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路過公寓汽車爆炸 俄軍總參謀部高官遇害
|
基輔市長坦承為和平 烏或須割讓領土
|
黃振威斥美評論員看法偏頗 “大馬人沒捱餓 反吃太多”
|
男子車內行竊遇車主 女司機遭挾持尖叫狂逃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路過公寓汽車爆炸 俄軍總參謀部高官遇害
|
基輔市長坦承為和平 烏或須割讓領土
|
黃振威斥美評論員看法偏頗 “大馬人沒捱餓 反吃太多”
|
男子車內行竊遇車主 女司機遭挾持尖叫狂逃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路过公寓汽车爆炸 俄军总参谋部高官遇害
|
基辅市长坦承为和平 乌或须割让领土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男子车内行窃遇车主 女司机遭挟持尖叫狂逃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路过公寓汽车爆炸 俄军总参谋部高官遇害
|
基辅市长坦承为和平 乌或须割让领土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男子车内行窃遇车主 女司机遭挟持尖叫狂逃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路过公寓汽车爆炸 俄军总参谋部高官遇害
|
基辅市长坦承为和平 乌或须割让领土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男子车内行窃遇车主 女司机遭挟持尖叫狂逃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路过公寓汽车爆炸 俄军总参谋部高官遇害
|
基辅市长坦承为和平 乌或须割让领土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男子车内行窃遇车主 女司机遭挟持尖叫狂逃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教育
Talentbank公佈僱主首選大學名單 馬大工大理大等在列
馬來西亞畢業生就業能力倡導機構Talentbank,近日公佈了備受期待的“2025年僱主首選大學名單”,列出了全國最受僱主歡迎的大學畢業生。
2天前
教育
全國綜合
沙大 博大 理大 3大學連3年虧損
《2025年總稽查司報告》第一系列發佈的2023年聯邦機構財務報表指出,有3所大學從2021至2023年連續3年都面臨虧損,即馬來西亞沙巴大學、博特拉大學及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2月前
全國綜合
全國綜合
唐朝有馬來飛天英雄? 理大出版社為引用錯誤道歉
因在出版的書籍中宣稱馬來人早在中國唐朝時期就懂得“飛天”,擁有各種非凡能力,馬來民族是一個偉大且了不起的民族引起爭議,馬來西亞理科大學(USM )為此作出道歉。
3月前
全國綜合
北馬新聞
日均丟棄1.4噸“變廢為寶” 理大研發香蕉白糖
我國每天平均丟掉1.4噸香蕉,馬來西亞理科大學(USM)健康科學系院院長旺羅斯里博士成功研發富含豐富膳食纖維、低葡萄糖的香蕉甜味劑(banana sweetener,俗稱香蕉白糖),希望能替代高果糖(fructose)、高蔗糖(sucrose)及高葡萄糖(glucose)的甘蔗提煉白糖
7月前
北馬新聞
即時國內
理大迎4807新生 10對雙胞胎 女生佔三分二
(檳城4日訊)馬來西亞理科大學(USM)2024/2025新學年迎來4807名新生報到,其中女學生人數佔了三分之二。有趣的是,同一屆新生當中有10對雙胞胎,包括鍾靈中學畢業生陳佳濠及陳佳鴻兩兄弟,各被理大醫學物理系及電腦科學系錄取,讓家人倍感驕傲。 新生當中,也有來自霹靂新邦波賴甘榜可巴央的“原住民之光”凱卡。凱卡的原生家庭條件並不好,兄弟姐妹的受教育程度也不高,其中2名哥哥及弟弟小學就輟學,但他憑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成為整個原住民部落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學子,成為整個社區的驕傲。 他在大馬教育文憑考試考獲7A,在大學預科班同樣考獲3.95佳績,目前他被理大特殊教育系錄取,希望將來畢業後能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 “我的2名哥哥只讀到小六程度,目前當保安員。