所坚持的所热爱的用到他所关怀的人本身,学生本身。他热爱青少年,透过华文教育、文化推广与社区关怀塑形青少年的素养、人格与品性。他极重视礼貌、感恩、孝顺,也很重视表达。他常教学生事要怎么做得好,话要如何说得漂亮,待人接物时的仪表、谈吐、摆设要如何周到、干净。他讲究细节、体贴,希冀每一个贵宾都能感受到尊重,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即使对待到访的同事亦持同样态度。他好客、慷慨、喜热闹,常请同事们、学生们聚餐、吃点心,畅谈人生。他常说:“我老不了,因为很多年轻朋友。”他尊老爱幼,对后辈提携有加,对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总是予以平台,主动为其搭建对外交流的场域,在众人面前总是给予推许与赞扬。他交游广阔,一生不少知己良朋,线上线下都很活跃,予人精力充沛、干劲十足的印象。他有脾气,却大度能容,他严厉,却慈爱。杨老师曾在脸书上提及病中感悟,称盼能“平淡地走远”。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杨老师,即使挥别了人生的舞台,总不可能在我们心中成“平淡”,更不会“走远”。 杨老师是国内文化推手。他办了19届“全国中学生中华文化营”,从育华中学到新纪元大学学院,从未间断,哪里有杨老师,那里就有文化营,参加文化营的学生从国内到国外,形成效应。文化营累计了上万次的青少年参与投入其中,即使在疫情下,在癌病与拂逆中,他都坚持不辍。文化营里融入了茶道、武术、中国结等活动。19年里,他培育了许多学生,尤其在新纪元成立了“文化特工队”,成了新纪元美丽的一道风景。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教授曾在《新纪元时光》里,给杨老师与文化营做了最好的注释: 中华文化营之举办实有其必要的,特别是在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阶段推广传统文化,效果最佳。马来西亚有志于此者不少,但一连十余年而从未懈怠的却不多见。这一切首先应当归功于这个文化营的推手杨靖耀老师。杨老师不喜高谈阔论,他以实际行动和刚毅的决心,一步一脚印,在众声喧哗的年代,使我们看到默默耕耘的力量,以及辛劳之后,那些丰硕成果如何叫人万分欣慰。文化营如今已广为人知,杨靖耀的心血没有白费。在马来西亚当中文教师乃是吃力不讨好之苦差,但中文教师传道之精神却深受敬重,十多年来这些持续不断的中华文化营,让我们清清楚楚看到在中文教师群体之间,又多了一个表率……(〈杨靖耀与文化营〉节录) 杨老师是士毛月新民华小二十四节令鼓及新纪元大学爱艺鼓创办人。90年代初,二十四节令鼓表演还是比较少见的。杨老师带着国内首支华小节令鼓队到亚罗士打参加全国华人文化节,在二十四节令鼓的比赛中获得表现奖,由此广为人知,受邀到各地表演,缔造了一年100场表演纪录。多年以后,他到新纪元大学学院服务,发现校内有鼓手无鼓队,于是很快地成立了爱艺鼓,带领爱艺鼓参与《动地吟:诗与玫瑰》(2014)、马金泉老师作品《万象甲骨》(2015)《大树成林》(2015)、华穗杯二十四节令鼓中马区域精英赛(2016),并在赛中荣获优秀奖。其他的活动还包括新纪元大学学院20周年校庆晚宴(2018)、丝路翰风——百位中国书法博士作品邀请展(2018)、茨厂街“马来西亚日·老街走月”(2018) 、跨族群生活营“多元是马来西亚的象征”(2019)。 杨老师酷爱书法艺术,与国内外书法家往来频繁,是以创办了多届全国挥春比赛。比赛从小学、中学、大专组,扩及非华裔组,由线下而线上,每次比赛都吸引到至少800位参赛者,高峰期时达1500人,在新纪元校园各处挥毫,形成一道壮观美丽的文化艺术汇演。他也多次举办中华人文碑林一日营,培养一批碑林导览员,宣扬书法,弘扬中华文化。 杨老师也举办了多场SPM华文作答技巧讲座,为华裔子弟学好华文、考好华文,劳心劳力。他聚合了一批资深的华文教师以及年轻有魄力的华文老师在一起,给全国SPM华文考生注入强心剂,成为许多考生有力的后盾。每年与中文系合办的“我爱华文,我考华文”,也是国内中学生及华文老师们耳熟能详的活动。 感谢您一辈子都在坚持 杨老师不仅应邀担任多场诗歌朗诵比赛评审,他也举办了“新纪元杯全国华语诗歌朗诵比赛”,把语音界专才、诗人作家、博士聚合在一起,为国内诗歌朗诵献一份力,且对能创作诗歌的友朋与后辈极为欣赏。 