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餐桌
即时国际
童子尿神射帮整桌菜添味 全家竟然照吃不误惊呆网友
中国一名母亲在社群平台上分享,孩子在家人要用餐时突然尿尿,水流形容一道抛物线直扑桌上菜肴而去,她即时捕捉到的画面引发热议,更令人吃惊的是,家人们之后继续品尝这些加了“童子尿”的菜品。
2月前
即时国际
专栏
它的诞生 | 从农地到餐桌 种植花生粒粒皆辛苦
一颗颗肥美的花生,无论是什么吃法都越嚼越香得让人停不住口,煮花生香甜,炒花生香脆,拿来当小零嘴、煮汤、伴菜、做成饼干、捣成糊都十分美味。 如此美味又富含丰富营养价值的果实是如何诞生?我们来到种植花生已近8年的刘宝仔的农地,让他向我们展示花生从种植、收成到晒干和加工,一睹花生从农地到送上餐桌的过程。 刘宝仔的农地位于拱桥,有一片约3英亩半的农地种满花生,一整片茂密青葱的花生叶,乍看之下有些许像茶园。 他说,拱桥出产最多蔬菜,但是因为土地问题,种植户越来越少,而且种花生最怕害虫侵略,现时虫害比以前多,严重时至少一半的收成都长虫,所以也不多人种了。 地下长果适合沙地耕种 “花生是地下长果,所以适合种植在疏松的沙地,而且沙地透气度和排水度更好,有利果实生长,比起泥地,沙地生产出来的花生外观干净,泥地的花生则会沾满泥土,卖相欠佳。” 他指出,收成后要经过筛选取种,花生果连壳晒干,天气好,阳光充足时,晒大约4至5天即可,晒干后剥壳,挑选大颗饱满的花生米用来播种。 他说,播种前清理干净农地,放入鸡屎并翻耕,他会在一排内保持适当的距离稍微掏出4个穴,每个穴放入两颗花生米,然后铺上一层土壤轻轻压实,再浇水避免土壤干燥不利出苗。 “种花生水分不宜太多,不然容易导致过湿,果实腐烂,天气炎热最容易引虫害,而且因为果实埋在土壤下,农药不容易渗透,虫害难以杜绝。” 刘宝仔:采花生耗时耗力 刘宝仔说,播种后一般75天,当花生叶色开始变黄时就可以采收,采花生十分耗时耗力,把整株花生连根拔起之后,需要小心的把花生果实扭落,这一个环节很考功夫。 他说,手法不对的话,就会把花生果实扭坏、断开,这样就不能卖了,扭下来的花生果实之后要过筛,选掉发育不良和长虫的花生果。 筛选有虫花生靠眼力 他们自己特制筛网,颗粒小的花生过筛时会掉落淘汰,至于有虫的花生则要靠眼力和经验去筛选,过筛不只是剔除掉不好的果实,也能同时筛掉泥沙、叶子和根茎等杂物。 刘宝仔说,现在工人难找,而采花生的过程十分耗时,所以一般上采收期需要耗费约10天,采收好的花生装成一袋袋,每袋可重达40多公斤,每早收购罗里都会来收,并卖到批发市场去。 他说,花生可以生吃,但是淀粉质很高,不宜多吃,他一般会用来做盐煮花生或炒花生米。 刘宝仔的太太张秀珠把晒干的花生剥壳,大颗粒的花生米留下来播种,小颗粒的花生米可以下锅炒来吃。 炒花生米很容易做,锅中不必添加食油,把锅烧热之后就可以放入花生米不断的翻炒至花生米呈现褐黄色。 花生米翻炒大约5分钟就可以上桌了,炒过后的花生米散发浓浓香气,放凉之后剥掉花生衣就可以吃了。 盐煮花生零嘴配饭皆美味 至于盐煮花生则比较耗时,由于是连壳煮,如果用煤气炉煮的话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才能煮软,所以她选择使用气压锅烹煮。 花生清洗干净之后,倒入锅中盛入覆盖花生的水量,放入适量的盐后烹煮,一般煮上8分钟就能出炉,盐煮花生吃起来又甜又软,拿来当零嘴或是配饭和粥都十分美味。
4月前
专栏
狮城二三事
逾5000食客不归还托盘餐具收警告信 9人重犯被罚款
(新加坡13日讯)去年6月1日起,执法人员在新加坡小贩中心、咖啡店和食阁记下不归还托盘和餐具的食客个人资料。至今共有5000多名初犯的食客收到书面警告,9人因重犯而被罚款。 《联合早报》报道,配合绿动新加坡(Go Green SG)昨日正式推介,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与食品局发文告,说明食客归还托盘和餐具的情况。 新加坡政府从2021年9月1日起,在小贩中心推行强制食客归还托盘和餐具的规定,并从隔年1月1日开始,在咖啡店和食阁落实同样的规定。当局去年6月1日加强执法,没有归还托盘的初犯者不再只是接到口头提醒,而是会收到书面警告;重犯者则会被罚款或控上法庭。 多数食客主动清理餐桌垃圾 归还托盘餐具 环境局和食品局说,绝大多数食客会主动清理餐桌上的垃圾,并归还托盘和餐具。当违规的食客被要求清理垃圾和归还托盘时,他们也会配合。 今年4月,小贩中心的托盘和餐具平均回收率(Tray and Crockery Return Rate,简称TCRR)为93%,远高于2021年8月的65%。