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黄婉玮

1星期前
2星期前
拜登与特朗普的权力交接,反映美国急于维持霸权,尽管拜登和特朗普有不同的思路,但对中国这个“假想敌”,两者思路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美国现任和侯任总统之间的权力交接让世界陷入冷战结束以来最晦暗的一刻。这是因为,现任总统拜登在卸任前最后“发力”,造成俄乌战争升级,而即将上任的特朗普,在任命人事方面和交接政权的形式都颠覆了美国政治传统,而这一切让国际社会对未来大局惴惴不安。 外界都认为拜登正在给特朗普“挖坑”,故此特意加强支援乌克兰,但其实拜登必须针对朝鲜应援俄罗斯一事有所回应,不得已兑现对乌克兰的军援承诺,故而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国远程武器打击俄罗斯的境内目标,但这反而让普汀使用“奥列什尼克”导弹袭击乌克兰城市,双方因此将俄乌战争升级到世界大战的边缘,而最令人担忧的正是俄罗斯引发核战的可能性。 其实,拜登也有在进行外交努力,此次联同法国斡旋以色列和黎巴嫩达成停火协议。纵使两国都有不得已的因素,都是处在不得不停战的情势中,而拜登极有可能变相帮助以色列腾出手来专心对付伊朗。 现在除了台湾没有受到中共“入侵”,美国还未能对台海有实际动作。 基本上,拜登这四年的对外政策是从军事方面提高其影响力,对多个地区的亲美势力提供军备支援,而相比之下,特朗普更着重于经济复兴。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拒绝了一些国际合作,还对北约收取“保护费”。他在第二次竞选期间扬言会结束俄乌战争,似乎反映其只偏好无硝烟的贸易战。而未来四年,美国将有明显的对内减税和对外加关税的两条路线,减税是为了减少政府的社会责任,加关税则保障国内中低阶层在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再加“掘井挖矿”减低能源成本,制止通货膨胀率。这是特朗普重振美国的构想图。但是,其对外的构想让人难摸透,也令欧洲国家和北约忐忑不安。美国内部颠覆传统已增加世界秩序的不稳定性,单单关税壁垒和高科技竞争已足够冲击全球化。 对一些美国人来说,特朗普在背着严重刑事案件下仍能选上美国总统,看起来是励志故事,但也考验着美国的伦理道德。实际上,美国选民未必降低对总统品德的要求,只是特朗普依赖“另类”商界精英的马斯克用金钱洗涤负面形象,加上民主党政府失去民意,有利于特朗普重返白宫,而马斯克就如中国战国时代的吕不韦,以商人的政治触觉看中特朗普乃“奇货可居”。如今,这名“造王者”将陪同总统实现伟大的美国梦想,重塑美国霸权,这对美国人民而言并不是一件坏事。 总而言之,拜登与特朗普的权力交接,反映美国急于维持霸权,尽管拜登和特朗普有不同的思路,但对中国这个“假想敌”,两者思路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简言之,拜登之前延续特朗普对华政策,不但持续关税壁垒,还以军事联盟围堵中国,而特朗普更不可能撤销亲自压制的措施,至于拜登促成的军事联盟,若能为美国霸权效力,或转为服务经济的围堵战略,应会得到延续。 如今面对中国增强对中东和欧亚大陆乃至南美洲的经济影响,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对中国的强硬姿态不会低于第一任期,但拜登至少愿意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毒品问题维持合作关系,而这些在短期看不出有利美国发展的合作则未必能进入特朗普的眼帘。
3星期前
放大视角后,就会发现自杀现象之普遍,已形成人类社会隐忧,轻生者并不限于年龄和心智程度。可以确定的是,自杀问题与社会竞争关系和政府福利政策之间有直接关联。 最近屡传青少年轻生案,引起社会关注。 据2024年世界自杀率统计,东南亚国家中,马来西亚排名第4,即每10万人当中,有5.7人选择了断生命。 不仅如此,我国自杀投报案统计,青少年是成年人的6倍,即每10万名19岁至40岁人口中,自杀投报为2.33宗,然每10万名15岁至18岁人口中则达12.72宗。更令人忧心的是,怀有自杀念头的青少年人数比例正在逐年上升,从2012年的7.9%,到2022年已达13%,狠狠地戳住教育部的神经,正迫切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 然而,如何才能让青少年回心转念,不再自寻短见? 虽然未成年人对国家经济贡献还很有限,却是最值得国家栽培的群体,以期为国家贡献更高端的科技和进步的社会。但在栽培学科教育之余,现在来看,青少年需要心理辅导以缓解各所面对的人生困境已成迫切,且需要我们在关心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之时严正讨论之。 追究青少年的自杀因素,教人最多猜想的是受学业压力、家庭关系、情感烦恼及校园霸凌等所逼,难逃大众讨论的,还有跟生活密不可分的网络社交媒体。 其实,社交媒体正在改变成年人工作与休闲的模式的同时,到底对未成年扮演怎样的角色? 倒过来说,传统的观念与价值观正在接受网络时代的革命冲击,同时,也改变了大多数人对生命的看法。或许应从回想与青少年的互动过程中,了解他们受到的价值观影响的根源,而成年人自杀的案件也是屡屡发生,两者之间必定存在互为的因素。 过去觉得珍贵的东西,现在不再觉得;生命,放在任何时代、任何人身上,一生只仅有一次,然而,轻生者越来越多,警醒了我们,老掉牙的“人生没有take two”在网络时代千奇百怪的人生观面前,渐渐失去说服力。 本应该扮演引导人生的成年人,随时也处在职场霸凌、家暴和社会歧视的环境里,在成年人的世界感觉灰暗和无助,而越来越多的小说、影视作品和社交媒体充当 宣泄情绪的出口,在现实生活压力越来越巨大的时候,“爽文”蔚为风潮。 