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黄仕煌

Henry一直看到一位脸上露出诡谲笑容的小丑,说明了他在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他人眼中,也是个小丑。 无论在剧集包装、预告片、宣传策略、挑选演员,甚至是整体风格,《Them》很直截了当的告诉观众:这是一部拍给美国的剧集,内容重点就是种族歧视!种族歧视固然是全世界极度敏感的话题,但在美国,白人、非裔和亚裔之间的关系更趋紧张,尤其近年发生警察压死人的“佛洛伊德”事件,更是惹起群愤。 故事背景设在1950年代,一个黑人家庭搬迁到全是白人的社区,这个看似安逸的地方却隐藏着骇人的危机,接踵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折磨。镜头开始倒叙他们搬家前的生活,让观众了解搬家的来龙去脉。若论剧情走向,乍看之下会以为它将延申到更恐怖的主题,譬如杀人、恶灵、邪教等等方向上去,然而并非如此。它实实在在的告诉观众:这些恐怖元素都比不上种族歧视来得可怕,他们每日醒来面对的日常恐惧,才是最令人不安的恐怖片题材! [vip_content_start] 极度黑暗和恐怖 此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描绘一家四口所看到的诡异人物,其实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心魔。Henry一直看到一位脸上露出诡谲笑容的小丑,说明了他在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他人眼中,也是个小丑。女主角Lucky在巴士遇见的男子,成为恶魔后入侵Lucky的世界持续他的“洗白”行动。至于Ruby,为了融入新学校的环境,认为“洗白”自己就会受到欢迎,随着不断的钻牛角尖,她遇见了Dolly。Dolly越趋强大,她就越抗拒黑人的身分进而走向深渊。小女儿Grace则崇拜书中人物Vera老师,她越崇拜,Vera则显得强大。剧本在心魔的塑造与角色人物的对话上,有着相当深入的描写,也颇能呈现出角色之间的心灵感应。这是剧本颇为细致之处。通过剪接、场景、细节和配乐,剧组还利用了很多声东击西的手法,让人不寒而栗。 此剧还有一个角色,也被塑造得极其怪异。她就是Betty(Alison Pill饰演)。Betty是个拥有完美人设的妻子,却同时也是掌控欲和野心非常强烈的女人。她渴望拥有男人的权力,潜意识内却没有女人当家做主的念头,而只乐于做个精致的洋娃娃。她喜怒不形于色,后段更趋向病态。性格偏执之余,那种被训练过的常保微笑的姿态无不让人倒抽一口凉气。Alison Pill的眼神深邃,再配上鲜血色的口红,为这个角色增添了大量神秘感。最后被怒火和欲望掌控的她,结局让人不胜唏嘘。Alison Pill在角色的揣摩和层次掌握方面,有着上乘的表现。 种族歧视黑暗历史 这部剧让人想起电影《Get Out》和《Us》,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围绕着种族课题说事。然而《Them》更像是描绘一户家庭的自我救赎。剧中加插的神怪和诡异元素,你可以解读成是心魔作祟,也可以是个人放不下的执念。这份执念从这户家庭坚持在50年代的社会动荡气氛底,却坚决要搬到白人社区生活就可见一斑。但是谈到居住的课题,这又跟剧集前几集的片头有很大关联——这几集把现实和金钱的作用写得非常赤裸。片头看到的街道平面图上,代表一户家庭的方块逐渐变成红色——红色意味着逐渐黑人化的市区。幕后操控的老板们,让经纪把房子卖给黑人并在房屋买卖的合约设下圈套。最后不只社区内的黑人人数增加,他们的房子也将被逼以低价售出。在剧中这一切都是一个局,无论什么肤色,都只是资本主义圈套内的牺牲者。跟金钱相比,他们的肤色变得不值得一提。一如剧中将房子卖给Lucky一家人的房产经纪Helen,她心知一切都是一个圈套,却也昧着良心去实行计划从中获利。 此剧的恐怖和黑暗元素掌控得宜,并不故弄玄虚。它透过角色将剧情做了很多合乎情理的结合。虽然剧本的结构在前段非常跳跃,但饱满的人物塑造和分集大纲为此剧挣了不少分数。这是一部深度与品质兼具的美剧。
