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陈星彤
编采手记
陈星彤/副刊真的很团结
之所以不曾想像团结能用来形容副刊和我,或许因为记者本就是个独立性质很高的工作。但凡在求职网站上搜索“记者”职缺,无论中英文媒体的应聘条件,铁定少不了“独立作业”的要求。从预采、联系、采访到写稿,都是一个人完成……
1天前
编采手记
编采手记
陈星彤/写在招牌之后
“自从被你们访问后好像看到大家更奇特的一面,大家都不装正常了。”受访者在报道刊登后传来这么一句话。从大学到现在,这样的反馈对我来说既新鲜又珍贵。原来,每一次用力地用眼观察、用心体会、用脑分析受访者的举动后化作文字,着实能够让人发现自己……
5月前
编采手记
编采手记
陈星彤/极限攀岩一日有感
在攀岩这项极限运动中,让我感到最新鲜的,莫过于整个攀岩过程中,我内心的恐惧以及极度的不安全感。记者这份职业习惯突发状况,适应了这样的刺激感,早就没有年少时期遇到一丁点事就会大声嚷嚷的稚嫩……
9月前
编采手记
编采手记
陈星彤/献给葡萄牙后裔——马丁·特希拉
“高楼大厦、购物商场全世界都有,人们为什么还要特别来马六甲?马六甲是历史、马六甲是文化、马六甲最独特的不正是各个族群的融合吗?”马丁这番言论,相信对外早就说了一遍又一遍,但他仍不厌其烦地告诉每一个想了解这里的人,希望靠着言语传播,把专属葡萄牙后裔的文化宣扬出去……
1年前
编采手记
编采手记
陈星彤/是谁限制了我们对世界的想像?
回望过去3年恍如隔世,我恢复走跳的生活,来了副刊也满半年。若说起在这期间最深刻的感受,莫过于日日面对不同领域、专业的人事物,面对面接触一个又一个对梦想坚持的灵魂,再将他们的故事写作文字。或许读到这里你会疑惑,为何与人交谈、写稿,看作是记者最基本的工作,我却如此感慨万分? 踏入新闻职场之时遇上新冠疫情,是否该放人外出采访、增加员工染疫风险,成为前公司的考量。即便在业界两年,我被允许的只有线上采访、参与记者会、改写一篇又一篇别人写的文章。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我却渐渐忘了亲自现场走访的重要,成为一个生产逐字稿的机器。 从现实来看,自媒体一个接着一个蹦出,无奈于速度是获取网络流量的关键之一。在没有过多预算的情况下,如何用最简单快捷的方式,搭上新闻热度换取点击率?遂成为你我在网络上所看到的:截取网民留言,让全新的“报道”诞生,收取新一波的点击率。这样的媒体操作过于融入我们的生活,以至于我远赴北马时采访时,受访者无一不给出“你特别过来吗”的意外神情。 刚过去的3月,在副刊刊登的槟城渡轮专题,两年前的我也曾写过。至于如何写出与过去有别的新观点,我焦躁不安。但花了5小时到达目的地后,意外踏实了些许。来到正在整修的码头、看到停靠在那的旧渡轮,感动涌上心头。啊,正正是那苍凉和时过境迁的现场感,透过13吋大的荧幕是无法赋予的。 此外,当渡轮“退休”的消息即出,网络上言论一面倒希望当局保留。但实则与当地人聊天后,比起留住过往的美好,更多的希望是政府从过去的政策中吸取经验,让新渡轮不再面临亏损的命运。若不亲自走访,身为外地人无法真的看懂一二,更多的是随着网络舆论起舞,忽略最根本的问题。 同月,我跟随世界宣明会到访沙巴的内陆地区,了解脆弱群体面临的问题。从城市来的我们,往往会将自己放在较高的位置看待他们。要走进这些社区在,必须先驱车经过4小时或以上的黄泥路,导致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取得物资或者建筑材料都比平地费事,但从他们的眼里没有看到一丝的不快乐。 即便面临改变生活素质等重重关卡,但夜幕低垂时他们围在一起聊天、唱歌、跳舞,心灵上比我们来得更富足。真正贫困的又是谁呢?若不亲自走这一回,或许我仍站在俯视的角度、自以为是地沉浸在自我观点中。 其实谈到最后,不只记者这份职业需要实际采访后的真实感受。透过观察身边正在发生或者流逝的,这样与生俱来的敏感度,是身而为人的天赋。若不善于利用,待有一天对周遭不再敏感,我们愈发无法发挥同理心,只会随网络风向起舞,最终成为被舆论操控的人。 更多文章: 梁馨元/还有够多的时间吗? 叶洢颖/只有報紙才讀到的…… 梁慧颖/不平静的第一天 黄琬焮/砂拉越 水牛之外的打卡地标 白慧琪/做功课 陈愐壮/声音坏了,就是坏了
1年前
编采手记
用心教育
ESMOD毕业生创意作品展示才能
吉隆坡ESMOD于2月18日在皇家雪兰莪锡蜡访客中心(Royal Selangor Visitor Centre)举行毕业时装秀。学生们以法语LE DÉNOUE(结束)作为毕业秀主题,17名毕业生展示亲手设计和制作的服装,总结3年所学。 随着时装秀来到尾声,校方颁发3个奖项——最佳时尚设计(Best Fashion Design)、最佳剪裁制模法(Best Pattern Making)和优秀时装奖(Couture Prize),分别由谢倾嫈、何韵蒨和黎学伟获得。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黄安健 女性西装简洁风,何韵蒨的女强人风 “我对裁缝很有兴趣,在我的毕业作品中会看到很多西装外套的元素。” 一个个身材高挑的女模特,穿着何韵蒨的设计,踩着高跟鞋在T台上展现自信一面。5套衣服以黑色为主,再适时加上金色做点缀,为高贵简洁的女性西装增加了一点狂妄。 至于为何挑选女性西装为设计主轴,何韵蒨以自身经验出发说,“市面上的西装,一般上男版着重品质,女版主打设计,所以我在外面很少买到品质好的西装。”她被女性简单、干练,带有女强人气息的特质深深吸引。因此,希望借由毕业秀的作品告诉大众,女式西装除了拥有标新的设计,同时也可以具备绝佳的质感。 “对任何人而言,女性西装绝对是一门长期的投资。”何韵蒨在筹备过程中花了7至8个月,追求完美主义的她,不放过服装上的微小细节,“就好像纽扣的选择,我为了符合全套服装会选很久。或是为了穿得合身,我也特别注重服装的内衬。” 求好心切一再修草稿 在设计草稿在过程中,她一再修改,“老师看到我又拿着新的草稿去找他们时也会紧张,因为担心我的准备时间不够。” 谈起成为“最佳剪裁制模法奖”的获奖者,何韵蒨难掩喜悦说:“我希望毕业后往‘打版’的方向发展。”因此,该奖项对她而言无疑是一种鼓励。ESMOD除了着重在服装设计,“服装打版”也是重心的课程。在业界,服装打版(Pattern Maker )负责将设计师的款图,以简单的尺寸做成样板,才能去到缝制阶段。 “ESMOD的课程要我们学会设计服装,也希望学生透过打版技术做出设计图。”她非常享受将草图实体化的过程,“可能我比较擅长从2D想成3D的过程吧!”而选择时装设计这条路,何韵蒨认为最有趣的,莫过于透过服装传达设计师的想法,“特别的地方在于表达的形式,服装设计师会透过衣服表达内心的想法。” 突破心理障碍,谢倾嫈用设计为自己倾诉 6名模特儿穿着以红、黑以及牛仔蓝为主色的服装,在伸展台上展示服装的设计。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服装的小细节中都是“不对称”。 在ESMOD的毕业秀上,谢倾嫈获得最佳时装设计奖。有关“不对称”的创作灵感,一切源自于她8岁患上的病,“面部神经麻痹(Bell’s palsy),我8岁时患上这样的面部瘫痪疾病。”这样的经历让她变得极度不自信,甚至不善于表达,“借着毕业秀我想让自己勇敢一点,将内心想表达的都说出来。” 此病是由颅神经VII(面神经)的功能障碍引起,导致无力控制受影响一侧的面部肌肉,导致患者左右脸的表情会不一致。儿时患病,让她的面部表情与他人不一样,“很怕大家看到我不一样,觉得我很奇怪。” 于是,谢倾嫈以自我经历为灵感,决定将不对称的结构设计为主轴,“你会发现一些裤头的设计一高一低的。” 谈起会否增加成品的难度,她表示都要比别人“多做”,“在用白布做出样衣的过程中,如果设计图是对称的话,只需要做一边,但是我的话就得做出完整的一套。” 另外,受到描绘怪异虚构人物作品而闻名的乔治·康多(George Condo)之启发,她在服装上亦加入面部表情的设计,“George Condo在他的画作中融入不同的人脸,有各种不同的表情。” 在ESMOD学习的3年间,谢倾嫈认为不只学会设计服装,也懂得行销、建立品牌、拍摄等经营技巧。在筹备毕业时装秀的过程中,无数次针对细节进行反复修改,当下的过程难熬,但看到最后成熟的果实,她感叹道:“痛并快乐着。” 汲取各文化精髓,黎学伟灵感源自房间 “Why why tell me why,夜会令禁忌分解,引致淑女暗里也想变坏。” 展台上香港已故歌手梅艳芳的〈坏女孩〉响起,模特儿以一席“老上海”风格的服饰,抓住众人眼球。“老上海”这样的形容或许也不太贴切,因为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设计师在面料选择上,竟选用马来传统布料——宋吉锦(Songket)。 “当人们想到时装大多向往西方的设计,我是马来西亚人,觉得应该加入本土元素。”在ESMOD毕业时装秀上获得优秀时装奖的黎学伟,这样说明。谈起这一系列毕业秀服装的灵感来源,他表示一切来自——房间。 过去3年,冠病疫情阻断人们的自由。柔佛游子黎学伟北上吉隆坡求学,吃喝上课等,活动空间局限在租赁的小小房间中,“晨间起身我会压力很大,完全不想工作,只想沉醉在玩乐中。”玩乐、休息和工作的空间重叠,让黎学伟产生混淆,“但我们不能永远沉溺玩乐,只能逼迫自己工作,那种很矛盾的心情。” 活在身不由己的世界中,他不禁联想到历史上的被殖民者,如何被迫放弃原有生活习惯的无奈,“无论是现代或者古代,人们都被系统化钳制自由啊,是一样的。” 体现玩乐人生仍要为生活打拼 于是他以中国上海19世纪风格为主轴,加入西方元素点缀。为了具体表达“为了生活不由己”的意境,睡衣占一大元素,“可以看到模特身上的正式外套底下是贴身衣服或睡衣,我想表达沉醉玩乐的人们,仍必须工作的无奈。” 他解释,疫情改变人们的生活形态,“很多时候,我们视讯开会上半身都会穿得很正式,但下半身穿的就是睡裤。”就他的观察,欧美时尚周中陆续出现以睡衣为主的街拍等设计,他认为居家穿着将成为日后的时尚趋势。 谈及选择马来传统布料songket,黎学伟认为该布料无论花纹或质感都与其设计相互契合。正因如此,有的人误以为他的毕业作品走的是“娘惹风”,“其实娘惹风也是不同文化交融下的产物,我认为设计就是应该把各文化的精髓结合。” 作品竞争激烈 增设优秀时尚奖 值得一提的是,历届ESMOD毕业时尚秀中仅颁发最佳时装设计和最佳剪裁制模法两个奖项,黎学伟获得的优秀时装奖是今年特别增设的奖项。 针对该奖项的含义,在ESMOD教导服装打版的Robert Haddad解释说:“所谓的时装(Couture)指的是,有天赋的设计师花心思草拟、亲手从头到尾裁缝服装,是一种无法大量生产的手工制作技术。” 这种手工制作技术探讨得深入一些,是被时尚界的人称作“Haute Couture”。Haute Couture是法文,“Haute”意味着优雅高贵、“Couture”代表制衣、缝纫或针线活,因此Haute Couture可解读为高级定制服装,即允许设计师在没有商业考虑的情况下自由创作艺术,可说是赐予时装设计师的最高荣耀。 更多文章: ACCA成绩骄人 大马6人全球最佳 3青年呼吁爱地球,卖有机便当推动环保 设计互动性仪表盘让数据说故事 三剑客称霸大马数据科学赛 【研究故事】区块链有助推动医保发展 世界最先进望远镜——韦伯,要来到马来西亚啦!