2022年12月,咖啡店和食阁的平均回收率,达到90%。 许多小贩中心的表现出色,例如芬维尔小贩中心与巴刹、马吉街(Market Street)熟食中心,以及忠邦巴刹与熟食中心,平均TCRR达到98%。 文告指出,当局加强执法是为了确保大多数人保持归还托盘和餐具的良好习惯,不受少数害群之马的影响。 “我们不会对无法清理桌子的人,例如体弱多病的老人、残障人士或儿童,采取执法行动。如果他们有家庭成员或同伴在场,应协助他们清理桌子。” 当局也会与小贩协会、市镇理事会、业者和清洁承包商合作,进一步改善归还情况,方便人们看到和使用归还架,以及确保小贩中心有足够的座位,不因为归还架的设置而影响食客。 例如,把使用次数较少的归还架,移到人们更常用的回收处,或是在需要时使用手推车,作为额外的托盘和餐具回收处。清洁工人也会继续负责清理归还架、擦桌子,确保用餐环境清洁卫生。 根据新加坡管理大学最新发布的公共环境清洁满意度调查,94%的新加坡人对公共卫生的整体水平感到满意,达到201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一些痛点仍然存在,比如大型公共活动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咖啡店和小贩中心的公共厕所很肮脏。
6月前
狮城二三事
星云
母亲的背影/孙义善(斗湖)
母亲的背影在我眼里化了、散了。那一幕凝成一颗小石子,掷在我心湖,阵阵涟漪泛起。 烈阳将微风撕成不起眼的碎片,随意丢在那个炎热的午后。“喀吱,喀吱”,我不耐烦地踩着地上被热得卷了身的片片枯叶,心里不断抱怨着母亲又一次的迟迟到来。逝去的分秒坐在我的肩头,一分一秒过去我肩上的书包愈加沉重。 暮色渐浓,晚霞从四面八方赶来。天空像是偷偷尝了几口浓香醇酒,双腮染了几抹红晕,醉态微露。母亲骑着脚车摇摇晃晃的身影终于出现在马路转角。“妈!你现在才到!知道我等了你多久吗?我的书包很重!”等母亲到跟前,我的抱怨与不满脱口而出。母亲不作声,纵使疲惫沉沉地压在她的眉眼与嘴角,她还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笑容。 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拥抱那个傍晚。我和母亲被黄昏护送回家。 回到家中,家里黑漆漆、冷清清一片。我顾不上把灯打开,把书包随意放在客厅的沙发上,便急着回房休息。“今晚想吃什么?”母亲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我趴在床上随口答着“随便”。过了一会,她问:“吃鱼吗?”见我一阵子没出声,许是怕我不答应,又加了一句“这次绝对好吃的。”前几天也是吃鱼的,但盐放得少了,味道淡了,我没吃几口就找了借口回房做功课。 “好”,我听出她声音里的小心翼翼与期待,想着不好扰了她的兴致,便答应了。不一会儿,红烧鱼香喷喷的鲜美之气就已从厨房透过门缝飘到我的鼻间了。她还没把饭菜端到桌上,我已在餐桌等候。 白色餐盘衬得红烧鱼更为美味,不停地刺激着眼里的“味蕾”。不等母亲给我盛好饭,我已夹起一大块鱼肉往嘴里送。鱼肉鲜嫩多汁,鱼汤色泽鲜亮,我不禁连连称赞。“那就好。多吃点,多吃点。”正在给我盛饭的她听后脸上有藏不住的喜悦与自豪,那是为人母亲独有的自豪感。我接过她递来的碗,正准备大快朵颐,抬眼一看,才发现她没盛饭。“妈,怎么不吃?我去给你拿碗饭吧。”“不用不用,我不饿的,你在长身子呢,你该多吃点。”我一听便知道她又在忽悠我,工作了一整天怎么能不饿?她没来得及拦住我,我就给她盛了满满的一碗饭。 餐桌上的挂灯洒出淡淡的黄。她安静地坐着,手上正拿着筷子细细地给我挑去鱼刺。那点黄洒在她身上,为她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我把饭放到她跟前,无意间于她青丝中瞥见一根不同。是白发吗?我仔细地在她头上寻找,却见不着了。“怎么了?”见我好一阵子一步没挪,母亲问道。“我好像看见白头发。”她定了一下,没说什么,手上继续给我剔出鱼骨。我不放弃,依然全神贯注地努力在那千千万万根黑丝中企图找出那与众不同。 许是怕菜凉了,她开口:“别找啦,不就是白头发嘛,妈这个年纪了有白发不是很正常嘛!快点吃饭吧。”我嘴上说好,身体却是一寸没动。 想把那刺眼的白给拔去 我对刚才那一晃眼的银发莫名地执着。若是找到了,心里就会泛起苦涩。像是有一双大手正把玩着我的心,时而挤压时而撕拉,使得我心万般难受。但我又想让自己放心。