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颜禹才

  小时候,父母大手牵着小手带我们一群小孩去麻坡市区办理身分 证手续,下了巴士站路过大街穿越小巷,乡村小孩难得出城来, 我们双眼发亮的四处张望。 麻坡的衔接岸边沿海街,二马路、三马路等等角落头的店铺五脚基旁或小巷口,常有一些摆卖杂货品集小档口,陈旧长木椅子上坐着孤寂的印 度中老年人,时而三俩友伴,叽哩咕噜在聊天,话题投机兴意浓,随着挥 手比划提高了声量,一阵小喧嚣后归于静寂。 他们各自从布袋裹包里掏出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盛载他们的心头 爱,有佬叶、石灰、红烟丝草,梹榔枳碎块,接着他们卷开有点黄皱巴的 佬叶片用手裹包成一个小团团便往嘴里塞,启动二排黑牙蠕动细嚼慢啃, 见者恶心,他们似乎醉在津津有味里,品尝着不能吞食肚里瘾欲物,享受 片刻富足感。 啃着啃着,双颊变得胀鼓鼓,唾液溢得嘴角双唇满是红色素,他们随 地吐出血红色梹榔汁和唾沫。  当时小小年纪的我看得目瞪口 呆,既好奇又恶心这一幕脏兮兮的生 活文化实况。 梹榔树原产于蕉风椰雨的马来西亚,梹榔一词则源于马来语Pinang。 椰子树、棕榈树跟梹榔同属乔木 科,整年常青,树影叶型相似习性相 近,仿若三兄弟,缘结姻亲。 梹榔树常植株公园美化环境。 它的青叶修长随风摇曳婆娑,非常吸 睛。梹榔树生命力顽强且遍布各国, 它也札根东非、泰国、印度、斯里兰 卡和大洋洲,梹榔树别名繁多,亦称宾门、台果、洗瘴丹、仁榔、台湾口香糖、螺 果。 梹榔有毒,中医却做药引治病,一些疗効有下水肿、通关节、主治虫 积等。 根据科学佐证和卫生组织文献:长期啃嚼梹榔对身体有害,磨损牙齿 牙龈退缩,牙齿变黑、牙周炎、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口腔黏、梹榔膜白斑症。 随着教育普及,人民的知识水平提高,印度人不再过着啃梹榔的生活方式,是知识洗涤了无知的尘埃,让印裔同胞身心灵亮了起来。 梹榔树点亮公园美景 早晨我常在公寓楼下的公园晨运,从游泳池旁步入小径,几棵槟榔树 高高伫立在绿茵草场边,昂望天际,述说着日子的风雨。 树干结了一大串好美的梹榔,喜欢它颜色黄中 带红,洋溢一股旺气。惜失予时不我与的梹榔树果 实欠缺经济効益,输在没有椰子和棕榈农作物的黄 金价值可收取。 公园管理员任由梹榔熟透跌落满地,没人收 采。我快步晨运不失赏景,眼球收尽梹榔树的倩 影风姿,心平气和地深呼气,感受晨光相约微风 送凉爽。公园最美风景线来自梹榔树点亮了小路 湾湾的不远处,绿叶陪风在跃舞。 借阵清风当情人,情人吻上我的脸。 在温室效应暖化的当今,赤道平原难遇风和日 丽好天气,徐徐清风来渗沁,君且当真怀拥情人痴 痴醉。
3年前
50年代,由于没有节育的管道,每个家庭都有很多小孩,童年的命运,各有各的故事,生命就像一张挂在墙角边,不被目光注视的旧照片,只能靠自己在苦涩的日子里去发现色彩。 我出生在麻坡实廊的一户胶工家庭,住在资源贫乏的乡下,喝的是自挖的泥坑水,晚上点的是一盏小小的火水灯。破旧的亚答屋寄搭在大伯的园里,屋不像屋,旧木板钉成的墙有的松有的脱,太阳斜照时光线会透进屋内,下雨时必须拿铁桶来盛从屋顶滴落下来的水,咚咚声响个不停。偶尔大风会刮起屋顶的亚答叶,整片绑着木枝的亚答叶翻上又盖下,蚊帐和床都被雨水淋湿了,一家人只能缩在一个没有被淋湿的小角落颤抖。 /胶林之歌/ 父母每天早上替园主割橡胶,中午父亲就做散工,帮杂货店的老板锄芭地、除草和种芋头。那时一有园主翻种老橡胶园,父亲就向园主讨一些胶桐来,然后和我一把长锯,你拉我拖,一来一往,锯成一段段再用斧头劈开成一根根的木条。这些木条卖给家境比较好的人家生火烧饭菜,当时一牛车的木条售得3块钱。 我是家中老幺,上有一个哥哥,3个姐姐。哥哥体弱多病,长期受哮喘折磨。大姐早早嫁人,三姐因附近不够胶园可干活,就跟同村朋友去一个叫玉射的小乡村帮园主割胶。我们每两个星期等她发薪回来,她会在回家途经的武吉甘蜜买我们最喜爱的豆干,有时碰到下雨天三姐就没有回来,我们父子3人依旧在家里等待,盼着三姐带回来的豆干上餐桌。 在乡村除了务农,没有其它出路,三姐带着辍学的我去玉射想要向工头讨份胶园给我割。本以为有机会谋得一份工作,做个割胶劳工,谁知工头看我个子小又是割胶新手,拒绝了我的求职。我连一份微薄收入的粗活都干不成,这个挫折对我打击非常大,当时失望无助,导致我跌入了自卑的深渊,几经挣扎才走出内心的阴影。 一辈子当工友可能看不到春天,但我会拒绝寒冬,坚强的意志力和奋斗心告诉我必须为家托起一片蓝天,更不想跟二姐一样,一生与苦字结情缘。 /二姐/ 在我还没出世前,9岁的二姐就被母亲背着去卖给一户有钱人家当童养媳,二姐的牺牲换来了两百块钱供全家糊口。岁月谱下沧桑曲子,当年懵然无知,直到稍微长大,才从三姐口中略知一二。 收养二姐的老妇人,二姐称呼她亚嫲,他们早期住在利丰港,后来家道没落,举家搬到麻坡武吉巴西三英里半的芭地养猪。二姐虽被领养但未改姓,我们与她没有断了亲情,有继续往来。记得每次下雨天不能割胶,母亲就会带我去探望二姐。 二姐很亲切,对我疼爱有加,幼小的心灵一直无法理解母亲去看二姐时的心情,是自责,还是遗憾不该把二姐交给人家领养?抑或是始终放不下对二姐的愧疚心? 命苦的二姐在附近的南益胶厂当洗胶片工人,日薪两块半。她也会带我去她工作的地方,一个高过腰间的大水池里叠了一大堆橡胶片,黄色污水冒出如死尸般的臭味,上面的胶片被水浸得松脱了,工人就一片片地拔出来洗刷。在中段或更下面的胶片就很难拔得起来,只好整个人下去水池里使劲拔,下半身浸得湿透透。放工时要在工厂里冲个凉换上另一套衣服才能回家,这份苦工,需要长期浸湿身体来换取微薄的生活费,也换得一身风湿酸痛的苦楚。 /文艺少年/ 少年的我在自卑、无助中度过,母亲也在这段期间病逝了。自卑也好,后悔也罢,我告诉自己不能长久把遗憾存留在心中。到了十多岁的时候,心智才慢慢开窍,也开始爱上读书,求知若渴。父亲看到我爱看报纸,连一小片报纸也会拿来看,就跟杂货店的老板借隔天的报纸回来看,总算解了知识饥渴的瘾。 不知不觉地爱上报纸的副刊,很喜欢里面的文章,打从那时开始就自学写作、投稿,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因热爱文学的因缘,结识到一群文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住在麻坡的孙速蕃(马汉),这位作家出版了很多本书,他是一位老师,为人健谈,尤其对后起之秀非常热心,我得到他的很多鼓励和祝福。 没有机会在玉射割胶,呆在家又没有工作,我就离乡背井到吉隆坡的一间杂货店当送货苦工。辗转几年后,又跟一位堂兄南下新加坡谋生,这一去,就在那里生活了10年。在那期间,有写过一些文章,但已欠缺了一份热诚,旧时的文友也失去联络了。 /狮城学艺/ 在新加坡的工厂工作了好几年,有了一些储蓄,就在工余时间拜师学习西装裁剪,自己也学会了缝制西装裤,手工还算不错,工厂的同事都是我的顾客,他们穿得合身满意,生意渐渐有了一些基本盘。 我就去武吉知马小型卖布档口拿了一些布样,推销一些花布,西装裤的布,也去其它工厂的宿舍招徕生意,日子过得充实,也增加业余收入。 从实践中累积了经验,就萌起了开班授徒的念头。经过朋友的热心帮忙,在文礼的一户家庭租了一个客厅当课室,买了几辆二手针车,弄了一片大三夹板当裁剪桌子,就这样当起了教导裁剪的老师。我收的学生都是女生,她们没有称呼我老师,她们习惯叫我阿生或颜生,颜先生的意思。教导授课也不是件容易的任务,对学习吸收力慢的学员要倍加耐心,也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学会裁剪手艺。其中有一对姐妹花,妹妹智商有点差,她踩针车会倒转踏,要费很多功夫去教导她。 在努力经营下,学生人数增加了,学生的理解力也进步了。好景不常在,学生的手艺才上了轨道,女屋主就不要把客厅租给我了。事缘屋主的丈夫在外面有了女人,为了让他离开小三,想要把客厅整理好来挽住老公的心。我们是租客,只能用祝福成全她,搬了出来。 /裁缝师的春天/ 在生意线上打拼多年,我离开了新加坡来到太平落脚。所谓人离乡贱,再加上人地生疏,在太平做了3年的小贩生意,也亏了3年的本钱,只好做回自己的老本行——开裁缝店。那时就在太平的明律大街开了半边的裁缝店专卖西装大衣,谁知这个不被看好的行业,在我的努力经营下,也有它的春天,生意从半边店做到买下了一整间店屋。 裁缝生意刚开始时,身上没有本钱,只有一把剪刀,一张裁剪桌子。百年的老店屋破破烂烂,墙壁斑驳脱落,没有装修,也没有顾客上门。为人低调、不善言词的我,更不懂得老王卖瓜,只能到处向其它裁缝店拿工,间中碰了不少钉子。 我坚持用传统手法缝制大衣,手艺细腻精致,渐渐得到一些顾客的认可。过了一段时日,不懂是不是皇天不负苦心人,还是穿惯大衣的人识货,再多得顾客的口传介绍,连在远地如安顺、槟城、吉隆坡和吉兰丹的顾客,也慕名来给我做大衣了。有些住在美国、英国的顾客,也特地上门定制一套带回去。 友族女顾客尤其喜欢我的裁剪,因为我善于捕捉她们的身裁,缝制的大衣穿起来合身舒适。每当看到她们从试衣间走出来,见到她们发自内心喜悦的笑,这就是我忙碌生涯中最大的成就感。 /落叶/ 一辍笔就是三十多年了,今天开始提笔,大概是久不磨的笔生了锈,老是握笔忘字,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毕竟自己没有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自修当然辛苦,要比别人多下几倍功夫。 诞生的地方我们叫故乡,住在实廊村里的孩子,必须离乡背井,因生活所需而落地生根。我如漂泊一生的落叶,落脚的地方有吉隆坡、新加坡、太平和巴生。漂泊几许青春岁月,从失败中又回到起点,如汹涌的激流冲到哪里就往哪里,过了一段时日慢慢沉淀。我始终没有回到故乡,对实廊的情怀,笔尖触及深处会流泪。 如今回想起来,过去好像一场梦。我把信心留给自己,悲伤的事就让时光悄悄带走,何苦怪罪老天。生命只是一个过程,是恶劣的环境培育我成长,我学会了珍惜当下。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