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黃山料

林詩鍈寫給龍應台: 喜歡您犀利筆鋒,寫出溫暖又美麗的文字。 她是龙应台。 我喜欢她用犀利的笔锋写出温暖忧伤深邃又美丽的文字。每每阅读她的作品都让我觉得她好认识自己啊,她总能把自己的感受诠释得很好,写得好深入人心。 《天长地久》看似读着她和母亲美君的日常,却也叙述着我们的往后余生。美君的余生有她,我们的父母有我们吗?是我阅读后不断问自己的。我看了眼角有泪却哭不出,因为太写实了。我们不断地往前奔走,都忘了回头,父母就只能目送。 看着妈妈照顾外公外婆,有骂有笑就是没有泪,因为她把父母照顾得好好的,没有了遗憾,她陪伴了美君,也没有了遗憾,但愿我也能如她们。她是跟安德烈写了36封家书的母亲,她俩的交流让我回想何时我也给妈妈写过了信? 她是个很有智慧的妈妈,她难过儿子长大了,但她也反思然后接受孩子成为了独立个体。她俩的书信中谈的不是柴米油盐,而是文化、人文、人生、社会和民主制度,两代人有着不一样的见解看法却能够平等沟通。她让孩子慢慢来并长成了有独立思想,有自信且聪慧的大人。 如今我也当了妈妈,开始了我的人生课,愿我也能够成为像她一样细腻有爱有温柔地陪伴母亲到老,前卫并中庸地陪伴儿子们长大。 我们的人生课雷同却不同,从女儿到人妻,人妻变妈妈,最后又是一个人到处走走看看颐养天年。我想她会一直陪伴着我,为我解答我的人生课,她是一直走在我前面的龙应台。 梁馨元寫給龍應台: 您寫出了我想寫卻不能寫的坦蕩。 写这封信的夜晚,还有4小时24岁生日便即将结束。这一天,有两个人让我重新相信文字多一些,说的是因文字筑起的亲密,大抵事过境迁以后,依旧如昔。或许是写作者与写作者之间的互通有无,写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感——那份感动,是你写出了我极力想写却不能写、不敢写的坦荡与通透。 于是当我读到《目送》里头的这句——“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忽而便觉得所谓目送,要有多坚定的意志才能看着那人走远消失?你看着他往前的那段胶着时刻,知道终将停留在原地的只会是你独自一人,仍然不惜一切守候。做不到的人,早已逃之夭夭了,假装看不见,便从未有过那些残忍。 在生命中的许多时刻,我必然是逃走的那个。 去年,因癌症弥留的姑姑躺在善终病床上,我们一家去了邻国见她。她的两个孩子比我还年幼许多,多年未见,但在临终关怀中心的楼下,远处看见表弟的身影,却一眼就认出了。所想的是——那个年轻男孩的背影,为什么可以拖拽出如此长的悲伤,却是这么坚毅呢? 他必是凝视过自己的母亲,从严厉到虚弱,再到任凭谁也无能为力的那些日子。他与妹妹每天放学后都会转几趟巴士,守在病床一侧陪妈妈说几句话。不久,姑姑就走了,对他们来说这十年是否也是一场漫长的目送? 目送仿佛必将迎来失去似的。但倘若有人用文字存留,便能成为读者的另一种所得。愿您在生命中必将发生的目送中,也能至少有过一次收获,或许是释然,或许是温暖。 陳星彤寫給陳志金醫生: 我試著在《用生命拚的生命》尋找解答。 儿时曾跟随大人到医院,探访命悬一线的长者。小辈一个接着一个与病榻上的长者道别,长期照顾老人的亲戚哭红了眼,不久长者便撒手人寰。 老人长期患有糖尿病、随着年纪出现器官衰竭,健康出现问题。在离开以前,她数度要求回家看看。一众孩子在此意见上闹分歧,有的认为该完成老人最后的心愿,有的坦言无法承担老人一旦离开医院后的后果。 当时的我年纪尚轻,却始终忘不了老人离去前的混乱以及她未完成的遗愿。 2021年,冠病病毒肆虐,身旁的人一个跟着一个染疫。