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快讯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13小时前
別人嘴里轻描淡写一句“试一试吧”,是无数自闭儿家长內心的纠结拉扯与焦虑无助。 4月,是世界自闭症关怀月。 近年來,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更普遍了,有关自闭症小孩的认识和训练甚至是治疗的资讯,越來越多。 其实,不只是小孩,自闭儿的家长也需要更多关怀及协助。 拜网络发达便利,让自闭症家长能互助,经由各种管道和群组,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和倾诉悲伤。 这几年心理的变化是,从急切想参考其他家长成功的经验,到对其他家长的倾诉同病相怜地安慰,到默默看着转发來五花八门的专家推荐疗效…… 別问我信或不信。 或许,有人会觉得,试一试吧,別人都成功了;比起一辈子是自闭症的绝望,试一试至少是一线希望。 这已经不是信或不信的问题,毕竟每个自闭儿的情况都不同,试或不试?试哪一个?怎么试? 殊不知,別人嘴里轻描淡写一句“试一试吧”,是无数自闭儿家长內心的纠结拉扯与焦虑无助。 多数家长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资讯,來判断每个“试一试”。 经济的负担,试错的压力,每个“试一试”都在挑战自闭儿父母的共识,甚至会让家庭陷入争执內耗。 別人眼里可能觉得自闭儿家长对各种“试一试”形同魔怔。但,我能理解,这不只是想救孩子,也是家长的自我救赎。 我们可能都曾幻想,某个疗程或某个药方能让孩子“康复”。现实是,自闭症不是病,没有所谓的康复或变正常。 家长只能无奈接受,他是不得不养的孩子;或者坦然接受,他就是这样的孩子。 虽然,我们都能接受,他就是这样的孩子,可仍然会焦虑,也自嘲老得特別快。 除了老,就是累,还有怕。 自闭儿家庭里最可能陷入抑郁的,往往是承受最大压力的 [vip_content_start] 妈妈。 这,可不是一句“加油”,就能让做母亲的,走出糟糕的精神状态。 这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情绪指引和辅助。 走过最压抑的低谷期,我们也在改变社交状况,试着更多地走出去。 曾读过一则文章,大意是说当小孩有自闭症,父母也会变自闭了。 这是一记当头棒喝。 曾经好几年我们都自我封闭了。可能是要陪伴孩子互动时间长,也可能是带孩子无法正常社交聚餐,也可能就是不想见人不想跟別人谈到孩子……不自觉地,变得社恐了。 最常带孩子出门去的,是公园或商场,不过多数时间也避开人群。除了担忧孩子突发行为会干扰別人,例如晃蝴蝶手或随地趴卧,內心多少也想避开人们异样目光。 毕竟,嘴巴说不在意,孩子被別人一脸嫌弃,哪个父母不心痛? 尽管觉得很无助,改变还是要由父母开始。我们慢慢恢复社交活动,慢慢增加孩子的社交范围,不只看风景也看人,教着孩子慢慢学习社交准则。 自闭症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牵挂,父母更多的担心是,当我们走后,孩子怎么办? 不只是自闭儿父母需获得社会更多协助,大龄自闭儿也是。 只是这事,看來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14小时前
14小时前
14小时前
14小时前
14小时前
14小时前
1天前
3R议题没有速效解药。关了留言区,不代表问题不会发生,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考验的不只是政府的处事智慧,同样也考验人民发表言论的成熟度。 今年的斋戒月非常不太平。马来大叔挥向非穆青年的巴掌仿佛拍起了千层浪,一桩又一桩3R相关争议接连不断,未见平息。 相信网民在浏览相关新闻时都发现一个共同点:留言区怎么都关闭了? 看完新闻,心中有三百万种想法欲表达,结果发现自己“被禁言”,有东西想出来却出不来,就好像便秘一样,会觉得不舒服,也很正常。 媒体首当其冲成了被炮轰的对象。部分网民称媒体屈服于政府压力、羞辱和蹂躏言论自由。媒体其实也难为。 事实上,没有一家媒体喜欢关留言。公开的秘密:无论褒贬,每条留言都会产生流量,有了流量就有机会创造收入。近期的3R议题,即便关了留言仍然一出即爆,如此热门的新闻却偏偏得关留言自降流量,而且还会引来网民不满,试问哪家媒体乐意? 关闭留言区乃不得已之举。3R(种族、宗教、王室)一直都是高度敏感的议题,一个不理性留言都或将引发蝴蝶效应,影响社会和谐。 留言区本是让大家交流意见的空间,但事实已经证明,比起理性讨论,这个公共空间更像是个战场。况且,没有人能预料虚拟空间里的斗争会否滚雪球般演变成线下的冲突事件。我们的国家已经承受不起这种伤害。 再来,本地一家网路媒体已为各家媒体提供前车之鉴:你的留言,我要买单。 由于现行法律对涉及3R的言论严格管控,任何不理性留言都可能带来法律后果。对媒体而言,若留言区出现不当言论,平台本身也可能受到牵连。虽然荒谬,但现实就是如此。 自社会迈入网络世代,报纸销量日渐下滑,已是事实;公众也尚未对“内容需要付费”达成集体共识。关于后者,我绝对有发言权。 作为《星洲人》编辑,每当推广一篇VIP文章时,常会在留言区看见类似“看个新闻也要加入VIP?”的反馈。这类声音反映了读者对付费内容的看法,转化数据也提醒我们,推动数字订阅仍有不少提升空间。然而,面对数位转型的挑战,业界并非没有希望,只是需要持续探索与适应。 因此,在转型过程中,我们更需谨慎处理涉及3R议题的留言区管理,避免因不当言论引发不必要的风险。任何失误都可能带来不小的冲击,保持平台的健康与和谐,既是责任所在,也是持续前行的基础。 爆个料。有内部人士透露,相关单位曾在会议中提到,希望各媒体进一步强化留言审核工作。 不过,强化审核需要额外的人力与资源,若能适当增加预算,不仅有助于提升审核效率、减轻小编的工作量,还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扯远了,我们回来。首相安华曾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可以接受任何人士的批评,惟3R议题必须设限。 我理解政府的考量与压力,但政府必须明白,留言区关了,问题就解决了吗? 此举无疑是个双面刃。限制言论或能减少骚乱和公共安全风险,但部分非穆斯林对国家现状存在疑虑,如此举措可能引发对政府是否在特定议题上限制言论自由的担忧。 况且,人民的不满不会因少了留言区就烟消云散,反而可能在别处越酿越烈。今天媒体关了留言区,人们依然可以通过 [vip_content_start] “分享”功能将新闻转发至个人或公共主页,以及聊天群组里讨论。而且,关了留言区带来的负面效应会在讨论中如何发酵,没有人知道。 无论限制3R议题的言论初衷为何,一项现实观感已无法改变:这类管控措施或被部分人视为限制言论,影响政府形象。至于人民对政府的这般印象会否体现于下届大选,拭目以待。 当然,网民也需自省。每每逛留言区,我都很想洗眼睛。我们的国家有太多人缺乏理性讨论的能力。 开个账号轻而易举。匿名之下,任何人都可以不负责任地畅所欲言。因网络暴力而自杀的人不计其数,可至今仍未见部分人在议论某些话题时有所节制。 尤其涉及3R议题,侮辱性留言霸屏。若友族同胞看见并理解其中含义,必然加剧社会分裂。在大多网民的水平都如此程度的情况下,不难理解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而对3R议题的讨论严加管控。 只是,3R议题没有速效解药。关了留言区,不代表问题不会发生,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考验的不只是政府的处事智慧,同样也考验人民发表言论的成熟度。
1天前
2天前