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Meta推出融合社交元素的獨立AI應用 抗衡ChatGPT
|
特朗普執政百日 支持者贊行動迅速“幹得出色”
|
男子趴車碰瓷 網民:行車記錄器很重要!
|
嗆中國“活該”吞145%關稅 特朗普:他們會吃下去
|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Meta推出融合社交元素的獨立AI應用 抗衡ChatGPT
|
特朗普執政百日 支持者贊行動迅速“幹得出色”
|
男子趴車碰瓷 網民:行車記錄器很重要!
|
嗆中國“活該”吞145%關稅 特朗普:他們會吃下去
|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Meta推出融合社交元素的独立AI应用 抗衡ChatGPT
|
特朗普执政百日 支持者赞行动迅速“干得出色”
|
男子趴车碰瓷 网民:行车记录器很重要!
|
呛中国“活该”吞145%关税 特朗普:他们会吃下去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Meta推出融合社交元素的独立AI应用 抗衡ChatGPT
|
特朗普执政百日 支持者赞行动迅速“干得出色”
|
男子趴车碰瓷 网民:行车记录器很重要!
|
呛中国“活该”吞145%关税 特朗普:他们会吃下去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Meta推出融合社交元素的独立AI应用 抗衡ChatGPT
|
特朗普执政百日 支持者赞行动迅速“干得出色”
|
男子趴车碰瓷 网民:行车记录器很重要!
|
呛中国“活该”吞145%关税 特朗普:他们会吃下去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Meta推出融合社交元素的独立AI应用 抗衡ChatGPT
|
特朗普执政百日 支持者赞行动迅速“干得出色”
|
男子趴车碰瓷 网民:行车记录器很重要!
|
呛中国“活该”吞145%关税 特朗普:他们会吃下去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青春期
放映室
陳偉光/《Adolescence》混沌未開的青春期
一鏡到底的拍攝完全配合劇情需要,深化了觀眾的沉浸體驗,最難得的是攝影師沒有利用空鏡取巧,全部鏡頭都是經過嚴密部署和彩排,實實在在地沒有剪接,保留了人物和場景的連貫,拍出當下最真實的狀態。
1星期前
放映室
學記
【校園報道】早戀 青澀愛情初體驗 青春成長之路 該回頭嗎?
早戀,即未成年的戀愛,泛指18歲以下,在求學期間的戀愛。中學生早戀,是一個在青少年期間經常被討論的課題。 現今社會,大部分家長和老師都認為早戀是錯誤及不可接受的行為,因它會影響學生的學業和心理健康。師長們經常會努力引導求學中的青少年,更專注在學習和心理健康的發展,從而避談“早戀”。 然而,早戀是青少年成長的一部分,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至關重要。所以,也有人認為師長們應對早戀抱持開放態度,提供支持及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念,尊重自己、他人,以及雙方家長等,讓學生在青春期能健康成長。 鍾睿恩:早戀須有承擔責任勇氣 學生鍾睿恩指出,大多數中學年齡階段的學生,都對戀愛感到好奇並想嘗試。她認為,若學生選擇了早戀就要有心理準備承擔顧不來學業的後果、父母不支持的批評,以及為對象付出的責任。 她說,家長對孩子早戀的行為該時刻多加關注,要從小學開始與孩子討論早戀的問題,以及一些保護自身安全的事項,而不是等到中學時才與孩子談戀愛這件事。 她說,有一句老話叫“愛人先愛己”,把自己變得更優秀、有獨立經濟能力時再戀愛也不遲。她續說,學生在沒有好的經濟條件下支撐起的愛情,可能會覺得沒什麼問題,但事實是他們忽略了承擔的責任。 或許有中學生覺得沒有在這個年齡階段談一場戀愛,會是一輩子的遺憾,但她認為,青春期的戀愛固然美好,還是得以學業為重。 陳子韋:規劃學習時間 早戀不是壞事 學生陳子韋認為,學生在早戀時選對對象,將會在學業及感情上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她說,如果一名中學生的戀愛對象是學霸,兩人互相輔導功課之餘,還能從另一半吸取學習上進的精神,雙方互相成長。否則,便會造成小情侶的成績下滑的同時,還影響到自己或對方。 她告訴學記,身邊大部分年齡相若者都有早戀的經歷,並從他們瞭解到早戀帶來的挑戰及困難,即如何找合適自己的人、怎麼樣走得更長久、該如何相處、該不該公開戀愛關係,如何讓父母認同戀愛關係等。 她表示,早戀的中學生一般問題是學業分心,即在戀愛與學業之間不懂得衡量時間。她認為只要規劃好學習時間,小情侶之間的互相複習與輔導,還是對早戀的中學生有助益。 她還說,有益的早戀可以改變對方的學習態度,因為另一半會把自己作為目標努力向前。 江嘉榮:理智戀愛 提高正面學習動力 教師江嘉榮認為早戀是可行的,前提是必須分配好時間,還不能深陷其中而忽略學生的責任。 他接受學記訪問時說,學生早戀的原因一般上是受到他人的影響。他表示,戀愛會影響學生不能妥當衡量輕重,整天只想與另一半膩在一起並栽進愛情漩渦中,從而忽略學業,以及與家人相處溝通的時間。 他認為,學校應該禁止情侶互動的行為,並著重在學習,若發現學生在校園有親密行為,校方可採取紀律行動。他還說,家長應與早戀的孩子溝通,而不是一昧地讓孩子與另一半切斷關係,來作為解決孩子早戀的問題。 此外,他也建議校方舉辦相關講座,讓學生了解如何應對青春期的情感,因為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很多事物都在摸索的階段,講座可讓學生明白早戀的概念,以及如何面對早戀。 江家榮指出,一段好的戀愛關係是兩個人的共同未來目標,理智戀愛才能給學生提供正面學習動力。他提醒學生要懂得保持理性態度選擇另一半,才能幫助到學業和生活。 蔡月蕊:聆聽溝通取代責罵 輔導老師不同意學生早戀,並認為青春期早戀雖不能避免,但現在的早戀已早到小學,所以家長應該在這方面多關注孩子。 她認為,早戀是因為學生青春期荷爾蒙、生理及心理上的變化;再者,生活環境也是因素,家長忙於工作而缺乏與孩子溝通,致使孩子好奇地尋找“愛”。 她說,戀愛會間接影響學生的生活作息,令學生陶醉於愛河之中從而忽略了與家人及朋友相處,也間接影響學生的學業。她認為當學校遇到學生早戀問題時,應依據校規處理,因為早戀會帶動學校是否邁向“好”或“壞”的風氣。 她認為,校方應與孩子有情侶關係的家長會面,商討孩子早戀的事情。此外,家長不該一昧地罵早戀的孩子,因為這不能糾正孩子;應該以輔導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聆聽孩子的想法。 學記感想: 容詩琦:青少年正處於探索期,談戀愛在所難免。如果正確引導,早戀也不一定是壞事。但早戀發生的因素有很多,從而也可能導致許多後果。因此,校方與家庭需要相互合作,讓青少年瞭解正確及健康的情感教育。 範欣怡:中學生談戀愛在當今社會已是常態,所以兩性教育不可忽視,但許多家長避而不談,造成中學生在情竇初開的年紀,對戀愛的好奇心越來越大,因而選擇透過自我摸索及群體討論。這樣的事情,值得關注。 方晴:早戀專題讓我深入瞭解青少年情感發展的複雜性,不僅是一種自然的成長階段,也是情感管理與學業壓力並存的挑戰。青少年需要支持與指導,以平衡情感體驗與成長需求。家庭與學校在青少年早戀中起關鍵作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長路徑應被社會多加關注。 梁起滿:愛情對大多數的青少年來說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但還是要分清楚輕重,不要把太多時間精力放在戀愛。 黃均銘:早戀有利也有弊,就看學生如何平衡感情和學業,學校和家長應該明智地處理學生早戀的問題。
2星期前
學記
全國綜合
少女誤入歧途因“渴望被愛”? 激勵講師:家長別忽略孩子
家庭問題造成社會問題!父母親的忙碌和對孩子的忽視,導致青春期的青少年男女渴望在外尋找關愛,進而造成社會問題!