若是找不到,就证明她还没老呢,还是我记忆中那个满头柔顺青丝的妈妈,还是那个年轻的妈妈。虽然这极明显为自我催眠,但终究能让我安心半分。 最终还是找到了。 那根银丝匿在层层黑色发丝下。 它在微弱的灯光下并不起眼,甚至可以说丝毫不会被注意到,但它又比午后那炽热的阳刺眼得多,看得我双目一阵酸涩。那不是纯纯的洁白,而是在年华一轮又一轮地跑过后褪得混沌的苍白。 我使劲眨了眨眼,深吸一口气把鼻腔里的酸涩咽进肚子。我抬起颤巍巍的手想把那刺眼的白给拔去,却又怕弄疼了她,一阵犹疑不定后选择了作罢。只当没看见好了。 岁月理直气壮地把母亲曾引以为傲的黑发带走,只给她留下白发,母亲却只是笑着接受,道一句:“这个年纪总是会有白头发的。” 我怔怔地望着微弱的光下母亲苍老的背影。当视觉模糊的时候,我只看到一个轮廓。母亲的背影在我眼里化了、散了。那一幕凝成一颗小石子,掷在我心湖,阵阵涟漪泛起。
7月前
星云
星云
面线/思有(老越)
每周星期五的晚上8点,是我与父亲的“电话煲”时间。你说这时间是有什么含义在吗?我想,不过是因为这个时间段,父亲正坐在家里的客厅看着报纸,对着最近的时事絮絮叨叨;我则是因为刚吃好晚餐,在宿舍的走廊到处溜达,消消食。 上周星期五,一如往常的,刚解决好晚餐的我,在走廊到处溜达,正猜测父亲什么时候会打过来时,电话铃声就响起来了。果然,是我那刚学会使用手机的父亲打来的。 “缤呀,吃了吗?” “吃了,吃了朋友送给我的生日蛋糕。” “不是生日吗?怎么没去吃面线” 听到这句话,我愣了愣,手掌下意识地摁在胸口,啊,难怪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原来是忘了吃面线。 我是个出生于砂拉越的福州女孩。说来惭愧,虽是个福州人,却是个典型的“福州banana”。别说简单的对话,就连听不听得懂,都是个问题。我父亲最爱干的事,就是在亲朋戚友面前,操着一口流利的福州话,数落我这不好,那不好。很神奇的,这时的我竟然听得懂父亲在说什么。你们说,这是不是很神奇? 对于福州话,我是一门外汉,但对于福州美食,我可是一专家。红酒面线、福州鱼丸、太平燕、鼎边糊、糟菜粉干、芋粿、光饼……这些福州美食,我都可以如数家珍,倒背如流。不过,对我而言,最特别的,应该是红酒面线了,没有之一。 面线陪伴我度过许多时光 在我家,面线可是餐桌上的常客。年初一,吃面线;年十五,吃面线;生日,吃面线;端午节,吃面线;中秋节,吃面线;冬至,吃面线,甚至是亲戚来到家里拜访,父亲也会立刻抄起菜刀和大锅,不顾大家的阻拦,愣是煮上了一大锅的面线。相同的情况,还发生在朋友来家中拜访时,朋友都被父亲的热情吓了一跳。 “我好像知道为什么你对面线这么执着了。” 那时的我,欢乐地吃着面线,听着朋友的感叹,不禁思考起来:我对面线真的那么执着吗? 现在想来,似乎是的。 自从来到马来西亚半岛升学,从前平均一个月吃一次面线的频率,猝然下降到6个月吃一次。每次和朋友去到新餐馆或路边小摊,我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在菜单上搜索,期望寻获那两个熟悉的字眼。若是看到了,必定点上一道;若是没看到,便将菜单重新看一遍。 为什么会对面线如此执着? 我想,或许是因为,面线真的陪伴我度过了许多光阴。不论是快乐的,是悲伤的、抑或是后悔的。 记得那时,是我和母亲之间第一次爆发争吵,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或许是因为时隔多年,也或许是因为年龄还小,具体的争吵缘由是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只隐约地记得,气疯的母亲高举握着藤鞭的右手,父亲在一旁的劝阻,我歇斯底里的哭喊,以及身上一道又一道的鞭痕。 事后,我将自己关在房间,躲在棉被里,任凭父亲在门外怎么呼唤我,我都不出去。那时的我,一面埋怨着母亲的残忍,下定决心一星期不和母亲说话;一面又担忧着,母亲是不是真的生气了?是不是真的会一个星期不和我说话?这种矛盾的思绪,一直持续到父亲闯进,把我从棉被里拉出来,又拖又拽的把我往餐桌带去。 我坐在餐桌前,摆在面前的,是一碗面线。碗里的汤浓面稠,点缀着几朵吸满汤汁的香菇,晶莹透白的水煮蛋,还有我最爱的鸡腿。我看着坐在我对面,一贯带着微笑如今却面若冰霜的母亲,迟迟不敢开动。还是在一旁看不下去的父亲,抓起筷子,往我手上塞。最终抵不过饥饿的我,默默地用筷子夹起面线,吃了一口。当味蕾尝及面线的美味,不知为何,我胸口竟酸涩不已,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我抬头望向母亲,发现母亲的泪水早已浸湿了她的衣襟。 我总在懊悔,为何当时没上前,抱着母亲,拭去她的眼泪?那是我第一次见着最疼爱我的母亲的眼泪,也是最后一次。 “要记得吃面线,怎么可以不吃面线呢?” 隔着屏幕,听着父亲的絮絮叨叨,心里空落落的感觉,瞬间就被不知名的东西填满,微微发酸。 “好,听爸爸的,我明天一定去吃。”
