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黄秀仪

日前读到编辑靖芬书写的〈看专栏〉(2024年12月2日【星云】),勾起不少看专栏的回忆。特别是一直感恩报章副刊有专栏可读,那是编辑对版面的设计跟构想,逐渐丰富读者的视野与经验。而无论那些专栏内容如何,总有一些料想不到的收获。即便有一两个句子或标题让人细细咀嚼,便是一种享受。 回溯10岁开始学看报纸以后,着迷于方块字的我实在好奇,一个个方块字如何构建一篇500、800甚至1000字文章?这些文章宛如版面上的一亩亩文字田,一眼望去赏心悦目,读了更觉得作者的文思巧妙多元。所以,看专栏追专栏是必然发展出来的阅报节奏,即使一时看不到,也会先存起来等有空再看。浩于豪(画家翁文豪)、李系德、梅淑贞、继程法师、张木钦、游枝、张景云和跳舞兰等等是我比较熟悉的本土专栏作者,各有所长。 然后,我有了与专栏作者电邮交流的经验。那是我初中二追看的《南洋商报》星期天周刊专栏“南方的窗”,作者是(已故)赖瑞和先生。他行文深入浅出,文笔流畅亲切,常常能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得生动有趣。我读得很愉快的同时,学会好些生活知识。比如怎样选购芒果,红茶的品牌有哪一些及英文翻译的一些眉角。自然慢慢喜欢他的书写,过后不仅追看他的专栏,连他在文艺版的文章也是读得津津有味。 多年之后,他出版著作《杜甫的五城——一个火车迷的中国壮游》等书籍,自然是我的必买品。书里头的出版讯息附上联系电邮,我看到就很快寄出电邮,表达自己对他的感谢。谢谢他乐于书写,让我获益不少。教学和学术研究忙碌的他抽空回函,意外自己当年的专栏有“15岁的读者”。后来的我们断断续续地联系,聊着一些阅读跟书写的问题或资料,或是生活的一点小事至他书写《人从哪里来》时,我无意间提到单德兴教授的专栏提到哪些人的进化史,促成他与对方联络,有更多的讨论。更意外的是,他问我有哪家出版社愿意出版这本书?我建议台湾的几家出版社,并说明理由为何,他接纳及稍后告诉我一些后续进展。 这些情况显现阅读专栏的因缘转变是难以意料,却又如此奥妙可喜,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另一个没想到的是,当记者之后的我,写专栏是每月必做的工作之一。那是写给读者的“读者Blog”,内容主要是新闻的漏网之鱼或延伸,或是不能以新闻呈现的背后故事。这亦是比较柔软轻松的小文章,能给读者发现新闻中的另一面。当我在最后一篇文章告别读者之后,竟有读者拨打电话来祝福我,令人感动。 还有一个体验是,从专栏读者到专栏作者是从来不曾想过的事。不过,因缘使然,离职后的我接下海外一本佛教杂志《人生》的专栏,尝试在书写内容添入一点“佛学”。这样的经验也让自己能有机会与国外编辑交流,增长对海外出版及书写的一些面向的认识。 MCO之后,由于随手记录母亲的手作故事,《活力副刊》编辑邀请我开设“重拾新村生活法”专栏,书写新村的一些东西,每月两篇,我答应试试看吧。初始,我琢磨“新村”能写什么?从手作、植物、籍贯食谱或食品、器物等等,如何写才不会浪费编辑和读者的时间?期许如是的书写能言之有物,留下一点老一辈的生活经验给新一代参考,而不只是凡事都问谷歌。就这样写啊写,迄今刊载第71篇。 这段时间,我不时会遇到老乡亲问道:“这次你写这个怎样怎样怎样,下一期是写什么呢?我太太叫我一定要问,她很期待呢……”接着,他很热心提供我一些书写题材,就看适不适合了。再后来,我发现也有老年读者不太记得我的名字,但封了个绰号:“那个写Kampung/新村专栏的”给我,坦然接受。 其实,若谁愿意继续书写下去,谁乐意持续追读下去,均是双方的一种幸福,我们从中润养彼此,实在是一件美事。而这个过程的背后尚有编辑这位妙手的穿针引线。非常感恩。
2天前