3星期前
全國綜合
飲食營養
營養運動減壓睡眠 助女性重獲健康人生
女性的健康需求隨著生命階段的變化而改變,合理的飲食對於維持生理與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從青春期到更年期,不同時期需關注貧血、骨質疏鬆、荷爾蒙調節及血管健康等問題。均衡營養能幫助女性預防疾病、提升免疫力並促進心理健康。透過科學膳食策略,如補充鐵、鈣、Omega-3和益生菌,可有效支持身心健康,改善情緒與睡眠品質,讓女性在各個階段都能保持最佳狀態。
4星期前
飲食營養
花城觀點
陳珮敏 | 青春期的玻璃心
青春期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階段,有人說,這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年紀。
2月前
花城觀點
星雲
花開的悄悄話/劉雅琳(龍運)
種的玫瑰開出了小花苞,我細心灌溉,希望她能綻放自如。女兒在一旁看花,和我聊起天來。 起初,她只敢有意無意地透露一點點,說我今天為她扎的小辮子,真是幸運。我想起昨晚和她共讀《歪歪路小學》,裡面有個叫萊斯莉的小女孩,有兩條誘人的辮子,經常惹得後座的男孩忍不住伸手去拉,最後男孩反而被兩條辮子救了一命。 “你的辮子今天救了人?”我打趣道。 “沒有啦!”她格格地笑著說,“今天因為紮了兩條辮子,某某對我特別好。” 她提到喜歡的男孩,臉蛋粉嫩得像一朵小玫瑰。她說男孩如何主動開口幫她趕走潑辣的班長,如何幫她處理手上還蓋不完印章的圖書,男孩的影子如何為蹲在地上排隊的她擋住刺眼的陽光。 她重申:這是友情,不是愛情。 喜歡異性,感覺是與生俱來的,並不一定等到青春期才萌芽。我回想自己大概在三四年級時,也會對一些小男生產生好感,偷偷地在旁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當然,那都成為了永遠的秘密。在那個保守的年代,不可能跟任何人道出。喜歡異性,那不是件羞恥的事兒嗎?跟愛在班上搗蛋、不做功課的孩子沒兩樣吧?我是乖巧的女孩,怎麼能喜歡男生?異樣的感覺只能在心裡挖出小坑,偷偷地把這條邪惡的毒蛇埋葬起來。 我敞開心胸,有一句沒一句地跟她聊著,聊得開心了,她什麼細節都和我道開來了,我也能適時地從旁引導。我可以感覺到她的小興奮、小害羞、小幸福。世界上那麼多不同類型的男孩,不一定是終生伴侶。這生命中不同的緣分,都是一幅幅獨特的風景。母女倆能邊喝飲料,邊聊聊這些優秀的男孩,欣賞人間之美,不也是一樁樂事嗎? 我希望女兒以後都能跟我聊她人生路上遇見的男孩,如同聊花、聊樹,或旅途看見的風景一般,一直聊到老。
5月前
星雲
北馬新聞
林秀琴:16至19歲最嚴重 近30%國人 精神健康出問題
檳州社區發展、福利及非伊斯蘭宗教事務委員會主席林秀琴說,近三分之一的16歲及以上的大馬人面臨精神健康問題。
7月前
北馬新聞
精彩系列
醫美那檔事 | 護膚品,健康肌膚的王道
由來自許崇明皮膚專科中心–Chang Carrine醫生撰寫 資歷: 醫學博士(俄羅斯) 皮膚病學文憑(馬來西亞) 記得小的時候,大約12歲,青春期正旺盛,冒了很多青春痘,就因為這樣,開始愛漂亮的我,就開始接觸護膚品。 其實,護膚品在我們的日常保養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對於護膚年齡問題,眾說紛雲,我個人覺得,最好是越早越好,因為不同的年齡,護膚的重點是不同的。 護膚品就是保護皮膚的產品。在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膚品時,一定要注意它的保質期,並選擇質量有保證的品牌產品,因為過期及偽劣產品,往往細菌超標,使用後很容易導致毛囊炎,膿皰等感染性皮膚病,特別是皮膚敏感者,更容易受護膚品中的防腐劑,香精等成分的刺激,引起過敏性皮炎。 對於敏感皮膚的人來說,選用的護膚品應不含濃烈香味,不含酒精等刺激性,所以建議在使用護膚品之前,一定要先試搽。 通常可以在耳後或前臂內側皮膚上塗抹,若在1天后沒有不適合感,才能在面部使用。一旦皮膚出現異常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 首先,護膚品具有的功能,能增強皮膚的彈性和活力。經常使用可使人年輕、美麗。其次,護膚品增強了人的自信心,提高了人的美好形象,促進了社會的文明。 因為人的皮膚各有不同,有油性皮膚、乾性皮膚、中性皮膚、混合型皮膚和過敏性皮膚之分。所以,每一種護膚品的製造成分,會根據不同皮膚的性質而不一樣。 特別是在懷孕期間,人體內會發生很大的生理變化,因此,有些護膚品會造成孕產期的一些肌膚問題。 護膚程序要做好 其實好的皮膚不單只是DNA問題 ,也可以是你的日常習慣。護理你的皮膚是簡單的個人行為,所以,我們需要了解一些護膚品最簡單的護膚程序及它們的作用。 第一,潔面產品 潔面是護膚工作最開始一步,潔面產品會影響到清潔的徹底與否,也會影響後續護膚程序發揮的功效。重要的是,要使用專供面部使用的潔面產品(不是任何肥皂或沐浴露)。首先輕輕地洗臉,注意不要太用力擦洗。然後,用溫水沖洗,以避免去除天然油脂,導致皮膚脫水。使用潔面產品潔面的次數要根據當天的肌膚狀況來決定,一般而言是早晚一次。如果中午肌膚感到油脂分泌有些旺盛,可在中午增加一次。 第二,爽膚水 爽膚水一般都是潔面後的第一個護膚步驟,也是對於肌膚第一次的營養補充。爽膚水也有好幾種不同類型的,譬如化妝水、收斂水。其實爽膚水可以平滑、軟化和鎮定皮膚的功效。它通常含有補充和恢復皮膚營養的成分,並能減少泛紅和乾燥的肌膚問題。 