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陈云娟
VIP文
陈云娟 | 死亡这件事
开了这个头,我陆续问她还有无什么要圆的遗憾、葬在那里、穿什么衣服、放什么照片等。我记得当我问她还有什么要见的人吗,她说了很有智慧的一句:…… 我有位学生,刚展翅飞越南中国海念环境学,才三个月,就忽接到爸爸离逝的消息。他在面子书里对着父亲的讣告文写着:“爸爸,等我回来,一定要等我回来” 这一个“等我”,蕴藏着多少的急迫,多少的不舍… 死亡凸显了生命的脆弱,也提醒我们:人终有一死的命运,谁也逃不掉。死亡,让我们生命中留下某些空白,尤其当逝者是一直生活在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时,如父母、伴侣、好友、宠物等。 根据数据显示,大约10%的成年人会在25岁之前失去父亲或母亲;54岁的时候,50%的人失去了双亲;72岁的时候,75%的人失去了双亲。 纵然已成为年华垂幕的老人,但当父母离逝时,也会忍不住边嚎啕大哭边说:“我没有爸爸妈妈了…” 对于成年的孩子而言,愈年轻,对父母的依恋就愈深(幼年时全然依赖父母的回忆鲜明)。而年龄愈长的成年孩子,虽对父母不再如斯依恋,但一旦父母离逝就落实自己没了情感依靠,就是真正必需独立的“一个人”了。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和割舍的伤痛。 死亡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教?其实儿童时期就可以开始了。 孩子在5岁以前是没有死亡意识的,而9岁开始就会所有自觉。我们可以在孩子幼小时就通过读绘本讲故事,如:《爷爷变成了幽灵》、《一片叶子落下来》、《我离开之后》的方法,给他们奠定一些理念。年龄愈小的孩子愈对死亡没恐惧,他们觉得这像躲猫猫,躲起来的人最终会重新出来的。 对于成年人,其实什么时候谈死亡都不算晚。但如果家里有癌症患者、老人等,这些家庭则急需死亡教育了,因为亲人的特殊性,他们心里或多或少会感觉到患病者、老人离死亡很靠近,故可以让身边有经历的人去分享案例,讲讲患者和家属为死亡做了哪些准备,在去世后怎么走出哀伤。 面对死亡的准备,其实就是“道爱、道谢、道歉、道别”,家属可以去了解病人、老人还有什么想实现的心愿、想见的人,弥留之际想穿哪套衣服、听什么音乐,进行什么宗教仪式的葬礼等等。这看起来简单,但事实上许多人却做不到,因为对爱表达的含蓄,要道爱道谢道歉道别真的很难启口。加上对死亡的忌讳,更不知如何开口询问身后事的准备。 奶奶患癌后,我有幸陪伴她生命最后的时刻。 有一次,我诚恳认真地问:“阿嫲,妳害怕死亡吗?” 她笑笑摇头:“我高兴都来不及,我等这天等了很久,吃到这么老,什么都够了。” 开了这个头,我陆续问她还有无什么要圆的遗憾、葬在那里、穿什么衣服、放什么照片等。我记得当我问她还有什么要见的人吗,她说了很有智慧的一句: [vip_content_start] “大家都已知道我现在这样了,还想见我的人自然会来见我,而不是我想见谁。”老人经历了悠长的岁月洗礼,对生死之事坦荡迎接,也是最后用身教教会后辈认识活着的意义。 听力是人临死前最后消失的一个感知功能。因此,给即将离世的亲人播放他们喜爱的音乐、宗教经文以及在他们耳边轻轻的道谢道别:“谢谢你给了我生命,爱我育我。你修成了这一世的生命功课,完成了人生目标,你可以放心走了。我们会继续好好的生活,把你的好和爱放在心中。谢谢你,我爱你。”这可以让逝者安心,也帮逝者的“生”划上完美的句号。 不过,不是每一个人在逝前都有机会和时间好好告别,所以为免留下遗憾,我们要学习如何即时创造与所爱之人的美好记忆、即时地道爱道谢。 生命无常,不是所有人可以顺利活到白头,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让我们爱着的人,在我们死后留下的,是珍贵爱的幸福回忆。
1星期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你性骚扰了我
她是一名单亲妈妈,尽管她只是出自善意,想让工人吃得好一些,但一旦被轻薄,别人就会认为是她先主动发出邀请讯息,那么遭受性骚扰也就成了咎由自取。 一位单亲妈妈找了subcon重新粉刷房子。第一天工作,见刷漆的外劳工人午餐只有白饭+一道菜肴,妈妈有点心疼他们生活不易。从第二天开始,妈妈私下定购快餐给他们,当作慰劳他们工作的辛苦,他们也很开心主人家的善意。 其中一位工人在得到主人家的善意后开始在口头上佔她便宜:“sayang,不要叫我encik,叫我abang。”闻言,妈妈立即变脸,向subcon投诉该工人对她轻薄。 妈妈严肃的说:“我是随和但不是随便。” 老板却一脸轻松回应:“他平时也是喜欢撩印尼妹的。” 很多人也许跟subcon老板同感,觉得这位单亲妈妈太敏感、小题大作,不就是口头上“被撩”了一下吗,男人都是这样的德性,笑一笑就过了。 妈妈问:“老板,你知道你工人当时的行为属于性骚扰吗?” 老板一脸矇,茫然地摇摇头说:“这也叫性骚扰?” 是不是性骚扰我们先简单分析,sayang代表亲爱的,而abang在马来词汇里代表的是兄长、对年长的男人、丈夫的称呼。外劳工人叫单亲妈妈为sayang,又让她称自己为abang,这一句话+身体语言+脸部表情+说话的口吻,它就!是!性!骚!扰! 根据《反性骚扰法案》,性骚扰被定义为针对个人的任何不受欢迎(unwanted) 并具有性含义的行为,包括言语、非言语、视觉、手势或肢体上。同时,这些行为具有冒犯性(offensive)、羞辱性(humiliating),或对该名人士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也就是说,如果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带有性意味且让对方产生反感或感到被威胁,那就可以构成性骚扰。 说得更详细些,性骚扰可通过不同形式发生,这包括了: 肢体上: • 不合适的触摸、拥抱或按摩 • 往对方的身上磨蹭 • 故意站得很靠近 语言上: • 用不合适的表达方式称呼他人,例如辣妹、宝贝或亲爱的 • 开冒犯他人的笑话或挑逗搭讪 (catcalling) • 谈论本身的性生活或性幻想 • 冒昧的评论他人身体 非语言上: • 发送含有性暗示的信息、图片或视频 • 展示含有性暗示的手势 • 持续调情 视觉上: • 带有性暗示的注视着他人或作出某种姿态 • 展示色情刊物 • 曝露私处 心理上: • 即使对方已经表明不愿意参与,但仍旧不断邀请其出席某些社交活动 • 强迫对方和自己约会或进行肢体亲密行为 很多受害者在面对性骚扰时都会选择服从和隐忍,最主要是:不敢说。 正如案主,她是一名单亲妈妈,尽管她只是出自善意,想让工人吃得好一些,但一旦被轻薄,别人就会认为是她先主动发出邀请讯息,那么遭受性骚扰也就成了咎由自取。 除了不敢说,就是不会说。我们过去的教育没有训练我们如何说“不”。从交通工具上发生的猥亵事件、身边熟人美化过的上下其手、职场上的权力性骚扰甚至大社会导向的男尊女卑等,让我们不懂得表态和界限设立。 最后就是,说了也没用。力量的微薄、没有确凿证据,就算报了警、告诉家人也不一定有用,反而造成受害者巨大的心理压力。 “为什么别人没遇到,就你遇到了?” “那天你不该喝酒” “你当时是不是做了什么让对方误会了?” ”黄色玩笑而已,别大惊小怪的?“ “你如果早点回家,就不会遇到这种事” ”没跟他暧昧吗?不然他为什么骚扰你“ 虽然在2022年7月,争取已久的《反性骚扰法案》得以在国会通过,而中小学性教育也在2015年被纳入“健康教育”学科里头,但关于什么是性骚扰,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为什么呢? 理由很多,但最直接的因素可能只是不!关!心!这真相是让人相当难过与气愤的。 不是“性侵”才是大事、值得大家关注。性骚扰造成的不舒服和阴影一样会让受害者活在恐惧和自我否定中。希望未来有更多像案例中的妈妈,知道自己的主权是什么,不让任何一个施害者逃离责任。 保护所爱之人,从你我先开始。
3星期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成为你自己
没有乳房的女人就不算是完整的女人,对她,这是深入骨髓的魔咒。 80岁的Auntie Ang出家门前,颤抖着双手紧紧握着清香在祖先牌位前虔诚地祈求,希望祖先保佑她的身体无碍,接着才带着忐忑的心情去医院领取乳房检验报告。 头发花白的乳房专科医生,双眼犹如明灯,溫暖而坚定地说:“Auntie,妳乳房的瘤是恶性肿瘤呈阳性,也就说它是癌、是坏瘤,开刀切除就好了。” “医生,只是切掉瘤,那我的乳房是可以保留的是吗?” “Auntie,把左边有瘤的乳房整个切除是最保险的,不然会增加癌细胞转移的危险,而且妳的年龄,保留乳房也没有什么作用了啊,何况把瘤和周边组织切除后,乳房表面一边凹陷也不好看,生命比较重要。” 老人家眼眶泛红,拼命摇头宁可不手术。 未曾想到,拒绝手术的老妇人,其实内心真正的声音是想手术的同时,又可以保留住曾让她老伴引以为傲的双峰。为了手术保命这件事,老妇人的孩子们不止一次劝说,但都被她拒绝,最后孩子被迫带老母亲去见医院专属的咨商团队帮她做心理辅导…… 生死与身体器官面前,孰轻孰重?无可否认活着是更为重要的,但如果活着的代价却是被迫失去某个身体器官,对任何人而言都是沉重且失落的,更何况是失去性别象征的器官,就有如男人失去他的性器,女人失去乳房、子宫、卵巢等,是同等失落的心情。 乳房是什么?作为女人的器官它在其生命中担负着三个重要的角色:哺乳、性爱和美观。在女性漫长的一生里,它要完成繁衍新生命中的哺乳功能、与爱人亲密接触中的性爱功能、维持女性魅力的外观功能。由此,乳房对于女性的意义是非凡的。 从医学角度来看,切除乳房并不意味着失去作为女性的身份。