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阁楼

1月前
(新加坡1日讯)近期网上出现宏茂桥有三房式改装阁楼组屋以48万新元(约168万令吉)求售,然而由于改建未获得建屋局允许,需拆除花费2万新元(约7万令吉)打造的阁楼。 日前在房屋销售平台,出现一个宏茂桥的阁楼单位求售广告。这个位于宏茂桥8道的三房式单位约721平方英尺,有2个房间,剩下55年屋契。 《新明日报》上网查询该组屋区近期的转售价,同区的其他三房式单位价格在30多万到40万新元之间。 该广告提到,屋主特地花费两新万元装修阁楼,阁楼位于单位的主人房内,床铺在阁楼上层,下面则摆放沙发、电视、橱柜等。 据悉,这间阁楼单位放出广告后吸引不少人有兴趣看房,并愿意出价购买。   然而,根据建屋局网站有关装修工程的规定资料,这类在组屋单位加建阁楼的作法是不被允许的。 广告已移除    暂不卖 目前,这个广告已从销售平台上移除,也找不到相关资料。据悉,当局已告知屋主这样安装阁楼已违反规定,而屋主暂时不会卖出单位,并会拆除阁楼。  哪里有正规阁楼组屋? 目前新加坡的组屋阁楼单位,主要位于榜鹅和女皇镇。 榜鹅的Punggol Sapphire和Treelodge@Punggol都有当局设计的五房式阁楼单位,转售价最高可达122万新元。 女皇镇杜生区的杜生阁(Sky Terrace@Dawson)也有阁楼组屋单位,并分成四房式和五房式。四房式的阁楼单位价格可高达120万新元以上,五房式最高价则破140万新元。 2021年更有报道指碧山也有非常少量的公寓式阁楼组屋,当时就有这类单位以109万新元成交。  建屋局网站列明10违例工程 根据建屋局网站,不被允许装修工程超过10种。 建屋局网站已列明一系列违例的装修行为,当中包括每平方米装置超过150公斤以上的物品、提高地板厚度超过50毫米、在天花板上加石膏、使用可燃或有毒排放材料分隔房间、更改花槽(planter box)用途等。 当局指出,装修工程不被允许的原因众多,包括可能影响建筑结构、对其他居民造成困扰、或有安全隐患等。
7月前
近来都在读旧书,无事便随手取一本,不论是在灯下翻读,还是在等待的无聊间隙间,都读得满心欢喜。旧书如酒,越陈越香醇。散文小品固然也读,但总不比小说来得有深度。小说之所以有深度,是因为有故事,有亦喜亦悲的人生滋味,让我心存期待;想看看作家如何把想像、虚构与真实的生活写得切切实实,以及人的感情损伤是怎样发生的。不但如此,小说还得抛开理论;描写人物,就让人物活在他们的时代里面。 正如这本《阁楼》,隔了那么多年再重读,首先,是自己的人生跨度大了,心情也变了,总觉得人生是不断地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不熟悉的,甚至是发现一个完全陌生的自己。因此即使是随手翻翻,也发现王安忆实在是可佩服的。虽然写《阁楼》时她还很年轻(《阁楼》写于1986年)。据她自己说,《阁楼》是听了一位老人跟她讲述的故事写成的。换句话说,故事是听回来的,然而体会却是她自己的。其实故事本身很枯燥,题材也很乏味,但王安忆却能着墨成情,感人至深。是她将自己融入到故事背景的时代里,使故事得到昇华,在现实中颤动。 《阁楼》是写一个叫王景全的男人,潜心搞技术改革。他辞去工作,在家的阁楼上搞节煤研究。研发出可以比普通炉子节省煤球达三分之二的新炉子,也就是以七钱的一只煤球,和一兩柴片,可以煮熟一斤米。一心一意要把炉子推广,因为“煤是很宝贵的,里面含有四百多种元素。日本可以提炼四百多种,上海可以提炼一百多种。地球上的煤不会多出来,只会少下去,而用在一日三餐上多可惜呀。用光了,子孙就没有了。” 所以,节省煤不但很重要,也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他曾写过一百多封信去各政府部门,希望可以大量制造他的炉子,推广出去造福人群,可总是石沉大海…… 《阁楼》开章时写王景全在街上示范他的节煤炉。饭煮熟了一锅又一锅,吸引了许多人围观。开始时人们以为他是卖药的,看了“表演”就当他是变戏法。看完煮熟一锅饭就散去,把位子让给新到的人。后来警察来驱赶,说他阻碍交通。 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个热心人说他的研究很有价值,应该去联系有关部门。他回答说信已经写过一二百封了全都石沉大海。热心人说写信是没有用的,要亲自去才有用。他于是跑了很多部门,都不成功。还屡屡上当,让人剽窃了,仿造后拿到市场去卖,不但不节省,反而更费煤球。为他抱不平的人很高兴,他却不停说:害人,害人精! 经过反复思考后,他决定到杭州工业管理局去。待他筹足路费上了路,又让人追回来——文化大革命了,他最后的一点首饰也被抄去,家里揭不开锅,不得不停下来关心一家人的的肚子。他种菜,孩子已停课,割草卖钱换点米。他沉默,孩子看出他不开心,说不要灰心,坚持下去。他又回到阁楼上去研究。新的炉子又造出来了,仍是七钱煤煮熟一斤米,不同的是一兩柴也省了,只需一张报纸!但到底是文化大革命,推广无门,又一次劳作让人剽窃。他的发明出现在展览馆里,却换上别人的名字。回家把事告诉孩子,孩子想了想,眼睛一亮:我们去找主席,先写信告诉主席我们有许多种炉子,有煤炉、柴炉、食堂炉灶,能大大地节约用煤。最后北京派人来了,结果还是没被推广。 小说结尾是:王景全决定骑车去浙江乡下推广。帮乡下人做炉子,只要给他一口饭吃,便可继续研究。儿子支持他,左邻右舍也支持。上路那天大家都来送行,一辆脚车变十多辆,十多辆变几十辆,一下子就变成浩浩荡荡的队伍。 王安忆并没有讲究太多的技巧,但深沉凝重的内涵,主角以天下为己任的坚毅,都成了这篇小说的灵魂精魄。 我一直喜欢王安忆的小说,常常留意她的新作,那几乎是一种等待的心情,像个小粉丝。其实又怎是个“小粉”概括得了? 相关文章: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远方有战争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与君书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痛苦的乐趣
10月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