第三,乳液、面霜 乳液、面霜,即是保溼劑,適用於所有人,每次洗臉時都應使用。保溼劑可以防止皮膚乾燥,使皮膚保持水潤和光滑。當你的皮膚略微潮溼時使用,它們是最有效的,以密封水分。其實,乳液和麵霜所標明的不同功效,說明它們的成分都是以此來選擇,因而也會有各種針對性的效用。一般乳霜,如果沒有明確標明可以日夜兼用,就一定要堅持區分日霜和晚霜,這樣才能保證皮膚在各個時段的不同需求。上乳液和麵霜前要先用眼霜,用乳液和麵霜時一定要注意,避開眼睛周圍,以免長脂肪粒。 第四,防曬霜 每天都要塗抹至少SPF30的防曬霜,即使是在天氣寒冷和你被遮蓋的時候。當你暴露在外時,每兩小時補塗一次。確保你的防曬霜同時保護你免受UVA和UVB射線的傷害。紫外線照射是導致皺紋、膚色不均、失去緊緻和衰老跡象的首要原因。 在購買護膚品時不要貪貴,只有適合自己肌膚的,才是最好的。此外,大家可別忘記還要注意平時休息的時間要調整好,不要熬夜,不要吃辛辣的食品,平時多吃水果蔬菜,補充多種維生素,才能給肌膚打好最好的基礎。
7月前
精彩系列
星雲
【當代小物件 02】一次是不算數的/彎女L(加影)
爸爸叫你穿內衣的那個晚上,你還11歲。他就在房裡的躺椅看報紙,瞥見你進來,吞了一大口口水才吐出那句話。你連忙逃,影子也沒。洗好澡出來,你們像什麼也沒說過。 11歲是有點尷尬的年齡,胸剛隆起,但還可以藏。有點像懷胎3月,要收呢還是要說呢。 “我的胸出來了,但我不想穿內衣。” 彼時,每朝還是要排隊進班。課室在4樓,男女兩排列隊;那是多麼美好的年齡,你們會躁動,但還沒有勇氣離開隊伍。一種群體的優越感——有人相互靠攏,自然有人被排除在外。但那些靠攏的人吶,眼睛是看不到外邊的。 都看些什麼呢?列隊回班,梯階一級一級往上延伸。更遠處是屋簷外的曝光天空,而你的額頭前方,幾乎就是你所靠攏的,另一個女生的背部。 被洗薄的淡黃色校服底下,你能看見小背心肩帶透出的印記。有時是兩條安分的直線,有時是繚亂恐怕一手誤就會打結的交叉——你耽於欣賞這些藏於背部的隱喻,但你恐懼、閃縮,明明胸前真相大白。那一兩年,雌激素囂張地說話,她乘風破浪地來了;胸部一天比一天大,但你除了把雙肩往內縮,使它們不至於如此展露人前之外,便什麼也做不了。 青春期像一趟賊船,不知誰把你打暈,五花大綁丟進船艙;睜開眼,你早已被流放到孤獨的無人之島。那樣的孤獨,是小群體裡的你們都樂於如此成長,每天變換著不同肩帶的小背心與內衣,抬頭挺胸;但你憑一己之力,對家庭中央政府揚起無聲抗議——我絕不——不會穿上這東西。 這東西很緊。而且它長得醜極了。它像突額隆頭魚變身的怪奇博士戴著的超大泳鏡,又像假面騎士頭盔上的蒼蠅般的炯炯雙眼。媽媽把它放在床上,要你洗好澡試一試;它平整攤開時你看著它,它亦看著你。那時你想,怎麼可能有人就此甘願,這一輩子就被這樣的東西綁著了呢? 有人說內衣是8,但倒下來更像符號無窮∞——尼采的永劫迴歸。 胸在青春期只會越來越大,像一個無面目的生靈、怪胎滋長其中;媽媽對你的屢勸不聽,著急得就像找不到孩子的爸爸。於是她只能找了你爸爸要他勸一勸你,但這話尷尬得只能說一次,也是爸爸這些年來對你說過唯一一句重要的話。但只說了一次的話算數嗎? 一旦穿上就得承認是她 14年過去了,好像才有了答案。在世界很小的時候,你還沒能力逃。逃走是需要能力的,比如不在這裡了,你還有哪裡可去嗎?爸爸是多麼擅長逃匿,他總有辦法找到落腳處;而當時的你在青春期的猛獸夢魘般的追捕中,可以逃去哪裡?你無路可去。看著那件癱死在床上的內衣,你知道,一旦把它穿上,似乎就得永遠承認這個性別,並與她同在了。 正因為世界只是那麼一丁點小,你無路可去。後來你當然是屈服了,甚至所有抗議在決意屈服之後都顯得無稽——但那無稽也是成長,是你不想承認這個性別,也不知該如何不承認的時候,你有了其他可做的事。正是這些比其他的反義更為重要的“其他”,讓你終能自由決定什麼時候穿上內衣,以及什麼時候將它摘下。 於是那幾年,你總趁沒人在家的時候,拿著媽媽買的內衣到主人房。整間屋子,只有那裡有一副稍微大的鏡子,可以容納你的樣貌與身子。你脫去上衣,把內衣笨拙地穿在身上,揣摩一種女生該有的姿態。你想像,自己也能成為那樣的女子,那種你會忍不住想要撫摸的女子,婀娜、柔軟如半生熟蛋;誰知成長一過火,還是免不了煮得爛熟。 再挺,再挺一點。 爸爸要你穿內衣這句話是盡了他力的,但有些盡力也只能一次。 相關文章: 【當代小物件 01】四角關係/直男K(吉隆坡) 【當代小物件 03】馴服/広野(金寶) 【當代小物件 04】內衣進化論/閒來無事(加影)
9月前
星雲
星雲
【當代小物件 01】四角關係/直男K(吉隆坡)
去年單獨飛往臺北度過聖誕,某天晚上從西門回往信義區的旅館,準時下班的阿佑不嫌棄我未及收拾的亂,從北車過來。我們約在世貿站的2號出口。 重感冒的臺北微雨整天。我們撐自己的傘走忽明忽暗的夜路,一直咬牙喊冷。阿佑聲音顫顫問我喜歡怎樣的內褲?我說白色吧,可能是一向穿深色居多,也可能偏愛反差。他說我好色。 想不起是從幾歲開始,內褲變成了生活所需。 早年跟家人走逛商場,經過男性內褲專區,我都會留意貨架上成排的盒裝內褲。每一個平面靜止不動,一件內褲包覆一個男體。小孩不懂品牌只愛看圖,注視久了,模特彷彿會從盒面隨時走出來,此時的面紅心跳不帶任何情慾的雜質。標本般的男體只有一身線條和陰影,反而營造出立體的想像空間,可以代入自己的臉,想象有天壯大起來,這麼穿著。似乎是要先有一件好的內褲,才配得上深邃泛光的體表,讓人覺得好看。 小學的內褲是一件一件深色三角,媽媽買的,都略略寬鬆。媽媽會攤平洗淨曬乾的內褲,左右兩角往內折,再直線捲成一顆,填入硬紙卡做成的九宮格收納盒。一格一顆,像是一盒巧克力的製作過程。媽媽覺得耐髒的深色、松一點而不那麼緊,才可以穿久久。她知道身體會膨脹,會變髒。 不知好歹的是青春期的褲襠。