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黃子伦

许多人会认为升息是一件坏事,他们会拿最近股市里发生的各种价格崩塌来解释升息会让民间财富蒸发。不过,我认为这并不完全是升息带来的。 之前的文章提到最近的投资市场大逃难事件(请点击阅读:黄子伦 | 大家都在逃?),其实都源自于美联储受到美国国会不断以通货膨胀为由来施压,逼迫美联储想办法应对。一般情况下,当面对通货膨胀压力,央行的典型操作就是调高利率以降低市场里的闲置资金,实现“少一点钱追逐同一件商品”。 关于我们现在面对的通货膨胀,我在更早的文章已经提到这除了有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有关,但更大原因是因为疫情所引发的各种封锁政策,使得许多物资生产端发生供应不足的问题。加上中国至今依然执行“零确诊政策”,使得许多生产供应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因此,我们现在并不完全是“太多钱追逐同一件商品”,而是“太多钱在追逐,但没有商品”。 [nonvip_content_start]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联储升息是否能够有效美国本土的通货膨胀率是有待商榷,弄得不好的话就会重现2019年9月的资金紧张问题。不过,即便如此,我认为美联储升息是势在必行(除非美国佬想不开,要走日本和欧洲的负利率政策这条不归路),因为降息是万万不可。土耳其现在面对的经济压力就是因为其国家领导人罔顾经济理论禁忌,在通货膨胀高企的情况下依然选择降息,让其货币进一步贬值,各种入口商品变得异常昂贵。这也是俗称的“输入型通膨”(Imported Inflation)。 如此一来,我们的投资部署应该以“美联储升息”来作为主要出发点。那么,当央行升息,市场会发生什么? 第一, 所有贷款的利率将会飞涨。任何高负债率的企业不会再享受低利率的红利,盈利会大幅缩水。如果公司原本的现金流就已经非常差劲,升息很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大家要谨记有些企业因为有着稳定的现金流,所以即使高负债率还是能够应付自如,例如国能。金融道理,大家要懂得变通,我之前文章提过。 第二,有议价能力的企业优势会更加突出。当企业面对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压力,最直接方式就是转嫁给消费者。然而,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够办得到,也只有那些有品牌溢价或者议价能力的企业才可以,例如Milo即使涨价,大家还是会买。 第三,靠利率吃饭的企业会赚钱。这个很直接,就是银行。银行传统的借贷业务就是看利率吃饭。虽然银行在债券方面的投资会因为升息而猛兽一些亏损,但是相比起美国已经是接近零利率的一潭死水,较高的利率环境更有利于债券投资者(也包括保险公司)发挥他们的投资所长。 第四,亚洲国家也会慢慢跟进。亚洲国家因为身处商品的生产端,可以享受比较低廉的运输费用,所以它们所面对的通膨压力并不像美国那样高。如果国家的利率本来就不低,自然就有降息的空间,就好像中国在不久前就有降息,而国家银行也维持隔夜利率不变。但是,不要忘记,升息是有“传染性”的。我悲观地认为亚洲国家也只是短期内不会有压力。一旦美国升息,美元就会升值,那么美国出口的货物就会变得昂贵,然后变成是亚洲国家要承受从美国而来的“输入型通膨”,并演化成亚洲国的升息压力。 许多人会认为升息是一件坏事,他们会拿最近股市里发生的各种价格崩塌来解释升息会让民间财富蒸发。不过,我认为这并不完全是升息带来的。如果美联储主席能够摆出更为坚定的姿态,或者给出更明确的升息时间表,那么市场预期就会随之改变,大家也容易为未来寻找对策。 另一方面,升息是一个健康的经济周期循环。我们的市场不可能永远都是在上涨,在过程里是有着各种跌宕起伏,升息降息是一个常见循环。美国市场从2008年后就已经是享受着低利率的好处,在2020年更是变本加厉。这一切,都不是没有代价的,而且未必只是美国一个人需要为此买单。
3年前