现代医学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即使做了全乳切除术,也可以通过重建手术恢复乳房外形。更重要的是,及时接受规范治疗才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数据显示,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这般令人振奋的数据,对乳房切除的患者为何还如此失落和痛苦呢? 其实,手术后的生存率提高对患者来说意味着重获新生,但失去被视为女性魅力和生育能力象征的乳房,在心理上却是难以跨过的坎。我们可以想像,高耸丰满的乳房,不仅满足了女性的自尊心,它还是女人的性敏感区之一。 所以,一旦失去乳房,似等于自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女性,心理上涌现的失落、自卑感,让她止步于情爱、性爱前。一些患者在夫妻性亲密中,害怕丈夫嫌弃自己而选择逃避、武装自己不与丈夫亲近。如果遇到不细心的丈夫在性心理上不给予妻子关爱或过度小心(让妻子误以为丈夫在意她的缺陷),这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妻子的自卑感,导致其出现性功能 障碍。 这样的特殊敏感时期,让夫妻关系有如走在钢索上,小心翼翼、步步为险。 与辅导员深谈后的Auntie Ang,她说自己虽然已是高龄老人,不再拥有生育能力,曾经丰满的乳房如今虽也干瘪下垂,但她还是个女人。没有乳房的女人就不算是完整的女人,对她,这是深入骨髓的魔咒。她哭诉,完完整整无所缺的入土才算是走完了女人完整的一生,也才有欢颜去见离逝的老伴和父母。 女性终其一生不断在经历角色转换,她是某人的女儿、妻子、妈妈、奶奶。一生没停止过学习成为别人喜欢的样子,把一辈子都给了别人,但没有时间成为她自己。 是谁说失去乳房就不再是完整的女人? 是谁用这种魔咒困绑了一代又一代的女人?是父母、丈夫、还是整个社会文化? 也许旧时代女性的价值与男人对其的满意度分不开,但今时今日的女性逐渐拥有与男性同等生命价值后,女性得走出咀咒的心魔,才是真正挣脱了困住自我的枷锁。女性的身体完不完美应该由她自己说了算。你敢这样说吗!
1月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你因为恋爱丢失了自己吗?
我们可以为了维护爱情放弃很多东西,但不能事事以对方为先而失了主见。当自己永远处在跟随对方的脚步,成为对方的一个附庸,这段恋爱关系也就变得不平等了。 很多人一旦谈起恋爱,在缺乏恋爱经验下容易为爱情过度付出,变成俗称的恋爱脑。 实际上,大量研究证明,情侣在刚刚确定关系时,体内的后叶催产素含量(简称爱情荷尔蒙)会大幅上升,来加强和稳固彼此间的吸引力。恋爱本就是如此,何要称之为恋爱脑呢?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太喜欢这样来形容恋爱中的人,但就是在这你侬我侬地状态中却是隱藏着汹涌的暗流。 嘉仪从小就是美人胚子,尤其是她那盈盈秋水的大眼睛,每一忽闪,都让人忍不住想多望两眼。虽是招桃花体质,但嘉仪并没有让桃花开满天下,反而活泼开朗又健谈个人特质让她身边总有一票爷们兄弟、姐妹。 直到上了大学,嘉仪谈恋爱了。此后,她在所有聚会场合消声匿影,不止兄弟见不着她,连姐妹也难于见她一面。很长时间后,嘉仪说: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虽然我知道他很爱我,但我就是忍不住要时时刻刻黏着他。」 「我很担心如果他遇到了更好的人,我会不会就失去他了?」 「如果他不在我身边,我就好像人在心不在,恨不得飞到他身边去,就算什么都不做也无所谓。」 恋爱脑是一种病吗? 恋爱脑(也称为Limerence),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即一种狂热的、无法自拔的恋爱激情。它的特点是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对恋人出现强烈的迷恋和专注,以至于把对方放在自己的生命中心为重点,忽略自身需求、价值、人际关系等,甚至会影响正常生活。 简单来说,恋爱脑是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一旦谈恋爱就会无法控制的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恋人身上,忍不住想要依赖对方,得到对方全部的关注,并且也会不断用某种方式确认对方的感情(如会不会为了自己放弃与别人的聚会等),或期待自己能处于完全被照顾或者主导的极端位置上(如以我为主、完全听我的话)。 由于恐惧被抛弃或感情不穩定,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去取悦对方,小心翼翼的维持恋爱关系,让精神一直处在紧张、患得患失的状态中。这种爱得“徹徹底底”的方式,有时候却往往给恋人带来巨大的压力,也给自己营造出一种假象,将原本属于两个人的恋情变成自己个人的内心戏。 “他还不回复我的信息,那肯定是不那么喜欢我了。” “我不在他身边就会感到很孤独和失落。” “我需要完全知道他的一切,才能保证我们的关系是稳定的。” “如果我不投入全部的感情和精力,我们的恋情可能就会出现危机。” 我们可以检测恋爱中的自己是否有以下恋爱脑的5种表现: 一、对爱情充满幻想 浪漫主义大于现实,例如幻想童话式公主与王子的生活,或偶像剧中男女主角的眼中只有你我。 二、经常患得患失,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 在恋爱关系里,一会儿敏感猜忌,一会儿患得患失,很难产生安全感。 三、自我牺牲式的为爱付出 为了付出而付出,没有考虑恋人是否需要,也没有考虑自己的付出是不是真的有意义或超越负荷。 四、把爱情当成生活的全部,过度依赖对方 出现对恋人过度的占有,试图掌控恋人的一切。 想无时无刻与恋人腻歪在一起,为了爱情,愿意放弃自己的朋友圈和生活选择。 五、把恋人放在重要性的第一位,忽略了自己 不懂得如何爱自己,把恋人的事情永远放在第一位的选择。 这5种恋爱脑的表现可以明显发现一方沉醉在自己对爱付出的剧情中:爱你就给你我的全部(做任何恓牲和不合理配合我都愿意)/爱你就是要撑控你的一切(你就要听我的) 这样不健康的恋爱方式让彼此都感到很累,在恋爱初期也许是甜蜜快乐的,但时间久了,其中一方开始感觉压力、喘不过气后,恋爱关系就被逼单方面选择结束。 如果你是一个很容易掉入恋爱脑旋涡的人,可以如何戒掉,改变自己,让恋情可以变得更健康呢? 首先,不要习惯性只专注研究恋人的情绪和行为,而是开始学习先关注自己。也不要过度放大对方的行为和情绪,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让对方不开心了。要懂得关注自己的情绪,保持理智。 给自己的备注: 。不过度依赖恋人,学习独立独处 谈恋爱可以和对方腻歪,但要避免过度依赖至失去了自己。 。提升自我价值 可以投入在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帮助分散依赖恋人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自我价值。 恋爱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一种付出、接受的关系,爱情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份量,有人爱情至上,奉行浪漫主义,有人却只把爱情视作生活的一个需求。 想对爱的人好,是一种情感自然的表现,但因此而将其归咎为恋爱脑,未免就有点以偏概全了,因为谈恋爱不等于一定是恋爱脑,只要确定在谈恋爱的同时没有丢失自我则可。 我们可以为了维护爱情放弃很多东西,但不能事事以对方为先而失了主见。当自己永远处在跟随对方的脚步,成为对方的一个附庸,这段恋爱关系也就变得不平等了。 其实恋爱脑没有那么可怕,它也不是一种病,但它可怕的是在恋爱中失去了自我,变成他人喜欢的却不再是自己熟悉的样子了。要记得,双向奔赴的爱情才是最动人的happy ending 。
2月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换个角度看青少年