4年前178点阅
电视和电影制作始终是有分别的。太过追求电影的质感,其实也间接流失了电视剧的观赏乐趣。 光是挂着冯小刚导演的名字,《北辙南辕》已经注定成为人人口中的话题之作。这是冯小刚时隔20年再次执导的电视剧。 此剧走的是都市女性题材,相比《快乐颂》和《三十而已》,这部的野心和玩的格局更大,从年轻女孩追梦、恋爱中的女人有多坎坷、全职妈妈的心酸以及女性的晚年生活都一一道尽。除了剧情兼顾老中青三代,蓝莹盈的经典对白“为何女人开始的选择总是与最后截然相反”正也反映了剧名主题事与愿违的无奈。这部剧启播之后口碑好坏参半。近几年的中国剧在女性题材上已拍得相当极致,《北辙南辕》难免被拿来与之前的女性题材作品较量。但是我觉得此剧最大的问题是:剧集风格定位与观众期许有着很大的出入。 [vip_content_start] 5位女主角的人设让观众难有投入感。从网上看到的观众反馈,多说此剧很不接地气。电视剧当然可以描写富裕人家的生活,可是《北辙南辕》描述的都市女性生活手法却相当梦幻和理想化,让观众感觉非常抽离。几个主角就算谈不上富裕,乍看之下却都几乎不缺钱。剧中除了尤珊珊,其他4个女主角都能随时随地相聚吃饭聊天。戴小雨(金晨饰演)在饭局上认识了广告公司的老板就立刻得到了一份工作,凭着所谓高情商的几句话,第一次见客户就让整项合作计划起死回生,甚至当晚就获得了2万元的提成。最离地的是,这几个女主角完全不缺男伴,身边随时都会出现优质的男生打转。 此剧难以看到5位女主角在情感的推展上有太多刻画,她们的成长过程几乎都逃不开男性的推进。当然我们可以解读为这是亚洲国家还活在男权主义的氛围,但是此剧没有出现太多她们内心的抉择和挣扎,整个故事大多在婆媳关系和两性相处的话题上绕圈子。最可笑的是,开那家餐厅竟然也是临时起义的,开餐馆的动机更像是“有闲钱何乐而不为”的感觉。剧中主角太容易解决难题,这已模煳了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也与“女性写实”处境不符合。 情节流于胡编乱造 剧组在开拍之前究竟有否做过资料搜集,也有待怀疑。剧集对年轻女性的认知,还停留在20年前的中国剧形象。就好像剧中的对白“不相信一帮女人能经营好餐馆”、“千万不要招惹有钱有闲的女人”等等,这些对白设计都有问题。刚毕业收入5千竟能租住精致的单身公寓,月入支出40000元还叫作普通人家,职场商战更如儿戏,做中介做得像慈善工作……此剧有太多不合理的细节,很让人出戏。就算是把5位女主角塑造成中产阶级,也与现实差距颇大。 此外,戏剧冲突线很弱,以及人物太多抓不到主线也是此剧的致命伤。太多的人物支线以及大量一线大咖出场客串,早分散了众人对主角的关注。剧中演得最出色的,反而是刘晓庆和徐帆。虽然两人戏份不多,却每次出场都让人不得不行个注目礼。其他角色的塑造与定位都不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间接拉大与观众的距离。例如尤珊珊这个人物,并没有主线纷争矛盾,更多时候是替一众姐妹排忧解难。鲍雪是名不经传的小演员,这样的一个女人究竟有没有职场焦虑,会不会担忧前景?整部剧对她的处境并没有更立体的描写,反而镜头一转描述起她的感情生活。戴小雨回国之后透过自己的美貌获得一份公关工作,她的主线矛盾究竟又是在哪里?最后,戴小雨的主轴又是爱情。现实生活中当然会有这类女性,但肯定不属于典型人生吧? 悬浮感从何而来? 虽然剧本和人物设置充斥太多问题,此剧在镜头运用上却有独到的视角和气势。从剧集一开端,把北京的高楼大厦和故宫的庄严厚重对比,间接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透过流畅的远近镜头缓缓展开。整部剧的色调偏向冷暖和光线的巧妙运用,把略为夸张的浮华感和对生活的焦虑做出完美的对衬。 我曾看到冯小刚的一篇访问,提及当人物不受逻辑的控制,那么浮悬感才会油然而生。但是每个年龄阶层若没有见到属于自身的生活制约而一味制造“浮悬”,其实也衍生了角色本身的苍白无力。电视和电影制作始终是有分别的。太过追求电影的质感,其实也间接流失了电视剧的观赏乐趣。