可是,虚幻世界带来的情绪宣泄,始终不能成为“解药”,谈论预防自杀也并非作几篇文章、发表几种意见就有用,但首先须要引起社会关注现象,将自杀课题列入社会问题中的亟待解决之务,以期获得政府投注更多资源。当然了,国会去年通过精神健康法案,包括将自杀除罪化,显示积极性,然距离“预防胜于治疗”的目标还很远。 因此之故,亟需结合三个领域的意见和方案,至少是多管齐下,同理,预防青少年轻生的措施,也非仅靠教育部就能解决。总结而言,探讨青少年有自杀念头的因素,不尽属青少年问题的范围。 换句话说,整个社会的环境影响各年龄段和各阶层,从生活模式到人生价值观。 放眼国外,各国都有自杀率上升的问题,从被光鲜亮丽包装的影视明星到政府官员,乃至一般家庭。放大视角后,就会发现自杀现象之普遍,已形成人类社会隐忧,轻生者并不限于年龄和心智程度。可以确定的是,自杀问题与社会竞争关系和政府福利政策之间有直接关联。
1月前
在民主化过程中,主流政党必须顺应时局而作出改革,但往往给党内产生分歧到分裂的挑战,而若不作改革,老牌政党衰败则是迟早的事。 长时间观察本国与台湾的政治生态之后,笔者发现来自不同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主流政党的一些共通处,即政党兴衰跟国家从威权转向民主化有一定的关联。 在民主化过程中,主流政党必须顺应时局而作出改革,但往往给党内产生分歧到分裂的挑战,而若不作改革,老牌政党衰败则是迟早的事。 在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方面,台湾与马来西亚存在差异不小。台湾虽也是多族群社会,但各族群接受汉化程度深,即使“去中国化”,仍延续中国汉语和省籍方言以及中华文化;马来西亚的多族群来自不同民族,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所形成的社会隔阂是国民团结需要突破的难题。 尽管体制不同,台湾与马来西亚的社会皆拥有威权转向民主的经历,而国民党和巫统命运也有一点相似。 国民党于1949年退到台湾后,进行了威权统治,实行“党禁”,处于一党优势之中,而至1987年解除“党禁”后,出现多党竞争而改变了政党体制,更是国民党面对小党制衡的开始。彼时的党外力量转化为政党,国民党内青壮派得不到支持之下出走,创立了“新党”。2000年以后,前台湾省长宋楚瑜的亲民党和前总统李登辉的台联党加速分化国民党及其选民。 马来西亚从三党联盟时代起,巫统,马华公会,国大党代表三大族群组成政府,后扩大多元主义合作,组成国阵。巫统作为马来执政大党,虽党内斗争不断,尤其是从马哈迪到阿都拉和纳吉,横跨三任首相期间,多次发生巫统党内斗争衍生政治事件,但巫统仍稳坐一党独大的地位直到2018年。 国阵于2008年大选受到重挫后,纳吉推出一系列的国家转型政策之余,也对巫统作出一点改革,而国家与政党双重改革之下,从另一角度看,是对既得利益派系极大的挑战,自然会受到保守立场反弹。到了2022年底的大选,党内基层更是在接受巫统败选的打击下,还得接受党核心与希盟共组政府。而今巫统的躯壳和精神力量完全由党核心,凭借着党主席的权威和倚靠政府势力掌控党职和党务,根据时局发展决定开放重要党职选举与否。相比于台湾的国民党,自从2014年已经连败三届,在野力量日趋分化的窘境,巫统连败两届大选却还能保留在内阁,代价是放弃部分原则而且得不到基层的谅解。 至于国民党,民主一方面是党员奉行的原则,另一方面也让每次的党主席和总统候选人难逃内斗的命运,往往黯淡收场,效忠领袖的基层之间因此衍生对立,进一步催化在野的力量分散。 然而,两个主流政党在振兴方面的困难,也大致相同。 首先,主流大党拥有厚实的地方人脉和政治资源,但僵硬的意识形态和不容易接纳新人领导的固化作风始终吸引不了理想者。其次,大党海纳百川般的融入多元主义后,“山头林立”下,非当权派的意见不容易被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国民党之中支持两岸和平磋商统一的立场,在抗中保台的意识流行下,让国民党整体却步,避而不谈,不但错失开展多元路线的机会,也等于放弃促进两岸和谈的政党优势,使基层更加迷茫于未来的党运。 再谈巫统,尽管能从几场补选证明基层仍有支持度,但总归是选民心境有别于大选时期,而且要求基层在被僵化的意识形态上接受与非马来政党合作,始终非三五年能达到的事,而这也给了土著团结党和伊斯兰党趁机发挥替代价值的机会。 由此观之,主流政党还会持续衰败,不过各有维持苟延残喘的秘诀而使步伐快慢不同。
1月前
美国抗拒他国势力崛起的动力促使了大国外交政策,而且会继续体现在大国博弈和国际竞争制度方面,而今后较难更改的局面应是,各种联盟透过海上巡演较量的常态。 美国依然领导世界多国,对国际体系和世界秩序都有主导角色,所以,一场美国大选,不仅关乎其国内政治,入主白宫者,所作的外交决策与当前国际新动向紧密牵动。 这届美国大选,共和党和民主党所派的候选人都有政治缺陷,但不改美国对国际的影响力。进一步说,美国大选出现都是“烂苹果”的窘境时,国外的竞争对手也都蠢蠢而动,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几个大国。 较早前,中国、俄罗斯、朝鲜各用“导弹”造势,正突显了美国对亚太事务的力不从心,而中国已不吝于围绕台海的“硬实力”,朝鲜则以履行与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议为由,派了部队到库尔斯克地区支援。这些领导人搅动了亚太情势,朝鲜更是有可能把朝鲜半岛推入俄乌战争之中,但于此同时,他们也对美国及亲美势力证明自身是亚太地区安全的把握者。 而今,美国大选落幕,各界忧心于候任总统特朗普如何再一次搅动世界秩序,同时也好奇他会如何促成俄乌停火。