2名姐姐則讀到中五程度,目前擔任咖啡師。至於弟弟對學習不感興趣,小學畢業後就沒再升學。” 還有一名視障優秀生西蒂諾愛莎娓娓道來她5歲時因一起意外遭人以爆竹致傷,導致左眼全盲。 她說,意外發生時她是在家裡的廚房,一支不懂由誰燃放的爆竹突然竄入,並恰好射中她的眼睛。由於傷勢嚴重,來自檳城大山腳的她被安排到吉隆坡醫院接受手術,並在醫院治療了3個月。 命運多舛,西蒂諾愛莎在中學時再被診斷脊柱側彎及椎間盤突出,但她從未放棄追逐自己的夢想。 來自單親家庭的她,也是家中第一個上大學的孩子。她希望以後能當一名教師,傳授知識並啟發下一代。 理科大學校長拿督阿都拉曼今日在理大新學年入學日召開新聞發佈會時說,理大今年迎來4807名新生就讀,其中男學生1700人,而女學生3107人。 他指出,這批新生分別是理大檳島主校(3353人)、高淵工程系分校(793人)、吉蘭丹醫學系分校(638人)及理大醫療中心(23人)。 他說,理大貫徹大學社會責任(USR)精神,為處於邊緣和弱勢群體的學生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本次新生中,1500人是來自B40低收入家庭,佔新生人數31.2%。 此外,他指出,理大響應高等教育部的號召,推行“首個大學生髮展計劃”(Program Siswa Sulung),幫助B40家庭中首個進入高等教育的孩子。截至目前,理大已錄取1008名B40家庭的“首代大學生”,包括今年錄取了200人。 “理大這次錄取了20名殘疾學生,他們被安排入住的宿舍設有無障礙設施,如特殊衛生間、輪椅通道以及靠近房間的停車位。” 他說,為了加強國家的體育事業,理大通過體育人才渠道錄取了21名州級和國家級運動員,並將致力於幫助他們發展體育天賦。 阿都拉曼也說,理大今年共向來自18個國家的536名國際學生髮出錄取通知,這些國家包括阿富汗、沙地阿拉伯、孟加拉、中國、塞浦路斯、阿聯酋、印度、印尼、伊朗、日本、尼日利亞、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馬、卡塔爾、新加坡、贊比亞和泰國。 理大校方今日安排了其中5對雙胞胎新生讓媒體訪問,當中有一對雙胞胎兄弟、一對龍鳳胎及3對雙胞胎姐妹。 雙胞胎兄弟陳佳濠及陳佳鴻來自檳島發林,父母是福建面小販。雖是雙胞胎兄弟,惟兩人對於未來的規劃大不同,哥哥陳佳濠就讀醫學物理系,畢業後希望能到醫院就業,而弟弟陳佳鴻則希望當軟件工程師。 兩兄弟本來已做好打算不會在同一所大學就讀,惟2人所申請的第一志願及第二志願皆落空,而所拿到的第三志願恰好都是在理大。 另一對雙胞胎姐妹卡米拉及瑪蒂亞,同樣被理大會計系錄取。今日穿著一模一樣藍色波點上衣的她們出現時,讓現場媒體也看傻了,只好以妹妹瑪蒂亞是戴著紅邊眼鏡框來分辨她們。她們總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甚至衣櫥有90%服飾是一樣的。 很有生意頭腦的兩姐妹還一起“搞事業”,在理大開學前靠著在網上售賣自制頭巾別針賺了逾500令吉零用錢,開心得很。
7月前
即時國內
北馬新聞
USM與CICM籤備忘錄 實行責任關懷管理系統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USM)與大馬化學工業理事會(CICM)簽署備忘錄,讓理大成為國內第一家實行責任關懷管理系統(RCMS)的高等學府
8月前
北馬新聞
北馬新聞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高淵分院 大水塔料7月底提早竣工
公共工程部副部長拿督斯里阿末馬斯蘭說,公共工程部耗615萬令吉提升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高淵分院水供水壓工程,比預期竣工時間提早26天,工程將於7月30日竣工,大水塔的水壓將能解決該校長期面對的水壓低問題
10月前
北馬新聞
北馬新聞
理大全國統計學比賽 開放17至20歲青少年報名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數學學院及理大數學學會聯辦的2024年全國統計學比賽(NSC),開放讓17至20歲的大馬籍青少年報名參加,初賽將通過線上平臺進行,而在初賽中排名前50的參賽者,將受邀於9月7日在理科大學進行實體賽事
1年前
北馬新聞
北馬新聞
