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隆平三寶井

(马六甲22日讯)文史工作者陈亚才建议考虑把三宝山申请作为国家文化遗产 (Warisan Kebangsaan)。 他认为,应该提升民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三宝山的维护也应该思考从华社走向多元;除了华裔社会,也可以思考如何让非华裔更深刻认识三宝山的意义与价值。 “在马六甲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框架下,我们应思考文化遗产的公共性;同时也思考三宝山的‘社区’概念,从义山延伸出去。” 陈亚才是于今日在马六甲荥阳堂郑氏宗祠举办的“保山运动40周年─回顾与展望”论坛上,如此表示。论坛嘉宾包括新纪元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安焕然及文史工作者陈寿锦,主持人为谢振伟。 陈亚才也建议,在三宝山举行的全国华人文化节点燃火炬仪式,可以考虑进行创造性的提升,使该活动或仪式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参与感,包括有必要在活动包装和宣传方面下功夫。 “我们可提升三宝山作为户外学习的场域,如义山墓碑研究、拓碑(重要墓碑的拓碑、拓碑技术传授)、户外活动规划,以发展成为品牌活动等等。” 他说,1983年10月5日,时任甲州首席部长阿都拉欣淡比仄公布三宝山发展计划,有关事件较后引起全国华社关注,华社的态度先冷后热,从观望到明确表态要求保留。 “三宝山事件期间,华教斗士已故陆庭谕每个星期日从吉隆坡乘车到马六甲,在宝山亭静坐抗议,表达维护三宝山的强烈意愿。” 他表示,眼见华团保留三宝山的态度越来越明确和坚定,州政府也一再调整发展三宝山的计划,旨在三宝山得以发展。 陈亚才指出,三宝山争议所带来的结果及省思,包括价格(price)与价值(value)的衡量 、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营造有文化内涵的城市,以及民间在维护历史与文化遗产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他说,保存与维护三宝山及其后续,包括三宝山成为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如今也是全国华人文化节点燃圣火的地点。 他说,义山墓园除了作为公共空间,也作为“露天资料中心”,户外学习的场域,而三宝山更是甲州文化遗产之一。 陈亚才也表示,维护三宝山也给后来者带来启示,即1999年至2000年间,条件与马六甲三宝山相近的吉隆坡语文出版局路及陆佑路八个各族群各宗教的百年义山墓园群遭遇逼迁的挑战,同样出现百年义山存废的各种争议。 “马六甲维护三宝山的案例,给吉隆坡提供思想和抗争的具体参照,最终让吉隆坡义山墓园群得以保存下来。” 安焕然:1984年掀保山运动 另一方面,安焕然指出,马来西亚(华巫)种族两极化矛盾,在1980年代却显恶化。1984年马六甲州政府以商业发展为由,欲计划铲平三宝山。 “此事引起华社哗然,遂愤而掀起了轰动一时的维护三宝山的斗争运动,是为‘三宝山事件’。这场原本是民间华社抗拒官方(夹杂种族因素)经济发展决策的运动,同时亦激起了本地华人的‘历史意识’。” 他说,在华人心中,三宝山上那万余墓冢是华族“就地生根”的证物,至于三宝山具有“五百多年来”的历史来由则是藉用郑和这历史图象(虽然目前尚没有证据说郑和当年就是驻节三宝山),尝试为华族对斯土的贡献及自我荣耀、自我肯定进行传述。 他表示,从郑和的伟大传述又下续至五百多年来华族的历史命运,在马华社会里,郑和这历史人物已明显地形象化成具有“护根”(维护华人文化之根)的当代象征,并和华教斗士林连玉、吉隆坡开拓者叶亚来一样,成了马华族魂的象征人物。 “郑和下西洋‘五百多年来’的历史就像一部感情丰富的马来西亚华族史诗。在这首历史长诗中,郑和成了他们的开荒‘始祖’,而其后代,就都成了‘郑和的族裔’。吊诡的是,历史常识告诉我们,郑和是一名太监。但在马华,他不仅‘有后’,而且还需‘护根’。” 陈寿锦同意办活动须添新元素 另一方面,陈寿锦则同意举办活动时必须做出一些改变,添加新元素,若文化活动无法创新或突破,至少必须先优化、细致化,以求做得更好。 这次论坛是由马六甲中华大会堂文教组及青年团承办。出席者尚包括甲市区国会议员邱培栋、哥打拉沙马那州议员刘志俍、爱极乐州议员郭子毅、怡力区州议员林朝雁、首相署政治秘书办公室代表李彦纬市议员、社会工作者拿督江雪霞、甲州中华大会堂顾问张民生、主席房有平、署理主席萧汉昌、副会长李荣双、秘书谭保同、筹委会主席吴汉坤、妇女组主席黄明芳及青年团团长骆文杰等人。  
1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