望子女成龙成凤是父母心中深切的期盼,但如果让孩子成了龙凤而失去了笑容,凡夫俗子的我只希望女儿是平凡快乐,笨笨的、知足快乐就好。 女儿赴台念书时,我在她上机后给她传了则简讯: “女儿,恭喜妳终于踏上了飞机,往另一国土去追寻梦想,我知道此刻的妳对于将生活的陌生土地即兴奋期待却又忐忑不安,我们何尝不是?即强烈的不舍却又期盼妳在自己的天空可以自由遨翔,不成为妳的牵绊。爱妳,所以放手让妳去飞,让妳圆梦,还有让妳去看世界、体验生命、圆满自己。学习的路途即长远又辛苦,我知道妳会想做到最好,让我们以妳为傲,但女儿,妳要记住,对于成绩,及格则可,用心就已足够。我们更想妳好好体验生活,好好的交朋友,好好的玩,好好的去谈恋爱,去看世界。当妳很努力了却念不下去、当妳发现那不是妳想念的科系,孩子,没关系,如果考虑清楚后想放弃,就回来吧,没什么比妳平安健康更重要。妳要牢牢记住,今天妳完完整整的踏出去,往后我也要妳完完整整的回来,家门永远为妳敞开,欢迎妳归家。我们是妳最强的后盾,别怕,我们在。” 我不是作,也不是故意煽情设计女儿,而是无比慎重的看待她年轻的生命。 我家女儿对自我要求特别高,小学至中学,她对学业、比赛的拼劲,以及全力以赴的态度,无不让我可以猜测她在大学期间对自己亮出的成绩得默默独自承受多少压力。她在此阶段“长大”的过程我无法再全程陪伴,但我必须让她知道,我们永远爱她,不是因为她的成就,只是因为她是她。 这个年龄段的他们,刚刚从懵懂的少年转为成年,对于自己、未来,还有想成为怎样的人,仍处于摸索阶段。 光耀是一个沉稳,安静寡言的17岁大男孩。 他的父母亲都是老师,所以他也一直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小孩。在中五马来西亚教育文凭附加数学考试后,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获得全A的可能了。父母的希望、自己的梦想,仿佛都在对他嘲笑。 那么一晃,恍恍惚惚的他发现自己不知怎的就上了公寓顶楼,正俯瞰大马路上,脑子里一晃而过:这么一跳,会直接扒到马路上脑袋爆浆吗?一个在很久以前无意看过的资讯冒了出来:人往下跳的一𣊬间,(在时间放慢速度中)就已经出现后悔想往回爬的念头,可惜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一阵眩晕,逼使光耀跌坐在天台上。 经过这一次的瞬间惊恐事件,他主动要求心理咨询。在努力配合心理治疗后,最终提升了其韧性,有了更强的能力去忍受挫折和逆境。 光耀是幸运的。他在及时的一刻主动拉了自己一把。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孩子并没有这么幸运,在瞬间出现恐慌的当儿有人给自己伸出援手,或者激发了自救意识。我们到底可以给青年孩子什么,让他们拥有更多的韧性向阳成长? 在更早开始(三岁),我们就需要有意图地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的重要性,以及感觉自己是一个被重视、被尊重的同时,也是可以重视和尊重他人、群体、社会的一份子。 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重要的最好方式,就是回应对他们重要的 事情,让他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例如3岁小娃想帮妈妈一起扫地(那一刻对他而言就是最重要的事),我们欢容的让他一起参与并感谢他想付出的心意。也就是说,以行动和言语,传达:“孩子本身比他的表现更重要。”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不过一旦传达错误,孩子就会觉得他的价值和父母重视的事件(如成绩)是挂钩的。那孩子就感觉不到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了,所有爱的支持都会失去了意义。 以下是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认为可以对孩子正面能力产生最大影响的方法: 1) 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而不仅仅是学业、体育和课外成果 2) 停止无休止地谈论成绩 3) 鼓励孩子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活动 4) 鼓励孩子追求兴趣,而不是此兴趣带来什么结果 5) 看到他们的真实面,而不是你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 快餐式的生活、友情、爱情和消费文化把我們的青少年塑造成了缺乏思考深度、没有价值追求、情绪反应弱、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的新一代。 在价值观的变异、道德观的缺失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下,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他们处在接受能力强,而分辨力较弱的状态下,极其容易被社会上一些污浊之风所影响,导致对未来感到迷茫,但却只能用有限的理解力去理解现今社会。学校、家里所传授的那种道德观、价值观也会被质疑。 久而久之,就像是一种恶性循环,没有目标、容易颓废、茫然失措就成为了如今青少年典型的特征。 别再说现代的孩子太脆弱,经不起打击,他们是整体社会培育出来的“产物”。 身为父母,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发展的去向,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或者成为另一个让他们深感压力的港湾,这是我们的选择。 望子女成龙成凤是父母心中深切的期盼,但如果让孩子成了龙凤而失去了笑容,凡夫俗子的我只希望女儿是平凡快乐,笨笨的、知足快乐就好。 你呢?
2月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有毒的关系
没有完美的父母,自然也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们能做的,就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温柔平和,善解人意的父母,为我们的孩子开创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 老妇人:笨的,快点! 老妇人:@%#,你给我快点滚过来,推个东西都推这么慢,你有鬼用?快点啊@%# 年轻女性:没用的人,我们坐飞机都坐了十多个小时,累死了,他还慢慢,真的是没脑,推过来啊! 老妇人:oi,死蠢!滾过来啊! 一老一少,应该是俩母女,两人用流利的英文、高昂的声调,激烈的表情在午夜时分把机场当成了自己家似的,对某人喊来喊去。 所有人扭过头去看向那对母女,我心想被辱骂的应该是可怜的女佣吧。 虽自觉这样看人家很不礼貌,但就好奇发生什么让那母女俩暴跳如雷。不看还好,一看哪是什么女佣?她们厉声辱骂的,是一个长得斯文瘦瘦的老头子,我被震惊到了。 俩母女还在骂骂咧咧,老头子脸上平静,目不斜视也不说话,就缓缓推着装满一车的行李箱,慢慢走向母女俩身处的出租车柜台。我一步三回头,被外子拉着离开,叫我别看…。 我心里一直在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他们是怎样的一个夫妻关系我不知道,也不能随意下断言,但他们养出会对父亲口出恶言的女儿,这点倒是可以让我们去自省自己的。 我曾在谈原生家庭的课题时说过,在原生家庭中经常被打骂的人,自己成为父母之后,会有很高的概率也成为一个打骂型的父母。 这种重复父母打骂行为的大人,其实是潜意识中将小时候积累的负能量进行释放,让人不解的是,这些大人为何要将过去的不幸加附在自己孩子身上? 其实,他们有时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大人不能够充分觉察并努力改变,这种模式就会不自觉的在一代又一代中传递,让自己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大人。 如果把家庭看成一个三角形,每条边就代表着父亲、母亲和孩子(家庭铁三角:父、母、子),在这个三角形中,每条边都代表着家庭成员间的各种关系,例如:父母、母子和父子。 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应该是,“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爸爸爱孩子,必定通过爱妈妈来实现,而妈妈爱孩子,也必定通过爱爸爸来实现,这样才能构成稳定的三角形。 这里分成三个常见的家庭三角形关系类型: 第一种:夫妻关系亲近融洽,给孩子均等的爱(全等三角形) 夫妻之间的感情比亲子关系来得更重要。夫妻关系和谐能让孩子在良好,健康的环境成长。同时夫妻如果可以给予孩子均衡的爱,孩子可学习到男性和女性形象,清楚自己的定位。 第二种:夫妻关系较远,与孩子关系更近(不对等三角形) 夫妻关系一般,会到孩子那里寻求爱和安慰。孩子较被溺宠、过度保护和干涉。 第三种: 夫妻关系完全靠孩子维系(不对等三角形) 夫妻关系距离更大,问题更明显,孩子甚至成为夫妻的阻碍,且更极端的被宠爱。 我假设(虚拟情境)是机场那段母女连盟指责丈夫/父亲的片段,很明显铁三角是偏向母子关系,远离夫妻关系。 母亲应是家中主权者,夫妻关系严重不平等导致母亲倾向女儿讨安慰,而女儿则通过母亲得到比父亲更大的权力。俩人的联盟坐实了倾倒一方的三角,拥有同样资格可以指责男方。 在这里的家庭关系只出现了母子关系,没有或只有一些的夫妻关系和父子关系。所以妻子可以在大众场合、女儿面前辱骂丈夫,贱踏丈夫的尊严。而女儿也可以插着腰无尊卑的指责着父亲。身为丈夫/父亲的男人也全然接受被对待的方式,允许之发生。 我们借此反省自己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三角形,有不平衡就得调整之。 在夫妻关系里,我们每个人都各自背负着各种原生家庭的包袱,颤颤巍巍地往婚姻之路迈进,谁也没学过如何当对的夫妻,对的父母。 因为没有完美的父母,自然也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们能做的,就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温柔平和,善解人意的父母,为我们的孩子开创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 在夫妻、育儿路上,我们共勉之。
3月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男人出轨还有理?