而毋庸置疑的是,无论白宫的新主人是谁,何党主导参众两院,都将不改变美国以遏止中国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目的。故,美国的外交决策也将继续影响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冲突。 尽管美国对亚太的影响力正被中国、俄罗斯、朝鲜挑战,但其民主价值与军事联盟依然发挥局部效用,因有些国家需要利用“美国威慑”应对“中国威胁”,而所谓的“中国威胁”则包含中国“一带一路”中输出的文化影响和制度安排。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化作用之下融入异国社会,无可否认引起文化冲击且衍生社群排斥感,而国内社群冲突,无论是宗教、民族之价值观或者利益引起的,最终可由权威的政府用法律或调解渠道强制解决,然而,世界上各种“冲突”相对不容易化解。 自由主义者相信国家间经济合作促成相互依存的国际关系,并且机制化为秩序和制度后,可以缓解现实主义者所形容的“无政府状态”,维持和平对秩序,所以,冷战结束后,国际组织蓬勃发展。 简言之,国际组织为冲突国制造和平的机会,而过去的重要国际组织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而今起点或核心放在亚太地区的国际组织正在成型,渐渐的往平衡发达国家力量的方向发展,金砖组织正是其一,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参与重建世界秩序的“试金石”。今年的金砖峰会在创始国之一的俄罗斯举行。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备受美国领导欧洲孤立,而俄罗斯此番有意借金砖抗美,颇有政治博弈意味。 不过,金砖包容异己与多边合作机制,是不可转移的焦点,否则的话,可能被当作竞争制度的工具而产生新的国际冲突。 尽管亚太地区存在不少的分歧和政治较量,但各国经历过二战的摧残,存有最基本的和平共识,中国与印度在金砖峰会前夕化解边界冲突,亦可说明地区大国对冲突有自控力。 如果美国能减少“重返亚太”的兴趣,国际组织或能发挥更显著的制度作用,按照特朗普接下来会否维持拜登的亚太战略,尤其是针对环太平洋的的军事联盟,确是直接影响朝鲜半岛和台海和南海的安全情势。 综上所述,俄乌战争有朝鲜的加入、中国不断展示军事力量,这些构成亚太新动向,不无与美国内外政策有关,总体来看,美国抗拒他国势力崛起的动力促使了大国外交政策,而且会继续体现在大国博弈和国际竞争制度方面,而今后较难更改的局面应是,各种联盟透过海上巡演较量的常态。
2月前
团结政府促成了巫统和行动党的共识合作,让民族和民主共同推进民主化,既能持续保护马来民族利益,也能推动去威权化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政府模式。 团结政府即将迈入第三个年头,希盟和国阵的共事也越来越熟练,如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的形容“最初尴尬,现今终见曙光”。原不被看好的联盟关系,在6州选举和几场补选之中没有构成“票房毒药”,团结政府将现象解读为马来选民接受非马来人分享政权,非马来群体也将团结政府视作击退国盟和绿潮的“利剑”。故此,开始有人看好2026年或下一届大选延续团结政府的模式。 团结政府促成民族和民主派两股势力的结合,互补了国阵和希盟各自的劣势和缺点,让两边各取所需,不仅如此,还让巫统透过马哥打和能吉里的补选赢回议席。现在来看阿末扎希当初强制国阵成员党支持希盟,算是押对宝了,巫统如今是获利最多的政党,继续支撑了国阵,不过,其它的成员党尤其马华公会在原地踏步,不思进取与受限于利益重合的原因皆有。国阵未来是否继续与希盟合作,巫统应该会将衡量点放在巫统与公正党的选区分配,而不是成员党的的难处。 巫统看上去是满血复活,但细思引以为傲的那两场补选,未见得团结政府已经打退国盟。巫统在马哥打补选的胜利仅说明基本盘未变,不存在巫裔回流的理据,在能吉里补选的胜利仅说明选民开始支持和信任,但吉兰丹州还是伊斯兰党治下,不至于撼动基本盘。如此来看,巫统和伊斯兰党的基本盘变化并不大,不足以小观大。 再谈希盟,与国阵不同的是,成员党平起平坐并且集体意识驱使下的行动党愿意屈就于公正党的领导。自从与国阵联盟,最受争议的当属靠着华裔选票稳站国会第二大党位置的行动党,有点像娱乐圈的偶像团体,既靠流量制造顶流,也能被流量反噬,行动党与华裔选民的关系就是如此。若华裔真能接受巫统,就不会一天一天的离弃马华公会,而若巫统补选胜利能说明马来选民接受团结政府,那么华裔选民投票率偏低也就说明行动党的未来不乐观。然而,行动党的处境似乎没有促使希盟检讨应否与国阵继续手挽手。 马华公会继续原地踏步,行动党就还能继续享受华裔选民的红利,直到华裔觉醒的一天到来,不再接受政治大局的绑架。 但华裔选民不会轻易放弃行动党,除非出现更靠谱的华基政党取而代之,又或者除非国家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不再以马来民族主义统治,否则华裔选民只能继续走在支持希盟的道路上,最起码挨着希盟能见着改革的曙光。 总结而言,团结政府促成了巫统和行动党的共识合作,让民族和民主共同推进民主化,既能持续保护马来民族利益,也能推动去威权化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政府模式。不过,所谓有得必有失!从大处看,国阵和希盟各有所取,但就以上所述的真正收取者不多,而且团结政府与国盟之间的势力较量依然是谜,只有赢了大选才能证明马来人和非马来人都接受团结政府的模式,也才能证明它是“击退绿潮的利剑”,但下一届大选很可能回到“三足鼎立”的局势,因为两个阵营继续绑在一起打大选,除了巫统会继续获利,其它政党面对的是严峻挑战!
