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重男轻女

3星期前
6月前
年初七,家里个个都起得早,事因前一晚经过家庭会议讨论,一致同意今天早早开车去寺庙祈福和安太岁。临出门时,在饭厅忙着的我,听到派送报纸的印度大哥摩托声,就叫刚好在客厅的小女儿把咱们家的报纸拿进屋。调皮爱捣蛋的她,因为懒惰绕过沙发把报纸放在杂志架上,就索性在沙发后试图将报纸丢到架子上,却丢不中。 看到她特地去把报纸拾起来,又再走去沙发后面尝试第二次“投篮”,我难掩笑意地说了句“淘气鬼”,就继续整理东西。可这一次小女儿竟然把架子旁的木制小摆设弄翻了,刚好孩子的爸经过,就嘱咐她把报纸放好,还训斥了一顿。 不甘心的小女儿反驳了几句。先生觉得孩子做错事还顶嘴,马上板起面孔,再责骂她,两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吵起来。在一旁目睹一切的我,不便在此刻出声,只能迅速地把女儿叫上车。 汽车行驶时,我的脑海一直回荡两父女刚才的词语,也在思考如何用温婉的句子让女儿知道她刚才的行为有点过分。但是,当我脑海里的镜头转去先生刚才责骂女儿的语气,我换位思考了一阵子,反而觉得有些言词有点尖锐,而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最近,我也无端端地被先生突如其来的话刺痛。向来脾气超好的他,越来越莫名其妙地突然发火,甚至出言不逊。 刚才的事故,有人不服,有人不当一回事。但是我知道,就是因为在意对方的反应,才会揪心;就是因为在乎对方口中所说出来的话,才会感觉受伤了。一直以来,从原生家庭到有自己的小家庭,我都渴望一家人可以互相尊重、关爱、体谅。然而,这些道理,讲容易,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小时候的我,在三姐弟里,是最不听话也是最让父母头疼的孩子,家里的藤条,用在最多的地方,就是我的身体;沉默寡言的爸爸,似乎把鞭打当成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传统文化长大的母亲则拥有着重男轻女的观念,所以从小,我就羡慕别家女孩可以依偎在妈妈怀抱里撒娇,或是可以与妈妈手牵手一起逛街看戏。而我和姐姐的关系,不知道为什么,打从小时候,咱俩就是互不咬弦,或许是因为性格南辕北辙,又或许是八字相冲,总是不能好好相处,就算现在两个人都有孩子了,也是破不到冰。 所有关系都是相互的 如今,当了妈妈这个角色20年,从最初的虎妈,到孩子进入青少年,大家大多数时间都处在尖锐对立的关系,到现在改善了好多的互动沟通,确实是有如“越过山崖,跨过大海”般,经历了各式各样的雷雨强风。虽然偶尔还是会有斗嘴甚至小小的冲突,但是,大家似乎已渐渐明白和体会,所有关系都是相互的,都需要彼此共同维护和包容。 最重要的是,我们肯学习和改变,比如装水给自己喝的时候,看到家人的杯子没有水了,也走过去把对方的杯子装满。这,看似小小动作,已足以暖心。又比如,女儿贴心地跟我说,今天她要帮忙抹地,但是想到过两天她就要回去学校宿舍了,我就告诉她家里暂时肮脏一点没关系,先让她把要处理的事做好,这也不失为一种互相关爱的方式。 这么多年来,我深刻地领悟到,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原因。好比我们在原生家庭所受的遭遇,可以警惕自己不要延伸到下一代。从学习自我觉察,到学会提醒自己转换至比较温婉、和谐的方式,来处理和经营这个家,虽然不容易,但是我会一直努力。因为,我很认同这句话:家人之间的相处,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极深,不管是待人处事或品格养成,都有极重的分量。
8月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又是清明时节,我朋友说今年再忙也要抽空回乡扫墓,因为她年底结婚,要把握最后一次帮自己祖先上坟的机会。她深深叹口气说自己婚后就要去拜一些素未谋面的先人,从小疼到大的阿公阿嬷却不能拜。 是啊,华人传统民俗指定外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扫墓,我小时候也听过这个规矩。 我父母都来自同一个新村,他们的祖坟都在同一个义山。每年清明扫墓,会看到两个舅舅扛着烧猪从我家的祖坟经过,我妈和两个兄弟打招呼,跟我说:舅舅们刚刚拜过我阿嬷,现在要去拜你外公。 我问她为什么不去拜自己的爸爸,她笑而不语。 某一年,妈妈娘家和婆家的扫墓日期错开,我就问外婆我们能不能也去扫外公的墓,我告诉外婆自己不曾和舅舅一起扫墓,我想拜拜外公,也想吃那只大烧猪。 外婆说我妈妈不可以拜自己的爸爸,原因是:好仔唔当兵,好女唔行清。不当兵是因为不要战死沙场让家人伤心,这句话的前半段我能理解,但是后半段的不能行清就奇怪了,为什么外婆认为女儿扫自己父亲的墓就不是“好女”,我好奇但当下没有多问。 出嫁不代表原生家庭隔绝 长大后我理解了“外嫁女”这个词,即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媳妇婚后只能祭拜夫家的祖先,扫夫家的墓。传统习俗认为女儿扫娘家的墓会分掉娘家兄弟的福分,所以总的来说女儿上坟,对娘家的影响最大,因此不欢迎出嫁女儿回娘家扫墓或祭祖。之后看外婆对自己女儿和我媳妇的态度,我理解“嫁出去的女儿即人家的人”背后的逻辑,隐含着“娶进来的媳妇即我家的人”的意思,我家女儿出嫁后不能回家拜山,媳妇嫁进来后只能拜我家的祖坟。 在北京上大学时,偶然和同学谈起这个禁忌。同学说中国农村确实有句“女儿莫要去上坟,当心娘家断了门”的俗语,旧时代只有家里男丁断门绝后,才能让女儿回娘家扫墓。也就是这种旧观念,让娘家不愿让嫁人的女儿回家祭祖。再说,娘家有兄弟,外嫁女回娘家上坟扫墓,也等于是打兄弟的脸,说明祖坟没人扫墓,娘家兄弟不讲孝道。 不过我同学也耸耸肩说,中国一胎政策下,独生女也没有其他兄弟好“带衰”,自然就没有什么女儿不能上坟的禁忌了。当年农村人多好办事,一家十几口,当然可以嚣张地制定这种封建又父权的规矩,如今全中国人口老化严重,若长辈还固执地守着“外嫁女”不能回娘家上坟扫墓的老规矩,家里祖坟还有谁来拜? 严守这个“规矩”的外婆已离世多年,可惜妈妈和阿姨们之后都没有主动说要拜自己的家人。上一代人大半辈子活在重男轻女的阴影底,早就习惯成自然,以至于重男轻女思想恶性循环。 想到这里,我马上发讯息给那位即将出嫁的朋友,告诉她如果你想念家人,就回娘家祭祖,因为出嫁不代表要和原生家庭隔绝,你也绝对不是泼出去的水,老旧封建的传统,就让它留在过去。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