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驹霹

医学这一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学习知识,学习生活,学习坚持。在儿科重症病房(Paediatrics Intensive Care Unit)工作的那一段日子,我们和孩子们一同努力,携手战胜病魔,一同为生命喝彩。 (一)奇迹小子 “医生, 医生,病人叫你……”护士告诉我说。 “什么事?”正加入大队巡房的我三步并作二步,跑到了男孩的床边。 “Terima kasih Dr,terima kasih tau (谢谢你医生。)”男孩说了后眼眶一湿,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依依不舍地向我们道别。那天是他在儿童重症病房住了两个星期,情况相较稳定后,被允许转送到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治疗的日子。 “Sama-sama adik,janji sihat(不客气,健康就好).”我回答道。这突如而来的道谢确实让人感动。 男孩已在重症病房两个星期,接受了洗肾,血浆置换,多重抗生素及药物的治疗。男孩每天都在为生命努力抗争,身体非常的虚弱。回想男孩入院的第一天,因病毒感染而导致多个器官严重衰竭,生命可谓岌岌可危,入院时对话中也让其父母做了最坏的打算。 “Sudah sembuh ke? Sudah ok ke(孩子痊愈了吗)?”父母每每见到我都问了同样的问题。说真的,医学充满变数,我们很难提供一个确定的答案,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全力找出病的根源,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然后尽所能让病人恢复健康和自理能力。 孩子起先身体虚弱得连说话都得用尽吃奶之力,之后努力配合我们进行第一次复健,呼吸练习,自行坐起,到后来能够自行进食,到之后开始“使唤”医生和护士帮忙挠痒,确实让照顾他的人又爱又恨。父母每天来探访时焦虑的表情,随着孩子整体情况好转后放松了许多,在离开儿童重症病房时,也给了医护人员一个深深的鞠躬。 医学充满奇迹,很开心见证了一场又一场奇迹的诞生,更荣幸的是自己能够参与奇迹。 (二)神与你同在 她向我挥了挥手,企图引起正在巡房时我们的注意。 因为经历了大手术,需要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导致期间无法用声音表达所需。她努力地用着唇语表达,但碍于我们解读唇语的能力有限,担心错过了她面对的不适,我就把纸和笔递给了她。她小心翼翼的地在纸上写着“Doktor handsome”两个字,我的脸顿时变红得像一颗苹果,更惹得众人哄堂大笑。她也嘻嘻笑了笑,无声却胜有声,让原本严肃的氛围添了一点欢笑。 孩子是我们的镜子 她还是个孩子,却被病痛缠身,我之前在普通病房见过她,但之后因病情的不稳定需要送往重症病房接受密切观察和治疗,在重症病房更待上了3个月之久。住上了那么长的时间,她也成为了自己的半个医生,她学会如何使用仪器抽痰,更让人震惊的是,即便处于插管状态,她还能为自己正压给氧。 因需要长期卧床,她有着自己的电影U盘,安排自己的消遣活动,不会为照顾她的医护人员造成太多困扰。多次手术造成的创伤,那种痛很难让人理解,但她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只是偶尔突然的疼痛让她难忍落泪,给她注射一些止痛药后还换来了一声“谢谢”。老天啊,真的在考验这位那么懂事的女孩。 她在纸上写道“有神与我同在,我会更坚强。”然后给了我们最灿烂的笑容。 常说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确实没错。孩子的乐观是我们最好的一面镜子,我们得尝试不要让负面情绪掩盖了人生该有那清澈的一面。偶尔在埋怨工作很累的时候,转念一想,健康是多么难能可贵,能够行动自如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保持乐观呢? 孩子们,祝你们早日康复!