大家对待电动车的热潮,真的要慎之又慎。 关于电动车的投资热潮,有留意时事新闻的朋友们应该都略知一二。电动车自带的环保属性,非常符合强调市场的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主题投资,凡是能够和电动车沾上边的相关投资,都获得投资市场极高关注。许多西方国家也把电动车当作是未来的重点发展,势要让电动车取代燃油车。这也让传统汽车制造商以及石油公司的前景黯淡了许多,许多石油公司甚至不得不把新能源当作是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十足“去石油”的态势,让我看了都替这些公司觉得别扭。 那么,电动车到底是不是我们的未来呢?或者准确的说,目前的电动车的投资是不是过热呢? [nonvip_content_start] 我们就拿电动车的明星——特斯拉汽车公司(以下简称特斯拉)来说说好了。就各种市场统计,目前我看到的预测是说预计在2027年,电动交通工具的市场总价值将高达2.7兆美元,预计将会售出2.3亿辆。这当中不但有私家车型号,也包括了电单车以及滑板车(Scooter)。的确,2.7兆美元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特斯拉的市值最近就突破了一兆美元。 换句话说,特斯拉一间公司就已经拿下了电动交通工具未来市场总值的三分之一,我们还没算上其他公司,例如中国的比亚迪和小鹏汽车,以及传统汽车公司所制造的电动车等等。这个比较方式当然有点不公平,不过也道出一个事实,那就是——电动汽车公司的市值有点过热。 截稿时,特斯拉的市场本益比(P/E)为351倍,特斯拉也是2020年才给人看到转亏为盈的希望,盈利率不到3%。虽然2020年也出现了正数自由现金流,不过我们无法这能不能持续,要知道特斯拉干的可是烧钱的事。当他们把钱花完了就伸手向投资者拿钱,是完全不出奇的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日本丰田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2021财政年的盈利率超过8%,不管是ROE还是ROIC都远胜特斯拉。虽然自由现金流在近两个财政年不如特斯拉,但长期而言,本田现金流还是比较稳定,更别提股民还能拿到股息呢。 不过市场并不买账,人家特斯拉的市值超过一兆美元,丰田却只有0.3兆美元。特斯拉在2020年才生产50万部左右,而丰田已经是稳定生产着1,000万辆车。 那么市场是不是对的呢?这当中有相当多不同种类的解读,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看出端倪。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斯拉股票是散户最爱的交易股票选择(另一个是亚马逊)。它的期权交易也是目前期权市场里最为频密的,不管是看涨还是看跌的,都非常踊跃。当然,看涨的人数比较多。期权交易有点像是对赌性质,不管看涨还是看跌,大家都是交一份“保险金”来赌未来的股价走势。如果有人认为股市无异于赌场,那么特斯拉就是这座赌场里最多人围观,也是号称“最赚钱”的赌局。但是,世界上真的存在这种东西吗? 更不要忘记,特斯拉另一个最大风险就是其关键人物——马斯克。这位仁兄出身不凡,而且思维方式惊人,所以常有惊人之举,并搞出了各种让人浮想联翩的创意发明。但是,也恰恰是他太过于难以抓摸,并不容易预判他的言行举止。就拿最近他在推特上询问网民应不应该脱售特斯拉股票一事来说,就可以看出他一意孤行的作风。如果他刚好贴合你的立场和利益,自然是好处不断;然而,一旦他和你对着干,就真的是倒霉,就好象最近刚买入特斯拉股票的朋友们。 当然啦,投资市场里还流传这么一句话:市场不理性的时间比你维持不破产的时间更长。纵使有诸多迹象表明电动车的投资热钱和2000年时期的网络泡沫极为相似,我也不敢说这个疯狂涨势明天就会戛然而止。 不过,有一样事情是非常肯定,那就是让电动车取代传统燃油车是大大的不可能,再怎么投资,也只能是在一些国家的小范围内使用罢了。电池续航能力、充电技术比不上添油快速、充电成本以及其他成本,都不比燃油车来得稳定而且低价。 大家对待电动车的热潮,真的要慎之又慎。
3年前