4年前74点阅
如今ViuTV加入战围,TVB的戏剧品质才能突破,只有互相刺激互相学习,大家才能拥有更高品质的电视节目,拥有更多的节目选择。 简短精炼的短篇电视影集,在近几年的中文影视圈已悄悄掀开序幕。由于这几年Netflix,Amazon以及HBO拍摄大量短篇剧集,开始造就这股影集趋势。这股风潮也开始蔓延至香港。有别于之前TVB开拍大制作都是60集起跳的惯例,TVB和Viu TV都开始走这种模式。就像Viu TV的《大叔的爱》、《叹息桥》以及《二月二十九》都是15集左右的电视作品。TVB反而起步较慢,在2018年曾经以《救妻同学会》试探市场反应,可惜收视口碑皆惨淡。直到去年TVB以《香港爱情故事》再次尝试并取得24.7的高收视和讨论度之后,今年TVB对于短剧的资源投放显得更多。《欺诈剧团》就是其中一部作品。 TVB这次在短剧的布设来得更为大胆。《欺诈剧团》是一部以犯罪题材为主的作品,虽然集数比一般黄金时段剧集更短,内容却没有偷工减料。我甚至觉得《欺诈剧团》整体制作凌驾于《香港爱情故事》之上,因为《欺诈剧团》无论在剧本和人物铺陈方面都高潮迭起。这部影集在时间策划上做过很精细的计算,它有平均每15分钟产生一个转捩点的戏剧效果,结果每集40分钟的篇幅都带领观众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小高潮,抓住观众的追看情绪。 [vip_content_start] 疑幻似真的骗局 这部剧只有8集。集数很少,间接导致节奏紧凑,每一集都安排了极具戏剧氛围的重头戏吸引观众。7位主演在第一集假扮食评家把餐厅老板耍得团团转,第二集则扮成富豪,诱骗女神棍上钩。每个案件都戏中有戏,除了给予演员极大的发挥空间,也把新鲜感带给了观众。这种戏中有戏的手法也呼应了郑丹瑞在剧中的一句对白:电影就是一场90分钟的骗局! 《欺诈剧团》有一个很强的特点就是:剧情顾及每个演员,几乎所有演员的角色戏分多有发挥的空间,而不是只照顾到主角而已。敖嘉年首次在TVB剧集担任第一男主角,表现不俗,他的角色造型帮了他不少。虽然他的角色跟同剧其他演员相比显得不够亮眼,但是他的演技收放自如。若谈到亮眼表现,则非蒋家旻莫属。她的“李莎莎”是一个很有发挥空间的角色,外表斯文却满脑子很有见地,这个欺诈剧团很多时候都靠她化险为夷。尤其是其中一个单元〈民初的呻吟〉,其好看都是来自于李莎莎的奔放。她在剧中扮成AV女优被人五花大绑,让人咋舌。这不止挑战电视播放尺度,也拍得荒谬又充满笑点。李莎莎有人格分裂,但是这种人格上的反差透过蒋家旻的诠释显得更流畅。 张达伦的表现让人意外惊喜,他虽属配角,可是演得流云行水。在剧中他饰演敖嘉年的好朋友,也是在警局政务房内工作的警员。他的外型特质很适合这种看来颓废却不忘当初做警察的那份初心的角色。最难得的是,张达伦的演技根底很好,不会令人感到炫技,对一个多年演员来说,实属可贵。另一位演员杜燕歌,在此剧也有不错的表现。他的单元〈Memento〉主要是弥补感情上的缺失,虽然他的爱情故事与其它单元风格不一,可是男主角的代表作叫《黑白彩虹》,编剧利用《黑白彩虹》串连起这个爱情故事,不只强调戏中戏也确保了剧本结构的完整,足见编剧的高明。 用喜剧铺垫出正剧效果 这部剧在选角上力图反差,企图找寻演员特质做出逆转,剧中的张秀文就是这种情况。一直以来观众对她的印象都停留在性感女星的层面,这次她的演出相当投入以及卖力,TVB不应该只把她定型塑造成第二个高海宁。虽然她在对白与技巧有待改进,可是外型可塑性相当高,若加以栽培,可以走得更远。郑丹瑞可说是本色演出,不只有影视圈老油条的八面玲珑,也不忘以前辈身分自嘲一番,让人看得舒服。 今年的香港电视圈热闹非凡,因为TVB和ViuTV都以不同类型节目掀开电视大战。两台都不断推出新节目改革,务求争取最多观众。随着失去亚视这个竞争对手,TVB的节目素质已倒退许久。如今ViuTV加入战围,TVB的戏剧品质才能突破,只有互相刺激互相学习,大家才能拥有更高品质的电视节目,拥有更多的节目选择。
4年前190点阅