8月前
最近实习医生轻生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各界对本地的医疗体系突然有着极大的关注。身为一名实习医生,也是职场内的菜鸟,在受训的过程中得面对很多的新事物和挑战,而这条学医的必经之路,充满喜怒哀乐。 1/ 实习与磨练 “I am so demotivated.”(我已经丧失斗志。)一个刚入职的同事告诉我。 “But…why?”我挺惊讶的,他是我共事中最好学和最勤劳的新同事。 “Just don’t feel like doing it anymore…”(我真的想放弃了。)他沮丧地说。 然后才从他的口中获知,一位前辈在一次巡房时推了他,狠狠地说,“如果不想工作,就站一边去!”他感叹自己初来乍到,还在适应着陌生的环境,已经很努力去跟上大家的脚步,却有那么一个声音否定了他所有的努力。 他在疲惫中收拾已粉碎一地的心,我拍了拍他肩膀,叫他好好坚持下去,雨过会天晴,毕竟在他身上我看到一位好医生的素质。他勉强地笑了一下,拖着沉重的脚步踏上归途,那时时钟指向晚上11点钟。(初期实习工作时段为早上7时至晚上10时,为期最短两星期,他为了完成手上的事务,自行加班。) 第二天早晨,天还未破晓,就在病房看到了他的身影,衣角顽固地留在了裤头外,他随意塞了塞就开始了工作。 “连这个都没检查,我们还要你们来工作干什么?”上司的一阵嘶吼让原本严肃的巡房显得更加尴尬。 “是谁负责照顾这个病人的?” 又是他,他忐忑地举起了手。 “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你的教授就教你这些吗?喂,我在问你,回答啊!你啊,真是你大学的耻辱。”上司咄咄逼人。 我爱莫能助,既然无法浇熄燃得正烈的火焰,也不想去在火上加油。他双手颤抖,头也低得不能再低了。虽然事后无人再追究,但已被践踏的尊严永远留着那个痕。这是职场霸凌,但有人硬称那为磨练。 远在他州工作的友人已提呈辞职信,在精神还没有完全崩溃前悬崖勒马,救了自己,也救了病人。他说,在这行业的出口已徘徊多时,这一顿的语言暴力也许是在说服那犹豫的心给定下来吧! 在这种情绪下,有人越挫越勇;有人把它当作建设心理的基础;有的不想再继续委屈下去了;一些把那当成放过自己的理由。 现在的我可以很正面地去看待这件事,因为我并不是其中的受害者,毕竟旁观者清。我曾听过这么一句话:你的一句轻描淡写,却是他人心中的惊涛巨浪。自己没有承受过那些不必要的欺凌,就不该去为别人的生活制造痛楚;万一你曾是职场霸凌的受害者,就没必要把这颗“恨”的种子传递下去。 善用口舌,人人有责。 实际上,本地的医疗体系也并不是网络上形容的那么黑暗,会以语言暴力中伤他人的可能就是那几个狠角色。职场霸凌事件该被正视,但污点不该被那么放大,在这期间我很幸运地遇到了好多思想开通的前辈和上司,这里分享那些温暖瞬间…… 2/ 没事,打给我 还记得上学时候看到了一篇漫画——医生在面对病人时尴尬地笑了笑,因为病人的问题刚好是他在上学时忘了温习的那一章。那时的捧腹大笑,现在身在其中时还真会哭笑不得,书到用时方恨少原来是真的。 “不确定的事,可以随时打给我,就算我下班了,打给我也没问题。”学长说。那一天,整个天空都亮了,工作之余,有好多前辈会不断指出我的知识盲点,让我知道,最致命的,其实就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更在我摇头的时候给予教导,免了无谓的责骂或贬低,让每一天都收获满满。 有人说,这行业就是知识的传承,我们都有义务让知识延续下去;下班了,别忘了你还是医生。真正的下班,是在完成了传承的使命后。 “有什么不确定,请随时打给我,请不需要担心。”现已身为学长的自己,偶尔会在交班给学弟妹的时候,套用前辈跟我说的这句话。这一句话曾经让我在单独值班的晚上,没有因为恐惧和不自信而怠慢病人的治疗,我希望他们也一样。 3/ “了解”是动词,不是形容词 “我真的了解你们的辛苦,你们需要面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之余,还得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拼命努力。”她说。 “你们大医生也很累吧,值班的次数挺频密的吧?”我说。 “不一样,我们已经可以在家里值班,你们却需要长时间面对病人。”她回答。 上司巡房后坐下闲聊。 我们的学医之路有相似之处,但对话中却没有了好多不必要的“那些年”,多的是了解和尊重。面对忙碌的日常,前辈在我的一番推辞下执意要伸出援手,减轻我们的工作负担。她说:“忙的时候就需要团队的合作,不要分得那么清楚,我们一起把工作完成,就可以早点休息,ok?” 当大家在忙着处理病人事务时,大医生默默地完成了我们实习医生的工作清单,才离开去休息。他大可不必这么做,但他证明了一个仁医的素质和涵养。 ——医者,仁心。 “吃了吗?Dah makan ke?Have you taken your lunch?”忙着工作之余,常有同事关心我有没有吃饭。更让人感动的是,有前辈和同事买了食物,塞进了我的口袋,叫我记得填饱肚子。 ——医者,暖心。 每日冗长的工作时间确实会让人充满压力,负能量满满。实际上,医院除了冷冰冰的医疗器材外,还是有着浓浓人情味的。一味对本地医疗体系恶言恶语仿佛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对于正在努力改变不良风气的仁医也欠缺一些公道。 终结职场霸凌,该从你我做起,别再让悲剧重演,不要再让一条生命换来迟到的教训。 赞颂善意,忘却不必要的低俗吧。且让我们一同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