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露凡
星云
情牵苎叶粄/露凡(实兆远)
苎麻,是不起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子叫苎叶,是做苎叶粄不可缺少的食材。苎叶面青背白,长得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我们的村子里,屋前屋后,到处可见到这种常绿植物,伸手即可获取。我家也不例外,后院里,一丛一米多高、阔叶粗杆的苎麻,长得碧绿茂盛。 母亲曾告诉我,以前同伴不小心弄伤手脚,随即采撷几片苎叶搓烂,草草敷在伤口上止血。我感到非常惊讶,不敢苟同,绝对没有胆量尝试这种民间土方。 犹记得毕业后,开始工作之前,买了几件上班穿的衣服。其中一件,左看右看也猜不透它的面料。翻查衣服内侧的小标签,看见cotton和ramie两个英文字,方知是用棉和苎麻混纺面料制成。衣服不但透气凉爽,而且还特别舒适好穿。欢喜地与母亲分享,谁知,母亲知道的比我多。令人意外,苎麻的茎皮可以搓成坚韧结实的绳子,亦可编制耐用的渔网。 我家的苎麻,只取其叶子做频繁摆在餐桌上,又最吃不厌的苎叶粄。每回做苎叶粄,母亲起个大早,携带一个竹篮和一把刀去后院,不一会儿就把一大束鲜嫩的苎叶挽进厨房。她烧一锅开水,把已洗干净的苎叶焯软,捞起后过凉水。接着,把叶子撕碎,弃掉少许硬叶梗,再以一把大钢刀,一刀一刀,用力挥下,笃笃笃剁成浓稠糊状,继而添加适量的糯米粉和糖,搅拌均匀后搓揉成团状。 家里有一个大盘子,专门用来蒸糕点。母亲在盘子上铺垫预先剪好的香蕉叶,我们把苎叶粉团分成几十份,以双手揉捏成圆扁状(约有半个手掌般大),依次轻轻排列在香蕉叶上。母亲的动作利索,把水倒入大铁锅,起火,水沸腾后,满满一盘的苎叶粄放进锅里清蒸。起锅前,阵阵天然的草叶香气扑鼻而来。我就像一只馋猫,赖在厨房里等苎叶粄出炉。 不容置疑,苎叶粄最能触动对母亲的思念。母亲离世后,常忆起和母亲一起做苎叶粄的情景。做苎叶粄是我家寻常生活中的一件不寻常的小事,却是母亲在我们脑海里植下的一家人的共同记忆,在我心里,更是和妈妈有关的重要记忆。偶尔会有一个奇怪的想法闪入脑海:母亲和我,也许只隔着一个苎叶粄的距离。 苎叶粄并非随处可见,每次回老家,车开到半路,习惯拐进一个有小贩售卖客家小吃的市镇,但到手的浅绿色苎叶粄缺少浓郁的苎叶香味,味道比母亲制作的略逊一筹。失望了无数次后,终于兴起自己做苎叶粄的念头。 记得母亲说过,苎叶少的苎叶粄颜色淺淡,味道不香亦不可口,添加足够的苎叶,才能做出颜色像翡翠一样的墨绿色苎叶粄。不假思索,快手快脚采摘了一大把苎叶。然而,基于体质敏感,皮肤接触苎麻的柔毛后引起瘙痒。这才想起,母亲摘取苎叶无数次,从来不曾提起肌肤出现不适感。 凭记忆学母亲做苎叶粄 不观看网上的烹饪影片,凭着记忆,自己摸索,像母亲那样,随意拿起一个碗“ agak-agak”(注一) 测量原料,动手制作苎叶粄。挑选苎叶、剁碎苎叶及把各种原料混合搓揉成团,是最繁复的步骤,以前母亲总是独自包揽这些繁琐杂碎的工作,而我们只是轻轻松松帮忙搓搓小小的苎叶团子。屡次做苎叶粄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母亲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身形愈来愈佝偻,更没有深刻感受到母亲在苎叶粄里囤积的爱。 掀开锅盖,发现自己做的苎叶粄,徐徐散发着清香,颜色正是墨绿色,大喜。尝了几口,苎叶粄有独特苎麻香味,糯韧绵软,口感和味道正确无误,可是,总觉得少了妈妈的味道。 村子里的房子,屋况老化、慢慢变差,翻新或改造古老的房屋逐渐成趋势,一丛丛的苎麻被挖土机连根摧毁,只剩寥寥无几。暗自下定决心,要加倍照顾好母亲生前种下的苎麻。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昨晚做了一个梦,梦里后院的苎麻消失了。醒睡边际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仿佛瞧见一盘苎叶粄出现,一下子又不见了。迷迷糊糊间,满腹狐疑,不知苎麻是否还安然伫立在后院。 注一:agak-agak 意思是大概
4星期前
星云
文艺春秋
露凡/听听那虫鸣
