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馬中友誼祥龍”

2月前
3月前
7月前
1年前
1年前
(馬六甲1日訊)全球最大舞龍——588呎“馬中友誼祥龍”,今日下午在馬來西亞及中國代表的見證下進行點睛開光儀式,祝願新一年馬中兩國友誼長存! 學生巨龍演出炒熱氣氛 這項在雞場街文化坊舉行的盛大儀式,乃配合2024馬來西亞·中國青少年藝術節閉幕儀式舉行,由馬六甲華文中學學生和中國學生分別在巨龍前呈獻合唱、舞蹈及樂器吹奏表演,炒熱新春氣氛。 儀式上,甲州旅遊、遺產、藝術及文化事務副行政議員拿督再迪阿丹、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文化參贊常珊、馬六甲武術龍獅總會名譽會長拿督羅德發,三人聯合主持祥龍點睛開光儀式。 同時,馬來西亞紀錄大全單位在場頒發證書給大會,將“馬中友誼祥龍”列為最大舞龍項目。 170青少年舞動祥龍 隨後,約170名馬中兩國的青少年共同舞動“馬中友誼祥龍”,象徵兩國新生力軍群體對雙邊傳統友誼的未來期許與傳承;眾人在嘉賓率領下從舞臺出發,遊行雞場街及荷蘭街一圈,讓更多遊客觀賞到588呎長舞龍的風采。 出席嘉賓有甲州行政議員謝守欽、甲市區國會議員邱培棟、副議長郭子毅、哥打拉沙馬那州議員劉志俍、甲武術龍獅總會會長拿督威拉顏天祿、署理會長蔡進發、秘書長楊慶權、副總會長黎輝強及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副總經理汪林等。 再迪:冀成中游客訪甲催化劑 再迪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州政府讚許推動“馬中友誼祥龍”大馬記錄項目的創舉,同時感謝中國大使館代表出席,希望成為吸引中國遊客在馬六甲旅遊年到訪的催化劑。 “同時,我們也希望中國遊客來馬免籤措施,能帶動該國人民訪馬,尤其馬六甲的人流量。” 他說,2024馬六甲旅遊年乃為2025年世界旅遊日作準備,非常需要馬中雙方能體現文化交融及和諧的活動項目。 再迪說,雖尚未掌握中國遊客訪甲的數據,但從每週末塞車和酒店客房爆滿的情況來看,相信遊客人數肯定比去年有所增加。 他指出,配合2月20日馬六甲宣佈獨立紀念日公假,州政府將在紅屋大鐘樓到默獨立紀念館的範圍舉辦活動,並在22日於雞場街舉行甲州政府新春團拜,以清真及非清真美食攤位招待民眾和遊客,預計吸引1萬人到訪。 顏天祿:文化旅遊添看點 顏天祿表示,甲武術龍獅總會在策略夥伴Himalaya Sports的支持下,推出馬中友誼祥龍炒熱新春氣氛,也為馬中建交50週年金禧紀念獻禮,也為馬六甲旅遊年注入文化旅遊另一個看點。 他指出,舞龍文化是具代表性的中華文化之一,蘊含著凝聚合力、知難而上、不屈不饒、敢於創新等崇尚精神,而且自古具有象徵吉祥興旺之意,是人們寄託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美好意願的其中重要載體之一。 “我們希望透過各式的創新與創舉,持續推動舞龍文化的傳承與推廣進程,同時展現群眾社會對追求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精神寄託。” 他說,這項集合增添節慶氣氛、紀念馬中建交紀念、豐富文旅資源三大意義為一體的創作,不僅將會配合甲州新春年景嘉年華會多次登場助興,更會積極與外州各方商討巨型祥龍遷離甲州至別處多地舞動展示的方案,進一步推廣舞動文化和傳播馬中兩國友誼種子。 他補充,這條需要百人合力舞動的巨型祥龍,是以大馬“輝煌條紋”以及中國“五星紅旗”的元素為製作主題,並於1月15日在馬六甲完成組裝、1月25日開展首次舞動排練、1月27日舉行遷移甲市老街活動,今日則進行開光。  
1年前
(馬六甲27日訊)全馬最大舞龍“馬中友誼祥龍”今早熱鬧盛大遊行,壯觀的龍頭和長長的龍身在街上顯得非常壯觀及吸睛,為古城帶來濃郁的甲辰新春氣息,也讓遊客感到萬分驚喜。 125師生豔陽下克服風力 同時,約125名學生和老師組成的舞龍隊伍頂著猛烈的陽光,走過2小時的漫長路程,途中更備受風力考驗,在隊員互相配合及打氣下,順利完成這項有意義的壯舉,為中華文化傳承出一分力。 舞龍隊伍從華中出發到市區敦霹靂路,途經漢都亞路和古務,轉入雞場街和荷蘭街,終站為培一小學舊址;儘管汗流浹背,但嘉賓、學生、龍獅隊員及教練們皆異口同聲表示:“不累,很值得”! 馬中建交50週年獻禮 已獲大馬紀錄大全單位鑑定的“馬中友誼祥龍”由馬六甲武術龍獅總會打造,Himalaya Sports贊助,其龍頭長18呎、寬8呎、高12呎,重量更是達60公斤。 作為馬中建交50週年獻禮,龍身左右兩側各印製了大馬“輝煌條紋”及中國“五星紅旗”,象徵馬中兩國友誼永存。 顏天祿:團結推動文化 馬六甲武術龍獅總會會長兼職華中董事長拿督威拉顏天祿表示,學生齊心協力將巨龍舞動數公里,颳大風更為過程增添挑戰,但也體現了華裔在推動文化方面的團結。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舞動巨龍,沒有經過正式的排練卻能完成壯舉,我覺得非常欣慰,即便再累也值得。” 他指出,大家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將一件事辦好的精神令人感動,證明凡事堅持就能成功。 他說,除了傳承年景文化,舞龍壯舉也旨在從中發掘獅藝人才,培養新秀參與及傳承龍獅文化,讓更多人關心中華文化發展及未來的發揚工作。 