2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新村人不时喜欢互相调侃道:“谁谁谁好像都不用买菜,只要在屋外的小菜圃、河边野地,山丘上或沟渠旁等地总会找到哪些野菜能当一餐的配菜呢!”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乡亲父老不但对各种植物的认识多;而且是很珍惜地适量采摘,确保这些植物,包括野菜可源源不断地生长,如此才能永续地吃得到。 比如有人不喜欢吃苦瓜,可偏偏就有人偏爱苦瓜嫩叶做出来的“沙拉”,味道甘苦,清凉解暑。 苦瓜嫩叶可以吃? 可以啊!而且还是相当不错的滋味呢。 那怎么煮苦瓜嫩叶? 有的喜欢把苦瓜嫩叶加入指天椒和攀鲈(Ikan Puyu)同煮。或是与腌马鲛鱼及小辣椒同炒。有的是加入咸鱼和参巴“峇拉煎”一块炒或是煮椰浆,这些煮法均是很下饭的一道菜。 还有,想不吃辣的话,苦瓜嫩叶拿来炒豆腐,再加点酱油也行。有的是苦瓜嫩叶跟沙丁鱼捣烂成泥再煮一煮。有的是鲜品与热腾腾的白饭佐在一起吃,也很好吃,就如吃乌兰(Ulam)那样。 麻吉(Macik)邻居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我却已经惊讶于她们对苦瓜嫩叶的“天马行空”,煮法变化好大啊。惟仍多少也学到食材的一点新知识,果然是姜为老的辣。 更多相关文章: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营养级别果然是“皇帝”的皇帝叶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亦花亦菜亦药的夜来香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孝男拐杖 日渐式微的丧葬习俗
4月前
20年前迄今,每逢光顾马来杂饭摊吃午餐时,习惯吃一些由蔬菜瓜果香草组成的“生菜”(Ulam)。而“皇帝叶”(Daun Raja)是我很爱吃的一种,即只要食摊上有这种绿亮亮的叶子便一定是先拿为快,且是不沾酱的吃法。纯粹是喜欢其清新的香气宜人,人生吃这叶子之后也很精神。 不过,当年也没特别去查资料,看看这种叶子有什么作用。倒是记得有些马来档主对我会吃“皇帝叶”感到惊讶,因为他们罕见华裔懂得吃,不免问我怎么会吃?有些友族是极喜欢叶子的味道而对之“上瘾”。 我说,就是爱吃,想念时便会吃马来杂饭,不然,就去农民市集找。但在城市是可遇不可求,还记得好不容易在某家超市找到时,价钱三级跳,却没打退堂鼓,照样付钱带回家吃个痛快。 多年以后的今时,我从阅读植物资料中慢慢知道,这“皇帝叶”何以称为“皇帝叶”?就是营养丰富多元,如高抗氧化、能降血糖血压血脂、抗菌和保护骨头等等,难怪友族同胞捧为珍宝,封为“皇帝”。 2022年,本地国立大学(UKM)的临床研究显示,“皇帝叶”还能抗失智及改善思觉失调等问题,是具有很高医疗价值的植物呢。 更多相关文章: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亦花亦菜亦药的夜来香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孝男拐杖 日渐式微的丧葬习俗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千菜万菜,不如芥菜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外公生前逢一说起芥菜,脱口而出的便是“千菜万菜,不如芥菜”。意思是指,芥菜卖不完还有得救,但其他蔬菜如卖不掉则未必能“救到”。 换句话说,卖不了的芥菜可拿来腌渍,做成“酸菜”。尤其是在经过太阳跟风的帮忙更添几分风味,可卖好价钱。 而腌制芥菜的方法也简单,即: 1.芥菜先晒干脱水,然后,用盐和黄糖或白糖涂抹每一片菜叶,装入擦拭干净的玻璃罐,盖子要封紧,以防空气进入。用黄糖会使芥菜的颜色渐渐变成棕色,白糖则不会。 2.当要吃时的前一天,要加入洗米水继续腌渍一天,令芥菜富有酸味。 通常,腌渍的时间介于一周到14天或逾14天,视芥菜的大小而定。因为芥菜愈大棵就愈需要时间令盐水浸入到芥菜里头。 而芥菜是否腌制成熟也能从颜色来辨别,即自青色转换为棕色。 至于腌渍过的水也能再利用,就是加入适量清水令盐分稀释,当肥料喷洒农作物。 3.酸菜煮之前,必须先用清水浸泡大概2个小时;再冲洗几遍,避免味道太酸太咸。过后,切细段,加入蒜末和小辣椒同炒,加点糖调味即成了很下饭或配粥的菜肴。荤食的话,添入五花肉同炒也是不错的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水蓊 树上的矿泉水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奇迹果能让酸变甜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驱蛔虫的明星使君子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