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登機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時間整理
|
清明後5生肖“運勢旺” 事業、財富、感情皆豐收!
|
緬甸7.7級強震 |
氣象侷促民眾警惕 餘震或與主震一樣強
|
開齋前夕返鄉潮劇增 數大道交通緩慢
|
緬甸7.7級強震 |
震央附近華人:酒店倒了幾十棟 大多住中國人
|
登機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時間整理
|
清明後5生肖“運勢旺” 事業、財富、感情皆豐收!
|
緬甸7.7級強震 |
氣象侷促民眾警惕 餘震或與主震一樣強
|
開齋前夕返鄉潮劇增 數大道交通緩慢
|
緬甸7.7級強震 |
震央附近華人:酒店倒了幾十棟 大多住中國人
|
登機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時間整理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缅甸7.7级强震 |
气象局促民众警惕 余震或与主震一样强
|
开斋前夕返乡潮剧增 数大道交通缓慢
|
缅甸7.7级强震 |
震央附近华人:酒店倒了几十栋 大多住中国人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缅甸7.7级强震 |
气象局促民众警惕 余震或与主震一样强
|
开斋前夕返乡潮剧增 数大道交通缓慢
|
缅甸7.7级强震 |
震央附近华人:酒店倒了几十栋 大多住中国人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缅甸7.7级强震 |
气象局促民众警惕 余震或与主震一样强
|
开斋前夕返乡潮剧增 数大道交通缓慢
|
缅甸7.7级强震 |
震央附近华人:酒店倒了几十栋 大多住中国人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缅甸7.7级强震 |
气象局促民众警惕 余震或与主震一样强
|
开斋前夕返乡潮剧增 数大道交通缓慢
|
缅甸7.7级强震 |
震央附近华人:酒店倒了几十栋 大多住中国人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重慶大廈
星雲
我在香港片刻停留/鄧潔盈(蕉賴)
張愛玲在《茉莉香片》形容香港為“一座華美的但是悲哀的城”,這句話似乎奠定了香港文學的基調。那是1943年,亂世的香港既危險又迷人,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前去,飛蛾撲火,一去不回。大衛·波德維爾曾批評香港電影“盡皆過火,盡是癲狂”,可這句話成為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代名詞——周星馳的無厘頭、王家衛的文藝、徐克的武俠夢、杜琪峰的槍戰片,爾冬升的寫實關懷等等。那是80、90年代,香港被冠上“東方之珠”的稱號,一切蒸蒸日上,熠熠生輝。後來,林夕為新書寫序,《我所愛的香港》被人呸一聲,因為沒有人會這樣愛香港……那是2014年,林夕在原有的書名加上“痛”一字,發佈《我所痛愛的香港》。這些書這些電影,一躍成為香港獨特的文化名片。 來到香港的一個月前,我瘋狂閱讀香港文學——散文、小說、論文、專欄,讀了又讀。我也一頭沉浸在香港電影——喜劇、文藝片、黑社會、武打片、恐怖片,能看的都看了。我去的香港,是香港文學和香港電影的香港。 李碧華,這位影響我極深的香港作家。我因張國榮觀看《胭脂扣》和《霸王別姬》,從而認識李碧華,閱讀她的其他作品。