就算人生70才开始,也没有来得太晚之嫌。整部剧从第一集就很认真的道出,一个人该做什么才最幸福。 《如蝶翩翩》来得正是时候。剧名有很美的寓意,像蝴蝶一样的遨游飞翔。正好对应着当下疫情的来袭,打乱了我们生活的节奏。随着居家上班与学习,你是否腾出了很多与自己对话的个人时间?这个时候再想想内心深处: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做什么事情是自己最幸福的时刻?《如蝶翩翩》要探讨的就是与自己对话的课题! 我对标榜必须准备好纸巾才看戏的电视剧有所排斥。如果看戏是为了飙泪,或非得有感动,这已扭曲观看的本意。为何看一部电视剧,一定要哭得出来才叫感人、才叫好戏?纵观这部剧的题材:男主角人生70学芭蕾、回忆自己的梦想、两位男主角亦师亦友的关系,光是这三大要素,编剧就可以尽情的撒狗血。可是剧本很有技巧地在催泪位置点到即止,故事写得纯粹,主题抓得精准,节奏掌控也相当优雅,这些元素成就了一部好剧。 [vip_content_start] 故事从男主角朋友的丧礼掀开序幕。笔触并没有在男主角的情绪上大作文章,反而透过丧礼点出“人生只有一次”的况味。就算人生70才开始,也没有来得太晚之嫌。整部剧从第一集就很认真的道出,一个人该做什么才最幸福。这个主题几乎贯穿全剧——男主角德出爷爷(朴仁焕饰演)决定去学跳舞,采禄(宋江饰演)透过芭蕾天赋找到生命的热情,德出爷爷的儿子放弃医生职业寻求拍摄的梦想,甚至担任全职家庭主妇的女儿也决定重投职场。剧本也详细描写德出爷爷的太太(罗文姬饰演)是个很传统的女人,她当初知道枕边人追求芭蕾舞的梦,从最初的排斥到最后默默在背后支持,从这些互相连贯的人物中,更能体会此剧强劲的讯息。它透过这些角色的动机,说明梦想的重要。失去梦想和动力的生活,就算“寿比南山”,也仿佛成了咒语。 谁说70岁不能追寻梦想? 然而就算剧情谈到男主角70岁追梦,也不会处理得太愤世或矫情。70岁,从零开始学习芭蕾舞,要如何踮脚拉筋?能否找到老师教导?核心力量和手臂力度还能练到吗?以及男主角为何执意追梦?难道只是不想有遗憾这么简单?整个剧本在这些疑问上都有解答,而不是只将煽情戏码尽情发挥。 这部剧的角色设定以及演员表现都有让人赞叹的地方。每个人物互相牵连,也都有明显的特质,形成互补。两位男主角年龄相差半个世纪,可是从小的道路早已被人牵制。话虽如此,采禄的人生却比德出爷爷来得幸运,因为他18岁就已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反之,德出爷爷从小就被爸爸阻扰追求梦想,甚至到了70岁的芭蕾舞之梦也无法得到家人的支持。相比之下,德出爷爷的梦想原来不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身边的人。这个剧本不只讲述追逐梦想,它更叙述了跟家人、世界和自己和解的方式。两位男主角以相差50岁的眼界和思想的对立,让观众看到同一件事可以有多面的见解。相信这就是故事安排两位男主角同时出现,并互相影响对方的主因。 完成年轻时无法达成的梦想 除了追梦,“原谅”也是这部剧要探讨的另一个课题。采禄一直怪责父亲,认为是父亲的过错让自己成了孤儿,也令母亲郁郁而终。由于爸爸的入狱导致球队解散,间接使得另一个角色皓凡也有同样想法。他不只恨采禄的父亲,更恨采禄能往自己的梦想前进,却也同时像德出爷爷的大儿子般认为是自己怀才不遇。每个恨的背后,都有着身不由己的抉择。面对恨和执着,能否拨开一切,取决于自己。就像德出爷爷的妻子,到了最后选择另一种方式支持德出爷爷,更视采禄为孙子般对待,她的放下,无论在伴侣关系或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间接得到更大的收获。 我非常推荐《如蝶翩翩》。除了因为它采用淡然的手法去处理剧情,也因为它给予观众无限鼓励,让观众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在这个资本主义的社会,很多事情我们身不由己。可是,就算无法为自己的人生任性一次,找到做哪些事情是最幸福的时刻,便已算是不枉此生。
4年前156点阅