虽然购买信托积极之前也是要做功课,不过比起买股票来说还是简单不少,只要注意几项重要原则就可以了。 说了这么多期关于股票投资的事宜,这一次想谈一谈被许多人误会的理财工具——信托基金。事先声明,这并不是一个投资建议的文章,而是想要给大家对信托基金有更深切的认知。 信托基金的运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你把钱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他会根据市场状况以及自家的分析结论来做出投资决策。投资者想要什么时候买入或者卖出,都可以。然而,到了近10年,许多人认为信托基金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工具,理由不外乎以下两个理由: [vip_content_start] 太多费用。每一次买卖,投资者都需要缴付销售费用,加上还有管理费和信托费等等。我们的社会是越来越富裕,但是人们斤斤计较的心态是从未改变。因此,很多人批评信托基金的最大出发点就是这些基金都很花钱。 表现一般。在过去十多年,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受到了很多质疑,尤其是当他们收取高昂的费用后却未能交出让人满意的投资回报率。这当然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 不过,我认为很多人是片面解读这些缺点。 信托基金的费用是无法回避的。但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要有好的投资回报率,自然就需要花钱请专业人士来做。因此,我们寻找省钱的平台来购买信托基金是其中一个方式。 第二就是要让我们的付出物有所值。很多人并不懂得解读信托基金,他们只懂得听取销售人员的花言巧语就投资钱了。在这种操作下,能够赚钱自然只能靠运气了。 第三,为何信托基金在这几年在舆论上一直处于下风,并不是专业能力下滑,而是市场的快钱来得太快了,坚守价值投资的投资者们都未必能够脱颖而出。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看看巴菲特老爷子的股票,虽然他是一个能够打败大市的股神,但是从2009年至今的回报率就输给大市。如果你要我相信市场诞生了更多股神,还是市场出现扭曲导致巴菲特赚少钱了,我宁可选择相信后一个版本。 而我始终认为信托基金对以下几类人还是有很大帮助: 资金不多的朋友。我们常说投资之前需要做功课,因为你需要为自己的钱财负责。不过我很清楚,但我们手上只有1,000令吉时,纵使给你获得20%的回报率,也未必能够让你局的物有所值。因为不管你的初始资本是100万令吉还是1,000令吉,你付事先的研究成本搞不好相差无几,这就导致很多人觉得自己干嘛为了这个1,000令吉这么较真。 这本来就无对错,不过一旦涉及人性,人们在开始学习某些技能或者尝试新事物时,往往都是一开始就用力过猛,然后就后继无力。就好象很多人明明都没有运动的习惯,买了健身房会员后就用力地操练自己,结果运动受伤而不自知。 在这个大前提下,信托基金就可以帮助这些朋友借力打力。虽然购买信托积极之前也是要做功课,不过比起买股票来说还是简单不少,只要注意几项重要原则就可以了。 过于忙碌的朋友。投资是来增加我们的财富,让我们的财务规划不需要只靠那个死薪水。何况,有许多工作在性质上就倾向于把员工所有的时间榨取干净(还不给好待遇)。这么一来,要真的抽出时间来管理自己的投资是难上加难,就只能委托给别人代为操刀了。而信托基金就具备这样的特性。试想想,当股票在你上班时间大涨或者大跌而急需你立即反应,你要怎么办得到呢?你好意思把手上的工作停下来,告诉同事们说他们打扰到你赚钱了吗? 想要投资海外市场的朋友。这几年,海外投资变得异常受欢迎,尤其是美国股市,许多人把“投资美国股市”当作了致富定律,却忘了自己对海外市场一窍不通。虽然国外市场有许多投资机会,不过许多投资者连马来西亚市场都摸不透,就想要飞象过河当过江龙,孰不知自己只是在不同的市场里当一样肥美的韭菜。 加上投资海外市场所需要的资金以及汇率转换都可以让许多在一买一卖之间亏钱,而且是亏得后知后觉。与其这样,倒不如交给有专业当地团队的基金经理来管理。这也是信托基金的另一个优势。 下一期就说说我如何评价信托基金的一些简单标准。
3年前
各位读者们需要了解,中国政府的政策一旦实行,那个从上而下的执行力度以及严格程度是非常“可怕”的,身在马来西亚的我们是很难想象得到。 中国政府最近加大力度地打击国内的科技业巨头,例如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成瘾问题、各种手机应用程序的数据隐私问题、企业依靠科技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行为等等。这么一搞,直接把所有中国科技巨头的估值大幅度做低,恒生科技指数(Hang Seng Technology Index)从2021年2月的高峰下滑了超过40%,腾讯的P/B甚至跌到了2005年的水平! 