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常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陈年旧事
VIP文
李系德 | 学校运动会 麻袋竞走传槟榔
“三足跑”又名“二人三足”,由两人搭档组成一队,左边那人的右脚与右边那人的左脚用布条绑扎在一起,互相配合用“三只脚”来跑。千万勿让一个高佬配一个矮仔,不然便像电灯柱挂个老鼠箱,两只不协调的“长短脚”绑在一块,跑起来很易摔到…… 我小时就读的吉隆坡半山芭中华辟智华小,每年3月29日校庆,都举办运动会。可惜学校范围不大,无法像默迪卡体育场那样设下绕场一圈长达400公尺的跑道,只能在满地泥沙的操场举行。一条条笔直的跑道是临时用洒白粉的方式划分而成的,因长度有限,不能进行400公尺或200公尺竞跑,只能跑100公尺。如果是接力赛跑,跑第一棒的选手从起点跑至跑道尽头,其第二棒队友接过棒后就转个方向跑回起点交棒给第三棒的队友,以此类推,碍于“地方浅窄”,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 小学同学林文涛最近在我们的WhatsApp群组分享一张他二年级参加运动会赛跑的旧照片。他手长脚长,跑得特别快;图中可见他领先跑在最前面,轻易赢得第一,其他选手远远被抛在后头。如用赛马术语来形容,就是“胜出几个马位”,不是“只赢一个马鼻”那么接近,更绝非“叮当马头”不相上下。他还代表学校参加雪州南区小学运动会,在个人竞跑和校际接力赛都赢得金牌,堪称“飞毛腿”! [vip_content_start] 每次开运动会,我们都唱一首雄壮好听的〈运动会歌〉:“天气晴和,国旗飘飘,运动会今朝开幕了。游戏舞蹈跳远跳高机械操,赛球赛跑接着还有团体操,观众们忙着定眼瞧。鼓掌声中胜不骄傲败不恼,全体选手再接再厉显英豪,看结局谁能得锦标!” 戴眼镜的斯文老师谢如今上体育课时教我们跳远,跳进前面的沙堆里,他把这项目称为“跳沙池”。(香港有人将意大利时尚名牌“Versace”搞笑译成“滑沙池”,倒像是跳沙池时不慎在沙堆里滑倒了!) 有首粤语童谣唱:“走得快,好世界;走得嚤,冇鼻哥!”广东话“嚤”是动作缓慢的意思,我这个“嚤者”天生不是运动的料,跑得不够快,注定没有“好世界”;跳得不高也不远(不像影星陈思思的丈夫高远),不会步步高升或像“三级跳”那样连升三级,未够水准参加正规竞赛项目,只在一些趣怪项目凑凑热闹。 “三足跑”又名“二人三足”,由两人搭档组成一队,左边那人的右脚与右边那人的左脚用布条绑扎在一起,互相配合用“三只脚”来跑。千万勿让一个高佬配一个矮仔,不然便像电灯柱挂个老鼠箱,两只不协调的“长短脚”绑在一块,跑起来很易摔到“一仆一碌”! 至于传槟榔接力竞走,学生手持汤匙,上面装载着一枚槟榔,跑到下一个接棒的队友处,把汤匙上的槟榔倒进对方的汤匙上,让他接力跑。槟榔绝对不能跌下地,免得捡拾时拖慢速度又被扣分!另一种麻包袋接力竞走,选手整个人套进一个大麻袋里,两手抓紧麻包袋口的左右两侧迈步开跑。麻袋里空间不大,限制了两脚挪动的步伐,若跑得太快,就会被绊倒仆崩个鼻!跑到下一个队友处,自己便从麻袋跳出来,让他套进麻袋里接跑第二棒。有一年我参加麻袋接力赛,我们那队跑得第三名,衰衰哋都攞番个奖,聊以自慰!
3星期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摸盲公”与“搞柄柄”
“摸盲公”游戏,经过猜拳,猜输的小孩充当“盲公”,从裤袋取出四方形手帕,对折成三角形,再折几下确保够厚不会透视,便用来绑在头上蒙住双眼。大家扶着盲公带他旋转几圈,各人就四处散开,让盲公开始伸出双手乱摸去抓人…… 小时候和街坊小朋友及同学玩过不少集体游戏,在五六十年代那个没有手机和电子游戏机的时期,这些不用花钱的游戏就是我们主要的消遣节目了。 有种游戏叫“摸盲公”(香港叫“耍盲鸡”),玩伴经过“啦哩啦揼碰”和“Wan Tu Soong”猜拳后,猜输的小孩就充当“盲公”,从裤袋取出四方形手帕,对折成三角形,再折几下确保够厚不会透视,便用来绑在头上蒙住双眼。大家扶着这盲公带他旋转几个圈,转到“陀陀拧”,晕头转向失去方向感,各人就四处散开,让盲公开始“盲摸摸”的伸出双手乱摸去抓人。玩的地方通常是安全的平地,以免盲公摔倒仆崩个鼻。我们也划定范围,不能躲闪到远远去。哪个孩子最先被抓到,便受罚成为下一个盲公去抓人。 另一个难度更高的玩法,是当盲公抓到一个人后,要摸他的头发和眼耳口鼻,去辨认是哪个小朋友,必得猜对他是谁才算胜出。这使我想起那个“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被摸者假如是光头或戴眼镜的,就很容易因本身特征暴露出身分。(不过我们那年代的小孩,几乎是没有人戴眼镜的,不知是很少人有近视眼或是家长花不起钱为孩子配眼镜?)被摸时假如忍不住笑出声来,被盲公认出其声音,那就自己攞嚟衰了!如今这年代的小朋友要玩“摸盲公”也不方便,因为新一代身上多数没有手帕,只惯于用纸巾,无法拿来蒙住眼睛。 [vip_content_start] 最普遍的捉迷藏游戏,我们在本地广东话叫“搞柄柄”, “柄”有“藏起”的意思,躲藏起来叫“柄埋”;假如恶作剧偷偷藏起某人的眼镜害他瞎找一通,就说“柄埋佢副眼镜”。但在香港,捉迷藏却称“伏匿匿”,带有伏身匿藏之意,粤音读为“仆Lay Lay”;另一说法叫“捉依因”,据说源自“捉依人”的变音。台湾人用华语唤为“躲猫猫”,像动作快速敏捷的猫那样躲藏起来。 “搞柄柄”游戏中,猜拳输掉的小孩成为去找人那个,他把脸孔伏向墙上或树干上,用手揞着眼睛,由“一”数到“一百”,让其他小孩有时间到处躲藏,不过他数数目时,也不用每个数字去数,而可以偷工减料,喊:“一五一十,十五二十,廿五三十……九十五一百!”时间缩短很多。一数完一百声,就到处去寻找匿藏起来的人。有些小孩为了藏身,不惜狷窿狷罅,甚至不顾卫生藏在垃圾桶后面。最早被找到的,下回就由他去找人;最后一个被找到的则成赢家。 万万没想到,过了几十年后,如今我竟然童心未泯,又有机会再玩捉迷藏了。我那个念小学二年级的二孙女,每次放学回来,见我在工作室对着电脑打稿或看版而背向着房门,就会喊一声:“爷爷!”然后飞快匿藏起来,让我上楼下楼跑遍整间屋子各个房间去找她。有时冷不防她从藏身的房门背后突然跳出来“Hoo!”的一声,吓得我哈哈大笑!也许有人会笑我:“几十岁人仲玩?都唔化嘅!”