2月前
各方都明白战乱终究是两败俱伤的结局,即使多得了一寸领土,对世界和对人类的危害却不可数,故以军演挑衅之余,各方也避免背负发动战争的罪名,但无论是哪一方的指挥和操作,长此下去迟早会因人为失误而成真战争。 赖清德的台独议程从“两国论”演到“祖国论”,想借“中华民国”躯壳合法化台湾与中共对等之地位,可想而知中共的反应。中方再以军事演习包围台湾岛,给台海局势增加一层阴霾,而美国此刻也正跟盟友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巴拉望岛等地进行演习,跟中国军演成抗衡之势。 比较玩味的是,赖清德将台独主流意识“地位未定论”融入了拥有113年的中华民国历史,意味台独与中华民国衔接,不但令“民国躯壳”被借走的蓝营人士措手不及,也令独派人士产生分歧,对借躯壳的意愿并不一致。无论如何,美国和中国今后在亚太地区的常态化军事演习活动必打乱该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连带激化该地区原有的局部冲突与矛盾,尤其在东南亚,与政府对抗的武装组织是该区的隐忧。 不仅东南亚,东亚的朝鲜半岛也正在升高紧张局势。朝鲜与韩国互相挑衅由来已久,双方长期透过气球投放政治宣言和谣言,影响两国民众的政治立场。今年上半年,朝鲜对韩国投放百多颗的“垃圾气球”,理由是韩国民间团体也把载着政治宣传单的气球投放到朝鲜,近日韩国利用无人机在朝鲜首都投放充满“煽动性谣言和垃圾”的传单再一次激怒朝方,使其炸毁了朝韩边界铁路。 望向东亚另一边,日本新首相石破茂延续了自民党的生命,并有意与中共重塑外交关系。不过,这一般是亲美的国家首脑的作派。如小马科斯,出任菲律宾总统初期同样对中国采取象征和解的动作。石破茂对中国事务谨言慎行,给人期待的新气象,但实际上与美韩建立的盟友关系,不会就此分崩离析,应将继续参与围堵中国的战略。 东亚到东南亚布满了美中军演制造的紧张感。各方都明白战乱终究是两败俱伤的结局,即使多得了一寸领土,对世界和对人类的危害却不可数,故以军演挑衅之余,各方也避免背负发动战争的罪名,但无论是哪一方的指挥和操作,长此下去迟早会因人为失误而成真战争。 相较日本、韩国鲜明的亲美立场而言,东南亚各国家错综复杂的历史和政治文化使其与美中的互动关系和程度各异,这部分也是中国与美国较难把握的。东南亚大陆与中国接壤而显关系亲近,群岛方面则包含亲美、亲中与中立,不一致的立场构成东盟对美中势力的平衡战略。东盟不会参与围堵中国的战略,不过菲律宾是可能的“变数”,因其除了与美国有传统军事关系外,近期也跟韩国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预见双方未来延伸和扩大东海到南海的安全合作,也不可忽视朝鲜半岛和台海的紧张局势将向南中国海蔓延。 故此,明年担任东盟主席国的马来西亚,除了保持中立,更需要调节和调整的能力。对内调节大陆东南亚与群岛的思想差异,对外则需面对美中的拉帮结派。马来西亚渴望加入“金砖”的表现,足以让外界认为其倾向中国和俄罗斯,因此作为主席国后,应避免倾斜,保持东盟在本区域的平衡作用。一旦立场分化了成员国,不但阻碍东盟共同体进程,更致使东南亚成为美中军事较量的另一个场域。
2月前
南海与台海的命运与中美之竞争挂钩,已脱离不了,只是尚未到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因为有东盟制约南海争端,而美国正处总统竞选期间,必须避免引战台海。 当前除了中东与乌克兰面临战乱不停,距离我们不远的南中国海与台湾海峡也处在不断上升的紧张局势。 南中国海与台湾海峡所涉争议受到美中竞争不断的激化。从2018年贸易战开始演变成政治意识对抗的美中竞争,导致南海争端和台海危机见不着“尽头”,各种以维护安全和自由的联合军演也正在撕裂该区域国家间的和平共识。 东盟与中国尽管已经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也深化外交,却迟迟未落实能对南海行为起规范以减少争端的《南海行为准则》。 向来容易与中国起争端的是菲律宾,今年内更是冲突不断。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去年出访中国时,已跟中方签下联合声明以表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决心,可是从今年5月开始,双方关系急转直下。 双方的海警船和民船屡屡对峙,菲律宾看似是挑衅的一方,但回顾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径,包括建造疑似军事用途的人造岛,在菲律宾看来不但破坏生态,也涉及破坏完整主权,持平而论,可以理解菲律宾为何维持不了一年又回到亲美立场。加上中国成功试射远程洲际导弹,让抵制中国的气氛继续上升。 菲律宾不仅参与了美国主导的海上联合军演,也找到东南亚以外有“共同目标”的朋友圈,跟日本、印度达成军事合作关系,与韩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相较于安全和经济利益主导南海争端,并且涉及不止两三个国家,台海危机的主角只有中国大陆与台湾,并且完全由政治意识操纵。 无论如何,东盟必须关注台海危机,不仅因为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也因为中国处理台海危机的手段,将是东盟采取应对南海争端方针的重要参考。 