如果算上去年马云的蚂蚁金服在美国的上市计划被喊停(马云销声匿迹一段时日后也一改其嚣张气焰的作风)以及滴滴出行上市后被整顿,中国政府这一次真的祭出了各种铁腕政策,也让许多投资中国科技业的投资者(例如孙正义和Catherine Wood)纷纷暂停自己在中国的投资。我自己就有一半的信托基金投资在大中华地区,也是出现红字了。 那么,大家会好奇,中国到底还行吗? [nonvip_content_start] 答案毋庸置疑:当然行。 各位读者们需要了解,中国政府的政策一旦实行,那个从上而下的执行力度以及严格程度是非常“可怕”的,身在马来西亚的我们是很难想象得到。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就会明白了。在2014年的反腐运动一经出台,所有奢侈品和赌场生意立马暴跌,澳门作为中国最靠近的赌场圣地就惨遭滑铁卢。2013年和2014年,澳门一年下来的赌博金额高达3500亿澳门币,在2015年跌到了2318亿澳门币的水平。这数据到疫情爆发之前的2019年也无法重现。各种澳门赌场的股票估值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另一个例子就是中国水泥。由于土地辽阔以及人口众多,许多中国企业只需要偏安一隅,固守一个小众市场也可以获得不错的生存环境。这当然使得中国企业百花齐放,但随之而来的代价就是许多行业过于分散,不容易整顿,当中就包括中国的水泥公司。 在2016年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就设立要几个重点领域(例如钢铁和水泥)需要遵守严格的环境保护令,当中最重要的就是PM2.5的排放量。此政策一出台,许多小规模或者设备更为老旧的水泥公司纷纷出现运营困难,加上中国有意减少这些行业过度依赖由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和整合,以及产能过剩问题。如今中国水泥的价格已经持续走高搞,突破了2011年-2012年的水平。 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一旦中国政府和企业较真,企业是真的没有反抗能力。当然,这么做自然是有好有坏。坏的方面自然是中国政府的权力过于强大,企业主休想像面子书创办人扎克伯格那样嘻皮笑脸地出席听证会,而一旦强大的权力用在错误的地方很容易扭曲市场该有的发展面貌,最后扼杀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好的方面则是政策的高效率,这一点是许多国家无法企及。 那么,为什么中国政府这样折腾企业,我还是觉得中国未来可期呢? 中国的经济成长实力,我就不再赘述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此刻的做法是有助于市场降温。现代经济发展史在2008年之后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由美国示范的QE政策以及4G网络的到来,催生了许多新的行业,尤其是在科技领域,从硬件到软件,许多公司的产品/服务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消费者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固然是好事,不过,并不是每个行业都会对我们未来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举例来说,网络游戏的上瘾问题对人们投入较高经济价值的时间分配就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当过多的企业把金钱和经历投入这个行业,自然就不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计划。我们从市侩的角度出发,越多人打游戏,国家的经济发展就越慢。中国现在需要的精神是奋力追赶,而不是学习坐吃山空的欧洲纨绔子弟(欧洲就是靠不懂得享受生活的德国人来支撑住)。 而中国这一轮所整顿的行业有许多都是这种“不利于未来发展”的企业,目前没有看到从事高技术研发的行业,例如5G行业遭到打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对未来规划的认知还是相当清晰的,就看看他们这次的整顿能不能收获更好的经济成果吧!