1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啦哩啦揼碰 食饭唔使餸
我童年时经常和一班小朋友一起玩集体游戏,广东话把“玩”称为“搞”,我们喜欢“搞捉捉”、“搞柄柄”(捉迷藏),还有“摸盲公”、“麻鹰捉鸡仔”等。所谓“搞捉捉”,就是玩“兵捉贼”的游戏,先猜拳分派由谁人做兵或做贼…… 小孩子的天性是贪玩的,许冠杰的歌仔〈最紧要好玩〉就唱尽各种有趣的玩乐方式,但歌词中的“乘坐穿梭机打个空翻,云雾里绑起双脚跳栏”却似乎有点失实和犯驳,因为双脚被绑起后,想跳起几吋都难,又怎可能跳栏呢?若不顾后果奋力去跳,恐会像“倒栽葱”般摔到鼻青脸肿! 我童年时经常和一班小朋友一起玩集体游戏,广东话把“玩”称为“搞”,我们喜欢“搞捉捉”、“搞柄柄”(捉迷藏),还有“摸盲公”、“麻鹰捉鸡仔”等。 所谓“搞捉捉”,就是玩“兵捉贼”的游戏,先猜拳分派由谁人做兵或做贼。我在70年代末期看了章国明导演、张国强主演那部著名香港新浪潮电影后,才从其片名知道这游戏在香港叫“点指兵兵”。我们猜拳时,每个小孩伸出竖起拇指的拳头,一只叠一只,上面那只手夹住下面那只的拇指,然后从最上面的手开始向下数,边数边用广东话唱:“点兵兵,又兵兵,点到谁人去做兵!”数到做“兵”那只手,那小孩就被指派做兵。接着再边唱边数:“点贼贼,又贼贼,点到谁人去做贼!”数到做“贼”那只手,那人便做贼。由做兵的去捉做贼的,一个跑,一个追。 [vip_content_start] 另一种更普遍的猜拳方式,是一群小孩围成小圆圈,各人边将手掌伸出翻来覆去边用广东话喊:“啦哩啦揼碰!”每翻手掌一下,就随着节奏喊一声,结果手掌呈正面或反面占少数的几个小孩,就可豁免不用再猜拳,而占多数那几个则继续猜,直至最后剩下两人对决,改为互相以象征“剪刀、石头、布”的手势出拳定胜负。这决胜方式广州话叫“猜呈沉”,本地则叫“WanTu Soong”,可能源自变音的英语+粤语“OneTwo送”,最后一下“送”出去。另一名称是“WanTu 出”,源自 “OneTwo出”,看看“出”什么手势。最终猜拳猜输了的小孩,就负责捉人,追着其他玩伴来捉;谁最先被捉到,便改由他去捉人。 此游戏还有一种进阶版的叫“单脚捉人”,捉人者不能双脚着地奔跑,只能以“金鸡独立”式单脚行动,像“铁拐李”般用一只脚跳着去追人来捉。由于难度颇高,便划定范围,奔跑逃避者不能跑出圈外,否则便算犯规,罚他替代来捉人。单脚捉人者只需用手触拍到逃跑者的身体,便算捉到,而不必真的把对方捉到紧紧。 更有趣的是,我们以“啦哩啦揼碰”方式猜拳时,有时还唱着一首有押韵的广东话童谣:“啦哩啦揼碰,食饭唔使餸;阿妈打我唔痛,阿爸打我奶奶屎忽痛!”这首歌也不知是哪个“仙家”的创作,既搞笑又无厘头。食饭唔使餸就等于没有餸菜而硬啃白饭,太凄惨太折堕了!阿妈打我唔痛,可见这顽皮仔多么“韧皮”!最后一句的“奶奶”,非华语所指的祖母,而是粤语所指的家婆。参与猜拳的全是未成年小童,当中的女童尚未结婚,怎会有家婆?而阿爸打她,又岂会祸延至她的家婆屁股受罪呢?
1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真人版人肉棋子与三国象棋
象棋向来是由两个人对弈的,后来却有人发明了“三国象棋”,让3个人一起玩,棋中的将帅也转变为魏、蜀、吴三国君主,其他棋子与传统象棋无异,只是从两方对阵改为三方混战,各依利害关系互相克制…… 小时候玩过很多棋类游戏,度过欢愉的玩乐童年。陆军棋玩腻了,我们又玩“加码”的海陆空军棋,除了原有的陆军棋子:总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外,海军棋子按战斗力高下排列有:主力舰、巡洋舰、炮舰、驱逐舰、潜水艇,玩法同样是以盲棋相碰,优胜劣败;空军有战斗机和侦察机,陆军还增加了射击敌机的高射炮。总之海陆空大混战,打到七国咁乱,我们也玩到头晕眼花! 国际象棋又名西洋棋,立体棋子塑制得外形精美,看似比较高档,黑白双方各有16只棋子,包括King(王)和Queen(后)各一只,Bishop(象)、Knight(马)、Rook(车)各两只,排在己方第一行;而Pawn(兵)共有8只,排在第二行。 King等于中国象棋的将帅,只能横、直、斜走一格,一被吃掉便全盘输掉玩完!Queen横、直、斜走皆可,格数不限,威力最大,此处王后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母仪天下,女人大晒!Bishop只能斜走,Rook只能横走和直走,同是格数不限。Knight可走到6个方格的对角处,即直走两格后再往旁边走一格,就像中国象棋的马行日。Pawn第一步可前进一格或两格,过后只能前进一格,不可后退,永无回头路。这种西洋象棋的玩法十分繁复,特殊走法变幻多多,甚至可以“王车易位”,我们小时并不擅长玩,还很容易“睇漏眼”,让棋子被对方的Knight吃掉,防不胜防! [vip_content_start] 曾看过1973年演员阵容鼎盛的豪华版西片《三剑侠》(The Three Musketeers)上下集,在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宫廷里,玩西洋象棋时竟由32名侍从穿上象征各棋子的服饰,听从王室对弈者指挥,在实景巨型棋盘上行走。这种真人版的“人肉象棋”对弈法,的确别开生面,创新构思令观众大开眼界! 华语片也不执输,一样有真人充当棋子上阵的“人肉版中国象棋”,那是楚原在1976年导演的古龙小说武侠片《天涯.明月.刀》,狄龙演的傅红雪,面对强敌手下的“琴棋诗画剑”五大杀手,各别将本身擅长的技艺幻化成攻击性招式。两月前逝世的徐少强饰演的象棋高手顾棋,竟摆出以手下充当棋子的象棋战阵,把车、马、炮、卒转变为真人版具体武器,将棋局化作真实战场,创意堪称一绝!(顺带一提:“琴棋诗画剑”五大杀手之一俞琴的扮演者李丽丽,甫于数天前不幸病逝。) 象棋向来是由两个人对弈的,后来却有人发明了“三国象棋”,让3个人一起玩,棋中的将帅也转变为魏、蜀、吴三国君主,其他棋子与传统象棋无异,只是从两方对阵改为三方混战,各依利害关系互相克制。例如蜀军的炮移向正中路,可以同时轰击魏军和吴军的君主,后两方须按行走次序阻挡或躲闪化解危机。这种三国象棋相当复杂,三方混战起来局面也非常混乱,难以左右兼顾,可能因此难以流行。正是: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三人对弈,匪夷所思!