那个夜晚,随手拿起一本书阅读。午夜时分,感觉不到丝毫睡意。放下手里的书本,听见鸣虫的叫声从不远处的草地传来,声音此起彼伏,错落有致。我竖起耳朵聆听,暗自揣测:洪亮动听的虫鸣,兴许是一只雄虫为了求偶,竭尽全力演绎一首经典老歌。又或许,嘶嘶低沉的虫声,是一只虫子深情温婉地对着心仪的另一半,讲着悄悄话深情地表白。然而,昆虫间互相传递的语音信息,终究只有它的伴侣能够明白。 住宅区的灯光已陆续熄灭,好生奇怪,天地静穆的夜里,虫声明明很好听,为何唯我独享?一边听着虫鸣,一边随意翻看《诗经》,在字里行间寻找以螽斯为题材的古诗词。觉得以前的虫声从来没有逝去,喜欢这样的夜晚,这个时刻,昆虫是我的,连夜晚也是我一个人的。 总觉得“螽斯”这个名字特别悦耳,配这样的昆虫恰好。幼年时,曾亲睹螽斯,听过它们发出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声音。当然,没有人的时候它们才会肆无忌惮地鸣叫。潜意识里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草地里的虫声是螽斯的鸣叫。我一眼就可以辨认出荒野、草地或草丛中的螽斯,其触须细如丝,比身体还长,颇容易辨认。螽斯的种类繁多,而且形状和体色不尽相同。它们的身体展现了极其丰富的色泽,我这个虫痴,早就被漂亮的翠绿、草绿、深绿、嫩绿、褐色和红色等色彩迷住了。 某个早起的清晨,信步横越屋子前面的马路,走入长满杂草和野花的草地,试着打捞一些对虫子的记忆。慢慢翻开叶子,草丛间果然藏匿着很多体型大小不一的螽斯。虽然草地里还有其他昆虫,但是只有螽斯能获得我的青睐。 发现螽斯后,我总爱在草地上转悠。有时,螽斯会悄无声息地粘附在衣服上尾随我回家。直到无意间看见它们,才发现它们的存在。它们忽而在墙壁上栖息,忽而牢牢地趴在其他物体上。有一次,一只绿螽斯,强行霸占着行李箱把手,一双明亮的卵形复眼紧盯着镜头,这表情似乎在说:“下次去旅行,带我,带上我。”我并不通晓虫子的语言,不能阻止它入侵我的家,只好任由它逗留在房子里。 一个寻常的傍晚,印度邻居在草地里采摘野菜,我问她:“晚上有听见高低起伏的虫声吗?” 她讶然:“有虫声?睡得像死猪,什么声音都没有听见。” 我告诉她,寂静的夜晚,只要留意听,唧唧唧唧、嘶嘶或咝咝的鸣叫声就会溜进耳朵。邻居找了又找,没发现什么。大多数的螽斯和叶子或树枝的颜色没有明显的差异,它们习惯保持静止不动的姿态良久,明明就在眼前,也察觉不到它的存在。我叫她和我一起蹲下,她不解地看着我。叶子微微颤动,我数着:“一只两只三只……” 邻居左看右看,看不出个所以然,我察觉到她无法集中注意力走神了。凝视着叶子,我说:“bedi bahen,看这里。” 我指着小小的螽斯。她的视线顺着我指的方向移到叶片上,找了好久,终于发现翅膀与身体的纹路和叶子相似的小露螽在叶片上栖息。我慢慢将手移向前,让螽斯缓缓爬上手背。它轻轻啃咬我的手指一下,不痛,但有痒痒的感觉。连忙抽回手检视皮肤,还好,没被咬破,可我的好邻居早已吓破胆哇哇声尖叫,大动作弹开。忆起以前,我也和她一样,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柴米油盐。如今的我,发现了每一样东西呈现的许多令人惊喜的细节,捕捉到那些不经意间触动心弦的瞬间。 我又说,深夜,草地里传来的虫声错杂交替,时高时低,时断时续。不同的昆虫发出不同的声音,我模仿虫子的声音,教她辨认:“轧织……轧织……轧织,丝轧……丝轧……丝轧,织……织……织,咭……咭……咭,吱……吱……吱,吱哩……吱哩……吱哩,这些都是不同种类的螽斯发出的声音。” 我补上一句:“我还听见其他微弱的声音,简单的嘁嘁嘁、嗞嗞嗞、瞿瞿瞿,有长有短的嗤嗤,嗤……嗤,咝……咝,咝咝。” 她兴致勃勃的跟着我学虫叫,像玩绕口令,一点也不觉得拗口。 再次见面,她对我说:“晚上虫声围绕在耳畔,彻夜喧闹。怎么办呢,以后每个晚上会不会被它们吵得不能入眠?” 一连数日,邻居皱起眉头,闷闷不乐不爱说话。我逗她:“走,去找漂亮的红色悦鸣草螽若虫。” 她惊叫一声,瞪大双眼,扬起手,作势要打我,叫嚷着:“你又要害我失眠吗?”我拿出齐白石的画册,指着《螽斯红蓼图》:“看啦,小螽斯不是挺好看吗?” 邻居觉得螽斯的鸣叫刺耳扰人,夜晚更令人生厌。我只觉得,大自然似乎离一些人越来越远了。正在沉思的当中,邻居忽然冒出一句:“整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也许不是螽斯的错。” 她眼神哀哀,迟疑了一下,略带哭腔,喃喃提起她的大女儿遭家暴及被骗走巨额积蓄,另一个女儿又尚未有同种姓同阶级的人来提亲。晚上想起两个女儿特别郁闷,内心备受煎熬,夜不能寐。 她的失眠,与螽斯无关。明明心事重重,却怪螽斯干扰她的清梦。琢磨一下,我对她说:“每个夜晚,虫鸣声伴我入眠。Badi behan,晚上不要想烦心的事情,静下心来听听螽斯的鸣叫就容易入睡了。” 只是,不知道她会不会越听越心烦意乱。 相关文章: 露凡/地瓜 露凡/树