这部剧集班底只能用黄金瑰丽来形容。剧本由编写《大恋爱:与将我忘记的你》的泉泽阳子操刀,导演是曾经两度夺得日剧学院赏最佳导演的坪井敏雄,演员阵容更是让人惊喜。女主角找来产后复出拍剧的北川景子,男主角则是拥有“日本平成年代第一美男”之称的永山瑛太。 当你生命中出现两个人:一个愿意与你风花雪月甚至喜好品味都很契合,却不能与你白头偕老步入婚姻的旅程;另一个则情趣欠奉却愿意在旁守护你给予婚姻的安全踏实感。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抉择?TBS的春季日剧《离婚活动》就是探讨这个话题。这部剧集不只节奏轻松,整体的结合也出乎意料的产生化学作用。 这部剧集班底只能用黄金瑰丽来形容。剧本由编写《大恋爱:与将我忘记的你》的泉泽阳子操刀,导演是曾经两度夺得日剧学院赏最佳导演的坪井敏雄,演员阵容更是让人惊喜。女主角找来产后复出拍剧的北川景子,男主角则是拥有“日本平成年代第一美男”之称的永山瑛太。巧合的是,永山瑛太也参与过另一部谈论离婚的剧集《最完美的离婚》。这么华丽的组合,叫人对此剧期待不已。 [vip_content_start] 闪婚闪离的恋爱邂逅 第一集的开端处理就相当有趣。故事一开始女主角与友人在冰天雪地里走着,原来一心想结婚的女主角被前男友告知他没有结婚的念头。她借着这个机会走走散心,抒发郁闷,谁知过于激动一不小心失足从山上滚下去困在雪地里。这暗喻着女主角彷佛过山车的心境。这时从天而降的航空自卫搜救员男主角原纮一出现,女主角以为遇到了真命天子,结果交往短短几个月火速结婚。他们却在结婚后发现两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严重分歧,于是闪起了火速离婚的念头,可离婚又非常麻烦。剧情巧妙地从女主角大起大落的心理变化正式把主题围绕到离婚这部分。 剧情的铺排相当有意思,要离婚的不只男女主角这一对,他们双亲的婚姻也同样走到这一步。男主角的父母十分传统,女主角的父母则相当随兴,可是女方父亲退休后开始对母亲管束而且有外遇迹象。剧本很有技巧地透过3对男女的婚姻关系,让人思考结婚这件事,火花四溢。 我最欣赏编剧的一个细节是,他根据双方的原生家庭背景去设立男女主角的性格。男女主角的人设相当特别,对手戏很细致。尤其两人新婚后第一天的家训,最让人傻眼。男主角完全继承家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格,也没生活情趣,不只女生期待已久的约会是去普通餐馆来份特大套餐,而且随时背着大包包为突然事件做好万全准备。女主角家庭的随兴让她变成了优秀的职场女性,虽然强悍,却也憧憬走入婚姻。一个大男人主义者遇上新时代女性而起冲突,让人不禁思考什么条件才能携手共度下半生。 维系婚姻之道需沟通互相理解 随着剧情开始延伸到两家父母也闹离婚,到了第三集是“全员大离婚”的情况。两位男女被逼回到同一屋檐下生活,却也在这段日子中开始看到恋爱时还来不及了解的对方。女主角发现对方虽然大男人主义,却在她需要援助时就算不顾个人安危也要保护她。剧情发展下去,却也发现互相谦让和尊重,才是踏向未来的每一步。 日剧搭建场景的专业无需质疑。就连配合女主角唯美主义的性格,包括新婚家居设计都采取两种不同风格的装潢,也让观众赞叹日剧在剧本编写、角色塑造以及幕后木工沟通上的炉火纯青。此剧也特别着重音效处理和配乐。尤其家训时,音效总出其不意的强调两声“咚咚”,以显示女主角内心的疲累。为了配合男主角强而有力却又让人烦躁的手势,激昂的配乐下镜头又巧妙地转到女主角嫌恶的表情,这个处理为男女主角的关系增添很多情趣。 日剧是少数可以把男女情爱关系描写得楚楚动人的佼佼者。它不只注重台前幕后卡司,也懂得让制作和剧情紧密联合,透过细节去抓住观众的思绪。他们透过专业告诉大家,一部剧的成功不只剧本要好,幕后团队以及演员也需要充分合作,才能打造一台好戏。光是他们的整体合作,早已让其它亚洲剧集望尘莫及。
4年前242点阅
