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麻河

7月前
(麻坡11日讯)圣诞脚踪临近,麻坡基督长老会活水堂近日竖起45尺LED彩灯圣诞树,为夜晚的麻河畔增添浓郁圣诞气息。 活水堂为麻坡最早的基督长老会教会,位于麻坡政府医院对面,创立至今已有131年历史。 执事许崇理(33岁)透露,这是该堂历年来最高的圣诞树,使用300串10米的LED彩灯搭建而成,并挂有160颗圣诞彩球。 由于高度超过两层楼,该堂出动吊车及数名工人耗费两周才完成,总费用约1万令吉,所有开销由教友许崇淘奉献。 许崇理表示,公众可在来临平安夜(12月24日,星期日)到活水堂参与圣诞倒数庆典晚会《最大的盼望》。届时不仅能与45尺LED彩灯圣诞树打卡拍照,还可与教友一同享用圣诞爱宴自助餐及欣赏倒数晚会演出。据悉当晚节目包括小提琴演奏、圣诗、儿童舞蹈、zumba及音乐剧。 另外,该堂将在12月16日(星期六,下午3时至6时)举办儿童圣诞派对,邀请幼儿园及小学生参与。节目包括绘本故事、团康游戏,备有点心和圣诞恩物,活动地点在活水堂右侧的副堂主恩堂。 同时,该堂40人组成的报佳音团队也将在12月23日(星期六,晚上8时),在Wetex广场中央舞台呈献圣歌,将有圣诞老人派发恩物。 为统计人数及准备恩物,参与圣诞爱宴自助餐及倒数庆典晚会者需以象征性的5令吉购买入场券(7岁以下免费),参与儿童圣诞派对也需要预先报名,名额有限,可在办公时间WhatsApp或电话联系教会办公室(012-797 4438)。 (拍摄:纪慧琴)
11月前
在麻坡,有一种已有逾百年历史的特殊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以麻河为生,他们计算着涨潮退潮的时间,再展开每次历时约3小时的工作任务。 虽然工作时间很短,却往往耗尽体力,因为他们必须在河面与河床之间不停潜浮,只为了把生蚝从河床送往船上。 这群人都被称为“采蚝人”(Penyelam Tiram)。 你知道吗?蜿蜒麻河河口,特别是靠近巴力地南(Parit Tiram) 附近,因水质咸淡交汇,河床温度及环境较好,在此生长的蚝都是品质上佳,甚至享誉国际。 生蚝着床在河底的石头、硬物或其他生蚝壳上,逾百年前被当地友族居民发现后,就靠着一艘小船、一个篮子及一根笔直的红树(Kayu Bakau)木杆,潜入河床收集蚝。 据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的了解,这个传统的采蚝方式一直流传至今,唯一不同的是,过去采蚝者人数众多,甚至超过50人,但至今只剩寥寥的7至8人,而且大部分都已年过半百,最年长者已70岁。 每当退潮时刻,采蚝人就会聚集在巴力地南的河边,等待着适当的时辰,乘坐小渔船“出河”采蚝,而每艘渔船上都载有长约20尺,重逾60公斤,且一端已被削尖的木杆。 采蚝人选好地点后把船停下,手持木杆大力往河床里插,确定木杆稳固后,才会带着篮子,在没有任何潜水设备的情况下,用手抓着木杆快速往河床下潜。 木杆可是采蚝人的必备且重要工具,每隔一短时间就要更换,确保木杆仍坚硬强韧,不会在河里断裂,才能确保采蚝人的安全。 采蚝人抵达深逾十尺,甚至是超过20尺的河床后,会改用双脚交叉钩住木杆,腾出双手在河床寻找野生蚝。 当寻获一定数量的蚝或无法继续憋气,采蚝人就会快速顺着木杆往上浮;从下潜、采蚝到浮出河面,采蚝人平均只用约1分钟,这也是大部分采蚝人的憋气极限。 据采蚝人描述,河床没有光线,环境幽暗,只能靠双手的触感及经验来工作,包括了解河床情况、蚝的位置及状况等。 俗话说“欺山莫欺水”,对于在水中作业的采蚝人,真正的危险并非水中暗流或被冲走,而是水中的有毒生物,包括水母及各类鲶鱼(ikan duri、ikan keli、ikan sembilang)。 采蚝人一般延续传统,光着膀子下水,没有衣服及呼吸设备的束缚,动作及触感将更加灵敏,然而,当出现一定数量的水母时,他们就会穿起长袖衣裤、袜子、手套及头戴面罩。 受访的阿都拉兹(57岁)表示,若被鲶鱼蛰伤,尚可忍住疼痛,若是不幸遭水母蛰伤,除了异常疼痛,还必须送院治疗。 “水母是在涨潮时进入麻河,所以当我们看到水母,就会重新着装才入河,以策安全。” 他补充,庆幸的是至今没有人在采蚝过程中发生不幸事件,但所有人都曾被水母或鲶鱼蛰伤;以他本身为例,就曾被蛰伤不下百次。 采蚝人除了必须依据潮汐、天气与水中状况作业,若上游发生大水灾,导致水温改变、大量淡水涌入河流或污染问题,都造成大量生蚝死亡,采蚝人只能被迫“休业”数个月到数年不等。 阿都拉兹在18岁时,因为不想打工受气,就跟随长兄成为采蚝人;21岁那年的一场大水灾,导致河里的生蚝大量死亡,令采蚝人面临生计问题。 “我也在那一年改为当兵。生蚝数量在约7年后才恢复,我则在约13年后重返采蚝行列。” 