它往往在換節的早上八九點鐘鼓起,內褲是此時重要的第一防線。然而防護力道有限,內褲壓不下來的,只能將書包抱在大腿上,勉強站起又站起。行禮,謝謝老師。起立,老師早安。每次歪斜駝背,惺忪睡臉多半是裝的,大包小包才是真的。 抱著男生的每日課題,經年拉拉扯扯,貼身的內褲也如同逾期更新的軟體,衍生出各種問題,比如褲頭更緊了,下體焗悶,胯下被隱隱摩痛。與自己失和多時,我開始覺得它們醜,不得不將從前一件一件丟掉,再耐穿也不能要了。 完全合身的內褲並不存在 漸行漸遠中回到商場,發現包裝沒有標明有效期,貨架上它們一貫明豔,無臉男依然精壯,彷彿拆封以前,防腐與真空也是後製加工的一部分。我先後入手兩盒M碼的絲質深色四角,一盒3件。它們完整地覆蓋臀褪,彈性佳,透氣高,不會在下腹大腿留下咬痕。偶爾被吃進夾縫而已。養成了運動習慣,身體和生活都更需要輕盈的膚觸,也知道其實並不存在一條完全合身的內褲。 下班時段的健身室更衣間滿是行走的肉身,像敞亮的小型市集,觀望的眼光明交暗會。比起臉和肌肉,身上的內褲其實最先抓住眼睛。亮色深色、三角四角、素色花色和圖案設計,多少可以粗淺地對應出性格,建立I或E的第一印象。 曾經有人打赤膊朝我走來,說我的黑色四角好看。我的謝謝恍恍惚惚,說他深藍的CK三角也是。他在IG私訊裡更正自己的用詞,想說的其實是性感。我回復這是非賣品喔,笑哭發送,錯覺自己成了以前一直想像的大人。 阿佑穿起衣褲披上外套時,很快的我就發現被單上的白色三角。 Uber到了,我沒有多作思考,撿起阿佑的內褲丟入床底的行李箱。 我的臺北時間越來越短,阿佑連日加班,找不到適合再見的第二個晚上,白色三角只能隨行出境。之後再算吧。我又更記得每天往返旅館和世貿站,途經露天停車場的停車須知告示牌,它粗體方字的“隔日另計”。 到家後將行李物件逐一攤開,才注意到白色三角的褲頭是我沒看過的MUNAFIE,裡外乾淨非常,猜想阿佑並不常穿。那布料質地輕淺,像是給出去和拿不回都可以。我把它跟髒衣物一起洗淨烘乾,攤平以後左右兩角往內折,直線捲成一顆,填入我的深色四角堆裡。不確定幾時可以親手還給阿佑,但自己是一定不會穿上的,儘管它鮮明得讓人想試。 在年幼的自己沿路找上以前,我很慶幸沒有將偏愛的黑色四角與他交換,互道耶誕快樂。 相關文章: 【當代小物件 02】一次是不算數的/彎女L(加影) 【當代小物件 03】馴服/広野(金寶) 【當代小物件 04】內衣進化論/閒來無事(加影)
9月前
星雲
星雲
老師有空很重要/書蟲(新山)
今年開學至今,我從未在上班時間和同事共進午餐,而是將難得的午餐時間都給了學生。 我的辦公室在午餐時間時總是特別熱鬧。這個辦公室幾乎聚集了全校所有的初一年段班主任,午餐時間總會有許多學生來到這裡找老師,或交功課,或聊生活中的各種不快樂,或解決各種心理或行為問題。直到鐘聲響起,學生紛紛離開辦公室回到班上,臉上掛著微笑,留下老師們搖頭嘆息,疲憊不堪,甚至要馬上準備好,趕著去上下一節課。 午餐時間的辦公室儼然成了“急診部”,不僅要處理學生的疑難雜症,還要隨時外出處理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問題。若是學生有急事,找得到老師還好,找不到的話就只能乾等老師回來;若是學生要打架了老師卻無法及時出現,那後果更是可大可小。 於是我只能夾縫求生。為了讓自己可以改作業和備課,以及處理突如其來的事,我養成了在午餐時間邊吃邊聊天,隨時準備好遞上衛生紙和小餅乾,還要能不停切換故事線的技能。許多老師身邊也漸漸出現了一些“常駐嘉賓”,有的純粹是想來聊天,有的就真的是寧可來找老師也不想留在班上。 想辦法讓學生回到正軌 貴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在〈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我覺得現在的教育環境並不只要求老師成為知識的傳遞者。由於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忙碌,雙薪家庭乃至破碎家庭越來越普遍,加上孩子受到的壓力和挫折越來越多,如今的孩子更想把老師當成逃離壓抑生活的出口。畢竟比起家長和同學,老師往往更能傾聽孩子的心聲,更少做單方面的價值判斷,也更能包容孩子的眼淚和情緒。 家長的缺席也常常導致孩子失去了以大人作為楷模的機會。青春期是孩子塑造自我價值和道德準則的關鍵時期,他們需要大人更多的關注和引導。但這個時期的他們卻也最容易受到社會中的各種誘惑,包括私會黨、電子煙、色情產業等的影響。社會上有太多的無良之徒正等著通過各種管道,接觸和利用這群入世未深的孩子。加上家長很忙、壓力很大,現代的孩子比以往更需要老師作為指引,以免誤入歧途。 老師對學生的陪伴和引導正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但我們的社會並沒意識到這一點。老師的文書作業量並沒有減輕,反而因為學校之間的激烈競爭要求老師必須辦更多活動,承擔更多工作。社會輿論也常理所當然地覺得,老師承擔更多工作就能讓學生變得更好。於是大家都期待老師工作更多更長,學生學習更久更忙,到最後不僅是累死了老師,也害慘了學生。 老師有空真的很重要。若老師的時間變成稀缺資源,我們將無可避免地忽略學生的心靈。若大環境只想要老師交出成績,我們將無可避免地要求學生從我們的辦公室,甚至是生活中消失。我們總是要求老師為學生犧牲,但我們都忘了老師也是人;更何況現代社會欠學生的一切,都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才能慢慢補回的。 這幾個月來,一直有學生在午餐時間來找我。