2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棋王争胜之歌与象棋诗谜
以《棋王》为名的名家小说有两部,台湾张系国写的是五子棋,中国大陆锺阿城写的是中国象棋。其实我也认识一名棋王,童年在吉隆坡半山芭乐园区读小学下午班时,上学或放学常帮衬学校附近的小贩阿伯喝一碗透心凉的凉粉雪,原来他是赢得全国象棋赛冠军的棋王侯九…… 以《棋王》为名的名家小说有两部,台湾张系国写的是五子棋,中国大陆锺阿城写的是中国象棋。其实我也认识一名棋王,童年在吉隆坡半山芭乐园区读小学下午班时,上学或放学常帮衬学校附近的小贩阿伯喝一碗透心凉的凉粉雪,原来他就是赢得全国象棋赛冠军的棋王侯九。可惜我捉到鹿都唔识脱角,只顾看他表演小戏法逗我们小顾客开心,而不会趁机向他讨教几道杀棋绝招,所以我的象棋技术只停留在“棋屎”级数。 弈棋的广东话叫“捉棋”,那时有一首香港谐星郑君绵与马来亚歌手马仔合唱的粤语谐趣小曲〈棋王争第一〉,描述两名棋手“捉棋”时斗嘴,曲调取自李大傻讲古节目的粤乐〈旱天雷〉(“边个话我傻”),有趣的骂战歌词我大致还记得:“(郑)捉过系你赢,我请你食粉果;不过系我赢呢赢呢你输又如何?(马)两家对敌全咪求人助,若然你胜我,请你食烧鹅喺啦!(郑)我用边炮出马,(马)把象上嚟拦阻,(郑)我督卒过!(马)我回马就捉,你仲有唔衰?食你中卒又如何!(郑)我有全胜办法点怕你食我?双车一炮就快包抄过咯㖞!(马)上象上象,(郑)喂,过河过河!点会咁捉?(马)只象肚饿,乜都吔啊,你嬲得几多多唧?” 我最早就是听到这首歌里各棋子的走法,而对象棋有初步认识,知道马仔出茅招“飞象过河”是违规的。但即使耍赖皮让象过了河,其杀伤力也不大,象只能行田,其路线无法进入敌方的九宫,根本不能吃人家的将帅!若硬要如此“不按棋理出棋”,车也可以行田了,可强词夺理解释为那是农药喷洒车或农作物收割车! [vip_content_start] 当年我父亲每星期都买一本《今日世界》杂志回来,里面有一个象棋专栏,先后由香港棋王李志海和台湾棋王李天华主持,以一个残局图谱,教导读者如何一步步杀棋的着法。我从这里学会看棋谱,棋盘共有9条直线,从右至左每一条线依次由“一”至“九”的数字为名。开局时右边的炮移去中路打敌方的中卒,着法叫“炮二平五”;左边的马出闸行日,叫“马八进七”。敌方依其从右至左线条的号码,则用阿拉伯数字由“1”至“9”予以区分。 记得某期《今日世界》有一幅图画,画着日落西山的背景,一名带着斧头的古装樵夫与对手弈棋,图边配上一首反映图中景物的七言绝句诗谜:“可怜暮日沉沉落,半局残棋未乐观;纵使斧斤犹不烂,欲和无口鬦无门。”要读者猜一个国际城市名。 原来这是“拆字格”诗谜:第一句把“暮”字下面的“日”去掉,剩下“莫”;第二句只取“棋”字一半的“其”,第三句从“斧”字取出“斤”,“其”与“斤”合成“斯”;第四句“和”字无口剩下“禾”,“鬦”字无门剩下“斗”,“禾”与“斗”合成“科”;所以谜底是“莫斯科”!这诗谜暗藏玄机,可谓像棋局一样布局精深巧妙!
2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双重炮 卧槽马 兜笃将军
棋子中最大的是将帅(我们小时称之为“阿婆”),只可在己方的九宫内行一步,一被吃掉就全军败阵玩完。每当欲吃敌方将帅前,都得先喊叫一声:“将军!”让对手以其他棋子阻挡护驾,或将帅自行“坐歪”躲闪…… 小学时期玩的棋类,最讲求技术的是象棋。双方各有16只棋子:将/帅各一只、兵/卒各5只,还有士/仕、象/相、马、车、炮各两只。两军隔着“楚河汉界”对阵,杀得日月无光! 棋子中最大的是将帅(我们小时称之为“阿婆”),只可在己方的九宫内行一步,一被吃掉就全军败阵玩完。每当欲吃敌方将帅前,都得先喊叫一声:“将军!”让对手以其他棋子阻挡护驾,或将帅自行“坐歪”躲闪。假如奇兵突出从一个出其不意的角度去袭击将帅,粤语叫“兜笃将军”(兜转到后方去叫将)。 士/仕只可在己方的九宫内斜行一步,挡在前面保护将帅,这是“士为知己者死”还是“士为‘资’己者死”(为付工资给自己的主公而送命)呢?象/相行田,沿“田”字形的对角线走两步,如“田”字的中心有棋子就不能行,这叫“塞象眼”。此象不是“小飞象”Dumbo,所以不能“飞象过河”! 马行日,依“日”字形而行,走一步再斜跳一步,有8个落点可行,故称“八面威风”;若前进方向那一步有棋子挡着,就因“绊马脚”而不能走。马最厉害的一招是窜到敌方象前面一格的位置,叫“卧槽马”,既可吃将帅又可吃车,此谓之“将军抽车”,敌方唯一应变之策只有“弃车保帅”。(中国羽球女双名将陈清晨打球时经常高喊:“我操!”被疑“爆粗”,但她的拥趸却解辩说她并非喊“我操”,而是说“卧槽”,借以向搭档贾一凡提议采取“卧槽马”战术。哈,咁都得?打羽球又不是弈象棋,真系“死都拗番生”!) [vip_content_start] 炮的杀伤力颇大,要吃对方棋子时中间需隔着一只棋,充当发炮的炮台。如其炮台是己方的马,处于炮轰目标的前两格,那只棋子欲躲闪向左或右一步也会被马吃掉,这阵势叫“马后炮”,是精妙的双杀招式,跟俗语中比喻“事后孔明”于事无补那句“马后炮”大不相同。如两只炮叠在一条直线叫将,称“重炮将军”,敌方将帅如不能坐歪,就必死无疑! 车的威力最猛,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如想削弱敌方的战斗力,最好是先吃掉他的车,这近乎期望过高兼妙想天开。有句广东俗语挖苦一个人贪得无厌,便说:“乜你想食人哋只车咩?咁大谂头?!”身分低微的兵卒每次只可行一步,不能后退,行就行先,死就死先;率先牺牲的卒仔,叫“烂头卒”。但兵卒一过了河便可以横行,到了残局更能发威! 以象棋术语为名的影视作品,中国大陆有电视剧《过河卒》,香港无线则有《将军抽车》。电影方面,中国有《卧槽马》,台湾有《过河小卒》,香港也有《飞象过河》、《卒仔抽车》,其《马后炮》里,一对西洋夫妻在惊恐之下,老公大喊:“My God!”老婆则惊呼:“My Jesus !”不懂英语的郑则士以为他俩在说广东话,回应道:“原来老公卖葛,老婆卖芝士,拍硬档揾食!”编导有如“车天车地”大放无烟大炮!
