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面包店

4星期前
3月前
6月前
在我心中,有一座古迹,它不像金字塔那般金碧辉煌,也没有中国长城的宏伟壮观。它没有知名度,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在我心中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我在新村三条街长大,至今已经离家30年。每次回去,我都喜欢骑着单车穿梭在每一条街道上,重温童年的回忆,也一步步见证小镇的发展。在我的记忆里,有些面孔和故事情节已经模糊不清,但有一种味道和一阵炽热的肌肤触感曾经让我感觉幸福,在经历了时间长河的冲刷,仍然牢牢占据着我心灵的一个小角落。 三条街转角的那块荒地,四十多年前有一间木屋,里面住着一对卖面包的老夫妇。那称不上是一间面包店,比较像是一间面包烘焙屋,里面总是光线不足的模样。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个刚进小学的小不点,脑袋瓜花最多心思的也不过是“明天带什么便当去学校”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一次,我小手拧着零钱去买面包,刚好赶上了第一轮的面包出炉。一条条长条白吐司面包刚脱模,摆在长木桌上。兜着围裙、身材魁梧的老师傅看到我,便招呼我进去屋里等他先把面包切了,再包装进袋。 我记得当我走进屋里,那股热气和面包的香味扑面而来。我小小的身躯站在火窑旁边,近乎虔诚地望着里头那跳跃舞动的赤红火焰,默默地燃烧着,将里头的面包烘烤出令人愉悦的金黄色。我的每一寸肌肤、我的脸蛋,感受着它散发出来的热能,仿佛在热情地拥抱着我。那面包烘烤的香味分子,直击我的鼻腔。身体受热的触感和被激活的嗅觉细胞,让我心跳加速,幸福感涌上心头,叫我泪眼盈眶。 那次之后,每次妈妈让我去买面包,我都会找机会瞄一眼那充满神秘感的火窑。每次总希望能再看一眼那发红发热的心脏,想像着老师傅和他夫人在火窑边努力工作的身影。这段记忆深深地烙印在我纯真快乐的童年岁月中。 现在的我已是中年,想起来觉得当时的自己天真幼稚,不懂生活艰苦。天天在火窑边忙碌讨生活的日子肯定一点也不轻松。不管什么行业,能把一件事认真地做好,就能借着这件事帮助别人;为别人提供服务,就是对这个社会有贡献的人。所以,一个人的成就并不一定非得完成什么大事。 坚毅的精神的代表 后来的小镇,迎来了先进和现代化的面包店,各种口味的面包琳琅满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长大了,完成了学业,离开了家乡,结婚生子。那木屋里的火窑早已不再热火朝天,三条街没了烘烤面包的香味。那位温和的老师傅和他的太太,也随着岁月的流逝离开了人世。我亦在这一切不可避免的生活变迁中,从懵懂的小孩蜕变成为生活全力以赴的大人。 某一年回来,木屋被推倒了,独剩那座火窑突兀地立在废墟中,它的坚固和散落在四周破烂不堪腐朽的木板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异常寂静和荒凉。再一次回来,火窑几乎被茂密的杂草所吞噬。我路过时,看了心疼,想为它写一首哀悼的诗,但我没有写诗的才气,无法用动人的词藻和韵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今年过年我回来,荒地被人清理了,火窑旁边种了木瓜树和香蕉树,看起来更显生机。我忍不住踏入空地,用我对古迹的敬畏之心,给那座火窑拍下了几张照片。尽管现在,它已被遗弃,被进步的烤箱取代,但它曾经是这个新村里努力转动的小齿轮。它承载着我童年的温暖回忆,它是老师傅和夫人用心劳作的证据,也是普通老百姓为生活努力的见证。 