美中关系已回不去2018年以前,在大国避免直接战争的原则下,代理战是避免不了的。亚太地区多元民族与宗教利益交织下,自然有不少冲突发生,也有受到外国势力介入成为代理战场的可能性。 除了朝鲜半岛,目前南海和台海不停有船舰以联合军演的名义穿梭。东亚有韩国和日本以平衡为战略,倚靠美国遏制中国;南亚的印度和东南亚国家都以“不结盟”原则发展外交,但随着中国的崛起,印度基于区域大国竞争也以亲美平衡中国崛起的势力;东南亚虽小国多,但有代表6亿多人口的东盟受到中美的重视及拉拢,当然了,各方的拉拢也分化着东盟的立场,挑战东盟的团结程度。 目前为止,东南亚国家在军事上依然相信美国,中国与东盟的互信程度未到取代美国的阶段,反而如果中国对台海和南海使用 武力,都将把东南亚国家推向美国。 简单来说,美国无论由共和党或民主党出任美国总统,即使有主战派和非主战派之别,基本并不会改变对抗中国的意志,至多对围堵中国的战略略作调整而已。 至于中国,“武统台湾”是最逼不得已的选项,当下完全可以“软实力”挤压台湾的国际空间的时候,不需以战争的代价换取“统一”却将周边国家推向美国一方。 总而论之,南海与台海的命运与中美之竞争挂钩,已脱离不了,只是尚未到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因为有东盟制约南海争端,而美国正处总统竞选期间,必须避免引战台海,然而,美中关系和美国政局的未来走向也受到中东和俄乌的战局影响,这些外在的各种因素对于渴望维持和平的东盟来说最难把控,而且难度一年更甚一年。 故此,为了马来西亚明年一肩挑起东盟主席国的重担,国内朝野必须共同维持内政稳定,以区域和平换取国内经济成长和社会安定。
2月前
政府拨款必需有公平性和透明性,不区别对待执政党与反对党的选区,以及拨款数额和财产申报都需清楚公开。 2021年,国阵首相依斯迈沙比利与希盟达成国会选区拨款谅解备忘录,而今希盟贵为执政党,加上在大选期间许下了对选区拨款的承诺,本就应尽早实现,不应为了限制反对党而把公平拨款变成“有条件的拨款”。 希盟在2018年单独执政时能拨款朝野选区,如今对比起来,难道说不同人领导的希盟有不同的民主程度? 从赛沙迪面对政府撤回73万300令吉拨款,到土团党多位议员为了获取选区拨款而背叛其党,转向支持安华,这些个别的例子已够证明团结政府正在利用选区拨款钳制和利诱反对党议员,也难怪国盟严防备忘录中的条件暗藏陷阱。 针对团结政府拨款选区的争议应从团结政府缩减拨款开始追溯。团结政府上台后不久,首相即以经济困境为理由宣布拨款选区的额度从380万令吉降低至130万令吉,当时希盟议员为之“护航”,声称拨款够用,持反对意见自然是反对党议员。 相比之下,国盟比较善待其执政州中的反对党选区,至少伊斯兰党州务大臣能公平拨款朝野,净选盟也曾点名表扬吉兰丹州和第一位以身作则的霹雳州巫统州务大臣沙拉尼。 不仅有霹雳州沙拉尼,还有华裔选民眼中的“糟糕人物”沙努西,不能不提他在出任州务大臣后立即拨款给反对党议员,让基层群体除了从“幸福米粮”计划获得帮助,也切切实实的感到一视同仁的“体恤”。 伊斯兰党州务大臣既然能展示大方,为何首相署却要以拨款制约和诱惑反对党议员?团结政府尽管在国会超过三分之二的议席,虽稳住了江山,可是控制不了马来半岛,11个州属中有四个不在联邦的控制内。 国盟州政府用尽体恤和福利基层的措施巩固政权,另一方面,州宪法赋予州政府和州议会的权力让反对党州属推行伊斯兰化,联邦政府对此无可指摘,也避免过度指责而引起保守派反感。 马来统治者“坐镇”各州以及中央有国家元首把守国家统一治理,我国不至于发展到美国联邦各自为政的地步,但州属之间、联邦与州属之间的治理模式不同调,也存在隐忧。 毕竟政治文化不同,从民主角度看我国现况,或应对反对党削弱中央威权感到欣慰,但从国家角度看,剥去威权的外衣后,裹着的是 福是祸还未知。 执政党本能反应的是想尽办法钳制反对党,包括选区拨款在内,只要是需朝野协商的,都会演变为政党博弈。可是,团结政府利用拨款条件规范反对党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并不符合民主所强调的言论自由。 若有政治人物出言不逊、无中生有,甚或触碰“3R”话题,任何人都有权利报警和提控,简单而言,选区拨款和议员言论是两回事,选区拨款应针对的是选民利益而非政治人物的言行,团结政府更不应制约反对党议员的自由意志。 从维护选民利益出发的净选盟已给出值得采用的建议,总结而言,政府拨款必需有公平性和透明性,不区别对待执政党与反对党的选区,以及拨款数额和财产申报都需清楚公开。 备忘录能保证上述两项宗旨,其它的增减内容都属政治交易,首相署在这个课题上继续苛刻,选民迟早会感受到区别待遇,也将成为国盟拿捏的弱点。所以,希盟议员这时侯不应继续护航,应该提醒首相回到初衷,尽早实现选举承诺。
3月前
