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馬口啟文中學

馬口啟文中學在2024/2025學年期末長假前,為副校長顏薛玲及人文科系主任陳鳳玲老師舉辦了一場溫馨的榮休典禮,感謝兩位老師多年來對學校的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 與此同時,校方也在當天舉行了新春慶典,與全體師生共同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 榮休典禮在啟中二十四節令鼓隊振奮人心的表演下拉開序幕,兩位“主角”在教師和親友的陪同下,伴隨著鼓聲步入禮堂。 校方隨後安排兩位退休教師上臺進行切蛋糕儀式,接著邀請學生和出席嘉賓輪流向她們贈送禮物,場面溫馨而感人,大家紛紛表達對兩位教師的敬意與愛戴。 顏薛玲陳鳳玲各撥2千回饋金 儘管如此,顏薛玲與陳鳳玲也展現她們對學校的深厚情感,分別撥出2000令吉作為回饋金,繼續支持學校的發展,並由校長祝麗蓉代表校方接受這份心意。 儀式結束後,大會播放兩位教師在學校的點滴回憶影片,她們在啟中服務多年,深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任以及校方的支持,所有這些感人的瞬間都被歷史銘記與存檔。 榮休典禮告一段落後,緊接著便是新春慶典,一個個精彩紛呈的表演接連登場,為活動增添濃厚的節日氣氛,啟中華樂團的演奏《一笑江湖》與《金蛇狂舞》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展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學生呈獻歌舞 氣氛熱烈 接下來,3名才藝出眾的學生呈獻了歌唱表演《快樂天堂》和《賀新年》,還有學生帶來充滿中國風的舞蹈《雙面燕洵》以及新年歌串燒,現場氣氛熱烈。 活動的尾聲,校方為全體同學派發年柑,並宣佈2025年啟文中學新春慶典暨榮休典禮圓滿落幕。
2月前
馬口啟文中學的一條不起眼走廊,日前被悄悄地塗上五彩斑斕的色彩,增添了幾幅生動活潑的壁畫。然而,學生們在完成這些作品的過程中,卻經歷了不少的挑戰。 校長祝麗蓉最初計劃將這無人問津的走廊,打造成為學生們的休息小天地,並獲得董事部的支持與鼓勵,隨後這項計劃便交由扶少團負責。 反應淡 計劃曾擱置 然而,學生們的反應並未如預期熱烈,計劃因此擱置了一段時間。隨後負責老師將任務交給扶少團工委何熙悅,邀請她尋找有繪畫天賦的夥伴,共同創作第一幅壁畫。 何熙悅不負眾望,找到6名同學參與,並約定每週三都留校完成壁畫。可惜,或許是因為溝通不足,學生們在完成第一幅壁畫後,負責老師並未告知後續計劃,導致活動暫時停滯。 在耽擱了許久後,校長再次找到何熙悅以及她的夥伴,希望她們能繼續完成這項活動。經過多次討論後,雙方達成協議,決定為走廊增加六幅壁畫。隨後,他們逐漸擴充團隊,從最初的7人增加到11人,並積極與校長討論壁畫的主題與構思,並反覆確認草稿設計。 然而,就在這項壁畫計劃逐漸有進展時,負責老師卻被調派的其他學校,學生們只能在沒有老師的指引下完成作品。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教育文憑的考試臨近,為了不影響考試,學生們也不得不暫時擱置該活動。部分成員還是華樂隊的成員,每週三和週五的練習也對壁畫的進度造成了一定影響。 上色時遇大雨心血全沒了 除了時間上的安排,學生們在創作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困難。由於走廊的空間狹小,他們只能分批到學校進行構圖和上色。前幾次上色時,由於缺乏經驗,開啟油漆罐時常常都會遇到麻煩,衣服和地面也時常沾上油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上色時突然下起的大雨,沖刷掉了他們一整天的心血。 經歷過重重阻礙,六幅壁畫終於在今年四月順利完成。過程中,校方不僅投入了大量資金,學生們也付出了不少心血。他們不輕言放棄,堅持到底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希望期待這些壁畫能為那不起眼的角落帶來更多的關注與活力。 章宇暄(參與學生,17歲):小角落變繽紛 我之所以加入這項活動,是因為收到了朋友的邀請,而我之前沒有參與過畫壁畫,所以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就參與了。