我曾多次向父亲询问这块地的主人,但他也不清楚。也许,有一天它会抵挡不住社区发展的脚步,被新的地主摧毁而进行更有价值的建设。所以,每一趟返乡,我都会像拜访老朋友般,踩着单车去看看它是否还在。每一次经过,看到它仍默默地伫立在那块土地上,我就有一种安心的感觉。它的存在代表了一种坚毅的精神,鼓励着我要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人生努力,提醒着我要感恩生活中细微的美好。 能在自己心中守着一座古迹,是一件美好的事。它可以唤起你童年简单而纯粹的感动,让你即使历尽沧桑,也不想放弃成为一个心存温暖的大人。
8月前
(新加坡6日讯)大巴窑邻里一间面包店天未亮开档4小时,不到8时前就卖完,七旬老板为照顾低收入年长者,现烤面包一包只卖1元(新币,下同;约3令吉50仙),但近期消息不胫而走后有不少人特从别处开车来大量购买,老板感激但吁请顾客把面包让给真正需要的人。 时钟刚过午夜,73岁的傅锦丰就到大巴窑7巷住家楼下装潢简单的面包店,独自一人着手烘烤新一天要卖的面包。 不一会儿,红豆、咖喱和牛油等多达30种口味的传统面包就新鲜出炉。傅锦丰把约千个拳头般大的面包分装成300包至400包、每包4个,凌晨4时开卖。 《新明日报》记者两度走访,昨日清晨5时40分到场时,傅锦丰已卖出近一半的面包,当中咖喱口味已卖完。做面包长达60年的他告诉记者,16年前从汤申路上段搬来大巴窑邻里,只卖1元低价,是为了照顾附近的年长居民。这类4个一包的传统面包一般市价至少为2元5角(约8令吉70仙)。 不过这位低调的好心业者,近期被媒体报道成了新闻人物,却也面对了困扰。他说以上个星期日为例,平常8时前才会卖完的面包,当天6时15分就售罄。 傅锦丰解释说,他一人能烤的面包有限,有不住在大巴窑的新顾客闻询而至,当天一口气买下20包,结果面包很快卖完,不少生活拮据、一次只买一两包的年长者按平时的时段来买却扑空,只能失望而归。 他表示,既然开门做生意,总不能不卖给人,也不想设下任何购买限制,但希望大家能体恤一些有需要的年长者。 他表示,3名儿子都有自己的事业,他也不想孩子们接手,而至于为何不请帮手,主要店里烤面包的空间狭窄。 据记者昨早观察,6时40分左右面包就卖完,有顾客衣着光鲜驾车来购买10包咖喱面包。20分钟后,一位腿脚残疾的老熟客特地来买却扑空,失望无助的神情尽写脸上。 16年未起价 傅锦丰透露,早前在汤申路上段的店屋时,一包面包都卖1元2角(4令吉20仙)。16年前搬来大巴窑后价格不增反降,只因附近低收入的年长者较多,想为他们提供实惠又好吃的面包。 “有顾客叫我起价,但邻里有些年长者甚至连1元都负担不起,我就收几角钱。” 他告诉记者,在百物飞涨的今天,经营这家邻里面包店每月成本要至少3000元(约1万零446令吉)。 “不过我一天赚几十块就够花了,老了也不需要很多钱。傅锦丰坦言曾一度想退休,但因放不下老顾客,而决定继续提供物美价廉的新鲜面包。 年纪已高的他如今一周只营业几天,并跟顾客说:“我努力一点啦,做给你们吃。” 居民:一个面包配咖啡 可当两天早餐果腹 和老伴住附近老年公寓的梁先生(85岁,退休人士)上个星期天一大早如常到面包店发现面包已卖完。 夫妻俩告诉记者,平日里省吃俭用,1元面包配一杯黑咖啡,可以吃两个早上,经济实惠。“可实在没想到今早会买不到面包,就只能吃别的。” 李子明(70岁,退休人士)也说,面包当天很快被卖完,他看到至少四五十个老人来买却扑空。“这附近的租赁组屋很多老人家是依靠这个平价面包生活的。” 清洁工魏献从(70岁) 告诉记者,由于收入有限,两年前他发现傅锦丰以如此亲民的价格面卖包后,就每周开工前来买。 家住附近租赁组屋的陈女士(48岁,家庭主妇)坦言:“老板卖这个价格肯定没有什么赚,希望这个面包能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