9月前
星云
全国综合
一家四口餐后自动收拾餐桌 体贴顾客感动烧鱼餐厅
一家四口到一家知名烧鱼餐厅用餐后,不仅主动整理餐桌,还将食物残渣放在指定的容器,让忙碌的店家感受到了温暖与感动。
9月前
全国综合
星云
饮食冲突/金睿瑜(峇六拜)
去年年杪食欲不振,一年来经常为了饮食课题与妈妈起争执,令原本失眠的妈妈为我担忧。除了伤了她的身,我的言行举措更是频频伤透她的心。不知如何概括母女俩的矛盾,姑且称之为“饮食冲突”。 这一年,我对“能吃是福”这四个大字极度反感。对我而言,“吃”不过是为了补充精力,好让我面对接下来一天的工作。我堪比实践“过午不食”戒律的苦行僧,兼职回家后,看着一桌妈妈烹煮的家常菜,但没有一样食物能引起我的食欲。那时,大学毕业的我忙着思考人生规划,不知道自己要先工作,抑或继续升学,在兼职与计划入学之间徘徊,还得按报名程序撰写入学计划书,可谓身心疲乏。 原以为1月份重返学府,恢复全职学生身分后情况或许得以好转。然而,此时学业方面的问题如修课、撰写阅读报告、应付开题答辩等考验接踵而来,我陷入无止境的轮回,终于诱发了人生的第一个“黑暗期”。我压抑着情绪,颇具苛责的意味,在不打乱日常秩序的前提持续生活。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原因,我彻彻底底颠覆了“食色性也”的观念,饮食变成了不重要,甚至不需要的事情。为我忧心的母亲不解我内心的滋味,用强硬的手段逼我吃东西,而我以更激烈的方式反击,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彰显绝食的毅力,形塑为我和母亲的隔阂。 在那以前,我和母亲一直处于形影不离的关系,谁也不曾想到,把我们隔开的,竟然是“吃饭”这件事。2月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医院做入学例行健康检查,抵达护理站,护士先让我量体重。我忐忑地脱下鞋子,站上体重秤。在我左侧的护士在表格记录我的体重,同时,站在身后的妈妈双眼早已直勾勾地盯着指针。护士以马来语报数字——empat puluh dua kg(马来语,42公斤),另一名实习护士则以罗马数字写下,妈妈看了那组数字,频频摇头。 表单公正的“42”,是我日思夜盼的数字。我的体重迅速降到了人生最低,但是我一点也不快乐。等候检验的过程,妈妈抓紧时机叮咛我要多吃一点,我不太高兴,只是嗯啊哦地回复几句,直到我走进X光室之前,我托妈妈帮我拎背包,她突然对我说:“如果现在的学校真的让你感到压力,那就不要读了吧……”我的眼眶忽然饱和,但该死的倔强要我不要在妈妈面前认输。“我没有那么容易放弃的啦!”随后,我把门关上,留下在X光室门外拿着我背包的妈妈。 餐桌成为我和妈妈的擂台 其实,我一直清楚身边的亲戚朋友纷纷议论我瘦了。“瘦”本身隶属病字部,亲友们口中的“瘦”是个贬义词,而这些舆论不论在我和妈妈的耳里都不是滋味。对我而言,言语无法刺激我的食量,要我多吃,我也做不到。相比之下,妈妈一天比一天担心我的健康,不肯放软态度。我让她晚餐别准备我的分量,她依旧,餐桌上永远留一碗饭。我一度想要妥协,但饭快送入嘴里的时候,我又突然不想吃了。我把自己躲在房间,隐约听见厨房里清理食渣的妈妈不停喃喃,说我“拍损phah-sńg”(闽南语,浪费)。我对她的形容极为不满,我明明提前让她别留晚餐,她却擅作主张,岂不多此一举? 说着、说着,妈妈受不了了,推开我的房间门,开始质问:“以前你都不是这样子的!以前我们吃不完的东西,都是你吃掉的,为什么连一点点东西也吃不下?”在妈妈的连珠炮中,我被妈妈铿锵有力的“以前”触动了。以前,我因为爱吃,大人总是叫我“小肥”;以前,我不喜欢浪费食物,身边的人叫我“垃圾桶”……总而言之,以前,对现在的我而言,非常遥远。我想回到“以前”,但内心非常清楚,自己回不去从前了。 妈妈的言说打动了我,但是我依然对“吃饭”这件事深感无能为力。后来,妈妈终于不给我留晚餐了,取而代之的是,厨房的储物柜多了一堆营养食品。开题答辩之后,我的情况似有好转,亦似愿意向妈妈妥协。我开始在晚餐期间补充营养食品,然而情况持续不久,我病了。一连5天的发烧、感冒、咳嗽,不偏不倚落在居住地30年一度的花车游行,妈妈一直希望带我去一睹游行风采,而我深知自己体力不支,拒绝了她。