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雕像

2月前520點閱
3月前8.0千點閱
4月前5.6千點閱
8月前2.5萬點閱
9月前881點閱
9月前1.1萬點閱
將近兩個小時的航程,拖著有些疲憊的身軀踏出古晉國際機場,以極其緩慢速度駕著租來的舊款第二國產車邁微,我萬般好奇地瞻仰車窗外擦身而過的建築物和樹影,對貓城的印象是這裡非常乾淨。貓一般都花許多時間來舔毛以保持自身的整潔,眼簾下的現象完全符合貓的天性。 我這個人慣性健忘,更沒啥方向感和嚴缺地理常識。我已不太記得自己多年前到訪的到底是詩巫,抑或貓城古晉?從臉書認識的旅遊高手張瑞健,尋獲飛往古晉的超值航班加酒店配套;他順口問我是否有意結伴同行,我毫不猶豫便答應下來。這些年其實我都習慣了一個人去旅行,主要原因是自由:喜歡去哪便去哪,遇到自己喜歡的旅遊景點便停留久一些;不喜歡的便隨意拍照打卡就離開。兩人或一群人組團旅行,雖然可節省不少旅費,然而需要互相遷就對方,對我這個獨行客而言,實在是吃力不討好。 只不過人生總需要作出一點改變,擁有不同的體驗,豐富乏味的旅程。我想學習的大概就是貓特強的野外生存能力。貓是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現實環境,並能自行獨立地找到食物或水源,搭建臨時避難所,避免天敵的襲擊。貓,柔中帶剛,物競天擇,它懂得適者生存的道理,因此貓是有靈性的。 搜索回憶裡的殘碎片段,小時候我家裡確實養了為數不少的貓兒。喜歡貓的人是老爸。他常常留意貓追逐小動物所呈現的快感,有空便跟貓玩耍;貓翻身,老爸伸手搔癢,他臉上的笑容正是喜悅的流露。年齡已趨知天命的我,恍然覺醒,原來物似主人型,老爸和貓一樣,具有強烈的狩獵本能,難怪他瀟灑的一生譜寫了三段轟轟烈烈的愛情。 而從小好奇心就特強的我,也常常留意貓的一舉一動。懷孕的貓,大著肚子,神秘地隱藏在儲物房的空箱子裡準備繁殖下一代,一生便是小貓四五隻。我跑前偷瞄,總被大人阻止:“不要去幹擾它們啦!母貓看你這樣,以為你對它的小孩不利,它會把自己的小孩吃掉的!“ 大人這樣的說辭果真管用,我再也不敢接近剛生育的母貓和那些小貓。 我不抗拒動物,但要我養寵物就真的不行;我懼怕它們離開我的剎那,我會很久很久都無法釋懷。這一生,經歷過不少生離死別,我深知人生無奈,許多事冥冥註定,無法選擇,可是養寵物的自主權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在貓城,我們彷彿以特種兵式的旅遊在這裡打卡,看見不少真貓,同時也遇見不少假貓——貓的雕像。我們第一個遇見的大白貓雕像是在浮羅岸。這個約9英尺高的可愛雕像,傲然矗立在浮羅岸區唐人街的迎賓門碑前。據聞,這隻大貓會在不同的節慶穿戴不同的服飾,屬於最受歡迎的貓城標誌。 最喜歡拉曼路的貓家族 那天傍晚,下著雨的浮羅岸,我們僅能趕鴨似地跟這隻大貓會面。第二隻遇見的貓則是非常隨緣的,我們二人計劃拜訪才開不久的古晉華人文化博物館,轉彎處,居然偶遇這4只守護貓。在這雕像中,議會的標誌化為一座三層高的圖騰,由4只貓來守護著。貓文化已根深蒂固地融入這座城市,但我們始終跟那華人文化博物館無緣相見。 說起來,我最喜歡貓城市中心的東姑阿都拉曼路上的貓家族,它們糾纏的樣子給我一種很溫馨的感覺,一組貓家族的和睦。這隻貓雕像位於貓城海濱公園附近。