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快讯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虽然吵到他们无法睡眠,但大家具有同理心,不会责怪之。盖因至亲远在中国,多年没见面,又无法回去送终,即使动物面对死亡都会哀号,何况是人呢? 新加坡李国梁着《广东妈姐》书中有分析当年妈姐南来的原因:“……鸦片战争爆发前,顺德已经是广东主要的蚕丝产区……1887年,顺德缫丝厂有42家……1922年左右,顺德的135家机器缫丝厂占全广东的八成,几乎全顺德人民都从事丝业相关的行业,缫丝工二十万人……机器缫丝厂吸引力大批年轻女工……上个世纪初,一个女工每年工作250天左右,就可以挣到200元以上……缫丝女工有这么一笔丰厚的收入,在农村的经济地位跟着提高。她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开放,挑战传统的夫妻关系、父女关系、婆媳关系、大家庭关系等,出现了独立性强的‘自梳女’与‘唔落家’等现象。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中国丝的品质缺乏统一的规格,无法跟上欧美生产自动化的步伐,于是,美国转向日本购买生丝。到了上世纪30年代……丝价从1923年每担2,240元滑落至1930年代650元……在1934至1938年短短五年中,有19万以上的中国南方妇女来到新马……” 这些顺德或其他县女子来到马来亚多数当女佣,大部分是不嫁的自梳女。太平的阿婶多数来自东莞,都给有钱的人家当女佣,一部分是峇峇娘惹家庭。峇峇家庭很多是福建人,阿婶很快就学会了福建话,不过带有广府音腔。 北马一些被他们带大的峇峇孩子,讲话受到阿婶影响,也会有些广府腔调。有一小部分年轻阿婶被老头家收为妾,一些与峇峇阿舍(少爷)发生性关系而怀孕。其中一位生产后,娘惹老板留下婴儿,送一笔大钱让她到别处去。 太平马结巷的阿婶们,多数没结婚,梳起发髻不嫁,少数有结婚,大约二十多个,只有四五个常住在这里,她们之间偶尔也会 [vip_content_start] 吵架或打架。 她们与唐山亲人经常书信来往,当收到书信获悉家里亲人离世了,即嚎啕大哭,会哭整个晚上,同屋檐下及邻居都十分同情,虽然吵到他们无法睡眠,但大家具有同理心,不会责怪之。盖因至亲远在中国,多年没见面,又无法回去送终,即使动物面对死亡都会哀号,何况是人呢? 太平妈姐皆身着白衣黑裤,少数穿浅蓝色衣。她们生活俭省,不舍得吃好的,没工作时常在垃圾堆里捡取食物来吃,存下的钱都寄往中国乡下给亲人。 她们多数住在雇主家,有些远至怡保工作,一年几次如新年、清明节等回到此处。新年期间,就以红纸包裹两角钱给房东孩子以及邻居孩子们。清明节就在户外遥祭家乡祖先至亲或孤魂野鬼,甚至到义冢或骨灰龛去祭祀已故的姊妹们。 当工作了数年就回家乡探亲,行李很多,以多个麻袋包装,雇了罗哩坐到槟城,再乘船到香港再转入中国广东,行程大约一个月左右,在家乡住了几个月,又再回来这里工作。 一大部分阿婶在晚年回去中国定居不再回来马来西亚,一部分获得雇主善待住在雇主家一辈子直到老死,一些把“老本”寄存在雇主或房东处,嘱托在其百年后,为其收敛安葬。在太平亡故的妈姐,有一个埋葬在广东义山,其他火化后骨灰安奉在暹樾(泰佛寺)。 晚年后,一些身体虚弱,没人请去工作,就干一些散工,如采大叶婆卖或在丧礼出殡中抬灯彩、挽幛、囝婿亭(四个人抬动)等等。他们年老力衰,抬得很辛苦,亭子东歪西倒,真的令人担忧她们承受不了。 妈姐的时代已过去,她们在我国辛勤劳作,认真忠诚地付出了一生青春,虽然只是普通女佣,但作出的贡献必须给予肯定。   相关文章:李永球 | 太平的阿婶间(上)