决定一个男人出轨不出轨的,不是他对你的爱,而是他自身的价值观和信念。当他不认同婚内出轨,就算被欣赏的异性吸引,他也会忠贞于妻子。所以,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不是绝对的。 出轨是夫妻关系破裂最致命的一击,它破坏信任的建立,衍生怀疑的延长。 原本正出差的我因身体不适提早回家。打开家门,只见丈夫的衣裤还有不属于我的裙子散落在阶梯上…我全身发冷,硬撑着晕眩的脑袋,用发抖的手扭开房门…狗血剧情明晃晃发生在我身上,他怎么敢在我们的结婚照下行苟合之事? 我问:“为何你要出轨?” 丈夫没有回答,但说了一句:“我还爱你。” 出轨不代表他不爱你,决定一个男人出轨不出轨的,不是他对你的爱,而是他自身的价值观和信念。当他不认同婚内出轨,就算被欣赏的异性吸引,他也会忠贞于妻子。所以,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不是绝对的。 老李分享说在49岁那年他对一位年轻的新同事莫明产生了好感。他从没想过要出轨或与年轻同事有什么发展,他只是心动了,每天都期待见到对方,就算只是交谈几句也能让他开心一整天,他觉得自己好像变年轻了… 有一种出轨,称为精神出轨,它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出轨。在民主、开放的今天,即便是已婚者也有很多机会接触让人心动、欣赏的异性。既然已无合法身份去追求这份情感悸动,就要做到发乎情,止乎礼,与对方保持正常的社交关系,避免自己产生更多的遐想。 精神出轨有时候也是人对于渴望和失去的一种表达。透过出轨的表象,我们能看到一种寻求不一样/新情感联系的渴望,通过追求新奇、自由和性快感,渴望找回失去的自我,或试图走出沉闷和一成不变。当我们心中开始对某些人产生了想法,首要是深思自己怎么了,而不是让那些兴奋跳跃偏离的小心思带你深陷悸动的泥潭里。 近期,根据《统计世界》(World of Statistics)发布的数据,大马已婚男性出轨指数排名第35 。这项调查还发现,配偶发生婚外情时,男性比女性更不可能离婚:61%的出轨男性仍然已婚,34% 分居或离婚。但在出轨的女性中,只有 44% 仍保持婚姻关系,47% 离婚或分居。 很多女性发现伴侣出轨后,潜意识里都会担心丈夫会否提出离婚。但从这项报导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是比女性更不可能离婚的。为什么呢? 如果说婚外情是男人一时冲动和新鲜感刺激下的行为,那么当男人要面对离婚抉择时,他们会立马回归到理性状态。他们清楚,一旦离婚,就要面临巨大的财产损失,此外还有孩子的分配权。所以,如果可以通过道歉,或者结束婚外情就能解决损失,那又何必走到离婚这一步呢?除非女人咄咄逼人的态度耗尽了彼此最后的一丝耐心,使男人无法在这段婚姻中继续走下去。 为了知己知彼,可以参考男人出轨后的心理变化有哪些: 1、比平时明显地更加关心和关注你,比如他最不喜欢逛街却突然建议和你去逛街 (内疚的表现) 2、没有理由地给你买礼物(内疚的表现) 3、突然变得喜怒无常,无论你做什么他总是能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 (心虚) 4、他的一些行为会让你感觉怪怪的,也说不出那里不对劲(女人的直觉) 5、品味突然发生变化 (新的刺激感) 6、突然开始自信(男人魅力的心理满足) 7、对夫妻性事毫无兴趣,晚上宁愿独自看电视等你先睡(逃避) 8、莫明换了密码又不愿说理由(要有隐私保护意) 9、做梦时提到某人的名字(潜意识) 10、你们的朋友开始旁敲侧击地问你,最近过得好不好(他人发现) 假设男人愿意重新回归家庭,婚姻依然幸福吗? 男人出轨后,女人往往很难对他再次产生信任感。无论他做什么、改变什么,妻子总抱着怀疑的态度,想信任却又害怕再次被欺骗,这种互相折磨的状态,婚姻的存在只会令彼此更痛苦。 如果妻子还想拯救自己的婚姻,就要先找办法过自己的心理关卡,避免用报复、嘲讽、情绪勒索的方式让对方难受。如果觉得自己内心很痛苦、熬不过,可以及时寻求专业的婚姻辅导师协助。 婚外情发生后,如果夫妻双方能及时认识到出轨的根源,采取建设性补救的措施,提高彼此情感的质量,这样不仅挽回了婚姻,也让彼此更懂得珍爱对方。
3月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家暴留下的心灵伤痕:目睹者的痛苦
相比于直接遭受家暴的女性所承受的身体伤痛,目睹家暴的孩子所经历的心理创伤更加隐秘且难以察觉。 儿时的你,目睹过家庭暴力吗? M说, 我是目睹家庭暴力长大的孩子。事情发生之初,我还未进幼儿园,只记得在某天晚上我被噪音吵醒,于是爬起来偷偷开了门。 昏暗小灯泡下,我看见父亲怒睁着眼,额角青筋一鼓一张,双手紧紧掐住妈妈的脖子,嘴里不断说:“我给你死!你给我去死!”。 我好害怕,睁大眼睛紧紧用手悟住嘴巴,不敢发出一丝声音,我觉得我快失去妈妈了… H说, 父亲长期对妈妈冷言冷语、不理睬,甚至语言霸凌,如:“@%#再讲!我撕烂你的嘴!”、“人家是吃饭大的,你是吃大便的?死蠢!”、“你以为你是谁,我是你可以管的?”… 种种冷暴力让身为家庭主妇的妈妈伤透心。她经常躲在房里哭泣,很少对着我们笑。我很难过,所以总黏在她身边讲笑话给他听。妈妈经常抚摸我的头,露出不舍的表情问:“你要选爸爸还是选我?我带你一起去死好吗?”。年幼的我不知道死是什么,但我可以感觉到妈妈的难过和一种不对劲,我就死命的哭哭哭,哭到她说不死了为止。 一直到中学,我都非常没有安全感也不敢深眠,害怕睁开眼妈妈就不见了… P说, 小学二年级时,有传闻父亲与一女性交往甚密,母亲为此天天落泪,对着我茶饭不思,还一直喃喃自语:“外面真有女人了怎么办?”。 后来,妈妈实在忍受不了了,便开口向父亲求证。这一开口,父亲立马暴怒,大声诃责是哪个长舌婆说的,要去打死她;母亲害怕连累他人,于是坚持不说。 这惹爆了父亲的怒火,直接用拳头捶向母亲,大力扯母亲的头和身体要往大门口方向去,母亲不愿配合,父亲便对母亲拳打脚踢的。后来,父亲打累了,狠狠撂下一句:“等下我回来,还不讲你就等死!”。我吓得全身发抖不敢发出哭声。 那一天,我颤抖着从下午5点瞪着时钟一分一秒经过,而母亲已做好被打死的准备。 关于家庭暴力的真实经历,我是震惊和难过的。伤口或许会愈合,但心中的信念、爱与希望,早已被拳头捶散,不是一句对不起就能恢复如初的。 家庭暴力的存在远远比我们知道的多,早期研究更多倾向女性受到伤害的原因,例如: 一、传统封建的传承:夫权、男尊女卑思维,认为女人是附属的私有财产,自己可以任意为之。加上一夫多妻的负面影响,男性对于婚姻的经营更不用谈上用心了。 二、经济收入差异:过去的女性婚后大部份都会回归家庭相夫教子或兼职零碎工作,丈夫因有妻子分工,故可在职场上尽情发挥,其收入相对成为家庭主要来源。经济弱势的妻子变相成了依赖丈夫的不平等地位。 三、社会宽容态度:秉着“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丑不可外扬”、“劝和不劝离”等观念,把家庭暴力视为家务事,让施暴者获得宽容,助长劣风。 相比于直接遭受家暴的女性所承受的身体伤痛,目睹家暴的孩子所经历的心理创伤更加隐秘且难以察觉。 他们往往会产生恐惧、害怕、紧张等负面情绪,长期处于焦虑与不安的状态中,难以从家庭生活中获得快乐,因此常常伴随焦虑与抑郁等情绪。严重的,这些情绪可能发展为 抑郁症或焦虑症。 对于目睹者来说,家庭暴力的具体过程可能会在成长中逐渐淡忘,但当时产生的深刻恐惧和愤怒却会深深植入他们的记忆,影响他们未来的亲密关系和互动方式。 以上述例子,M记得父母当时的表情、晚上昏暗的灯光等,以至于长大后的M莫明对昏暗黄灯特有抗拒感。一旦进入夜晚,非暗非亮的黄灯总会让他莫明陷入悲伤和恐惧的深渊。 长期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暴力或控制手段来获得伴侣情感上的安全感。虽然期待爱情与婚姻,但他们较难进入健康的亲密关系;他们渴望拥有温暖有爱的关系,却又不敢全然相信伴侣,同时也不相信自己可以获得幸福。这二者矛盾的情绪互相拉扯,也让伴侣难于适应。 孩子虽然不是被肢体暴力对待的对象,但目睹过程同样受折磨,留下的隐秘伤痛须一辈子慢慢修复。P说:“我虽已40岁,但那些记忆就像一刀一刀的刻在骨子里,只要触及,血淋淋的解离感就压上心头,无法呼吸…” 他们的生命都是珍贵而独特的存在,他们需要和睦的家庭、友爱父母的滋养,才能发展出健康的有爱关系。 当你的拳头举起时… 当你贬低的字眼要冲出口时… 当你泪眼婆娑抱着孩子获取温暖时… 当你让孩子陪你去结束痛苦时… 请大人们下手慢一点,先回头看看孩子眼中的恐惧吧! 温馨提示: 父母相亲相爱、和谐相处,是送给您亲爱的孩子,最好的生命礼物。
4月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同理心,暖人心