2年前
用心教育
教育专题
不只唱新年歌,“不误正业”玩转阿卡贝拉
还记得你年少时的热爱吗?时时刻刻带着球驰骋球场,比起考取好成绩更享受进球的喜悦。抑或在社团课室里的老旧灯泡闪呀闪,都无阻你与同伴卖力放声唱,只为完美呈献台上3分钟的演出。 如今的你离开无忧年纪,是否也带走炙热?即便如此,仍有一些人依旧延续当时的热忱。中学的青涩到成为人夫人父,无论在台上还是私底下聚会,他们4人“不务正业”地以美声团体的身分“不误正业”持续在唱。 问起何以在忙碌的日常中坚持练唱,他们皱了皱眉,眼神仿佛透露出对提问的疑惑:对喜欢的事,不就该这样? 报道:本刊 陈星彤 图:受访者提供 说起由李锡耀、蔡志斌、林泽俊和陈子滨组成的美声组合“不误正业”,过去3年内,他们在充满锣鼓、唢呐声的热闹新年歌曲中,以阿卡贝拉的演绎形式脱颖而出,在网络上广受好评。 每临近农历新年总会有大批粉丝“敲碗”期待他们的歌曲,而不误正业今年释出的新年歌曲——〈阿妈的新年愿〉,改编自本地创作组合“另类音乐人”于1998年的作品。脸书上的观影人次在截稿时逼近2万次,深受网民喜爱。 大众对他们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唱新年歌的组合,但不误正业组合的成员、也是本地著名音乐家兼指挥的李锡耀澄清说,“其实我们不只唱新年歌,平时也在唱歌。” 采访当日,其他3名成员就聚集在李锡耀家中练习新曲。 声音“廉价”又好玩 陈子滨、蔡志斌和林泽俊围在钢琴前,看着手中的电子谱和歌词,随着李锡耀的弹奏跟着唱。他们在年少因加入中学合唱团相识,友情羁绊超过20年。虽然4人的职业和人生规划上大相径庭,惟对歌唱的热诚始终如一。 至于为何选择阿卡贝拉的形式“出道”,李锡耀笑着说:“最便宜嘛,因为乐器都带在身上了。”阿卡贝拉即无伴奏合唱,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只是以人声清唱,因此清唱是阿卡贝拉最原始的形态。直到后来,人们在此歌唱艺术上进一步“开发”,加入不同声部甚至使用人声模仿乐器。 在现代,阿卡贝拉团员组成可以分为主唱(Solo)、女高音(Soprano)、女中音(Alto)、男高音(Tenor)、男低音(Bass)以及人声打击(V.P.)。通常一个人负责一个声部,所以4个人到8个人是较为常见的人数。 因此,李锡耀强调音乐具备多元的表演形式,“若以歌唱来说,不需靠其他东西、唱出和弦或伴奏,看似廉价但异常有趣。”陈子滨对上述说法深感认同,“比如说要播音乐才能带动一个人唱歌,但我们自己就可以成为背景音乐,非常好玩。” 他声音低沉浑厚,在组合中负责男低音一角,负责唱主音的蔡志斌在一旁打趣地说:“你听,他(陈子滨)的声音就可以当作背景音乐。”至于林泽俊的声线偏薄,大多负责歌曲的高音部分。 大家推让当主唱 唱背景音乐更好玩 4人言语间尽显默契,让人好奇是否会上演“争主唱”的戏码而心生嫌隙。蔡志斌笑着摇了摇头说:“我们争着不要做(主唱),我一直跟他(李锡耀)说不要。”他带点“委屈”地说:“其实一个人唱主旋律会有点闷,因为整首歌曲‘嗨’的不是我是他们,大家一起唱背景音乐会比较多东西玩。” 李锡耀接着说明,“当你唱主音,就是说你在‘前线’,其实失去了一些乐趣,因为好玩的东西都在背景。”即便如此,林泽俊强调主唱的重要,“如果主旋律不唱好的话,我们3个不知该如何配合,会很紧张。” 阿卡贝拉难度提升 李锡耀在其中担任指导和编曲的角色,他依据4人包含自己的声线作调整。他不否认按各自的声线重新编曲,加上训练等都非常耗时,惟他强调这是所有“艺术品”必经的磨练。 “所有艺术品都需要时间,在市面上看到的人声乐团练习时间都很长,至少每周5至6次。”李锡耀以古典声乐为例称,演出者坚持至少10年,其光芒才有可能被看见,“如果说我们都具备很好的条件可以直接唱(阿卡贝拉),那一定是骗人的,(艺术品)需要时间去酝酿。” 至于不误正业等同“只唱新年歌”的美丽误会,林泽俊笑称是媒体“渲染”所致。其实,4人素日里会练习其他歌曲,而新年歌不过是曲目之一。若未来不误正业欲开办音乐会,李锡耀坦言练习新曲目非常重要,“我们不可能只唱新年歌,如果想开音乐会,还需要七八首曲目当库存。”询及一首歌花多久时间完成,林泽俊表示胥视李锡耀的决定,“看他要把我们推到哪个境界咯。” 一群人唱 欢乐多 热爱歌唱的4人,为何选择一群人的歌唱并非独唱,蔡志斌抢先回答:“其实是因为一个人唱,气没有那么长。”语毕其余的人忍俊不禁,他再接着说:“一个人唱歌没有那么好听,我需要他们衬托我的美。”现场的欢笑声不间断。 但看似玩笑的发言,李锡耀和林泽俊再也赞同不过,前者娓娓说明:“如果他一个人唱歌的声音是Mono的,若与我们一同配合,两个Mono加起来就变成Stereo。这样一来,彼此的声音更美、更丰富,可以享受被声音包围的感觉。”他们随即用两个音阶示范,4把声音见准时机一层一层相互叠加,生活的烦躁仿佛跟着他们悠扬且和谐的歌声,瞬息间得以忘却。 “当一把一把不同的声音加入歌曲中,很难不因为歌曲的变化感到兴奋。”林泽俊有感而发地接着说,“解释了那么多,听我们开口唱就能完全理解。合唱的魅力对我们来说,就是人生的魅力啊。” 纠错思维不适用音乐教育 午后的练唱来到尾声,李锡耀要求3人重新将歌曲唱一遍,即便出错也得继续唱。目前从事音乐教育的他解释,华人教育中不断纠错的思维并不适用,“音乐没办法停留,它是一直往前走的,(音乐)停住表示永远停留在那一刻,导致你每到那个关卡会一再出错又再回去。”他强调,这样的训练可以确保演出者在台上稳定的表现。 4人在歌唱路上相伴甚久,对李锡耀在音乐艺术的高要求,陈子滨、蔡志斌和林泽俊充分能理解,因此会努力达到其要求。前者更形容音乐为艺术品,但凡在演唱时吸气或吐气稍微慢了些都是缺陷,“生活允许我们犯错后再重来,但在台上只有一次机会。演出者无论之前的表演多完美,只要错一次就会被记得。” 练唱解苦闷 惟有透过时间累计以及反复演练,才能避免在台上出现失误,但他不讳言世上不存在完美,“所以一个艺术人只能严格地将自己推到接近完美。至少推自己去200分的位置,才有空间慢慢倒扣。” 在忙碌的生活中抽时间练唱,在旁人眼里看似不容易,但对不误正业来说再也正常不过。“就像生病要吃药看医生,我们不唱就不愉快、不能抒发内心的苦闷,所以还是要把歌唱一唱才会好。”林泽俊这样形容。 更多文章: 戏偶——幼教老师的小帮手 “一起懂街纳” 引领新生代 关注在地社区 德国汉学研究者来马收集资料,赞叹新村迷人魅力 自由创作人林嘉嬿苦拼7年,创艺之花盛开