2月前
文艺春秋
星云
失恃/露凡(实兆远)
春节渐近,过年的氛围愈来愈浓厚,母亲的病情却越发危急。腊八节那天,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她最终没能等到甲辰龙年的到来。为母亲看病的张医生感到无限唏嘘,脸色显得凝重,叹了一口气:唉,还没过年呢! 母亲生前说她肖龙,生肖却和出生年份不相符合。丧礼上,有些亲友甚是好奇。我说,那有什么关系呢?母亲不是文盲,她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汉字。既然她坚持两者皆正确,也就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我对母亲以往的事情知道甚少。母亲多次提起习字之路的波折,唯有此事,我印象深刻。母亲年少时原本目不识丁,幼年时第一次央求祖母购买一支铅笔,却换来亲生父亲怒声叱骂,“啪”一声把笔折断,用力扔出屋外,下令永远不准提起读书写字这码子那个年代不属于女孩子的事。面对外公的不耐和不欢,母亲不曾放弃过学习写字的唯一念想。提起习字的心路历程,母亲的眼神发亮。说及瞒着家人学写字,她的时间回到少女时期。无畏外公的禁令,更不怕被甩一巴掌,母亲自有妙招,最终在废矿湖拥有个人的学习空间。母亲每天携带一个琉琅,与外婆一起出门,到废矿湖淘洗锡矿砂。午间休息,她挤出一点时间,提起小树枝在地上尽情挥画勾勒字词,读过几年私塾的同伴成为指点及教导她的小老师。我不相信这件事情外婆不知道,唯一的解释是她选择闭上一只眼睛。在废锡矿湖里拚搏,双脚浸泡水里,弯着腰在猛烈阳光的曝晒下洗琉琅,工作劳累又单调,狂热习字的母亲不但不觉得酸楚,反而感到欣慰。偷偷摸摸习字那段时光是母亲最难忘的记忆,她屡次喜滋滋地说,能够认字、识字和解字,一切辛苦皆值得。母亲还说,她的学习生涯并不孤单,洗锡矿砂的日子,结交了几名和她命运相仿且热爱文字,一起争相偷偷学习的女孩。 母亲不曾写字给我们看,曾问她,字写得如何?字体好看吗?母亲摇头笑笑:乱涂乱画的鬼画符,东倒西歪的字见不得人。 老天不会忘记每一个人 自从家里订购了报纸,母亲常指着报纸上的油墨字,一个字一个字慢慢朗读,有时停顿一下,问我们读音是否正确,她仿佛在脑海里编辑一本独特的字典。她掌握的字词像凌乱的砖块和瓦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摞摞的逐渐排列,堆叠得越来越多,最终构建了自己的文字小房子。日历、老夫子漫画、儿童故事书、佛教绘本故事、电子游戏及电视剧的中文字幕,皆是她识字的工具。归根于她的聪颖与好学,她也懂翻看通书及二十四节气表,同龄的老妇女与她相比绝对输得彻底。 母亲中年丧夫,独自抚养5个孩子。她深谙不能进入学堂的苦痛,求学时期母亲从不让我们失望,无论日子过得多么窘迫,我们总不缺书本和文具。外公经商,他用自己攒到的钱及妻女洗锡米的积蓄,买了很多橡胶园,家境堪称富裕。父亲去世后,外公和外婆曾经接济过我们,可是物资往往被亲戚半路拦截打劫。那时,年纪小小的我赫然知晓,原来亲情有时是不可强求的。忆及生活上那些困难的过去及三餐的匮乏感,母亲鲜少显示内心的复杂感受,她总是说:一根草一滴露,老天爷不会忘记顾及到每一个人。 十二生肖中,与别的动物有异,龙是虚构及神话了的象征。母亲自始至终说她生肖属龙,也许,潜意识里母亲希望自己像龙一样强大,能够排除万难保护儿女。庆幸的是,如她所愿,我们长大后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安稳。 获悉母亲病重,我赶回家乡。1月18日傍晚,原本有事下午要重回S城一趟。离开前,测量母亲的血压和血氧,发现两者的度数过低,而且飘浮不定。想起医生的瞩咐,心里有数,遂打消返回S城的念头。 母亲曾经两次病情紧急被送往医院,从急诊室转移到病房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治疗。两次皆输液和输血,以鼻胃管灌食。久卧病床,她背后出现一个很大的褥疮,鲜血淋漓。母亲病重,心情变得矛盾,担心她骤然离去,又不忍她住院接受抢救,继续饱受病痛的折磨。母亲曾叮咛,人生中最后一刻她要呆在家里。眼见母亲在弥留之际,我们决定遵循母亲的意愿,不拨打救护车紧急热线,不把母亲送进医院。 母亲平时拜观音菩萨,念阿弥陀佛。我打开手机,不间断地播放佛曲。我在母亲的耳边轻声说:妈妈,不要怕,不要慌张,见到佛菩萨,放下一切随着菩萨去修行。 