游行的最后一天,妈妈带着尚未痊愈的我在大树下看花车,我的身体冒出了戏剧般的症状,心肌绞痛、头昏目眩,眼前随即闪过一帧黑幕,我失重地蹲在原地。妈妈在我身旁手忙脚乱地给我擦风油,随行的表弟给我买了饮料和包子,余光瞥见在场者不时打量我。 回家的路上,妈妈似乎颇感自责。我大病初愈,妈妈恢复坚硬的态度,要我多吃这个、多吃那个,我感到压力,瞬间对所有食物失去兴致,和妈妈的关系也被餐桌上的佳肴拉远了。换言之,餐桌成为我和妈妈矛盾的擂台,尤其晚餐时刻,我和她最敏感的时间。妈妈对我失望,我也非常难受自责。于是,我趁自己的生日给妈妈打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向她诉说我的“情不由衷”,请她给我空间和时间,让我好好面对自己。至此,我和妈妈的饮食冲突逐渐好转,至少,她不再逼我吃饭了。 数日前与妈妈逛街,我示意自己还不饿,她点了一份板面。她和服务员多要了一个小碗,并把板面夹入另一个小碗。我大概知道,她又想让我吃东西了:“呐,你不要再逼我吃啊……”妈妈口是心非:“没有啊,我夹出来,你要吃就吃咯,不要的话,我再吃掉咯。”妈妈把话说得很轻,我动了筷子,浅尝两口再把碗战战兢兢地还给妈妈。小碗里还有半碗的面条,她顿了一顿,突然对我说:“这样才乖。”我对妈妈的表现感到错愕不已。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你目前殷切期盼我能多摄取多一些营养,按三餐吃饭。不过,目前的我更像学习“吃一点”的孩子。我想,在“多吃一点”之前,你能否先把“多”字擦掉,我们一步、一步地迈进,那距离我俩饮食冲突的终结日,应该不远了。
11月前
星云
行呤坐詠
郑咏介.餐桌上的习惯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太多复杂的理论和术语,就只需要放下手机,和家人一起建立习惯和默契,在餐桌上多增加家人之间的社交属性,时间会让我们种下的种子开花结果。
12月前
行呤坐詠
星云
一颗血蛤/紫石(史里肯邦安)
一如胡须港,我生长的渔村亦蕴藏着丰富的贝类。90年代初,我到隆市求学,寄住在四舅家。
1年前
星云
星云
蜜汁烧鸡的味道/蔡家杰(汝来)
堪堪下午4点,我才带着朦胧的眼神,打着哈欠走向厨房找些东西垫垫肚子。“妈!”空气炸锅在滴答作响,左边锅里的热油和右边的汤煲都冒起了阵阵白烟,洗手盆开着水,冲洗着生菜,一位辛勤的妇人正开始要为今天的团圆饭操劳。她轻瞟了我一眼又把视线转回到锅中,对着刚下的肉说:“你昨天是去偷鸡是吗?又到七晚八晚才醒!鸡在哪里?快点拿来,我好砍来晚上吃!” 我笑笑不回应,她最后略带的笑意证明了她心情不错,我就继续叼着饼干看她的表演,看她坚毅的眼神中带着的自信与从容。 她先是将碗里的肉泥捏成一个个丸子,再一个个扔进油锅里,弹起的热油把我吓退了两步,她却从容地走向了空气炸锅,打开观察烧肉的状态,手拿叉子一时叉一叉,一时刮一刮那片酥皮。感觉油锅里的肉丸快糊了,我赶紧吃光手上的饼干,正要拿起锅铲时老妈就闪到了我身前,拿过锅铲后一翻——炸得正好!随即又走到洗手盆快速冲洗生菜,摆上桌面,第一道菜——生菜就完成了,随菜附上的还有她早已准备的秘制酱料。 走回油锅前,关火、捞起、滤油、呈上盘子动作一气呵成,酥炸肉丸随即完成,就是让我端上餐桌时少了两颗。这时她打开了烤箱,我才知道里面有只蜜汁烧鸡。这可是往年不曾出现的新鲜玩意儿!眼见她把烧鸡取出,我洗了洗菜刀递上,数刀剁下毫不拖沓,蜜汁烧鸡的油脂都留在了案板。我赶紧把盘子递了上去,把片好的烧鸡放上,这些精华可不能浪费。最后我妈才把精力放在汤上,毕竟是她说的:“汤要煲耐啲先会靓啊嘛。” “叮!”随着空气炸锅的响声我爸带着我俩姐姐回到了家。 我自觉开始拿碗筷、排椅子,大姐走进来又是不合时宜地拆台,撇着嘴问:“莲藕汤、炸肉丸、生菜、烧肉、白斩鸡是不是?”老妈子一脸邪笑,也不作答,就默默片着刚从空气炸锅拿出来的烧肉。二姐换好了衣服就带着戏谑的语气问大姐:“是不是?我都讲的咯!”我也知趣,显然老妈子是想要体验电影中的剧情反转。直到她把烧肉片好前都默不作声,等我盛好莲藕汤捧到餐桌旁,她才掀开菜盖——蜜汁烧鸡的香气直扑面门,油光锃亮的鸡皮更是令人馋涎欲滴。这次是老妈子的胜利,她一脸得意的笑容,万万没想到延续十多年的团圆饭菜单居然有了改变。 “全部讲每年团圆饭都一样,吃到‘嫌’了,今年来换一下口味,抓你们的心回来!”老妈子自信说道。 全家人落座,大家就开始吃饭了。我在盯着,老爸第一筷先夹了烧鸡,我也就跟着尝了一块,不知是不是往年吃惯了白斩鸡,今年的这只蜜汁烧鸡特别有滋味。