當我看到這個壁畫被我們一筆一劃地臨摹在那空白的牆壁上,最終完整地呈現在眼前時,我感到非常開心。此外,能夠為學校增添幾幅好看的壁畫,並美化原本空蕩蕩的小角落,真是令人榮幸。我也很慶幸能夠在學校留下自己曾經創作的壁畫。 何熙悅(參與學生,17歲):美化校園意義大 我非常激動,終於與我的夥伴們一起同甘共苦,完成了這些壁畫,希望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畫壁畫,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感受到了無比的樂趣和意義。在我即將畢業之際,能夠為學校貢獻自己的一份綿力美化校園,這讓我感到很欣慰。 黃伊瑜(參與學生,17歲):留下專屬痕跡 我個人對畫畫非常感興趣,因此在機緣巧合之下,我加入了這項壁畫計劃,還能在學校留下屬於我的痕跡。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畫壁畫,令我倍感珍惜,成為了難忘的回憶。我認為,無論是壁畫還是普通繪畫,都是讓人放鬆身心的事情,並且能夠幫助我們防止精神內耗。
7月前
森州學記自成立以來走過了38個年頭,不僅見證社會的變遷,還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記者。他們曾在學記的懷抱中成長,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回憶,而如今,他們各奔東西,有的在事業上奮勇拼搏,有的還在求學的過程中。 從初次接觸新聞報道的激動,到面對採訪挑戰的緊張,從與團隊成員並肩作戰的協作,到獨立完成報道後的成就感,森州學記的經歷無疑是他們青春歲月中一段難忘的篇章。 那麼,當年的他們為什麼會選擇加入學記?在那短短的一年任期內,他們又經歷了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一同探訪那些曾經的學記們,聽聽他們的成長故事,回憶他們在學記中的點點滴滴。 鍾欣穎(森州第37屆“擔當”學記):豐富中學生活 結識好夥伴 我是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學記這個團體,覺得它可以豐富我的中學生活,加上老師的宣傳,於是決定加入這個大家庭。成為學記後,我結識了一群像家人一樣的同屆夥伴,我們一起辦營、開會、採訪寫報道、收拾報館,共同經歷了酸甜苦辣,感情也因此變得更加深厚。在籌備營期間,我特別感激那些已卸任的學長仍願意抽時間回來幫助我們,並給予寶貴的意見。希望學弟學妹能將森州學記做得越來越好,珍惜與同屆的相處時光。記得13179,我們一生一起走。 莊景程(森州第37屆“擔當”學記):盼在傳統基礎上創新 我加入學記是因為一位36屆的學姐邀請我參加培訓營,她是我小學時的老朋友。我希望能通過學記積累更多辦營的經驗,並在森州學記的全國營擔任工委。同時,我也希望第38屆的學記能度過一個順利的年頭,避免發生不好的事情。時代不斷變化,希望38屆能夠在珍惜森州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使學記變得更好,吸引更多中學生加入,而不侷限於自己的同屆。我也希望可以看到學記流失的地區,比如淡邊區,能夠出現新的學記成員。 莊惠璇(森州第36屆“自信”學記):一掃頹廢 忙於籌辦培訓營 當我在小學六年級時,第33屆的交流營剛好就在學校舉辦,這讓我第一次瞭解到學記這個組織。2021年,受到疫情和行管令的影響,我的生活變得頹廢,在線上活動中失去了活力。為了應對這種狀況,媽媽鼓勵我參加學記的培訓營。雖然當時只是為了應付媽媽,但這為期四天的線上培訓營卻改變了我的生活。起初,我和同屆一起管理森州的IG賬號,後來又忙於籌辦線下培訓營。儘管犧牲了遊戲和娛樂時間,但看到培訓營從概念逐漸實現,過程非常美妙。學記讓我從沉默寡言變得開朗樂觀,很感謝學記對我的改變。 巫宜珊(森州第36屆“自信”學記):與夥伴攜手克服挑戰 我在2022年是通過老師瞭解到學記,老師告訴我,加入學記可以學到許多技能比如寫報道等,於是我參加了第36屆的培訓營,併成功成為學記。在那一年,我認識了來自不同地區的同屆夥伴,我們以學記的身份舉辦了各種活動。由於疫情仍然嚴重,我們的活動大多在線上進行,只有第37屆的培訓營是在線下。儘管遇到不少困難,我和同屆夥伴們都成功克服了這些挑戰,完成了培訓營。