2年前
教育专题
教育专题
自由创作人林嘉嬿苦拼7年,创艺之花盛开
林嘉嬿(Kazel Lim)22岁那年,从The One Academy毕业。虽然以插画的专业找份稳定的工作并不难,但一场比赛让她认清,传统绘画才是其热情所在。她毅然踏上独立艺术家之路,以水彩为创作媒介,希望用最原始的方式,让看画的人感受创作者的情绪。当时林嘉嬿尚不清楚,这条路要抵挡的并非仅仅生存那么简单,对抗的是大环境对艺术创作的不友善。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刘永发 某个周日午后,吉隆坡升禧广场外人头攒动,走廊上摆满手作甜点、咖啡、盆栽等摊子。在人来人往的市集里,唯有艺术家林嘉嬿无视周遭流动人群、专注在摊位用水彩作画。她以水彩的泼墨渲染技巧绘画,呈现女性柔美、梦幻的气质。 在追求快速和便利的现在,与林嘉嬿的“慢”成强烈对比,仿佛暗示在大马艺术创作的艰难。即便如此,她在这条路上亦坚持了7年之久。 水彩技巧从零学起 在一次绘画竞赛中,林嘉嬿深刻感受到对水彩的热爱,“数码和传统组的比赛我都参加,最终入围的竟是用水彩和铅笔画的作品。”她毅然放弃数码插画专业,从零开始修习水彩技巧。 谈起为何勇敢创业,并非选择一份安稳的职业?她认为,受雇于人只能按照公司的要求创作,作品也无法放上社交媒体供众人欣赏。“我想画属于自己的作品,因此趁年轻没有负担,想去闯一闯。”她说。 林嘉嬿以女性作为创作主轴,“在体态学里,男性阳刚、女性柔软;同为女人,我更容易刻画出女性的律动。”在画纸上描绘出人物轮廓后,她按照当下的情绪、用渲染的水彩技巧为画点缀,“渲染是水彩最基本的技巧,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星空’的感觉。”她认为,星空代表无垠宇宙,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宇宙、拥有无限可能。 她画中的人物也会流泪,但不全然代表悲伤。在刻板印象中,蓝色和红色分别代表忧郁和有生气,林嘉嬿会刻意选择温暖的红为眼泪上色,“大众常会很表面地去看人,哭不一定是悲伤的,也可以是快乐。” 本地轻视艺术出国参展找回信心 每个成功故事背后,总有默默无名、无人问津的日子。为了赚取日常开销,她将画作印在低成本的明信片和徽章上带到市集贩售。同时坚持每日绘制一幅画上传社交媒体,“一如画中强调的无限可能,相信社群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我的作品,找我合作。” 但在过程中,林嘉嬿却遭到路人恶意批评。那是她第二次摆摊的经历,一对母女经过画摊,女儿看了其另类画风的画作被吸引,“小女孩说喜欢我的画,她妈妈在一旁要她别看‘不吉利’的东西。”虽然过去已久,林嘉嬿始终记着当下受挫的感觉,“还有一个Uncle指着我的明信片,问我多久才能赚到一个房子的价钱?” 台湾行改变前景 她为国人看待艺术的眼界备感灰心,加上刚起步的两三年几乎零收入,“在市集摆摊也要收钱啊,一向支持我的爸爸也为我感到担心。所以决定再用半年证明自己,不行的话就当个上班族。” 当时台湾文博会邀请全国各地艺术家到当地展出作品,她孤注一掷将仅剩的积蓄投入这趟旅程,殊不知这一访,林嘉嬿迎来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台湾人喜欢我的作品,甚至将挂在展区的画作都买回家。”原本心如死灰的她,瞬间被热情填满,“仍有很多人喜欢我的画,所以不要被不喜欢(画)的那群人打败。”返马后,她用卖画得到的钱,制作实用但成本高的帆布袋等,就这样走到现在。 对此,林嘉嬿感受到心态的重要,她坦言去台湾前任何鼓励都听不进去,“其实市场和人都是一样的,但我对自己有信心后,视角就不一样了。”继台湾之后,林嘉嬿偶尔也会到海外参与艺术展。她感叹西方和东方看待艺术的角度不一样,“西方会尊重创作者,但这里的客户会要求画家不断修改,直到符合他们想像中的样子。” 培养审美观应从教育做起 她强调大马教育缺乏美术熏陶,因此缺少审美能力。她分享早期的求学经历,“我就读的独中本来有美术班,但校长认为不重要拿掉了。”重视科技或金融,忽略培养审美的美术教育,她认为人们对“美的塑造”更没有概念。 “日本人的审美值得学习,无论是街道、沟渠建设或者植物种植,他们都很在意。”她强调,从生活周遭的摆设、环境培养质感,与在网络上参考他人的艺术,全然不同,“日本画家一睁开眼全部都是艺术,作品都很细腻。” 但询及是否想过离开大马,林嘉嬿坚称想在马来西亚为艺术努力,“在外国短暂逗留一两周尚可,但长期工作没这个想法,我还是喜欢这个国家。” 创作路上,忌讳急着赚钱 此前,林嘉嬿曾在网络上揭露客户不尊重艺术创作、要求减价的无理要求而声名大噪,引起创作者的共鸣。惟林嘉嬿坦言除了消费者对艺术的误解,本地画家或设计师自贬身价也助长类似风气,“很多创作者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免费的案子也接,艺术市场只会越来越坏。” 无论在网络还是现实世界,林嘉嬿默默努力耕耘,如今脸书已累计上万的追踪人数。她成了后辈敬仰的对象,激起部分人追梦的勇气,“有的人辞掉稳定的工作出来做艺术,但我担心他们都太冲动了。”虽然长远来看,艺术确实可以带来收入,但往往现实带来的打击更大。 “他们渴望很快看到成果,但现实并非如此。家中有负担的担心无法维生,这时很容易脱口而出一句话:画画这条路行不通。”林嘉嬿解释,这样的结论为该领域散发负能量,进一步影响社会看待艺术的价值观。 同时,她也坦言在众多提问中,后辈多数的提问并非“如何精进画技”,而是“能否赚到钱”。“我都会劝他们:走这条路要真心喜欢,如果想要赚钱有更多、更快的方式。”年轻一代决定走艺术时往往都会率先将赚钱摆第一,“不以赚钱为目的,反而会赚到钱,往往很多人都本末倒置。”她感叹道。 AI画作虽完美但缺少温度 而谈起传统作画,离不开近期的热门话题——AI生成画像。从Disco Diffusion到MidJourney等,“文字生成画”的操作掀起“AI会否取代画家”的疑问。 看似威胁到林嘉嬿的“老本行”,但她却乐见其成,“AI的存在反而是好的,因为可以在商业领域执行设计任务。”仔细观察AI画作完美无缺,但也正是一大“缺陷”,“程式无法输入人的感情,画里的水面风平浪静、很乏味。若是人作画则会有波浪,观众完全感受到海浪的震撼。” 林嘉嬿不把作画视为职业,而是生命的一部分。透过一笔一画、用线条和色彩表达当下的情感,无法使用Ctrl+Z恢复键的真实,也是她热爱与纸接触的原因。 本地人看待艺术态度渐友善 从22岁到29岁,经历无数挣扎和迟疑,为了可以专心创作,她明年会放慢脚步减少到市集摆摊。“从不断卖周边赚取生活费,到现在可以稍微暂停脚步作画。”林嘉嬿始终不曾忘记,卖出一张一张的画是她最初的梦。 近期,她在社群上的贴文再掀起一阵讨论。 在一次的摆摊中,一对母女凝视林嘉嬿在摊位上作画。小女孩表露出对作画的喜爱,脱口而出说:“妈妈,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林嘉嬿倒抽口气,生怕再听到“学画画没用”等受挫的回复。“你喜欢吗,妈咪赚多点钱给你学画。如果你也可以画到像姐姐一样,再画一幅画给妈咪。”听到出乎意料的答复,林嘉嬿在文中写下感受:我整个心在颤抖。 更多文章: 专业吉他手黄子达把音符刻在骨子里 少年足球踢向世界 桌游01/原来勤有功,戏亦有益…… 桌游02/玩一玩加深認識如身歷其境,紙上暢遊加影
2年前
教育专题
编采手记
陈星彤/初来乍到,大家最好奇的是___
“你为什么选择到传统媒体当记者?”预料之外的提问,我一时间答不上来。离开新媒体到报馆工作,在旁人眼里或许疑惑,我颇有感触。 过去两年,遨游网络写新闻,无论下标或者设计都是一手包。我了解到在流量为王的网络洪流中要冒出头,实属不易;而不受后台数据迷惑、坚持做内容,更加不易;同时,新闻人可以好好地将故事传递,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 借此机会,我采访了4组自媒体人,想要了解他们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中取得平衡。无独有偶,4组人马无不强调文字的重要,有了实在的内容,才进一步探讨对读者友善的表现形式。想想也是,若非有这样的想法也不会“自立门户”,选择一条他人看似简单但消耗许多心力的路。 另外,今时今日,在网络世界中出现海量的资讯,无论是你感兴趣还是没感觉的,都摊在社交媒体首页任君选择。我很常为无法追踪最新的资讯焦虑,却深知牺牲睡眠也无法全然将全球发生的事看完。 “告诉自己不那么懂也没关系”,采访传播学者黄国富得到这样的回复。当下恍然大悟,对啊,什么都看过也不意味着什么都懂,因为资讯从来就不是知识。稍微减缓上份工作残留的资讯焦虑“后遗症”,同时感悟“什么都懂”是另类的枷锁。看了天下的新闻事件,不一定看出背后值得反思的地方,倒不如静下心来搞懂事件脉络更为重要。 到报馆工作也是给自己机会,看看正统的新闻制作。亲自采访、撰稿、校对,一层层关卡确保给读者看的文章,不会接收到错误的资讯。一群人脑力激荡,为了写出值得读者看的内容,并不是一味追求流量。 这里也要澄清,追求流量没错,从中可以判断是否戳中读者喜好,毕竟有人看的新闻才有意义。只不过,吸引读者点开链接的“手段”,如何不煽动种族情绪、不为求快抄袭新闻,这就胥视经营者心中的一把尺。也难为了许多抱有新闻梦的新鲜人,入职场后热情全灭,其实往往不是薪资问题,而是不忍心看见新闻被如此摧残。 或者这个选择就在读者的手上,改变媒体生态不易,若公家机构管制也会引起公权力介入的担忧。本地大学学院教授陈利威就提到,网民在网络上看到任何性别、种族歧视等资讯,可以善用投诉管道,让这些内容被审核。看到不对的内容,不好的资讯可以排除在外,他坦言这是网民的责任,亦是大马民众欠缺的。 作为新闻工作者最幸福的地方,就是在采访的过程中,仿佛得到免费的“商谈”机会。在交流中,心中的疑惑得到解答,偶尔伤痛得以被抚平。倘若有人再问起,为何选择回到传统媒体,我会告诉他/她:只要在做有报道价值的内容,身在何处都一样。 更多文章: 叶洢颖/我参观了首次对媒体开放的JDT 关丽玲/当监票员日记 黄琬焮/邮寄选票初体验 白慧琪/战车 陈愐壮/拥有“无我”,我“有‘我’”了
2年前
编采手记
教育专题
少年足球踢向世界
离开国家队的前国足运动员Daniel黄伟智,一手创办少年足球学院,让儿童及青少年尽情挥洒兴趣。对他而言,成为职业球员不是足球教育的唯一目标,教会学员如何将对足球的兴趣和热诚,与未来的职业生涯结合,是创校的一大宗旨。(阅读全文) 更多文章: 桌游01/原来勤有功,戏亦有益…… 桌游02/玩一玩加深認識如身歷其境,紙上暢遊加影 KongsiKL拉近人与河流联系,约见巴生河 女中音张吟晶,绕梁歌唱 人剧合一 袁家杰从销售员、时尚买手到品牌代理,学历不高 却赢了事业 UiTM日籍副教授率团海外高歌,唱响国际 【短片】日本指挥家,带大马合唱团冲出世界! 用游戏培养数码公民
2年前
教育专题
用心教育
为弱势群体尽点心力,一起来送礼传爱