理大華樂團5月26辦演奏會 齊探索“橙子”故事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華樂團將於5月26日(星期日)晚上7時至10時,在理大文化禮堂視聽室(Dewan Budaya)舉辦闊別4年的華樂演奏會,而今年的主題為“旅橙”,通過14首合奏曲和重奏曲,以及10個章節的動畫影片的呈獻,帶領觀眾探索“橙子”的故事
1年前
北馬新聞
週刊專題
【校園音樂創作01】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遊子吟”:校園音樂逾30年原創精神不變
大學校園好像總要有個角落有學生彈唱吉他、練團,唱自己作詞作曲的歌,才叫“青春”。那是轉大人的階段,剛離家獨立生活,敢於衝撞,又還沒接受社會洗禮,創作有種“半生不熟”的美好。所謂美好在於沒有包袱,有些想法卻又有點純淨,是這個階段專有的青澀。 或許每個年代都有人在校園唱歌,但馬來西亞校園傳唱自己的音樂,可追溯到三十多年前。1987年激盪工作坊唱自己的歌,1990年代另類音樂人開啟海螺新韻獎,讓少男少女有了展現平臺。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北至南各大專院校紛紛成立校園音樂創社團,北方七點九、遊子吟、搖籃手、音子、紅磚、螺絲釘…… 大學生活只有四年,畢業生、新生一撥換一撥。不變的是,一代一代都有大學生在唱自己的歌。 2023年11月,檳城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遊子吟剛剛舉辦第32屆創作歌曲演繹會“UNLOCK”,點開臉書專頁影片區還能回顧整場演出。演繹會是遊子吟每年最盛大的活動,團員演唱、演奏、唱跳一年來創作的歌曲,就連現場直播、拍攝都是內部影視部成員包辦。聽來,就像一家學生組成的娛樂公司,從詞曲創作、歌手演唱、舞者、舞臺燈光、拍攝統統包辦。 遊子吟成立於1989年,現任主席林佳憶說,社團創立的初衷是鼓吹本地原創音樂,發掘、培養大學生的創作潛能。 其實,這個社團還比所有現任團員都年長十多歲呀!“遙想”1989年,還是音樂卡帶時代,CD不普及,更沒有後來的MP3和現在的數位串流,什麼無線藍牙麥克風、音響統統沒有。 發展至今,遊子吟也隨著時代和科技演進,一直壯大。每個星期五下午1時至3時例常活動有不同主題,例如介紹樂器、歌唱分享;幕後舞臺教學又包括燈光、音響、排麥、插電、MV拍攝等。 社團內部門眾多,不能少了最核心的音樂創作。副主席邱翰銘說,每週例常活動都固定有團員發表創作歌曲,大家相互交流給意見。臨近演繹會,他們會募集18首創作作品加以編曲,編排成舞臺節目,在檳州大會堂表演給上千名觀眾。過往演繹會外包專業攝製公司來拍攝,現在他們全權包辦,自己來。 選曲方面,他們會盡量涵蓋各類型音樂,無論是搖滾、抒情、R&B或者輕快曲風,也會去嘗試比較小眾的Swing、Funk、Shuffle等。“因為我們不想演繹會都只有同一類型歌曲,聽覺上可能疲累。” 專注學業之餘 還可經營各種興趣 大學有點像社會的預科班,專注學業之餘還可以經營各種興趣。那麼主席林佳憶及兩位副主席邱翰銘、謝芷薇加入遊子吟,是想當然爾對音樂感興趣嗎? 林佳憶自認,雖然從小愛唱歌,卻不怎麼敢參加歌唱比賽。加入遊子吟,每年有演繹會那麼大型的舞臺,她逐漸敢於展現自己。過去她唱的是比較抒情的歌曲,現在也嘗試搖滾風,對她而言是很大的突破。“(性格)會變得比較外向,因為大家是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可以和他們一起交流。” 邱翰銘從小會玩一些樂器,倒沒接觸過音樂創作。他在遊子吟學到一些基礎的創作知識,跟著開始創作歌曲,樂器方面也有得發揮。“我覺得遊子吟是很好的平臺,讓大學生去發掘自己的新的才能。” 與前面兩位不同,謝芷薇的興趣在於拍攝,她是因為遊子吟要為創作歌曲拍攝MV(音樂影片)才入團。或許與音樂保持一點距離,她能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到團員投入。“我看他們寫的新歌,真的是很純粹地把想表達的東西寫進歌詞,是很當下的感受。”她相信這份純粹只有在大學時期才有,出社會有不同經歷後的創作就不一樣了,“所以我覺得校園創作確實很神聖,也很值得保有。” 在音樂產業闖出名堂“爛遊子”也很多 遊子吟算是“老牌”校園音樂創作社團,經歷三十多年至今仍非常活躍。一個學生社團如何做得又大又長久?到底有什麼精神是一直持續傳承的?三人認為是“原創精神”。 林佳憶說,遇到什麼問題向“爛遊子”學長姐開口,他們都會很快給予幫助。大家都很熱愛遊子吟大家庭,學長姐也很樂意分享過往經驗,就是這樣慢慢傳承。邱翰銘在遊子吟最難忘的經歷,是很多“爛遊子”的直球意見,有時太過直接得讓人難以招架,“我也覺得也好,會讓我更加記得這裡。” 