东南亚国家有自己的民主路径。正因为社会有多元民族和宗教共处,稳定发展是国家首要条件,稳定中求变乃其民主本质。虽然这样的发展路径潜在民主倒退的风险,也受威权的制约,但总算完成平和的权力交替。 印尼的总统选举已过去数月,但地方议会选举即将到来。两个选举有着佐科威直接和间接干预的“迹象”,一来为其子政途开路,二来帮助普拉博沃实现当总统的心愿。为此,佐科威不惜违背其奋斗民主党的党意,导致被开除党籍。该党与佐科威脱离关系意味着无法承接他攒了10年的“政治遗产”,正如政治观察员的分析,“这笔政治遗产”转到普拉博沃身上。 观察员对印尼民主抱持期待和担忧。他们眼见印尼的民主化已横跨六届总统选举,相比于泰国军人政变反复打击民主进程,印尼的政权过渡相当平顺。不过,佐科威总统对地方议会选举进行的干预,也让观察员怀疑其有建立政治王朝的意图,出现民主倒退的说法。 若以西方经验来看印尼的民主发展,确实有很多瑕疵,也有所谓的“竞争型威权”趋势。不过,若从东南亚的经验看,既要满足新生代追求民主的需求,又不能直接扫除旧势力,政治精英只能选择折衷方式让新旧权力接替之间有一个适应的过渡期。这是东南亚国家的民主特点。放眼望去,泰国“在民主中趋向保守”,我国政治则以“威权创新”维持稳定中求变的步伐。佐科威在即将卸任前通过撤换部长和安排亲信担任第二大党的党魁,除了有寻求政权过渡的目标,也有个人谋求与普拉博沃的政治影响平衡感。 我国在2022年完成政权和平交接后,国阵留在政治舞台上与希盟共同治理国家,若按照西方民主标准,我国正在从威权向民主过渡,但从本国利益出发,这不失为一个让新旧利益群体互相适应政权交替的过渡期。希盟既建立新权,也不完全与国阵攒了61年的政治遗产脱钩,潜在风险当然是新旧之间的“拉锯”导致精英竞相的豢养权力依附关系。从目前看,影响我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已不只 是族群,更有州属之间的“平等待遇”课题。 东马与西马、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州属博弈将在议会殿堂展开。有人提出修宪以让上议院增加东马议席,好让东马钳制住西马。不仅如此,反对党的州属也将以“反对签署协议”钳制联邦政府的作为。如此看来,联邦或中央的政权虽然得到巩固,但在碎片化政治的影响下弱化了西马政权的核心地位;联邦政府推行的政策少了反对党州属的支持和配合,就如同水中捞月,扩大州属间的差距,也拖慢国家前进的步伐。 再看印尼,政治精英都有一种“通病”,享有高高在上的权位后,就想巩固它,即使不能千秋万代,也至少子孙三代有机会继承权位。所以,分享佐科威“政治遗产”的不仅是普拉博沃,还包括佐科威的儿子与亲信,确切的说,普拉博沃不过是佐科威在政治过渡期间的选择。对于普拉博沃个人来说,未来的政治目标是创造个人政绩以争取下届连任的机会,以及积攒能庇荫后人的“政治遗产”。因此,他以满足广大基层年轻群体的福利需求为目标政绩,而落实孩童免费午餐计划已受到广泛讨论,观察员甚至觉得佐科威的首都计划将被迫“让路”,因为基层福利政策的受众群体相对广且见效快。 综上所述,东南亚国家有自己的民主路径。正因为社会有多元民族和宗教共处,稳定发展是国家首要条件,稳定中求变乃其民主本质。虽然这样的发展路径潜在民主倒退的风险,也受威权的制约,但总算完成平和的权力交替。
3月前
3月前
民众应多给予南海课题关注,此非要突出与中国的冲突,而是希望加强社会认知及探寻因应之道,也冀望国会殿堂中的人民代表别将之当成“口水战”话题,能认真讨论国际纷乱下如何应变日益复杂化的南中国海课题,确保海域管辖权不沦为大国博弈的工具。 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出访中国,除了表明马中关系稳定,也对外证明我国政治稳定。尽管近期两国就南中国海石油探勘权力再起争议,未实际影响两国友好关系,此刻元首访华,可一定程度的稳住投资者对马中合作的信心。 近期首相安华为了加入金砖,积极的与中国和俄罗斯打交道,即使多次强调非选边站,但止不住国际舆论将我国归到“抗美”队列中,加上安华在以巴冲突的课题上多次发言“冲撞”美国,去年出席美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期间,更当面质问美国总统拜登。“亲中抗美”的标签就此贴在首相身上,而今我国在南中国海域勘探石油引起中国不满,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我国倾向一边的说法给予反证的机会。 中国与美国各别给予我国传统和现实利益,然而面对与大国的利益冲突,除了态度不偏不倚,也需找到合宜的解决方案。我国向来倾向国际法解决南中国海争议,唯中国坚持从历史渊源表述对南海的主权,在未找到“交集”之下,首相没有放弃原则,坚持对南中国海域的主权立场。 马中关系一路走来,南海问题依然横在两国之中,纵使关系再紧密,双方都不可能容许牺牲国家民族利益,除非等价的利益交换,但南中国海不仅攸关国家利益,也涉及领土安全和国家尊严,政府须引白礁岛以为戒。 以巴冲突的课题给我国政府巩固政权提供提升民调的“用途”,南中国海课题相对而言不涉及族群和宗教,而海洋资源和领土受国内社会关注程度向来不大,没有给政府带来太多社会舆论压力,这也是对白礁岛做出错误决策的原因之一。 引起我国关注和抗议的是2021年中国的16架军机闯入我国海事管辖区的那一次,但我国没有利用“抗中”提升民调的需要,故无需上升到菲中对抗那种程度。我国和中方尚有包容各自表达立场的默契,也谨守犀利言词的界限。而且,前首相马哈迪以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中国没有采取实际禁止和截停船只的行动,都是可接受的范围。 顺带一提,马哈迪在长达22年的首相任期中,从地缘和宗教的利益考量亲向亚洲国家和伊斯兰世界,即以“亚洲价值观”对抗西方霸权主义,故积极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对马中关系的巩固极有贡献。