想做好人好事,不必大费周章。只要拥有同理心就可以温暖、理解和友善填充我们生活的每个片段,因为共情之力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有温度。 有位妈妈在上了同理心分享的课题后带着疑惑询问,她觉得自己上课学习后与孩子交谈会使用同理心,可是,孩子并没有想要与她更亲近,甚至会露出拒绝的表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请妈妈举一个例子。 妈妈说,有一次孩子参加校外活动回到家,情绪不佳也不多说话,于是便关心地问:“怎么啦?” 孩子没回答。妈妈进一步问:“是不是在活动中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心情不好?” 孩子点点头,沮丧地说:“对呀!我们组输了,其他人就在背后说,是我行动慢才造成的。” 妈妈回应到:“听起来真的好难受!” 妈妈接着问:“那你当下怎么样呢?” 孩子回答:“我当下很难受就吼回去,他们也有出状况,比赛才会输的啊!” 妈妈接着说:“哎呀你们这么难得有机会一起活动,这么开心的聚集却因为输了导致吵架,可惜啊。其实呢,你很多时侯就是太敏感,别人也许无意说你,但你就是太介意,以为他们针对你。你要学习放轻松,别人说什么不要去听,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很明显,这样的对白让孩子已经不想继续与妈妈分享了。 前半段的对话中,妈妈确实有同理到孩子,可后面孩子越来越听不进去,大概是因为感觉妈妈在批判,甚至还说教、给建议。孩子处在情绪的当下,他最需要的是情感上的连结,而妈妈的急于说教反让孩子产生不被理解,甚至觉得自己很差之感。 上述的对话如果换成: [vip_content_start] “你会吼回去,可见你当时心里有多难受和委屈”。了解孩子真正的感受后,再正确描述出你所理解的,当孩子感受到你同理心的回应,眉头一松,沟通交流就可以展开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理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是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润滑剂,也可以为“关系”创造一种共情的连接。它能让我们更理解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与立场去共同感受他们所经历的情绪和挑战,再以肢体语言(如拍拍对方肩膀、拥抱对方、眼神中理解的注视、表情共情等)或文字去表达对方的感受。 “我要3/4米粉其余1/4的面条,另外我不要…,辣椒给我…” 印度大兄视若无人站在摊子前淘淘不绝,指示面摊老板他的要求,却不见摊主黑着脸手不停歇的煮着别人的食物。印度大兄身后还站着几位客人等着点餐,人人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 除了亲密关系之外,同理心在人际关系、陌生人之间的互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印度大兄如果有足够同理心,他就会说重点,再快速把位子让给后面排队的人点餐。这行为对摊主而言就是对他的同理心(理解到他的忙碌),而对于后面排队的客人也是一种同理心的表现(理解到还有很多人正在排队)。这过程也许没有一字半语,但这样的行为、态度都表达了满满的同理心。因为它在态度上而言,是我们对另一个人拥有感同身受与充分理解的意愿,并且带着真心诚意的态度,而非冷淡或漠不关心。否则,用任何再精致的同理心辞语作回应,都起不了温暖人心的作用。 想做好人好事,不必大费周章。只要拥有同理心就可以温暖、理解和友善填充我们生活的每个片段,因为共情之力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有温度。
4月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听台湾老夫妻对话,重新相信了爱情
平淡无味的婚姻想增添一抹亮色,可以将蜜添进关系中去调味,嘴巴抹了糖说的话就会变得甜甜香香的。 谈到夫妻对话的技巧,刚从台湾回来的友人跟我分享说她的切身体验。 友人说,她到台湾旧地重游时,去了台中宿友的家作客,那一天让她见识了什么叫做“酥死人” 的对话。 宿友的父母已是中老年人,友人把那晚他们夫妻俩的对话简述成: 老太太:这东西很不错的样子…我好想买哦…(眼晴望向先生,声音越来越小) 老先生:看起来是不错,妳眼光还是很赞哦!但是这个价钱…好像便宜得有点不合理呢,现在网购消费纠纷越来越多,社群媒体上也很多虚假的广告,让消费者买到假货,我们再比较比较其他的,妳说好不好? 老太太:(双眼发光)爸爸你好厉害耶… 听完友人的描述,我回答说,他们是良性对话没错,但感觉也没很“酥”啊。友人激动的说,酥的不是对话用的词,而是“语气” !是那温柔似水的口吻! 友人补充,年轻恋人的酥她懂,但她没听过年过半百的夫妻可以如斯温柔的跟老伴说话。刚刚老先生那段话,正词明明是:“诈骗集团骗的就是你!”,但他没有一开口就指责太太的单纯,而是以温柔口吻的先认同她的眼光。 友人听得汗毛掉满地,感觉自己像在看偶像剧,偏俩老日常对话就是这般,让友人不得不再次相信爱情。 我说,夫妻之间,其实道理和对错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彼此的感受和情绪的交流。很多夫妻原本感情不错,却因“对话”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渐渐冷冻了彼此的感情,最终让交流进入静音模式。就算有讯息传递过来,也听不见、感觉不到了。 从老先生和老太太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说话的语气与态度胜于一切措辞。如果可以的话,尽量用温柔(老先生)、撒娇(老太太)的语气,这样的沟通方式能减少争端的发生。在谈话内容中,话术与措辞的重要性可能只占30%,而剩下更重要70%则是更为关键的非语言的沟通,包括语气、态度与表情。在人与人互动的过程中,有许多连本人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信息,都可能通过非言语行为传达出来。 例如,太太有网购欲却没有防人之心,一听到她想买东西,丈夫就不开心了。虽然他不直接指责,但可能无意识地摆出臭脸,这种表情也是一种无声的表达。而太太看到丈夫的臭脸,心情自然也会不好,甚至引发争吵。这样的沟通结果自然会与那位用温柔语气说话的老先生迥然不同。 有人说,不同的区域文化自然会培养出不同的人。忽然要学习说撒娇、赞美的话,确实也真让人说不出口,也担心听的人觉得毛骨悚然吧?但换个角度想想,人人都喜欢听好听、舒服的话,以我友人为例,她听了俩老的对话虽然觉得汗毛掉满地(爸爸你好厉害耶),却也满心欢喜。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我们再以三组夫妻的对话为例: A丈夫:(在家顾小孩)呼,好累啊! 妻子 :一周才顾那么一次有什么累的? 。 B丈夫:(在家顾小孩)呼,好累啊! 妻子:你现在才知道我在家有多累了吧? 。 C丈夫:(在家顾小孩)呼,好累啊! 妻子:哇,把孩子照顾得这么好,给老公多多like,有你真好! 你想听到哪一个回答呢? 关系越是亲近,越需要感谢和赞美。不一定需要物质上的犒赏,情感表达同样能带来被尊重的感觉,也让对方更愿意付出。因此,无障碍的沟通(说话)是必需学习的,它能让彼此更加靠近。 然而,要沟通我们懂,但要如何才能有效的让每句话都能说到对方心里? 一、想好要说的重点 人在有情绪的当下是很难理性说话,所以可以先透过深呼吸让情绪缓和下来,再理出这次要沟通的重点(不翻旧帐原则)。每次沟通尽量选一个重点,避免让沟通过程失焦。 二、只陈述具体行为 这可以帮助我们不妄断评论、分析猜测、贴标签,例如说:诈骗集团骗的就是你!(有个人情绪) 三、说出自己的感受 主动说出感受,才能让伴侣理解你当下的状态,也能避免他解读错误。 假设感到委屈时,不是用 [vip_content_start] 冷暴力、非言语行为,而是把自己的感受温和地说出来:你说诈骗集团骗的就是我,让我觉得自己很笨,我感到很委屈。 当伴侣能体会到你的心境时,他们可能就能从相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沟通就完成了大半。 四、直接具体说出自己真正的需求 沟通之所以会出现冲突,往往是因为我们常会用批评来表达不满,绕圈圈而不直接说出需求,最后对方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例如妻子抱怨先生不照顾小孩,但其实,她真正的需求只是希望先生能明白她照顾孩子的累,想讨惜惜。因此,如果能懂得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具体提出请求,先生也能更清楚知道她要什么。 参加过《妻子的浪漫旅行3》中的霍思燕和杜江,他们之间的对话总能引起我反思自己的婚姻。 霍思燕对杜江说: “我这辈子、今生最开心的事就是遇见你,你为这个家付出太多努力和汗水了,你是全世界最好最有力量的男人。 杜江你就是我的太阳,霍思燕就是你的月亮。 你老说我可能有了孩子,就不爱你了,最爱的是孩子。 错,其实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人就是你。” 杜江感动得像孩子一样抱头痛哭。 平淡无味的婚姻想增添一抹亮色,可以将蜜添进关系中去调味,嘴巴抹了糖说的话就会变得甜甜香香的。 婚姻里的甜,希望我们都能尝到。
5月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丈夫嫖妓可以原谅吗?