有時聊聊天,有時也就靜靜地坐在角落,不吵不鬧,偶爾掉淚便遞個衛生紙,有其他學生來找我哭訴時還會幫忙安撫,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有時我在想,萬一哪一天我真的沒空回來辦公室坐著,對我來說或許就只是有了新的任務要忙,但對這些學生而言,或許就是少了個避風港,少了個寄託。 學生,正前所未有地需要老師。在社會好到能接住學生之前,老師有空真的很重要——教書多年的我無比深刻地認知到這件事。 我知道不只有我正在承擔這樣的責任,我的許多同事也正在經歷這些,我們正很努力地想辦法讓學生回到正軌,或是哪怕喚起學生的求生意志。在這個快速而勢利的世界裡,就連快樂也無法深刻到值得銘記,老師們偶爾歡聲笑語的背後,不過是苦中作樂,死死抓住那僅存的熱愛而已。 但既然發現老師忙碌是為了學生,老師有空也是為了學生,現實會允許老師更有空嗎? 我連想都沒空想。
10月前
星雲
動力青年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接住青少年驛動的情緒——生命線協會95少年特使
生活在家庭與學校保護下,青少年會有壓力嗎?也許在成人眼中,他們是最幸福的一群,不必為生活奔波勞碌。然而,根據皇家警察的統計,在2019到2021年間,15到18歲的青少年自殺人數佔全馬自殺總人數的一半,達到驚人的51%。這驚人的數據背後,究竟代表著什麼? 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理事,同時也是該協會資深講師兼輔導組組長陳碧君碩士透露:“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非常渴望與他人交往,並希望身邊的每個人都能接受他。然而,隨著年齡的成長,他們心中逐漸有了不想讓他人知道的秘密。在遇到事情時,他們可能不知道應該找誰述說,只能把秘密埋在心底。時間長了,這些壓抑在內心深處的秘密會影響他們的情緒。” 生命線協會講師兼輔導義工黃玉玲碩士則以自我概念(self concept)說明青少年所面對的困境。“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有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分為‘4個我’,分別是生理我、情緒我、社會我與智慧我。 “生理我是指青少年怎麼看待他在身體上的改變,如覺得別人長得帥,自己長得丑時,可能會滋生容貌焦慮。情緒我是指青少年如何面對生活上的困境,遇到理想與現實不符的情況時怎麼去舒緩自己的情緒。社會我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與社會的互動,處於這階段的青少年很在意別人的評價以及自己的表現,如果自己的表現達不到預期時就會有情緒(情緒我)。智慧我則與青少年的個人能力有關,比如青少年的長處、技能、興趣等,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長處,就會覺得自己有價值。”這“4個我”代表的是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方方面面,如果這4個我的其中之一出現狀況而沒有及時疏導,可能會導致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青少年輔導青少年可行嗎? 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的摸索階段,這時的他們會有很多理想,當這些理想與現實有所衝突時,也會導致青少年內在的衝突。從數據上來看,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已到了嚴重階段,為此,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自2021年起推出“關愛少年愁”系列活動,旨在幫助青少年面對成長階段的心理問題。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他們發現有一群人很重要,那就是同為中學生的同儕。 生命線協會執行長兼資深講師謝成碩士透露:“當青少年遇到問題時。他們不會第一時間找父母或老師談。很多時候,他們會找他們的朋友、閨蜜訴苦,大人反而是最後一個知道孩子面對問題的人。”正因如此,生命線協會推出“95少年特使”培訓計劃,希望中學生在遇到面對困擾的同伴時,能夠知道如何去回應與協助。 黃玉玲補充道:“沒有受過訓練的青少年在面對同儕的傾訴時,往往不知道怎麼去接住對方的情緒,給予適當的回應。假設一個沒有受過訓練的青少年在遇到難過的朋友時,他的第一反應可能會是‘你為什麼哭?’但如果一個青少年學習過回應的技巧,他就可以帶著好奇詢問‘你看起來很傷心,發生了什麼事情,你慢慢說’,這樣就能透露出願意聆聽的聲音,也能讓對方更願意吐露心聲。” 此外,如果一個青少年遇到朋友向他透露自殘或自殺的想法時,難免會感到害怕,進而逃避繼續談這個問題。然而,對萌生自殺想法的人而言,我們越不願去談,他越容易感覺孤獨。謝成透露:“通常我們與萌生自殺或自殘想法的人深入溝通後,會發現陪伴的過程不是想像中的可怕,只要我們具備相關的認知,其實陪伴的方式和往常一樣。這個時候,只要有一個人聆聽、陪伴他,讓他知道他並不孤單,感受到被理解和與人連結的感受後,可能他的自殺意願就會降低。所以,我們在培訓的過程中會通過演練,告訴青少年面對有自殺想法的朋友時雖然會壓力,但不必過於害怕,只要像平常一樣陪伴他,聆聽他的煩惱,之後再鼓勵他與輔導老師談一談,尋求大人們的協助。” 