我望向左右的姐姐,她们看着我停顿了一下,再看向老妈子,大姐才伸出筷子来夹,二姐倒是沉不住气了:“妈,我初三就要跟熊(她男朋友)慢慢搬东西出去了哦。你知道的咯!又要收东西、又要洗洗抹抹那些……”越说越多,越说越急,气息却越来越小,直至慢慢停顿。老爸却扒拉了两口饭就又跑出去喝酒了,但也不是有什么情绪,毕竟这其实不是新鲜事,或者说他自从失业后就没把家人当作新鲜人。 我看向老妈子,眉心先是挤了一下,又缓缓松开,口中说的是“好,吃饱了再讲”。 一起吃饭的日子不多了 我再看向大姐,用飞舞的眉暗示催她入场,这种情况总是她跳出来打圆场的,但这次不同,大姐还没开口就被老妈子给堵了回去。 “哎呀,算了算了,难得人齐,就跟你们讲一讲心里话吧!哈哈哈哈哈哈。”这笑声有点别扭,我们都没敢回应。 “我也知道你们迟早是要飞出去的啦,一个两个心野到死!大的啊,整天抱着电话躲在房间,好找不找,找个中国佬,那样死鬼远;第二的更死,讲下讲下就要跑出去住了咯,以后结婚又要跑到关丹死鬼远;这样你以后要去哪里?”我妈冷不防看向我,“照这样顺下来,我就只可以找隔壁村的如花了咯!” “你多几年也不是要跑出去读书!不是讲读到博士喔?”老妈子放下筷子,“我跟你们讲,我们一家人可以一起吃饭的日子真的不多了,最多再几年啦,你们信不信?他们都在讲什么‘孩子长大了就放他们出去飞’我都有听的啊!所以我也没有管你们,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我很怕我拉不到你们回来身边了,我要没有力了。以后可能你们就每年回来一次,甚至人都不齐的那种,这个家就要散了。我想了很久很久,越想越怕,最后想开了,我们努力一点咯!大家努力一点,能回来一起吃饭就一起吃饭。你们讲是不是啦?” 这一大段话除了喘气以外没有停顿,就像排练了许久,但老妈子湿润的眼眶又显得她有些猝不及防。“吃饭啦。”没等我们回答,老妈子就开启了下一个环节,我也没敢抬头,便继续扒饭、夹菜,餐桌上至终也只剩下筷子轻碰瓷碗的声音,蜜汁烧鸡也失去了味道。 今年的团圆饭吃得格外地慢,特别是我们三姐弟,但也吃得格外地干净。老妈子吃完后就去洗澡了,洗完后我们刚好吃完,在默默收拾,她也不说什么,就坐在餐桌旁点了一根烟,我们仨该洗碗的洗碗,该抹灶台的抹灶台,就是没人敢回头看老妈子。 最后,还得是老妈子开口:“你们明天要吃什么?”我们脸上浮现了笑意,“炸鸡!”“药材汤”“苦瓜!”“什么人大过年吃苦瓜?”场面又回到了平日里的喧闹,除了老妈子变得闪烁的眼神。
1年前
星云
星云
独处喝茶/吴鑫霖(八打灵再也)
终于把8年前在SS1路边捡来的大玻璃和疫情前同样是路边捡回来的木茶几组合起来,竟也收获一张相貌不错的家具。完成组合茶几后,我把它放在客厅正中央,取代宜家小茶几,上楼时回头一看,耶,客厅有了别样的感觉。 最近,我喜欢喝茶。这兴趣发生在我加入新纪元大学学院工作以后,因为要做广汇丰茶行的项目,为了理解茶与茶行因此读了手边可以取得的茶书。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读茶书,了解得越多,我对茶这个生活饮料越是动心,接着就想着要拥有和把玩。好奇害死猫,我因了这动心于是开始了买茶、茶具和读茶书的另一条不归路。 有了茶具,便想要一张看起来不廉价的桌子喝茶。但想到屋子是租来的,贸然买张价格中上的木桌,或者搞一张像赵少杰家的长桌很不实际。在Carousell网站物色,虽也看中一两张不错的老餐桌,但还是回到问题原点——屋子是租赁的,买那么多下次搬家是要作死自己?所以,“买桌子来喝茶”这个念头就搁下了。 近期,我再度辞职了。在清补假的时光里,因为多出许多老庄所说的虚空时光,我开始打理荒废半年的庭院,把疯长满地的番薯藤整理了一番,把枯死的辣椒仔树给清理掉,将木槿花过度张牙舞爪的枝蔓修整,再把已经快被我养死的文竹从死神手上抢救回来……这一折腾就是两三天时光,休息时,瞥见五脚基那多年前路边捡到、闲置至今的大玻璃和原木茶几,我就动念要把它们相结合,化作可用家具。几经摆弄,稍作调整,哈!我有了可以在风扇底下,沙发前喝茶、品香的桌子啦! 在家喝茶省钱还不挤人 这玻璃桌,不美,却胜在厚实、朴素。虽然它们曾被遗弃,但因为我的动手,不论是玻璃还是木茶几都有了全新的生命和意义。最近来我家玩的朋友建议,要不要给它加固?于是,我听从了挚友建议,给它们加固,以防碎碎平安。 如今有了这张玻璃茶几,我几乎是大清早就烧一壶热开水,然后在橱柜里盘算着当天该喝什么茶?最近爱喝乌龙茶,于是铁观音、单丛、黄金桂都拿来试!最爱的是黄金桂,喝了一杯又一杯,就着自己调配的鸡尾酒小零食,读李系德的新书,开怀大笑。经济不好,在家喝茶,省钱还不挤人,倍儿爽!