嫖妓听起来好像只是金钱的性交易,没有感情上的纠缠,可事实上它像一把利刃可以把夫妻多年建立起的感情和信任划破,造成内心难于愈合的伤口。 由于工作的特殊关系,我丈夫使用的是双卡双待手机。他是很个谨慎的人,为了不泄漏顾客资料,连我也不知道他的手机密码,但因为对他的信任,我也从不纠结密码的事。 那天他正在洗澡,他的手机sim卡2一直震动,我不知何因忽然兴起望了一眼,当下正好一条讯息进来:「老板,大量新到高质年轻美眉到步,有你喜欢的款喔,留第一手的给你先挑选。地方和时间照旧,包你满意。」 … 我当下呆了,不确定是不是我理解的意思,所以我展开了一系列的暗中行动调查。结果事实的真相是让我失望的…他背叛了我们的婚姻。我无法相信的是,5年的婚姻里他没停过嫖妓,而且都是在工作时间。我算什么?他让我觉得自己很脏…这样的婚姻还能继续吗? 假设你的伴侣有三个不良嗜好中的一个,嫖妓、赌博和吸毒,你最无法忍受哪个?你的答案是什么? 如果是我,答案会是:我无法与他继续生活下去。 对我而言,嫖妓=不忠、赌博=责任感失信、吸毒=人品堪忧。 一个女人,若得知丈夫嫖妓,没有哪个可以冷静理智。为什么? 因为在乎。 在乎自己爱着的他、在乎彼此曾许下的承诺、在乎本想牵手至白头的信念、在乎自己在这个男人心中的份量。但,在乎的人却亲手摧毁了女人对婚姻的坚守。 夫妻间的性事,关起房门来都可以摊开来谈,因为目的是让彼此更融合,但一千万个不明白,一个已婚男人为什么要去嫖妓?那不是给太太狠狠打脸了吗? 对于已婚男人嫖妓,大家对这问题一般有着这样的想法: 1. 夫妻性生活不和谐 2. 男人对性的好奇,想要有更刺激的感官享受 3. 也许心里有诉求不满,因此以召妓来发泄或是报复 4. 这个男人是心理变态 5. 夫妻感情冷漠 就因为大家存有这些根深蒂固的观感,所以一旦男人嫖妓,大家即戴有色眼镜来看身为忠诚无罪的太太。有些传统保守的长辈甚至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还坦言天下没有不偷腥的貓,只要他有继续回家、照顾家庭,那这个男人还算有担当! 这样的想法也毒荼许多男人,认为女人小题大做,嫖妓只是一场交易,又没有感情成份,何苦发疯似的紧紧咬住不放?庆幸的是,这已是旧一代人的观念,而在现今的现实生活中,只要夫妻还有感情存在,不管是嫖妓或是外遇都是背叛婚姻,对妻子不忠的行为。 况且,嫖妓还存在潜伏性的危险,如: 。有机率染上艾滋病和其它性病。一旦不幸染上,妻子和小孩将𠄘担感染的风险 。对夫妻的性生活产生倦怠感(金钱交易可提供各种感官刺激) 。潜在危机的情感转移,从交易型式换成真情感的产生 。一旦被发现,家庭将面临严峻挑战 假设自己的丈夫真的嫖妓了,妻子该怎么办呢?由于每个女人的个性不同,所以事发后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女人假装没事发生,即使心里流泪,却也继续委屈待的在婚姻里;有的则是不动声色,悄悄为自己和孩子铺好往后生活的基礎;一些个性强烈的,不在乎撕破脸皮,只要一个解释或干脆离婚;也有些表面冷静,但心里却根本无法对丈夫嫖妓的行为释怀,恨在心里口难开,控制不了的每天对他摆臭脸、冷暴力;最让人心伤的是,一些女人无法承受这一切,黯然地带着小孩一起共赴黄泉,徒留悔恨的丈夫面对煎熬。 不管我们女人对丈夫的嫖妓反应如何,最后这个问题终会归结到原不原谅的点上。嫖妓听起来好像只是金钱的性交易,没有感情上的纠缠,可事实上它像一把利刃可以把夫妻多年建立起的感情和信任划破,造成内心难于愈合的伤口。 只要丈夫背叛过妻子,身为妻子的一看到丈夫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丈夫的背叛行为。如果女人选择了原谅,要认真地问问自己,你真的能看在过去的情份上原谅嫖妓的丈夫吗?能在往后的日子继续相信他而不怀疑他的一举一动吗?偶尔闭上眼睛,丈夫跟其他女人恩爱的一幕是否会反覆出现让你心绞痛? 思考后,如果毅然选择了彼此,继续携手向前,它也可能产生以下状况: 一、接纳他这样的行为,继续过自己的日子,在这种情况之下 [vip_content_start] 一般出现在男尊女卑的身份地位上。就比如说男人比自己的社会地位高、学历高、工作职位高或很有钱有资源,而自己则什么都不会。这样的差异会逐渐形成两个人的思想、情感距离越来越大,但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和维持表面的家庭,夫妻的亲密感逐渐冷淡,却还继续保持婚姻状态。 二、继续生活,修复两人的亲密关系。这可以通过沟通去更了解彼此的需求,或通过专业的辅导协助。同时,夫妻也需要做好觉察:”我们的性互动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性是爱的关系中的润滑剂,在合适的时机可以聊一些双方对性的期待、偏好,关注体验而不是技巧,一起学习一些性心理方面的知识,提升双方的性技巧,从而丰盈爱的感觉。 如果,最后你还是没有办法接受他有过这样的经验,也没办法重新建立信任而要选择分开,要记得: 。不要自我否定,不是妳不够好 。不要让此事成为生命的死结,通过自我了解、辅导员的协助、知心友的陪伴等等分式松解它 从生理进化上来说,男性对性有一种“广撒种”的原始欲望,为此对性伴侣的接受程度远比女性来得宽松。对男性而言,正常谈恋爱要花时间、精力,那是用心用情的投入。而嫖,只需要付出自己可以接受的价钱就可以达到目标,方便迅速,而且没有情感的负担。 但现代文明的两性关系,对双方都有责任的约束,进入婚姻,就要遵守婚姻条规。没有谁会期待婚姻关系里存在第三者,所以遵守诺言,尊重婚姻。而嫖,不该成为解决性欲的理由。 当性出现了状况,首要先学习如何与伴侣进行性沟通,找出最适合彼此的性满意,在平淡的生活里制造专属于彼此的火花,别负了千年修得共枕眠的果。
5月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培养性健康的孩子
了解性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我们的下一代掌握科学的性知识,保证安全的性行为,丰富课余生活,增强自制力,才能筑牢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去年在《家有青少年》父母工作坊,父母最关心的不再是孩子叛逆了怎么办,而是迫切想更了解性教育该如何正确教,尤其面对青春期的儿女,父母深感苦啊! 过去,性教育被误以为只是单纯的教导对身体的认识还有传达婚前不可性,但近年来,孩童(包括男、女孩)和成年女性遭到性侵害、性骚拢的案例节节上升,这让不少父母不得不重新检视性教育的重要性。 近期,百格快讯根据卫生部数据显示,在过去4年内(2020年-2023年),染上艾滋病的大学生共有865名,而且人数逐年增长。 高教部长赞比里以书面回答土团党巴东色海国会议阿兹曼的提问时指出,这些大学生的年龄介于18岁至25岁,分别来自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 ”其中,2020年为214人,2021年为186人,2022年为221人,2023年为244人。“ 看到以上报道,我们真的还认为性教育是可有可无吗? 可能很多人都有共同的疑惑,觉得孩子未成年是不是没必要教【性】教育?毕竟过去的我们也没有经过性教育,不也照样好好长大,成大人成人父母了吗? 但也许大家不知道,我们的孩子在性知识上有多无知,例如:通过嘴巴亲吻就会怀孕、孩子是从肛门或肚脐生出来的、体外射精就不会怀孕、安全套戴双更安全等等。因为无知,年轻的孩子为此付出巨大代价,身体受损心灵也创伤。 其实,性教育不仅仅是大众认为的生理教育或者性行为教育,而是一种全面的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CSE)。它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教育概念,不只传授关于生殖、生理构造或性行为的相关知识,还涵盖了更多与性或性别相关的主题,也包括关系、权利和价值观、文化和性、理解性别、暴力和安全保障、人体和发育(解剖学、青春期和月经)、性与性行为(避孕和怀孕)以及性与生殖健康(艾滋病毒和性传播感染) 而正确的性教育对孩子的好处包括: 1、认识身体的构造、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了解人类起源、身体发育的知识,藉时可以更好更从容的应对自己身体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和爱护好身体 2、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价值观和社会规范,从而懂得宽容、尊重、责任、权利和平等意识 3、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掌握人际交往技巧 4、鼓励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负责,拒绝过早、非自愿或被迫的性行为 那么,性教育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最为合适?如何与孩子谈及性教育,才能让孩子正确地了解性呢? 我们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分成4阶段进行性教育: 5岁以下 [vip_content_start] 。出生教育:知道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出生的,而不是垃圾桶 。性别教育:告诉孩子他/她是男生还是女生,男生和女生的身体区别是什么 。隐私部位的认识:告诉孩子平时裤衩背心盖住的地方是不能给别人看,也不能给别人摸,更不偷看别人的。 。与性器官相关的行为界限:触碰自己的生殖器时,手一定要保持干净。不能用各种东西比如笔、纸去玩生殖器,在别人面前更不能去玩碰生殖器因为那是自己的隐私部位。 5-8岁 。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生殖器官,知道它们的名字和功能。并且爱护自己的身体,每天都要清洗生殖器。 。性别与社会性别:有的女孩子性格特别“像男生”,有的男孩子性格特别“像女生”,这都是正常的,不能为此嘲笑别人。 。家庭教育(理解家庭、婚姻的概念):爸妈彼此爱对方,结婚后住在一起,一起努力让生活更美好,也共同抚育孩子,为家庭负责。虽然有的家庭可能只要爸爸或妈妈,但一样可以过的很幸福。不可嘲笑别人没有爸爸/妈妈,因为这是没礼貌和同理心的行为。 9-12岁(为青春期做准备) 。教孩子学会拒绝,建立身体界限,让自己不舒服不喜欢的举止都应该拒绝。 。教孩子不要单独去偏僻的地方,不要轻信外人、熟人,懂得分辨危机。 。养成孩子健康的作息,积极运动,培养爱好,转移注意力。 。尽可能提前两年,就告诉他们进入青春期身体(如初潮、遗精)和情绪(多变不穩定)将发生哪些变化,这样孩子就不会感到害怕和手足无措。 。也不妨简单的与孩子谈谈什么是爱情与婚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2-15(青春期) 。告诉女孩什么是月经、卫生巾、棉条的使用、清洁私处、勤换内衣,并教孩子挑选合适的内衣 。告诉男孩遗精是成为男人的生理仪式、清洁阴茎、勤换内裤 。青春期的孩子是很需要与他们谈论: 我国大学生染上艾滋病的新闻再次提醒了我们是否有正确教导孩子正确的性价值和性道德观。吸毒(共用针筒)、不良的性行为和缺乏预防措施的知识是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生命成长阶段正处于性活跃状态,随着社会的开放,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中的性伴的不确定性、性伴感染的不可知性等因素使其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增加,同时也存在感染性病及艾滋病的潜在危险。 如果我们早已与孩子在他们还是幼儿时期已经谈论过性,一旦他们进入青少年时期,我们就会发现孩子能客观地去看待自己的身体,去完整地看待性。 而已建立的性道德观及正确的爱情观、贞操观和婚育观,不会让他们因为猎奇、刺激、他人诱惑或从众心理而使自己陷入巨大风险之中。 了解性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我们的下一代掌握科学的性知识,保证安全的性行为,丰富课余生活,增强自制力,才能筑牢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我们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我们如何对他表达爱,如何对待他的身体,看、听闻我们夫妻间如何交流,都表现了父母对性和性教育的态度,这都影响着他未来对待性的态度。 一个从出生时就能得到足够的爱抚和温暖的孩子比较容易对人对环境产生安全感,也有助于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从而获得幸福感。 这,就是性教育。 温馨学习: 什么样的孩子是性健康的呢? ──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豪; ──尊重家庭成员,尊重其他的孩子与成人; ──理解隐私的概念; ──能做出与年龄相符的决定; ──在向父母询问有关性的问题时,他们感到自在; ──已做好迎接青春期变化的准备。
5月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校园霸凌何时了?