《天桥上的魔术师》以小朋友的眼光为主要视角,利用魔幻元素将回忆塑造成独一无二的珍贵时光。导演在这部分的精心铺排,巩固了此剧“魔幻写实”的风格。 说起《天桥上的魔术师》的制作规模,若在台湾电视史上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形容,真的一点都不为过。由杨雅喆担任导演的这部剧,编剧除了导演,也找来了蒋友竹、刘梓洁、蔡宗翰等人参与;陈克勤和高子皓担任摄影,黄韵玲和张学瀚则负责配乐。耗时 5 年打造,以及合约 3000 万马币的预算,注定此剧未播出已经先轰动。 杨雅喆的野心在这部剧集一览无遗。它以魔幻写实的形式描述回不去的中华商场,每集都有不同的主题,也从不同角色的视角出发,整部戏起承转合完美,导演很仔细的揣摩细节。从第一集开始,小不点(李奕樵饰演)一出场先是闭着眼睛,然后才缓缓睁开眼睛展开戏份,乍看之下像是小不点的童年记忆,但这也可解读成小不点闭上双眼再睁开,就回到了回忆里的中华商场与神秘的 99 楼。它以小朋友的眼光为主要视角,利用魔幻元素将回忆塑造成独一无二的珍贵时光。导演在这部分的精心铺排,巩固了此剧“魔幻写实”的风格。 重现时空压迫的“伤痕“书写 此剧改编自吴明益的同名小说。电视版大量修改了原着跨越 30 年的剧情,转而把焦点放在台湾戒严期间的孩童和少年群身上,再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切入台湾社会的邻里文化,去探讨生死的严肃课题。此剧从神秘的 99 楼展开,它用庄凯勋的魔术师角色来推动剧情,大胆讨论人心缺失情感的处境,再配上大量超现实的情节加以呈现。表面看来,或会觉得此剧非常炫技。实际上导演在铺排剧情的循序渐进方面,有个完整计算。第一集它以 3 位小孩做主轴,从神秘的 99 楼掀开序幕。到了第二集,一群人在天桥上观看魔术师的表演后当众狂舞,看上去似乎被魔术师控制了,但换个角度观察,这也可以解读为魔术师催眠了小不点,让他看到这个影像之余,也间接让我们回溯到孩童时期,看到的世界亦随着我们翩翩起舞。此剧有技巧的利用小孩的角度,去说服观众相信魔术师与传说中的 99 楼,甚是一绝。 第三集的《水晶球》,良好的衔接了剧情前后。到了第四集至第七集的《石狮子》、《文鸟》、《影子》和《火柴》,整部剧的魅力开始散发出来。这 4 集谈论的课题更为严肃,从威权压迫、禁书交易、自我认同再到以孙淑媚为主的性别认同,不只延续奇幻的格局与风格,也透过恐怖元素与感同身受让观众循着不同角色的经历去看待整件事。此剧采用大量的开放式结局,去赋予每一集的创作空间。第八集的《录音带》把开放式结局玩得最彻底奔放,它选用男女不同的眼界去解说时间的距离,导致双方在很多事物的价值观上产生极大的变化。 第九集,它描写了欧幼婷(伟莉莎饰演)这人物的处境,戏里她有个被盛传在商场厕所自杀的姐姐,因为家暴和乱伦,她选择逃避一切。这里此剧的选歌很有意思,它大量向〈恋恋风尘〉这首歌曲致敬,干脆让男主角直接进入五花八门的戏中戏世界,把银幕上下的暗喻、呼应和嘲讽做得相当厉害。 孙淑媚收放自如演技大爆发 我非常喜欢孙淑媚在这部剧集里的精湛演技。她把角色的心情转折处理得很有层次,她面对失踪的长子、小不点以及丈夫,都有充分的准备和饱满的演出。最后暗喻人生就像一部戏,你想让台下观众记得你是什么模样,就取决于你自己。其中,家人的泪水再配合小不点第一集画手表的戏分,不只前后呼应,也显见细腻的铺排。这个高明的伏笔,直接为孙淑媚在结局崩溃的重头戏码起了点缀的作用。小不点李奕樵难免是全剧焦点所在,毕竟儿童演员要演得恰到好处、不油腻实属难得。但是孙淑媚的精湛演出直接把小不点和 Nori 衬托得更完整。 面对儿子不被社会接受的性别认同,她从无法接受、失魂落魄,再透过梦境与儿子相会的铺陈,把心疼儿子又想献上祝福的心境演绎得淋漓尽致。相对前面几集的泼辣演法,以及后段的凄凉,她的收放自如很令观众惊艳。 《天桥上的魔术师》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种奇妙的缘分。整个故事扎实,每集的主轴极具风采,导演有野心之余也很有分寸地去讲述他眼中的台湾社会如何从威权走到民主的足迹。 此剧把人性最原始的纯粹,转以异想天开的蓝图去引发观众的共鸣。只要心中有爱,就印证了此剧的一句经典对白:千山万水总会回到你身边。这部中文剧是近年难得的大制作,技术特色也有上乘的效果,是一部值得回味的佳作。
5年前202点阅