我期望學記未來能夠持續良好發展,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夠傳承和發揚學記的精神。 劉施琦(森州第36屆“自信”學記):用力量關愛每個角落 最初我加入學記是因為一位學姐的推薦,當時我對學記的具體詳情並不太瞭解,但由於我本身喜歡參與活動和認識新朋友,所以學姐的介紹讓我很感興趣,最終決定加入學記。我希望學記能舉辦更多有意義的活動,不僅僅侷限於中學生,例如幫助毛小孩或到老人院做義工。希望學記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去關愛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讓更多人認識到學記的存在,進一步發揚光大。2024年,意味著我已卸任兩年了,其實我對此感慨頗多。 陳柯瑩(森州第34屆“創新”學記):體驗在校無法嘗試的生活 我在中學時非常喜歡參與各種活動和營會。2017年,我通過鼓隊學哥李樂舉辦的《飢餓30》營會首次接觸到學記,並發現許多鼓隊的學長都是學記成員。於是我開始瞭解學記,並決定在2019年加入。不幸的是,我成為學記的那一年疫情爆發,我們只能舉辦幾次線下會議,準備中的首個活動也不得不取消。儘管隨後的活動都轉為線上,但我們依然保持聯繫,並沒有因線上活動而變得生疏。我希望學記能繼續進步,為中學生提供在學校無法體驗的機會,認識來自不同地區的人。 劉春婷(森州第34屆“創新”學記):享受為目標奮鬥 當初選擇加入學記,是因為我喜歡辦活動的氛圍,享受大家為同一個目標奮鬥的感覺。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學記也被迫取消實體活動。面對這種“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的狀態,我們34屆成功策劃了第一個線上培訓營。我們靠著自己的想象力和常識,從線上視頻軟件到細節安排,都必須周到考慮。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每個問題都有解決方案和備用計劃”的道理,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會有成果。我希望更多家長了解學記這個團體,認識到除了學業成績以外,課外活動也很重要。 梁慧兒(森州第33屆“尊重”學記):被熱鬧氛圍吸引 我加入學記是受到姐姐的影響,她是27屆坦誠學記,她的朋友經常來家裡練團康,氛圍很好,所以高一時我決定加入學記。通過學記,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東西,還提升了寫作能力,成功完成各種任務並獲得了證書,稿量和專題也達標。畢業後,我還有回去幫助學弟學妹,雖然很累,但我想幫忙他們拍照記錄重要時刻,因為這些回憶對我們意義重大。雖然現在的學弟學妹年齡較小,做事可能不夠成熟,但我祝願他們在學記中成長,變得更加有擔當和領導力,並且不斷進步,維持學記的良好形象。 伍尚華(森州第31屆“熱情”學記):帶著積極精神 勇往直前 我加入學記是因為一位29屆的學哥告訴我,學記不僅可以認識很多人,而且很有趣。特別感謝24屆的李樂學哥,他改變了我,因為我一開始並不是一個很熱情的人,他是我在學記中遇到的第一個啟蒙者,我的學記之路也因他變得順利。我希望學記能夠持續下去,並記住13179。對於森州學記,我希望大家永遠銘記“反正不會死”這句話,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積極用心,並保持獨立思考,做事不要半途而廢。 呂俊浩(森州第30屆“有愛”學記):體驗辦營 提升寫作水平 當初我參加學記是為了體驗如何籌辦生活營,因為我的母校文丁綜合中學沒有類似活動,也希望可提升寫作水平。成為學記後,雖然過程辛苦,但也讓我開闊了視野,與不同學校的朋友交流,從中學習他們組織活動的經驗。在大學時,我也遇到了來自其他州的學記,以及自己區的學哥學姐,這讓我深感學記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對在屆的學弟學妹們,我希望你們能堅持到底,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要放棄,這段經歷會讓你們受益匪淺。 李樂(森州第24屆學記):是戰友也是大家庭 在加入學記之前,我以為學記只是一個寫寫報道、非常無聊且靜態的團體,但加入後我才發現,原來學記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組織。