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鉤針編織

(新加坡22日訊)潮玩風也吹到了監獄中!新加坡監獄署的女囚犯發揮創意,為當紅潮玩拉布布(Labubu)鉤織服飾,計劃之後公開發售。 《8視界新聞網》報道,新加坡樟宜監獄中心A4獄所下的“Arts Behind Bars”項目,讓囚犯通過藝術創作得到療愈。該計劃於2020年開始加入鉤針編織活動,讓囚犯鉤織各種物品如吊飾、手機袋、杯墊等。 為了讓這些作品吸引更多公眾,有囚犯就問懲教員目前流行什麼,並決定為潮玩拉布布製作衣服。 參與項目的一名女囚犯說,大家都沒有看過拉布布,懲教員就把樣品帶到獄中,讓她們可以更好的構思和製作圖解。 “她拿給我們看,空空的,沒有穿衣服,所以想到可以鉤織一些衣服給它穿。” 這名有鉤針編織背景的女囚犯花了兩、三天的時間構想鉤織娃娃衣服的方式,之後教導其他囚犯如何製作。但她坦言,比起其他鉤織作品,娃娃衣服特別的有挑戰性。 “這個拉布布手短腳短,身體又有一點胖胖的,有一點困難,因為做出來可能會蓋住它的手,蓋住它的腳,所以(需要)量身定做。” 首次在公開場所售賣作品 參與鉤針編制項目的女囚犯大約有30名,她們每天會花8個小時製作,作品大部分是委託作品,有些則會放到網上出售。 樟宜監獄中心高級懲教員陳莉芬透露,這些鉤針作品通常都是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售賣,而拉布布衣服將會是首次放在公開場所讓公眾購買。 囚犯們目前計劃製作20至30件Labubu衣服,款式包括懲教員制服和廚師服,預計11月中旬在位於跑馬埔路(Race Course Road)的咖啡廳Just BrewIN出售。售賣後的金額將捐給黃絲帶計劃。 新加坡監獄署和黃絲帶計劃也將在社交媒體上舉行送獎活動,把一些衣服送出。 藝術可助囚犯減壓 還能學習新技能 陳莉芬表示,希望通過製作流行物品吸引更多公眾的支持,之後如果反應良好,會考慮讓囚犯們設計更多的衣服出售。 她指出,囚犯們在監獄環境裡難免會有壓力,通過藝術能讓他們表達情感和他們的世界,減輕壓力的同時,也讓他們有機會學習新技能,對出獄後的生活有幫助。 參與項目的女囚犯說:“有這些鉤針編織(工作)給我們很大的精神治療,因為在這邊,畢竟失去自由,所以我們會胡思亂想。當我們在這邊(做手工),我們沒有去想這麼多。很謝謝(監獄)給我們信任和機會,支持我們。”
6月前
中秋將至,文創和美食市集也越來越熱鬧,每個週末都有各種市集等著人們淘寶嚐鮮,趕集擺攤也成為時下文青偏好的營生方式。本期《今日面譜》就來到一個鉤針飾品攤主陳慧玲(44歲)的工作室,聽她說說擺攤人生。 成為全職手作藝人前,陳慧玲曾當過診所護士、婚禮策劃員和自閉兒中心的特教老師,雖然收入穩定卻無法滿足她喜愛藝術的本心。 直到4年前,她在馬大醫院照顧患病的丈夫,百無聊賴下玩起鉤針,結果無師自通將這門手藝越玩越上手。丈夫鼓勵她先將編織玩偶當成副業,直至2021年底才成為全職手作藝人。 手工坊是夫妻共同的夢 “我先生是血友病患者,不良於行比較難從事一般工作,但他喜歡到處跑,所以我們就想何不一起在家經營手工作坊,偶爾出去擺攤,當作是旅遊也順帶觀察市場。” 去年2月,丈夫陪陳慧玲到吉隆坡參與情人節市集,這是他們夫妻倆第一次的擺攤體驗。擺攤看起來很浪漫,實際上非常考驗體力。參與市集前,他們要清楚主題和顧客的需求,比如是外國遊客或在地居民為主;出攤前,他們要把成品和佈置裝箱扛上車,抵達市集又要再把作品一件件擺好展示。 最難掌控的是時晴時雨的天氣,陳慧玲個子不高,丈夫行動不便,一旦颳風下雨,陳慧玲就只能靠周圍攤主幫忙拉開雨罩,幸好周圍人都很照顧這對夫妻。 “在市集擺攤的多數是女性,而且都是鐵娘子,雖然我們是潛在競爭對手,彼此還是會相互照顧。” 一個鉤針花束千金不賣 在她位於夫家的工作室裡,擺放著一個鉤針花束,曾有人出高價要將其買走,她卻不願意出售,甚至不願意再做同樣一件複製品,因為那是她獻給摯愛丈夫的禮物。 2022年7月,陳慧玲的丈夫因肝癌去世,得年53歲。丈夫最後一次入院當天,正好是他們結婚20週年紀念日,也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 由於陳慧玲當時染疫,丈夫因是密切接觸者而必須直接安葬,因此陳慧玲只能將遺憾化作花束送給丈夫。 “我只花了3天就完成,上面9朵花代表我、孩子和家人對他的思念。” 在丈夫去世一個月後的追思會上,陳慧玲用它來代替鮮花放在遺像旁邊,這朵紀念花束上還插著一個灰髮小天使,陳慧玲說那就是她丈夫。 “我們原以為失智的家翁不會明白我丈夫已經去世,但是當我們問起他時,他卻很肯定地說,我丈夫跟著他的Amen(上帝)去當天使了!” 知是血友病患者也願下嫁 其實與丈夫成婚前,她已經知道對方是血友病患者,丈夫甚至告訴她,自己的壽命或許只剩下10年,未來他們的孩子也不一定健康。雖然如此,陳慧玲仍決定與丈夫結婚,幸好相繼出生的兩個兒子沒有任何缺陷。 雖然膝蓋無法彎曲,丈夫仍堅持站著幫年幼的孩子洗澡,也常帶孩子到處旅行,甚至寧願坐在動物園門口等候4個小時,也要讓孩子有機會入園玩得盡興。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時間有限,所以珍惜每一個陪伴孩子的機會。 重新振作追逐夢想 丈夫去世後,兩個懂事的兒子代替父親陪媽媽擺攤,直到去年11月份,陳慧玲才開始獨自擺攤,現在她最想做的事就是繼續他們夫妻倆未完成的計劃。 “當初我們最想做的是教學,尤其是親子活動這一塊,通過一起學習鉤針,讓親子間產生共同話題,創造親子相互陪伴的機會。” “為什麼閨蜜感情會好?就是因為在閨房裡有許多聊不完的廢話,感情越聊才會越好。現代親子關係的問題就是無話可說,所以我想透過手作活動,讓親子間創造共同的話題。” 曾經有一對分隔兩地的母女來跟陳慧玲學習鉤針,小女孩回到美國後仍繼續學習鉤針,並視頻電話裡向在麻坡的母親展示成品。 “那個母親馬上就把他們的視頻截圖給我,讓我看看她女兒的作品,看得出這個母親為自己的女兒感到自豪,我也很開心看到鉤針讓這對母女有了跨越距離的共同話題。”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