2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象狮虎豹恶斗 碰盲棋夺军旗
我小学三年级常到剑标书局买各类棋子,带回学校跟同学玩。最常玩的是斗兽棋,双方各有8只棋子,由强至弱依次为:象、狮、虎、豹、狼、狗、猫、鼠;两棋相碰时,较强的可把较弱的吃掉;若同类相斗,则可互吃…… 在五六十年代,从吉隆坡半山芭适苑酒家对面那条小巷走进去,有一间剑标书局,我小学三年级常到此买各类棋子,带回学校跟同学玩。 最常玩的是斗兽棋,双方各有8只棋子,由强至弱依次为:象、狮、虎、豹、狼、狗、猫、鼠;两棋相碰时,较强的可把较弱的吃掉;若同类相斗,则你可吃我,我也可吃你,看谁能抢占先机。象虽然最强,可吃大部分其他兽类;但“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虱”,偏偏会被最弱的鼠吃掉,理由是老鼠可钻进大象的耳朵里,弄到它惨不堪言! 棋盘上有两条河,只有鼠可潜入河中逃避追杀,而狮与虎则可从河跳跃过对岸,除非被河里的鼠阻挡着;斗兽棋的象也像象棋的象,不能“飞象过河”!对弈双方在底部正中央有一个兽穴,被3个陷阱包围护卫着。甲方的棋子如成功闯进乙方的兽穴,便算胜出;不过先进入兽穴前面的陷阱时,乙方如有任何较弱的棋子在陷阱旁边,都可把陷阱里的甲方棋子吃掉。我是玩棋才认识 “陷阱”两字并学懂其意思,过后就常自我警惕在现实生活中切勿掉进他人设的陷阱里! [vip_content_start] 小孩子玩斗兽棋,可领悟弱肉强食的人生道理,但玩多了,是否潜移墨化也沾染上野兽的特性呢?最怕会变得愚钝如大笨象、凶悍如河东狮、阴险如笑面虎、残忍如金钱豹、咸湿如色狼、卑贱如走狗、傲慢如高窦猫、胆小如过街老鼠…… 四年级时同学改玩陆军棋,由两人对弈,另一人当公证人。对阵双方把木制的长方形棋子(每方25枚)竖起列放在本身阵地,背面朝外,只有自己看到己方是什么军阶的棋子,而看不到敌方棋子的身分。军阶从高至低依次为:总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工兵;另有手榴弹和地雷。棋盘上有两个大本营,其中一个摆放最重要的棋子军旗。 玩时双方轮流移动棋子前进,跟敌方的棋对碰,这相等如碰盲棋,由公证人审视哪只棋子军阶较高,便可留在战场继续冲锋陷阵,军阶较低那只棋则阵亡出局。相碰的两棋如军阶一样,便同归于尽;若碰上手榴弹,就被炸到粉身碎骨,双双出局。地雷摆放后不能移动,谁碰上谁倒霉,一起玩完,只有身分最低的工兵可把地雷挖走。最后任何棋子攻进敌方大本营夺得军旗,便获最后胜利。 那时我们为增进游戏乐趣,便搞怪的将一些棋子取上电影明星名字为外号,或以粤语谐音取代。例如总司令叫司马华龙、军长叫郑君绵、师长叫马师曾、旅长叫凤凰女、营长叫李宝莹、连长叫紫罗莲、军旗叫吕奇、手榴弹叫刘克宣、地雷叫金雷。这些五六十年代的演员恐怕新一代都不认识了,若换作八九十年代,新玩家为棋子取的外号可能变成:总司令叫司马燕、军长叫胡军、师长叫“师兄”刘浩龙、旅长叫吕良伟、营长叫袁洁莹、连长叫陈玉莲、军旗叫吴奇隆、手榴弹叫刘德华、地雷叫雷颂德。
2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玩蛇棋飞行棋 领悟人生哲理
玩蛇棋时,有些情况跟现实生活的遭遇很相似。当棋子还差几格就走到终点,只需掷骰掷中刚刚好的点数即可胜出,可惜却偏偏掷不对,反而落在蛇头上,一下子便坠落到最下面的谷底,又得从头再来。好比争取独中受承认,差最后一里路永远都走不到…… 小时候三姐教我玩蛇棋,棋盘是她自行绘制的,在白纸上画上横十格、直十格的图形,总共一百格;先从最下面那行开始在每个格内依次写上“1”至“100”的号码,再在棋盘各处画几把梯子和几条蛇。玩时轮流掷骰子,依所得点数将棋子逐格往前移动,当走到梯子的底部,可升上去梯子顶端,步步高升;但若走到的格子是蛇头,就得从蛇头滑落至蛇尾,一落千丈了!谁最先到达“100”那格的终点,就是胜出的赢家。 后来叔叔见我们的手绘棋盘如此简陋又“咸臭”,便买一副硬纸皮彩色蛇棋棋盘给我们,可折合起来,外面印有“Snakes & Ladders”字样,还画着个包头巾的印度小孩吹奏笛子,引得一条眼镜蛇从竹篓中冒升而起。我对这精美棋盘大为赞叹,像个“未见过大蛇屙尿”的“大乡里”! 玩蛇棋时,有些情况跟现实生活的遭遇很相似。当棋子还差几格就走到终点,只需掷骰掷中刚刚好的点数即可胜出,可惜却偏偏掷不对,反而落在蛇头上,一下子便坠落到最下面的谷底,又得从头再来。如此功亏一篑,叫“衰收尾”、“临尾香”或“临天光濑尿”,好比争取独中受承认,差最后一里路永远都走不到…… 蛇棋的创制者用梯子象征“向上爬”,以蛇象征被吞噬掉下深渊,可谓充满人生哲理。进入蛇棋的世界,就像在职场打拼,当掷中靓点数幸运地走到梯子的底部,就如“埋堆”埋得对遇上贵人,或船只泊啱码头,可从梯底扶摇直上,连升三级!相反的,踏入蛇头的格子,便等于碰上“笑骑骑放毒蛇”的阴险小人,笃你背脊打你毒针,害你沿着蛇身滑落至最低阶层,地位骤降,轻者“炖冬菇”,重则“炒鱿鱼”! [vip_content_start] 掷骰玩的棋类中,我觉得最好玩的是飞行棋,可供二至四人玩,棋盘上分为红、黄、蓝、绿4种颜色,各有4只飞机棋子,停放在各别的大本营基地。掷骰需掷到“6”点,才可把一只飞机棋子放出来起飞前进,视谁人的4只飞机绕一个圈最先全部进入同色的终点,便算胜出。 最过瘾的是,如前面有其他对手的飞机,你只要掷对点数,便可把它击落,让它回到起点,还得再掷得6点才可再出来飞。自己同一颜色的飞机,若掷对点数停在同一格内,则可叠在一起一同飞。要是4只飞机都叠在一起,很快便可一起飞抵终点取胜。只怕相叠的4只飞机被对手一次过击落,就如“冚包散”,全部打回起点! 俗语道:不要把所有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正是这个意思。如4只飞机分开来飞,虽然相继进入终点的速度较慢,但可避免被人一下子全部击落“一镬熟”的风险。当你掷出一个点数,就得考虑应移动哪只飞机最为有利,运用智慧衡量得失,有如对现实事件进行决策,大可借用那些带有“机”字的成语:机不可失、随机应变、当机立断、见机行事、神机妙算、伺机而动……但千万别投机取巧弄到自己危机四伏!