在一年的學記生涯中,同屆們從最初的尷尬陌生,到卸任時的淚水盈眶,我們抱著彼此,深怕下次見面無期,這種友誼,不管學記隊如何變化,至少這一點永遠不變。 對於學記的未來期待,我希望大家都能勇於面對一切,抱著尊重以往的價值觀,但不盲目跟隨的態度。做事情時大家是戰友,私下裡我們是一個大家庭。 吳健南(森州第10屆學記):5W1H 一生受用 我在中三的時候參加了第9屆學記營,並在第10屆成為學記,成為該屆的聯誼會主席。由於我喜歡閱讀創作,也活躍於課外活動,所以在學記裡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雖然已經畢業多年,我仍會在工作中遇到曾經的學記朋友,我們的友誼依然保持著當年的純真和愉快。另外,學記的5W1H寫作方法對我幫助很大,因為我現在是一名律師,在草擬法律文件時,很多重點都離不開5W1H。對未來學記的期待是,我認為電子產品或許會讓我們忽視了真正的文學創作和深度溝通,現在年輕人應避免過度依賴社交媒體,更多地關注真實世界和閱讀的樂趣。
8月前
為了激發學生的潛能,發掘擁有運動天賦的學生,馬口啟文中學舉辦了一年一度的越野賽跑,全體師生踴躍參與其盛,場面熱鬧非凡,活力滿滿! 在今年的越野賽跑中,男生的賽事距離是5.1公里,女生則是4.1公里,但這對無論男女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為了讓學生熟悉賽跑路線,校方早前也安排了試跑活動,以便學生可以提前做好準備,瞭解自己的身體耐力,避免在正式比賽時發生意外。 越野賽跑開始之前,各隊隊長分發號碼牌給各自的隊員,並輪流上臺激勵隊員發揮全力,為自己的隊伍贏取分數,臺下隊員也以鬥志昂揚的姿態回應,把現場的沸騰氣氛推向高峰。 學生接著在幾名學校運動員的帶領下進行熱身運動,而負責站崗的學生和老師紛紛前往各自的檢查站。隨著校長的一聲令下,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開跑,而負責計時的同學也在此時按下開啟鍵,宣告越野賽跑正式開始。 由於賽事路線並不是封閉式路段,因此校方一路上都設有檢查站來確保學生的安全,同時安排了幾位老師騎著摩托車巡邏。為了避免有學生抄捷徑,校方在其中幾個檢查站派發帶有特定標記的橡膠圈。 學生在跑完之後,需在校門口領取一張小紙條,讓負責計時的同學寫下完成賽跑的時間,之後再到報到處登記資料,檢查是否有拿到足夠數量的橡皮筋,確保有按照正確路線完成比賽。 聖約翰救護隊待命 此外,考慮到學生可能會在完成賽跑後感到不適,校方安排了聖約翰救護隊的老師和學生在報到處待命。不僅如此,各隊伍也準備好運動飲料供學生領取,補充身體的水分。 在頒獎環節時,校長祝麗蓉首先恭喜學生順利完成路線,也希望中五生不會在他們最後一年的越野賽跑中留下任何遺憾。今年的越野賽跑大贏家最終由紅隊獲得,而他們的隊旗也被掛在校園中三天。 師生溝通越來越好  “舉辦越野賽跑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很欣慰的是,學生都滿懷鬥志地參與比賽。此外,老師與學生通過這次的活動互相合作,讓師生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好,希望學生能從中學習更多經驗。明年我們也會繼續舉辦越野賽跑,培養學生的運動精神之外,也讓他們獲得課外活動分數。” 丘以欣(17歲,學生):不想留遺憾而參賽 “因為不想在中學生涯裡留下遺憾,所以我決定參與最後一年的越野賽跑,很高興我成功在比賽中奪魁,帶領紅隊獲得全場最佳。我每年都很期待越野賽跑,從沒有名次到如今的第一名,過去三年我的成績一直在進步。希望這項比賽可以延續下去,因為許多學生都缺乏體育精神,而越野賽跑是個很好的機會,去激發學生們運動的激情,也可展示各個隊伍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 陳愷萱(16歲,學生):奪亞軍 心服口服 “雖然跑步的過程很累,但好在有老師及同學的鼓勵,讓我有動力堅持跑完整個比賽,並且奪得亞軍。在比賽開始不久的時候,我還保持在第一名的位置,然而途中我被朋友超越了。雖然我試著追上她,但她跑得太快了,最終消失在我的視線範圍,所以我輸得心服口服。我希望明年還能繼續參加,取得更好的成績,因為我本身也是一位運動愛好者。”
9月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