病毒再次凸显人的生命之脆弱,老人死去的场景突然出现,如果我是做抉择的那位,又该如何选择呢? 某日,脸书的演算法把陈志金医生的帖文推到我的眼前。我出于好奇翻阅了他的新书《用生命拚的生命》,并试着寻找解答。 书里其中一个章节写下读者的来信,问出我的疑惑。陈志金解释,每一位加护病房的老人要回家,再也正常不过。他认为病患真的回家了,缺乏医疗设施,更难缓解临终前的疼痛。而家人不满足患者的遗愿,亦是不忍看见患者走得不安宁。 “老人家也不愿意看晚辈多年还在自责这件事,反倒会感谢为他做出的努力。”谁在临终前不想回家,但如何适应事与愿违,是一个人到死亡那刻都在学习的功课。 看了陈志金老师的分享,我突然想起那位哭红了眼的亲戚,决定与他分享这本书,希望助他走出多年后的自责。 羅苑瑜寫給大師兄: 不好意思,我還沒看您的書。 不好意思,坦白说我还没看你的书。我是从冯以量老师的脸书,读到他分享你和曾宝仪的博客。 殡葬业一直都是给世人很黑暗、阴森的一面。我们世人总是很逃避讨论死亡这个课题,似乎,一旦说了个“死”的字眼,我们就会死了。 我是一名驻守安宁疗护病房的临床药剂师。死亡对我并不陌生了,几乎是每一天会上演的戏码。可是,当我经历了妈妈的死亡之后,却对死亡有了不一样的见解。 妈妈是在3年前被诊断出一种罕见的癌症。整个诊断到死亡,才不过8个月。我们一家人陪伴了妈妈度过咨询医生和接受安宁疗护的护理,一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刻。妈妈一直都很懊恼,为何她会得到癌症。我也没办法解释。 妈妈的病情继续恶化,辛苦和痛苦的症状也出现得越来越多了。有一天,我的4岁儿子问婆婆,婆婆你要死了啊?妈妈就问我,她的病情是不是很严重了。我很诚实的告诉她,是的,你的病情很严重了。 我常在想,告诉病人坏消息,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没什么大不了的。当我告诉妈妈的时候,其实是心如刀割,心中知道,她很快就会死了。心情是,万般不舍的。一个陪我度过三十几个年头的人即将往生了,我要怎么继续生活? 当妈妈往生时,看到她很舒服和安详。原来,这个才是死亡最终的意义。 黃雨微寫給爲亡者說話的大師兄: 感謝您,盡心盡力服務每個往生者及他們的遺屬。 如果亡者能说话,相信他们一定想由衷地向你道谢。 细细品读你在冰库和火葬场的故事,透过你的双眼见到人生百态。印象最深刻的并非葬礼上挥之不去的悲伤和隐藏在家属内心深处永远的遗憾,而是那些无名或无人处理的“长老”。他们没人关心,没人在乎,仿佛被世界遗忘,在寒冷的冰库内等待被推进炉里,化成一缕青烟。 有句话说“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幸亏遇见悉心为他们服务的大师兄,他们才在人世间留下些许印记。他们没有完全被遗忘,他们在你的作品中获得永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写成一本书,有人来不及写下只言片语就撒手人间,有人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值得被记载,有人甚至认为来到世间就是个错误。感谢大师兄,让带着遗憾和悲伤离开人世的他们,通过你的文字教导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如何在人生还没走到尽头前,好好地活着,趁着一切还来得及之时,好好地跟身边的亲友“道谢,道歉,道爱,道别”。 感谢你,尽心尽力服务每个往生者及他们的遗属。