3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饮茶钱 打泻茶 偷饮门官茶
小时候听丽的呼声粤语广播剧,学会一句俏皮话,故事中的客人上门拜访时,主人要冲茶奉客,客人却打趣说:“我身家清白,唔使茶(查)。”借用“查”字的谐音,请主人不必奉茶那么麻烦…… 去中式餐馆酒家用餐,如要冲一壶唐茶来喝,可供选择的一般茶叶有:普洱、菊普、六堡、水仙、香片、龙井、乌龙、寿眉、铁观音、碧螺春等。 有人不喜欢寿眉这茶名,说听来像“寿没”,不吉利。我以前对铁观音这名称有些疑惑,观音形象慈悲温柔,并非铁石心肠,怎会与“铁”字扯上关系?原来此茶产于南山观音岩下,茶叶色深如铁,味厚甘醇,饮后心旷神怡,如观音洒降甘霖。据知茶叶中还有铁罗汉,属乌龙茶系。聚餐时如果是“观音请罗汉”(一人宴请多人)似乎就该喝铁观音,“罗汉请观音”(多人合资请一人)则喝铁罗汉? 以前每次去中国旅游,导游总是带我们去买当地出产的著名茶叶,喝了人家招待的茶水,就得“过水”大买特买。去杭州便买龙井茶,并听龙井的故事,原来清明前采摘的茶叶叫“明前龙井”,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龙井”;我想,立冬之前因天气太冷无法采茶,所以应当不会有什么“冬前龙井”,无法跟那句广东歇后语“冬前腊鸭”互相辉映了! 去到云南,一定会被带去买普洱茶,当然只是买便宜货,绝非达到天文数字的贵价品种。几年前,一筒总重量2491克的百年蓝标宋聘号普洱王,在拍卖会上以一千三百多万港元成交。据专家估计,如果用容量150cc的小壶泡冲约10克这顶级茶叶,一壶茶就要5万港元,约2万7780令吉,哗!饮咗晓升仙咩?! 记得小时候听丽的呼声的粤语广播剧,学会一句俏皮话,故事中的客人上门拜访时,主人要冲茶奉客,客人却打趣说:“我身家清白,唔使茶(查)。”表面说自己是好人,无需受到调查或审查,实则借用“查”字的谐音,请主人不必奉茶那么麻烦。 [vip_content_start] 久未见面的朋友在街上相遇寒暄几句后,临别前会例牌说一句:“得闲饮茶!”邀约对方有空时一起喝茶叙旧,其实这是一句无甚诚意的敷衍客套话,结果往往是双方都唔得闲,呢餐茶永远饮唔成! 至于“饮茶钱”,是买卖产业中间人所得的佣金,或暗喻枱底交易的贿赂金。考驾驶执照要付“饮茶钱”更是公开的秘密,考生必须请有关方面“喝咖啡乌”,才可顺利取得一张“咖啡乌礼申”! 广东俗语“打泻茶”是指女子配婚吃了男家茶礼后,未来夫君忽然辞世,成为守“望门寡”的寡妇。我最早知道这句话是儿时听粤曲〈银河抱月归〉,任剑辉演的司马相如向红线女演的卓文君琴挑示爱,新寡的文君问他一句:“乜你唔怕‘打泻茶’咩?” 还有一句“偷饮门官茶”,门官就是土地公,神龛放置地上,摆着几杯茶供奉。家长怕小孩不懂事偷喝那些不卫生的茶,便吓唬小孩哄骗道,谁若偷喝了门官茶,便会被神灵惩罚而狂笑不止。后来演变至,如见有人大笑或偷笑,不知他因何而笑,便问一句:“你为乜咁好笑?系唔系偷饮咗门官茶?”不过这类陈年俗语,如今已没有人说了,恐怕迟早失传。
3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猴子采茶马骝搣 并非烂茶渣
听过“马骝搣”吗?这种茶叶有时是由马骝采摘的,广东话“搣”是捏、掐、截断的意思。这是铁观音品种的极品优越茶叶,据说其茶树生长在悬崖峭壁,若由人去采茶十分危险,于是训练身手敏捷的猴子爬到峭壁去采…… 茶,在“开门七件事”排第七位。文人雅士视品茶为优雅消闲的艺术享受,但市井小民喝茶只为解渴,不懂得细心品赏,而像“牛嚼牡丹”那样大口“牛饮”。 我小时候家中每天都泡一壶中国茶,我们称之为“茶叶茶”,外人听来可能觉得怪异,茶当然是由茶叶冲出来的嘛,叫“茶叶茶”未免有些画蛇添足了。 我父亲每次买一大包廉宜的茶叶碎回家,可以泡冲很久。很多年后听到许冠杰在〈加价热潮〉里唱:“红豆沙,茶叶渣,全部要加惨到极……”唉,连“茶叶渣”这种烂贱之物都要加价,可谓惨过厨房嘅垃圾铲!那个年代有一句俗语:“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烂茶渣。”指女人到了三十岁就像 “烂茶渣”那样身价大降,没有男人看得她上眼。这句话到了现在已不合时宜,如今只要保养得宜,连四五十岁的女人都可以成为“美魔女”,何况三十岁这大好年华! 后期我家改喝颜色深茶味浓的六堡茶,不必放太多茶叶便可泡冲一大壶。“六堡”的粤语跟“绿宝”同音,如你去茶餐室说要喝“六堡”,伙计可能以为你叫的是绿宝橙汁汽水哩! 还有一种很香的茶叶,叫“白毛猴”,叔叔有时会叫我去杂货店买一小包,冲起来特别香特别好喝。好茶似乎都跟猴子有关,有听过“马骝搣”吗?顾名思义,这种茶叶有时是由马骝采摘的,广东话“搣”是捏、掐、截断的意思。这是铁观音品种的极品优越茶叶,绝非“烂茶渣”那么cheap,据说其茶树生长在悬崖峭壁,若由人去采茶十分危险,于是训练身手敏捷的猴子爬到峭壁去采,马骝将茶叶从茶树上搣断采下,遂得“马骝搣”之名。原来猴子除了被训练采椰子,还会采茶,真是有如外省人讲广东话发音不正般的“猴赛雷”——“好犀利”! [vip_content_start] 印象中采茶工人多半是姑娘,连歌仔都有得唱,最耳熟能详的是刘韵和江宏合唱的〈茶山姑娘〉,歌中的牧羊青年唱道:“山上的茶树青又青,采茶的姑娘真多情;歌声儿好像黄莺啼,教我怎能不动心?”这种唱歌 “撩女仔”的旧式“沟女绝招”在五六十年代十分普遍,唱下去演变成牧童和采茶女“郎有心,妹有意”一唱一和的调情对答,结局完美。可是,假若采茶的不是个姑娘,而换上一只马骝的话,唱情歌来调情岂不是大煞风景?!人家“对牛弹琴”已经够冇瘾了,你却“对猴挑情”,简直更加戆居! 我较喜爱的是那首〈采茶扑蝶〉,第一段唱:“百花开放好春光,采茶的姑娘满山岗。手提着篮儿将茶采呀,片片采来片片香,采呀,采呀,片片采来片片香……”听到歌中那句“片片采来片片香”,我似乎有所顿悟:我们经常喝的那种味道清香的“香片”茶叶,莫非是因这句歌词产生灵感而命名的? 不过回心想想,我还是不应该如此武断地牵强附会胡拼乱凑,不然人家还以为我喝了太多台湾乌龙茶,而摆出这个大乌龙哩!