95少年特使扮演陪伴者角色 也許有人會問,少年特使同樣是中學生,他們有能力輔導朋友嗎?如果以狹義的輔導定義來看,真正的輔導應該由受過專業培訓,系統學習過心理學理論的輔導員,在注意安全與隱私的環境(輔導室)中進行。在馬來西亞,只有完成輔導學士或碩士課程,並向馬來西亞輔導協會(Lembaga Kaunselor Malaysia)註冊的輔導員才能進行輔導。顯然,僅受過短期培訓的少年特使不具備為他人進行輔導的條件。 然而謝成認為,少年特使雖不具備輔導資格,卻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他們與學校的輔導老師不同。學校輔導老師是經過專業培訓,有足夠的理論背景作支撐,能夠陪伴學生深入地探討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我們的95少年特使雖不能做到這一點,但他們卻扮演著陪伴者的角色。因為不是每個青少年都有見輔導老師的勇氣,而我們受過訓練的95少年特使可以運用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在朋友遇到問題的時候先接住他們的情緒,需要的時候再鼓勵與陪伴他們尋求輔導老師的幫助。” 同時也是獨中心理輔導老師的黃玉玲進一步補充道:“學校的輔導老師其實處於被動的狀況,因為學生人數眾多的關係,我們很難及時發現遇到問題需要幫助的學生,只能等學生被教師推薦,或是主動前來尋求幫助。因此,如果他的朋友在發現他面對問題時能夠及時陪伴他,鼓勵他們前來接受輔導,就能減少青少年走上絕路的幾率。” 學會自助,方能助人 少年特使在同儕中扮演著“陪伴者”的重要角色,培訓的第一部分就是教他們如何“自助”。 謝成透露:“少年特使的培訓時長是30個小時,橫跨1至2個月,每次培訓時數大約4至5個小時。這30個小時中,我們會教導他們‘自助’和‘助人’2個方面的內容。在‘自助’的部分,我們會透過活動讓青少年自我觀照,讓他們看見自己當下的心理狀況,以及當下的情緒與壓力源自哪個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帶領員會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盲點,解決他們所面對的情緒問題,這樣他們才能擁有接住他人情緒的能力。” 當他們的情緒得到舒緩後,青少年會學習一些簡單的輔導技巧,包括開放式的問題、如何肯定和讚美他人、正確運用同理心以及面對朋友的訴苦時如何整理和反應。 簡單來說,少年特使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問二應三轉介”,即詢問求助者所遇到的問題,給予適當的回應,讓求助者不再孤單,如遇到無法處理的情況則轉介給學校的輔導老師。這樣的培訓能在無形中增加青少年對心理問題的敏感度,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發現自己或他人所面對的心理問題,並及時尋求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培訓前與培訓後對參與者所做的心理韌性評估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的結果顯示,受訓後的學員的心理韌性分數從36.03提高到43.37,顯示我們的培訓對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韌性有很大的幫助。”謝成進一步說道,為了讓家庭不富裕的孩子也能參加課程,在報名時徵收的RM300報名費,也將在課程結束後退回給出席率達75%的參與者。“因此,我們也需要外界的贊助,讓我們能夠舉辦更多場培訓,讓更多青少年擁有足夠的知識幫助遇到困境的朋友。” “95少年特使”的“95”寓意“救我”,希望人人都有自救和求救的能力與意識。這也是生命線協會最重要的核心精神所在。 輔導熱線 : 03-4265 7995 每週一至週五 9.30am-10.30pm 每週六 2.30pm-5.30pm 小夜班專線 : 011-5779 5803 / 011-5779 5813 每週五及週六 10.30pm-1.30am 相關報道: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推廣文學教育 亟需各方聯手 ——“中學老師的文學課堂” 華文老師文學教學研討和演繹觀摩會 【《學海》少年/從心得力】奇怪,人不累,心很累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華校子弟為校募款,應該不應該?
10月前
動力青年
文藝春秋
毛紫蒨/離不開的安全
