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阿飞正传

日前,观看了一部有关北京雨燕的纪录片,对这其貌不扬但飞翔能力扛扛的楼燕有了另一种看法。 这被北京人称为“北京城精灵”的燕子,凭着一具不足一个鸡蛋重量的身躯,竟能以每小时110-190公里的速度翱翔于高空!北京雨燕可是鸟中长距飞行冠军。这种隶属于夜鹰目雨燕科的迁徙鸟类,每年4月都得从非洲南部抵达北京筑巢繁殖,然后再在7、8月返回非洲南部越冬。这近3万公里的迁徙之路,往返飞行就覆盖了亚非37个国家! 据闻,那平均寿命只有5.5年的雨燕,一生中飞行的距离几乎等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这其中的飞翔毅力,真让人跨目相看。看着这纪录片,我想起了下南洋先辈们的毅力。北京雨燕怎样都要回北京筑巢繁衍的坚持,像不像我们当初以猪仔身分被卖到中国以外地域的先辈,那份怎样都要把中华文化坚持在异地贯彻始终的精神呢? “北京雨燕被称为无脚鸟”,当纪录片的旁白如是描述时,我想到了王家卫的《阿飞正传》。王家卫的电影总充斥着特有的破碎、朦胧与迷离感。无脚鸟在这电影中是一种象征:这鸟,用一生的命,唱一曲最动人的歌,着陆的那一天就是它与死神拥抱的时刻,意象凄美。作为东西方文化强烈冲突和交融的繁华都市香港,催生了像《阿飞正传》里的主角那样衣食无忧但生活腐败糜烂的年轻人;而年轻人在文化扎根的途中让自己与未来都迷失了,整部电影都是王家卫无脚鸟式的凄美意象。 雨燕的学名是“Apus”,这在希腊语里意指:“没有脚的鸟”。其实北京雨燕并不是没有脚,只是它的两只脚很细弱,四个脚趾全朝前,不能抓挨树枝也无法在地面上站立,一旦不慎摔到地面就很难再起飞。因此,对燕儿来说,一次的跌落就是一次致命的危险。基于此,它们以高超的飞行技巧在高楼大夏的边上成群结队飞舞追逐;在高速中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在风雨欲来之前的天空里,流矢飞箭一般掠地而过,它们可是生活在高中的鸟儿啊!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这话,在长距飞行冠军的北京雨燕身上似乎说不通呢! 对故居故地的情怀 据说呀,北京雨燕是“势利”的鸟,因为它们有着类似凤凰非梧桐不憩的骄傲。它们的主要栖息与繁殖处只能是颐和园、雍和宫、天坛等历代帝王庙宇古建筑物的缝隙中。 那样看来,经历城市进化大量古建筑物被拆毁而锐减的北京对它们来说可是不宜居之城。因此,这北京雨燕在70年代末几乎就消失在那天子城中了。后来经过一些自然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观鸟专业委员会志愿者的努力,如修复古建筑,在残留的城门门楼下鼓楼等地搜索与保护雨燕,这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王朝兴衰交替的候鸟,才在濒临绝灭的边缘打了个转儿,开始有了回稳的迹象。 在种种保护措施之下,北京燕儿的踪迹也开始在天宁寺桥、建国门桥这些立交桥的桥洞缝隙里可觅。和人类一样,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环境下,北京雨燕也“与时并进”向生活低了头。慢慢地,那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与其说北京雨燕对宫廷楼阁帝王庙宇的眷念是“势利”的,我倒更相信那是一种对故居故地莫名牵挂的情怀。一如南洋的华侨,都几辈几代了,那北望故国的情意结依旧挥之不去。认清了故乡已成他乡的政治事实之后,华侨们干脆就把故国故地的生活风俗的根落在了在异国他乡的地上,努力让其在已从他乡转为故乡的土上繁衍不息,这不也是物竞天择与适者生存的写照么? 一部平平无奇的纪录片,倒是搅动了一个平静下午的细碎思绪。
9月前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跟数字息息相关;时间、日期、金融卡密码、身分证、电话号码……大大小小的数字如影随形。就如我们数不清天空有多少星星一样,既然摆脱不了,与它和平共存就是了,谁叫我们是数字公民? ​ 偶读清代诗人郑板桥的〈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深受触动。这首用数字堆砌的七言绝句堪称数字诗的杰作。北宋哲学家邵雍也用数字勾勒一幅淡雅的田园风光图:“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运用数字和量词将烟村、亭台与鲜花并列,乡间景象跃然纸上,达到绝佳的修辞效果。 在古诗词中出现的数字,哲理与意境兼备,增添不少文学趣味。唐朝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何等磅礴;明朝诗人屈大均的“桃三李四已成溪,六七花东八九西。一尺髻高愁堕马,五更衾冷怨鸣鸡”,把数字不按次序镶嵌在诗句中,令人惊叹数字修辞的玄妙。 村上春树是数字修辞高手,作品带有数字的有《1973年的弹珠玩具》、《遇见100%的女孩》、《1Q84》。小说中使用数字修辞的情节随处可见,以《听风的歌》为例,故事里的“我”和好友“老鼠”花了一整个夏天“喝干了25公尺长游泳池的啤酒,剥掉可以铺满杰氏酒吧地板5公分厚的花生壳”;“我”养成一种怪癖,就是喜欢将所有事物换算成数值,比方一上电车就开始算乘客人数,算阶梯的级数,只要一闲下来便数脉搏。这样的数字修辞可解读为描写小说人物疏离的生活方式,现代人的虚无与孤独,正是村上一贯的创作主题。   [nonvip_content_start] 中外电影或电视剧名带有数字也很多:《第三个人》、《四月物语》、《七宗罪》、《海角七号》、《8号房间》、《金陵十三钗》、《长安十二时辰》都是。香港导演王家卫就把数字玩得炉火纯青,如在《阿飞正传》里有一段经典场景。影片中张国荣想跟张曼玉做朋友,想出了“看着我的手表”的追求术。张曼玉问他 “干嘛要看住你的手表啊?” 张国荣说“就一分钟。”于是张曼玉耐着性子等了一分钟。眼看张曼玉上钩,张国荣进一步追问:“今天几号啊?”张曼玉答“16号。”张国荣说:“16号,4月16号,1960年4月16号下午3点之前这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得这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追不回了。” 王家卫借着《阿飞正传》描述一名孤独男子对数字的执着,而《2046》被认为是其续篇,一班开往“2046” 的神秘列车帮助人们寻找失去的记忆,非常村上春树。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跟数字息息相关;时间、日期、金融卡密码、身分证、电话号码……大大小小的数字如影随形。就如我们数不清天空有多少星星一样,既然摆脱不了,与它和平共存就是了,谁叫我们是数字公民?  
1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