TVB有必要为了吸引中国投资商,而不停翻拍经典前作?这个现象以及演员上位过慢等问题,是否一再显示港剧的观众已逐渐老化?我真心觉得,TVB不能一直再翻拍经典。它必须要有新的创作去扶持新一代演员。 “陀枪师姐”这个粤语名称源自香港警队的配枪女警。1990年香港警队推出陀枪师姐试验计划,以自愿形式招募女性参加,获选者会参与6个月的冲锋队训练,再从工作效率评估中选出真正的陀枪师姐。从1996年开始,香港警队规定所有新入职的女警都要配枪。陈三元(滕丽名饰演)在《陀枪》系列被塑造成香港史上首位开枪的女性,可是直到2018年,香港才诞生首位在执勤时开枪的女警。 相隔多年后,TVB再次开拍《陀枪师姐2021》。要求原班人马上阵确实是强人所难,很多当初参演的演员早已离巢甚至退出娱乐圈,连监制也换了人坐镇,基本上观众已不用指望看到《陀枪》系列原汁原味的延续。事实上如果抛掉滕丽名的故事线,要说全剧完全以新的形式包装都没问题。《陀枪师姐2021》已改头换面,成了一部轻松搞笑的肥皂剧。新一季的陀枪师姐当然依旧保有“女人当自强”的剧集核心元素,前5集以陈豪和滕丽名的“大男人/女人主义”较量,但从第5集开始,宣萱饰演的“戴安娜”主戏开始冒出头来,透过她对文件资料的熟悉和分析屡屡破案。随着腾丽名在第5集的离开,也暗示着男女斗的重任开始落在宣萱身上。这套新系列有把时代女性的观念带出来,但是不算明显,它不像前4套把主戏放在两大女主角身上,这套里的男性角色相对增加,滕丽名的戏份只有三分之一,真正有分量的女性角色只有宣萱一人,结果女性色彩相对减弱。 [nonvip_content_start] 改革剧集创造新经典 若说新不如旧,其实我觉得主因是整个剧本的结构跟前4辑有很大的落差。最大的分别在于案件的集数分配。《陀枪师姐2》的色魔杀人案用了超过10集去写;《陀枪师姐3》有8集主力写卖淫案;《陀枪师姐4》用了9集写连环杀手案,可是来到这一辑,除了整支队伍不是精英,很多案件还是芝麻绿豆的小事。甚至有一集写地主公神牌被偷窃事件,鸡毛蒜皮得更是令人咋舌。除了洪永城和潘志文这条黑帮主线,剩下的剧情案件都在两集以内交代完毕。 此外,《陀枪师姐2021》角色的设计也非常卡通。悬案小组的成员性格相当有个人特色——自恋上司、盼望升职的年轻人、期盼准时下班的下属、对枪有阴影的女警、对于各大促销了如指掌的小妹妹等等,不只性格差距大,表演方式都相当喜剧化和浮夸,跟这部剧的监制方骏钊的作品《一屋老友记》的风格颇接近。总结下来,本剧剧情轻松,没追看压力,角色演绎喜剧化,每个案件都速战速决,剧本节奏轻盈。可这些元素不就是一部处境喜剧的必备元素吗?所以很多观众都说,滕丽名演绎不出陈三元的感觉,她更像是第二个熊尚善(《开心速递》里的角色)。] 本剧集数之间不只没有太大联系,每个星期的剧情也没有强烈的悬念。其实《陀枪师姐2021》已与前4辑完全没有关系。当然我们也很清楚,延续经典剧主要是为了吸引中国投资者进驻,可是若抛开“陀枪”品牌,把它当作一部轻喜剧去看,这部剧还是有不少惊喜的。只是硬要挂着延续经典的旗帜,观众当然都会有失落感。 太快揭开谜底成败笔? 保守的剧情格局一直都是TVB剧集最大致命伤。TVB剧集一直都有三角恋,也习惯将一堆感情线慢慢铺陈为主线。编剧几乎每套职业剧都会乐此不疲写出大量感情线,搞得好像一部剧没有感情线就无法成事似的。为何TVB开拍职业剧,不能完全以相关行业的内容作主打?自从《使徒行者》收视走高,TVB就很喜欢玩卧底追凶的情节,前期原是忠角,到了后段却一定逐渐黑化。本剧也是。既然安排罗子溢用卧底身分混入社团办事,何不将他的身分隐瞒下去持续制造悬念?剧集还未过半,已经揭开了谜底,这个部分相当可惜。观众对陈豪和宣萱已相当熟悉,找两位超过45岁的女演员担任陀枪师姐,还要宣萱去演绎一名花痴,这是很为难人的事。我认为,编剧对于人物细节描写是有需要避重就轻的。但是抛开演员年龄和耍花痴戏分,纵观全剧,宣萱对于角色的掌控相当不俗。她不只有很强的观众缘,眼神凌厉处还有一种吃定人的演员魅力。 总括而言,若以轻松喜剧的定位去看这部剧的话,它合格有余。可是TVB有必要为了吸引中国投资商,而不停翻拍经典前作?这个现象以及演员上位过慢等问题,是否一再显示港剧的观众已逐渐老化?我真心觉得,TVB不能一直再翻拍经典。它必须要有新的创作去扶持新一代演员。不停开拍续篇,不只会被观众放大问题,大家也会选择黯然离开。 更多文章:黄仕煌 | 《Behind Her Eyes》逆转接力危情黄爱玲 | 当章子怡也沦为玛丽苏 还我真·历史剧!