我们心中已为最坏的状况做好准备,弟妹和我轮流守在母亲身边和她低声耳语。盛了半碗饭,吃了几口,小妹叫我过去。屏息凝神,伸手探探母亲的鼻息,摸摸她心口,心底陡地明白母亲已经永远离开了。顿时,眼角自润湿起来。心里明明万分不舍,却也不禁产生母亲终于脱离病痛折磨的想法。 母亲97岁高龄离世,我们按照她的遗嘱,丧事从简,遗体火化。换上寿衣的母亲躺在棺椁里,双脚朝外。那刻,恍然感觉到她既存在,又像不存在,心里一片空白。 翌日,抓起手机,打电话去S城的医院,欲更换自己的复诊日期。那头传来护士善解人意的声音,我有点心不在焉的漫应着,嘴里重复:我的母亲不在了,我的母亲不在了,我要更改日期。 新年期间,烟花璀璨,却与我们无关,过年的心情荡然无存。除夕夜,无心煮膳,随意烫了半只土鸡、弄了一个汤、切了一盘烧肉、焯烫一碟蔬菜及清蒸一尾母亲以前嗜吃如今却吃不着的河鱼。菜肴摆在餐桌上,望向母亲习惯坐的位置,心里空空洞洞,只想着:“母亲走了,再也见不到她了。”慢慢咀嚼着食物,好像平时一样,刻意吃得慢一些,仿佛仍旧陪着母亲吃饭。吃着吃着,发现年饭的滋味和往年不同了。 夜晚,仰首望着璀璨的烟花划亮夜空。心想,无论如何,新年总得有个愿望。闭目祈愿,愿望很简单,希望母亲在另一个空间无病无痛过得好。 许了愿,竟然有一种泫然欲泣的感觉。
6月前
星云
文艺春秋
露凡/地瓜
小时候,常随同外婆到菜园里种植地瓜。地瓜是常绿藤本植物,绿色藤蔓紧贴地面,向外匍匐扩散,不畏阻难。远远望去,一大片茂密的藤蔓起伏菜畦上,密密麻麻,几乎没有一处空隙落脚。 栽种地瓜,外婆不用地下根,她说,采用扦插繁殖法地瓜生长比较快。我常紧随外婆的背影看她种植地瓜,挥动锄头,挖沟堆畦棱,动作利落。外婆捡起二十多公分的粗壮地瓜藤,斜埋半截到土里,再用脚后跟噗噗噗噗踩踏秧苗种植点四周的泥土,让地面结实。一个星期后,地瓜藤就生根孳蔓,翠绿的幼芽争相冒出。不久,叶子精力充沛挺起,一天比一天浓密。一转眼,一朵朵干干净净、白色微紫的喇叭状花朵比赛般的竞相怒放,在绿色的叶丛中舒展。炫目的阳光下,花朵随风摇曳,看了叫人心生欢喜。那时好傻,总想对花说:“你好漂亮,好漂亮啊。”倘若时光反转,我肯定也会说相同的话。定睛凝视地瓜田,不难发现,那是一道吸睛的风景。细心观察,它散发一种让人心里平静的美。 菜园里的地瓜大多茎叶旺盛不结块根,成为供给猪只的饲料。不过,外婆另辟一小块地瓜田,为了控制叶片和侧茎的生长,三天两头,她抓起一把小刀切割侧枝。她说,藤蔓和叶子过于茂密会影响地瓜的产量。圆形、椭圆形或奇形怪状的块根在土壤中静悄悄膨胀,花谢后,藤蔓一吋一吋开始转黄,我们才挖掘块根自用。不同品种的地瓜肉颜色都好看,除了橙黄色或紫色,亦有纯白色,全都蓬松柔软,入口即化。家里常有地瓜块汤,可我最爱等外婆煮好饭菜后,把地瓜丢进火炭里煨熟,掰开那一刻,香味扑鼻,比地瓜块汤更美味。 外婆沉默寡言,从没看过她的笑脸,偶尔和我说话都是寥寥数语。外婆收割地瓜藤蔓和叶子,捆绑成一紥紥。有时,我跟随在后面晃来晃去,她便让我抱起一捆藤叶走向煮猪食的木寮,若半路跌倒,她就佯装骂道:“真是大番薯。”咦,人怎么会变成大番薯?我才不要变成大番薯呢。可她说:“大番薯好,全身都有用。”安顿好地瓜藤叶后,外婆把绑缚着一把镰刀的竹竿递过来。我兴高采烈地对准园子里比较大片的香蕉叶,嚓嚓划下来,再用小刀,沿着叶梗,不偏不倚的把完美的叶片削下。贩卖香蕉叶的钱都归我,那是外婆不着痕迹地奖赏我的方式。 木寮里有一块香灰莉木制成的砧板,大而厚。我去割香蕉叶片时,外婆端坐大石头上,把大把大把的地瓜藤叶铺在砧板上笃笃笃剁碎,倾倒大铁锅里,掺入米糠,然后生火把混合物煮成黏稠的猪饲料。喂食时,猪只抢着咕嘟咕嘟狼吞虎咽。外婆说,胖嘟嘟的猪吃饱了就犯困没头脑,别学猪,做有用的大番薯比较好。除了大番薯,我猜想外婆找不到更恰当的字词来表达她的意思。 外婆每天还得张罗一家人的三餐及操劳家务,日夜双手忙个不停。不过,一个星期一次,她可以享受自己的娱乐时间。一般是星期日晚上,住在隔壁的姑婆,约她到街上陈旧的戏院看粤语残片,外婆通常都把我带在身边。影片情节跌宕起伏,最能赚取外婆的眼泪,百看不厌。描绘旧社会妇女悲苦遭遇的社会家庭伦理大悲剧戏码,岂不是外婆的生活缩影? 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可外婆一生忙碌。听说,外婆有两个女儿被太婆送给别人领养了,对这人伦突变,她始终不吭一声,很想问她,为何没把儿子送走。等到她自己熬成婆,她的生活模式也没有改变,每天为媳妇和儿孙劳累,耗尽生命。难道这就是外婆说的 “做个有用的番薯” ? 劳劳碌碌做番薯有什么好?外婆傻不傻呢?