3年前
也许有些读者对捞底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不过,不要忘记,当公司的股价从1令吉跌到0.10令吉,是90%的跌幅。很多人认为这是很大的跌幅,估计是到底部了,股票估计不会再跌90%。可是…… 所谓的“捞底”是股民常常会提到的事情。当某些股票的股价出现下滑,深信“捞底”的股民就会持续买入以拉低自己的平均价格,期待股价复苏后大赚一笔。然而现实生活里,这种行为是非常高风险的。英文里有句俗话——“don’t try to catch a falling knife”也是这意思。社交媒体上有许多关于“股市捞底”的搞笑图片给这类的投资心酸事增添不少乐趣。那么,为何“捞底”的风险极大?我们分成几个部分来讨论。 首先,为什么公司的股价会暴跌?这问题的答案是非常关键。公司股价暴跌的原因五花八门,可以是公司卷入官司、某位核心领导层出现严重错误、公司产品的质量出现大纰漏,公司的账目有问题等等。也有另一种情况,可能就是纯粹市场情绪或者某位机构投资者需要清仓,才会不惜成本抛售股票。不过,不管是那种原因,股民和专家在大多数时候都不知道为何一只股票会突然暴跌。大家都是后知后觉的。 [nonvip_content_start]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选择捞底是非常冒险的举动。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都是那些没有做功课的股民才会面对的问题。自己肯定不会中这种圈套。很可惜,许多冒险失败在失败之前都是觉得其他人就是脓包,直到他自己躲在一个角落舔伤口。 其次,捞底非常消耗资金。不管是任何人都好,没有人的投资资金是源源不绝的,大家都会有弹尽粮绝的时候。所以,捞底对资金的消耗是非常高。打个比方,如果你持有A公司的1万股的股票,买入的价格是1.00令吉。当A公司股价跌了10%至0.90令吉,如果你想要“捞底”而买入5000股。此时你的平均价格是0.96令吉。只是拉低4%左右的初始成本。 要是A公司股价再跌至0.80令吉。你又花5000令吉来买股,你的平均成本就会是0.92令吉,只拉低了8%的初始成本。但你的总成本已经增加了一倍。当这般操作重复多次,你每一次捞底的资金能够发挥的作用只会越来越低。到最后,你的平均成本会来到一个停滞的水平。 也许有些读者对捞底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不过,不要忘记,当公司的股价从1令吉跌到0.10令吉,是90%的跌幅。很多人认为这是很大的跌幅,估计是到底部了,股票估计不会再跌90%。可是,如果你仔细思考:当你在0.20令吉的价位买入,这股票跌到了0.10令吉,这可是50%的亏损!你需要这股价反弹100%,才可以盈亏持平。而从0.10令吉回升到1.00令吉,是10倍的投资回报率!这市场哪有这么多这种暴涨? 雪上加霜的是,不断捞底的结果只会不断增加你的沉没成本。这个心里偏误会导致你不甘就此止损,结果就是这笔资金打水漂。从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种心理阴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绝不亚于资金上的亏损。 正确的做法就是等股价出现足够大的跌幅或者出现更为明确的判断讯号,才判断要不要捞底。 这么做的好处是你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搜索信息和思考。如果只是纯粹市场的过度表现,市场很快就会出现调整。反之,如果公司的基本面真的出问题了,所有的捞底行为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 如今交易平台真的是极其方便,一个按钮就可以完成交易。这使得许多投资决策变得更加地不假思索,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然而,投资本来就不是一个靠速度制胜的事情,因为投资理论和方程式的研究已经多到汗牛充栋了。但偏偏成功的例子极少。说白了,投资可以简单,但绝不容易。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对自己投资的公司有所了解。这样才是对自己财务负责的态度。祝大家投资愉快。
4年前