5年前130点阅
本剧使用了灵魂交换的戏码,以灵魂换了躯壳为后部剧情,这个桥段玩得很彻底。观众猜Adele想骗Louise交换灵魂时,殊不知Adele早在几年前已跟Rob交换了灵魂…… Netflix高调入围本届金球奖并成为大赢家,俨然是在告诉大家,观众看电视的习惯早已从传统的电视台节目转去网络节目了。网络节目不只题材更广泛,不会太拘束于电检局的规格标准,剧本也更天马行空。《Behind Her Eyes》这部Netflix制作,便是一个集爱情惊悚于一身的网剧。它改编自英国作家Sarah Pinborough的同名小说,上架5天就荣登二十多个国家Netflix点播剧排行榜榜首。该剧不只剧情烧脑,人物心理层次变化和关系也非常复杂。 《Behind Her Eyes》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它有非常多的悬念,看了4集都未能猜到剧情走向。原本以为剧情只围绕在David、Adele和Louise之间发展,谁知途中加入了Adele的好朋友Rob。几个角色互有牵绊——为何Adele要将Rob的红色日记交给Louise?David的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秘密?Louise的梦境究竟暗喻着什么线索?Louise该相信David或Adele?无形之中,编剧让观众成功代入故事,身历其境去摸索谜团,看清真相。编剧的代入手法相当高明,而且并不刻意,努力透过大量谜团让观众自己思考,找寻答案。 烧脑剧情悬念够多 原本以为3位主角只是典型的三角关系,谁知其复杂和饱满度皆远远超越想像。David和Adele的互相控制,Louise和Adele是朋友之余却与David搞上婚外情。剧中Adele的毒贩好友角色Rob(Robert Aramayo饰演)更近乎全剧焦点,其人物刻画以及行为动机都成功为剧集画龙点睛。《Behind Her Eyes》的另一个强项,就是调色以及色系的风格。Adele和David的戏份采用冷色调带出深沉悬疑的气氛,到了Louise和孩子Adam时则转而以色彩缤纷的构图呈现。此剧力图以画面营造气氛,让观众更快入戏。 但此剧的优点恐怕也是缺点。它虽然悬念繁多,中段却已开始疲弱和拖泥带水。大量凸显角色内心转折的内心戏和近景,以及一些原需几句对白就可交代清楚的细节却拖了10分钟,都让剧集失色不少,若缩成一部4集长的剧集,应该更有看头。尤其编剧处理Louise、Adele和David 3人的戏码相当冗长,David这个角色看似该为全剧穿针引线,可是到了后半部发挥的作用却不大。幸好剧集开端和结尾都处理得十分纯熟,再加上饰演Adele的女演员Eve Hewson演技相当出众,她成功抓到Adele和Rob的性格转换,对于两个角色的掌控也如行云流水,故能继续锁住观众的目光。 层层堆叠极具戏剧张力 本剧使用了灵魂交换的戏码,以灵魂换了躯壳为后部剧情,这个桥段玩得很彻底。观众猜Adele想骗Louise交换灵魂时,殊不知Adele早在几年前已跟Rob交换了灵魂……看到结局篇,再想回之前的戏份,才惊觉为何Adele的性格会变化得那么多和诡异。 此剧的叙事虽然有少许婆妈,但它有能力让观众以为慢慢走向真相的同时,却发现原来背后还有另一个可怕的实情,从而让观众不寒而栗。若说此剧是今年最精彩的悬疑剧,这个说法略显夸张,但我很欣赏此剧努力扭转剧情的用心。不只两位女主角大考演技,剧本也在人物描写上有细致的表现。《Behind Her Eyes》是近期不可多得的好剧本。 更多文章:黄仕煌 | 陀枪师姐2021:港剧的命运缩影黄爱玲 | 当章子怡也沦为玛丽苏 还我真·历史剧!
5年前116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