也是雞場街文化坊工委會主席的顏天祿說,遊客看到巨龍的欣喜神情,令他覺得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相信有助馬六甲進一步聲名遠播,促進旅遊經濟發展。 “龍年是華人最喜愛的生肖年,看到社團和社區舉辦新春及龍造型的裝飾,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代表華人在國土已經生長數百年,努力將中華文化延續傳承下去。” 他相信,在這一片濃郁新春氣氛帶動下,雞場街春節遊客量(新春前一個月至元宵後一個月)將繼續突破百萬記錄,人次也會比往年更多,尤其中國遊客免籤措施下,能吸引更多遊客到來。 羅德發:傳承舞龍運動 甲武術龍獅總會名譽會長兼Himalaya Sports董事經理拿督羅德發表示,贊助588呎巨龍的宗旨在於推廣及傳承中華文化,希望年輕人繼續傳承舞龍運動。 “同時,這也是慶祝馬中建交50週年的獻禮,希望兩國關係源遠流長。” 他希望這條巨龍給全國人民帶來新一年新開始,人人健康平安。 參與嘉賓包括甲武術龍獅總會署理會長蔡進發、副會長黎輝強、秘書長楊慶權、委員郭培堅、許慶河、華中校長房寶文、董事會副主席劉愛華、總務顏水松、理事陳文圈、家協主席蔡求偉、副主席柯偉強、理事蔡永財、鄭世慶、陳振健、何明賢及校友會主席彭金勝等。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馬六甲15日訊)全世界最大能舞動的舞龍“馬中友誼祥龍”來了!全長588呎,頭部18呎、高12呎、寬8呎,需100人同時舞動! 這隻舞龍將擇日移到雞場街,並在良辰吉日開光。這是配合馬中建交50週年所造的舞龍,龍的右臉及右側全是馬來西亞國旗“輝煌條紋”的顏色;而龍的左臉及左側則以中國“五星紅旗”顏色為主。 顏天祿:助力營造春節年味 馬六甲武術龍獅總會會長拿督威拉顏天祿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該總會自創立迄今已超過半個世紀,期間不斷務實推廣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武術、舞獅及舞龍運動,因此除了自1997年起堅持秉承“無獅不元宵”的精神,連續27年每逢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辦武術龍獅大鬧元宵盛會。 “而且更曾在2005年以217頭舞獅創造最多瑞獅齊舞的紀錄、2010年以2000頭舞獅打破該最多瑞獅齊舞的紀錄、2015年以推出需要百人合力舞動的“天下第一獅”再度完成另一項創舉,並在2020年以100頭舞獅在100支高青柱上同時舞動的盛況,寫下大馬甚至世界級紀錄,進而使武術龍獅文化在馬六甲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地發揚光大。” 他說,農曆新年是承載著根深蒂固的中華文化傳統節日,而今年適值甲辰龍年、馬來西亞同中國建交外交關係50週年、馬六甲州旅遊年,因此該總會以推出需要百人合力舞動的巨型祥龍,旨在助力營造濃郁的春節年味,同時獻禮兩國作為隔海相望鄰邦的半個世紀友誼紀念,並且提供馬六甲州另一項文化旅遊亮點,從而吸引國內外遊客來訪馬六甲州遊逛和親睹這個創舉作品。 製作主題中馬元素 “這隻需要百人合力舞動的巨型祥龍是以大馬‘輝煌條紋’以及中國‘五星紅旗’的元素為製作主題,成品全長588呎,其中龍頭部分共長18呎、高12呎、寬8呎,並且耗資50萬令吉以及耗時約一個月的時間完工。” 他指出,該總會感謝策略夥伴Himalaya Sports董事經理拿督羅德髮長期關注與支持本地武術、舞獅及舞龍運動的發展,並在此次更是斥資助力實現這項打造巨龍的創舉。 他說,這個結集增添節慶氣氛、紀念建交友誼、豐富文旅亮點三大意義為一體的作品已獲馬來西亞紀錄大全當局鑑定,將它以“最大舞龍”的項目列入紀錄大全,並擬邀請馬六甲州政府和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雙方代表聯合主持舞動儀式。 他表示,舞龍文化可謂中華文化極具代表性的體現之一,除了蘊含著凝聚合力、知難而上、不屈不撓、敢於創新等崇尚精神,而且自古具有象徵吉祥興旺之意,是人們寄託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美好意願的其中重要載體之,因此希望透過各式創新與創舉能夠持續推動舞龍文化的傳承與推廣進程,同時展現群眾社會對追求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精神寄託。 中國製造 大馬組裝 顏天祿也說,該舞龍是中國製造,並在馬六甲耗時20小時,動員30人完成組裝。此外,單單龍頭就重達60公斤,需要至少5人同時抬起。 他說,目前在華文中學開始訓練100名學生,讓他們學會舞龍,這也能讓獅藝文化在學校傳承。 楊慶權:大龍帶小龍舞獅鬧元宵 馬六甲武術龍獅總會秘書長楊慶權說,該舞龍在2月1日於雞場街開光時會表演一輪,並計劃著大龍帶著至少1000條小龍及舞獅,大鬧元宵。 “有別於傳統的舞龍,由於這條祥龍體型巨大,因此材質上使用的是網籠,而不是傳統使用的布,以免受風過大而導致倒下。” 在場者包括馬六甲武術龍獅總會名譽會長拿督羅德發、署理會長蔡進發及馬六甲華文國民型高等中學校長房寶文。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