我的古晉朋友郭子瑜夜晚載了我倆遊車河,吩咐我們一定要來看這貓雕像。我們那幾天在古晉常常經過這裡,就是沒有停下來拍照留念,幸好趕得及在最後一天沒有辜負朋友的美意。 但是,我們在貓城的第一個打卡景點——馬中友誼公園裡的戀人貓,我卻錯過了。這兩隻貓明明就在馬中友誼公園的大門附近,可是由於我太過心急,只顧著匆匆打卡拍照,卻忘了用心尋找,結果註定就只能跟它擦肩而過,正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旅行的種種遭遇,何嘗不是反映了我們的真實人生呢? 而其中我最在乎的貓博物館,明明已經來到它的門前卻不得其門而入。據聞它是世界上第一座也是最大的貓博物館,它收藏了超過4000件展品、文物、照片、藝術品和紀念品,不僅限於本土的,還包括來自中國、日本、埃及和歐洲等地的國際收藏品。我想看貓。我想看貓。我非常的不甘心。在前往西里京馬印邊界市集的途中,我特別囑咐旅伴撥個電話過去問個清楚,始終沒人接聽,失望在所難免。不想浪費時間,我只能捨棄,最終默默接受跟它無緣的事實。接下來的行程,我們夜晚到了一間原住民特色餐廳。開齋節假期,餐廳高朋滿座,我們沒預訂位子,居然奇蹟般吃到了一頓想吃的美味佳餚,這樣的轉折,瞬間完全紓解了我心中的怨氣。美食究竟有多治癒,只有愛它的人才懂。 在我們短暫的生命旅程,愛是可以無怨無悔的。我就曾遇見過一個對貓毛過敏的女同事,皮膚瘙癢、甚至紅腫,依然繼續養貓,對貓那執著的愛,蠻讓人刮目相看,可謂愛到深處無怨尤。我對美食的愛,跟她對貓的愛,何嘗不是相似呢? 針對這次的旅遊,我們明明是兩個人同行,在臉書寫下游歷的各自體會時,我發現旅伴對每一個景點似乎都有很深刻的感受,而我彷彿只是蜻蜓點水,匆匆忙忙地在貓城繞了一個圈而已。我真的是在旅遊嗎?旅伴的旅遊目的是放慢腳步,多看看自己平時不常接觸的世界,同時減壓;反觀神經大條、緊張兮兮的我,可能連旅行最簡單的目標也給弄丟了,辛苦旅伴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讓。 在石隆門生態公園的清晨,我們一個散步,一個拍照,偶然遇見一對來自古晉的和藹可親的夫妻,大衛和索菲亞。索菲亞大方地請來自西馬的我們喝砂拉越咖啡,彷彿讓我們感受到了貓的溫柔,友好地被對待。我們聊了許多,從古晉、生活、運動鞋到旅遊。我和索菲亞似乎特別投緣,原來她也很喜歡美食,還介紹給我她私人口袋裡的美食名單,讓我吃到了口感難忘的老婆餅。在異鄉,邂逅這樣的熱情招待,總叫我特別容易感動。 貓城的標誌是貓,至於我的家鄉,金寶呢?莫非到處用錫米做雕像嗎?一個地方的標誌究竟有多重要?旅行回來後,我一直思考這些問題。過了整個星期時間,我稍作冷靜,驀然領悟:其實要牢牢記住一個曾經到訪的旅遊景點,就算沒特別的標誌如貓,只要我們用心感受,刻在心底的地標,乃屬永恆。
10月前7.2千點閱
11月前2.9千點閱
11月前8.9千點閱