说起做慈善你我都不会陌生,现代人要在忙碌的生活做点善事、救济贫困,透过中间人捐钱、捐物资的方式最普遍也最方便,但对慈善组织“生命的彩虹”(ROLF)创办人林丽沄却有不一样的坚持。 2007年,户外策展人林丽沄开创生命的彩虹,旗下“金丝带儿童圆梦计划”活动也来到第16届。今年活动主要协助四大儿童群体,分别是孤儿、B40低收入家庭、残障者和难民小孩。而圆梦计划和一般慈善活动不同之处,在于林丽沄坚守三“不”原则:不对外筹款、禁止商业宣传以及不可设红地毯。 捐赠者透过儿童许愿清单选择送礼对象,于11月20日亲自到活动现场移交礼物,实现孩子的梦想。林丽沄和团队特别在活动前,极力发掘极少获得关注的弱势组织,希望他们透过圆梦计划增加曝光度、唤起社会人士注意。 在日常衣食用品的需求都被满足的情况下,林丽沄希望今年的许愿清单可以增加羽毛球拍、篮球等课外运动用品。此外,该组织也会着重收集女孩内衣、内裤和卫生棉,“这些物品因为牵涉尺码问题,很少人捐赠,因此也很常出现在许愿清单里。” 至于挑选礼物的价格范围,林丽沄强调不需贵但是一定要新,“我一直和捐赠者说,这是小孩子的心愿,你不可以把家里不要的东西给他们。”同时,林丽沄也会教育儿童,不可向捐赠者指定礼物的品牌,“我会跟他(孩子)说,品牌是工作后自己赚钱去买的。” 捐钱必须知道用途 即便如此,仍然不乏捐赠者在报名活动后,寄钱要求主办方协助购买礼物。林丽沄无法苟同此做法,“你要做好事就要坚持,我这里不是捐款中心。”她认为大众将善款交付给中间人,但多数不清楚钱是否真的送到需要帮助者的手上。 “就拿做功德来比喻,很多人认为我做(功德)了、给了钱,之后就是中间人的事。大家其实不懂钱捐给谁,也不清楚谁管理这笔钱,这是世界的通病。你要捐钱,就得知道为什么要捐(钱)。” 林丽沄曾应一家残障儿童孤儿院的请求,前往“清理”仓库,“我一开门发现里头一半的空间,放满一包包的带壳花生。但这里的孤儿四肢弯曲,连剥壳的能力都没有,他们要怎样剥花生?” 这也是圆梦计划坚持的,即给小孩填写许愿清单,以达到送人所需的理念。 深信生命影响生命 谈到林丽沄为何坚持三“不”原则,她说因为深信生命足以影响生命,“当一个捐赠者亲自去买3件裙子,移交礼物当天和小朋友相视那刻,感情就建立起来了。”即便捐赠者来年无法参与圆梦计划,一部分人也会私下探望小孩。当达到这个目的,林丽沄的工作也就告一段落。 她再分享一个例子称,一对夫妇在购买鞋子作为礼物,却记错小孩脚的尺寸,两人非常紧张、疯狂打电话询问正确的尺寸。就在圆梦计划活动当日,当他们亲眼看到小孩顺利把鞋子穿进去,夫妇俩当场喜极而泣。这对夫妇在活动结束后仍与那位小孩保持联系,林丽沄认为捐赠者拿到心愿单、挑选礼物,亲自送礼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所以我意图很坚定,捐赠者一定要看到小孩,小孩也一定要亲自和捐赠者道谢。” 大学生加入收获多 除了金丝带儿童圆梦计划,生命的彩虹慈善组织底下还有6项丝带运动,为蓝丝带、橙丝带、黄丝带、绿丝带、红丝带和紫丝带,分别代表生命的彩虹针对不同领域受苦的孩童展开帮助。 其中,橙丝带代表的“少年社会关怀计划”扮演重要角色,大学生报名参与橙丝带运动,除了在圆梦计划负责筹办游乐场(Funfair),更充当保姆角色,活动当天全程负责小朋友的安危。 林丽沄补充,一些孤儿会下意识认为收到礼物理所当然。因此,大学生有责任以“不道谢没礼物收”的态度教育他们。就在带领小朋友的过程中,不习惯把感谢挂在嘴边的大学生也会自我反省,在活动结束后有所收获。 “老实说一年送一次礼物帮助不大,但很多大学生在参加圆梦计划后,会把这个概念带到别的活动。这些外人看不到的小细节,就是我要建立起来的。” 在圆梦计划活动当天,林丽沄邀请新加坡的明星名厨李尚滨(Melvyn Lee)下厨,一圆小孩的美食梦,“在未来职业选择模糊不定的大学生,也可以趁此机会了解餐饮领域。” 慈善捐助仍不足,更多问题迫在眉睫 另外,一场疫情打碎许多户幸福家庭,大马约有六七千名儿童因此成为孤儿。林丽沄解释,这些小朋友在还没有心理准备下失去父母,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孤儿的身分,“他们原是家里的宝贝,突然变成乞丐,所以这一群年幼的疫情受害者态度非常恶劣。” 虽然很多人都将责任归咎看护者没有管教好,但问题出在这些小朋友把心门上锁、拒绝和外界沟通,林丽沄说:“所以我希望透过这次圆梦计划的活动,可以把这些小孩找出来。” 从事慈善事业数十载的林丽沄,同时发现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民间组织的处境也越来越难。她认为虽然从表面上看,许多人争相做慈善,但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 “妓女的小孩没有父亲签名得不到出生证明;更有的小孩因为种族课题,身分永远停留在六年级,无法接受更高教育。”他们为了生存被迫当贼,有犯罪背景的少年,孤儿院也不愿收留,林丽沄反问:这些根本的问题,又有谁来解决? 哪里需要,我就在 因此,林丽沄认为做善事可以不用“大”,只要透过生活小事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假设你知道孩子的同学家境困难,早餐可以多做一份给他。这是不多的钱,但对另个孩子来说是三餐温饱,根本不需要捐大量善款。” 当施善者某一天收到这个小孩用食物回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循环,林丽沄说:“只要坚持从小事做起,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看出改变。” 同时,林丽沄呼吁捐赠者不要只替特定种族的小孩圆梦,“不是华人选华人的孩子,马来人选马来人的孩子,我想透过圆梦计划打破此框架。”