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黑风洞

有朋自远方来,说最想去的地方是黑风洞。那天是个大热天。陪着爬272级阶梯,还未爬到一半,已腿软气喘,只差没跪下。不由想起多年前陪中国作家邓友梅爬这道阶梯的情景。所谓多年前,少说也超过20年吧。那时的黑风洞很朴素,没有今天这般五彩缤纷,当然也没有彩虹阶梯,那尊金光闪闪,号称全世界最高最大的室建陀神像也还没“诞生”。我想那时极大可能还没有谁曾想过要在这入口的阶梯旁边矗立一尊这么气势雄浑,俊逸挺拔的神像吧。那时的黑风洞是安静的,没有那么多商贩,也没有那么丰富多彩的商品,更没有粉刷得五颜六色的店铺。有的只是摆卖鲜花和花串的小摊档。当然,吃饭和喝椰子水的食店是有的,只是都不是现在这种格局。鸽子倒是有很多,也像现在这样,停满整个广场,一点也不怕人。至于猴子,我肯定那时没现在这么多,而且都很温顺。现在的猴子早被宠坏了,不但抢游客的食物,还纠缠得很。 我的感慨是:时间真的能改变很多事物。岁月就像一张白纸,不经不觉就起斑点泛黄了。 那年邓友梅大概是70岁吧,记得他说他属羊,1931年出生——算一算, 哗,今年93岁了。那年70岁的他也真够厉害的了,爬二百多级阶梯,中途也不歇一歇,一口气就上到顶。记得洞里很安静,石壁有点冷。我坐在一块石头上准备等他慢慢参观。他在洞里转了几圈后,站在我前面问:怎么这里都不见有卖门票的?免费参观? 唷,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呢,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回答。然后说,从来就是这样的呀。想了想又说,以后该也是这样吧?我不知道我为什会觉得以后也将是这样。果然我的感觉是对的,直到今天,黑风洞还是不收费,让人免费参观、游玩。 免费的黑风洞,为邓老带来爬阶梯当运动的乐趣的同时,也给他带来几许不解——他是小说家,最善于“因心造境”,更懂得“因境造人”。他笔下的人物,满身光影。怎忘得了他的《烟壶》呢? 那是他所有小说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其实那故事也并不长,说的东西却很多,很丰富。几乎是把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心理特征,审美习尚,技术水平和时代风貌,都以一种深情而饱满的情怀给刻划出来了。不可思议的是,却仅仅是一个中篇的篇幅。直到今天,多少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乌世保,记得他的言行举止,那么鲜活,那么立体,有血有肉,有汗有泪……他是一个只懂吃喝玩乐,一无所长的八旗子弟,但邓老偏爱他。清朝灭亡,这些靠祖上留下一些珍玩过日子的纨绔子弟,很快就坐食山空了。但邓老就是偏爱他,让他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即使是蹲大牢,也让他蹲出个春天来——他在牢里认识了堪称异人的内画壶大师聂小轩,聂不但画烟壶内画技艺高超,同时也是身怀绝技的瓷器古月轩烧制艺匠。为免一身绝技失传,不但收他为徒,还把女儿嫁给他。当然,聂小轩也是邓老偏爱的人物,他谦卑,为人正直 ,情操高尚。因不肯烧制绘有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后的行乐图烟壶,不惜自断手臂。 邓友梅的小说,民俗是他的独特视角。他了解老北京,尤其是旗人的生活状态。《烟壶》、《那五》讲述的都是旗人子弟的故事。京剧、古玩、养鸟,各色各样的玩法,构成一幅完整的老北京风情画卷。另一个特点是小说背景绝不含糊,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把实事实景融入小说里。即小说人物是跟着时代走的。《烟壶》是八国联军入京的前后;《那五》前半部是旧社会,后半部是民国军伐时期到八路军解放北京。而《话说陶然亭》则是四人帮时期。形形色色,好看得不得了。尤其是那“京味儿”,趣味横生,看得我心花怒放。 今天,来到黑风洞,忽然想起邓友梅,不经不觉他老人家已93岁高龄了。属羊的邓老,那年送我一只紫砂上釉的生肖狗,可惜我不是属狗的,可也珍藏至今。抬头仰望洞顶,天外光影,令我惊艳,是太动人心弦了。在此遥祝邓老健康长寿,岁月静好。 相关文章: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日记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莫言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这个国庆日想起父亲
2星期前
3星期前
现代野生红毛猩猩(Orangutan或简称“猩猩”)在世界范围内仅分布于东南亚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上的热带雨林,属于濒危物种。这两大横跨赤道区域的岛屿隔海相距至少500公里,中间还有个马来半岛将两岛隔开。现生猩猩在我国的自然分布仅限位于婆罗洲上的沙巴和砂拉越。早期的自然探险家(或统称为博物学家)在马来半岛丛林内探索和考察时虽然都发现了各种各样奇特的动植物,唯独不见有报导过有猩猩存活于这里,而现代科学也证明半岛内确实没有现生的猩猩。为何地处两岛之间的马来半岛不见其踪影?不习水性的猩猩为何只分布于此二岛,它们又是如何出现在该岛上?其如此特殊难解的地理分布格局和种种似人亦非人的习性自18世纪以降常是博物学家们热烈探讨的课题。 类似的问题也常困扰着后来成为现代生物学大家的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 (Alfred Russel Wallace, 1823-1913)(图1 )。华氏虽然无法在其有生之年解决这些难题,可是通过其野外考察和多年的观察和深思熟虑,却也成为解题的一大推手。 