不管是“起哄”或“默许”的行为选择都产生一样的结果,就是让霸凌情境进行下去。 长达1分钟20秒的视频,身穿学校黄色校服的女中学生在厕所内流泪,身旁传来:“不要哭,不要哭”,身穿青色校服女学生,走上前掴耳光霸凌黄衣受害者。 随后有数名女学生走进来。 有同学出声:喂!很痛啊,轻一点。 有人说道:为何一直打同样的地方? 校园欺凌/霸凌(bullying)指在学校管控范围内,发生在力量不均衡的学生之间(如霸凌者在身体力量上或地位、权力上高于受害者),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对他人进行故意的持续性侵犯,对受害者造成身体或心理伤害,或财物损失的行为。 例如,2019年在吉打发生的一宗校园霸凌,一名9岁的女小学生被殴打致脊椎骨弯曲受损,从此无法再行动自如。2021年麻坡,14岁的中学生被一群学长殴打至肋骨受伤。 校园霸凌的主要行为,可以归类于身体霸凌、言语霸凌、关系霸凌、网络霸凌、性霸凌及偏见霸凌。很多时侯,我们以为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幽默、是帅、是酷炫,却不知其实就是霸凌他人的表现,例如: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2、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如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3、干涉并损坏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物,或嘲笑受害者。 4、霸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霸凌。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受校方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通过分派系结党来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强索金钱或物品敲诈受害者。 11、画侮辱性的画作,写侮辱性的文字。 12、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霸凌的方式可能是一对一的(较发生在小学)也可能是聚众行为(mobbing),即一群人对于某一个人的霸凌(较发生在中学)。聚众行为通常会以一个主要霸凌者为首,其他人或起到协助作用,或坐视不管。 然而,不管是“起哄”或“默许”的行为选择都产生一样的结果,就是让霸凌情境进行下去。 “我从初二开始被霸凌,有一次放学的时侯在校外刚走几步,就被好几个人硬拉到校外的死角,被人轮流打我的头和背部。他们边打边不屑的吼:叫你傲,眼睛长头上是看不起谁?我打到你叫我爸爸!”30岁的吴飒回忆道,这是他至今也忘不掉的场景,源由当初他不懂得社交的结果。从此之后,吴飒走路都会不自觉的维持低头,弯腰驼背,唯唯诺诺的。 丽丽在初中经历了2年的校园霸凌,每晚自习结束,回到寝室后同寝室的室友都会一起摆脸色给她看,还故意大大声的喊她婊子,实行冷暴力和排挤,原因只是因为她们的男神公开喜欢丽丽。那2年的生活,丽丽有如生活在阴冷的地狱里,刻骨铭心地体会到了被人喜欢是一种被羞辱的感觉。 “后来我的好朋友也开始冷暴力我,还把我睡着后的样子丑化了传送到班上的群组里与大家一起嘲笑我。”丽丽至今都想不通,为什么当初自己的好朋友也要这么做。 很多时候青少年可能会通过霸凌行为来提高或确认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也有一部分霸凌者是怕自己也被团体排挤和欺凌,所以选择“跟风”,丽丽的好朋友显然是跟风的。 研究显示,青少年霸凌者的心理需求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就是故意玩乐型、引起注意型、宣泄压力型、同伴归属型,以及财物获取型,他们通常会在霸凌的过程中,产生对他人的剥夺感和控制感。 但对于受害者而言,校园霸凌的影响不会随着霸凌终止而结束,大概率是会跟随终生的。 从受害者的心理来说,健全的心理就像被“霸凌”撕得稀巴碎,一旦发生,心理留下难愈的创伤,而自我评价体系也会受到伤害,严重影响到个人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此外,对于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方面也会出现一些困难,比如社交回避或是与同龄人的关系紧张等,有部份受害者甚至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就有如丽丽自从经历了校园霸凌之后,对任何人和事都非常敏感,怕自己说错话,做事情畏手畏脚,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对人缺乏信任感。大学时期,她甚至患上了抑郁症。幸运的是,在经过药物和辅导的协助下,丽丽逐渐从忧郁情绪走出来。 保护孩子父母有责。如果你是父母或师长, 。学会识别孩子受到霸凌的9种迹象,如: 1、突然逃课、变得不喜欢去上学或学习成绩下降 2、出现抑郁、孤独或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况 [vip_content_start] 3、头痛、胃痛、疲倦或不良的饮食习惯 4、自我毁灭行为,例如离家出走或自伤自残 5、考虑自杀或企图自杀 6、身体不明原因的损伤 7、衣服、书籍、电子产品总是损坏或丢失 8、睡眠困难或经常做噩梦 9、突然失去朋友或回避社交场合 。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 经常与孩子聊天,提开放式问题:今天在学校过得怎样? 。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父母对子女的虐待和忽视,专制、体罚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增加孩子成为霸凌者和受霸凌者的风险 。教会孩子人际交往的技巧 鼓励孩子在学校认识更多的朋友,帮助他们建立起友情与社交适应性 。保持与其他同学的家长的良好关系 从中可以更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状况的资源 。如果霸凌已经发生 1、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把孩子的感受和情绪放在第一位 2、 第一时间找到学校和老师,询问事实和处理进展,仔细询问孩子是否仍在持续受到霸凌 3、 关注后续影响,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辅导老师等专业帮助孩子 孩子,如果你正在遭遇校园霸凌: 。向霸凌者坚定说“不”,传递出你不害怕,也不会接受他们错误的行为 。尽快与父母或可以信任的成年人交谈,包括老师 。寻找一个可以陪伴或听你说话的朋友或亲人渡过这段困难时期 。请记住,你不用单独面对这一切。你还可以: 1)寻求专业心理医生、辅导员的帮助,可以更好地疗愈你内心的创伤。 2)你也可以拨打“免费热线”,心理志愿者将为你提供即时的情绪舒缓和疏导。 3) 教育部也呼吁,若学生、家长或社会大众有任何关于校园霸凌或性骚扰事件的情报,可通过教育部公共投诉管理系统、教育部投报霸凌事件WhatsApp专线(014-8009325)、投诉电邮(
[email protected]
),以及投报热线(03-88849325)进行投报。 预防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需要从根源上入手。加强孩子的道德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培养孩子同理心。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这铁三角也应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学生学会分辨对与错,不以暴制暴,但要教会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在最坏的环境下也可以破土而生。 温馨提醒: 对于未成年涉及霸凌行为而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执业律师陈邵康指出,《刑事法典》第82条拟定, 10岁以下的儿童无需对其行为负上刑事责任。 10-12岁以下的儿童,则需先评估他们是否对自身的犯罪行为有足够成熟的理解能力,否则需要负上刑事责任。 13-18岁的青少年则根据《儿童法令》下规定的程序和条文进行审讯和判刑。(跟据案情的严重性给出不同的刑罚——可以警告后释放、辅导、实践社会服务、甚至送感化院,而坐牢是最后选项)
6月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你是怎么养出熊孩子的?