要是公司在支付资本支出后,依然还有现金剩下来,那么就是好事一桩了,代表公司不但生意做得好、现金也从顾客那里收得上,还有能力投入更多的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公司现在有额外的现金来派发股息。 很多刚刚开始学习看财报的朋友都会习惯把目光专注在公司的营业额和税后净盈利,只要这两者有成长就认为这间公司的生意是在蒸蒸日上,有一些朋友也常常会用税后净盈利来衡量一间公司有没有机会派发股息。然而,以上这些分析方式,我只能说是太片面了。 没错,如果公司的营业额和税后净盈利都在成长,确实可以理解为公司的业绩在成长。但不要忘记,公司做生意是会赊账的。也就是说,公司一部分的税后净盈利是没有收到现金,只是在会计上做个记录而已。这些还没有收回来的账款就会被记录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视为“应收账款”(trade receivables)。如果公司的应收账款金额是逐年增长,就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现金是还停留在顾客的银行账户里,安静地赚取利息。 [vip_content_start] 因此,投资者应该多留意公司的“营运现金流“(cash flow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这栏目就在公司的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如果公司的营运现金流是负数(negative)的话,就意味着现金是流出公司,而非流入公司的口袋里。此等现象一旦久了,公司的现金就会枯竭,迫使公司四处奔波借钱,可以是银行贷款、发放债券以及股本集资等等。不管公司选择哪一个途径,终将都会损及股东利益。 除了公司的营运现金流很重要之外,还有一样事情也很重要,那就是公司的“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在进入这个讲解之前,需要先说什么是“资本开销”(capital expenditures)。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展生意版图,会时不时地购买新设备、安装新的生产线、采购厂房或土地,以及可能是收购别家公司等等。只要公司在这些项目上花钱,就会被视为是资本开销。资本开销是决定公司未来前景的重要投资。 而自由现金流则是营运现金流减去资本开销后,所剩余的金额。换句话说,公司如果的营运现金流已经是负数了,自然很难挪出多少现金来投入未来的发展计划,只好进行融资;要是公司的营运现金流是正数(positive)的话,公司或许可以在不需要借钱的前提下支付她的资本支出。 要是公司在支付资本支出后,依然还有现金剩下来,那么就是好事一桩了,代表公司不但生意做得好、现金也从顾客那里收得上,还有能力投入更多的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公司现在有额外的现金来派发股息。 从以上陈述你也应该可以看出公司花钱是有轻重缓急之别,维持日常营运比未来发展重要,而未来发展则比派发股息来讨好股东更重要。除非是一些已经明确规定会要派出股息的股票类型,例如产托(REITs),任何公司都有可能随时停止派发股息给投资者。因此,投资者并不能以“公司有赚钱”来想当然地认为公司的银行账户会越来越多现金,然后拍越来越多的股息。这些都是很危险的想法。 最近某间和审计公司闹纠纷的上市公司,如果你仔细去看该公司的财报就会发现公司过去几年的自由现金流都是负数,根本没有能力派发任何股息,而股东们所拿到的股息全都是公司通过举债或者融资的方式所获取的现金。羊毛还是出自羊身上。 的确,有些公司因为涉及的行业所致,他们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金钱才能有办法扩张生意,就好象航空公司一样。但我们不能把“因为行业性质,所以没办法嘛”看作是公司没有自由现金流的借口。 更进一步说,行业性质是一回事,公司有没有能力做好自己的责任是一回事。打个比喻,如果老板问销售人员为什么没有办法拿到订单,销售人员回答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所以客户不愿意下订单,那么老板肯定会骂“请你回来,不是让你来告诉我经济不景气,而是要你帮我解决销售额的问题!” 况且,如果行业翘楚都没有办法做到正数的自由现金流,很有可能这是一个夕阳行业,也有可能这个行业处于经济周期的低谷。大家大可去寻找那些表现更为优异的公司,而不是为了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 以上,与各位投资朋友共勉之。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