李碧華愛寫食物,一段段故事的貪與痴由美食開啟,搞得我閱讀時又怕又想吃,彷彿能看見李碧華鬼魅的文字隨處漂浮在港式餐廳的招牌上。來到香港是必須要吃蛋撻的,這是一種儀式感,就如你不來馬來西亞吃榴槤,那彷彿是白來了。葡式蛋撻一定要趁熱吃,我吹了吹熱氣,將一半的蛋撻吞下。奶香味在口腔散開,濃郁十足,卻不燙嘴,蛋撻慢慢滑進喉嚨。這一流暢的動作,我真成為了《吃蛋撻的女人》,但小說裡的女人是為了找到像父親一樣的男人而到處尋覓切合心意的蛋撻,我的目標非常明確,我只為了美味而來。 繁榮與破敗同時存在 我們一家人來到一間米其林級別的滷水鵝店。一盤鵝肉擺在桌上,我咬一口,油分浸在口中,咀嚼起來,鵝肉的香味與滷汁味蓋過了剛剛的油膩。我立刻想起《吃滷水鵝的女人》,這口感真如小說裡寫得那樣香噴噴。可吃著吃著,發現年長的服務員在盯著我們,好像在提醒我們快吃完,不要耽誤下一位顧客的到來。店的面積太小,熬煮滷汁的大桶和斬鵝肉的位置已經佔了一半,就連廁所門前也坐下了一位客人。服務員只能身貼身,久而久之怨氣全顯在眼神上,似乎我們的行動再慢一點,就是下一隻被斬的鵝。雖然不知道小說裡謝月明的媽媽店鋪面積有多大,但想到香港寸土寸金,我心想這窄小的位置,是很難將爸爸一塊塊的血肉搬進來熬煮成汁的。 我坐上叮叮車,與港鐵相比,它行駛較緩慢,幾百米就有一站,更多是不上班的退休老人在塔車。我想到《胭脂扣》裡如花為了尋找十二少重返人間,偶遇了在報館工作的袁永定。深更半夜,他們倆坐在叮叮車上聊天,如花臉色蒼白,自顧自地敘舊。袁永定覺得眼前的女人有些奇怪,問如花認不認識林黛,如花在林黛大紅之前就殉情自殺,當然不知林黛是誰。而現在的年輕人,別說林黛了,就連梅豔芳也不一定知曉。上世紀80年代,飾演如花的梅豔芳和飾演十二少的張國榮事業如日中天,而現在如日中天的是香港男團Mirror成員姜濤,他的粉絲為了慶祝生日還包攬所有的叮叮車,讓全港市民免費乘搭一天,於是我這遊客也順勢坐上一趟。《胭脂扣》上映轉眼近40年,梅豔芳、張國榮和林黛一樣已離開人間,穿旗袍的如花不知轉世有沒有再成為香港人,塔上這一趟百年曆史的叮叮車。 走進環球大廈的那一天是五一勞動節,女傭都不工作出來遊玩了,廣告詞也替換成他加祿語。可想而知,本地人有多久沒來光顧這座大廈。雖然不在重慶大廈,但我也體驗了一把《重慶森林》裡主角誤入他人城市的遊離感。菲律賓人來到香港從事女傭相關的勞動工作,週末就會在地鐵站席地而坐,不顧遊客的目光聚會聊天。 人總是要找到歸屬感,如果一時無法回到家鄉,那就與鄉親互抱取暖,在不起眼的街道建立一片香港人也無法踏入的天地。許多巴基斯坦人也為了討生活來到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人為了新幣兌換率前往新加坡工作。就連香港人自己也會背井離鄉——Beyond為了音樂生涯到日本重新開始,成龍、李連杰為了拓展香港電影市場闖蕩好萊塢,TVB劇集的主角離開香港去加拿大或者英國散心;外地人來香港,香港人也去外地。香港這座小島擠下了那麼多人,擠在密密麻麻的鴿子籠,為了一間30坪的公屋排隊多年,總有人等不下去自行離開的,極少數的會住在太平山頂的豪宅,仰望香港最繁華的夜景,其餘的普通人只是一盞四方形的燈。全球最貴的房價,成為香港普通人一生也無法跨越的貧富差距。 所以哪一面才是真實的香港?是維多利亞港的豪華遊艇,還是地面積水的陰暗小巷?是網紅打卡聖地的堅尼地城籃球場,還是被清拆的九龍城寨?是要價兩千多塊港幣的黑膠,還是女人街大甩賣的服裝攤?香港允許繁榮與破敗同時存在,無論是公眾人物、媒體或市民也從不遮掩其中的問題,敢評敢罵。香港人是以謾罵之名來愛這座城市,期盼香港變得越來越好。作為一名外國遊客,我左右不了香港,只有在花費幾百塊的一餐時,忍不住嘶一聲,似乎體會到香港人在痛愛什麼。 我相信,這不會是我最後一次來到香港。
9月前
星雲
更多重慶大廈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