1年前
星云
星云
陪厕送饭的手机 / 颜书韵(永平)
不知话题怎么走上这边,和朋友说起我上厕所偶尔带手机如现代众人,但有时也会携一本书,坐定后临危不乱凝神细读。 友人分享一网络哏图,是忘带手机如厕者对“没东西看”(其实下盘工事正忙,故不能说无事可做)无所适从,遂抓起厕内的清洁剂读罐上标签打发时间。几位朋友附议,皆说他们都有过这般经验,难怪此粗糙图画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许多共鸣。 如厕看报读书,原是上个世纪“天经地义”之事——虽说医师普遍劝导民众少做,避免蹲厕坐厕过久导致后身隐疾——可不知从何时开始,一方手机早已取代实体书报,成为“入厕良伴”,就像厕所门外,实体书报也早就被手机平板取代,书店关门大吉,科技产品店举拾皆是。 如今手机平板陪厕,还能带来文字阅读之外的影音体验,当你下半身不疾不徐,眼耳之间仍能聚焦投注在星际大战或魔法学园,甚至香扑扑的纯爱浪漫当中,完美应验“上半身思考”的人类版型。稍微有点想像力者或许还可把马桶幻化成异度空间的入口,一入座即接连遥远的国度。 只是按照医师自古以来的奉劝,恐怕这波如厕新浪潮更会拖长人们“闭门造车”的时间,引发更多下身后患。还有一句关于两者、常被拿来戏谑的话是,据说手机表面的细菌数量比马桶坐垫还多,而大多数人倒是对此不太感冒。 离开厕间,我们走进厨房,看餐桌上食物与手机并立的现象。 最早留意到这一画面的,是父母携稚龄孩子上馆子吃饭。孩童哭闹不讲理,大人便休想称心享用一顿饭,还可能招来店内人客的侧目与白眼。于是在他们鼻下塞入一方荧幕,无限循环播放洗脑的鲨鱼歌,小朋友咕溜溜的眼睛或还噙着泪,却已被摄魂怪攫住了灵魂似的入定,不动如山。家长们此时终可轻叹口气,看清自己的盘中飧。 以后多年,餐桌上饭碗前佐的不再是珍馐美馔,而是立高架好的各类播放器材,声光音效之重复盖了细致的酸甜苦咸。别说孩童,就连成年者亦沉溺此道。 一起吃饭却各自为政 独食者不怕没饭友搭伙,只忧手机没电。曾经有些人挺介意外食单桌孤餐引来异样眼光,就像一个人去KTV包厢唱歌,自从有了手机相伴,埋首吃一碗面就能盯着靠在盐罐上的吃播,与欧巴共食,如果耻度够高,还可搭配无线蓝牙耳机一对,抗噪功能成功把你抛入无人之境,全世界只剩你与眼前的这一碗面,与戏剧。 独食者配戏送饭,宛若吃茶看报,某种程度还算有理,我看过与家族围桌共餐时仍一意孤行用手机者,且是大人了,就有失礼仪分寸了。最怕是一家子坐在一起吃饭却各自为政,人说同床异梦,现为同餐各食,人手一机,各自垂神敛目,眉头都不抬一下,毫无交集,我想那一餐饭未免也吃得太过悲凉。 以前围桌吃饭是热闹大事,一人一嘴除了忙于品尝丰饶菜色,也分享自身近况,氤氲热气前交融的是温厚的情感与故事,让饭菜更添滋味。如今年节人口众时,饭桌上要防范的是一家老小执起手机遁入虚空。安静的如厕时光至少是一个人的事,餐桌上本就够喧哗热烈,不需手机平板再来蹭热了。
2年前
星云
大柔佛焦点
坐婴儿椅上脚蹬餐桌 2岁童连人带椅摔倒亡
2岁男童坐著婴儿椅与父母在餐廰用餐时,不经意用脚蹬了餐桌而导致他连人带椅摔倒并头部撞地,他大哭后昏了过去,却在送院时宣告不治!
2年前
大柔佛焦点
星云
餐桌上看教育 / 杨帆(万津)
我家餐桌上有一个游戏,每当人数聚集用餐加上美味佳肴当前必有人做状举筷口喊:“阿bi,鲍鱼……阿bi,干瑶柱……阿bi,海参……阿bi,大龙虾……阿bi,珍珠鲍……”然后一阵笑声浮出一个画面。那是大约15年前,三姨来我家过年的情景。三姨家境不错,儿子两个,有份固定的工作,只是婚姻不美满,丈夫坚持吃长斋,太太不配合,搞到鸡犬不宁。于是夫妇儿子常年在外打包,吃快餐,加上三姨精打细算,自家煮贵过杂饭,所以常年不煮,造成儿子营养不足,每一年的团圆饭都是轮流在亲戚家过,完全体会不到天伦乐。有一年她带了两个儿子,大年除夕来我家留宿度春节。太太热情招待特加料,做了盆菜又加添一些美食。满桌佳肴香味十足,已让人垂涎欲滴。 因忙了大半天,我习惯先冲好凉才吃饭。此时太太惊见三姨大儿子已坐好餐桌旁等开饭。还以为小孩子可能肚子饿了,忍不住食欲。向他表示等uncle冲好凉才一起吃,谁知他“童言无忌”,说我怕东西吃完。诶,怎会如此想?可能想太多了吧。人数坐齐大家启动筷子,只见三姨母爱尽露,眼明手快,忙个不停,口中台词顺口易念“阿bi,鲍鱼……阿bi,干瑶柱……阿bi,海参……阿bi,大龙虾……阿bi,珍珠鲍……”顿时我们傻了眼,大家放下筷子让人客先拿菜。 我看到三姨两个儿子白饭未尝一口,菜肴已没地方可塞了。那妈妈还千交万代要孩子别忘了吃多一点。要不是儿子感觉不好意思,或是认为妈妈过分,已经十八九岁的大人还要劳动妈妈夹菜,此时我听到小儿子发出了怨声,“够了,再夹我不吃”,妈妈才停手尴尬对大家傻笑。吃到一半,三姨惯用筷子海底捞月,从上翻到底,然后又从底翻上,专挑好吃贵重的材料。可以说大家心知肚明,原谅了三姨的吃相,为何要抢食。一桌10人的分量,每人有份,真不明白三姨的“教育”为何如此惊人。也许常年没吃到珍品,又灌输了错误的爱,儿子才会自爆其丑,损了形象。从此餐桌上这一幕有趣的难忘画面,成了我家经典名句和反教材。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他们言谈举止折射出父母的教养。