他认为青少年不仅要投入文化活动,还需要积极投入社区关怀。于是,这些年,马不停蹄地,带着学生到老人院服务、到尼泊尔做义工,把爱分享出去。 杨老师常道:“我这一生,终于新纪元,特别高兴。我很喜欢新纪元,很爱新纪元。每次来新纪元,见见朋友,和谁都这么好,能够一起做事,我很开心。” 杨老师,新纪元也爱您。 杨老师曾说:“坚持(文化推广)一阵子其实不难,坚持一辈子是很难的事。我希望我能坚持一辈子。”杨老师,感谢您一辈子都在坚持。别了,杨老师,一路走好。谢谢您这一生38年来,辛勤地播下无数个华文及文化的种子,谢谢您给了新纪元8年的美丽丰厚养分。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仅以杨老师喜欢的这句话送别杨老师。 编按: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将于本星期日(2022年6月19日)下午2时在该大学学院B栋5楼B500大礼堂举办杨靖耀老师追思会,缅怀杨老师并纪念他的贡献。有兴趣了解详情者可洽询:郑诗傧博士:011-2653 5332、龚艾萍:016-266 7231或上官蕴涵:011-1085 4846。)
2年前
Cikgu出生于哥打峇鲁,从幼儿园至中六都是在华校学习,如今又在华文大学里工作,大家都很熟悉Cikgu,因为他在新纪元主理注册、教务、政府事务处等事务。“Cikgu”这称呼其来有自,在此之前他是美术与设计系的讲师,教授陶艺。Cikgu很喜欢美术,对陶艺尤其感兴趣。高中毕业后,他转入Institut Teknologi Mara(ITM)学习。原本报读平面设计课程的他,在一名讲师的牵引下,接触到了陶艺,并逐渐发现在众多不同的艺术形式里,尤其喜欢陶艺,陶土创作使他更具创意,于是他转读陶艺课程,开始了他的陶艺生涯。毕业后,他成为了中央艺术学院的陶艺教师,以三语授课。因为大多数学生的家里没有拉坯机,于是Cikgu尽量试验各种基本技巧成型的可能性,像围条、围板,让学生设法打破局限,进行创作。为了让学生接触陶艺爱好者的市场,他鼓励学生们多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学院的美术展览区,也把部分学生的作品放在自己的展览里。 Cikgu的作品独特,有着浓厚的个人风格,也呈现了多元民族风格,融合了中、巫、日及南洋风格,其陶艺造诣高超,也吸引了许多报章杂志社的记者前来采访拍摄。这些作品当中有一些是以植物为题材,用树根的走纹,制造花瓶、桌灯、摆设品等,或者以荷花、太阳花为主,表现出一种积极、清新、脱俗的感觉。其独创的茶壶,尤为人所津津乐道。茶壶独特之处在于,Cikgu用了泥板方法制成一个长型壶身,足够容纳20人分量,并有壶盖上那象征艺术家的地位和根源的尖角形状以及像第二个喷口的握柄。Cikgu分享制造陶器的关键过程——烧陶这一步骤。首先,得用泥制造一个模型,待它干时,便放进炉里以900至1000的热度烧约半小时,然后为陶器上色,再烧12至15个小时。这样的一个过程,Cikgu每每乐在其中,甘之如饴。 Cikgu喜欢陶艺,并非功利因素使然。因为早期陶艺并不受欢迎,一般制作30个陶瓷,只有几个会被卖出去;但现在陶艺开始越来越受关注,他的作品也很快地,几乎一售而空,每一件艺术品的价位大概是RM500至RM600不等。Cikgu早期的作品以米褐色为主色调,现在的作品色调更丰富,彰显了缤纷与活力。他有个目标,就是把大自然融入在作品里,希冀能把山水画画在他亲制的陶器上。Cikgu曾参与过无数的展览,其中包括Clay Inspiration 2000, Visi Seni Bank Negara, 3D Expressions’95和Inspiration In Clay等,其参展作品绝大部分皆被收藏家收购,有的则展示在国家银行或政府机构里。 2006年7月,Cikgu来到了新纪元工作,担任美术系的讲师。2007年左右,学校创办了政府事务处,他受委为部门行政人员,身兼两职。2008年,他便被擢升为政府事务处主任。2010年,Cikgu也被委任为美术系副主任。2014年,Cikgu从美术系调任学术部当副主任。2016年年末,他被委以重任,担任注册处主任,直到现在。