2年前
文艺春秋
星云
【年终快闪】纸上的从容/露凡(实兆远)
落在手上的白纸,我希望它是一张用青檀树皮制作的宣纸。柔软,质地细腻韧性高,润笔性强,它无畏层层晕染,不论轻重。面对这么一张纯净的薄片,我会仔细端详,心里规划如何让毛笔在平滑的表面游走。不过,我会不断提醒自己:静心戒躁。 我会信步走到户外,让花草树木和山山水水包裹自身。用心凝视,发掘每朵花的颜色浓淡不一,风姿各异。还有,专注计算花瓣和花瓣中间纤细的花蕊,稍一不慎,精致的自然就会在画笔下变形,贻笑大方。当然,拔地而起的树木树姿形态千端,树皮或光滑,或粗糙,或裂纹缠身。而叶片,即使匆匆一瞥,也会发现色彩纷呈:深绿,淡绿,黄,橙,红。浓淡深浅的色度,我全神贯注。平平无奇的一张白纸,泼洒颜料前我要以欢喜心打量笔下再生的花草树木。 我还会去看山,看近近的山林,也看远远的山峦。近处的山林,颜色翠绿。远处的山峰重重叠叠、朦朦胧胧,山峰后面有更多的山峰绵延。以缓慢的脚步,看山,看水,看飞流的水珠如何四溅,看云雾如何漫漫萦绕,至无穷远。 纸张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岂可浪费,且让我把花草树木,山水万千的变化,把宣纸铺在桌面上,以愉快的心情,慢慢的用浓墨或淡墨勾勒、点染或皴擦显现。
2年前
星云
星云
轧织轧织/露凡(实兆远)
静谧的夜晚,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只不安分的硕大褐色骚斯。它的样子有点丑陋:后腿发达,丝状触角比身体还长,头部两侧各有一枚黑色斑块,翅膀折叠时形状如树叶,花纹清晰。它属于螽斯科,是好久没有来访的稀客。以前亦看过绿色的螽斯,总觉得比这只可爱多了。螽斯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纺织娘”,只因叫声乍听如“轧织,轧织”。响亮的轧织轧织声,此次竟然带来很大的困扰。 夜访的骚斯,直翅竖立在桌面上。蹑手蹑脚想趋近细观,它却双腿一缩猛蹬,在客厅里精力充沛地乱闯乱跳。一会儿,它停息墙上。慢步走过去,拍摄了几张照片。留心打量,发现它正怒睁圆溜溜的双目,狠狠瞪过来,吓了一大跳。 早就知道,逮捕螽斯,绝对不可忽视它的搏斗精神,不能以手掌猛扑,它性子刚烈宁死不屈从。若是捏住骚斯的腿,它会拼命挣扎,情愿断腿求生变成缺脚虫或缺脚虫鬼。少年时的经验告诉我,假如耐心等待,动作够快,只需用拇指和食指掐紧螽斯头部两侧,它便逃不脱了。可惜早已过了徒手袭击样子稍微古怪的昆虫的年龄,恐怕心脏不能承受那种追逐的紧张刺激。童年的玩意儿,捉昆虫绑系翅膀任其飞翔,如今回想,极度残忍。 聪明伶俐、敏感且多疑,防备心重,这是螽斯给我的印象。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它不能动弹,捉去侧院放生。一眨眼功夫,它已逃之夭夭,离开视线范围,想必担心受到伤害。午夜,趁它再度出现乱窜的时候,打开客厅的大门,听见嗖嗖声,猜想它已经飞出屋外。 夜已深沉,回房熄灯。睡意正浓,突然涌来锵锵有力的“轧织,轧织”声,音调竟有得意洋洋之意。走进厨房,开了灯,声音戛然而止。关了灯,回到被窝里,鸣声再起,而且越来越高亢,仿佛越叫越欢快。循着声音流动的方向寻找,结果却是徒劳,不知它到底隐伏在哪里。好困、好累,告诉我,哪里可以买到寻找昆虫的探测器或GPS? 房间和厨房来回走动无数次,最终心疲力倦倒在床上。然而,房外鸣叫声照样连珠炮发,起落有致,逐想起余光中的〈牛蛙记〉,书写他为牛蛙声疲劳轰炸之苦。其实,螽斯的鸣叫声和牛蛙声音,同样扰人清梦。 它认不出自己的声音 小时候住木屋,周遭栽种了果树和蔬菜,环境保持了自然状态。各种昆虫隐身草丛或植物叶子及茎干上。晚上各种虫鸣声此起彼落,奇怪,从不觉得心烦,反而好像听着一首首安眠曲入眠。一次次搬家,远离植被的环境,虫鸣鸟啭渐稀,幸好目前居住的地方是闹市里的绿肺,周遭绿意盎然,常有昆虫和小动物不经意的擦身而过。不过,螽斯倒是罕见。夜晚听到好久不曾划空而来的螽斯叫声,竟然觉得逆耳烦闷。 《诗经》里有一首诗: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这是一首祈求多子多孙而唱的民歌,只是,当下,哪里还会有众多的人萌生“宜尔子孙”之念? 闯进我家的骚斯,原来还未走远。几个晚上,屋子里的多个角落扬起“轧织,轧织”声。开了灯,小家伙息鼓偃旗。关了灯,又再度轧织,轧织。突发奇想,把它的声音录下,它鸣叫的时候让它听。果然,它认不出自己的声音,以为有一个同伴在附近。开了灯,它还一直和录音呼应。仔细寻找,哎呀,我的妈呀,我终于找到它了。拿一个倒转的空盒子,对准它的小身躯罩下,我终究赢了,哈哈。第二天早上,把它安置在侧院,让它重返大自然,院子里的植物足够它丰衣足食。它源自绿地,希望它在欣欣向荣的叶片上,更自由,更鲜活,鸣声更响亮动听。
2年前
星云
读家