一个彬彬有礼,待人接物予人好印象的孩子肯定家教良好,父母脸上有光。餐桌成了教育孩子成长的最好摇篮,父母从他们小时候,就该让他们知道食物的珍贵,要吃多少拿多少别浪费,留点食物给后座的人。珍惜食物,心存感恩。还有位妈妈爱子过度,每次包尾吃最后,总是叫孩子们别留菜,自己吃的全是丈夫孩子留剩的残余烂渣,还从不埋怨,认为只要家人全吃完就不浪费。这种错爱,养成丈夫孩子孙子全无教养,好吃的全吃完,反正妈妈不会生气。没吃好心留菜反遭骂声,可怜这位妈妈还沾沾自喜,在他人面前夸耀厨艺好,自己没吃不要紧。完全没自我的苦命妈妈,错误的教导养成孩子目无尊长,吃相难看。听在别人耳里,心里有数,这是什么家教。 不要在餐桌上批孩子 从小父母就教我吃饭前洗洗手,吃饭后漱漱口,要等大人先动筷子才可以吃,吃饭前要叫大人一声,不能翻盘,把好吃的全吃完,口水不能分享。我家餐桌上有个习惯,每样菜都有母匙公筷,大家专心吃饭菜,从不滑手机,好吃的总会留来留去,曾有几次竟留给了垃圾桶,都是爱惹的祸。我们不鼓励互夹菜,因为你想吃的别人可能不想,再说也不合卫生。 印象深刻小六毕业那年老师带队吉隆玻一日游,行至中午上馆子吃饭,也许大伙儿肚子饿了,菜才上桌,瞬间一扫而空。A同学自认聪明过人,出第二道菜时,起身夹菜捷足先登。餐馆服务员也吓到,没想此时坐隔桌的老师手拿筷子往A同学头上猛敲两下,大骂没礼貌。大家静了下来,只见A同学筷子上的鸡肉掉回盘中,脸红耳赤,低头不语。这一幕停留脑海永不忘,我把此事告知孩儿们,要学会忍耐,再饥饿也不要丑化自己,注意形象才会有人缘。 婚宴最能看懂一个人对卫生、礼貌修养程度的场所。同桌坐在一起吃饭,来自不同阶级的人,有人一支汤匙,一双筷子任盘中活动汤中游,不顾他人想法,有人抢夹多块食物放盘中慢慢吃,更有人口沫横飞,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有人口衔筷子才夹菜,摇脚坐姿最令人厌,形形色色的人让人觉得两句钟的婚宴是活受罪,因为人多口杂,不合卫生,问你怕吗? 孩子教育从餐桌上做起。餐桌如同学校,我们每天风雨不改在这里上两堂课。好的老师教会我们用餐的礼貌和做人的道理。切记一家人吃饭不可有人扮黑脸,因你的情绪影响了整家人吃饭心情。看人脸色吃饭食之无味,给人脸色吃饭自己不开心,不管遇何烦事,吃饭皇帝大,开开心心陪家人吃一餐才是聪明人。饭桌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不要在餐桌上批孩子,大人伤神,小孩伤胃,全家伤心。 餐桌在妈妈心中永远是快乐、甜蜜食堂。每天辛苦忙碌张罗一餐,就是为了给家人最好的温饱,别忘了煮妇的用心,不做嫌菜人,不乱发脾气,拿饭菜当出气筒,伤了妈妈的心。让爱从餐桌开始,感受家的温暖。
2年前
星云
星云
懒惰的苏珊 / 邓汶康(布先)
几天前,放工后和几个同事到公司附近餐馆吃晚餐。吃饱喝足,看着清得干干净净的桌面,突然想起一个有趣的东西,问身旁的朋友,知不知道桌子中央让人转动菜肴位置的那个装置名称,是跟人名有关系?朋友听后望着我,示意我继续讲下去,就这样开始了今天的话题。 一般在中餐厅很常见的装置,有木制的,也有玻璃制的,底下有个圆形金属滑动轴。用于在上面摆放食物,席上宾客可以不必站起或走动,只需用手转动放有食物的装置表面,就能轻易取得桌上各个位置的食物。这东西,英文名称是Lazy Susan,若直接翻译成中文,是“懒惰的苏珊”。 名称由来不得而知。但是这装置的历史能追溯至18世纪,流传至今,衍生多个版本的故事。 有一个说法是,Lazy Susan在刚问世的时候,从事女仆的女性很多是名为苏珊,因此作为一个能够替代女仆服务宾客,或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女仆工作量的装置,就将其命名为又一个“苏珊”。 也有说是前美国总统Thomas Jefferson发明的,想法来自女儿经常向他投诉,自己总是餐桌上最后一个拿到食物的人,因此总是吃不饱。 不出声的哑巴侍应 著名的汤姆士·爱迪生Thomas Edison,也是其中一个传说版本的发明者。因为爱迪生有个女儿的名字就是苏珊。有人说他是在发明留声机时,无意中发明出这个装置。 据说,餐桌转盘刚问世时,更为人知的名称是dumb waiter。Dumb一字在这里语带双关,既是不出声的哑巴侍应,也是不会自发服务宾客的愚钝侍应。 每个版本的传说都有其信众,但真实的故事是怎样,其实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也没那么重要。人一生虽说时间有限,但依然很长,所有事情都纠结于找出源头,那就太不浪漫了。有时候生活就是得要有这种不确定性,不执着于归根究底,留下一些模糊空间,生活才更有趣。 像这样的饭后话题和朋友聊着,远比清楚明白地向他解说正确的由来有趣多了。
2年前
星云
时事焦点
家具店新年前买气增 沙发餐桌床褥最热销
农历新年前夕掀起家具市场的买气,沙发和餐桌向来是新年前的热卖品,由于我国有一些地区发生严重水灾,最近价格在1000令吉以下床褥的销量激增,供不应求。
3年前
时事焦点
更多餐桌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