准确的说,从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开始,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方针,基于政治安全原则,与中国建交可以防止世界格局单极化;马哈迪、纳吉都是将马中关系推向新高点的“功臣”,而安华代表摆脱巫统威权主义、与非马来人分享政权的新政府,其表现更备受国际关注。 目前来说,安华对美中关系和伊斯兰世界的表现,是在承继历任首相定下的原则,唯激进和高调容易招惹是非,安华对“金砖”和“以巴冲突”表现太过积极,致使我国被贴上亲中俄的标签。但,如上述所论,南中国海石油探勘的争议是我国对国际舆论证明我国没有倾向一边,不应将我国对华政策简化为“亲中抗美”。另外,上个月国庆日前夕,安华特别提出将南中国海的岛礁课题带到国会讨论,从社会来说,民众应多给予南海课题关注,此非要突出与中国的冲突,而是希望加强社会认知及探寻因应之道,也冀望国会殿堂中的人民代表别将之当成“口水战”话题,能认真讨论国际纷乱下如何应变日益复杂化的南中国海课题,确保海域管辖权不沦为大国博弈的工具。
3月前
要坚守族群和谐这份理想,就不能光从自己角度,应多为他人角度着想,不应总是让少数服从多数,而忘了多数应该尊重少数。 “大马伊斯兰发展局(JAKIM)考虑规定没有供应猪肉和酒精饮料的餐厅或食品公司,必须申请清真认证。” 一个涉及商家利益的课题,原本就应该得到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却不幸遇上兴风作浪之徒挑衅,以危言耸听的言论扭曲非穆斯林议员的意见,让理性辩论再度演变为口水战。 过去要求清真化,如今还想要求凡是适合穆斯林的都必须标上清真,说实在的,清真的要求正逐渐侵蚀本国世俗与宗教共存的多元特点。然而,无论前朝或现任政府,在清真课题面前都很被动,针对“清真化社会”的现象未予社会太多自由的讨论空间,非穆斯林稍微激烈的回应都会被带入“3R”风波,使到清真化社会一天天在漠视和忧惧之间实现。 每个宗教都能给人的心灵带来安慰,但不同宗教信仰者必须以普世价值和世俗方式共处,否则就会置社会于剑拔弩张的地步。 政治人物为了清真而“口水战”时,国人不妨看看国际上正在发生的事。天主教教宗方济各以年迈身躯一口气出访了亚太四个国家,其中两个就是邻国新加坡和印尼,最难得的是印尼是一个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不妨碍不同宗教进行和平之交,建立合作协议。教宗关怀国际时局,也以宗教的影响力与他国共同解决宗教极端主义衍生的部落冲突,避免恶化为区域战争。 从全球治理的角度,各种待解的人类生存与世界秩序重构的问题,需要国家和非国家形成多层合作治理的机制。政治领袖固然还是重要角色,不过,世俗的精英往往在琢磨解决问题的思路中重视个体和集团利益,而今天主教教宗发挥的宗教角色能对世界注入了精神力量,望其导正政治较量带偏的价值观。 大到一个国家的元首,小到一个普通公民,都明白这个时局已不缺制造矛盾的理由,但要从矛盾关系中缔造和谐,光看中东地区的和平谈判波折不断,就会明白有多不易。 回归国内,我国能走到今天各族和谐共处实属不易,外界宗教纷争不断,而我国各宗教信徒依然保持相互尊重,互相欣赏不同文化和语言之美,当外界极端主义不断透过社交媒体灌输思想,国内族群更应坚守这份和谐。 宗教能给人类带来超越世俗的精神力量。掌权者当然可以 鼓励社会寻找信仰,并用信仰的力量关怀身边的亲朋好友、遭遇灾难的陌生人,但不应强制社会宗教化。 伊斯兰发展局的业务以服务穆斯林为主,但不能只考虑穆斯林消费的方便性而忽视业者选择市场的自由,当局应该考虑社会的结构与世俗利益,这是政府应有的治理态度。至于支持清真的个人或群体,发言之前应注意,我国穆斯林利益已有宪法和法律双重的保障,何须多此一举强制性规定,这些举动只是让精英更好的掌握马来穆斯林群体,而非真的为了宗教洁净。 关于餐饮业和食品公司申请清真认证的规则已很清楚,业者只各取所需,伊斯兰发展局无须多此一举的强化这项业务。若执意的强化,那也就代表政府认同社会的世俗性让宗教逐步蚕食。 要坚守族群和谐这份理想,就不能光从自己角度,应多为他人角度着想,不应总是让少数服从多数,而忘了多数应该尊重少数。
3月前
无论在多元融合或打击贪污的目标上,团结政府行动起来不可能像广场表演者般潇洒自如,但不能总是在美好的形体表演和政治辞令下自我蒙蔽,还望将决心用于最难完成的使命上,别避重就轻的选择目标。 今年的国庆庆典第一次有舞狮舞龙表演,许多少数民族的特色服饰也齐步展示,让华社感受到团结政府对多元融合的诚意,也很津津乐道。 自执政以来,团结政府保护土著“固打”利益和强化伊斯兰政治之时,确也传递昌明促进多元融合的价值观,国庆日就成为政府宣扬价值观的伸展台,而且,还有令人振奋的反贪舞蹈,使民众融入政府传递的美好理想。 因此,推进族群文化多元平衡发展和肃清贪污以重整国家形象,可谓是今年国庆表演的看点,也让人期待政府的实务操作。未来民众可参考我国的《马来西亚种族主义报告》和国际透明组织每年发布的全球贪污印象指数来对政府表现打分数,不过笔者以为,有未完成的两项使命最能考核政府的用心和努力,其一是抓捕一马弊案逃犯刘特佐归案,其二是重启签署关乎保护人权的两项国际公约。 政府部门确是一般民众很难监督得到的单位,除非新任政府开放“绿灯”揪出前朝弊案,但依希盟和国阵现在“秤不离铊”的关系,政府难免迈不开步更积极翻查前朝弊案中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较多盯上国盟执政时期贪污的证据。