粉色的痕沿著後背在下胸環繞一圈,輕輕觸碰有些凹陷,彷彿一條沒有盡頭的軌道。這道痕到底因暫時的束縛而致,還是恆久烙印在身上不得而知,畢竟鬆綁的時候不多,早已失去讓身體喘息,靜觀粉痕是否會淡去或消失的機會。解開釦子的那一刻,糾纏了一整天的煩惱也隨之四竄入空氣,片刻。洗浴的片刻。看著鏡子中赤裸的自己,上肩至下胸被肩帶胸帶勒出的痕勾劃出一件國王的新衣,時刻提醒著不把秘密藏好的後果。國王赤身走在大街上,旁人譏笑嘲諷起來,忽略了人生而赤裸的事實。故事若有下文,那必定是侍衛們趕忙將沉衣厚服層層裹在國王身上,屏蔽裸露的每一處,直到人群裡的譏笑聲漸漸淡沒。 概括人生,不過5年。童年、少年、成年、中年、老年。比月事更早提醒女孩成為少女的,是胸前的秘密。成長的煩惱漸漸在心間堆積,直到心裡藏不住,便長到了身體之外,成兩座小丘。女孩不是規範女孩,總是一頭蓬亂的短髮,穿著印有超人或蝙蝠俠的短褲,最期待放學時追著風從班裡跑到校門外,只怪那笨重的藍色書包總是在拖自己的後腿。藍色,是男性的顏色;粉色,是女性的顏色,廁所門牌就是這麼標識著的。而女孩因為害怕成為女性,選擇了別人的顏色,彷彿這樣就可以逃過宿命的追逐,盡情沉浸在沒有男女之別的兒童時代。 直到媽媽拿著那件白色背心走到女孩面前,叮囑她從那天開始就要穿內衣了,單薄的T恤再也遮掩不了胸前的秘密,它們驕傲地探出頭來,要向世人展示女孩成長的事實。 關上花灑,擦乾身子,將胸罩套在腰間,先扣好釦子,再轉過來提到胸前,穿上肩帶,稍微調整,就利索地把秘密藏好了。胸罩的穿戴方式多樣,有的人可以反手在後背扣好釦子,有的則是先把釦子扣好後再如普通背心一般套到身上,這都是女生聚會時會聊的話題。穿好內衣,將白T套在身上,米色胸罩完好地被隱藏在外衣之下。著淺色衣時,內衣顏色的選擇成了重項。若是選色錯誤,黑色或鮮色的胸罩外形便會透過衣衫隱約浮現在胸前,此後便會下意識地覺得別人投過來的目光都是注視在自己的不慎之上,如赤裸的國王,如媽媽的那句你要是不穿別人都會看著並取笑你的。 女孩一開始假意不放在心上,只能儘量挑暗色或較厚的衣服來穿。內衣是女人的象徵,而女孩還沒做好長大的心理準備。但發育的速度時刻叮嚀著歲月的腳步,直到女孩的羞恥心讓她無法假裝不以為意,讓她不得不認為街道上的人都在窺視她胸前的秘密,交頭接耳的同學都在討論她胸部的大小,即便環抱胸前依然覺得赤裸無比。便是從那天起,女孩知道一身輕的日子已來到盡頭,那長在身外的肉不會消失,反而會越長越大,終生都必須帶著它們生活下去。 套上束縛的那天,是從童年跨越到青春期的日子。少女小心翼翼地將秘密藏在校服之下,深怕別人發現身上的變化。原來穿與不穿,都一樣在擔驚受怕。回想起來,單薄的背心應是不會讓人感到特別悶熱的,或許是心理上的排斥,總想著許多借口讓自己感到不適,希望媽媽能說一句不舒服就別穿了。經歷著同樣變化的不止自己,較早發育的女同學竊竊私語地互相問著開始穿內衣了沒有,懵懂無知的男同學則在邊打量邊取笑著,誰誰誰今天穿了粉色的內衣哦,我走過她身邊的時候注意到的。 上了中學以後,大家都經歷著同等的發育階段,好奇的探問隨即成了眾所周知的隱私。肩上的書包換成了粉色,開始接受自己是個喜歡粉色的女生的事實。甜蜜的戀愛、夢想的未來,電視劇裡的願望被搬進了現實,徒成幻想。經歷了幾次挫敗,心事又開始堆積起來,胸前的秘密也因此發芽生長。單薄的背心無法承受,得穿縫有棉墊的才行。 於是感到更熱了,尤其是在體育課看著瘋狂揮霍青春,在操場上極力奔馳,咆哮著聽不清的口號的男同學們。夕陽下,染了一身汗的男生們脫下上衣,擦乾汗水,或玩笑般地套到朋友頭上,或套在指頭上快速轉成人工布扇,或靠在鼻前,貪婪地嗅著自己的汗臭。女生們總是不好意思趨前和他們一塊玩耍,有的自顧自地玩著,有的悄悄去通報在一旁沒注意到情況的體育老師,那群男生又隨便脫衣服了。有的女同學被月事所擾(或是以此為藉口),坐在梯階上小聲說大聲笑。陽光平均地灑在每個人身上,即便是躲到角落避暑的少女也被澆出一身汗。汗滴如雨珠不斷劃過胸間,引起一陣瘙癢,卻也不能明目張膽地撓。少女只能四處張望,希望世界給自己一個短暫陰影,希望這一刻無論做什麼都會被屏蔽籠罩,而後悄悄地將體育衣往胸前壓,盼這超級纖維布料能快速吸收汗水。 然而歲月還是緊跟而來。當發黃的棉墊背心無法承載少女的秘密,便被送入了蠻荒。這次不等媽媽吩咐,少女自己走入了商場內衣部,先是如犯罪分子般左顧右盼,熟人還沒遇到心裡就已洋溢著滿滿的尷尬。各號各碼各形各色,有的縫有鐵環,有的則是全棉,蕾絲穿上身是否會刺癢,純色是否顯得過於老土,少女看著自己貧瘠的身形,還是隨便挑幾件最小號的先買回家。 第一次背對著鏡子,嘗試反手扣上釦子時,才發現不太容易。於是乾脆反過來在腰間扣好,才提到胸前。下胸比腰間闊,越是往上拉越是感到束縛,就像被人用一根繩索緊緊地綁在身上,女性的羞恥之心卻又讓少女無法掙脫。釦子扣上的那一刻,就像罪犯被手銬拷上一般,從今至老,都得在胸罩的庇護下生活。那緊繃的胸帶既是索,也是鎖。少女站在鏡前端詳著所買的尺寸是否合身,才驚現自己不知從何時開始長成了這個樣子。隨後將校服套在身上,輕輕撫平,正是發育時期,媽媽給買了大碼的校服說這樣比較耐穿。從寬鬆的背心到緊束的胸罩,少女的自由又逝去了一段,卻在大碼校服下隱藏得不為人知。 後來幾天覺得身體格外沉重,胸罩讓看上來平坦的身子忽而凸起了一片未知地帶,總是抬不起頭想極力掩護。與之不同的是幾個女高中生,她們刻意把校裙改得緊緊的,蔚藍的線條順著身體的曲線畫出了維納斯的影子,胸前高挺的驕傲隨著少女的自信展示人前。一邊的訓導主任正在厲聲斥責女學生們擅改校服,暴露軀體的外形,而女學生們似乎不以為意,美好的年華就該引人注目。女學生們雙手插腰,上身側開的藍裙彷彿開了一扇窗,隱約可見鮮粉色的內衣緊貼著白色校服,像是白布上印了某種淡色圖案。想起了小學時期經常和鄰桌玩起窺探遊戲,在女老師每次彎身走光或身著單薄衣衫時竊視內衣顏色和各種花紋,當時只覺得好笑貪玩,自己還有很久很久才會發育成那個樣子。 而今,又有誰在窺視著自己? 入夜後輾轉難眠,那胸帶實在勒得太緊了,還是解開為好。第一次在鏡前脫下胸罩,看見下胸有一道淺淺的勒痕。粉色,女性的顏色。忽然想起多年以前的纏足陋習,原來撕開了纏腳布,還是難逃束縛。然而街道上的女性在光鮮亮麗的外衣下若無其事地生活,不會有人因為下胸的捆綁感到彆扭,彷彿那束縛感隨著年齡增長就會漸漸消失似的。 換好衣裳,該出門了。朝九晚六的人們眾多,巴士裡站滿了男男女女的身影,卻如棋盤上的棋子般刻意保持著距離,或是擔心沾染到他人的體味,或是擔心口袋裡的錢財不翼而飛,或是擔心與陌生人的碰撞中那觸覺讓自己感到不適,在這人影憧憧的情況下不經意的摩擦也是會有的,心裡頭覺得是性騷擾卻也有口難言。