从一个学术人员,走向行政要员,并非Cikgu所追求,实乃无心插柳柳成荫。Cikgu表示当初被委任为注册处主任是有典故的。他曾经帮助过别的大学处理MQA、解决执照问题。从那时候起,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和教育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个经验催生又一个同类型的经验,慢慢地,他与学校的注册工作越结越深。Cikgu还没上任注册处以前,已经协助彼时的注册处主任莫顺宗校长准备申请升格的文件。他向我们分享他和校长处理个案的经验。当时,商学系有个2+1的双联课程,以及美术系有个室内设计的课程,都需要向政府申请认证,但是无法达到标准,所以多次被教育局拒绝,当时周遭反对的人许多,认为新纪元不需要走政府体系,眼看事情好像做不下去,一心一意想帮学校取得课程认证的Cikgu,也有点纳闷。他感谢幸好校长很勇敢,抵住所有声音,两人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没有一点动摇,尽管骂声不断。他淡淡地说:“我不明白。对的事,我们去做就是了。可以批评,但我们要一起去努力,去做。不能只批评,不做。” 谈及升格,校长说Cikgu功不可没。对此,Cikgu淡然处之,只轻轻说了一句:“我还没做完我要做的工作。我现在只有一个目标:10年后,新纪元大学学院升格为新纪元大学。这是我和校长共同的期盼。”Cikgu动情地说:“老师,你们也要做。大家一起来做。新纪元教职员上上下下必须一心一意、齐心合力,那么升格是可以实现的。”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他的眼神,坚定不移。他继续说:“升格后,我们不再推别人家的课程了,每一个课程由头至尾都是属于新纪元制造,我们不再有双联课程了,要向社会推介属于我们自己的学士课程了。我们是否做好准备了?有没有信心去推介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每一个课程做好,做得更有质量,更符合市场需求。” 真正的爱,就去执行 要Cikgu回忆申请升格的路上,哪些事最是记忆犹新。他说:“在校长还是注册处主任的时候,我每天早上都敲他的门,然后一起处理MQA文件,我们共事最久,默契也最好,从来没有心结、隔阂,或者有内斗。发生任何问题,我们都是一样地,抓住一个目标:把问题解决,把事做好。2008年那一次,我们失败了,我们重新努力,5年间把三十多个课程的MQA都处理好。我们真的是一条一条查阅、一条一条完善它。一路走来,自然是很深刻的。”校长与Cikgu的情谊,可见匪浅。能够像他们这样,相互扶持、患难与共,朝同一个方向一起努力,真的非常不容易。升格的所有苦累与煎熬,大概除了他俩,非旁人或耳闻者能轻易懂得。也因此,很多人说他们之间是“abang adik”。Cikgu认为现在的新纪元塑造了相对更好的文化。校长开始走入课堂,教授高级中文,也举办茶会,制造多一些机会接触学生、认识学生、聆听他们的心声,比如如何更好地使用“空的空间”,让学生们进行活动;如何创造一个充满微笑、温馨的校园;如何塑造我们的教师、行政人员,乃至于学生,都展现出礼貌、积极、开朗、向上的精神气质;如何提高教职人员的薪金待遇。“我们已经开始在做,要相信我们,带给大家更好的新纪元。”Cikgu语气和缓地说。 采访的学生动容了,好奇一个马来友族怎么会那么爱护华教,深以为答案必然牵扯出一段情系中文的美丽故事,但其实不。Cikgu淡淡地说:“我不是在做华教事业,我是在做教育事业。”可见其胸怀与睿智。间中,Cikgu亦坦言希望更多的马来同胞学汉语,希望更多的非华裔走入新纪元,丰富新纪元的文化。 访谈的最后,问Cikgu对新纪元人有什么期许。他说:“如果真的爱新纪元,不要打(击)新纪元。可以批评,但一定要一起来努力。真的爱,就去执行。”再问Cikgu对自己有什么期许吗?他微笑以道:“现在学校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给学校。有一天,学校不需要我了,或者说,升格成大学了,我就回到美术系教书,做陶艺,我还是很喜欢的,真的。”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