感谢你,说出他们的故事,启发我们探讨人生更深一层的意义,让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生命里的挫折,以及更爱我们的家人,更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每个瞬间。 蘇慧珠寫給很需要维生素C的蓝橘子: 祝您早日完結《夜谷賓館營業中》系列。 感谢您让这座城市充满魔法,让我恍悟原来魔法是可以这么使用,天马行空,突破现实的限制。魔法——存在你我心中,相信它,魔法能创造奇迹也能创造乐趣。感谢您让这座宾馆(夜谷宾馆)充满魔法,透过住客们的故事重新检视每个生命存在的价值,还有夜谷宾馆存在的意义…… 除了夜谷宾馆继承人对于父亲的愧疚与救赎,也有着许多宾馆住客们对宾馆的情感寄托,生命的出口,于是他们离开了又回来加入拯救宾馆的行列,过程是充满魔法也充满人性。 魔法,也是人性。因为有人恐惧死亡,所以魔法创造了长生不老,怎么死也死不去的邓海山变成了传奇;因为有人为了留下最好的自己而不断跨越时空杀死自己。每种魔法不断穿梭在现实与虚幻之间,现实中我们没有长生不老,却有着一样的遗憾;现实中我们无法轻易杀死自己,只能不断让自己变得跟昨日不一样。 我宁可相信这座宾馆是充满魔法,而不是精神科疾病带来的幻觉,也不想跟夜谷宾馆老板的母亲那样迷失在时空里,被跳脱的故事情节糊弄了一番。每个开始与结束都会带来少许的遗憾,有些故事终章使人怅惘、空虚和不舍结束。虽然夜谷宾馆仍在营业中,可是我已在怅惘、空虚和不舍,不舍夜谷宾馆勉强说着快消失的魔法,苟延残喘;不舍自己未等到契约发生奇迹,我已经被故事里一群精神病人和多重时空吓退;不舍自己快要跟不上作者异常跳脱的思维……最后竟然会渴望故事早日结束,痛痛快快地了结。 魔法消失了吗?所以剩下精神病院的人们。我相信故事情节有其含义,可是我免不了还会想念故事开始的美好,专注而幽默地说着住客的欲望与宾馆魔法的故事。希望魔法不仅可以让人闯出多重宇宙,也能把人带回来地球。 祝蓝橘子早日完结《夜谷宾馆营业中》系列! 蔡舒晴寫給黃山料: 看了您的書,我學會與自己和解。 读了黄山料老师的《余生是你,晚点没关系》,我有了重新出发,继续生活的勇气。我刚离开一段感情,还沉浸在悲伤与不舍中,他却已经牵起别人的手继续他的人生。我像个溺水者不断地往下沉,常常喘不上气,没人救也无法自救,我以为自己就只能这样了。幸好我看了这本书,得到了一种被理解的感动,学会与自己和解。 书中提到“两个人必须付出同等的爱”是我深以为然的。我付出了对方却没有为之努力,我以为是自己要求太多了,看了书才明白是自己在对方的心里不够分量。我渴望得到善待,渴望得到同等的爱并没有错,是吗? 难过时,我一遍又一遍地品着这本书,书就像是开导我的老师,告诉我当别人不懂得珍惜你,要记得收回这份爱,把爱留给自己。里边有一段话:“一个人的时候不必花力气取悦谁,不必承担谁的情绪”,我认同。那段配合他的喜好,害怕他不高兴而拼命取悦他的日子,真的是没了自我。 “要慢慢等那个跟你关系平等、相处不累的人出现”,这句话抚平了我的焦虑。对的人,是能互相给彼此心灵平静的那个人。 我觉得书里最浪漫也最鼓励我的话是:“对的人,正风雨兼程,走在与你相遇的路上”。当我处于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时候,我反复读着,我相信终能看见曙光,迎来希望。如果你也在迷失的道路上,记得看看这本书,它会给你能量。 人生路上,倘若能遇到爱你,你也爱他的那一个,那么真的,晚点遇到真的也没关系。
1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