自学成才的华氏 华氏堪称现代生物学思想的奠基者, 其主要的原因是他19世纪在南美和马来群岛进行自然探险考察时独立于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而构思出以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为机制的生命演化论学说。这一学说的基本理论自华氏和达尔文于1858年联合提出后就历久不衰,且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不断丰富其内涵的同时为许多生命现象提供合理的科学解说。此外,华氏各方各面的野外观察结果以及与大自然有关的思想探索还成为众多现代生物学研究方向的开端。极为难能可贵的是,华氏所有的伟业都是靠自学成才的。因生活所逼,老早在少年时期就得出来谋求生活,他从来就没缘接受任何正规的高等教育。然而却留给后人丰富的研究材料和思想遗产。这一点就非常值得现代人做为参考的榜样。 预言洞穴有着古生物化石 华氏于1854至1862年到马来群岛多处进行过科考活动。这长达8年有惊有险的考察经验和成果他都如实记录在其考察日记内。 他也在回国后于1869年出版其可谓最广为后人所知的著作《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图2)。这一经典的博物学游记从出版至今从未停版过,而且还被翻译成多种不同语文版本而广为流传。仅这一点就可见其超越时代的吸引力和各族群读者对其的爱戴。 原书的副题为“马来群岛,猩猩和天堂鸟的故乡”;其内专有一章论述华氏在砂拉越野外观察和捕猎猩猩的经验,且在各章节多处论及各种动物在东南亚群岛内的地理分布和针对这些现象提出的合理解说。正因为其开创性的见解,华氏逐被后世誉为演化生物地理分布学之父;而现代东南亚内主要动物群的分界区域和界限都冠有华氏之名,如华莱士区(Wallacea)和华莱士线(Wallace’s Line)。细读其游记,不难见华氏对猩猩的深度着迷和那种提出科学疑问然后亲身到野外尝试寻找解答的为学精神。他深刻体会到大地是他能够寻疑解惑的学堂;他是有备而来马来群岛考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探索生物多样性演化之谜。书中也不时可以看到,这种身处热带雨林直接观察和记录动物习性的亲身体验对他逻辑思考的激发。以砂拉越生物多样性富饶的热带雨林为背景,在其视觉和听觉双重冲击下,华氏在游记的第四章(婆罗洲:猩猩的原乡)里写下: “每一位博物学家势必期望有朝一日能彻底检验热带洞穴与第三纪的沉积物,而这些体型硕大的类人猿(注:意即猩猩)过去的历史与最初出现的情景终能真相大白。” 当时世上无人知晓史前猩猩为何样,或在哪儿能够找到它们的化石,华氏却凭其洞察力和理性推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了这样的预言。为了验证其准确性,他还在1864和1873年推出两篇文章(“婆罗洲含骨洞穴”以及“婆罗洲洞穴沉积物”)鼓励当时砂拉越王国的第一任拉者(James Brooke, 1803-1868)和其继承人(Charles Brooke, 1829-1917)在砂展开洞穴古生物化石调查。6年后其英国同胞埃弗里特(Alfred Hart Everett, 1848-1898)在离古晋不远的石隆门(Bau)石灰岩洞穴内的化石发现证明华氏的预言是对的。这些于1879年发现的猩猩牙齿化石(图3)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的远古猩猩化石,是我国对世界科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最佳例子,非常值得国人感到骄傲。 一百多年后在马来西亚半岛的发现 在南中国海的另一端,华氏亦提倡在英属马来半岛上开展类似的洞穴考察。于是1898年著名植物学家里德利(Henry Nicholas Ridley, 1855-1956)逐开始考察雪兰莪黑风洞山丘已知的一些主要岩洞。可是当时该山丘一带植被茂密,猛兽亦常出没,可能因为如此里氏无法在短期内侦察到不易察觉的洞穴。所以调查结果不佳,最后无功而返。 世人得等一百多年后才最终在马来西亚半岛证实华氏的预言。 2012年笔者有幸全程参与和国内外同行一同研究这些在马来西亚半岛首次发现的远古猩猩牙齿化石(图4),并于翌年在国际学报上公布研究成果。其中之一的发现地点就在于黑风洞山丘的洞穴内!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调皮。 在研究这些猩猩化石的过程中,我们研究团队也参考了华氏当年在砂拉越采集的标本。华氏当年的捕猎活动看似残酷,可是无可否认的,他的田野考察和生物标本采集却为后来科学研究提供了异常珍贵的参考材料。收藏于博物馆内的动物标本如获妥善管理,对现代科普教育和科研是可以有重要贡献的。 黑风洞山丘洞穴内发现的猩猩化石的地质年龄介于距今约6万6000到3万3000年。由于当时东南亚西部海平面比现今低矮,各大岛屿如婆罗洲、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都与马来半岛相互连接,在亚洲大陆南端形成一不小的大陆块。地质学家还给这史前大陆起了个名,叫“巽他古陆”(Sundaland)。远古猩猩就生活在这疆域上的丛林中。当海平面在后来的地质时期逐渐上升将古陆地大部分低洼地带淹没后,这里就演变成我们现今熟悉的岛屿地形。海洋与陆地的相互变迁,再加上半岛上猩猩的灭绝,最终造就今日猩猩在东南亚特殊的分布格局。 转眼间,10年过去了,我们在马来西亚半岛的猩猩化石研究有何进展?本地学术人员在与各地方保育团队的长期合作下将半岛上发现有猩猩化石的地点从原有的4处增加至现今已知的23处!所发现的新化石地点都是石灰岩洞穴,从而提高这些洞穴的科学研究和保育价值。华氏的先见之明着实让后人惊叹和敬佩! 更多【新教育】: 世界绿色组织创办人余远骋/企业开始ESG 培训与交流是关键 林国安/文学作品走进课本之教育意义 本地药理学先驱颜怡江/做学问要走出象牙塔
4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9月前
9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