露凡 / 揭示荒谬的生命本质——读残雪的中篇小说《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
20年前在书展发现残雪的小说。残雪是谁?从没听说。捡起一本随手翻动,匆匆一瞥,收在书中多篇小说行文晦涩,情节有悖常理。施叔青序文中说:“残雪对理性更是深恶痛绝,她在作品里要求达到绝对的非理性,更是反逻辑、反理性的极端例子。” 这段话改变了我的想法,毫不犹豫地掏钱购买。很想深入了解施叔青对这位当时每天手握剪刀和量尺,夜里伏案写小说的裁缝所下的评语。开卷,面对书里跳跃的意象、缺乏真实感的故事,还有貌似凌乱的叙述世界,停停读读,终于翻到最后一页。必须承认残雪小说表面杂乱无章艰深难懂,但只要细心琢磨、梳理,把多层次结构、毫不相干、光陆离奇的事件连系起来推敲,隐藏在荒诞情节里的真相不难变得显著。 这本在1990年出版(初版)的集子收录13篇小说,〈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是其中一篇较长的中篇。残雪聚焦家人及以5个蹊跷的梦,描绘了古怪荒谬的场景和故事。因为是梦,梦中世界不管怎样荒诞乖张或超现实(例如“他像河马一样在水池里住了好多年”,“母亲说,一次你踩在我的眼珠上”,“蓝皮肤的婆子像马蜂一样振翅飞翔”),读者被授予独特视角。通过一个个离经叛道的情节审视生命的丑陋与阴暗。当然,很多时候读者无法对文字背后隐藏的意义获得一致的解释。 不可否认,〈种〉充满对传统叙述方式的挑战和革新。荒诞的情节,让阅读者伤透脑筋,同时又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小说发表于三十多年前,无疑的,在创作方面,说残雪是遥遥领先的作家一点都不言过其实。 《种》生动地描绘父母、哥哥、妹妹和妹夫在房里和房外经历的各种状态,如焦虑、逃避、挣扎等,令人印象深刻。她写妹夫:“他走进我们的厨房,一下跳进蓄水池里不肯起来了。” “他还有一种本事,就是不用攀附就可以贴在光溜溜的平面上,如贴在天花板上……。” 妹夫是不是一个逃避现实的人?她写父亲:“他接近于昆虫类,因为他给我一种有甲壳的感觉。”(令人想起卡夫卡的《变形记》)。她写母亲:“她从抽屉里找出梅花针,咬着稀松的牙齿往皮肤上扎,边扎边挤压。”简直读得心惊胆颤。扭曲的人际关系(如页223,提及父亲一直和姨妈私通),也逃不过作者的法眼。你需要有耐心,静下心慢慢品读和思考,分清现实与梦幻的混淆。 《种》充满了梦幻与现实的交错,或以象征、或以预言或其他形式,揭露繁复尖锐的生命现象,它梦魇呓语般的文字锐新了我的阅读体验。是的,现实中,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是无法健康成长的,不过想像的力量无远弗届,终会长出硕果(页258)。 【花踪】第11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残雪/ 获奖感言 专访残雪 | 搞文学就必须耐得住寂寞
2年前
读家
星云
灵隐/露凡(实兆远)
在杭州,没有人能抗拒文化底蕴深厚的灵隐。古寺离开西湖不远,坐落西湖西部飞来峰旁,隐藏在山峦环抱的山谷中。游了西湖,第二天早上,火速追上一辆公交车,直达灵隐。下了车,走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两旁挺立错落茂密的参天老树。沿着溪水信步而上,山路逶迤,却不难走,蜿蜿蜒蜒直达千年古刹的正门。 踏入青瓦黄墙的寺院,有人递上三炷香,可是,我却没有为自己求佛。延续了千多年,袅袅萦绕的烟火是否和遥远的魏晋或五代或唐宋的香火相似呢?人们祈求的是什么?渴望被指引的又是什么?钟鼓齐鸣,祥和的声音,能否唤醒迷茫的众生? 灵隐的长远历史,让人震撼和感动。它隐藏了许多艺术价值连城的珍品及古物:明代的水陆画、明董其昌手抄《金刚经》册页、敦煌石室藏唐人书写《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等。古人熟练精美的书法字迹及他们染制的坚韧纸张,至今仍然完好无损,未被岁月蚕食成碎片。凡人如我,又岂能手捧细细观摩,亲炙大师的技艺。 诗人们来了又去 清帝康熙一时失误,后来将错就错,书写的匾额“云林禅寺”,高高挂在天王殿门前。后人哪管这么多,继续采用印度高僧慧理建寺时取的名字“灵隐”。好一个“隐”字,没错,藏在山林中的灵隐寺就只能以“隐”来形容。当然,希望自己也能乘机离开尘嚣,在深山中隐一隐,感受山林里的静谧深沉和灵气。 经过禅房,飘出清脆的笃笃木鱼声,僧人禅坐蒲团上,翕动着嘴唇默默诵经。一波一波空远的声音,宛如置身西域古道。 向更高处走去,进入邻近的树林,空气中有一种淡薄的味道,无关泥土,亦非植物腐烂时发出,也不是野花青草的芬芳。淡淡传来,若有若无,似茶香。莫非苏轼约了历代诗人,在不远处的冷泉亭边品茗边赋诗? 