3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妒妇打烂醋埕掀酸风醋雨
“醋”字也可借用在男女关系上,为爱情而嫉妒,就叫“吃醋”或“呷醋”。不知是否一般人认为女人比男人容易产生妒意,所以“嫉妒”两字都以“女”为部首?经常吃醋的女人,号称“醋娘子”或“醋坛子”…… 在“柴米油盐酱醋”排第六位的醋,是独沽一味的调味料,味道只得一个“酸”字。 以前酒席宴会仍盛行吃鱼翅的年代,重头好料蟹黄鱼翅或天九翅出场时,总会附上一小碗深褐色的浙醋。有些宾客会在自己那碗鱼翅里加一匙羹浙醋,认为可消除鱼翅的“腥味”;但我从来不加,因觉得鱼翅鲜而不腥,若加了醋,岂不是大煞风景破坏了原汁原味鱼翅的鲜美? 初生婴儿到了“十二朝”,家中长辈都会煮酸姜猪脚醋派发给亲友分享喜悦。从前我是不喜欢吃猪脚醋的,觉得酸到“揦口揦脷”,直至几年前才终可接受而照吃不误。猪脚醋里的醋蛋被醋腌得格外坚实,蛋白外层从柔软变为“硬净”,咬下去另有一番爽口弹牙的口感。 我幼年时偶尔顽皮不听管教,我妈便骂:“乜你咁韧皮㗎?!好似食咗‘牛X蒸醋’!”所谓“牛X”,就是“牛欢喜”。广东人什么古灵精怪的“核凸嘢”都敢吃,难道真的有这么一道既诡异又恶心的“名菜佳肴”?也许母牛的那个部位用醋蒸过后被其酸性揦到收缩起来,变至又韧又硬,小孩如果吃了,也会变得格外“韧皮”,用藤鞭来打都能抵受得住,不听话又不受教! [vip_content_start] 以醋烹煮的美食中,我最喜欢吃海南面,跟福建面一样也是用大碌面充当主角,但没有下黑酱油,色水甚淡,配料除了猪肉、鲜虾、鱼饼,还放切成丝条的生洋葱、生黄瓜及红辣椒,另加煎得香味扑鼻的鸡蛋,炒成多汁的一大盘。没有胃口时,海南面可说是最佳选择,一吃就顿时开胃消滞,都是酸醋发挥的功效!我常帮衬的那个面档,海南面比福建面和广府炒多收一块钱,相信是因为需把生洋葱、生黄瓜及红辣椒切丝,还得另外煎蛋,工序繁多,很多面档可能为怕麻烦而没卖海南面! “醋”字也可借用在男女关系上,为爱情而嫉妒,就叫“吃醋”或“呷醋”。不知是否一般人认为女人比男人容易产生妒意,所以“嫉妒”两字都以“女”为部首?经常吃醋的女人,号称“醋娘子”或“醋坛子”,若见自己所爱的男人跟其他女人“咿咿挹挹”打情骂俏,立时便醋意横生,广东俗语称为“打烂醋埕”——装醋的埕子一经打破,醋汁流出,就会有一股酸味到处飘扬,旁人也可感受到那阵酸风醋雨。 “呷醋”的典故,相传是唐太宗见功臣房玄龄畏妻如虎,便故意赏赐几个美女给他作妾,房夫人当然不肯接纳。唐太宗便跟她摊牌,说她如不允许夫君纳妾,就得喝下一壶毒酒。她竟毅然拿起毒酒就喝,宁死也不愿把丈夫分给其他女人共享。谁知唐太宗赐给她的并非真的毒酒,而只是一壶陈醋,喝了也不会死,过后大家便以“吃醋”来形容妒忌了! 如是捉错用神没来由的争风吃醋,就叫“呷干醋”。据说常喝黑醋有瘦身功效,其实 “呷干醋”也一样可减肥,若神经过敏以为爱侣钟情他人,终日疑神疑鬼醋海翻波气到吃不下饭,想不瘦才怪!
3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膝头哥唔食辣椒酱 酱缸文化
这个年代到火锅店吃火锅,酱料之多,令人目瞪口呆!有甜辣酱、辣椒酱、番茄酱、糖醋酱、豆瓣酱、蒜蓉酱、芝麻酱、花生酱、沙茶酱等等,五花八门,酱多眼乱。有些人有选择困难症,干脆将几种酱料“乱点鸳鸯谱”地混和起来,变成“混酱”…… 在“开门七件事”排第五的酱,是增进食材味道的蘸料,地位不算很重要,但对“食得招积”的老饕而言,用餐若欠缺了酱料总会感到“啰啰孪”,认为美中不足。 我的哥哥是个卖猪肠粉和酿料的小贩,在我少年时代,常见他用一个巨型大镬煮酱料,煮面豉酱时,阵阵咸香随风飘扬;到了煮辣椒酱,辛辣味则攻鼻而来。每煮一次酱,足够他用一段时日。 如今去饭档打包鸡饭、烧鸭饭或烧肉饭,除了浇上豉油酱汁外,都有附加一小包辣椒酱,但我通常很少食用,还是较喜欢其原汁原味。吃点心时,我也不加辣椒酱,免得被辣味抢掉虾饺烧卖原有的鲜美滋味。 但吃福建大碌面时,我一定要加峇拉煎参峇酱,炒得热腾腾充满镬气的福建面,糅合着香辣的参峇酱,正是如虎添翼的又热又辣,吃到额头冒汗,猛吞口水,无法停顿地一口气将全部面条配料甚至液汁一扫而空,碟面上光滑得可作“美人照镜”之用! 吃沙爹也非得蘸香甜微辣的花生沙爹酱不可,鸡肉串裹上一层带有花生碎粒的沙爹酱,花生香味为烤肉串加分不少。肉串吃完后,还可将生黄瓜及生洋葱蘸着花生酱吃,吃至一滴不剩才过瘾! 这个年代到火锅店吃火锅,酱料之多,令人目瞪口呆!有甜辣酱、辣椒酱、番茄酱、糖醋酱、豆瓣酱、蒜蓉酱、芝麻酱、花生酱、沙茶酱、腐乳酱、烟肉酱、金桔酱、沙律酱等等,可谓五花八门,酱多眼乱。有些人有选择困难症,干脆连取几样“啱心水”的,用火锅好料来蘸时,将几种酱料“乱点鸳鸯谱”地混和起来,变成“混酱”,最怕被识饮识食的美食家看到,忍不住骂一声“混帐”! [vip_content_start] 我本身少吃辣椒酱,却对那句广东俗语“唔好呃我膝头哥唔食辣椒酱”有些疑惑,其意思是不会被不符事实的谎言所骗倒,“膝头哥”没有嘴巴,不会吃东西,当然不可能吃辣椒酱啰,这种无稽谎话连三尺小童也不会相信。我总觉得这句话有语病,似乎应该改为“唔好呃我膝头哥会食辣椒酱”,或者加个逗号说成:“唔好呃我,其实膝头哥系唔食辣椒酱嘅!”这才较合逻辑。如果膝头哥会食辣椒酱,“胳肋底”也会吃沙茶酱了! 柏杨曾以“酱缸”来比喻腐蚀力和凝聚力极强的浑沌社会,人如果掉进这个酱缸里,就会被奴才政治、畸形道德等牵着鼻子走,人类原本具有的灵性也会被僵化和泯灭,可能变成个迂腐的愚夫,一泡进酱缸文化里,便永不超生! 而在网络用词里,“酱”却有个新用法,变成“这样”的代用词,新新人类都把“这样”两字合二为一,说成“酱”。叫人不要这样,就说:“不要酱”,人家以为他吃淡淡的猪肠粉也不要放酱。一句“这样好吃”,也说成“酱好吃”,令人误会他赞某种酱料好吃。这种标新立异的网络新文化,何尝不是另一种变相的“酱缸文化”呢?陷身在里头,也一样会被僵化,而日益愚昧!