他披露,生蚝会对水温、水质、盐度及污染敏感,长时间的低温或淡水,都会令生蚝集体死亡。 他表示,除了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界挑战,采蚝人也必须懂得游泳、有一定的肺活量,以及能忍受耳朵因水压而出现的疼痛,而最重要的是,须足够勇敢及有坚定意志。 “有人因为工作时间短,就想当采蚝人,但体验之后都纷纷打退堂鼓。”他指出,随着工作选择增加,年轻人有更好的选择,也让采蚝人出现断层。 阿都拉兹的儿子尼占(22岁)是最年轻的采蚝人。他在约12岁就随父亲“出河”,开始时在船上帮忙整理生蚝,16岁时才开始下水。 中学毕业后,为了留在家乡陪伴家人及有较自由的工作,尼占选择成为采蚝人,与父亲为伍。 他坦言,由于资历尚浅,肺活量也不足,每次采集的生蚝数量有限,因此,他晚上会到食肆做兼职增加收入。 “采蚝时,我最担心是被水冲走及遇到水母。但长辈有教导,被冲走时不要慌张,应该顺着水流漂到岸边。” 他表示,虽然采蚝的年轻人寥寥无几,但往另一方面想,往后的竞争就会比较少。 60岁的采蚝人阿都苏古指出,虽然麻河的野生蚝品质上佳,特别是白生蚝更是肥美鲜嫩,却因来自养殖场及外州生蚝的影响,导致市场受影响。 他说,采蚝人会把蚝交给中间人处理或送到餐馆,个头肥大的每个至少可卖2、3令吉,其余的则是取出蚝肉后论斤出售。 他披露,采蚝人收入不固定,每日收入从逾百令吉到两三百令吉不等。 他希望有关当局协助开拓生蚝市场,协助采蚝人增加收入,同时管制污染问题,避免出现生蚝大量死亡的事件。
11月前
(麻坡28日讯)一年一度的泰国水灯节(Loy Krathong Festival)来临,麻坡河畔昨夜再次飘起一盏盏水灯,不过与去年疫情后的第一场水灯节相比,今年的水灯节少了街头歌舞表演,人潮明显不如以往。受访摊贩表示,由于活动没有主办单位,因此不晓得为何今年没有表演。 水灯节落在每年泰历十二月十五日,与泼水节一样是泰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每年,居住在麻坡的泰国人都会自发组织到麻河畔放水灯,数十年延续至今,现在也有不少本地人加入一起祈福。 从泰国嫁来麻坡30年的陈蕾拉(52岁)表示,水灯节对泰国人而言,就像农历新年对华人一样重要,不过这一天他们除了祈福,也会祈望借着水灯将霉运送走。她与夫婿育有4名子女,今年她亲自制作了3盏水灯,祈愿家人平安和事业顺利。 昨夜的水灯节活动也吸引一批摊贩沿街摆档售卖泰国水灯、熟食、蔬菜和饮料。摊贩汪慧玉(28岁)表示,从小就跟着泰籍母亲一起到麻河放水灯,所以对这个传统活动特别有感情。 今年,她准备80个手工制作的水灯在现场售卖,她用从泰国进口的纸花瓣一片一片盘叠在保丽龙底座之上,形成一个莲花造型的水灯,再在上面放入蜡烛、鲜花、香和红包,“如果想要驱走霉运,就在红包里放入头发和指甲,也可以按心意放一些钱来还愿。” 也有一些外地民众从网上得知消息特意驱车而来。来自马六甲的候瑞福(44岁)今年第一次带着泰籍妻子辛迪(44岁)及女儿(6岁)来麻河放灯,稚气的候小妹妹捧着水灯兴奋地许下心愿,她希望父母身体健康,自己会更听老师的话。
11月前
12月前
(麻坡12日讯)麻坡黄金丹绒的麻河河段今早迎来25支龙舟队伍,众人随着鼓声在麻河奋力划行,通过层层比拼力争最后胜利! 这项“2023年麻坡国际龙舟赛”是由柔佛麻坡龙舟协会主办,麻坡市议会及麻坡县署协办,目的是推广龙舟文化、提升年轻人对龙舟运动的兴趣,同时带动麻坡旅游相关行业。 参与的队伍来自国内多个州属,如登嘉楼、柔佛及彭亨州等,来自新加坡的龙舟队也到场与本地队伍一决高下。 据了解,此赛事的大部分选手都是龙舟新手,通过此次比赛来吸取经验,以便往更高阶的赛事前进。 另外,大会也配合各个单位,在麻坡黄金丹绒展开多项活动,包括儿童填色比赛、小老板市集及餐车等,让黄金丹绒闹哄哄。 筹委会主席兼柔佛麻坡龙舟协会署理主席郑加富指出,划龙舟是不分种族与阶级的运动,就如此赛事除了本地各族同胞参与,也有洋人队员,让众人互相融合与交流,感受龙舟文化的魅力。 他说,划龙赛不只比拼体力,也考验团队精神及比赛策略,队员们在为时仅1分钟的赛程里,虽然最为辛苦,却也是最辉煌的1分钟。 麻坡市议会主席嘉米尔为龙舟赛主持开幕致词时表示,国际龙舟赛能提高麻坡在国际上的名声,让国内外更多人认识麻坡。 他说,麻坡曾在2017年及2019年举办龙舟赛,之后因疫情而停办,如今第3度举办,加上有市集及各项活动,让赛事更加热闹。 他也呼吁众人照顾黄金丹绒及麻坡市区的市容与卫生,把麻坡打造成干净卫生的地区,进而吸引更多人到来。 与会者包括柔佛麻坡龙舟协会顾问黄国荣、会长苏广才、峇吉里国会议员陈泓宾、新邦二南州议员纳兹里、麻坡市议员陈志豪、张福凤、朱招成及颜慈伽。
12月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