她不讳言难度很高,但林丽沄表示会继续鼓励、推动捐赠者,勇于淡化心中的刻板印象。 最后,林丽沄谈起生命的彩虹慈善组织的命名,她说:“彩虹非固体,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只要人们看到彩虹就一定会兴奋、急着拍照,这就是彩虹的力量。”这也意味着,当弱势群体需要帮助,林丽沄就会带着资源前来,在施予援手后缓缓退场。 “以前天真想改变很多人,现在只要有一人能改变我就觉得成功了。还请大家11月20日来看一看金丝带儿童圆梦计划,你就会明白的。”她说。 生命的彩虹金丝带儿童圆梦计划报名资讯: 礼物移交仪式将在11月20日于吉隆坡武吉加里尔柏威年广场(Pavilion Bukit Jalil )举行,所有孩子的愿望清单将刊登于生命的彩虹的官方网站,有兴趣者请在11月13日前报名参加。 活动官方网站 www.rolfcommunity.org 更多文章: 美国研究:ASD患者有望开车上路 自动轮椅减轻移动挑战,4子设计获IEM赛冠军 【研究故事】善用热带水果废弃物 减少环境污染 APU与蔡司合作,提供几何尺寸与公差培训 英国文协增设雅思电脑考试中心
2年前
用心教育
用心教育
美国研究:ASD患者有望开车上路
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患者来说,驾驶车子往往是一大挑战。美国密西根大学正在研究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避开道路危险的能力,协助这些年轻司机精进驾驶技术。 根据外媒报道,美国密西根大学的这项研究由福特汽车公司资助,携手帮助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学会独立驾驶、自立生活。 研究发现在首阶段的道路危险的测试中,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学生比起受试者避开道路危机状况来得少。但首席研究员伊利斯·霍奇斯(Elise Hodges)表示,“驾驶”前的额外辅导对他们起了作用。 霍奇斯也是密西根大学精神科系所的临床助理教授,她透露,接受培训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成功避开驾驶模拟实验中三分之二的危险情况。 而这项计划的诞生,是出自一位妈妈的爱子之心。 忧ASD儿无驾照难自理 23岁的泰特·埃尔伍德是即将进入第二阶段研究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他在3岁就被确诊,“我想要有驾车的能力……有些地方是我想去的。” 泰特的母亲黛比·米勒夫斯克是这项研究的最佳幕后推手,“有一天我和丈夫都不在了,我对没有驾照的泰特感到担忧。”因此,在福特任职技术员的黛比,2018年向上级建议:“你是否愿意支持一项教育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小孩驾车?”她的提议立即得到允许。 盼通过个人训练提升驾驶技巧 福特公司承诺会出资支持研究的第二阶段,该公司与安娜堡(Ann Arbor)当地一家主要提供学习及社交障碍教育的学院合作,负责开办驾驶课程。而霍奇斯除了负责观察整个研究,也设计汽车模拟驾驶器的情境。她表示,这一连串的努力,主要让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有机会精进他们的驾驶技术。 “他们大部分都有驾驶意愿,但是让他们驾车和有能力驾车又是两回事。”霍奇斯说。 实际上,他们在研究的首阶段发现,除了道路上的危险状况,自闭症谱系障碍学生会在停车标志前放慢车速且停下来。因此,霍奇斯希望在第二阶段个人训练的部分,驾驶教学可以看到成果。 黛比·米勒夫斯克认为此类训练,很大程度上能帮助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克服自我怀疑。“如果我们让他们思考可以做什么,就要相信他们可以做到,他们需要支持我们也应该支持。” 霍奇斯透露,第二阶段的训练预计在未来1至2个月开启,“我认为让父母了解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青少年实际上拥有驾驶能力,这就是最好的情况。”她希望可以看到更多有关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驾驶训练,“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或许可以趁机发掘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技能。” 更多文章: 为弱势群体尽点心力,一起来送礼传爱 自动轮椅减轻移动挑战,4子设计获IEM赛冠军 【研究故事】善用热带水果废弃物 减少环境污染 APU与蔡司合作,提供几何尺寸与公差培训 英国文协增设雅思电脑考试中心
2年前
用心教育
东西
从升级改造产品、设计到推广:Re{me}dy在营销爱地球