3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无盐的结局与“盲抢盐”
战国时代齐宣王的王后锺无艳是个丑女,一边脸黑一边脸白,其实她原名叫“无盐”。那个“有事锺无艳,无事夏迎春”的齐王只是靠她相助打仗,对她并无爱意,这不啻是个“无盐(无言)的结局”! 盐在“柴米油盐酱醋茶”排第四位,于“开门七件事”中身价最低廉,小时候去杂货店买盐,几毛钱就有一大包。煮菜调味如果没放盐,一定“淡出鸟来”!一锅本来“淡茂茂”的汤,只要加适量的盐下去,就可神奇地把鲜味带出来了! 如患喉咙痛或口腔溃疡(俗称“生牙疮”),只需用盐涂抹在一根生黄瓜上嚼吃,很快就可治好。黄梨若太酸,吃时嘴巴会发麻;但涂抹少许盐在黄梨上才吃,便能消除“揦脷”感觉,也增添甜味。 少年时代看到司马中原在小说里写落后山村缺盐的苦况,有些老村民最渴望的就是嘴里能尝到一点盐所带来的咸味,视之为上天的恩赐。这未免太不可思议,盐在我们这里唾手可得,真有那么矜贵吗? 煮菜调味用幼盐,俗称“大粒盐”的粗盐则用来炮制“盐焗鸡”。把整只鸡用层层草纸包好,埋进一大镬炒热的大粒盐里面,开火焗熟,取出剥开一层层的草纸,香味立时扑鼻而来,冒出热气的鸡肉嫩滑鲜美,诚是人间极品,还能以腹内鸡汁捞饭,弄到白饭粒粒鲜香! 用辣椒和盐烹制的椒盐虾,也是著名美食,记得一名香港美食家特别推荐“椒盐饭铲头”, “饭铲头”就是眼镜蛇的粤语别名,属毒蛇的一种。这美食家说椒盐饭铲头美味到无与伦比,甚至形容:“真系食咗死都甘愿啊!”有冇好吃到咁夸张呀?! [vip_content_start] 与盐相关的俗语有很多,最普遍的一句是“我食盐多过你食米”,长辈教训年轻人必用,意思是:我的人生经验比你多,你一定得听我的!不服气的年轻人或会答上一句:“唔怪得你咁咸啦!”所谓“咸”即“咸湿”,广东话“好色”之意。有句粤语歇后语“盐仓土地”相当抵死,存放盐的仓库,盐的咸味和湿气会渗入地面,使地上变得“咸咸湿湿”;“土地”也暗喻“土地公”,所以“盐仓土地”是指“咸湿公”,讥讽年老又咸湿的老淫虫! “加盐加醋”是形容三姑六婆讲述一件事的经过时,故意渲染夸大事实,多几倍夸张。另一句“做盐唔咸,做醋唔酸”,是比喻某些人办事不到位,做什么都不称职。“盐罐里生虫”则指不可能发生的事,因为虫是最怕盐的,根本没可能在盐罐里存活。 战国时代齐宣王的王后锺无艳是个丑女,一边脸黑一边脸白,其实她原名叫“无盐”。那个“有事锺无艳,无事夏迎春”的齐王只是靠她相助打仗,对她并无爱意,这不啻是个“无盐(无言)的结局”!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厂发生核泄漏事故,引起邻近各国一片恐慌。中国粤港澳民众误信“盐中含碘可预防核辐射”的谣言,人人盲目抢购食盐,被讥为“盲抢盐”现象,粤语谐音听来还以为他们都患上“盲肠炎”!其实核辐射引起的疾病不用吃盐也可治愈,这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否应改为“不盐而愈”呢?那些买了太多盐的人损失不少冤枉钱,所以“言多必失”也可改为“盐多必失”了!
4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化学油 花生油 椰油 猪油
我小时候常提着个玻璃瓶去杂货店买油,老板用一具特制抽油器从方形大油桶内把油抽出灌注入我带来的油瓶里。我们买的只是便宜的“化学油”,后来环境好转才改用比较香的花生油…… 在“开门七件事”排第三位的油,是煮食炒菜用的食油。我小时候常提着个玻璃瓶去杂货店买油,老板用一具特制抽油器从方形大油桶内把油抽出灌注入我带来的油瓶里。我们买的只是便宜的“化学油”,后来环境好转才改用比较香的花生油。 五六十年代在戏院常可看到一个皇帽食油的广告,那两句有押韵的粤语广告歌是:“食嘢食味道,用油用皇帽!”我听后,还想在后面多加两句:“消毒用滴露,口渴饮绿宝!”那时最著名的花生油是刀标生油,过后还有一种金龙食油。如今皇帽油和金龙油已停止生产,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现在买油已不是拿着个油瓶去杂货店抽出来散买,一般家庭都到超市买5公斤装的透明塑胶桶装生油。 印象中印裔同胞最喜欢用椰油煮食,甚至还用来涂搽头发,据说有特殊护发功效,可使头发长得浓密及乌黑亮丽。我有个小学同学初进职场时告诉过我一件趣事,他公司里有个“印度西施”女同事,长得明眸皓齿,还有一头乌亮长发。在公司年宴晚会上,他有幸与这美女在舞池上翩翩起舞,怎知双方一凑近时,突然有一股浓烈的椰油味从她秀发上传来,令他差点要学香港僵尸电影里那些碰上僵尸者所施出的应对绝招:暂时停止呼吸! [vip_content_start] 广东人把用鼻子去嗅闻气味称作“索”,还将轻薄之徒调戏女性形容为“索油”,跟华语的“揩油”差不多。有一句俗语“索油索着火水”,指索油撞板碰钉。我同学却是不小心“索着椰油”,领略不到那种“闻一闻,格外醒神;索一索,舒筋活络”的美好感受! 在国际体育盛会上,每当有中国运动员参与作赛,为他们打气的华裔观众都会大喊:“加油!”中文网络世界曾搞笑将“加油”按字面意思直译成“add oil”,没想到如今英国的《牛津英语词典》已将“add oil”收入其中,列为通用新词汇。不过,“加油”也需看情况,如果一个人为某事生气,火冒三丈之际,旁人若在旁再“搧火”,就等于“火上加油”,使他更为盛怒,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廿多年前,我到一个面档去吃福建大碌面,档主用猪油来炒,本来相当美味,问题是他“加油”绝不手软,结果整堆面浸在油中;我叫他拿个空碟子来,将面中的油倾斜倒出来,足足装满整个空碟!如果我连面带油都吃完,可能就成了广东俗语所说的“好似食咗几担猪油”,变得“漏漏气气”,即做事慢条斯理了! 几十年前常听闻有“油鬼仔”(orang minyak)出现,这是马来族群中的不法之徒,修练一种隐秘的黑巫术,学成可来去自如,潜入住家偷窃及强奸女性,干案时只穿一条底裤,裸露之处浑身涂满油,变得滑溜溜,即使被人捉住,也可轻易从对方手中滑走脱身而逃!不过好像很久没有听闻他们再出来犯案的新闻了,如果“油鬼仔”再度在吉隆坡现身,会不会出没在看似为他们度身取名的“鬼仔巷”呢?