握著從車頂垂下的扶手時,右肩忽然感到一陣彈痛,隨後感到肩上沉重的什麼忽然被卸了下來。 但肩上的輕鬆卻讓心裡迅速緊繃起來。下意識時不時地撫著右肩,眼神流離到周圍的男女身上,感到所有人都在注視自己,陷入了自我勾畫出的恐慌世界。到了站,衝入公司洗手間裡,直到清楚聽見廁門被拴上的聲音,才鬆了一口氣。肩帶鬆脫了,無緣無故,突如其來。 此刻,它如一雙手一般抱在我的胸前,而我也如初生的嬰兒在母性的懷抱裡感到無比平靜。 而難以逃離。穿上胸罩後,束縛感又回來了,卻不再感到不適。想起那個害怕成為女人的女孩,那個不得已接受兩性有別的少女,青春半生試圖掙脫,卻發現母性如胸罩一般並非可以隨意卸掉的依附之物,而是由內至外身體的一部分。隨著發育的腳步遵從人生每個階段的指示,或許從來沒有真心願意,到底都是不得已,為了遮羞,為了自保,為了生活裡的安然。違心的命運來到門前,無法終生躲在門後逃避,只能惶恐萬分而又假裝若無其事地開門相迎,如醉心瑣碎的媽媽,如接受自我的少女,如街道上那些被枷鎖束縛著卻依然光鮮亮麗的女人。 相關文章: 毛紫蒨/蒸汽 昌傑/剪半的紗籠 黃薈如/臭港翻身
11月前
文藝春秋
文藝春秋
連宏勳/你畢業而我不在場 ——致C
假設一場結業禮,一次 沒有收到請柬的婚宴(無關水獸 禁止進入)我依然會敲門,私闖 新娘的房間。擅自於舌尖組裝, 宰殺圈養在文字裡的時間 緊捉幾隻你曾經喜歡的那些曖昧不清 意味不明的句子,作為報復。等待 你揭開紅巾,佇立在他堅硬, 植入性的,不得不卻 不可躲避的必然性前 即使是這樣,我也要 再一次 面不改色地 拉上你,破窗而逃 之前暗暗留下兩句韻腳,一行腳印 藍框黃底的頭版字樣般顯眼 他們會忍不住查明的 真相只有一個—— 你仍然不會解詩 正如房外的你,渾身結垢 雙腿疲軟,呆滯地盤坐,毫無 開竅的跡象。因而 永遠無法親自解構 逃亡路上藏匿的 一切意象之用意 這命運性的轉瞬:課室 => 走廊 => 禮堂(行進路線, 切勿推擠) 你踩著自己的感言一步(感謝父母, 最後感謝自己)一步登臺,等不及 為它們的所指附加意義 將無法言說的感情框成方帽 這般,想必我是無法做到的 請不要學我。請不要在今天的下一天 忘記那個為你別上胸花的人的名字 猶如一些坐在會議室裡的人 決定的另一些人的稱謂一樣 離校的人,與在離校的人之後 離開學校的人。或許還是有分別的 我終究無法披上黑白相間的高領衣 掩著鼠鹿般孱弱的自己 前去相見。(它就在河邊,但 沒能踢走野狗)用剩下七行詩的時間 攥著自己的右手,彷彿 我們真的出走了那樣 走出校門 以上 是我睡遲一場從未到場的畢業典禮,隨後 離席 的原因 相關文章: 連宏勳/我定是要錯過你的 ——致C 連宏勳/許願 【新秀個人特輯】連宏勳/詩三首
1年前
文藝春秋
星雲
【今年我最想放下的事】放下“放不下”/梁慧莉(吉隆坡)
20年前的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不確定,一直在埋怨老天每一年都在開我玩笑。容貌對青春期的女生是多麼的重要,我卻在這個時候患上一個奇葩的病“Bell’s Palsy”(貝爾氏麻痺症)。左邊的臉癱瘓,從此我不想笑了,自信沒了,更別談交友!簡直就是想封閉自己,與世隔絕。我也曾一度懷疑自己是否為家人背了黑鍋。 這個心結一直在心裡,直到去年才解開。去年的觀察漸漸令我明白,做人要有三好,才心安理得。因果是存在的。 3年前誤打誤撞去申請政府的“grant”。幸運的通關與緊接著的免費曝光率,讓我感受到彷彿被幸運之神眷顧。我體會到時時裝備自已的重要,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我也不再計較我的不幸過去,反而對自己的口才有信心。我還大膽的設了在45歲前要去挑戰TED舞臺的目標! 母親的腳痛自MCO以來都沒好過,看到她久站後疼痛的樣子真是無能為力。醫生的建議是除了動手術別無他法,手術後也未必能完全康復。現在又被眼科醫生說她的眼壓增加了,唯有動手術才可以解決。不過這個醫生的建議我不贊同,我媽的高齡是個考慮的因素。這不僅讓我體會什麼是人老了器官不中用,也是面鏡子讓我時時刻刻反問自已,我如何度過我的老年。 2023年給了我很多第一次 我慫恿自己花6000塊,訂約了牽線搭橋的活動。因為厭倦了個人生活,想去挑戰親密關係。我從一個保守的宅女轉換成社交圈的活躍分子。在一次朋友的生日派對,我敢敢拿著麥克風唱歌,真是生平第一次! 我很討厭總喜歡埋怨的人。可是身邊總被他們圍繞著,無論工作、家庭,他們不僅給了我滿滿的負能量,還把我的心情推到谷底。要如何放下呢?遠離他們是沒可能的,開導他們更是不可能。 其實自己最輕鬆的時候應該是在慈濟的“i.didik”活動。我用馬來文給小學生授課,這不是件簡單的事。我從中學會了如何與陌生人互動,互相關懷,還有幸能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奉獻。短暫遠離狗咬狗的辦公文化,是另外一種心情調節。 寫了這麼多,終於瞭解自己原來有那麼多東西是放不下的。要我從中選出一個最想放下的事,真的無從下手啊!2023年給了我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唱卡拉OK、第一次以輪椅帶母親去旅行、第一次站在Bank Negara Malaysia的講臺、第一次去徵婚……真是不枉此年啊!
1年前
星雲
飲食營養
黃慧娟/青少年營養的關鍵
1年前
飲食營養
更多青春期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