4小时前
2天前
7天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其实有一部分阿婶们深懂此术,凡有人生病魂不附体,就进行叫惊,把其三魂七魄给叫回来归附主体。这属于民间习俗,信不信则由你。 上世纪在马来西亚当家庭女佣的“妈姐”,多数来自广东的东莞与顺德等县,操广府话,民间尊称她们为“阿婶”(a sam)。 福建等籍贯的人也吸收这个词汇,而且读音沿用广府话的a sam。阿婶甚至成为女佣的代名词,福建话如“请一个阿婶来工作”、“叫我帮他做东西,像我是伊的阿婶(以为我是他的女佣)”等。 全马各大地方均有广东妈姐,太平也不例外。太平的“阿婶间”(阿婶聚居房)主要有两处,一在马结巷28号、另一在戏院街。 今日访问了马结巷的二房东后裔莫福志(1955年生),谈谈昔年妈姐的生活情况。 莫福志的祖父莫继全来自广东东莞石水口村,祖母赖隐。祖父在家乡时擅长手艺,南来后制作冰淇淋的木棒售卖,祖母则是摘采“大叶婆”(也叫肉叶)售卖 。 昔年还没塑料袋时(在出现塑料袋的初期,大叶婆依然畅销,直到八十年代底才日渐式微),大叶婆是食物的主要包装物,通常外层再裹上报纸,再以咸草绑成一个圆结,供手拎取。 大叶婆一般用于包裹糕粿、炒面(粿条)等食物,也用于包装未煮熟的豆干、豆芽、面条、粿条、鱼丸、鱼饼、烧肉、叉烧、鱼、虾、猪肉、羊肉等。 莫福志小时候曾经摘大叶婆给祖母售卖,那时候大叶婆生意很好,甚至连峇眼色海也来抢购。大叶婆以片计算。大张的20片售卖两角钱,中张70片三角钱,小张100片三角钱。 由于住家就在菜市场附近,所以生意极好,愈做愈大,最后成为批发者,幸亏有妈姐等人们采了卖给祖母,祖母转手再卖给商贩们。 除了售卖大叶婆,其祖母更是擅长“叫惊”祭白虎等传统广府民间习俗,名闻遐迩,远至 [vip_content_start] 怡保也有人驱车来载她过去怡保叫惊。其实有一部分阿婶们深懂此术,凡有人生病魂不附体,就进行叫惊,把其三魂七魄给叫回来归附主体。这属于民间习俗,信不信则由你。 父亲莫镜波生于1926年,三岁时从广东南来,长大后成为猪肉贩,售卖猪肉及烧肉等。母亲何秀玲,夫妻共育有三男五女。 他们一家就租下马结巷门牌28号为住所,楼上前房空间很大,租给了妈姐们,后房其父母亲住,他们兄弟姊妹也住在一起,后来三兄弟才到楼下大厅睡,以两张长凳,上面铺上约十片的九寸板,三兄弟就睡在板上。 马结巷分几段,这处只有三间住家,乃传统的老式店屋住家,左边26号是一家做娘惹粿的福建人林亚龙,右边30号是一家名叫陈国珍的福建人居住。因为太平盛行福建话,又因邻居都是福建人,所以莫福志会讲流利的福建话。 这里的房子都属于已故头家黄务美局绅的产业,由其孙收租,最后才转手卖给了别人。当年的租金便宜,一个月20多元,他们转租出一间房给阿婶们,一年才收每个阿婶十多元。 众多妈姐里,只有一位名叫陈葵顺的妈姐在其家亡故,最后由其长辈代为办理后事,葬于太平广东义山。 基本上阿婶们都不住在这里,多数住在雇主家,这里只是存放行李(一个箱子)。一年回来最少两次,新年及清明节回来,先会嘱托房东太太赖隐帮忙准备祭品,以便在清明节祭祀他们已逝的妈姐姊妹们,也回来探望住在此处的姊妹们叙旧聊天。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