4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籴米存放米缸 玉粒常满
我小时候每当家中白米即将吃完,我妈便向杂货店籴米,由伙计把一大包米运送上门。“籴”的粤语读如“笛”音,籴米就是买入米粮,已经很久没再听人这么说了…… 在“柴米油盐酱醋茶”排第二位的米,是大多数东方人的主粮,米饭和米粉都源自白米。广东人说,一定要“有米落肚”才“襟饱”(吃后耐久不饿)。 我小时候每当家中白米即将吃完,我妈便向杂货店籴米,由伙计把一大包米运送上门。“籴”的粤语读如“笛”音,籴米就是买入米粮,已经很久没再听人这么说了。而“粜米”则是把米卖出,这个“粜”字如今更少人用,近乎绝迹! 到了21世纪,没有多少人向杂货店籴米了,通常是去超级市场买塑胶袋包装米。一包10公斤装的几年前一般卖二十多块,大约去年开始却突然暴涨至三四十块,贵到揦脷!有句粤语俗语叫“怕咗你先至怕米贵”,指某些人极令人害怕,可怕程度甚至排在白米涨价须吃贵米之上,凡事都得让他三分! 家家户户都是把白米存放进米缸内的,忽想起另一句俗语“捉只老鼠入米缸”,是比喻招惹衰人进入家中,损害了自家人的利益。歌仔都有得唱:“老鼠爱大米”,老鼠入到米缸,当然趁机把米吃掉。正如公司误聘一个贪心狡诈的职员掌管财务,被他从中“落格”吃掉公款,真系 “引蛇入屋拉鸡仔”了! 几十年前我父亲写挥春迎新年时,总不忘写一张“玉粒常满”贴在米缸上,希望不会落得米缸空空饿坏家人的窘境。我却见其他人家中米缸上的挥春只是“常满”二字,写“玉粒常满”的仅得我父一人,他将白米比喻为“玉粒”,似乎视之如宝玉般珍贵。事实的确如此,他吃饭如发现饭中有谷粒,便挑出来剥开谷壳,挖出里面那粒米饭,掺在整碗饭里一起吃,一粒米饭也舍不得浪费, “须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叫“惜福”,也叫“有衣食”。假如现今的小朋友看到,可能会呛一句:“戆居!” [vip_content_start] 我妈也一样珍惜米饭,我年幼时捧着饭碗用筷子扒饭吃,偶尔不小心扒泻了,有些饭粒掉到地上去,我妈便骂:“跌咗咁多饭落地,你嘅下扒(即下巴)穿窿㗎?!”幼受庭训之下,我成长后每次用餐总把碗中或碟里的米饭吃得一粒不剩,绝不浪费。一般大人常吓唬小孩说,如果碗里吃剩多少粒米饭,将来的老婆或老公脸上就会长有多少粒“豆皮”!不知是否我严守此诫律,结果娶的老婆果然脸上一粒豆皮也没有! 只领干薪却不事生产的冗员,被揶揄为“蛀米大虫”,而米缸里有时会出现的“蛀米大虫”俗称“谷牛”,正式名称是“米象”,其实只是身躯小小的甲虫,以“牛”与“象”为名,未免“作大”!在米缸内放些辣椒干或蒜头,便可将之驱除;原来蒜头既可驱僵尸也能治谷牛,真是大小通杀! 带有米字的粤语歇后语中,最奥妙有趣的是“石罅米——专畀鸡啄”。夹进石头罅缝中的米粒,只有鸡才能用尖尖的嘴将它啄出来,比喻某种吝啬鬼不舍得花钱款待朋友,却好色烂滚,只甘心把钱花在妓女身上;有本事赚取其钱的,唯独是“鸡”!
4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找柴婆劈树溶柴生火煮食
柴婆虽非特别粗壮,气力却很大,随身带着一把长柄斧头。一个“婆乸仔”捞过界去做男子汉的工作,出卖劳力受雇将粗大的柴干砍劈成较幼的柴枝,只为赚钱养家,有次还见她带着个婴儿开工,真是个伟大的母亲…… 如今家家户户在厨房煮饭炒菜,通常都用电饭煲和煤气炉,或更先进的电炉;回想起六七十年前,人们却要劈柴生火才可烧饭吃。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大城市已很少人烧柴了,新一代小孩会不会从未见过木柴呢? 我小时候家中厨房灶头是烧木柴的,每次订购一批树溶柴,就有罗里把柴运来,抛放在地上。那是源自橡胶树的树桐(柴皮上还黏着一些已干掉凝固的树胶汁液),锯成一截截,本来是圆柱形的,再锯开成4份,我妈过后还得找那个专职代人砍柴的中年妇人“柴婆”过来,再将之劈成一条条的柴枝。 柴婆的身躯虽非特别粗壮,气力却很大,随身带着一把长柄斧头。我所知道擅用斧头的中国古代故事人物有:(1)《隋唐演义》的大将程咬金,用长柄斧头上沙场作战;(2)《水浒传》的“黑旋风”李逵,左右手使用两把短柄板斧杀人如麻;(3)《宝莲灯》的沉香,挥动神斧劈山救母。此外,还有陈年日本忍者电影《飞斧神童》的Watari。柴婆的斧头却不是打架的武器,而是揾食“架生”,一个“婆乸仔”捞过界去做男子汉的工作,出卖劳力受雇将粗大的柴干砍劈成较幼的柴枝,只为赚钱养家,有次还见她带着个婴儿开工,真是个伟大的母亲! [vip_content_start] 辛劳一番后,柴婆把砍好的柴枝纵横交叠成整整齐齐的一堆。我们要使用时,用柴刀把柴枝再劈得更幼细一些,才容易生火。在我们惯用的广东话里,劈柴叫“破柴”,生火叫“透火”。有次小学老师叫我们用 “破”字来造句,有个同学冲口而出答道:“我的妈妈破柴!”令老师哭笑不得。我们“透火”时用火柴点燃旧报纸塞进灶头的灶膛里,再把柴枝放进去烧。如果火势转弱烧不着,就以嘴巴凑到一支铁制空心“吹火筒”的一端,往里面拼命吹气,吹出的那股风通过吹火筒,把炉灶里的火力吹旺,柴枝便着火烧起来。现在回想此事,那支吹火筒长期摆放在灶头,肮肮脏脏,我们年幼无知,居然用嘴巴去吹,真是又蠢又笨又戆居! 原来很多有趣的广东俚语,都有个“柴”字。“老柴”是年纪老迈、青春不再的“老嘢”,这称号略带挖苦的贬义。“废柴”指无用之人,形同废物,也可形容“废废哋”的吊儿郎当家伙。“拗柴”则是足踝扭伤,即崴脚,犹如一根柴被折断。 “扭纹柴”是指顽劣难教的孩子,或横蛮不讲理刻意抬摃之人,好比一根纹理扭曲的木柴,必须强硬对付,就如那部描写刁钻媳妇邓碧云与恶家姑谭兰卿斗法的粤语残片,叫《横纹刀劈扭纹柴》(新版本换上袁咏仪与沈殿霞)。 “拉柴”是指死翘翘,可能源自僵硬如柴的尸体装进棺木(也是柴)拉着去下葬。“瓜柴”也是死掉之意,“瓜老衬”+ “拉柴”也!“开门七件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柴”排列在第一位,可见其地位何等重要,又怎会料到竟然最先被淘汰而“瓜柴”?!
4月前
VIP文
更多陈年旧事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