坐落在吉隆坡甘榜亚答(Kampung Attap)的中山同乡会建筑物,向来都是艺文爱好者的聚集地。 这里也是永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推动者李添泉,宣扬升级改造(Upcycle)理念的“基地”。 走进李添泉与友人共同创办的Re{me}dy,扑面而来浓浓的咖啡香,很难想像这是一家结合天然健康与美容的概念馆。仔细观察店内的摆设,处处都是运用升级改造理念的小巧思。硬纸皮制成的椅子、用咖啡渣研发的磨砂膏和废纸充当精油味道试纸等,都是李添泉发挥创意将人们视为垃圾的用品,再次让它们成为有用的物品。 “当店里没有客人时,我和职员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如何将‘垃圾’改造再利用。”李添泉说。 什么是升级改造?其实这和大众熟悉的循环利用(Recycle)一样,即收集地球的废弃物、创造其二次价值以达到环境永续的目的,惟两者的执行方式不同。 循环利用主要是将废弃物重新处理、再制为原材料。反之,升级改造指的是,在不分解废弃物的情况下,将之升级成拥有更高价值的物品,因此升级改造也称为创意再利用(Creative Reuse)。 弃高薪 投身环境永续 李添泉曾是国际知名冲浪服饰企业的执行长,在服务期间参与了无数的净滩运动,也看清了不容忽视的事实。 “人类之所以可以冲浪,是因为海洋里的珊瑚礁没被破坏,才会有海浪。我虽然每一年都在同个时间、同个地点净滩,却发现海洋垃圾有增无减,那我们净滩还有用吗?”随着人类的消费能力提升,丢弃的垃圾也越来越多。虽然推广环境永续的理念在李添泉的心中埋下种子,但他却久久未能将所想付诸行动。 经过6年的犹豫和挣扎,直到冠状病毒病席卷全球导致无数人丧命,敲响一记警钟,李添泉这才感受到生命的短暂,这家融合天然健康与美容的概念馆,终于在2020年末“诞生”。 “虽然辞职意味我选择了更难走的路,但告诉自己不会有下次机会了,我一定要做。” 收集后再造,咖啡渣是宝 最初,李添泉考虑加入民间组织或社会企业,以推广环境永续的理念。“最后我认为要打破一般人对环境永续的刻板印象,因为他们平日没有关注环保课题,羞耻感油然而生因此止步。” 社会经验丰富的李添泉,也敌不过市场对环境永续此概念的陌生和疑虑。“没有人愿意和我们合作,所幸最后获得一家美容产品青睐,才有现在的 Re{me}dy。”李添泉鼓励消费者在使用完美容品后,回到店里填补,减少浪费更多的瓶子,因此店内的洗脸霜、化妆水、磨砂膏等均以称重方式售出。 除了美容产品,在Re{me}dy另一面墙的架子上摆放着本地商品。李添泉认为,本地商品并非无法和国际品牌竞争,只是缺乏推广和支持,“支持本地品牌可以避免从国外运输,导致对环境有害的碳排放。” 近期,咖啡渣成了李添泉的最新“玩物”,他鼓励甘榜亚答周边的咖啡厅,将咖啡渣送到店里。李添泉和职员会将晒干后的咖啡渣,制成有助减少人体橘皮组织的磨砂膏。 此外,来访者还可以索取免费的咖啡渣,这也是李添泉大力支持的“咖啡循环利用”运动。装有咖啡渣的牛皮纸上印有二维码,内容教导人们如何升级改造咖啡渣,而不是将之抛弃,“希望进一步了解咖啡渣的多元功能。” 李添泉也积极引进更多对环境友善的产品,店里一隅展示了经过升级改造后的清洁剂。这是透过收集餐厅丢弃的食用油,在皂化过程中提炼出的清洁剂。对比起市面上的漂白剂或柔软剂等,从食用油升级改造的清洁剂,不含化学香精,对人体或环境都更加友善。 生物塑料瓶 虽贵但对环境友善 想像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李添泉坦言要求消费者使用“旧”瓶子的模式在大马并未普及,即便用过的玻璃瓶已消毒,消费者也会要求全新的瓶子。他说,“假设有100人购买产品,最后也只有5人把瓶子带回来,不就意味着剩下的95人同样在制造垃圾?” 另外,透过民间组织的分享,李添泉更意外得知玻璃瓶往往在回收的过程中都会被抛弃,“玻璃瓶太重、卖价少,大部分回收者仅收取塑料和铝制品。即便你强行卖玻璃瓶,一个转身,玻璃瓶又会回到垃圾桶。 “最终只有10%回收物顺利转化为能源,剩下的95%送入垃圾填埋场。大多数塑料也很少会被回收或焚烧,需要至少500至1000年才能分解。” 因此,李添泉特别从中国进口“生物塑料”(Bioplastic)制成的瓶子。对比起市面上由石油燃料提炼的塑料,生物塑料由植物或其他生物材料制成。除了对环境和人体无害外,50年就可以完全分解。 由于生物塑料价格更高,不是本地企业的首选,李添泉希望成为领头羊,让更多人知道这款对环境友善的塑料。 并非零垃圾商店,赚钱与理念两难全 谈及国内标榜零垃圾(Zero Waste)的店铺林立,李添泉坦言他没有信心完全不生产垃圾,“我不敢用零垃圾这个概念来包装Re{me}dy,这个称号太大了。” 他分享美国环保主义者安·玛丽·博诺(Anne Marie Bonneau)所说,“世界不需要完美实践零垃圾的少数人。我们需要的是即便无法完美,还是愿意尝试环保的数百万人。” 李添泉强调,他不会强行向消费者推销店内商品,“我们只卖消费者需要的,不然买了回家没用也是浪费。” 知难行难,仍要继续献力 在赚钱维持店铺的运转和坚持理念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不易。李添泉举例,由于担忧制造更多的垃圾和碳排放,所以起初坚持不开放网购。无奈疫情来袭,大马数次落实封锁政策影响大。敌不过现实残酷,李添泉只好低头妥协。 “我只能尽量找弃置的纸箱来包装,你看店里现在是不是很乱。”李添泉指着一叠叠的纸箱堆自嘲地说。同时,他也欢迎邻近商家到来索取纸箱或瓶子,希望透过日常习惯,影响身旁的人在环境永续上一起努力。 打造一个环境永续友善的未来不容易,但李添泉认为更不能就此言弃。“成功改变一个人的观点,比起没有人改变来得好。或许某一天我成功改变了某个人的想法,那么刚好他可以拯救这个世界呢?” 架子上摆满天然健康的美容产品,李添泉会先推荐消费者购买少量(如:10克)试用避免浪费。 日期:2022年10月22日(星期六) 时间:9am-6pm 地点:马华大厦三春礼堂 详情:http://www.tedxpetalingstreet.com/ 更多文章: 英女王纪念品 纪念优雅一生 你错过的吉隆坡时装周KLFW 2022 女表多姿彩 那些年满满时代感的铁皮玩具、非智能玩具 只要你敢想,没有做不出来的本土风味芝士 珍藏马来纺织品
2年前
东西
更多陈星彤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