“你讀書的時候也喜歡地理和歷史麼。讀地理是有趣的,可以知道空間好大。讀歷史,就知道時間沒頭沒尾。那麼大的空間,那麼沒頭沒尾的時間,我卻會和你碰在一塊兒,只隔著一張桌子,你說巧不巧。”——《我城》西西 距離產生美。這句話,其實並不假。 自從長期不在島城後,為了不錯過與島城有關的資訊或信息,媒體的報道、自媒體的創作,對我這個離島人而言,是下飯時的好夥伴。而就在某個傍晚,發現本地華文電視臺推出的《一週拾談》,而當中其中一個片段,便是第39期《城視報》的主題——檳城的老招牌,另一則片段則介紹了檳城的墓園。 從小每當在喬治市一帶用了晚餐,爸爸就會帶我們遊車河。穿梭在頭條路、二條路、Penang Road、牛幹冬路等,這些路名或許在我還未開始認真認字前,已在腦海中浮現又浮現,在耳邊縈繞又縈繞。檳城的老街名由杜忠全老師在其著作《老檳城路誌銘:路名的故事》已詳盡地記下。而這些不算寬闊的街道旁,矗立著一排排的戰前老屋,老屋的大門上、柱子上、二樓窗口之下所掛著的、鑲嵌著的招牌,對島城的我們來說,是那樣自然而不會多加留意的事情。 離開島城在現代化的城市居住,才發現島城的面貌如此可貴。在《一週拾談》製作團隊的拍攝下,島城那些質樸的、低調的招牌猶如守護神,默默地看守著這座迎來四面八方旅客的城市。早期的商店招牌、宗祠家廟的牌匾等除了出自名書法家如崔大地、于右任、孔翔泰之手,有者還附上馬來文名字、英文名字。據“檳城字遊導覽員”陳姝利所述,檳城老招牌的中文名多半以紅色拓印、馬來文名字以青色拓印、英文名字以藍色拓印,一排街道上的招牌大小不一,竟然是那樣井然有序。如此地靈人傑的年代…… 比起如今電腦軟件所能設計整齊劃一、能加上各式圖樣的新招牌,老招牌如同這座世遺城市的好夥伴,度過一載又一載,任憑風吹雨打,任憑字跡掉落。字跡掉落後,也許是另一種缺陷美。不同字體、字形的招牌如此熟悉得令人忽視,卻也是不可忽略的。 談到“檳城”,一般而言的刻板印象便是炒粿條、淡汶餅、塞車……不過,陪著這城市見證風風雨雨、見證整座城市矗立一棟棟高樓大廈的,還有那百年墓園。當我們在康華麗城堡端詳萊特上校的雕像,其實那不是萊特的面貌,而是他的兒子。萊特反而長眠在檳城紅毛路基督墓園,一座1787年便有英國官員埋葬於此的墓園。 根據英國檔案局資料顯示,這個墓園其實是兩千多人的長眠地,當中有英國、美國、中國、澳洲、法國、德國、愛爾蘭、蘇格蘭以及亞美尼亞人。無奈在日軍的摧毀下,目前僅找到459個墓園。雖然這座墓園極少受重視,不過墓園裡埋葬的不乏名聲響噹噹的人物。除了能在網上搜到一些資料,檳城古蹟信託會也有主辦導覽活動。若有天回到島城,我想這樣的導覽活動必會出現在to-do list內。 不會出現在教科書裡的歷史 除了基督墓園,我城還有全東南亞最古老的猶太人墓園。1835年起,便有猶太人長眠於我城。或許近200年前,他們也沒想過有一日,將離開自己漂泊不定的故鄉,永遠地埋葬在這座熱帶島嶼上,而後代也因種種因素無法留在此地。園內的尖三角、圓形、四方巨型的墓碑就這樣寂靜地堅守在這座島嶼上。拍著Jewish Cemetery的鐵門,其實可以看見光大大樓,我城的歷史發展就在這密集的空間,走過一代又一代。 無論招牌或墓園,都是檳城開埠後的歷史進展,而他們百年前的到來,與這座城市產生的火花,也曾經如此絢爛。就算有天硬生生地被抹除、或是抵抗不了歷史的橫流,卻也磨滅不了他們在這座城市所留下的印跡及足跡。我城,擁有如此豐富歷史的我城。雖說這些歷史,不會出現在教科書裡。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感謝《一週拾談》團隊的用心製作!
1年前1.8千點閱
2年前1.5千點閱
2年前1.4萬點閱
2年前3.7千點閱
2年前5.6千點閱
2年前1.0萬點閱
2年前2.6千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