早期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对人友善,他们今后才能够有积极、健康的社交,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才能顺利。 不久前去观看了一场户外大型的实景演出。那艺术灯光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加上以自然造化为实景舞台,山峰的隐现、水镜的倒影、烟雨的点缀、月光的披洒,牵引着每个观众的神经进入故事中。突然,我眼前一黑,只见一对年轻的夫妻抱着个大约三、四岁的女儿要坐进位子里。 那对夫妻大概只买了2张票,所以父亲抱起女儿放在腿上和太太坐下。女儿一边大声吵闹,一边用手打父亲,一边使出全力扭动着身躯要离开父亲怀抱。父亲没办法只好松手,女儿立即站在椅子上,把坐在后排的我完全遮挡,让我脑门上三条黑线…… 最让我傻眼的是,父母完全没当一回事,就这样任由女儿的行为。再后来,女儿大概无聊了要坐下,就用脚把父亲推出椅子自己一个人坐也不愿让父亲坐在边缘上,那位身材高大的父亲最后的结局——蹲坐在自己的机车安全帽上。 在社会的变迁与少子化的影响下,这样把孩子宠上天的,衔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惯着是已成家庭常态了。网络流行语称这些小孩为熊孩子,意思是特别调皮捣蛋的小孩,但也有父母昵称自己调皮可爱的孩子为熊孩子,那是带出宠溺的味道。 而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所谓“熊孩子”,指的是那些行为习惯养成不好,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权利甚至做出反社会行为的儿童。既然是儿童,那么“熊孩子”的父母就负有不可推卸的教养责任。可以这么说,每一个“熊孩子”都是父母炼成的。 那么,熊孩子究竟是从哪个阶段和年龄层炼成的呢?主要是在成长的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岁半-3岁 1岁半的幼儿开始具备完整的自我意识,明白“我”和“世界”之间的分界。该如何对待“世界”,就成了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启蒙的关键学习,也将成为一生规则化的基础。他们会从观察和模仿父母或照顾者的言行举止,来学习和养成对待“世界”的行为模式。如果父母言行举止良好,幼儿也会如斯表现,但如果示范不当,幼儿亦是赤裸裸的反映出来。 第二个阶段:3-6岁 这是延续上一个阶段进一步巩固,以及对不良行为的及时矫正。也就是说,这时候是可以对他们采取适当的惩罚,但必须清楚惩罚与错误行为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例如,把朋友推到了,就必需自己去面对朋友说道歉。让孩子去承担错误,而不是躲在父母背后由父母去道歉。如果孩子出现任何不良行为,如打人、霸道、说谎等,父母就需要对孩子的这些社会行为进行及时的巩固和矫正。 要注意,如果父母自身言行不当,对孩子的行为养成也不以为然,那么炼出熊孩子可是高概率的事情了。 在孩子6岁前,应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建立他们的行为模式。这不仅是教育,也是养育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家长错过了观念教育的最佳时期,后面再进行弥补也是没有用的。以我前面提到的小女孩为例,孩子若有这种行为,父母可以让她明白站起来会造成别人的困拢,所以陪她用不打拢别人的方式观赏(如:走去另一个角落、或询问后面的观众是否遮挡了视线等),而不是一昧的溺宠,让孩子以为他是对的。孩子的不良行为一旦重复三次之后,基本就会形成习惯,所以当下的指正很重要。 那么,在孩子学龄前阶段,父母都需要注重孩子哪些能力的培养呢? 1,自理与承担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首先就要狠下心 [vip_content_start] 不溺爱孩子,让他们学会生活自理,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比如自己打扫房间、清洗自己的脏袜子、独立完成学校作业等。这些事情做多了也就会慢慢习惯,当他们没有了依赖感,责任感也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了。 2,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对孩子思维意识的全面提升,也是他们知识库的最佳累积方式。通过阅读,能够建立更多的好习惯、强化自身的多种能力、认识到正确的观念、拥有更高的视野、更强的大局观等等。 3,遵守规则 规则的设定就是一种约束、安全、和谐相处的方式之一。有了规则,孩子才不会出门随意丢垃圾、破坏公物,甚至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 4,表达情绪 需要让孩子明白,各种情绪都是正常的,比如开心、生气、愤怒、沮丧等。只有当他们能够恰当地表达这些情绪,才能更好地应对。 早期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对人友善,他们今后才能够有积极、健康的社交,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才能顺利。 可惜的是父母都疲于工作,忽略了早年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期,过度放任和过度严苛都不是最好的教养方式,更好的做法是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自由,同时也设立明确的界线,当孩子越界时做出公正的惩罚,并解释清楚背后的原因。这样的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孩子的心智和社会发展,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而自主的人,而不是熊孩子。 温馨提示 当孩子: 3岁时,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4岁时,父母要教会孩子等待和自律 5岁时,父母要在诱惑训练中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身体力行地示范给孩子如何与他人分享 6岁时,孩子要在体育运动中,学会吃苦耐劳的精神
6月前
VIP文
VIP文
陈云娟 | 离过婚不是罪,二婚男中也有宝
“婚姻不是儿戏,不是谈谈恋爱这么简单的,我们不同意妳嫁他,他是二婚男,妳清醒点!” “妈,XX的人真的很好,我也爱他,你们不能因为他离过婚就判他死刑啊……” 所谓二婚男,是指一个男人曾经离过一次婚。 在世俗的眼光里,尤其是传统观念较执著的人,对于女人嫁给二婚男都抱着不看好、不鼓励的立场。 为什么呢?因为对于女人而言,婚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婚姻里需要经营爱情,但假如爱上一个“对爱有负担”人,那么女人需要的勇气和体谅则可能是加倍的。不是说他不值得爱,而是按照世俗的看法,他有着种种妨碍幸福的“牵绊”,而这个牵绊是他单靠自己很难克服的,例如: 1,感情洁癖:离过异,其感情就有了瑕疵,担心被婚姻伤害过后,很难再纯粹付出真爱 2,成为替身:女人嫁过去,成为重婚家庭里的替身,代男人照顾离婚家庭后的破碎、成为孩子的保姆还要修复男人受伤的心。最心累的是,所有人都在'评分'妳做得好不好 3,复杂的家庭关系: 离异有孩子的男人,除了要关爱孩子也无可避免因为孩子而需与前妻有所接触,这样的关系让现任妻子感觉不是滋味,甚至觉得自己才是第三者 4,继母的尴尬:无论离婚男人的孩子谁在抚养,都是他的亲生骨肉,这份关系注定是剪不断的,身为继母处在权利的尴尬境地 5,经济压力:除了𠄘担2份的经济压力,还得负责前任和现任孩子庞大的教育费。也许因为第一段的婚姻负担,还被迫降低再婚家庭的生活品质而引起冲突 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尹天仇对着柳飘飘深情地说:“不上班行不行?” 柳飘飘:“不上班你养我啊?” 尹天仇:“我养你啊!” 有多少女人因为这句情话而感动到眼眶泛泪? 并不是女人养不起自己,而是有个人毫无掩饰坦荡荡地把自己剖开在面前,珍宝般呵护。这,就是很多女人想要的感情,虽知道对方也许无法养活自己,却愿意携手并肩同行。 一段感情要不要深交,不是建立在对方是初婚或二婚,而是这个男人值不值得。 并非所有离婚男人都是不值得携手相伴的,也并非所有离婚男人都是好人。如果妳遇见的真爱是二婚男,千万别说妳只在乎他的现在和未来,过去已经过去不重要了,因为他的过去将造就他成为怎样的人。所以,关于他离婚的事,关于他的过去,妳了解多少? ──他离婚多久了?真正走出伤口了吗? ──离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要知道他以前的婚姻模式到底是怎么样的,他的行为到底是怎么样的) ──离婚事件让他学习了什么? [vip_content_start] ──他的前妻是个怎样的人,他们的关系现在如何? ──你有准备好他会以前家庭事情为先吗? ──他有财务的压力吗? ──他对你们的感情或婚姻有怎样的期待? 一段婚姻失败,决对不会是一个人的问题。 有人说二婚男人像个宝,嫁给二婚男人的好处多多,例如生活经验丰富、更懂的呵护女人,因为了解了婚姻经营的不易、对自己的臭毛病有了清楚的认识,并为了美好的关系而愿意去改正、更愿意沟通、性经验更充足也更懂得婚姻的意义。 跟据统计数据,男人越离越怕离。他只要想到离婚所付出的经济、情感等成本,一旦想要再次走进婚姻之前,会格外珍惜这关系。这也许是害怕情感再次受伤,又或许仅仅出于成本考虑,再遇到关系矛盾和婚姻问题,他会更用心地去处理。 对于男人,再婚如果又失败等于彻底地自我否定了,所以没有什么比挫折更能让男人成长。 未婚男人求婚用浪漫,离婚的男人更接地气,直接用的是房子和存款加浪漫。一次婚姻,足够让男人从中学会如何与女人相处,怎么尽丈夫的责任和义务。故,二婚男如果不是因为对婚姻不忠、暴力问题、品行问题而导致离婚,那接下来就可以问问自己,你们之间交往的过程到底怎么样,舒不舒服,感受好不好。 最后要谈谈二婚带孩子的男人能嫁吗? 首先,要承认对于一个未婚未生孩子的女人来说,第一次当妻子就要同时当别人的后妈,这是个大挑战,因为即使妳是真心对待,孩子也未必在短时间接纳妳为母亲。此外,如何应对他与前妻的种种纠缠也是让人深感疲惫和无奈的。孩子与前妻这问题是要被认真讨论的,如果没有说清楚,爱在现实生活中会被一点一点磨灭的。 一个好男人,即使他是离过婚的,也不应该被错过。爱都是相互的,只要真心诚意地待人好,在二婚家庭里,处理好孩子的问题,两个人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并且以爱为出发点,那么就可以共同规划未来,迎接新的婚姻生活。
7月前
VIP文
全国综合
陈云娟:老化不代表无欲 老人有权追求性福
老人可不可以拥有性生活?马来西亚乐龄照护协会第三届志工培训导师陈云娟指出,大部分人对于性与老化之间都有一个错误的迷思,认为人老了就不应该有性生活。其实,老化的生理变化会影响性需求、性欲及性反应,但不会影响享受性的能力。
2年前
全国综合
更多陈云娟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