遊子吟團員依照年級有不同稱號,大一新生叫做“新遊子”,大二是“中游子”,大三升級成“老遊子”,大四“半老不爛遊子”。那些畢業團友,不管離校多久一概稱為“爛遊子”。在音樂產業闖出名堂的“爛遊子”也很多,例如偶像劇《惡作劇之吻》片尾曲〈遇到〉作曲人黃匯雯、音樂人王保為,作詞人梁錦興等…… 遊子吟“出產”的知名音樂人很多,林佳憶、邱翰銘和謝芷薇等現任遊子都視他們為榜樣。不過時代也一直在變化,總說現代年輕人活在社交媒體,抖音有一對火紅神曲,動輒破譯收聽率。 謝芷薇坦言,社交媒體的確會帶給他們影響,有時設計海報、寫文案,都要參考一下網絡上流行什麼新哏。例如前陣子到處聽見“恐龍扛狼”,他們也會寫進文案裡先引起注意。 但是音樂創作方面,邱翰銘說遊子吟團員還是比較忠於自己,不太去為了迎合大眾。“我們還是會追求那些Likes(點贊),因為我們需要曝光嘛。”他說,“但我們會想要更加努力來創作好聽的歌曲,用作品來讓大家認識我們。” 除了是表演者也是創作者 聽三位大學生聊音樂創作社團的生活,很大部分都與演繹會有關。例常音樂創作分享與交流固然重要,但為了在演繹會舞臺上演出驗收成果,他們投入了很多心血。 像是從事幕後的謝芷薇,常常為了拍攝和剪片,一班夥伴熬夜爆肝到清晨再一起去吃早餐,累得心甘情願,還形容為“甜蜜的負擔”。她喜歡這種氛圍,一群原本不認識的人因為共同目標聚在一起,多了一份溫暖。有時他們還會開玩笑要一起開一個製作公司,分配好崗位。 林佳憶是表演者,最大的成就感和收穫當然是站在舞臺上接受臺下的掌聲。“在舞臺上聽到下面的掌聲時,真的是很不一樣的心情,可以推動、鼓勵我繼續走下去。” 邱翰銘除了是表演者也是創作者。“最有成就感的事,演繹會後有人來跟你講,你寫的那首歌是最有記憶點的,還蠻好聽的。”不管是作品還是表演被稱讚,都讓他感覺努力有被看見。 三位目前才大三,距離畢業離校還有一點時間,還會持續創作音樂嗎?“嗯,有機會的話應該會吧。”三人“謙讓”了一會邱翰銘首先發聲。 “Why not?”林佳憶直言,如果有機會,有靈感,想做就去做。“我不認為它(創作)會隨著我們踏入社會而有什麼改變,因為我還是喜歡這個東西。” 相關報道: 01/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遊子吟”:校園音樂逾30年原創精神不變 02/馬來西亞工藝大學“螺絲釘音樂創作坊”:主修音樂社團 副修本科現在不玩何時玩? 03/獨立音樂人汪榮木:激盪與新韻滋養的一代 回看那年青春 04/新紀元大學學院《起飛》系列專輯:校長帶頭收錄青春可否再掀音樂浪潮?
1年前
週刊專題
北馬新聞
理大說服學傳播系展開巡展 正視“數字抑鬱症”風險
為了提高大眾的醒覺意識,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傳播系學院2023/2024學期年的說服學傳播系最後一年生髮起一項名為“重啟”(Reboot)的運動,打出“生活超越點贊”(Life Beyond Likes)的標語,讓大眾正視數字抑鬱症的潛在風險,並通過促進健康的數字習慣和負責任地使用技術,提高人們在這方面的認知
1年前
北馬新聞
即時國內
父母癌逝獨自生活 蘇寶慧 逆境勤學念理大
蘇寶慧(20歲)在15歲時父母因癌症相繼離世,從那時起,她獨自生活至今直到獲得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錄取。她目前最大的目標是順利完成學業,然後找工養活自己。
2年前
即時國內
北馬新聞
威省市政廳推介PETEGAK藍圖 用科學知識應對烏鴉滋擾
威省市政廳今日推介“2023-2030年烏鴉滋擾管控藍圖”(PETEGAK),並與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簽署2份諒解備忘錄(MOU)建立精明戰略伙伴合作關係
2年前
北馬新聞
北馬新聞
理大女宿舍升降機故障 18人受困全獲救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學生宿舍的升降機發生故障,18人受困,所幸已全數獲救
2年前
北馬新聞
熱點
理大前副校長 阿茲琳達任高教總監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負責學生和校友事務的前副校長阿茲琳達正式受委為高等教育部總監,任期從即日起至2025年5月30日。
2年前
熱點
全國綜合
理大與各相關單位合作 確保校園食物不漲價
理科大學管理層將與各相關單位合作,確保在校園內售賣的食物不漲價。
3年前
全國綜合
更多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