冷泉亭是诗人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的处所。众多诗人,在灵隐即景题咏,创作出历久不衰的佳作。南宋辛弃疾的〈满江红·题冷泉亭〉,苏轼的〈送唐林夫〉,白居易的〈宿灵隐寺〉……诗作辞赋道尽古寺的魅力。苏轼饱尝宦海沉浮之苦,数次入朝、贬官,贬官、入朝,在逆境中,笔下的诗词歌赋让他找到慰藉。白居易被贬职,灵隐亦是他喜爱的地方。前者有诗句“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后者写下“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他们坚定的朝着自己的人生方向行走。岁月如云烟,毫无痕迹过去了,那些篇章,永存天地。 忽而,听见一片蝉声。众多的蝉,在地底下潜伏苦修多年,终有所感破土而出。它们黏附树木,慢慢的从裂开的外壳露脸探看这花花世界,甩开污泥,换一身光滑洁净,知了知了知了,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鸣声,一把一把连珠炮泼洒林木。知了,知了,不停灌入耳膜,纯粹噪音,或是另有深意,不得其解。 总要有一段机缘,才能走着遥远的路,爬上一座遥远的山,来到寺院。离开前,回头望望禅坐的古刹,游人熙熙攘攘,分辨不出,谁来祈求平安,谁来探幽问禅,谁又是来目睹古刹的庄严。那又如何,根本不重要,我啊,只想拥有一份淡泊的心境。
2年前
星云
文艺春秋
露凡/树
听说森林里的原住民,劈开香灰莉木树干,挖空树心制造独木舟,在河上自由漂流,猎取水里的鱼虾。希望有一天,坐上他们的独木舟,融入森林里不同的日常。这样的生活,是苦是乐,有谁知道?假如父亲还在,也许会给我一个答案。
3年前
文艺春秋
星云
外婆 • 香蕉树/露凡(实兆远)
疫情蔓延开来,在家闲来无事,有一天,看着香蕉树,想到旧诗词: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不知秋芙种植何种芭蕉,诗词也和外婆没有关连。不知为何,顿时萌生出一个想法:外婆像一棵香蕉树。 去年开始少与人接触,宅在家里莳花种菜,每隔十来天上超市购买必需品。偶尔,朋友送来食物,挂在篱笆上,也互不交谈。早晨,在人少的公园或海边晨运,剩下的时间翻翻画册、阅读书本和打字。原本不乐意和不熟悉的人交往,除了不能去旅行,和以前的生活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居住的地方,是城市里的一个小绿肺,离开市区很近,却又不失宁静。屋子对面是一块芭地,野草杂树伸展一寸寸土地,鸟雀、鸡鸭和羊群是常客。很幸运,住在城市里,一样可以享受宛如山野田间的静谧祥和。拎一张小凳子,坐在前院一排野姜花后面,叶缝间一眼望尽草芭里的植物和动物。晴朗干净的天空下,十多棵高大的香蕉树与草芭最契合,树干笔直没有枝丫,上端长着叶柄长长的浓绿或嫩绿叶子。远远望着,一把一把与风厮磨的翠绿扇子随风摇晃。日复一日,看着看着,脑海里突然蹦出外婆的影子。外婆的一生已经被封存,没想到,她的过往从香蕉树慢慢攀爬出来,拉回记忆中。多年后,终于又记起外婆与香蕉树的一切。 外婆家被菜园围绕,地里,除了蔬菜,也种植一些果树,最多的是东一丛西一丛、一棵一棵彼此紧挨的香蕉树,风姿绰约。香蕉树常在文字或线条中抽条成长,纸上的生命历久不衰。当然,这些外婆全不会。外婆的日子,在香蕉树下不知不觉中消磨得逐渐失去光泽。 挖了坑洞,从别处讨来的秧苗,根部填入洞里,香蕉树就能迅速成长。树顶冒出紫红色花苞后,接着一大串沉甸甸、百多条香蕉悬挂空中。外婆总说我托猪的福,香蕉树干是猪的饲料,树干归猪群,果实归小孩。外婆把我和猪一起喂养,我和猪一起长大。唯一的遗憾是,竖立的香蕉树,不像其他有枝丫的果树,不能让小孩攀爬把身体悬挂树上,学泰山。 第一根香蕉颜色转黄的时候,外婆右手挥起大刀,用力一砍,左手把整串香蕉承接住。香蕉装入麻袋,成熟后一阵阵香味溜出,小手就会钻进麻袋,咔嗒咔嗒,一根一根细腻香滑的果肉满足的落到肚里。至今还能把香蕉代饭,或许是从小与猪分享食物养成的习惯。 挥刀劈下香蕉串后,外婆砍倒树干(其实是它的茎),切成一圈一圈,剁碎后,装进大桶里,起火焖煮,猪食于焉而生,工序看似简单,花费的时间不少,耐心更不能缺少。 结果后,香蕉树不会再长出香蕉,但是地下的吸根继续繁殖,一棵棵树苗从地面破土而出,然后开花结果。成林的香蕉树,一代又一代,物化,重生,外婆的双手不停地忙碌着。 曾经,外婆教我扳开树干一层一层的软皮,挂在铁线上,用小刀轻刮,割成条状,晒干后变成天然的绳子。外婆说,剥开树皮时,要当心,香蕉树干里面隐匿一些小动物,有时是蜈蚣,有时是蝎子,无论是谁,来者不善,它们都喜欢亲一口,让你痛上好几天。 流露坚韧与笃定 香蕉叶子最初以盘绕的方式长出,然后舒展,开成大叶片,树砍倒后,我用外婆给的小刀拆卸叶片,卖给糕点小贩。外婆让我以劳作获取零用钱,长大后方知道,每日在家忙碌的外婆,自己从来没有收藏私房钱。 