锁定了国盟作为肃贪目标,另一个好处是帮助国阵和希盟压低甚至消灭反对党势力,如泰国的前进党和台湾的民众党,崛起不久的势力被扼杀在领袖遭控罪名。 团结政府已不只一次被质疑双重标准对待身边人和政敌,将肃贪行动反向发展为打压“非我族类”的武器,却放任头号人物刘特佐逍遥法外。夸张的说,一个刘特佐可以顶5个贪官,政府应该完成使命以回馈人民多年的信任和等候。 至于促进族群关系,社会已在进步,但消除种族歧视的困难在于有些误解已如深入骨髓,也如电影《五月雪》演绎的跨越代际渴望理解的受困心情,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原住民等的历史回忆各存受压经历,非是表象和谐可以消除。 无可否认种族主义的投报事件相对去年80的宗已下降到50宗。从奥运会跨越族群的拥抱和鼓励,以及文艺活动展现超越政治意识主导的多元融合,虽然经常还有“外来者”、“寄居论”、“关闭华小”等等伤害非马来人的言论,但多年来已司空见惯,仿如一家人经常关起门来吵闹一阵就止息。既然政府有决心改善问题,就应朝向有目标性的举措努力,也就是曾经签署失败的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和《罗马规约》。 即使是维护马来民族主义的马哈迪,也曾积极表达了国际公约的好处,强调该公约不会损害马来人利益,由此可见并非所有保守主义都反对公约,社会只是缺乏引导和讨论的空间,团结政府可从过去的教训吸取经验,多跟反对者作出沟通,并透过国会朝野讨论与检讨正式法律维护特定利益,对国家消除种族歧视就更有说服力和标杆性的进步。 当然了,无论在多元融合或打击贪污的目标上,团结政府行动起来不可能像广场表演者般潇洒自如,但不能总是在美好的形体表演和政治辞令下自我蒙蔽,还望将决心用于最难完成的使命上,别避重就轻的选择目标。
4月前
政党用人民的理想争取权力后,不一定能实现理想,因为只要获得权力就必须将个人欲望和政党利益加算进去,必要时也就牺牲人民的理想,更多效仿的是为泰党和自民党的生存之道,而非前进党的负面案例。就此而言,逐渐让社会遗忘威权和黑金丑闻的国阵肯定会越活越好。 继美国总统拜登不寻求连任后,泰国和日本近日也传来换相消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不再寻求连任党主席,首相之职将换人接棒。另一边的泰国首相则已从赛塔换成了塔辛之女佩通坦,也重启塔辛家族政治之路。 泰国选民在去年用选票表达去军人化,可惜获最多票的前进党党魁皮塔未能获得众议院多数支持,才由愿意与军人政党联盟的为泰党成功组织了联合政府,由赛塔出任首相。但这一年来法院进行审理为泰党和前进党涉及违宪的案件,而且有军人背景的上议员对选举提出舞弊的控诉。 前进党更被控推翻君主立宪制,而赛塔委任有罪案的阁员也遭到议员连署罢免。不得不提的是赛塔和皮塔都是活跃于商界“政治素人”,不但对制定公共政策没有多少经验,也缺乏对宪法原则的认知和敏感。法院最终判定前进党有罪而解散,更被禁止参政,所以皮塔已赴美投身学术,而赛塔也没有逃过被罢免的厄运,为了维护为泰党的执政地位,必须下台换人。 众所周知为泰党的精神领袖是塔辛,塔辛家族在该党占有一定的影响地位,包括当初被推举的赛塔也跟塔辛家族关系紧密,如今在“根正苗红”的佩通坦领导下,重新凝聚塔辛的支持群体。 回到日本,首相任期向来都不长,故岸田文雄下台也很正常,只不过三年来的政绩毁誉参半,主要在外交政务方面凭其资深经验,花最多精力扩张了日本外交关系,明确了亲美反中的路线,配合美国“中国威胁论”而与中国近乎“零交流”,并与亲美的韩国修补了关系。岸田文雄三年来不断增加国防支出预算,但对国内经济没有太多改革方案,其改革竞选资金规则及改善生育率和补贴家庭,都不能算是激活经济的政策,基本无法改善通货膨胀而导致物价持续上涨的问题,因此民调反映支持率不断下降。如其所言,不连任首相是他推动改革的第一步,看来这也是他对选民最大贡献。 再看泰国,首相下台的原因除了触犯宪法,也跟失民心有关。当初雄心壮志的赛塔被看好能用商业经验恢复国家经济,但至今除了泰国旅游业有起色,整体的国家GDP增长幅度还很低落,连杯水车薪的援助金计划也迟迟未落实,显然缺乏行政经验,而导致泰国民众对为泰党的信心和支持率因此下降。 综上所述结论是,间接民选产生的首相必须获得议院多数支持,而议院为各政党所把控的权力机构。很多时候,政党为获权必须灵活变通,如若太坚持原则就可能和泰国前进党同样,不但和首相宝座失去交臂,还可能落得全党覆没的下场,尽管前进党明明是最多选民支持的政党。再者,首相不但继承党的荣耀,也需为党的弊端和丑闻“买单”,如日本的岸田文雄,必须背负着反“统一教”人士刺杀安倍晋三和自民党长期积累的黑金丑闻,对政党而言,换首相也是苟延残喘的一套好方法。 最后,也从借鉴他国反思我国当前景象。在经历了不懈的民主运动,两届选举都有了政党轮替,不过民主模式跟泰国和日本最相像之处是政党中的精英操控着民主,所以,过去几年也频繁更换首相,都是由着政党的谋算运转。 政党用人民的理想争取权力后,不一定能实现理想,因为只要获得权力就必须将个人欲望和政党利益加算进去,必要时也就牺牲人民的理想,更多效仿的是为泰党和自民党的生存之道,而非前进党的负面案例。就此而言,逐渐让社会遗忘威权和黑金丑闻的国阵肯定会越活越好。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