有时,外婆给我一把小锄头,她则紧攥大锄头,香蕉树下松土,拉出肥硕的蚯蚓喂鸡鸭。看见草芭里的香蕉树,这段童年生活穿越时空重现眼前。 每天中午,园里的工作暂停。准备好午餐后,外婆盛饭菜给我。外公经商,虽然家里生活条件不差,碟子里,她总不敢放太多饭菜。外婆吃素,一块豆腐乳或一些罐头菜头也能配一碗饭。从小就知道,外婆并不吝啬。家里还有儿子、媳妇和孙子,她自有她的难处。与人无争的外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自己咽下,每天依然在香蕉树下低头静默操劳,流露了一份坚韧与笃定,也维持了家里的平静。直到某天外婆吐血,走到了彼岸,我们到外公家的隐形桥樑也随之倒塌。 外婆的一生,正如她每天面对的香蕉树——从别处移植过来,繁殖,耗尽所有与生俱来的功能,然后无声离去。
3年前
星云
星云
桥/露凡(实兆远)
辽宁大连星海弯大桥(注)开通后没几天,吸引了不少市民走上大桥徒步,当然,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以室外行走的机会,庆幸自己还有精力挥霍,挺开心的。大连市大雾日数偏高,起雾时,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挑选了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也去凑热闹,提了一个小背包,穿上舒适的运动鞋,从西部的高新区一直走到东部的金沙滩。 大桥共有上下两层,上层的道路两侧设有人行道,沿着大桥走,看似淡乎无味,却是其乐无穷。温煦的阳光洒在身上,面对苍茫的大海,任由海风摩挲脸颊,眼睛一路收集海湾的美丽与繁华。蔚蓝的天空和同样是蓝色的海水,仿佛没有界线般融合。天空飘过几朵闲云,无声无息。寂静中海鸥由远而近忽上忽下连声嘎嘎,却没有飞过来打个招呼,多么希望它能当面点个头。突然,一只海鸟往海面俯冲,瞬间嗖的一声又弧线飞起,衔着一尾小鱼。鱼摆动尾巴挣扎着,一会儿,它成功逃脱鸟嘴划空溜下,鸟又快速地在半空中把它叼走了。鱼不能成功逃生,为它焦急却又无能为力。一路就这样,蓝天、碧海、阳光、微风、海鸟……。可惜,大桥没有观景台,护栏也阻挡了部分视线,难免有点遗憾。 不少以桥取名的影片 走在桥上,一直感觉大桥好长好长,仿佛看不到尽头。走着走着,想起无数入诗、入画、入歌或入戏的桥,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多种景物并合,不经意地勾勒了思念故乡、厌倦飘零天涯的情怀。好一句“小桥流水人家”,一道桥、一股流水、一户人家,多么温暖的地方。区区数字,思念家人的凄苦愁绪绵绵不绝。 而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一切是否相对的,或又都是互相关联的? 还有儿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无论如何改写,那座外婆桥都还保留着。桥啊桥,从小到大,交织我们的日常。 保罗.赛门(Paul Simon)为葛芬柯(Art Garfunkel)而写的〈赴汤蹈火〉(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把自己比喻为横跨烦忧河上的桥,时时刻刻准备为对方赴汤蹈火。讽刺的是,这首旋律优美,以友谊为主题的歌曲,最终却导致他们反目。也许,当时他们缺少的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以桥取名的影片也不少。银幕上重构的高架桥常被当作一个符号或者一种象征,唤起历史上的创伤。当年的战场烟硝让人惊心动魄,观看了《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桂河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雷马根大桥》( The bridge at Remagen)等影片,世人的悟性和记性会有多长进? 停停走走,横跨了6公里,思绪穿越古今,想起诗、童谣和电影。这座位于黄海水域的大桥,就这样留下了脚印。 后来,多次读到有人从大桥桥面纵身跃下轻生的新闻。筑桥,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越谷的交通,却成为终结困境的选择。唉,世间苦乐无常如何自处?是否被逼到绝境,才会以生命作出最后的控诉?如今大疫流行,茫茫人海中,谁能建筑一道一道横跨心海的无形桥梁,让拥堵的情绪找到出口? (注:辽宁大连星海弯大桥为中国首座海上地锚式悬索跨海大桥,如今它已经成为大连市的重要地标。)
3年前
星云
更多露凡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